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清风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初入碟圈的一点建议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5-17 08:06
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自己嗨吧

一,这贴我主你客,前面对你已经客气了。

二,一言不合炮轰整个玩家群,你又算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23-5-17 09: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感谢楼上各位的分享。后来者学到不少东西。
观点各有各的,看的人也会去思考消化和选择性验证。
和又不搞辩论,没必要分个胜负。所以也没必要指责和自己不相同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23-5-17 09: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不听SACD,不听古典,不过碟大部分都是在李源那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1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清风扬 于 2023-5-17 12:13 编辑

对于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做一点补充。

DG原典,DECCA雄辩,和小双张。这是以前推出入门碟,并且一直再版到现在。其中DG原典就是俗称的大禾花。大禾花号称原始母带转制,所以称为原典,至少是这么宣传的,这个系列的口碑极好,然而这里有一个陷阱。大禾花的压片地通常可以见到三个,按时间线大致是MADE by PMDC,MADE by M&L 和MADE by EDC。口碑好的其实是PMDC,后来的EDC压片反映普遍不佳,部分版本声音毛躁。再后来连EDC压片都不是了。现在这个再再再版大禾花是哪里压片我也不清楚,因为从EDC开始就不怎么收这个系列了,要收也是收PMDC版本。然而,单张大禾花的价格依然坚挺。因此我不看好现在的大禾花,但它的部分版本依然是入门必选,比如老罗指挥的柴芭蕾。

DECCA雄辩也是低价,个人对这个系列的早期产品无感。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雄辩的压片地搬到澳大利亚,即所谓澳州雄辩,据说是个做DVD的厂子压片。澳州雄辩不怎么受到待见,然而,澳州雄辩出了一系列价格低到做梦都要笑醒的LP天碟重制。例如最有名的皇家芭蕾,这个双张最开始只要85,后来才涨价到130到150。还有陶尔唯一的那张德大协LP,克莱门特的大无LP,也被澳州雄辩做成了国际首发CD。这类东西要是全部收LP会收到破产,澳州雄辩几十块就搞定了。这个系列的录音和压片不要做太大的期待,一分钱一分货么,但是录音内容确实让人惊喜。

小双张其实是几大巨头联合推出的超低价小套装,小双张通常会把一套大俗打包,例如XX的四大小协之类,看起来很诱人,但本人从不推荐这种小双张。但是如果你很喜欢某套小双张也无需考虑我的建议,我不推荐的原因是音质。

以上这些版本,还在不停地再版,还是以前的价格,但是除了少量上榜名盘之外,个人并不推荐这些版本。 一方面,它们经过长期再版,不能保持最初的音质了,另一方面是受到包子的冲击,它们再便宜,也便宜不过同一个公司发行的包子,质量上还不一定有多大优势,即失去了当年的性价比,变成一个比较尴尬的定位。澳州雄辩的极品则需要深入到历史录音领域,新手没这个眼力可能会乱买一气。

玩碟,避雷和寻宝同样重要,尽量少把钱花在无谓的地方才能够持久。SACD虽然是种趋势同时SACD重制碟的商业价值大,流通性好,暂时无假,但SACD最大的问题还是价格,一张二嫂、三嫂的SACD就可以买一套奥胖的包子或半个包子,这就有个取舍问题。我的建议,不要让经济能力限制你的听音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23-5-17 17: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作为刚下了一大堆日版重制SACDISO资源的人,听了多年古典音乐,还真没想过如果有一天入碟圈的坑会怎么样,不过确实是从众位老烧学到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23-5-17 17: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心疼lz一分钟,有些交流就像和女朋友沟通,你和她就事论事,提出对方的错误,她反过来说你沟通态度有问题,一棍子否定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23-5-17 2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流氓才子 发表于 2023-5-17 17:17
心疼lz一分钟,有些交流就像和女朋友沟通,你和她就事论事,提出对方的错误,她反过来说你沟通态度有问题, ...

绿坛女烧友们拿着砍刀正在赶来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23-5-17 2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6 22:14
不是指片基,是录音基本上没怎么重制。有种数码声的薄刺感,少数例外。不过光谱卖的是内容,买的也是内容 ...

确实买光谱是看中内容,有些录音差点也可以忍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23-5-17 2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cjm123 于 2023-5-17 20:25 编辑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7 10:12
对于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做一点补充。

DG原典,DECCA雄辩,和小双张。这是以前推出入门碟,并且一直再 ...

现在欧版的环球古典碟,大多都是Sony奥地利压片,少部分是捷克GZ压片。但至少这两家的压片质量和音质,都好于末期的EDC。

末期的EDC压片,不建议碰。如果拆开后发现是EDC,宁愿重新买Sony奥地利版本(其实很好分辨,唱片背面塑封上有三角标志的,100%就是索尼压片)


流行人声碟则不一定,根据我自己的实际对比,部分歌手的美版反而是音质最好的,好于索尼压片的欧版。。。虽然美版的碟面印刷相对粗糙,并且在令人不屑的墨西哥压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23-5-17 2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cjm123 发表于 2023-5-17 20:20
现在欧版的环球古典碟,大多都是Sony奥地利压片,少部分是捷克GZ压片。但至少这两家的压片质量和音质,都 ...

然而ECM的古典还是EDC的片基,音质比PMDC好多了,影响音质更多的还是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21: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jm123 发表于 2023-5-17 20:20
现在欧版的环球古典碟,大多都是Sony奥地利压片,少部分是捷克GZ压片。但至少这两家的压片质量和音质,都 ...

环球的包子是德国optical压片,这也是老牌压片厂。SONY压片不差,捷克不清楚。

欧美人声欧美版这个观点同意,虽然日本压片看上去质量好,其实经常加了味精,第一耳朵刺激,反不如欧美版本的人声润泽。

这里要说明一下,压片质量与录音并不是一回事。压片指的是盘片实体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从外观看表现在片基厚度、压制均匀。而再版录音的质量或平衡取决于母盘损耗与制作师后期再处理水平。我认为欧美人声的美版好于日版,原因应该是日本人将欧美公司发给它的数字母带进行了后期再处理。至少在欧美乡村、爵士的录音上,本人会选美版。例如像Norah johns这类人声,美版会有一种黄昏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2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bhcbhcbhc 发表于 2023-5-17 21:29
然而ECM的古典还是EDC的片基,音质比PMDC好多了,影响音质更多的还是录音

版本比较必须同源。还是以DG为例,同源录音的条件下,一般情况,PDO-PMDC-EDC,中低频有越来越薄的趋势,这更像是一种刻意的平衡微调。后期再版的听感可能会高频细节更丰富,中低频有一定的瘦身,形成一种亮丽、紧凑、活泼的声响效果。无论这种平衡微调是为了补偿母盘信息损耗,还是迎合流行听音观,总的来说,DG的同源录音,PDO和EDC版本肯定听起来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23-5-17 2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7 21:41
版本比较必须同源。还是以DG为例,同源录音的条件下,一般情况,PDO-PMDC-EDC,中低频有越来越薄的趋势, ...

如果是母盘是模拟录音,母盘翻录再版自然有损耗,就算是后面再版数字re-mastering的音质也一言难尽,所以模拟时代的无字银PDO就是要比后期PMDC和ML的好,特别是环球御三家同一封面的GHDHPH高价版也一样。数字时代录音的音质我感觉已经和片基没啥关系了,音质更多的区别在厂商的口味和制作用心程度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22: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bhcbhcbhc 发表于 2023-5-17 21:52
如果是母盘是模拟录音,母盘翻录再版自然有损耗,就算是后面再版数字re-mastering的音质也一言难尽,所以 ...

PDO在大系统上的听感非常好。问题是保存良好的PDO不多啊,就怕遇上掉银、透光啥的。精品PDO要么被玩家收藏,要么被碟商屯积高价。

有一种PDO可能捡到漏,就是日本早期引进的PDO,由于是日文封面可能被卖家看走眼。不过现在卖家贼精,不好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23-5-17 22: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7 22:04
PDO在大系统上的听感非常好。问题是保存良好的PDO不多啊,就怕遇上掉银、透光啥的。精品PDO要么被玩家收 ...




镜面一样的无字银圈,只是普通存放,没一般人想象中这么娇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23-5-17 22: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7 22:04
PDO在大系统上的听感非常好。问题是保存良好的PDO不多啊,就怕遇上掉银、透光啥的。精品PDO要么被玩家收 ...

到欧美亚马逊去淘,很多CD碟欧美都是按照曲目来分的,根本不区分PDO还是PMDC这些。买个几张,运气好有一张PDO就大赚,PMDC也不亏。

另外,PDO和后期的EDC对比的话,多数EDC确实是做了remaster的,所以听感完全不同,多数PDO都是有音质优势的。
玩碟如果不考虑PDO,我真觉得应该买SACD的。
我手全套环球古典的SHMSACD,很多曲目都和CD,还有PDO对比过。
多数曲目比PDO都要素质更好,价格200多一张,比PDO还要便宜。

我的意见,这年头,如果大量购买EDC或者包子,真的不如买一台1万左右的数播,然后直接听在线。
数播搞好了,和EDC版基本没啥区别。

而PDO版本的,基本数播用户是完全没戏的,因为数播上你无论怎么找,都不会找到PDO版本的在线音源。
即便是去淘宝拷贝也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23-5-17 22: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ECM用EDC的片基,HM用SONY,hyperion甚至是东欧捷克还是斯洛伐克压的片,也没发现音质有啥劣化的情况,新碟照样能得到市场认可,片基只是好音质的非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2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环球SHMSACD这个是真的好,我也对比过。这个系列确实值得收。

一般数播用户认为,都是数据么,还能有什么区别。谈起来容易引来无谓的口水。

片基这个问题,藏家还是比较在意的,尤其是手里有好片基之后,难免产生对比的想法,对比的不是音质单纯就是压片好坏。此外压片地和音质即使没有因果关联,还是存在直接关联的。最典型的是早期的英国压片中频厚暧,但容易氧化,我遇上好几张英国早期压片都氧化的太厉害了,虽然比较喜欢这种声音,但只能回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23-5-18 09: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cjm123 于 2023-5-18 09:46 编辑
bhcbhcbhc 发表于 2023-5-17 21:29
然而ECM的古典还是EDC的片基,音质比PMDC好多了,影响音质更多的还是录音

这不废话么,录音不同的碟,怎么能拿来再对比压片地。

必须是两张完全一样的碟,来对比不同压片地的音质区别。

新录音CD,不管是流行还是古典,压片地不一样照样是有区别的,越高端系统越能听出来。就拿hyperion来说,早期很多都是英国压片的,现在转到Sony奥地利后音质稍有偏薄化的倾向,但好在能接受的水平。比EDC那种崩溃式的下降要好很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23-5-18 09: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cjm123 于 2023-5-18 09:55 编辑

至于SHMSACD,我觉得流行碟做的比较好,比如王菲系列。能把高度的细腻感带入流行碟。

古典SHMSACD,总体音质也是很棒的,但缺点也能听出来,原因还是SHM带来的。听多了SHM-CD就知道这个格式的声音有点“收”和“偏假干净”。没有欧美版那种放开、无拘束的感觉。

SHM-SACD还是继承了SHMCD的这个缺点。凡事无完美。

相对来说,我觉得日本memorytech压盘的UHQCD音质要好于SHMCD,声场和低频做的要比SHMCD饱满些。搞不懂为什么环球没考虑UHQ-SACD格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9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