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4315|回复: 756

菲尔音响工作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菲尔音响工作室为广大发烧友精心设计的PA-HA-6000MK2耳机放大器.

一.性能特点
  1.为经验丰富,鉴赏力极高的发烧友提供完美设计的耳机放大器和前级.
  2.能充分发挥高档耳机的真正实力,带给您音乐厅般的享受.
  3.专业设计的放大电路,毫无遗漏地传达音乐的能量和美艳.
  4.精心配对音频晶体管和摩托罗拉功率管.
  5.超大环型电源变压器和总容量超过36400UF的音频发烧电容.
  6.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提供完全独立的高速稳压电路.
  7。重量级全铝机箱杜绝一切外界干扰。   
  
二.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功率:  1350mW/120欧,650mW/250欧
           540mW/300欧,270mw/600欧
  2.频率响应:  4Hz-100KHz(+0/-3dB)
    3.谐波失真:  0.005%
    4.输入阻抗:  50K欧
  5.输出阻抗:  0.36欧(耳放/前级)
   6.信噪比:    100dB
   7.静态功率:  35W
   8.输出电压:  12V(最大有效值/前级)
   9.尺寸(宽X高X深):  430mmX90mmX320mm
   10.重量:    8.5kg

  三.销售价格
      市场参考价  2980.00元(人民币)

  四.联系方式
              电话  0531-85561896,13066028261
              传真  0531-88921896
              Email  jnphilaudio@yahoo.com.cn
              济南市历下区甸柳五区13楼3-102
          邮编:250014
              上海配送电话:13818957210

  五.代理商家
              
              南京    东宇音响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市洪武路135号A306
                        电话:025-84500900,84500700
     
              济南    嘉禾科技
                      济南市山大路124号百脑汇2F-G18
                        电话:0531-82390311
   
               广州   广州伟东音响(广州耳机放大器体验中心)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555号
                       银河数码城二楼07铺
                       电话:020-61006516  13631430814

              北京   金五星815
                   北京联想桥东北角中关村东路118号苏宁电器西侧39号泽丰耳机文化沙龙
             电话:13311316440  010-82118336
            

              郑州  烧友网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百脑汇A221              邮编:450002  
              电话:0371-63596543  传真:0371-63596543  
              客服信箱:shao-you@163.com  
              业务QQ:88369101   技术QQ:18189199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开发PA-HA-6000耳放的初衷

开发 PA—HA—6000耳放的初衷
                          陆晓屏
   自从打算把主要精力投入Hi—Fi音响市场以来,我一直很慎重地以一个发烧友的角度在观察国内这块市场。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从我玩音响起这二十多年里,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很多厂家(这里不包括国外厂商)开发出众多款Hi—Fi产品,林林总总,七七八八。从国内的发烧友一开始盲目追随到逐渐理智,再到现在的成熟,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众多产品,众多厂家被市场淘汰(某些产品并非不好,好象是厂家运作有问题),只有少数产品,少数厂家坚持了下来。这可以从历年来音响杂志上的广告中就能看出。能做到现在的厂家,一定有它生存的道理,我不得而知。但我想顺应潮流,发展精品,苦练内功,满足广大发烧友的需要,市场才会给你面子,厂家才能生存,这是硬道理。由此看出,市场是无情的,顺我着昌,逆我着亡,市场是检验厂家的唯一标准。当我把我想进入Hi—Fi市场做点事的想法跟朋友们说后,很多人都劝我要谨慎,如果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市场运作推广的经验,肯定是肉包子打狗,血本无归。可是我明知这里风险很大,但就是不甘心(我的性格是属于那种不碰得头破血流不死心的主儿),觉得一定要做一件自已喜欢的事。并且我有自信能够做出让发烧友满意的产品来。至于市场运作这一块,我倒是觉得不会有哪几个厂的老总会把他们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我,就是传授了也不一定就适合我。还是自已摸着石头过河吧!
   虽然确定了自已的目标,但具体到开发那一款产品做为切入点进入市场,我慎重地考虑了许久。从我做为发烧友至今,玩音响走过的弯路简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在这期间,浪费了大量的精力,损失了大量的金钱,回过头来总结,就是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启蒙老师,国内也没有哪个学校开设讲授玩音响方法和学问的这门课程。因为玩音响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没有绝对标准可寻。也许大家会说,有音响杂志看呀!不错,我承认它们是引导我走上发烧路的引路人之一,但杂志是看的,不是听的,它没有“音乐”,从看音响杂志上的音响评论,到领悟作者的真实意图,要有一个过程。我这个人悟性很差,常常不得要领。而且我住的城市音响发烧器材店又少得可怜,许多店家也并没有把自已销售的器材调到最佳水平,所以就造成了我购买器材很盲目。其实调校音响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让它唱歌容易,但唱好歌就难了。环境的改造、器材的搭配、摆位的要求等等、等等,那一项不到位都不行。从刚上贼船(我形容玩音响上瘾)时听什么都兴奋,——到就喜欢这种味道,——再到后来追求一种全面平衡的声音,这期间要走漫长的路,投进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这还不排除有几个发烧友朋友好心地对你“说三道四”,把他认为正确的声音灌述给你。假如你自身没有判断力,耳朵一软,再参照他的意见,那你走的弯路花的冤枉钱恐怕就会更多了。这都是我自已亲身经历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开心!
   那么怎样从初级发烧友快速提升自已的鉴赏水平,少走弯路,一跃成为高级发烧友呢(我说的高烧友并不是买最贵的器材就行,要是那样的话,反而简单了)?方法有吗?当然有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世界上各大Hi—End音响品牌厂家在你家门口开他们自已的旗舰产品试听室,你就可以想听那家听那家。并且一个电话,全国几家著名HI-FI音响杂志的主编,想叫哪个叫哪个,而且他们随叫随到,耐心细致地给你讲解、引导,陪你挨家搭配、比较。我估计,悟性强的人,两个星期,像我这样的顶多一个月,咱们也是音响界的大腕了。牛吧!
   你可能说这法儿不行。还有招吗?有,再不济的话,咱就搬到广州去落户,每天到海印广场去蹭听,我想只要你脸皮厚,各个代理商家不会拒绝你去听吧!那里好器材多了去了,就是没人指点的话,整天听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器材播出来的声音,总该不差吧。这样悟也比我以前走过的路快许多。
   好了,玩笑到此为止,该说正经的啦。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去听现场音乐会。听就听那种不带扩音设备的交响音乐会,这是最正确的提升你鉴赏能力的方法。在现场,你可以很轻松地听到无数的细节,无尘无染的透明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什么音场、定位、层次,什么结像、形体、质感、、、、凡是音响上所用的Hi-Fi术语,在现场通通找得到。实际上我认为现场就是标准。你可能说每个音乐厅的结构不一样,声音应该不一样啊?没错!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自然!高频延伸飘逸,中频丰润自然,低频温暖雄浑,音乐平顺、悦耳、流畅,这就是共性。你也许会说“在音乐厅里没有听到你说的这些特点呵”?这可能是你坐的位置不对吧。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有的音乐厅里可能并不是最贵票的位置最好。你可以前后左右,楼上楼下比较一下,听音乐会时有些位子是空的,只要你脸皮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好位子。这就好象摄影大师一样,他为什么能成为大师,一方面他的摄影技术高超,另一方面,他得脸皮厚,全然不顾旁人的白眼,钻到最有利的地形,才能拍出最佳照片来。
   什么?你说你不好意思。没关系,再教你一招。你们当地一定有乐器店吧,你就装着要买钢琴的主儿,店老板一定笑脸伺候。你让琴师(一般高档乐器店都有自己的琴师)在他们的高档钢琴上弹上一首(要弹高中低全音域的曲子),近距离仔细地听一下钢琴的质感,它的泛音,它的密度和厚度,再回家用自己的音响系统放一下钢琴,比较一下有没有差距,这个差距就是你要解决的问题。
   你还是不好意思。还有办法吗?有,那就是台湾刘汉盛先生所说的“以耳机为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任何的音响系统都是一种妥协。也就是说,做得再好,保真程度再高,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录音师当时录制唱片时在现场他自已所听到的真实声音(这还不包括录音时录音器材所损失的信息)。每种音响器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染色(已经说得很好听了),只能说好的产品保真程度高些罢了。我觉得到了顶级的产品,它们的设计师也只能是以现场为标准来校音了。每种品牌的顶级产品在宣传时可能会说自已的声音十分接近现场。但是你放心,决不会有哪个厂家会说:我们的产品比现场还好听,你买我们的产品就不用去现场听音乐会了。宣传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怎么吹都成,但千万别过杠,一旦过了,就不好玩了。以前我对耳机关注很少,高档耳机几乎没有听过,但自从看了刘汉盛先生写的“以耳机为师”的文章,并认真听了森海塞尔的大奥系统后,顿时悟出一个想法:这可能也是一条快速提升自已鉴赏和调校音响水平的最佳捷径。在调校正常的高档耳机系统中(要用各大品牌的顶级产品),你可以听到比音响系统多得多的细节,可以正确地感受到音乐的平衡性。大伙儿可能说自己的音响系统很平衡啊!——请大家千万千万听了好的耳机系统后再说这句话。音响系统的高中低三个频段的分布是否均匀,高中低频段的量感是否正确,这对音响系统很重要。举个例子,系统低频量感少或者浑浊,这可能就是低频段量感分布不匀或控制不好的表现。你可以听听耳机系统。注意,我用耳机来听低频!大家一定会笑!你怎么拿耳机的弱项与音箱的强项去比呢?耳机的低频对人体肌肤的冲击力根本就没有。所以就没有了真实感。对!是这么回事儿。耳机的低频确实没有高档音箱表现得真实。但是,对一个初级发烧友来说,这里有可能产生一个错觉,觉得音箱中播出的音乐里低频“咚咚”地撞胸口,就认为这套系统低频好。我倒觉得不准确。耳机虽然没有撞胸口的感觉,但它的低频是能够听出来的。你从耳机中可以听到低频下潜的深度,它的量感,它的质感以及低频的解析力。通过用耳机系统训练出来鉴赏低频表现的能力,再来评价一套音响系统的低音还原,你可能就会做到心中有数。难道说耳机系统就没缺点了?有。音场和定位是它致命的弱点。所以说它不可能替代音响。但作为一套辅助系统,可以从耳机那里找到除音场和定位以外的大部分音响要素。这些要素如果用耳机系统来捕捉,来感受,并以它们为标准来调校自己的音响,我估计能少走不少弯路。你想呀,我们平时听音响,音乐从CD机中传出后,经过信号线、前级、后级、喇叭线、喇叭、空间,才传到我们耳朵里,中途经过那么多环节,肯定有太多的污染,太多的失真。耳机呢,最少可以排除环境和摆位对你的污染(请千万不要小看处理不好的环境和摆位在音响系统中所起的负作用),并且耳机本身(我指的是高档耳机)可以做到很小的失真(THD<0.05%),喇叭就做不到(THD<1%就相当不错了)。另外耳机是全音域的,没有分频器,更排除了相位失真,大部分喇叭也做不到。你注意到没有,录音师在录音时除了用监听音箱外还经常用耳机来监听。这说明什么?耳机也是音箱不可替代的监听工具。
   有了这种认识后,从二零零四年年初开始,我专门对耳机市场和一些耳机发烧网站进行了考察。在国内,就目前的消费水平而言,耳机高端产品也就集中在那么几个品牌上。比如高阻的有森海塞尔的HD580,HD600,HD650,拜亚动力的DT880,AKG的K1000,240DF,240M等;低阻的我没有听过。静电耳机有森海塞尔的大奥,STAX的007等。但就是这么几个品牌,去网上一看,嚯,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耳机发烧友在网上都分帮结派啦,580党,拜亚党,240党…好玩儿!
   在认真听过几款高档耳机后,大体感觉到各品牌声音的走向。只不过用来推这些耳机的耳放选择余地很小,远远没有功放品种多。除了有很少几款厂家的产品外,就只有几款DIY的作品。这就给了我一个机会,开发一款耳放作为切入点,进入Hi—Fi市场。
   既然要开发耳放,得选几款耳机作为最佳搭配,总不能所有耳机都通吃吧!通过认真分析,决定以森海塞尔的HD650,拜亚动力的DT880,AKG的240DF为搭配对象,把它们推好了,其他高阻耳机就应该不成问题。对这款耳放,我初步定了几条原则:第一,它的声音要耐听,音色中性并且松弛。第二,整体要平衡。第三,层次清晰,结像力和形体感清楚,并且人声和乐器要饱满,不能薄,不能瘦。第四,解析力要强,细节再生要好。第五,要求动态大。
   首先说说这款耳放为什么要耐听。大家听音乐时一定有这方面的经验。在听一套器材时,首先你得能坐住。如果听到的所有音响元素都很Hi—Fi,但就是不能坐太长时间,太刺激了或者说太躁了,那你还对这套器材感兴趣吗?要知道,乐器和人声几乎没有什么声音是会躁的。比如说小提琴,一定要有木味。就算是打击乐器和铜管乐器,虽然有金属的光泽,但一定不会刺得让你难受。不信你去听一场交响音乐的现场音乐会,所有的声音都是非常松驰的,舒服极了。另外这款耳放音色要相对中性,才能够真正把耳机的音色体现出来,让大家听到的是耳机和CD机的音色而不是耳放的音色。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我说这款耳放要“中性”,而没敢说整个听音系统“中性”。我对“中性”这个词很慎重,不是随便评价一套系统就说很“中性”。我认为现场最“中性”,谁的系统最接近现场,谁的系统就相对中性。
   其次是要整体平衡。这里说的平衡是指高中低三个频段的能量分布要均匀。比如说你听到这套系统高频太亮,或者低频太少,这都是不平衡的表现。就拿BBC的监听音箱LS3/5A来说,它的高低频相对来说少了些,用它来听人声和弦乐,有人说表现很好,但若你拿一款更全面的音箱和它比,播放一下交响乐,马上听出差别了(当然BBC当时也只用它来监听人声罢了)。所以很多朋友听了发挥正常的高档落地箱后,很难再倒回去听小书架箱。原因很多,但关键一条,小书架箱是一种妥协,不平衡,不全面。作为高档耳机来说,各个厂家会尽量把他们的高端产品在频响上做得宽而且直。这样,在回放各种题材的音乐时就没有太多的限制。那么耳放呢?当然应该比耳机频响做得还要宽和直,不能成为瓶颈。
   再就是层次要清晰,结像力和形体感要好。就耳机来说,它与音箱最大的差距就是音场和定位,其次是它的低频。听音箱时低频对身体的冲击力是任何耳机都做不到的。低频在耳机中只能够用耳朵来感受。但是层次和结像力是能够感觉得到的,层次好的结果是听大场面的音乐时不会乱。并且轮廓要清楚。还要不能薄。一定不能薄,不能瘦。有的朋友说听人声口型要越小越好。我倒觉得在密度大的情况下声音要健康地大。但不是那种虚虚地大。马龙辉先生形容得好:要有骨头,要有肉。这里我还想啰唆几句,有些音响系统听交响乐时把各种乐器群分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但乐器群间有空隙,这就显得不够丰满。如果乐器群体型稍微再大一点,把这个空隙填满,就再好不过了。你想想,乐器质感清晰,层次分明,并且厚厚地、暖暖地向你袭来,是不是有点儿坐在音乐厅前排的味道……
   还有就是要求耳放的解析力强,细节再生要好。因为耳机的解析力和细节比音箱要容易做得好,这是耳机突出的优点和特点,也是录音师和发烧友用耳机系统作为参考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你要是把耳放做得把音乐中的细节都抹掉了,抹平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听起来油滑油滑的,一是耳机厂家肯定不认可,二是录音师和高级烧友也一定不认可。
   最后就是要求耳放的动态要大,速度快。我想这不论是音响系统还是耳机系统都必须要做到的。听音乐,说爆就爆得起来,说柔就柔得下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丈夫提的起,放的下,这样才全面,才平衡。说到这里我又想多说几句,有的系统听起来好像声音很响,就感觉动态很好,其实是不对的。动态实际上是小信号与大信号的比例。系统调得好的话,微弱的声音就象窃窃私语,爆起来就来它个昏天黑地。耳机本身的动态感觉就好像不如音响系统,你做的耳放再有动态压缩,不应该吧?
   根据以上的五点要求,从二零零四年七月份起,我开始了漫长的研制过程。前后做出了十多种款式和版本,各种类型的电路进行了搭配调试。在这些试验品中,我听到过典型的晶体管声,也感受到暖洋洋的胆味儿。从速度奇快,到慢得要命。最后选定了现在的这种电路结构,从听感上基本满足了我的开发初衷。由于耳放电路主要是一款前级电路加功率驱动,所以这款耳放本身就带有前级功能。作为前级,搭配我开发的后级功放在音箱上进行了试听,声音趋向和耳放一致,我觉得作为前级也是成功的。这前前后后就用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以上啦啦杂杂的说了这许多,其实就是我设计这款耳放的理念。好在产品也出来了,丑媳妇终于要见公婆了。请大家感觉一下我说的和做的是不是“言行一致”。

            ------此文首登于2005年第八期<高保真音响>杂志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菲尔音响工作室

菲尔音响工作室为广大发烧友精心设计的PA-HA-6000MK2耳机放大器.

一.性能特点
  1.为经验丰富,鉴赏力极高的发烧友提供完美设计的耳机放大器和前级.
  2.能充分发挥高档耳机的真正实力,带给您音乐厅般的享受.
  3.专业设计的放大电路,毫无遗漏地传达音乐的能量和美艳.
  4.精心配对音频晶体管和摩托罗拉功率管.
  5.超大环型电源变压器和总容量超过36400UF的音频发烧电容.
  6.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提供完全独立的高速稳压电路.
  7。重量级全铝机箱杜绝一切外界干扰。  

二.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功率:  1350mW/120欧,650mW/250欧
       540mW/300欧,270mw/600欧
  2.频率响应:  4Hz-100KHz(+0/-3dB)
  3.谐波失真:  0.005%
  4.输入阻抗:  50K欧
  5.输出阻抗:  0.36欧(耳放/前级)
  6.信噪比:  100dB
  7.静态功率:  35W
  8.输出电压:  12V(最大有效值/前级)
  9.尺寸(宽X高X深): 430mmX90mmX320mm
  10.重量:    8.5kg

三.销售价格
   市场参考价  2980.00元(人民币)

四.联系方式
        电话  0531-85561896,13066028261
          传真  0531-88921896
          Email jnphilaudio@yahoo.com.cn
          济南市历下区甸柳五区13楼3-102
      邮编:250014
          上海配送电话:13818957210



无心睡眠那里的和5.22东宇聚会时的是第一版机箱.高保真音响杂志主编潘志强先生那里是第二版机箱.现在是最后定型的样子.
IMG_2825.jpg
IMG_2845.jpg
IMG_286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贴上图片看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引自<高保真音响>                     

                                                       优秀的耳机放大器:
                                                      Phil Audio No.6000
                                                            潘志强

  耳机作为一种低投入、高素质的音响设备越来越受到音响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耳机的技术指标较高、失真很低,发烧友轻易就可购买一对非常高级的耳机,比如大名鼎鼎的森海塞耳HD650价格仅为3000元左右,许多经典、传奇型号如森海塞耳HD580、AKG 240DF等现在仅需要一千多元——和音箱相比,耳机实在太便宜了!
  我从来就不认为耳机可以取代音箱,因为音箱的聆听方式是完全符合自然状态的,因此是最舒服的;耳机由于直接让声音进入耳道,耳廓不起作用,身体也不起作用,因而总有些不自然之感。这在放一般流行音乐时还不太明显,但听交响乐或歌剧时,就明显感到和现场或好的音箱不一样,除了不可避免的“头中定位”效应缺憾,也缺乏低频的真实感与能量感。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难以抵御高级耳机的诱惑,因为它们频响宽、音色逼真、失真极低,而这全都出自于一个小巧便携的放音设备中,可以轻松地带着到处走,性价比又堪称极高。因此,虽然有机会听到许多名箱,但我还是陆陆续续买了不少耳机,现在手上还有4、5对常听的。
  但是,别以为花钱买了一对好耳机就万事大吉了,在我的耳机中,只有B&O A8是可以直接接驳便携CD机、MP3就可以出来不错声音的,其它的都比较难伺候,一定要用耳机放大器才行!
  也就是说,购买耳机,尤其是高档耳机时一定要把耳机放大器列入预算清单,否则,高级耳机也不会让你太满意的。
  关于耳机放大器(简称耳放)的选择一直是各耳机网站上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国内有不少厂家都推出了各自的耳机放大器,加上进口的一些产品,也算是百花齐放。我以往只把耳机当作一个工作中必备的工具来用,因此一对HD580用了很多年也舍不得换。HD580的素质不俗,是长青树级的产品,全球的“粉丝”(Fans)极多,HD580的驱动问题就成了BBS上的常见话题。HD580的阻抗为300Ω,加之低频略肥,速度不够快,如果耳放不过关,HD580的素质则不能尽情发挥。
  其实,不止HD580难推,世界上的高级耳机大多难推,高级耳机大多是高阻抗的,耳机放大器不够好都难以搞定,更别说直接接驳在CD机上听了。我的HD580一直用Opera(欧博)的Cyber 20电子管耳放推动,已有几年时间了。Cyber 20在刚推出时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声音稍软,分析力不算极高,驱动力也一般,但它有着平衡而温暖的音色,比同期的一些耳放更为耐听,因而我就一直用下来,直到几个月前购入森海塞耳HD650耳机。
  森海塞耳HD系列的三代旗舰HD580、HD600和HD60都是相当出色的产品,一代更比一代强,是十分值得购买的高级耳机。HD650面市时我就十分关注,不过新产品价格一般都偏高,本想过一段时间价格稳定再买,但正好遇上欧元暴涨,HD650的价格也分外坚挺,无奈之中只有高价购入。HD650的素质优异,但再用Cyber 20推动就有点不够尽兴,虽然已能明显感受到HD650优异的声音素质已全面超越了HD580,包括HD580“粉丝”们津津乐道的中频。
  接下来的事就是为HD650匹配一台更好的耳机放大器了,这时候,我遇到了Phil Audio的No.6000耳放。
  Phil Audio的老板陆晓屏先生作为一个执着的发烧友还曾在我刊撰文介绍过自己的发烧经历和他的两对心爱的书架音箱:大名鼎鼎的世霸“小名琴”和丹拿声学专业版名箱C2。陆先生还是一位耳机发烧友和DIY高手,为了制造一台优异的耳机放大器,陆先生早在一年多前就动手研制了一台“庞大”的土炮耳放,还颇费周折地从济南搬过来让我试听。这台耳放采用了强大的电源设计和精良的用料,驱动力十分优异,声音雄浑生动,让HD580有脱胎换骨之感,我当时十分欣赏,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比如高频的改进等,希望能看到更优异的作品。
  事隔一年,现在放到我眼前的是一台外型成熟漂亮的Phil Audio(菲尔音响)No.6000前级+耳放一体机,在定型之前,陆先生又广泛吸取各方面意见,使声音表现更为全面、完美。
  No.6000的外形简洁漂亮,素雅的纯白色机身,面板上只有一个6.3mm镀金耳机插孔和一个音量电位器,背板上有两组同轴端子,一组是音源输入,一组是前级信号输出。No.6000不仅是一台出色的耳机放大器,还是一台素质不错的前级放大器,这在我后来的使用中也发现,无论是作为一台耳放还是一台前级,No.6000都是非常不错的,现在两者合一,堪称超值。
  打开No.6000的顶盖,会发现它几乎是按一台发烧级的合并式放大器去设计的。机内“海量”的电源设计、完善的散热与屏蔽措施,严谨的电路设计和发烧的用料,让人感到信心十足。在这台机器里,我看到了大容量的Elna for Audio发烧电容。高级的Alps电位器,耳机插口是美国产的高级制品,放大电路均采用了精心配对的高级音频用晶体管而非普通的IC,最让人兴奋的是每声道采用了一对音响迷十分推崇的摩托罗拉大功率功率管,不用我多说,熟悉Mark Levison、Krell等等顶级功放的朋友都知道这种功率管的威力和魅力。
  Phil Audio的No.6000的确是一台非常优秀的耳放,它的到来让我又自购了两副耳机!虽然陆先生在设计之初是特别为高阻抗的高级耳机设计的,但试用中我觉得除了搭配高阻抗耳机特别优异之外,匹配B&O A8这种低阻耳机也是相当不错的。
  试听时我尝试搭配过Sennheiser、Philips、B&O、AKG、Shure等品牌的不同耳机,但最后定稿还是以Sennheiser HD580和HD650两对耳机为准,一来有我长期使用的经验,二来这两对耳机也是监听名品,又十分考验放大器。音源我采用了英国的Meridian和国产的“东方之声”。
  以下是我对Phil Audio No.6000的一些体会。
  强劲的驱动力,出色的低频
  这恐怕是Phil Audio耳放给人第一个最深刻的印象了!HD580的低频速度不够快,有点肥,层次一般;但在No.6000的驱动下,我发现“难推”的HD580一点都不难推,整个耳机声音变得健康活泼,生猛之处让人心花怒放。与以往的Cyber 20相比,以往我听到的略为发软的声音是驱动力不足所致,No.6000的驱动下,相信那些“难缠”的高阻抗低灵敏度耳机都会变得服服帖帖。
  我特别要提一下No.6000在播放大型交响乐时的优异表现。《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气势磅礴,无论是辉煌的乐队,雄浑的低音弦乐还是壮观的合唱团,No.6000都有本事把它们作细致而深刻的再现。如果没有强劲的驱动力,不可能有这么好的低音弦乐质感;同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分析力,弦乐群奏也会缺乏逼真度。如果换上更优异的HD650,整体表现更是让人心花怒放!
  电影《最后的摩西干人》是根据著名小说改编的,配乐开扬宽广、波澜壮阔而又十分优美,在No.6000的驱动下,配乐里那激动人心的低频效果层出不穷,富有力度、扣人心弦,速度、清晰度都十分出色。
  宽松浑厚的音色,良好的速度与分析力
  陆先生和我讨论过,他比较喜欢声音庞大松厚而又不拖沓、干净利落的声音,比如Krell。在这台耳机放大器上,显然是朝着此方向去努力的。
  No.6000的声音比Cyber 20要扎实、浑厚,中频饱满,在播放人声、弦乐和钢琴时能明显感受得到这是一种宽松、温暖、扎实、有密度的声音。
  不仅如此,在弱音时这台No.6000也能提供宁静的背景。它的动态巨大,但整体声音并不张扬,这和它宽松温润的音色有关。
  《布兰诗歌》(Telarc罗伯特·肖版)是一张示范级的名盘,录音、演绎俱佳。此番用HD650听来,巨大的动态毫无压缩,鼓低扎实有力,速度一流,合唱团音色优美,宽松而紧凑;行至独唱时,又有细致的音色、宁静的背景和正确的空间感。我相信No.6000的这种表现是让对手感到有压力的。
   高频细致温和,整体平衡度良好
  Phil Audio的高频并不十分辉煌,属于注重润泽度和自然延伸的设计,饱满而有良好的细节,因此,不仅有良好的听感,还有较好的空间感。只是我从来都对耳机的“定位感”都比较失望,听过高级音响都会发现耳机是“没有定位”。即便如此,No.6000驱动下的HD580或HD650乐器都有良好的分隔度。
  作为前级也是相当优秀的
  和Phil Audio No.6000相比较的是马兰士新款名机Model 7晶体管前级,这是一个巨大挑战,Model 7前级是它价格的若干倍。试听中用两者分别搭配“马九”后级。
  晶体管的7+9前后级虽无传统名机电子管机传奇7+9那样隆重的声誉,但它们的声音依然带有胆机般的音色和良好的平衡感。
  相比之下,No.6000的声音比较中性,宽松、柔润、少染色,和“马七”前级相比,柔润度和分析力还有所不及,但你别忘了,这是一场悬殊巨大的对比。单听No.6000仍能感觉这是一台音色润泽且平衡度好、驱动力强、分析力不错的前级,虽然与马7相比高频柔润程度稍差(马7的高频很像电子管机),但我也觉得没啥好挑的,即是作为一台前级而言,No.6000也是不错的!
  Phil Audio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但是No.6000是十分出色的,在听过它之后,我乐于向玩耳机的朋友推荐它,同时期待Phil Audio有更精彩的产品问世.




                           开发PA-HA-6000耳放的初衷

                   开发 PA—HA—6000耳放的初衷
                陆晓屏
  自从打算把主要精力投入Hi—Fi音响市场以来,我一直很慎重地以一个发烧友的角度在观察国内这块市场。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从我玩音响起这二十多年里,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很多厂家(这里不包括国外厂商)开发出众多款Hi—Fi产品,林林总总,七七八八。从国内的发烧友一开始盲目追随到逐渐理智,再到现在的成熟,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众多产品,众多厂家被市场淘汰(某些产品并非不好,好象是厂家运作有问题),只有少数产品,少数厂家坚持了下来。这可以从历年来音响杂志上的广告中就能看出。能做到现在的厂家,一定有它生存的道理,我不得而知。但我想顺应潮流,发展精品,苦练内功,满足广大发烧友的需要,市场才会给你面子,厂家才能生存,这是硬道理。由此看出,市场是无情的,顺我着昌,逆我着亡,市场是检验厂家的唯一标准。当我把我想进入Hi—Fi市场做点事的想法跟朋友们说后,很多人都劝我要谨慎,如果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市场运作推广的经验,肯定是肉包子打狗,血本无归。可是我明知这里风险很大,但就是不甘心(我的性格是属于那种不碰得头破血流不死心的主儿),觉得一定要做一件自已喜欢的事。并且我有自信能够做出让发烧友满意的产品来。至于市场运作这一块,我倒是觉得不会有哪几个厂的老总会把他们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我,就是传授了也不一定就适合我。还是自已摸着石头过河吧!
  虽然确定了自已的目标,但具体到开发那一款产品做为切入点进入市场,我慎重地考虑了许久。从我做为发烧友至今,玩音响走过的弯路简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在这期间,浪费了大量的精力,损失了大量的金钱,回过头来总结,就是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启蒙老师,国内也没有哪个学校开设讲授玩音响方法和学问的这门课程。因为玩音响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没有绝对标准可寻。也许大家会说,有音响杂志看呀!不错,我承认它们是引导我走上发烧路的引路人之一,但杂志是看的,不是听的,它没有“音乐”,从看音响杂志上的音响评论,到领悟作者的真实意图,要有一个过程。我这个人悟性很差,常常不得要领。而且我住的城市音响发烧器材店又少得可怜,许多店家也并没有把自已销售的器材调到最佳水平,所以就造成了我购买器材很盲目。其实调校音响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让它唱歌容易,但唱好歌就难了。环境的改造、器材的搭配、摆位的要求等等、等等,那一项不到位都不行。从刚上贼船(我形容玩音响上瘾)时听什么都兴奋,——到就喜欢这种味道,——再到后来追求一种全面平衡的声音,这期间要走漫长的路,投进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这还不排除有几个发烧友朋友好心地对你“说三道四”,把他认为正确的声音灌述给你。假如你自身没有判断力,耳朵一软,再参照他的意见,那你走的弯路花的冤枉钱恐怕就会更多了。这都是我自已亲身经历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开心!
  那么怎样从初级发烧友快速提升自已的鉴赏水平,少走弯路,一跃成为高级发烧友呢(我说的高烧友并不是买最贵的器材就行,要是那样的话,反而简单了)?方法有吗?当然有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世界上各大Hi—End音响品牌厂家在你家门口开他们自已的旗舰产品试听室,你就可以想听那家听那家。并且一个电话,全国几家著名HI-FI音响杂志的主编,想叫哪个叫哪个,而且他们随叫随到,耐心细致地给你讲解、引导,陪你挨家搭配、比较。我估计,悟性强的人,两个星期,像我这样的顶多一个月,咱们也是音响界的大腕了。牛吧!
  你可能说这法儿不行。还有招吗?有,再不济的话,咱就搬到广州去落户,每天到海印广场去蹭听,我想只要你脸皮厚,各个代理商家不会拒绝你去听吧!那里好器材多了去了,就是没人指点的话,整天听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器材播出来的声音,总该不差吧。这样悟也比我以前走过的路快许多。
  好了,玩笑到此为止,该说正经的啦。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去听现场音乐会。听就听那种不带扩音设备的交响音乐会,这是最正确的提升你鉴赏能力的方法。在现场,你可以很轻松地听到无数的细节,无尘无染的透明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什么音场、定位、层次,什么结像、形体、质感、、、、凡是音响上所用的Hi-Fi术语,在现场通通找得到。实际上我认为现场就是标准。你可能说每个音乐厅的结构不一样,声音应该不一样啊?没错!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自然!高频延伸飘逸,中频丰润自然,低频温暖雄浑,音乐平顺、悦耳、流畅,这就是共性。你也许会说“在音乐厅里没有听到你说的这些特点呵”?这可能是你坐的位置不对吧。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有的音乐厅里可能并不是最贵票的位置最好。你可以前后左右,楼上楼下比较一下,听音乐会时有些位子是空的,只要你脸皮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好位子。这就好象摄影大师一样,他为什么能成为大师,一方面他的摄影技术高超,另一方面,他得脸皮厚,全然不顾旁人的白眼,钻到最有利的地形,才能拍出最佳照片来。
  什么?你说你不好意思。没关系,再教你一招。你们当地一定有乐器店吧,你就装着要买钢琴的主儿,店老板一定笑脸伺候。你让琴师(一般高档乐器店都有自己的琴师)在他们的高档钢琴上弹上一首(要弹高中低全音域的曲子),近距离仔细地听一下钢琴的质感,它的泛音,它的密度和厚度,再回家用自己的音响系统放一下钢琴,比较一下有没有差距,这个差距就是你要解决的问题。
  你还是不好意思。还有办法吗?有,那就是台湾刘汉盛先生所说的“以耳机为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任何的音响系统都是一种妥协。也就是说,做得再好,保真程度再高,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录音师当时录制唱片时在现场他自已所听到的真实声音(这还不包括录音时录音器材所损失的信息)。每种音响器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染色(已经说得很好听了),只能说好的产品保真程度高些罢了。我觉得到了顶级的产品,它们的设计师也只能是以现场为标准来校音了。每种品牌的顶级产品在宣传时可能会说自已的声音十分接近现场。但是你放心,决不会有哪个厂家会说:我们的产品比现场还好听,你买我们的产品就不用去现场听音乐会了。宣传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怎么吹都成,但千万别过杠,一旦过了,就不好玩了。以前我对耳机关注很少,高档耳机几乎没有听过,但自从看了刘汉盛先生写的“以耳机为师”的文章,并认真听了森海塞尔的大奥系统后,顿时悟出一个想法:这可能也是一条快速提升自已鉴赏和调校音响水平的最佳捷径。在调校正常的高档耳机系统中(要用各大品牌的顶级产品),你可以听到比音响系统多得多的细节,可以正确地感受到音乐的平衡性。大伙儿可能说自己的音响系统很平衡啊!——请大家千万千万听了好的耳机系统后再说这句话。音响系统的高中低三个频段的分布是否均匀,高中低频段的量感是否正确,这对音响系统很重要。举个例子,系统低频量感少或者浑浊,这可能就是低频段量感分布不匀或控制不好的表现。你可以听听耳机系统。注意,我用耳机来听低频!大家一定会笑!你怎么拿耳机的弱项与音箱的强项去比呢?耳机的低频对人体肌肤的冲击力根本就没有。所以就没有了真实感。对!是这么回事儿。耳机的低频确实没有高档音箱表现得真实。但是,对一个初级发烧友来说,这里有可能产生一个错觉,觉得音箱中播出的音乐里低频“咚咚”地撞胸口,就认为这套系统低频好。我倒觉得不准确。耳机虽然没有撞胸口的感觉,但它的低频是能够听出来的。你从耳机中可以听到低频下潜的深度,它的量感,它的质感以及低频的解析力。通过用耳机系统训练出来鉴赏低频表现的能力,再来评价一套音响系统的低音还原,你可能就会做到心中有数。难道说耳机系统就没缺点了?有。音场和定位是它致命的弱点。所以说它不可能替代音响。但作为一套辅助系统,可以从耳机那里找到除音场和定位以外的大部分音响要素。这些要素如果用耳机系统来捕捉,来感受,并以它们为标准来调校自己的音响,我估计能少走不少弯路。你想呀,我们平时听音响,音乐从CD机中传出后,经过信号线、前级、后级、喇叭线、喇叭、空间,才传到我们耳朵里,中途经过那么多环节,肯定有太多的污染,太多的失真。耳机呢,最少可以排除环境和摆位对你的污染(请千万不要小看处理不好的环境和摆位在音响系统中所起的负作用),并且耳机本身(我指的是高档耳机)可以做到很小的失真(THD<0.05%),喇叭就做不到(THD<1%就相当不错了)。另外耳机是全音域的,没有分频器,更排除了相位失真,大部分喇叭也做不到。你注意到没有,录音师在录音时除了用监听音箱外还经常用耳机来监听。这说明什么?耳机也是音箱不可替代的监听工具。
  有了这种认识后,从二零零四年年初开始,我专门对耳机市场和一些耳机发烧网站进行了考察。在国内,就目前的消费水平而言,耳机高端产品也就集中在那么几个品牌上。比如高阻的有森海塞尔的HD580,HD600,HD650,拜亚动力的DT880,AKG的K1000,240DF,240M等;低阻的我没有听过。静电耳机有森海塞尔的大奥,STAX的007等。但就是这么几个品牌,去网上一看,嚯,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耳机发烧友在网上都分帮结派啦,580党,拜亚党,240党…好玩儿!
  在认真听过几款高档耳机后,大体感觉到各品牌声音的走向。只不过用来推这些耳机的耳放选择余地很小,远远没有功放品种多。除了有很少几款厂家的产品外,就只有几款DIY的作品。这就给了我一个机会,开发一款耳放作为切入点,进入Hi—Fi市场。
  既然要开发耳放,得选几款耳机作为最佳搭配,总不能所有耳机都通吃吧!通过认真分析,决定以森海塞尔的HD650,拜亚动力的DT880,AKG的240DF为搭配对象,把它们推好了,其他高阻耳机就应该不成问题。对这款耳放,我初步定了几条原则:第一,它的声音要耐听,音色中性并且松弛。第二,整体要平衡。第三,层次清晰,结像力和形体感清楚,并且人声和乐器要饱满,不能薄,不能瘦。第四,解析力要强,细节再生要好。第五,要求动态大。
  首先说说这款耳放为什么要耐听。大家听音乐时一定有这方面的经验。在听一套器材时,首先你得能坐住。如果听到的所有音响元素都很Hi—Fi,但就是不能坐太长时间,太刺激了或者说太躁了,那你还对这套器材感兴趣吗?要知道,乐器和人声几乎没有什么声音是会躁的。比如说小提琴,一定要有木味。就算是打击乐器和铜管乐器,虽然有金属的光泽,但一定不会刺得让你难受。不信你去听一场交响音乐的现场音乐会,所有的声音都是非常松驰的,舒服极了。另外这款耳放音色要相对中性,才能够真正把耳机的音色体现出来,让大家听到的是耳机和CD机的音色而不是耳放的音色。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我说这款耳放要“中性”,而没敢说整个听音系统“中性”。我对“中性”这个词很慎重,不是随便评价一套系统就说很“中性”。我认为现场最“中性”,谁的系统最接近现场,谁的系统就相对中性。
  其次是要整体平衡。这里说的平衡是指高中低三个频段的能量分布要均匀。比如说你听到这套系统高频太亮,或者低频太少,这都是不平衡的表现。就拿BBC的监听音箱LS3/5A来说,它的高低频相对来说少了些,用它来听人声和弦乐,有人说表现很好,但若你拿一款更全面的音箱和它比,播放一下交响乐,马上听出差别了(当然BBC当时也只用它来监听人声罢了)。所以很多朋友听了发挥正常的高档落地箱后,很难再倒回去听小书架箱。原因很多,但关键一条,小书架箱是一种妥协,不平衡,不全面。作为高档耳机来说,各个厂家会尽量把他们的高端产品在频响上做得宽而且直。这样,在回放各种题材的音乐时就没有太多的限制。那么耳放呢?当然应该比耳机频响做得还要宽和直,不能成为瓶颈。
  再就是层次要清晰,结像力和形体感要好。就耳机来说,它与音箱最大的差距就是音场和定位,其次是它的低频。听音箱时低频对身体的冲击力是任何耳机都做不到的。低频在耳机中只能够用耳朵来感受。但是层次和结像力是能够感觉得到的,层次好的结果是听大场面的音乐时不会乱。并且轮廓要清楚。还要不能薄。一定不能薄,不能瘦。有的朋友说听人声口型要越小越好。我倒觉得在密度大的情况下声音要健康地大。但不是那种虚虚地大。马龙辉先生形容得好:要有骨头,要有肉。这里我还想啰唆几句,有些音响系统听交响乐时把各种乐器群分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但乐器群间有空隙,这就显得不够丰满。如果乐器群体型稍微再大一点,把这个空隙填满,就再好不过了。你想想,乐器质感清晰,层次分明,并且厚厚地、暖暖地向你袭来,是不是有点儿坐在音乐厅前排的味道……
  还有就是要求耳放的解析力强,细节再生要好。因为耳机的解析力和细节比音箱要容易做得好,这是耳机突出的优点和特点,也是录音师和发烧友用耳机系统作为参考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你要是把耳放做得把音乐中的细节都抹掉了,抹平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听起来油滑油滑的,一是耳机厂家肯定不认可,二是录音师和高级烧友也一定不认可。
  最后就是要求耳放的动态要大,速度快。我想这不论是音响系统还是耳机系统都必须要做到的。听音乐,说爆就爆得起来,说柔就柔得下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丈夫提的起,放的下,这样才全面,才平衡。说到这里我又想多说几句,有的系统听起来好像声音很响,就感觉动态很好,其实是不对的。动态实际上是小信号与大信号的比例。系统调得好的话,微弱的声音就象窃窃私语,爆起来就来它个昏天黑地。耳机本身的动态感觉就好像不如音响系统,你做的耳放再有动态压缩,不应该吧?
  根据以上的五点要求,从二零零四年七月份起,我开始了漫长的研制过程。前后做出了十多种款式和版本,各种类型的电路进行了搭配调试。在这些试验品中,我听到过典型的晶体管声,也感受到暖洋洋的胆味儿。从速度奇快,到慢得要命。最后选定了现在的这种电路结构,从听感上基本满足了我的开发初衷。由于耳放电路主要是一款前级电路加功率驱动,所以这款耳放本身就带有前级功能。作为前级,搭配我开发的后级功放在音箱上进行了试听,声音趋向和耳放一致,我觉得作为前级也是成功的。这前前后后就用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以上啦啦杂杂的说了这许多,其实就是我设计这款耳放的理念。好在产品也出来了,丑媳妇终于要见公婆了。请大家感觉一下我说的和做的是不是“言行一致”。

       ------此文首登于2005年第八期<高保真音响>杂志上
IMG_2865.jpg
IMG_2878.jpg
1.jpg
2.jpg
3.jpg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图片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作为前级,搭配菲尔音响工作室的后级,推单拿声学C2,很好听.音源是英国之宝588CD机.
                                  超值享受
                  -----听菲尔PA-HA-6000前级
                        曲德胜
   2001年,当科颂刚出V8时,在济南市场我可能是第一个购买它的用户.那时我用的音箱是金琅国韵5号。金琅把G2铝带高音和德国陶瓷振盆7寸中低音用在他们当时的顶级产品国韵5号上,着时引起了发烧友的关注。就现在的观点来看,用G2这种超高频延伸相当好的高音单元, 金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是超前的.为了推好国韵5号,我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我玩过许多功放、音箱,虽然300B、845胆机、贵族ONES小书架箱都给我带来美好的记忆和留念,玩到后来,还是觉得在基本素质保证的前提下,功放和音箱还是越大越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听音乐时,音箱和功放越大越能尽量还原出录音现场的空间真实性,动态尽可能少得被压缩,才能表现出真实自然的音色魅力.这也是我后来又买了PMC的大型监听音箱IB1的原因,这是后话。
   当V8刚一面世,马上对它的大功率(250W/8欧 ,500W/4欧 ),大电流(瞬态90A )所吸引,觉得它的低频控制力应该没有问题.虽然我买得是科颂的最早期普通版产品,买后用了一段时间,感到了科颂的产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到后来,他们又推出了V8豪华版和V8i,应该是一款比一款好。
   为了追求更中性准确的听音标准,在一段时间内,又买进了大型监听箱PMC的IB1.CD机换成TEAC25X.并为它专门搭配了解码器MSB的GOLD LINK3和P1000电源.功放又买了音乐传真的M3.平时基本用MF的 M3来推IB1.有时也换换口味,用V8来推推IB1.和M3比起来,感觉V8的推力更大,力量更足.虽然M3也标称250W,从回放大动态音乐的气势上,低频的控制力上,V8明显胜过M3.但就音乐的表现能力上,还是比M3差.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有点儿吵,声音有点儿躁.刚一开声,很兴奋,但时间不长,耳朵发痒,坐不住了.这可能是我的这台老款普通版V8的毛病.以后出的豪华版V8和V8i身上有可能已经改掉了。
   为了克服V8的这个毛病,费尽了心机.至少能坐住安安静静地听音乐呵!我分析问题可能出在V8的前级上.你想呵,五千元左右的合并机有多少成本能投到前级上,所以不可能这么完善.在这种价位上设计师是很难各个方面都面面俱到的.我估计V8的设计师邹元元先生侧重点是首先全力在V8身上做出重量级的后级,前级功能是附属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搭配不同的前级.这从V8有前、后级分开这个功能上多少可以看出邹先生的意图(纯属瞎猜).好象很多发烧友也都是这么玩儿的.用一款高素质的前级来搭配V8力大无穷的后级,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前级出声,后级出力,“地球人都知道”.我当然也要找一台前级来试试.做胆前级是我们这些发烧友显示自己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找电路,反复权衡,禾田茂是在胆前级线路里比较全面的一款,应该不差.于是邮购元器件,腐蚀线路板,大干快上,很快就攒起一台土炮前级.你别说,和V8一搭配,V8的火气一下就没了,就好象一个愣头愣脑的毛糙小伙儿一下变成一位事业有成,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这下我可有得玩儿了.一会儿M3,一会儿土炮加V8,来回搬得手软。
   前些日子,朋友老陆(菲尔音响的老板)来我家里玩,问他耳放开发得怎样了?当得知耳放已经商品化并带前级功能,立即引起我的兴趣,搬台来和我的土炮比试比试,没准儿我的土炮让你下不了台……老陆马上同意,但他有个条件:要比就用菲尔前级加V8整体和音乐传真的M3比,这样有个标准参考,和土炮比不太好说.并且静下心来多听听菲尔前级,给提提意见.同意,当然同意。
   陆把他的前级(也是一部杰出的耳机放大器)搬来,一搭眼儿,外观功能太简单了.前面板:音量旋钮,耳机插座,电源指示灯.后面板:电源插座,电源开关,输入输出插座.没了.当时我跟老陆开玩笑,赚钱是不是赚疯了,连个通道选择都没有.老陆一脸认真地跟我解释,不是不想做得功能更多些,只是为了照顾耳机发烧友,售价不能定得太高,现在已经是微利了.若是作为一个纯前级来卖,一定不是这个价.看着老陆的认真劲儿,再看看机器的做工和用料,全铝合金外壳,硕大的电源变压器,发烧级的大容量滤波电容,以及精心配对的五十多个音响用晶体管.应该感觉他说的是真的.话又说回来,管他用料怎样,管他挣不挣钱,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声音好听就行.德国的音响巨头MBL的顶级前级不也就用5534运放吗?你能说它不值这个钱?
    老陆走后,我把我的土炮前级,菲尔前级,V8,都加电预热.你会说不是不比土炮了吗? ---- 说不比就不比?你怎么这么较真儿?机器在我手里,老陆反正也看不见,比完不告诉他不就得了.死心眼儿。
    在这儿再介绍一下我的器材:CD机是TEAC25X,只用它做转盘.解码器是MSB的GOLD LINK3加P1000电源,音箱是PMC的大型书架箱IB1.信号线有金宝的1020,TCM的REFERENCE TWO,临涛工作室的浩丝A3,音箱线是MANSTER SIGMA 2,数码线是NBS的DEMO SIGNATURE-2-D等.
首先用土炮和菲尔前级搭配V8进行了比较。在这儿说明一下,土炮和菲尔在搭配V8时都消除了V8的浮躁听感,都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音乐.各种音乐题材表现可圈可点,都达到了相当好的水准,许多发烧友听后均给予首肯,这就达到了我给V8加前级的初衷。
   接下来只是比较这两款前级的不同风格.请千万别小看我的土炮。电路是禾田茂,但内部补品元件用了不少。重量级的电源系统,耦合电容用价格昂贵的JENSEN铜管油浸电容,放大管ecc83用英国大盾旧装新胆,输出管ecc82用宝马二手胆。成本加起来就小三千。你说要是商品机得卖多少钱?我想没有哪个厂家会这么做.只有我们这些发烧友才可以享受到这种摩机的乐趣.以至于老陆常笑我,小心补品吃多了流鼻血。还别说,经过我反复不断地调整,搭配V8推IB1声音非常细腻顺滑。实际上禾田茂胆前级在胆机中应该属于音乐性和音响性兼容的。并且好象更全面些。它没有马兰士7中频那么浓郁,但两头的延伸更好.沙汉姆的那张《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他二重奏》(编号DG437837-2)是比较考机的。我经常用第一首和第四首来试,如果器材调校得不好,小提琴就显得干而且紧。用土炮来听,小提琴顺滑柔美极了。在这个组合上,音乐味占了上风.要知道,V8并不是一部以音乐味见长的功放,土炮前级搭配V8比较好地起到了中和作用.用菲尔来放这两段,马上感到风格的不同。首先小提琴细节更多,包括吉他不但能清楚地听到每根弦的颤动,更能感受到琴腔中丰富的共鸣以及全韵飘渺的扩散。这也许就是土炮和菲尔的区别,土炮更注重韵味、美感,而菲尔的高解析力则体现了高保真的魅力。
   接下来试一下人声。今年第三期“高保真音响”杂志赠送的CD盘是介绍星文唱片公司的两张唱片,一张女声是常安的《达玛花》,另一张男声是钟志刚的《曾经吟唱》,两人唱的都很好听。当时我买杂志回来一听,发现《高保真音响》杂志今年在赠送唱片的质量上有所提高,录音效果更好了。歌儿也更好听了.但听了一段时间,总感到里头的歌少点,不过瘾(这里给<高保真音响>编辑部提个意见,要送就送它个完整唱片,省得我们再去买原版.做好人就要做到底)。当想起来去买原版时,常安的《达玛花》已经在市场上脱销了。还好,晓刚的《曾经吟唱》还有,马上买回来.用土炮放晓刚的《曾经吟唱》原版,说不出什么缺点。一换上菲尔前级,人声和乐器的质感相当强烈,密度一下提高了许多,并且厚了许多,凝聚了,像真人在你面前唱一样的感觉,这个感觉太明显了,这说明土炮还是有点虚,有点软,还有就是有点儿慢。我没试过其它发烧胆管,也许可以把土炮调过来些,但又一想,听土炮就是听个味道,要是硬往石机上靠,也失去了听土炮的意义。
   再有就是土炮的解晰力和细节再生以及低频的表现能力不如菲尔。举个例子,《高保真音响》杂志今年第八期赠的CD片又是常安的歌。是她的另一张专辑《那些花儿》。当听赠片第一首《百里香》时,一开头就有大提琴(或者是贝斯)弱弱地在那儿伴奏。菲尔就显得非常清晰,而胆机就差喽。大家可以就用这张赠片试试,看看在自己的器材上能不能听得出来.如果很清楚地分辨出来,那我要恭喜你,你器材的解晰力、细节再生并且低频的还原能力都好啊!要是不清楚,你该有活儿干了。
    再听的唱片是歌剧精选《Masters of the Opera》(编号476022-2),这个双张是DECCA,DG,PHIHIPS三家唱片公司的歌剧合集。我经常用这两张唱片来试人声。前面听的流行歌曲是放松一下自已的情绪.若是评判器材的人声重播效果是否过关还是要用这两张。有的朋友用他自已喜欢的流行歌曲来测试人声,我也有喜欢的流行歌曲和歌手,但作为评论器材,还是觉得用美声唱法来试人声更好一些,更能反映器材的水准,更能暴露器材的缺陷。就拿第一张唱片的第一首帕瓦洛蒂演唱的威尔弟歌剧《利哥莱托》中的“La doma e mobile”来说,用菲尔前级来放,老帕明亮的高音和共鸣以及穿透力,中气十足的底气,气势磅礴的伴奏,都能很好地还原出来。
    该换换口味儿了.接下来听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编号DG447401-2),这是卡拉扬公认的最好的一版贝九.用菲尔前级试听,庞大厚实的弦乐群,温润光泽的木管,雄壮的铜管以及结实的定音鼓交织成紧密的音网,极其震撼.在菲尔加V8的搭配中,你可以听到动态幅度宽广,强弱对比鲜明,展现出既平衡又饱满的动力以及既想挣脱束缚又制约于古典框框的特质.这可能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要用大音箱大功放来享受音乐的好处.而用土炮加V8,速度感和痛快淋漓的气势表现不如菲尔。客观地讲,土炮有它的优长,但从整体表现来评价,菲尔前级全面性要好于土炮电子管前级。
    好了,不比了.还是听听音乐传真的M3吧.为了给老陆一个交代,并保证评论的公正客观性,我还约了一些发烧友来我这儿一起试听.首先让他们听了菲尔前级和土炮前级搭配V8的效果,他们都认同我上面的听感.当换上音乐传真的M3时,马上感觉不对.经过反复试听,我和朋友们一致认为不要比了.为什么?音乐传真的M3虽然标称250W,但推不动IB1.和V8一比,推不动的感觉太明显了.既然M3推不动IB1,就没有必要再比下去.再比是对M3不公平.这可能是我以前的搭配失误.当时觉得M3有250W,功率应该不小了.但那里想到PMC的IB1太吃功率了.在这里提醒一下发烧朋友,要想把自己的音箱发挥到最佳,功放的功率还是尽量大一些好(自己的经验,不一定对)。
   通过一段时间聆听,现在菲尔前级已在我家中服役了.不能说它与V8搭配推IB1超过其它品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俩加起来的8千元的价位和实际推IB1的表现,我估计与三万元以上的进口功放有得一拼.通常都说在HIFI领域”一分价钱一分货”,但不排除例外。
   我与陆老板很熟,但我决不是有意吹捧他的产品。作为一个发烧友,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就是要实事求是,说真的菲尔前级加v8真是很好的搭配,音乐表现的平衡度、分析力、音场、定位和力度感都是相当不错的,难以伺候的箱子不妨用这套搭配器材推一下,定能给你满意的回报。我的一位烧友仇文兄,拥有尊宝旗舰音箱(原用安桥388前级和501后级,不知何故卖掉了),正为功放犯愁,到我家听了这套搭配效果后,马上如法炮制,菲尔前级加v8推尊宝旗舰。“没想到表现这么全面,真是超值享受”,仇文兄如是说。
        此文首登于<高保真音响>2005年第九期
2.jpg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太难以置信了,还有这么匆匆忙忙的商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至少样子一般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7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期待评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想看看开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疆昌吉州
搂主给人感觉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9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刚看过某杂志的文章,说的含糊其词,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我经常去济南,你那里有什么耳机可以试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HD650,240DF.HD580.欢迎试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适合推什么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开发时以高阻耳机为搭配对象。对HD650,HD600,HD580,DT880,AKG240DF,AKG240M等都能发挥它们的最高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楼上的太吹了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
样子看起来普通,但是我喜欢这样内敛的风格

能不能搞个全国巡回展或视听什么的,否则很难推广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0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这个好像是5.22东宇聚会时的一款晶体管二房把 当时听感十分的好阿 不过上市价还是这么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16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