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1761
发表于 2022-8-13 20: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jimguo 发表于 2022-8-13 19:37
目前收集到的,马勒24bit高码,指挥家全集 (部分) :

(sacd格式的,可用来比较马二最后乐章的细节。马二 ...

24bit、CD无损、wav、flac和ape的讨论再次印证了庄子《齐物论》。等我今后收集更多24bit马勒全集或准全集再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3 2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13 21:02 编辑

说明人类目前的教育体系都是瞎凑合的。进入发达社会最小起点也要普及大学,就这样还有欧洲日本的社会现象说明大学教育也不够入门。欧洲有圣母风日本有单民族种族主义和自我封禁的孤立主义思想。教育的基本原理都不清楚,以客观为依据基本不懂。很多都是以潜意识的感性思维为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3
发表于 2022-8-14 1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石家庄
古风大无下来学习感悟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4
发表于 2022-8-14 1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jimguo 发表于 2022-8-13 21:00
说明人类目前的教育体系都是瞎凑合的。进入发达社会最小起点也要普及大学,就这样还有欧洲日本的社会现象说 ...

我在绿坛分享的全部精品资源,加起来也没有这个高楼长贴里的随笔感悟价值大。如果能够真正转移争论低级问题的注意力到这里来,把本楼的文字分享细读体味并结合自己领悟修证观照,迟早有一天拥有物质财富甚至精神灵魂的极大自由:在此身心极大自由的极限下(类似于逍遥游和金刚经时空极大化的站位高度和思考方式),很多低维物理器世界争论不休甚至乐此不疲的问题就全被解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4 13: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14 20:51 编辑

东方思想重视人际之间、人群社会的融洽关系和对人格高定位。山水花鸟艺术思想是道法自然超越红尘低层次的一种境界。但文化需要对比才能知道淳朴自然的高贵之处。知道五谷香,非小人莫养君子。美之为美,斯恶已。智慧稀有需要对比。所以只有思想才算文化,习俗肯定不算文化。用对比法和多样本的涉猎,随着积累就很容易分辨东方糟粕和东方智慧的区别。
文化作品主要是人创作给人用的,本身就不具有物质走向的属性,而是人格的属性。所以文化作品都可以变成信息存在形式。固化的物质媒介无用。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接触,是可以对比出各自本来的位置。人也不可能整天吃营养餐养尊处优,正常生活返璞归真洗澡方便也都是需求。但都能知道相互的位置关系才是指挥通融心胸博大的效果。封闭排除僵化固执是沉沦反智吃药难治的物质化反人格标志之一。其实人所发现和创造的一切,物质乃至文化和精神生活基本上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如果人类消失这一切都没用了。所以面向人的属性需要格外强化。物质属性无关紧要而且是有害的认知障碍。

西方那套拜物主义里高端的可以弥补衬托东方面向人的高站位。西方有追求天界的虔诚之美,但还是从下往上看的吊群体的低角度。东方同样有市井气。因为智慧稀有是相对绝对多数红尘滚滚票数的。西方思想的起点只是红尘糊口出发点起步,糊多糊少撑死还是个糊口活着,无视人格物质崇拜低级的东西很多。这些反而更容易适应从文化沙漠急功近利满足温饱的群体容易走物质路线,只需要面向乞食和物质世界那就是光荣的猫,为了攫取物质什么常识都可以不考虑而且基本就是从来没听说过,至于穷山恶水损人利己白嫖泛味人头太次郎如何欠揍不在升级蜕变的考虑范围。人本身的品格形象不提升没有待人的层次站位,弄一大堆身外的东西那不是妥妥经典的寒号鸟是什么。贫乏就是退化走向,更接近于动物的话那么就必然什么都贫乏。心理高站位,一个是面向外在世界和自然,一个是面向人本身。客观了解和掌控自己不是我执。我执是潜意识下意识生存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执是固执在感觉上的好坏下意识判断并没有形而上的理性思维,不把自己放到他人群体社会道德的融汇和对比角度,基本没有社会人格意识这就是寒号鸟的我执。屈从自身感性下意识,缺乏通行的社会行为准则就是我执。所以我执害己害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6
发表于 2022-8-14 15: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14 15:40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8-14 13:25
东方思想重视人际之间、人群社会的融洽关系和对人格高定位。山水花鸟艺术思想是道法自然超越红尘低层次的一 ...

好的,感谢您这段时间的一路指点。学校再过一周短学期开始,就算正式开学了。我每周九节课(包括一门新课《复变函数》要备)。我暑期把最近两年收集聆听比较的精品资源全部整理并分享出来,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存货(加上蓝光也就不到150G放在笔记本硬盘不听完就不删除)够我听到明年寒假和春节了(大半年不用密集收集整理资源)。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听懂了马二:之前总觉得马二是马勒早期即35岁之前(“比我还年轻能懂什么?”)的作品,技术水平、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肯定不及最后集大成的马九(阿巴多琉森马九是我十年前就听懂并喜欢上了的),这次发现马二虽然是门槛比马九低的大俗曲目(恰恰是马二的大俗属性以及作曲家“早期”成名作误导了我),其实深入进去之后获得的启发上限和广阔思考空间以及“赋比兴”联想素材比马九还高!尤其是真正领会了阿巴多琉森马二是否牛逼以及具体高明在哪里(有了这次进步的经验,今后听类似宏大交响作品就明确了注意力投放作对比的点线面)——不由感慨这样十全十美的神演(不仅是站位高,而且时长80分钟配器复杂还有独唱合唱管风琴的立体宏大交响,每个细节竟然处理地恰到好处无比正确充满说服力)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7
 楼主| 发表于 2022-8-14 18: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14 20:47 编辑

马勒主要是专注成专家。指挥家音乐家基本都是自幼聪慧才能学到必要的东西。马勒先升天再下凡相当于交响乐界佛祖。马勒第二交响曲里有一段表现是向小鱼布道,小鱼新鲜一阵子没听懂就游走了。说明对牛弹琴不是不行,动物也喜欢新奇和听感按摩,但时间久了没深入到内涵欣赏层次就不会长久。

对交响乐的熟悉了解过程中,必然受到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慢慢积累版本升级路线影响,潜意识里被不自觉套用。所以说对比出认知,内涵挖掘出真知。旧有模式算间接认知方式是规律,但只能参考。比如英国18世纪贵族化学家波义耳,能发现水的化学结构就是例子,他能花费巨资从远到南非广泛订购全球各地的水样收集起来做对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8
发表于 2022-8-14 2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14 21:01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8-14 18:28
马勒主要是专注成专家。指挥家音乐家基本都是自幼聪慧才能学到必要的东西。马勒先升天再下凡相当于交响乐界 ...

是的,马勒在交响乐领域的横空出世而且出手即王炸的亮相,确实颠覆了传统交响武林厚积薄发升级打怪的剧本模式(我正是因为这种旧有思维定势对马五之前的作品全部先入为主判为“心到手没到”的故弄玄虚神神叨叨)。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确实有人菩萨再来(比如净土宗的印光大师),不是迷信,而是被布道的小鱼自己脑洞不够大、智慧和修为够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9
发表于 2022-8-14 2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14 21:59 编辑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14 15:26
好的,感谢您这段时间的一路指点。学校再过一周短学期开始,就算正式开学了。我每周九节课(包 ...
阿巴多琉森马二这个版本第五乐章其实有个地方唱“错”了,就是原谱由女高音演唱的“O glaube: Du wardst nicht umsonst geboren!”(中文意思为“相信吧:你的降生并非无谓”)被女中音“抢词”了,后面“Hast nicht umsonst gelebt, gelitten! ”才由女高音接唱了(夏伊莱比锡,布列兹和小雅尔维的几版都是尊重原谱,两句都由女高音独唱)。但是这个“错误”应该是阿巴多事先设计好的而非solo现场车祸,因为这种安排听起来竟然也无比正确(Hast nicht umsonst gelebt, gelitten!这一句唱起来我就哭了)。类似的处理细节还有很多,匠心独运却又极具说服力。所以这场才被完美封神。另外,今年暑假能听懂马二,离不开四年半前每天8小时自学德语下的一年半功夫(有些东西和敏感度不可能靠中介翻译和二手科普获取,文字般若必须有对语言本身的直接观照,否则不可能击中泪点)。

https://www.douban.com/note/638684049/?_i=0484980EXR473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0
发表于 2022-8-15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15 19:07 编辑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14 21:46
阿巴多琉森马二这个版本第五乐章其实有个地方唱“错”了,就是原谱由女高音演唱的“O glaube: Du wardst ni ...

P.S.阿巴多琉森马二合唱队里下图这位歌者不是普通人(我直觉他是高人自愿充当群演角色,作为整个演出合唱队的灵魂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1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18: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电影是最早的视觉虚拟现实效果,随后就是立体声录音。特别是戴上耳机一播放音乐,直接就能感到进入了一个音乐营造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2
发表于 2022-8-15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jimguo 发表于 2022-8-15 18:52
电影是最早的视觉虚拟现实效果,随后就是立体声录音。特别是戴上耳机一播放音乐,直接就能感到进入了一个音 ...

马勒和贝多芬不能较真的对应:

马一:贝四,自然野性,尤其是开头

马二:贝九(共识)

马三:找不到对应,空的映射

马四:贝六?

马五:贝五(首尾太像了)

马六:找不到对应,空的映射

马七:贝七(都是精灵之舞,贝多芬是酒神之舞,马勒是阿波罗日神两幅面孔的昼夜之舞)

马八:庄严弥撒

马九:找不到对应,空的映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3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2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贝多芬有一部,耶稣在橄榄山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4
发表于 2022-8-15 2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15 20:18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8-15 20:13
贝多芬有一部,耶稣在橄榄山上

是的,早期的神作。柏林爱乐数字音乐厅经常演:海利根遗嘱最黑暗煎熬时期的艺术作品,贝多芬的大地之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E41157t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2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15 20:15
是的,早期的神作。柏林爱乐数字音乐厅经常演:海利根遗嘱最黑暗煎熬时期的艺术作品。

贝多芬都是重磅走向,没有太仙气儿的作品。四重奏可能还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6
发表于 2022-8-15 2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15 20:30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8-15 20:18
贝多芬都是重磅走向,没有太仙气儿的作品。四重奏可能还仙一点

贝多芬是硬汉到底的直男风格(四重奏固然高度内省有仙气,可惜最后无一例外全是酒神狂喜式的结局走向,没有马九和马六式寂静、开放、神秘或者悲剧等多元结局的尝试,因为贝多芬和杜甫类似,永远活在人间,缺乏李白的仙气)。马勒偷师了勃拉姆斯欲说还休曲径通幽类似苏州园林的闷骚精髓,马六柔板欲说还休的凄美把勃拉姆斯的骚味精细情感作曲技巧发扬得淋漓尽致(一定要听阿巴多琉森版):唯美旋律线条一次次渐进打开一点点,但就是不一下子给你,最后全部展开刚有释放感却又戛然而止,因为暴风雨要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7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20: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15 20:21
贝多芬是硬汉到底的直男风格(四重奏固然高度内省有仙气,可惜最后无一例外全是酒神狂喜式的结局走向,没 ...

马勒很多旋律语言也都有前辈很多人的影子,老柴的也有。但他拼图式的结构还是新世纪走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8
发表于 2022-8-15 2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jimguo 发表于 2022-8-15 20:30
马勒很多旋律语言也都有前辈很多人的影子,老柴的也有。但他拼图式的结构还是新世纪走向的

是的,波西米亚犹太人融合了民族乐派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发表于 2022-8-15 2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15 20:58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8-15 20:18
贝多芬都是重磅走向,没有太仙气儿的作品。四重奏可能还仙一点

所以贝多芬(杜甫)和马勒(白居易)听多了都会腻:勃拉姆斯室内乐(比他的交响乐成就高)真正探索了人心的曲径通幽和各种微妙情感,有点李商隐的味道。人心即宇宙。勃拉姆斯也许是大牛作曲家里这方面敏感度最高的。除了勃拉姆斯(李商隐),还有巴赫(王维)的室内乐也是白听不腻的,可以每天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0
发表于 2022-8-15 21: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15 21:34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8-15 20:30
马勒很多旋律语言也都有前辈很多人的影子,老柴的也有。但他拼图式的结构还是新世纪走向的

迈克尔杰克逊是流行乐坛的马勒,集大成综合创新者却又饱受攻击,而且两人都活了51岁(贝多芬和杜甫都是57岁),不是巧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3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