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清风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初入碟圈的一点建议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23-5-18 0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cjm123 于 2023-5-18 10:00 编辑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7 21:31
环球的包子是德国optical压片,这也是老牌压片厂。SONY压片不差,捷克不清楚。

欧美人声欧美版这个观 ...

环球包子现在大多都是Sony奥地利压片了。德国optimal碰到的概率已经比较小了。

美国歌手,比如Norah, Lana Del Rey, Taylor Swift,普通CD的音质都是美版>欧版>=日版。我对比过无数次。其实三者的数字文件抓轨下来是完全一样的,区别就是不同压片厂带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23-5-18 1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问题来了,会不会有不同cd厂家,不同型号的cd机,搭配不同压片制版,声音存在不规律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23-5-18 1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pdo,pmdc,edc,dadc,在A机子上音质递减,在B机子上可能错乱,在C机子上又或者是反过来?
在搭配不同的器材,线材,环境,听音喜好,我的天!咱这是在讨论什么?完全是各说各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524115238 发表于 2023-5-18 10:31
pdo,pmdc,edc,dadc,在A机子上音质递减,在B机子上可能错乱,在C机子上又或者是反过来?
在搭配不同的 ...

我们只是单纯地讨论不同时期、不同压片地的声音差异。这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好像是在说梦话,但事实上有时候这种差异非常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0: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对于一般音乐爱好者而言,他会买一张小克莱伯的贝五,一张老富的贝五,一张朱里尼的贝五,一张瓦尔特的贝五等等,比较着听不同版本。

但是对于发烧友,同一个贝五可能手里有一张法版PDO,一张德版PDO,比较听完之后看看哪个版本强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23-5-18 1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5-18 10:50
对于一般音乐爱好者而言,他会买一张小克莱伯的贝五,一张老富的贝五,一张朱里尼的贝五,一张瓦尔特的贝五 ...

哈,我目前还只能是“音乐爱好者”,离“发烧友”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
感谢楼主热心分享,收获不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23-5-18 11: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cjm123 于 2023-5-18 11:12 编辑
y524115238 发表于 2023-5-18 10:31
pdo,pmdc,edc,dadc,在A机子上音质递减,在B机子上可能错乱,在C机子上又或者是反过来?
在搭配不同的 ...

不会错乱的。只要你同台对比这些CD。

大多数人不会去重复买同样内容的碟,所以这事YY不出来的,必须实际听到就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23-5-18 15: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呵呵,还不是要把新人带到买老版PMDC PDO坑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23-5-18 16: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26f 发表于 2023-5-16 08:37
我知道为什么看了难受了,这楼主还有帖子里某些以大佬自居的人,自己的听音观就是非常厚古薄今的
其实老录 ...

我倒是觉得,也许有的人在听多了新录音后会喜欢上老录音,一方面是老录音的演奏风格和录音风格会有所不同,另有风味;一方面是老录音的赏析和解析文章更多,结合文章听音乐的话更能有种在接受熏陶的感觉。

至于错音的问题,我倒是觉得不太重要。我觉得,只要错音,节奏乱之类的不至于太多,太离谱(离谱的错音估计也不会过),不会影响到音乐整体感受,或者这录音有特点,那这张专辑就是值得聆听的好专辑。不过我听专辑也并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当做休闲伴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23-5-18 16: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26f 发表于 2023-5-16 08:37
我知道为什么看了难受了,这楼主还有帖子里某些以大佬自居的人,自己的听音观就是非常厚古薄今的
其实老录 ...

另外新老录音还得考虑到设备适应性问题。例如,西电号角(及其匹配功放设备)和现代监听箱的声音特性显然天差地别,以西电号角为参考箱的录音用现代监听箱播放必定不合原意。类似的还有耳机和音响声音特性,不少耳机系统里底噪感人的录音换成箱子播放后底噪存在感就会大大降低,只剩悠扬的音乐。就更不用说不专业的人用根本不匹配的唱针唱放内录设备录成的老黑胶数字化文件了(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23-5-18 16: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cjm123 发表于 2023-5-18 09:27
这不废话么,录音不同的碟,怎么能拿来再对比压片地。

必须是两张完全一样的碟,来对比不同压片地的音 ...

ECM一直在用EDC的压片,制作 质量都是市面上古典录音的第一梯队,环球的碟在EDC上质量下降是环球自己本身的制作和成本考量问题,把锅甩到EDC压片商那里有啥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6: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天国Z哥 发表于 2023-5-18 16:15
我倒是觉得,也许有的人在听多了新录音后会喜欢上老录音,一方面是老录音的演奏风格和录音风格会有所不同 ...

以前剪切技术不行,录音一次过,弹错了就弹错了,为了几个错音重头开始录一遍,这种事公司和艺术家都不想干。再说上世纪初的演奏风格比较浪漫,后来是克拉拉把古典音乐严肃化了。
另外单声道老录音的听法,参照EMI的狗听嗽叭标志上的留声机。现在虽然不至于复古到这个地步,但是用耳机听单声道老录音,基本上是自虐,有些78转重制的乐器/噪声比能够达到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有一种说法,新旧风格的对立是李斯特与克拉拉之间争斗的延续,虽然这种争斗似乎是克拉拉单方面发起的,她看不惯李斯特那种狂浪的弹法,提倡遵循乐谱,严肃对待演奏会。李斯特那个时代的演奏会很不正经,台上台下互动较多。上世纪初的艺术家,主要活动依然是舞台,录音其实少得可怜。比如我在主帖里提到的莫里尼,协奏曲现场的强性速度和即兴演奏的带入感极强,进了录音室就半死不活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23-5-18 17: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cjm123 发表于 2023-5-18 09:50
至于SHMSACD,我觉得流行碟做的比较好,比如王菲系列。能把高度的细腻感带入流行碟。

古典SHMSACD,总体 ...

你说的没错,流行那几张王菲我也都买了,非常好。

SHMSACD虽然已经是很多曲目的音质高峰了,但是偏于干净和直白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音源播放会更好一点。
有部分录音,其实是TOWER PROC系列的做的更好,不过两者重复的很少。

有时候买SHMSACD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比如卡爷的60年代贝交,从CD开始洗PDO,后来洗到DG自己出的SACD,再后来洗到环球的SHMSACD。
你只要想保留这个曲目,那也就只能买SHMSACD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7: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仅以Berliner工作室的SHM-SACD为例,背景和乐器质感很好,挑毛病的话,残响不自然太素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23-5-18 18: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本帖最后由 farrel 于 2023-5-18 18:27 编辑
zikomo 发表于 2023-5-18 18:08
还有啊,你说一个连乐谱都看不懂的人有什么资格追求版本,我tm把肖邦的谐谑曲的谱丢这些人脸上,能分析曲 ...

说这话,貌似是你挺喜欢追求专业的音乐权威性了,我倒是想问问了?那谁有资格?写CD圣经的帮人乐评人有资格么?
日本排古典榜单的那帮人有资格么?

就TMD会点基本的读谱能力就不知天高地厚说这个有资格,那个没资格?
什么狗屁玩意,也敢扯什么谁配听什么音乐?,也配?

滚你M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23-5-18 1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你看我之前说的什么来着?都算是玩实体碟的人,结果玩法不同的根本聊不到一块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farrel 发表于 2023-5-18 18:25
说这话,貌似是你挺喜欢追求专业的音乐权威性了,我倒是想问问了?那谁有资格?写CD圣经的帮人乐评人有资 ...

他没准是同一个人开的号,专门来捣蛋的。
谈正经的。早期的乐器和演奏手法与现在不一样。以钢琴而言,琴不一定是斯坦威,法钢会采用独特的珍珠触键,由于这种弹法适应范围窄,现在几乎没有人再使用这种手法,然而真正的珍珠键是非常好听的。以小提琴为例,以前多用羊肠弦,音色沙哑柔美,持弓手法不一,而现在基本上俄式持弓,采用发音甜美而圆润的复合材料。从风格、手法、甚至乐器来看,历史录音是一个独特的音乐世界,其艺术魅力远不是低信噪比录音掩盖的了。况且不少天价首版LP,恰好就来自单声道时期,这些LP卖的贵不单单是收藏意义,而是真的很好听。

对于历史录音,顺其自然就好,哪天听进去就听进去了。就我个人经验,历史录音对回放器材的要求一点也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23-5-18 1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zikomo 发表于 2023-5-18 17:53
唉,我也很看不惯这种一天到晚吹买老版的人。就上个世纪那种垃圾录音,我都不想听,特别是单声道。。。。

我倒不是反对老版老录音,而是反对某些人把自己喜欢的很局限的东西当作真理,看不到其他的方向和角度
比如只建议买PMDC这种东西的人,还有总是喜欢鼓吹那种TOWER 二嫂再版SACD的人,本来就是听音范围极为局限的人,新录音新作品的接受度就特别低
所以这类人所推荐的古典,只是缺胳膊少腿的古典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23-5-18 19: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t26f 于 2023-5-18 19:33 编辑
天国Z哥 发表于 2023-5-18 16:15
我倒是觉得,也许有的人在听多了新录音后会喜欢上老录音,一方面是老录音的演奏风格和录音风格会有所不同 ...

比如我很喜欢阿什肯纳吉的拉赫玛尼诺夫交响曲,但我发现:
早期DECCA的RCO版能够在某些唱片推介书籍或者某些文章里看到介绍,这个版本也确实很有魅力
但他后来在悉尼的录音(EXTON)以及和爱乐乐团的现场版都比80年代DECCA版走的远、演的细(我个人这么认为),毕竟80年代那时候他还太年轻
但如果只以老观念比如什么唱片指南去看,几乎不会去关注到后面两个版本,那么对阿什的指挥水平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上个世纪了。
而且如果只买某些人推崇的什么pmdc,更是不可能去关注后面的版本,因为也就DECCA那个有可能买到老版CD。
所以这种老观念会把对音乐、艺人、版本的理解和接受度严重限制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9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