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541
发表于 2025-6-6 23: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感谢老师分享音乐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楼主| 发表于 2025-6-8 13: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14 -  《布交全集 巴伦伯依姆&CSO》


巴伦伯依姆(1942-)三录布交全集,先是与CSO合作的DG版,分别录于1973-1981;后来在TELDEC率BPO于1990-1997再录,再后与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合作于2010和2012录制第3套,可见他对布鲁克纳一生的不懈追求,这三版各有拥趸,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他30多岁的第一版,这也是首次由美国乐团录制的布交全集。
CSO版能跻身一流之列,可惜,业界与cm对其重视远远不够,时至今日也不够,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太年轻,资深的cm人不认为30来岁的巴伦伯依姆能够完全驾驭住布鲁克纳的宏篇巨作和强有力的芝加哥交响乐团,但事实则是——这10张唱片张张精湛,无一败笔,我个人确定其整体性毫不逊于紧跟其之后同样率CSO录制布交全集的索尔蒂(DECCA),第7偏弱了些,但第8.9号比索尔蒂更加出色。
还有一个原因,即在当时的4套全集(海丁克、巴小哥、约胡姆、卡拉扬)销售竟争中,Philips的海丁克别说了,DG的3套,巴小哥无疑处于最糟糕的尴尬地位,卡拉扬和约胡姆的光环是他远不及的。

d小调第3录于1980.12,严格的说,虽处晚浪时期,但布鲁克纳的音乐基本是“非标题性”的,这是他与马交的根本区别,把布3与瓦格纳扯在一起,其根源在于布鲁克纳本人——他献媚的把布3题献给了瓦格纳而又被欣然接受,虽然第一乐章的小号与瓦格纳《飘泊的荷兰人》开头相像,但老布创作的“音源”仍是纯音乐的。
巴伦伯依姆此版的布局、规模与速度都恰当,演奏既有晚浪时期强烈的管响乐声响,又巧妙避开了过于激进的表演,第一乐章清晰的小号给我好印象,而不似一些版本吹奏的那样含混,这其实是传递了一个信号——设计上突出声部的个性,3.37分的对比主题也不错,模进部分虽逻辑感一般,但笔锋的力度足以能支撑住主题的发展,庞大的展开部也称得上有声有色,这当然有赖于芝加哥杰出的铜管组,但更有赖于巴小哥有力的调度,他的聪明之处是演奏避免过于“瓦格纳化”,他以强化声部个性、造成声响的此起彼伏、来消除演奏趋向过于“齐整”的瓦格纳外观,可见巴小哥的脑回路够用。
我从不担心巴伦伯依姆的抒情性,他这样强烈的“表现主义者”不会放过这样的“讨喜”机会,你听听:他的Adagio是郑重其事的,措辞语汇没有丝毫含糊,我甚至以为有些过于“郑重其事”,分句音符甚至有些“发紧”,未能充分把音乐织体拉开,拉开才更易丰富,才不至于“单调”,但他双管齐下的抒情加激情能让很多听家满意,况且合奏在技术上具备相当水平,再听听齐奏技术高超听起来够爽的谐谑曲,而其美妙的三声中段更有一番妙境。
我同样认可末乐章巴小哥对三个主题清晰富于起伏的呈示,既使个性并不明显的第三主题(4.24分),巴小哥也以更炫目亮眼的演奏给予浓重一笔,而后的演奏笔力不减,速度与节奏非常恰当,铜管从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几个一流版本中,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末乐章,他把这个颇受争议第四乐章演奏的跌荡起伏、清澈响亮、一气呵成。

降e大调第4录于1972,可跻身一流之列,演奏颇具火花四溅的青春气息,速度属相对偏快,但并不离谱,他力图靠近他崇敬的富特文格勒模式——速度激进而自由、曲风坦荡酣畅、但起承转合非常自如,轻重缓疾相当合拍,调度与拿捏棒极了,而声音不仅响亮清脆,又能运转自如,苛求的说,以这样美丽的声音,若呈示部之后速度与节奏再沉稳一些,足能与杰出的卡拉扬、约胡姆版抗衡,第一乐章自始至终淌溢着壮观迷人的“城堡精神”,运筹与掌控之精湛使得演奏精彩纷呈。
CSO的出色不仅在铜管,弦乐在巴小哥棒下同样可圈可点,他的Adagio乐章笔墨丰盈,蘸满情感,又有着炼达的大局观,虽“阐述”这一段落略嫌“嫩”了一些,但力度与速度恰当,内声部的质感很出色,一定要苛求的话,我以为低音声部单薄了一些,造成声音底部的支撑不够充分,换句话说——根基不够牢固,但整体的看,属白璧微瑕。谐谑曲A部的迅猛与围猎的“具像感”正好撞在巴小哥手里,而他又是玩对比的好手,三声中部的兰德勒也朗润动听,演奏声色俱佳。
第四乐章呈示部虽然分句的线条感略嫌短了些,但它的震撼力相当惊人,音乐最后站稳降e大调的过程激动人心,c小调的对比主题演奏到峰值时有点“毛糙”,但它赤热的情感主宰了演奏,铜管好极了,这是CSO最得意的杀手锏,它亮灿灿的光辉主题始终发挥着“启动开关”的领袖作用,让整个演奏激情充沛、蔚为壮观,这是我听过最具有明确调性感觉的演奏之一,赤诚、坦荡、爽利、掷地有声,再回过头来听听呈示部,巴伦伯依姆是以多么明确干净的音符与和声演奏出从降g-降d等极复杂的调性转变、最后站稳降e的过程。

降b大调第5录于1977,第一乐章主题呈示的重量感与质感都够,速度“正确”,这样演奏的大方向就差不了,弦乐拨奏的第二主题依然“正确”,速度精准——超稳健的演奏步伐令我满意,我倒欣赏巴小哥在这儿的“亦步亦趋”,真乃稳的一逼,这样的速度实际是在给整部作品“定调”,铜管组更是“呼啸”的可以,足能压住阵角,苛求的说,管弦乐非高潮乐段再强化些硬度和密度会更好。
Adagio乐章是“照方吃药”——延续着首乐章规定的速度和措辞,保证音乐的一脉相承,从而保证了音乐诠释的整体完好和节奏的一致性,大局观好的指挥往往在表现音乐的关联性与兼顾性上应力敏感,巴小哥就是一突出例子,在几位钢琴与指挥两头吃的艺术家中,以巴小哥的指挥成就更突出一些,这绝非偶然。
谐谑曲是有所强化的,巴伦伯依姆有意从中注入能量,但整体的看,前三乐章虽高潮乐段既有气势又有份量,但在演奏的重量感上尚未达到完全让我满意,因而,连带出更重要一点是:演绎出的宗教性一般,但这点疑虑在第四乐章有所弥补,它首先是提升了演奏的重量,能听出管弦乐在呈示部的“使力”,包括大提琴够“狠”的擦弦,两段赋格都是沉甸甸的,强大的铜管使得“圣咏”尤具震撼力,特别是第二赋格段(第7.15分)被巴小哥“编织”的强弱分明、循序渐进、有条不稳,显示出小哥强大的控制与调度实力,唯一不理想的是弱不可闻的定音鼓,它几乎没有起到警醒与助威的作用;速度上的设计仍给我以“仿效”富特文格勒的印象,以快速求张力的趋势。

布6录于1978.12,这是一部很难演奏好的作品,它具有一股独特的气质,你很难描述它的独特,作品既“阳刚”、又具有不凡的冥想特征,既涉世通俗、又具有超然物外的难言之境,这样的气质很不似布鲁克纳,而拿准它独特的气味不是简单事,版本上给我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索尔蒂。
巴小哥在这里的表现能看出他对作品够“稔熟”,第一乐章仍有低声部量感不足的问题,但第一高潮乐段很令我满意,虽弦乐的抒情主题笔力差了些,后面加重力时织体又略显得有点“混”,而铜管的“加重语调”则气息与声压都声压满堂,虽听来效果上有点“矛盾”,但却绝未有令我失望处,它该有的都有,管弦乐具备了一流水准,只是未臻完美——有的分句欠火候、有的则略显“失真”,而铜管无疑是最精彩部分。
Adadio乐章的表演值得点赞,缘由在于巴小哥把这个乐章调性丰富厚重的音乐材料处理的极殷实准确,恰恰好的木管给我留下极深刻印象,而弦乐丰腴的抒情性深入而又飘浮,演绎上准确凝聚的情感表达首先来自于巴伦伯依姆对音调转换敏锐而恰当的捕捉,每个声部都是准确合适的,听听他悦耳的层层如流溪婉转的音流,你不会吝啬掌声,这样恰如其份的和声进行需要功力。
谐谑曲演奏格外有一股洒脱而无畏的气息,器乐的质感相当突凸,音响的“集中度”很棒,他把这样的演奏气质带入到终乐章,在这个调性转化极为丰富、情调变化如万花桶的乐章里演奏自信而有气度非凡,同时又能关注到三个主题不同的音乐色彩,保持作品本身的丰富性,但铜管组主力军的作用不改。

布7录于1979.3,此版能吸引我的是织体的质感,演奏沉着,脚踏实地,速度我以为是较恰当的,但第一乐章的蕴含我则看出了它的单薄,推演也略嫌“匆忙”,巴小哥过于追求演绎的力度表达以求效果,多少忽视了演奏对内涵的深入揭示,要知道,第一乐章对“内涵”厚实深入的揭示才是重中之重,每个音符都务求其“实”,对“内涵”任何一丝的脱离都有损于解释性,这一乐章在份量上还是“轻”,导致“轻”的原因在于演绎的重心按排不妥。
著名的Adagio演奏仍有“其华在表”之嫌,仍未能有效的深入下去,C大调的对比主题有些“随意”,音符的“蕴含量”有些不足,我许是过于苛求,但你拿去和同样是CSO的索尔蒂对比,诠释的灵魂之差是存在的,但若非我之类的过于苛求,此版演奏无疑仍能属“正确”,虽主题的呈示有时不是那么明晰,但方向感是明确的,器乐的质感一流,尤其不拖曳的速度,对初入门布7的听家倒也合适。

布8录于1980.12,巴小哥以稳健的结构、多维的线性触角、有力的管弦乐声响、层次丰富的和声,与任何一流版本比较都未见得明显落下风,第一乐章褐黑的音色与伸缩自如的律性流动颇有味道,驾驭很显成熟,铜管与弦乐的配合甚佳,高潮时和声动态的伸展性恰到好处,而静态之下圆号与双簧管颇有魅力的对话(5.14分)沁人心脾,巴小哥没有着力于音乐的动态性而着重在音色与布鲁克纳独特气质的表达上下功夫,这是我欣喜的一点,他稳稳的拿到了解析这部c小调的“钥匙”,因而一切都稳妥、正确、顺理成章,我惊叹于小哥能把复杂的第一乐章理捋的如此神形兼备,“唱念”俱佳。
谐谑曲在巴小哥棒下不再仅仅是“谐谑曲”,这与作品的题旨相吻合,他的演绎突出了节奏的功能性与旋律的律动性,份量陡然加重了,三声中段(5.08分)旋律的情感表达是显而易见的,而adadio乐章的演奏无可挑剔,坚韧而沈郁、柔美而沉静,由恰当的速度感派生出的精神与气息无疑属于布鲁克纳,大提琴的阐述同样具有说服力,让接下来瓦格纳大号的宣告很有份量,我的另一点欣喜在于巴小哥并未“求变”,而是亦步亦趋的紧随着传统,力争以最合适最恰当的演奏还原总谱,因而,无论铜管还是其它声部,都演奏着我们熟悉的声响,毫无变异夸张,似乎都有点“点到为止”,而又都属于恰到好处,没有一个音符“怪僻”,这个25.57分的乐章能让绝大部分听家心理得到满足。
难能有对末乐章铜管的“咆啸主题”不满意,面对这个演奏难度更大的乐章,巴小哥并未显得力不从心,他的措辞依旧从容,速度合理,激情段虽偶露锋芒,但大部分是跟随着作品而任其强弱起伏,再加上对作品吃的够透澈,演奏同样没啥可挑剔,包括精湛的节奏与力度处理。
布8好版很多,此版会有很多竟争对手,尤在整体的重量感与高潮的动态幅度上不占优势,但在演绎的准确、布局的合理、管弦乐的亲合力、措辞的解释性上见长,效果一流,虽迄今为止仍被轻视,但我反倒长听,它应有尽有,听起来也不累。

布9录于1975,文字计不说了,同样,不想码太多字的原因,布0.1.2也不说,留个空白,也算给我更热爱的酒多留一点消受时间。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t6-5ptRwIdzCI24ximKdA?pwd=bt6u 提取码: bt6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3
发表于 2025-6-8 16: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4
发表于 2025-6-8 17: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又有美餐享用,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精神,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5
发表于 2025-6-8 17: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gdyy223 发表于 2025-6-8 13:32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14 -  《布交全集 巴伦伯依姆&CSO》

CD4空文件夹,请楼主检查,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6
发表于 2025-6-8 17: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gdyy223 发表于 2025-6-8 13:32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14 -  《布交全集 巴伦伯依姆&CSO》

对于楼主辛苦码出的心得,我有一个习惯把每一段落的文字截图,然后把这些截图以图片文件添加到相关专辑和封面封底以及内页放在一起,这样在用roon欣赏这张专辑时可以边听边看添加的文字截图,非常方便理解,给兄弟参考。

微信图片_20250608171810.jpg (573.44 KB, 下载次数: 18)

微信图片_2025060817181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7
 楼主| 发表于 2025-6-8 19: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丽音 发表于 2025-6-8 17:23
CD4空文件夹,请楼主检查,谢谢!

谢谢丽音提醒
CD4链接: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CD04.rar

链接: https://***.com/s/1mdAdxIla9kS_E2SyPOxzNA?pwd=6e61 提取码: 6e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8
发表于 2025-6-8 1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5-6-8 13:32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14 -  《布交全集 巴伦伯依姆&CSO》

感谢先生的精彩导读(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9
发表于 2025-6-9 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谢谢老师的精彩乐评和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0
发表于 2025-6-9 23: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巴伦伯依姆与CSO这套比索尔蒂与CSO要早很多,索尔蒂与CSO是到他最后几年才完成布交全的,那时已把指挥棒交给了巴伦伯依姆。不过巴伦的布交那时是想不到去买他的,但买了索尔蒂的一张布8(因为缺索的布,而且是新录制的一张DH,而卡的要两张GH)。好像索尔蒂也逆向思维,从后往前指挥,最后完成的不是S0就是S1。

知道巴伦博依姆第三套与SKB布交是很晚的事了,几年前下载了巴伦与SKB布交的这套蓝光视频,可惜少了前几张,最后用蒂勒曼与SKD的蓝光补缺了前几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1
 楼主| 发表于 2025-6-10 13: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5-6-10 13:29 编辑

重了,删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2
 楼主| 发表于 2025-6-10 13: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名家名盘之17- 肖邦篇 之10:《7首波罗乃兹》波利尼
唱片:DG CE 463 060-2 选自肖邦大全集  于1975年11月录于维也纳金色大厅


评介: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1942-)的《7首波罗乃兹》是除鲁宾斯坦外另一套经典版本,虽存在少量争议,但演奏在技巧、诗意、强劲触键、威武气势上广受好评。

“共情能力”也可引伸到艺术鉴赏上来,都说一千人就有一千个莫扎特,但即然听的是同一套曲目,它就有一个共性的客观标准,当你把“标的物”放到这个基准平台上,你就要尊照这个共性的客观标准来,而不能仅仅“悦己之悦、忧己之忧”,当然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但尊循的标准必须是客观的而非相反。

这部作品的主旨在于激进的、强烈的民族主义表达,这与肖邦诸如夜曲之类的沙龙音乐有本质区别,因而波利尼强大的键盘技术与冲击性的击键就有了用武之地,且与作品的主旨吻合,他在这里的弹奏比平时更响亮,节奏更姿肆,第1\2号op.26 两首都给与力度鲜明的对比,也给予弱奏段落的抒情更多关注,但他的“叙事功能”与鲁宾斯坦有明显区别,因而他的“砸琴”就特别醒目,突显得专横无情。

第3首“军队” op.40.no.1 并不暴力,以低音区的轰鸣与高音区的灿亮给我很深印象,尽管弹奏必须加大力度,但实际波利尼相当理性,表现出他强大的控制与自制力,不愧为米开朗杰利的得意门生。我更喜欢他的第4首op.40 no.2,他把这首作品复杂的情感与结构理捋的足够清晰,低音区的旋律线(A部的旋律在低音区)把忧郁悲伤表述的很清楚,使得后面中高音域光线透出的旋律尤为亲切,但又很好表达了作品本身始终覆盖于“阴霾之下”的意念。

第5首 op.44同样是理性引导下的产物,弹的尤如冰凌般透澈清晰,三声中段的民俗马祖卡部分处理非常精细,你当然不能说他比鲁宾斯坦版更有艺术说服力,尽管俩人的风格如此的不同,但就向第6号“英雄”一样,他同样给这首作品打上了波利尼个人极端个性化的标签,而他的第7号“幻想波罗乃兹” op.61很富于诗意。

波利尼这版《7首波罗乃兹》1976年首次发行便创出了破纪录的发行量,足见他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链接: https://***.com/s/1e5GNNRyXhOQvEkd04Zdteg?pwd=z3n2 提取码: z3n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3
 楼主| 发表于 2025-6-10 1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MusicAV 发表于 2025-6-9 23:25
巴伦伯依姆与CSO这套比索尔蒂与CSO要早很多,索尔蒂与CSO是到他最后几年才完成布交全的,那时已把指挥棒交 ...

索尔蒂的录音主要在80-90年代,巴小哥的录于1973-1982,两套时间有交叉的,索的布6因为给我印象很深,记得也清楚,录于1979,其它的我再查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4
发表于 2025-6-10 16: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dyy223 发表于 2025-6-10 13:28
索尔蒂的录音主要在80-90年代,巴小哥的录于1973-1982,两套时间有交叉的,索的布6因为给我印象很深,记 ...

嗯。巴小哥1973-1982中的模拟录音应该会有些高码,但现在还没有发现。第三次录制有24-48K的,估计是从蓝光中提取的,应下载过这套蓝光,之前硬盘容量不大就没重复下载。
波里尼波罗乃兹有192K的,网盘要满了,我先清理腾空下网盘,晚些再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5
发表于 2025-6-11 12: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MusicAV 发表于 2025-6-10 16:08
嗯。巴小哥1973-1982中的模拟录音应该会有些高码,但现在还没有发现。第三次录制有24-48K的,估计是从蓝 ...

https://***.com/s/1BIqm4DvEzLx22-t6ccBU8g?pwd=erji

Chopin-7Polonaises-Pollini [192] DG2024.jpg (80.33 KB, 下载次数: 9)

Chopin-7Polonaises-Pollini [192] DG202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6
发表于 2025-6-11 12: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7
发表于 2025-6-11 14: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MusicAV 发表于 2025-6-11 12:05
https://***.com/s/1BIqm4DvEzLx22-t6ccBU8g?pwd=erji

截个胡!,老弟能帮忙找到马塔契奇的这几张SACD吗?求了好几天没求到,您是高手或许能办到,先谢谢哈!

这3张-----------Bruckner: Symphonies 5, 7 & 9 - Matačić
Bruckner: Symphonies 5, 7 & 9 - Matačić
SACD
Columbia x Tower Records  TWSA-1059/61 (3 disc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8
发表于 2025-6-11 15: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MusicAV 于 2025-6-11 15:43 编辑
丽音 发表于 2025-6-11 14:23
截个胡!,老弟能帮忙找到马塔契奇的这几张SACD吗?求了好几天没求到,您是高手或许能办到,先谢谢哈!
...

你也是高手啊,肯定全网每个角落都寻过了。刚问了下身边人,遗憾,没有。估计和Bruckner-Jochum那套一样,几年了,只知出过,但寻不到影子。

好在今年初Supraphon出了他一套192K的专辑(见图),不知你有了没有。
这套192K下载后我查过FLAC频谱,是用DSD64转192K的,声音频率30~35KHz以上去掉了DSD64的高频噪音。其实,DSD硬解码后据说按SONY的要求30KHz以上声频需截掉的,只是硬件的东西我们无手段去查证。
若需要这套192K,磁链、读盘,你选一个。



BeethovenTchaikovskyBrucknerWagnerKorte-Matai CzP [192] Supraphon2025.jpg (36.98 KB, 下载次数: 14)

BeethovenTchaikovskyBrucknerWagnerKorte-Matai CzP [192] Supraphon2025.jpg

Matai CzP [192] Supraphon2025.jpg (22.25 KB, 下载次数: 10)

Matai CzP [192] Supraphon202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9
发表于 2025-6-11 15: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MusicAV 发表于 2025-6-11 15:42
你也是高手啊,肯定全网每个角落都寻过了。刚问了下身边人,遗憾,没有。估计和Bruckner-Jochum那套一样 ...

是的,俄网2月份出了这套24-192的,其实听着也不错,只是看到有个兄弟发的贴而且是Tower Records系列,只是想如果可以的话,拿来对比,慢慢等也是一种享受,对于您的回答、且您分享的很多资源一并感谢,祝您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0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15 - 布交3-5 7-9  克纳佩布施


几位老大师从现存的录音看,我未见有托斯卡尼尼和门盖尔贝格的布交,托斯卡尼尼的风格不适合布鲁克纳,他现实主义的以速度求张力的惯性与老布天性有距离,门盖尔贝格是位擅长拨弄风云和具有绝佳结构功力的大师,特别是他比富特文格勒还有味道的自由速度,应能在老布这里如鱼得水,可惜,他似乎从未录制过布鲁克纳。剩下的老几位,瓦尔特的布交有神韵,可惜录音不多,而克纳佩布施、富特文格勒和舒里希特的布交尽管也不成系统,但都留下为数不少的录音,实乃cm人福音,而克纳佩布施的布交很值得听家鉴赏。

克老(1888-1965)的布交最受称誉的是3和8,他自己也喜欢这两部,留下的录音很多,以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使cm人莫衷一是。
我们且听听1954.10.11率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慕尼黑现场版,使用沙尔克1889修订稿,第一乐章小号主题没人能比克老更具“炸裂”感,铜管如横空出世,肆无忌惮的嘶鸣,他所宣告的主题总是“高声亮嗓”,气势无敌,而且其突凸的质感浮雕般的凹凸分明,再加上勇往直前的强劲推力,听之如饮72度老白干,一口下去,东邪西毒、畅通无阻,仅此一点就足以冠盖天下,听克老,你不能用现存“标准”去套,那绝对是用错了地方,他是完全“脱离”开标准体系的——他自成体系,老一辈中,他是真正瓦格纳、布鲁克纳专家,富帅的瓦格纳、布鲁克纳都不错,但他算不上“专家”。
也正为如此,他棒下的Adadio乐章速度偏快,过于“直觉”,余韵则略感不足,演奏尚未完全摆脱第一乐章那样横冲直撞的激情“漩涡”,因而慢乐章的激情乐段仍是“炸裂”的,再听听他的谐谑曲,爽到爆,而三声中部又摇身一变:演奏的如此美丽端庄,克老手里拿的简直是一根“魔棒”,再听听“魔仙”附体的第四乐章,我不仅仅指魅力十足的快速段落,对比的慢速主题依旧膨胀着魅力十足的魔性,没人会说这样的第四乐章“规则”,更谈不上“动听”,但我相信,罕有人能抵御它的“魔性”。

布4是1944.8.9率BPO现场录于巴登-巴登,这个日期很敏感,演奏阴沉的基调明显与这个日期相关,使用1889的古特曼修订稿,与魔性的布3比较,布四“正经”的多,1944的录音效果也不错,但克老骨子里“霸气”是掩饰不了的,第一乐章留给我最深印象仍是其独具风骨的凹凸分明和他独具心脉的“逆天操作”,他天性就与“空洞”无缘,不仅气息和衔接与别的大师迥异,连节奏的重轻律“分布图”都是独此一家,但音符与分句的信息含量很少有人比之更丰满、更充盈,因而,他的处理无论咋样的“不规则”(注意这一点,他的“自由节奏”比比皆是,却无一不欢),他的内涵则始终如强力磁铁般吸引着你。
第二乐章“口味”并不很重,但下笔很深,如中提琴仿佛是在“雕刻”,而不是在演奏,速度非常稳健,他的“一字一顿”由于笔力深刻而很见传透力,阐述这一段(6.07分)如开了天窗般的敞亮通透,雄辩异常,这一由中提琴主奏的乐章恰恰因其雄健的弓弦笔力、所引发出其它声部更为强劲的回应而显出非凡之气度。
我们再听听克老棒下末乐章无与伦比的呈示部,这个冗长复杂最终站上降e的过程,无比的强劲、无比的暗黑重口味、又无比的清晰,铜管最终吹奏的降e大调主题(2.32分)终于让人长舒一口气,不知得有多少指挥家在这里吸足了营养,而接下的对比主题舒朗调合、情趣盎然,演奏或小家璧玉、或呼风唤雨,或情调高昂,克老皆信手捻来,随意“调台”,且根基不变,又毫不费力,真可谓是大手笔,而尾声的惊悚感亦有强大震撼力。

与VPO的布5录于1956,立体声录音,使用弗朗茨·沙尔克1894编订稿——相对简洁但粗鲁的删减稿,估且不对稿本说什么,我注意到的第一点是:克老从过去强烈的戏剧性表达有转向“均衡”演绎的现代模式迹象,第一乐章给了我这样的提示,这当然也与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但克老演奏本身的确是“安然的均匀的”,几段可以“激情”的乐段更明显看出老帅的“克制”,我甚至以为是太“克制”了,至于克老为啥使用沙尔克这个相对平庸的稿本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乐章与现代模式的差别还是明显的,第一主题的呈示是“动态”而非“静态”的,音程之间并未“拉开”,这是个明显征徽,包括C大调的第二主题,展开部分的戏剧性仍占据着演绎的重要位置,但同时,演奏又是“低调”的,这两者之间的同时存在就构成这样一版很不似克老惯常风格的布5,对克老来说,这意味着老迈之后对不同演绎思路与模式一次勇敢的尝试,而对我们早以习惯了各种不同风格布5的现代听众来说,它似乎又过于“平淡无奇”,而立体声录音更加重了我们的“错觉”,我以为客观的态度是:将其放到布5演奏史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期”来对待,在这个前题之下,再来鉴赏它的意义与艺术,从发展的眼光看,它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比如,稳健而并不激烈的第三乐章,虽中庸但也可靠。
末乐章呈示部开声怪异的木管响动不是我愿意听到的,它对听家正确认识音乐主题有干扰,好在进入第二主题后基本“正常”,但这两段落大赋格由于在“重轻律”和衔接与层次上不同寻常的编排,它所呈显的面目是“扭曲”的,它的非正常“投影”很难为人理解,尽管我不否认在结构上的累积效应,但这样“扭曲”的累积难以形成正常形态的结构功效,我对克老这样的第四乐章有保留,这与沙尔克的稿本无关。

布7与VPO1949.8.30录于萨尔茨堡音乐节现场,第一乐章演奏出了庄严、温馨、伟大的气质,他的气质与气息感无与伦比,听听第2.15分情感微颤而又留恋不舍的小三度,细腻入情、令我感动,这是把旋律的流动性、细腻微妙情绪与作品的情感特征最有机融合的典范,特别是克老几无“缝隙”的呼吸感,一波未息、一波又起,难以将息,颇令人心生感慨,我以为这是把第一乐章的沉思性与情感“潜流”编织最好的演奏之一,特别是“潜流”的下潜与上扬连带起情感的庄严与高贵,再听听第16.49分主题缓慢的螺旋“上升”过程,漩涡般的将所有人的思绪化入其中,够精彩。
VPO在克老棒下的第二乐章显然多了情感的凝滞和气息的延迟,这几乎是一种“质”的提升,呈示部两个主题都这样的语速处理,实际效果则是更为加重加深了叹息感的功效,这能很明显的听出来,直到第4.05分才恢复正常语速,克老在抒情性与绵延不绝气息感的神韵在这个乐章里溢出了光彩,他对第二主题变幻多姿的重复与展开为令我敬服,这个c大调主题在他棒下可谓绵延不绝而又多彩多姿,这样来演奏,让结尾的安匿静态尤为肃穆庄重,后两乐章颇具气势,谐谑曲强烈的对比性与终乐章不凡的气度激动人心。

此版布8是克老率BPO于1951.1.8录于柏林,在克老的几版布8中,以此版和1963的慕尼黑爱乐版给我印象最深,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气味准确,甚至是分毫不差,这在布8是非常难得的演奏气质,第一乐章弦乐的主题擦弦尤其清晰可闻,演奏始终保持着警觉的应力与强劲的发展势头,克老赋予此乐章以强大的戏剧性张力,这样的演奏与题旨非常契合,第一小提琴组出色的弓弦表演在谐谑乐章继续着,再加上干净利落的节奏,都能让听家饶有兴趣,包括长线条的三声中部,不仅是与A段的对比需要,它的音调与线性其实也预示了幽暗深邃、沈郁浑凝的柔板乐章,而克老的这版Adagio,值得你集中全部精力一丝不苟的听下去。
很显然,布8对指挥家形成的考验,比布5和7要大得多,它不仅涵盖了一个更为广泛深刻的情感范围,更在于演绎须准确把握其高度的主观性、如海的沉思特点与狂潮般的炸裂激情,这尤其在后两个乐章里显示出来,而克老的adagio乐章以出色的调性感觉和宽缓的速度处理给予音乐准确无误的“解读”,对调性感兴趣的听家可以听听开始主题是如何从升c的属音降G和声开始——转入e音的小三度音型——再转入A大调主题的上行葩音,而克老对这个带有强烈半音色彩的长大音型处理足够精彩,他的演绎扼住了音乐之魂,紧紧贴住其深邃、幽暗、沉思、旷远意境,尤其对速度与作品独到气味的捕捉,很好表现出如海的灏翰无边和难以言表的玄学意境,而炸裂的爆发段落是克老擅常的强项,这无须说,我同时也留意其细若游丝的细节部分,若将所有因素综合,它总的效果是相乘而非简单的相加,我是建议识家留意这版。
末乐章不仅仅在于震撼与惊悚的动态峰值,困扰纠缠你的更是密不透隙和厚重如罩的音乐织体,它能把你的心揪的紧紧的,它黑暗的音调、玄奥难解的音乐走向、紧张的氛围和咆啸无忌的铜管带有典型布鲁克纳主义特征,这最为我看重。

布9亦为BPO演奏,录于1950.1.28,码字足够多,不再细说,演奏有一些值得赞许,但也有问题存在。

这套唱片出自ANDR 6CD套装,我们可以一瞥克老的布交风采,如果对历史录音不介意,愿意从演绎角度和布交发展史切入的听家,这套布交是不错选择,可惜这类听家不会多,此版的问题:1是稿本混杂,使用了一些公认的低劣稿本,对演奏有所影响,2则克老指挥独特的风格有一定随意性,又都乃是现场录制,声效也参差不齐,部分章节与段落确有不佳,但总得看水平很高,值的收藏听赏。


链接: https://***.com/s/1JM9XIGtJQByi_KRU6DuRUA?pwd=rh3k 提取码: rh3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