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okesu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能是线材现象的合理化来源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09: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酷儿哥 发表于 2023-8-24 07:29
用这个低端产品,给你几十万的线都听不出好坏,建议你先攒钱上好器材,再讨论别人为什么买线材

几十万的线没有,玩过的器材几十万还是有的嘛...再说环境的话,论坛上能比的上我的应该也不算太多。

怎么就低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09: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烧刀大叔 发表于 2023-8-24 06:23
很简单的道理,不同的金属材质,有着不同的晶界结构,电子在传导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影响。就像你走路一 ...

电子传导:这个我要不是大学需要修一点高等物理我还不好反驳。


好啦,也不能说错,不完备吧。


物质的基本模型结构还没有完全定性,所以这个话题可是民科重点发作话题。不展开了。




结论是,不要用经典物理概念解释基本粒子层面发生的现象... 比如马路和电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3-8-24 0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又见沙雕科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0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有事说事。别乱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3-8-24 1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金山区
07年玩到现在还在觉得数字线和电源线没啥用的
你说的对
退坑吧,HiFi没啥意思,这圈里都是自己骗自己在瞎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adorizoe 发表于 2023-8-24 10:16
07年玩到现在还在觉得数字线和电源线没啥用的
你说的对
退坑吧,HiFi没啥意思,这圈里都是自己骗自己在瞎 ...

HiFi只能玩线?开什么玩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3-8-24 1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flight8888 于 2023-8-24 10:37 编辑
cokesum 发表于 2023-8-23 13:36
没说服啊,

原理上不明确,测量上没区别,盲听大家都听不出来


盲听大赛又出牛人 (erji.net)

第八届广州国际耳机展盲听大赛规则以及赛果公布 (erji.net)

你是想做鸵鸟吗?随便论坛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很多关于盲听出线材区别的帖子,有个人的也有论坛官方组织的,结论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另外我自己也做过关于网线的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Z4y167xf?share_source=copy_web
虽然差异不是很大,区别仍然可以分辨,都是一般的系统,同一部手机一样的位置,全程仅仅是换网线,网线也是普通的工业线。如果是发烧线区别会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3-8-24 10:31
盲听大赛又出牛人 (erji.net)

第八届广州国际耳机展盲听大赛规则以及赛果公布 (erji.net)

哥,看下盲听大赛规则啊。初赛是两套系统切换哦,你听出来的分别可不可能是器材本身的统计学离散?
你的录音我只能说不知可否,b站的压缩造成的变化可能都更大。

我个人觉得最好是能找到一个方法把音频视频或图像化。然后看再图形化以后的变化,有没有大于其他的统计学离散。比如同样器材同样线材不同次播放时候的分别,热机冷机下的分别,等等。
当然具体的实验方法,我还没有想出来一个合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3-8-24 1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okesum 发表于 2023-8-24 10:47
哥,看下盲听大赛规则啊。初赛是两套系统切换哦,你听出来的分别可不可能是器材本身的统计学离散?
你的 ...

你再看仔细了,是两套系统吗?

你自己听不出区别就代表事实没区别?你这是在强行找借口为自己的生理缺陷找理由呀!别自我催眠搞掩耳盗铃。B站视频是有压缩,而且很厉害,因为实际现场差异更明显。但要搞清楚这是同一个视频而不是3个视频,即便压缩造成影响,对三条线的录音影响也是相同的,不会改变区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是用来解释事实而非推翻事实,解释不了只能证明你的学识还不到位,没有其他答案了,自己骗自己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出来蛊惑其他人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3-8-24 11:05
你再看仔细了,是两套系统吗?

你自己听不出区别就代表事实没区别?你这是在强行找借口为自己的生理缺 ...

规则
·初赛
线材组盲听对比比赛,共分6组不同流派的歌曲,包括古典,流行,摇滚,ACG等,全部采用WAV格式,位宽16bit/24bit,采样率44.1kHz/48kHz,每组试听时间2分钟,选手需带上眼罩,在工作人员指令后开始试听,试听时两台机器播放同一曲目(相同格式),使用不同线材(品牌线材VS机线)输出,选手可要求即时切换音源(等同于实时切换线材),工作人员可告知采用哪台机器进行播放。每组间隔工作人员有权更换线材输出位置或者不更换。试听结束后,等待工作人员指令摘下耳罩并填写答案,选手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卡,填写每轮使用机线/旗舰线的机器编号。
初赛取前6名进入决赛。


我没看错啊。


”科学是用来解释事实而非推翻事实,解释不了只能证明你的学识还不到位“
对啊我不反对,问题是科学需要排除掉其他的可能原因以后才能证明啊。按我说的你们的这些测试就算有分别你怎么证明是线材带来的分别?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还是要遵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3-8-24 12: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flight8888 于 2023-8-24 12:31 编辑
cokesum 发表于 2023-8-24 11:51
规则·初赛线材组盲听对比比赛,共分6组不同流派的歌曲,包括古典,流行,摇滚 ...



看清楚音源的数量,2台一模一样的机器!

线材组盲听对比比赛,共分6组不同流派的歌曲,包括古典,流行,摇滚,ACG等,全部采用WAV格式,位宽16bit/24bit,采样率44.1kHz/48kHz,每组试听时间2分钟,选手需带上眼罩,在工作人员指令后开始试听,试听时两台机器播放同一曲目(相同格式),使用不同线材(品牌线材VS机线)输出,选手可要求即时切换音源(等同于实时切换线材),工作人员可告知采用哪台机器进行播放。每组间隔工作人员有权更换线材输出位置或者不更换。试听结束后,等待工作人员指令摘下耳罩并填写答案,选手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卡,填写每轮使用机线/旗舰线的机器编号。

初赛取前6名进入决赛。


另外这只是论坛举办的盲听大赛的其中之一,更多的你不会自己去搜?怎么饭还要喂你嘴里?想知道更多的就自己去找。线材到第有没有区别光是在论坛就有无数人自己实践去证实,官方大赛也不是一场两场,这还用质疑什么?像个鸵鸟一样把头埋土里就觉得天黑了,自己骗自己干嘛?事实就是盲听有很多人听的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3: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3-8-24 12:24
看清楚音源的数量,2台一模一样的机器!

线材组盲听对比比赛,共分6组不同流派的歌曲,包括古典, ...

对啊两台一个型号的机器声音绝对一致?

上面不是有人提了录音反相的方法,你试一下?我试过,还是同样的器材,什么都不换录两次,你就知道结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3-8-24 14: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金华
机线觉得好听别换就好了,自己觉得好听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一定要纠结别人烧不烧线材呢,但是你要确定你自己的器材声音真的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4: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道无问 发表于 2023-8-24 14:24
机线觉得好听别换就好了,自己觉得好听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一定要纠结别人烧不烧线材呢,但是你要确定你自 ...

第一,我不纠结别人烧不烧线材
第二,我不劝说人家不要买线材

这个帖子从头就是为了解释现象
1. 我盲听听不出线材(电源线,数字先)区别
2. 很多人说他们能听的出来
3. 不可能每个人都在说谎

所以我看到了一个貌似还挺科学的心理学解释,所以我就发出来了。

结果呢,对面的论点就是
1. 你耳朵聋了
2. 你的器材不够高端
3. 你脑子瓦特了
这个就不太好了吧

话说回来,我贴的那篇文章你们真的去看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3-8-24 14: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cokesum 发表于 2023-8-24 13:55
对啊两台一个型号的机器声音绝对一致?

上面不是有人提了录音反相的方法,你试一下?我试过,还是同样 ...

所以同一型号的机器声音会有区别,但是不同材质不同编织方式不同屏蔽绝缘的线材声音是不会有区别的?
你认真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4: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rockyv 发表于 2023-8-24 14:30
所以同一型号的机器声音会有区别,但是不同材质不同编织方式不同屏蔽绝缘的线材声音是不会有区别的?
你 ...

哎,逻辑不行真的是死穴。今天略闲,就随便说下,当减压了。

1. 两台不同的机器一定会有偏差,物理学上就没有一样的物质,所以理论上是一定有分别的,包括在时空上,所以我说同样的器材你放两遍也不是完全一致,因为你无法确认所有的验证条件不变。我也提供了验证方法,大家尽可一试。
2. 同理,两条线材一定会有区别,但是:
      1)怎么能证明这个差别能被感知出来?
      2)如果能感知到差别,你怎么能确认这个差别的原因是线材的分别,而不是别的因素。
3. 统计学上给出的答案最简单办法是分别测量加入检验因子前后的离散区间。
      举个例子,我不换线,测量10次,离散率从-0.2 - +0.2. 然后我换线以后,再测量10次, 离散率从-0.5 - -0.1,如果我能排除其他的因子的影响,我至少就可以得到结论,换线对最终的测量结果有可置信的改变。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非常粗糙的例子,只是说明大体理论。具体在实施中需要很多的实验设计来排除干扰。

以上的逻辑不是很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3-8-24 14: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okesum 发表于 2023-8-24 14:29
第一,我不纠结别人烧不烧线材
第二,我不劝说人家不要买线材

所以你宁可相信两台同品牌同型号的机器“可能”出现两个不同的声音,也不愿意承认那两条实实在在、明明白白不相同的线材带来的声音区别?
我现在倒是挺认同你发的那个所谓科学的心理依据是正确的,因为这恰恰不是在说你自己吗?你自己脑中主观的想法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甚至想象臆造出了一个大家盲听不出区别的结论出来。我已经用大量盲听事实来证明你的错误,但你还是自己骗自己。算了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倒也是个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3-8-24 15: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科学党都在说统计学,不顺便再考虑下同样属于科学的生理学吗?人耳是会疲劳的,这种疲劳对听觉这种短期记忆影响会更大,短时间多轮次的盲听虽然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但是完全忽略了人的生理因素。

清华bbs以前做过一个线材盲听测试,两位受试者分别盲听对比2万元电源线和1万元电源线、2万元电源线和10元随机电源线的区别,结果20轮测试后两位测试者盲听正确率都只有60%多,最终都没有通过测试。这个测试也经常被拿来用作线材无用论的佐证。

但是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下过程,这两位受试者盲听的前8轮正确率都是100%,到第9轮开始才出现错误,这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盲听测试原贴:https://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HIFI/164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3-8-24 15: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ifi这种东西不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买个开心么,何必去纠结这些有的没的,看不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7: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本帖最后由 cokesum 于 2023-8-24 17:20 编辑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3-8-24 14:52
所以你宁可相信两台同品牌同型号的机器“可能”出现两个不同的声音,也不愿意承认那两条实实在在、明明白 ...

我都在怀疑是不是我的中文有问题

同理,两条线材一定会有区别,但是:
      1)怎么能证明这个差别能被感知出来?
      2)如果能感知到差别,你怎么能确认这个差别的原因是线材的分别,而不是别的因素。


你说的那些盲听测试,在研究方法上都是无效的。
要上paper绝对会被退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9 16: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