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zjiz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杰长老推荐入门唱片系列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18: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四、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17岁的门德尔松真是天才少年,能写出如此青春洋溢的作品,充满朝气又形象鲜明,一听难忘,而且百听不厌。尤其是序,那美得直冒泡。可惜他越往后面,作品反倒失去了这种灵性。

其实我们现实中经常听到古典音乐,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上,亦或生活中,只不过大家不是太注意到而已。比如,现在哪场婚礼现场不来一段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门中的一段,那婚礼都不做数,嘿嘿

这张唱片最出名的应该是普列文那张入选TAS榜单等多个榜单的那张,不过那张也有些老了。我找了个比较新的版本,演奏比较细腻些,虽然动态小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22: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五、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与其说是推荐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不如说是推荐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这张绰号”白头佬“的唱片的第一首确实相当的爽,那个低频质感、动态和层次实在是太丰富了。这张唱片录制于1960年和1961年,两位录音师是堪称传奇的Robert Simpson和Lewis Layton,他们当年用3只咪录出了后面几十年依然无法突破的录音。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因为多次重复制作及母带自然退磁,唱片的高频响应已经不那么出色了,但重放仍然是一流的音效:声场宽广、动态巨大、低频极富有冲击力。让人不由感叹不已!

斯美塔那这首饱含情感的《我的祖国》最知名的录音无疑是当年库贝利克重回捷克指挥捷克爱乐的那一版。可惜,自己某次碰到Tower出版的CD,仅售价20元,当时没有拿下,结果后面迅速被一哥们抢跑了,真来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21-3-17 02: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zjize 发表于 2021-2-7 21:21
二十、德彪西等 小提琴奏鸣曲

又一张好听的小提琴专辑,精选了德彪西、巴托克和勃拉姆斯的几部小提琴奏 ...


谢谢杰长老的分享!很精彩!
最近 ,在听海菲茨的唱片: encores vol. 2  。短小精干,好听,精彩,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21-3-17 1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柏辽兹那段传奇还有下集,剧情反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2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jimguo 发表于 2021-3-17 17:13
柏辽兹那段传奇还有下集,剧情反转

也没什么好反转的了,后面柏辽兹对人家还是旧情难忘,而当年的大美女已是昨日黄花,柏辽兹早已是功成名就了,人家就没想通,这位咋对自己这么好:敢情当年别人根本不知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21-3-19 0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可以搜搜查查看,确实反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六、格林卡 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
古典音乐有些偏一点的冷门曲目经常是不管你再喜欢,想多找几个版本都是个非常困难的事。这首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非常的精彩,全曲可谓一气呵成,漂亮得不行。但翻完自己所有的碟片,只找到RCA这张和一张伯恩斯坦的报纸版。然后我很高兴地把伯恩斯坦放了上来,结果试听发现简直没法听。那速度就像乐手一天没吃饭,赶着演奏完好扒两口似的。
另外还有那张莱纳的图画展览会也有,演奏几乎一模一样。这套Living Stereo的唱片真是录音史上的奇迹。都是五十年代中后到六十年代初的录音,但是那个效果哪怕现在听也一样没几张唱片能比的。
这张里面都是俄罗斯音乐作品,鲍罗丁的《伊格尔王》、穆索尔斯基的《荒城之夜》等,效果都相当出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4: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一千零一夜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千零一夜(又叫里赫拉查德或者天方夜谈)也是TAS榜单上的常客,至少有3张上榜。一张就是以前已经例过的莱纳在RCA的录音,另一张就是这张安塞美的录音。数字录音也有一版上榜,但自己都忘记了,好像是郑明勋在RR的录音吧。

安塞美这张感觉在动态上略输给莱纳那张,但在细腻度和高频更为强一些。另外感觉Decca在数码化时为了降噪,把声音搞来没莱纳版好听了。后面二嫂出SACD又拿出来重新制作了一次,效果就出色多了。

一千零一夜这首乐曲色彩极为华丽,而且充满了异国风情。听着确实过瘾。解说其实完全不需要,但上网查一查,几分钟可以让人非常好的理解音乐表达的意思了。至于想靠俺来说,我实在懒,宁愿扯一堆闲话也不想做Ctrl+C和Ctrl+V这种事。

顺便一说,用NS17来放一千零一夜,效果好极了,还便宜。6.5寸箱能搞定它的,不多,万元左右价格的,没有第二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21-3-19 14: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zjize 发表于 2021-3-19 14:22
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一千零一夜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千零一夜(又叫里赫拉查德或者天方夜谈)也是T ...

RCA 莱纳
DECCA 安塞美
PHILIPS 康德拉欣
EMI 穆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九、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西班牙随想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总是色彩丰富,除了上面那首一千零一夜外,还有这首西班牙随想曲。也是同样的色彩丰富,也是同样的异国风情。不过,音乐的形象感不如一千零一夜,所以没那么流行。除了这两首外,他那首丑角之舞也是爽得要死(就是天碟Tutti的头一首)。
水星的这张唱片的音效也是极其出色。当年模拟录音的黄金时代几大唱片公司家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搞得后面几十年大家都没得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5: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21-3-19 14:56
RCA 莱纳
DECCA 安塞美
PHILIPS 康德拉欣

我原来曾经买过一张马克维奇的磁带,飞利浦的,效果好得没得说。后面我再听任何的版本的CD,就音效而言,差了都不只一条街。以至于自己对CD一直无感。虽然磁带的沙沙声很让人不舒服,但音乐一响起,那种现场感、鲜活感和细节和质感,我在CD中就从来没有听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21-3-19 15: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芝麻汤团 于 2021-3-19 15:57 编辑
zjize 发表于 2021-3-19 15:49
我原来曾经买过一张马克维奇的磁带,飞利浦的,效果好得没得说。后面我再听任何的版本的CD,就音效而言, ...

曾经有过几百盘磁带,完全赞同你的感觉
尤其是原版进口带,听感完胜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21-3-19 16: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zjize 发表于 2021-3-19 13:43
六、格林卡 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古典音乐有些偏一点的冷门曲目经常是不管你再喜欢,想多找几个版本都是个 ...

《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DECCA阿什肯纳齐,还有TERAC老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6: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十、小丑碟

这张简称为”小丑“的碟选择了恰恰图良的《假面舞会》和巴拉基列夫的《喜剧演员》,并由苏联指挥家康德拉辛指挥胜利交响乐团演奏,效果在Living Stereo系列中都算顶尖的。听着CD,就想着如果是当年初版的黑胶,那效果不知道有多出色。

指挥家康德拉辛和恰恰图良、老肖都基本可以算是同一时代的人,老肖的后面几部交响都是由他首演(当时老肖和穆拉文斯基搞不到一块了)。

忘记了扯扯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的事了。当年在格林卡的领导下,几位(准确地说是五位)后辈包括居伊、巴拉基列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慕索尔斯基一起,搞了一个五人强力集团,写了不少的东西,大都是采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特色,影响很大。然后就觉得自己牛逼了,谁都瞧不上,连老柴也不在他们眼里(不过他们关系也不差来着)。当年确实也是如此,我看三十年代某位大佬写的《西方音乐史》上,对五人强力集团大书特书,而对柴可夫斯基反而是一笔带过。

转眼一百年过去了,老柴的风头明显超过了他们五位了,这就是时间选择的结果。就如同当年的海顿与莫扎特、舒伯特一样,李特斯与肖邦门德尔松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6: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jimguo 发表于 2021-3-19 00:18
可以搜搜查查看,确实反转

我家里有柏辽兹传记,但已经没印象了,不妨说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7: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漏了一张,赶紧补上:
七、慕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荒城之夜
这张荒城之夜和图画展览会的唱片最出名的无疑是莱纳那张了,TAS榜上的天碟。但俺这次推荐的同一系列的皇家爱乐乐队效果比这一张更好。除了音效,它的演奏水平感觉也比莱纳更为出色,弦乐组的表现尤其漂亮。但居然就没有莱纳出名,这里的关键就是没人炒,然后就冷落了。其实,这张唱片一样是上了TAS榜单的。效果好的关键原因之一可能是英国乐队的弦乐组本身就比美国乐队强,另外一个是母带没有多次再版,保存得比较好。
慕索尔斯基的画图展览会一开始是首钢琴曲,这个也没法,慕索尔斯基当年太穷,请不起乐队,钢琴曲就简单多了,找个哥们就搞定了。而且他是海军转职过来搞作曲的,配器这个就别难为他了(他画像一看就是战斗民族出来的)。我记得荒城之夜是找的里姆斯基搞的,而图画展览会是后面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成管弦乐版的,效果和色彩都出奇的好。以至于我去淘古典音乐唱片时,图画展览会版本多得要命。
朋友方岽清为国画所写的《与风景的对话》古筝协奏曲也被人称为”中国的画图展览会“,可把他高兴坏了。虽然还远达不到图画展览会的高度,但《与风景的对话》的音乐中国味十足,画面感很强,录音也相当发烧。该唱片已经由绵阳一墨长歌发行,俺也算是未具名出品人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8: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21-3-19 15:54
曾经有过几百盘磁带,完全赞同你的感觉
尤其是原版进口带,听感完胜CD

是的,当年我大学时,用自己的生活费,每个月买一两张,靠这样积累了百多张进口古典音乐唱片磁带。磁带的问题是放很多遍后很容易卡带,而且时间长了后效果也会退化。
我还记得当年听索尼的柴六,费城奥曼迪版的,里面那首意大利随想曲,里面的高频光泽极度迷人。后面自己又买了同版的CD,结果差点听吐了,声音完全是两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楼主| 发表于 2021-3-26 22: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十、小丑碟

这张简称为”小丑“的碟选择了恰恰图良的《假面舞会》和巴拉基列夫的《喜剧演员》,并由苏联指挥家康德拉辛指挥胜利交响乐团演奏,效果在Living Stereo系列中都算顶尖的。听着CD,就想着如果是当年初版的黑胶,那效果不知道有多出色。

指挥家康德拉辛和恰恰图良、老肖都基本可以算是同一时代的人,老肖的后面几部交响都是由他首演(当时老肖和穆拉文斯基搞不到一块了)。

忘记了扯扯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的事了。当年在格林卡的领导下,几位(准确地说是五位)后辈包括居伊、巴拉基列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慕索尔斯基一起,搞了一个五人强力集团,写了不少的东西,大都是采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特色,影响很大。然后就觉得自己牛逼了,谁都瞧不上,连老柴也不在他们眼里(不过他们关系也不差来着)。当年确实也是如此,我看三十年代某位大佬写的《西方音乐史》上,对五人强力集团大书特书,而对柴可夫斯基反而是一笔带过。

转眼一百年过去了,老柴的风头明显超过了他们五位了,这就是时间选择的结果。就如同当年的海顿与莫扎特、舒伯特一样,李特斯与肖邦门德尔松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楼主| 发表于 2021-3-26 22: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21-3-19 16:01
《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DECCA阿什肯纳齐,还有TERAC老孔的

感谢补充,我就没有找到几张。不过,自己也一直不太注意收集版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楼主| 发表于 2021-3-26 22: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十一、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跟战斗民族硬刚,除了成吉思汗外,就没有人成功过。拿破仑也不行,1812年率军50万入侵俄罗斯,连莫斯科都拿下来了,结果后面还是灰溜溜地回来了,基本算是全军覆灭,后面就再没当初的谁不服灭谁的辉煌了。

后面的希魔不服, 然后组建了超过三百万人的大军入侵,结果还是没讨好。虽然离胜利似乎只差了一点点,但就那一点点怎么也搞不掂,最后反而灭了国。

老柴当年写的这首1812序曲反映战斗民族伟大胜利的小曲也因此成为了俄罗斯民族的战歌,但他要知道国内的烧友前面部分都不听,只听最后一分多钟的炮响,估计棺材板根本盖不住。

1812序曲一般有两个版本,带合唱的和不带合唱的,个人更喜欢带合唱的版本。不过,对很多烧友而言,区别应该是带炮响和不带炮响的,嘿嘿

这张唱片中还有老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西贝柳斯的几首交响诗。不过,我一直对西贝柳斯不太感冒。希望下一阶段再仔细了解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5-6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