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清风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初入碟圈的一点建议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0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5-16 08:20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分三组让人选桃子,每组可选桃子数量和采摘时间有区别,10个桃采摘时间间隔10天,20 ...

如果这个贴子不适合你,听你的新数码录音就完了。想介绍自己的东西另开个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3-5-16 0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6 08:55
别卖了。皮亚佐拉那句看不懂是不是,再卖下去又得社死一回

继续卖你的素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3-5-16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5-16 08:20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分三组让人选桃子,每组可选桃子数量和采摘时间有区别,10个桃采摘时间间隔10天,20 ...

跟楼主这种井底之蛙无需对牛弹琴,我只是惊讶这种人居然有脸给大家建议和科普古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09: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26f 发表于 2023-5-16 09:11
继续卖你的素质吧

上次挂人反被挂,闹出这么大的笑话都当没事人,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3-5-16 09: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其实楼主这个帖子对准备玩CD的烧友很有借鉴意义。我是从Pc-hifi 免费下网盘DSD,无损音乐玩起的,以为找到了省钱的小妙招。直到有一天收了个老随身CD机XP7,接上我自己的第一套小台机,瞬间听得我泪流满面,自此我定下来以后坚定地走CD机路线,如果日后发达了再玩黑胶和顶级串流系统。
CD看起来一张张买起来,可听的内容少,但如果大家选择的时候可以精挑细选,其实一张好碟可以在不同时间反复品味。楼主的很多建议都很实用,比如按照楼主从演奏家开始选起,而不是作曲家,我刚开始买碟就犯过这个错误。流媒体的确方便,但便利的同时选择困难症随之而来,而且硬件需要花大心思,成本投入,否则声音基本上是差强人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3-5-16 1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farrel 于 2023-5-16 10:20 编辑
t26f 发表于 2023-5-16 08:37
我知道为什么看了难受了,这楼主还有帖子里某些以大佬自居的人,自己的听音观就是非常厚古薄今的
其实老录 ...

我是新老录音都听的,新的听数字文件,老的一半听一半收藏。
新的有些也买,比如今年刚买了不少新人出的SACD,包括柏林爱乐出的王羽佳的SACD套,也觉得非常好。

所以,我觉得楼主没问题啊,反而是越山向海,你看他言论,他听老录音么?
完全不听的吧。

音乐本身和录音本身,谁主谁次?
我觉得是前者是主,后者是次。演绎不佳,录音算什么东西?
像郎朗最新的哥德堡,听着也有点意思。但我个人口味确实是觉得古尔德版更好啊,因为录音就不听古尔德巴赫了?我觉得真是匪夷所思。
所以,我听王羽佳,我也听富特,富特的单声道的节奏确实是好啊,听到秒处,完全无视音质。

所以,综上所述,我不知道你本人是什么态度,但是反正,越山向海我觉得主次颠倒了。

不过说到底了,爱听啥,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能劝则劝,美感只能推荐,但是没有唯一的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3-5-16 1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zikomo 发表于 2023-5-16 09:52
有道理,现在的新录音是挺不错的,让我听单声道cd我是真的会抑郁ヾ≧≦)o所以我没有任何一张富特文格勒, ...

单声道录音,我多数都听不下去。
不过富特是例外的,确实是很有魔力。
不过这种东西,完全要靠自己的感受,不喜欢就果断不听。
我们群里有个对各种录音了如指掌的超级老烧,各种推荐的单声道,我大概只能接受个零头。
所以,我常说,我自己的音乐素养,还没到这个水平。

音乐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选择的,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去听的。
但是,确实是存在欣赏水平高低的问题的,所以我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

就像看字画,看不懂坦然承认自己看不懂就行了。
我觉得,我们要做的,仅仅是避免自己无知得去说,王羲之的草书,字都看不清,真是垃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3-5-16 1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金山区
好贴收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3-5-16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farrel 发表于 2023-5-16 10:18
我是新老录音都听的,新的听数字文件,老的一半听一半收藏。
新的有些也买,比如今年刚买了不少新人出的 ...

我比较反对所谓演绎或者录音的黄金时期的说法,有大量那个时期的所谓名版,放到现在节奏和演绎都存在问题,甚至音准和音符准确性都是错误连连
古典音乐演绎就是一代接着一代对乐谱,对音乐本身有越来越深和越来越细的研究的。
比如布鲁克纳第九的未完成末乐章,我曾经比较过从最早的Eichnorn,Inbal到后来哈农库特的解读,再到拉特尔柏林爱乐展现的那种完整姿态,演绎质量和乐谱版本都是同时得到更新换代的提升
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我的观点。
但老录音,单声道的、早期立体的,充满情怀,也是很多发烧书籍推荐的,因此一些人心里就形成了对一些版本的固有认知,并拿来推荐,这一方面是传承,但另一方面也是局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单声道这个问题不适合放在这里讨论。单声道的优秀转制很不好买,某些厂牌的新转制可能从预售开始就订空了,而且这类碟不怎么在二手市场流通,因为单声道考古派非常的硬核,对于学派传承的知识相当丰富,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硬核群体。

而且单声道容易引诱人玩黑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2: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现在听古典音乐的条件比过去好太多太多了。所谓数码格式只是一种载体,Hi-res里面也有1930年的录音,富特的单声道一样做成SACD,还不只一次。

唱片业虽然只有短短百年历史,但经历过几次大的技术变革,很多大师在更替的过程中被淹没了。从单声道到立体声是一次,有些传奇人物只留下单声道录音,或者他们的单声道录音才是巅峰水平,这类人非常多。另一次是从LP到CD的变革。有些人只发行过LP唱片,进入CD时代后不再录音,而且以前的LP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重制成CD,或者CD发行量小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也就产生了一批隐藏的LP时代大师。

还有一种重要的情况,有些大师反感进录音室,现场是条龙,录音是条虫,甚至干脆不搞商业录音了。但幸运的是,这些人的现场依然有录音记载,只不过录音设备不太专业。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这种现场录音在LP时代是没有办法发行的。

当前古典唱片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利用现代技术重制这些被淹没的录音,回溯性发展。

无论是德国的广交,还是法国的INA,都是这种回溯性发展的重要录音来源。其中德国广交的电台录音带子质量非常好,可能是因为德国人在二战后形成了听电台现场演奏的传统,没有办法当年的剧院都被炸平了。

但这些都是进阶性的内容了。

从CD到数字文件,就目前来看不是什么录音技术变革,而是传播方式变了,听音方式多了一种选择,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3-5-16 13: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5-16 10:28
我听过很多老录音,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哥德堡喜欢90后尚隆多的羽管键琴版,巴赫时期的键盘乐器与现代 ...

尚隆多弹得很不错,虽然在我的口味上,感觉速度太快了,古尔德的我也是喜欢晚年的版本。
至于古乐器的各种版本,我觉得是现代钢琴版本的很好的补充,但也显然不是大家都喜欢。

最后说回来,你觉得这个版本比古尔德的好么?
就算是和55年版本对比,我也没觉得这个有任何优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3-5-16 19: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5 22:51
光谱韩国公司,压片制作是日本的,看上去确实像是日本公司,据老烧说以前也有美国压片。光谱的音源基本是 ...

楼主指的是光谱大多数碟都薄吗,我倒买了五六十张,是有薄的,但是基本都是正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3-5-16 2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包子是什么啊,萌新问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23-5-16 22: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zikomo 发表于 2023-5-16 21:12
cd合集,比如巴伦博伊姆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合集包子,里面有一堆cd片

好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22: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myzcj 发表于 2023-5-16 19:50
楼主指的是光谱大多数碟都薄吗,我倒买了五六十张,是有薄的,但是基本都是正常的

不是指片基,是录音基本上没怎么重制。有种数码声的薄刺感,少数例外。不过光谱卖的是内容,买的也是内容,有些现场只有他家卖,所以有缺点也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2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farrel 发表于 2023-5-16 13:51
尚隆多弹得很不错,虽然在我的口味上,感觉速度太快了,古尔德的我也是喜欢晚年的版本。
至于古乐器的各 ...

这个曲子的版本实在太多,各花入各眼就完了。

比如肯普夫有个奇怪的无装饰音版,听不进没法听,听的进就觉得好听。

图普克有个蜗牛版,慢死人,硬生生弹出了两张CD,有人觉得这味道好,我就完全听不进。

在洋垃圾里面30块捡了个佩雷西亚的版本,这倒是听的进。

另外,朱晓玫的巴赫也可以听一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22: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5-16 13:51
非常赞同,我的体验也是如此,演绎与录音回放技术是相辅相成的。60年代的录音设备应该是电子管,当时的回 ...


错得都不想反驳。你拿什么体验,网上下个数据,再刻个盘体验?

你要真刀真枪的体验过,结论对错我都不说什么,你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但不要靠脑补推理去误导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23: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5-16 13:51
非常赞同,我的体验也是如此,演绎与录音回放技术是相辅相成的。60年代的录音设备应该是电子管,当时的回 ...

CD是90年代的? TAS是二三十年前的?

我都懒得指出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08: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5-17 07:56
发烧音频应该算是众多圈子中戾气最重的一个,国内的环境更差。
追求HiFi往好听了说叫追求极致,往坏了说就 ...

说你自己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9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