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名盘之21:肖邦篇之14:《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14首圆舞曲 》科尔托
唱片:EMI CZS 7 67359-2 《科尔托演奏肖邦6张套版》之四,录于1935年7月,约翰·巴比罗利爵士率伦敦爱乐团协奏
评介: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诠释肖邦的一代宗师,同时作为钢琴教授培养了一批杰出弟子,如哈丝姬尔、李帕蒂、弗朗索瓦、伊蒂尔·比芮等,一生硕果累累,近几十年来,演奏肖邦,人们只知鲁宾斯坦而不知柯尔托,主要因为柯尔托的唱片数量少,又都是20-50年代的mono录音,声音效果太不理想,远不如鲁宾斯坦50-80年代录制的大量肖邦声音清晰,其次是二战期间柯尔托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抛开历史原因,柯尔托的肖邦极其优秀,他和鲁宾斯坦风格迥异又自成一家,他的演奏是高贵气质与迷人音色的完美融和,讲究明亮、精炼、浓缩与丰富表情的展示,他弹奏的钢琴如同经千锤百炼锻造过,极耐人咀嚼,颇似京剧大师余叔岩的唱腔,所谓“尺寸好、气韵足”,在演绎风格上,他所尊承的是法兰西格调的那种优雅与诗意,但也多少偏重沙龙气息。
柯尔托这版肖邦第2钢协一听就是大方家数,录音距今过去了90年,神韵仍令人难与追随,他的精彩并不完全在于表现了多么美妙的钢琴技艺与情感抒发,而在于柯尔托努力追寻青年肖邦彼时的精神状态,第一乐章刚强的气度在别的版本里少见,演奏喷射着耀目的光焰,第二乐章多好!声若玉翠、美如天籁,颇显得缠绵悱恻,又绝无一丝“沉溺”的弊端,这样的神演迄今仍为诸多名家所不及,巴比罗利与柯尔托气味相投,配合默契,把握十分老到。
14首圆舞曲录于1943年,反到是背景的嘶嘶声比第二钢协重得多,演奏风格和20-30年代柯尔托的圆舞曲明显不同,色彩不如过去明亮,仿佛电力不足,给人以在阴暗的氛围中沉下去的感觉,心事重重的夹裹着忧郁的特质,并没表现出多少圆舞曲的轻快,即使洒脱轻快曲目也被蒙上一层雾霜,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其弟子李帕蒂在贝桑松具有相同特质的演奏,十分耐人寻味,特别是后几首,甚至带有几分萎靡不振,听过此版再听鲁宾斯坦,完全南辕北辙。
链接: https://***.com/s/1leR9REbmO8qpdjpD7p3RtQ?pwd=hnf8 提取码: hnf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