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79|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能不能听出频率补偿电路的声音-->af2000转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2-26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很多功率放大器在频率补偿方面用了一些措施。当然有的补偿多,有的补偿少。补偿后频率响应平直的当然是好的,但可能相位有偏移。但多数情况下做的补偿并不好,各位能听出来吗?总结一下什么补偿在什么情况下体现最明显,如何判断的?
2
发表于 2002-10-13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听高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2-10-13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反正那些音调什么的,打开之后听着别扭,直通也别扭,我一般都是打开放大器,把前级撤出来,仍了!绝不开玩笑。还是要保留一个音量电位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2-10-13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频率补偿是放大器技术的必要措施。之所以采用频率补偿,是因为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并不是理想的。晶体管电路中,由于晶体管结电容的存在,如果不加以补偿,往往会造成高频过多的现象。另外为了防止自激,许多放大器往往会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和摆率加以限制,这是一定意义上的“补偿”,或者是修正。
实验中发现,人对频率的敏感性要大于相位的敏感性,因此牺牲一些相位失真来换取频率上的均衡是很值得的。
当然,有些低成本或设计低劣的放大器,其相位失真过于严重,导致声场混乱和声音浑浊,那些东西即使没有什么频率补偿也是不行的。
频率补偿必须精心调整,不可过分。从实践中来看,简单的无源阻容滤波电路对声音的损失最小,这就是所谓的无源衰减式音调控制器。
对于高素质的放大器来说,应该首先保证放大器的优良性能,在此基础辅以适量的频率补偿,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各种补偿方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放大器的有源器件不能提供良好的性能,任何手段都是徒劳的。
频率补偿技术是考较一个音响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音乐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2-10-13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我比较喜欢在音箱分频器上做文章,放大器就后级直通。调整完全凭感觉。反正都我一人听,要怎样就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2-10-13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走极端(高和低),需要高(低)素质均衡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
你买个马可,列文森的前后级咯!!!!!把那前级扔给我~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以下是引用peng7788在2002-10-14 0:11:00的发言:
你买个马可,列文森的前后级咯!!!!!把那前级扔给我~谢谢~~~~!!!


特指,合并式功放,那个电路板你也 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感觉需要补偿再去补偿 补偿了听感还XXXXXX就去换器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匿名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来自
甩师傅,我一直感觉那些补偿措施应该至少是兼顾补偿相位的。比如接在输出端那个RC网络的基点远不在有效频率范围内,而且离了它工作照样正常,感觉上应该是补偿大于防自激。在自动控制中这个RC网络就是通过补偿相移来保持系统稳定的。无心老兄说人对频率的敏感性要大于相位的敏感性,我也同意,但听东西听到我们今天这个份儿上,我觉得也不能完全不考虑了,就是不太好考虑。

先说说我对相位的理解,和大家一致才行。是不是某频率信号由输入到输出后与原信号产生的相位差异?可正可负,是延迟时间么?这一点上很多人不同意。如果理解为延迟时间,则这个时间在有效频率范围内要一致,也就是有一个随频率变化的相位特性,否则几个频率叠加的信号放大后形状必然有所改变。

同一个线路,不同元件装出来的样机音色不一样,上仪器测,应该幅频特性差异不大。一般对所选用电容的电感、三极管的结电容等等一般只做定性考虑,定量考虑的少,都说可以忽略,这些对相位特性的影响应该是不小的。

仅仅是一种想法,说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11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松江区
以后最好在解码时用DSP来进行频率补偿。CD机产生20-20000Hz的扫频信号,测试扬声器的发出的声音,根据测试数据(频响曲线)在数字信号中进行精确的频率和相位补偿和均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音色、音质听感上的差别,必然会在仪器测试数据中体现出来。只不过为了省事,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会测试那些比较“大众化”的指标罢了。例如,同样是频响为30KHz±0.5dB的放大器,在某个音频范围内一个是+,另一个是-,听感上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差异,另外在不同的输出功率下,不同的负载情况下,失真、频响等指标也会发生“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都会影响到人的听觉。
调整频响的利器当然是图示均衡器,可以对多个频点进行调整。更好的是参量均衡器,可以调整频点、幅度以及Q值,3段的参量均衡器的调节效果比20段的图示均衡器还要理想。高水准的均衡器的性能指标远优于常见的组合音响中的那些东西,对音质的损失很小。有关音响指标对音质的影响,我近期会发个帖子供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2-10-15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各位老兄,提这个问题就是想跟大家学习学习。其实,这个主题有点笼统了,我自己也怀疑我的问题提得是否明白清楚。理论上要讲清楚,恐怕要请学校里的老师。至于实践当中,很多123还说不清道不明的。个人感觉如下:

如无心老兄讲,频率补偿包含面很广。个人认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都是其中的重点。平常我们所说的频率补偿,大多是限于幅频特性的范畴,比如,频率均衡器、音调控制、等响度控制等。幅频特性的补偿一般是在器材(比如功放)的通带范围内(简称带内)起作用的,进行补偿的目的就像无心所说,人对频率的敏感性大于相位的敏感性。就现在各类电子元件的水平,制作一部符合hi-fi标准的放大器是很容易的(现行的标准以当今观点来看太低了)。然实际上,音频范围内的幅频特性相同的放大器听感并不相同。我觉得其原因还是失真水平的影响。有朋友说,它们标称的失真相差并不大或根本就是一致的。是,但那仅仅是1khz点上正弦波的失真指标。因为它不是动态的,那么我们把眼光看得更高一些,放到整个带宽范围内,失真就不一定相同或相近了。所以,今后失真的指标至少至少(注意我这个用词)应当是通带范围内的各频点的计权指标才说的过去。大家都知道,至少5倍以上(我至少认为要10倍)的傅里叶展开变换后的谐波良好,各谐波合成后才能保证原波形的基本准确(如方波)。如果在音频放大器上来讲,那频带就要到200khz。可是,如果你的元件选择不好或电路编排不好,那么,200khz的幅频特性就做不好,这时,如果用到补偿,就是带外补偿。带外补偿我认为属于相位补偿的范畴。因为在几百k的条件下,电路和元件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起作用了(包括有源元件的结电容),因此发生信号延迟的情况,尽管补偿后的直接表现还是幅频特性。以前我说过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息息相关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还不能设计出在开环状态下就工作良好的功率放大器,大家都要用负反馈。负反馈加上后,如果电路开环状态不好(相位特性不好),那自激就来了。带内自激当然是啸叫,这大家都知道,而带外自激不能直接听到,所以,不被人重视。但实际上它反映到失真上面来了。带外自激过强,电路当然不正常工作。如果带外自激量不强的话,电路也能工作,给人错误的放过。用上频率补偿措施后,带外自激可以消除。但由于带外补偿并不影响带内幅频特性,所以,补偿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去算。但是,补偿量不合适时,带外幅频特性会影响到带内的失真。由于人耳对高频失真感觉比较明显,所以,鱼老兄说的听高频是对的。实际上,高频一点点的失真主要还是反映在听感上的不同。明显的吱吱啦啦的中高频失真很多是放大器瞬态互调失真,严格讲起来,也算在相位失真之中。

至于补偿手段就很多,ZOSON老兄说的是一种。增加是补偿,衰减也是补偿。英国的器材用料大多不太好,所以,他们用的补偿就最多。电路就复杂。补偿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使机器的稳态状况良好。以前我们有过类似经历,一部放大器放到那里没有事,你用手摸某一个部分,自激就来了,你手拿开,它也不一定消失。这就是电路稳态状况不好。DVD-AUDIAO、SACD都出来了,以它们的标准,带宽在100KHZ的水平。但现在出的这些音源,输出频率大多限制在40-70KHZ的水平。甚至有两档选则,这就是考虑到有的放大器不能承受这么宽频带的信号,到时出问题。SONY说,配SACD的功放,频带要保证有300KHZ以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0-15 10:57:4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呵呵,甩兄把问题扩大化了。不仅仅视频响的问题,失真也来了。另外那个贴子不写了,干脆就在这里全说了得了。
理想的放大器应该是“一根带增益的导线”,信号经过这条导线的时候只有幅度的变化,而形状不发生变化。可惜目前来说即使是顶级的放大器也不能完全做到。信号经过放大器后产生的不可预料的变化就是失真。
失真可以分成2种类型: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所谓线性失真是指信号的形状没有变化,但是在大小(或者说幅度)和出现的时间上并没有按照其应该的数值出现,频率响应和相位失真就是衡量这类失真的指标。在仪器仪表行业,不用“失真”来形容这种现象,而是采用比较直观的“误差”这个词。
对于频响指标,测量的方法往往是先指定一个范围,然后逐点采样,输入同幅度不同频率的信号,计算出个采样点的输出电平,然后取最高和最低的2个数据点作为频响指标,例如20~50KHz±1dB(相当好看的指标!)。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定好一个变化范围(例如3dB),然后从中间(通常是1KHz)向2端按倍频程进行采样,直到测得得的数据超出规定的范围,例如50Hz/-3dB,100KHz+3dB,250KHz/-3dB。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出的结果看起来大不相同,但是如果知道了其测试方法,也就不足以怪了。
同样,相位失真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测量。
可惜的是,一般生产厂家并不提供完整的数据报告,因此知道了这些数据只能大致上了解产品的基本性能,对于这些东西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器材的风格并不能看出来,前面的帖子我已经说过原因了。那就是,看起来同样指标的放大器,由于其频响曲线不完全相同,会造成听感上迥然不同。并且一个劣质放大器的频响指标很可能看上去和一个优质放大器的指标差不多。
因此,工程师们又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频响的平坦度。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是音频范围之内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只需要知道0~20KHz内放大器频响到底有多一致就可以了。例如一个放大器的平坦度是 0.1dB,就是说这个放大器在音频范围内的任何2个个频率的放大能力差异只有0.1dB,那么另一个平坦度为1dB的放大器显然在性能上有了很大差距。这个指标十分真实地体现了放大器的基本素质,几乎所有的劣质放大器都会回避这个指标,甚至某些HI-END级的放大器也避而不谈。
再说一下相位失真。所谓相位失真就是指放大器的输出端信号出现的时间比输入端的信号要晚,也可以叫做延迟。单纯的相位失真并不可怕,反正不过是声音晚出来一会儿就是了。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么简单,相位失真的单位是“度”而不是“秒”,即使放大器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的相位失真相同也是不行的。例如,如果一个放大器对50Hz和5KHz的相位失真完全相同,那么由于5KHz的周期比较短,那么5KHz就会“早一些”出现在放大器的输出端,而50Hz则会在稍后出现。在复杂的音乐信号下,可以想像,一个相位失真严重的放大器,会让本来分得很清楚的不同频率的信号交叠在一起,这样幅度比较高的信号(一般是低频信号)会“掩盖”掉幅度低的其它频率的信号。但是有一个比较幸运的情况,就是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就是会“猜测”,就是说即使某个频率被“淹没”了,只要它曾经出现过,我们也会根据它原来的强度“认为”它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我们突然听到一声很响声音过去后,耳朵里还会再响一阵子。那么只要这种淹没现象不是很严重,我们的耳朵还是不会听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人耳对相位失真不灵敏”的原因。当然,尽管不灵敏也还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大的相位失真会造成声音细节的严重丢失,没有出现过的声音我们的脑袋是猜不出来的。
对于相位失真,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立体声2个声道之间的相位失真是否一致的问题,这个问题比相位失真本身更重要。那是因为人耳的声音定位除了跟响度有关外,还跟声音到左右2个耳朵的时间差有关。2个声道的相位失真差距过大,会造成声像定位的严重偏离。对于一些频谱丰富的乐器来说,还会造成定位的模糊,例如小提琴拉高音的时候会向一个方向偏移,而拉低音的时候可能会向另一个方向偏移,造成声像的不稳定。对于经过一定训练的耳朵来说,这种现象是很难容忍的,因为它会造成听觉上的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放大器的指标不是绝对孤立的,频响指标不好的放大器往往在其它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劣化。从这点意义上来看,有时候单看某一个指标也能估计到整个放大器的性能,正所谓窥一斑而视全豹。
累了,歇会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以下是引用无心睡眠在2002-10-14 17:05:00的发言:

可惜的是,一般生产厂家并不提供完整的数据报告,因此知道了这些数据只能大致上了解产品的基本性能,对于这些东西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器材的风格并不能看出来

单纯的相位失真并不可怕,反正不过是声音晚出来一会儿就是了。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么简单,相位失真的单位是“度”而不是“秒”,即使放大器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的相位失真相同也是不行的。例如,如果一个放大器对50Hz和5KHz的相位失真完全相同,那么由于5KHz的周期比较短,那么5KHz就会“早一些”出现在放大器的输出端,而50Hz则会在稍后出现。在复杂的音乐信号下,可以想像,一个相位失真严重的放大器,会让本来分得很清楚的不同频率的信号交叠在一起,这样幅度比较高的信号(一般是低频信号)会“掩盖”掉幅度低的其它频率的信号。,过大的相位失真会造成声音细节的严重丢失,没有出现过的声音我们的脑袋是猜不出来的。
对于相位失真,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立体声2个声道之间的相位失真是否一致的问题,这个问题比相位失真本身更重要。那是因为人耳的声音定位除了跟响度有关外,还跟声音到左右2个耳朵的时间差有关。2个声道的相位失真差距过大,会造成声像定位的严重偏离。对于一些频谱丰富的乐器来说,还会造成定位的模糊,例如小提琴拉高音的时候会向一个方向偏移,而拉低音的时候可能会向另一个方向偏移,造成声像的不稳定。对于经过一定训练的耳朵来说,这种现象是很难容忍的,因为它会造成听觉上的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放大器的指标不是绝对孤立的,频响指标不好的放大器往往在其它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劣化。从这点意义上来看,有时候单看某一个指标也能估计到整个放大器的性能,正所谓窥一斑而视全豹。
累了,歇会儿。


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嘛。

相位失真很复杂,也很难解决,那些电容,电抗就是不争气。所以很多放大器设计为直流耦合,减小反馈量,减少放大级数,提高单只晶体管的放大倍数等等,增加补偿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我就知道这些了。放大器要做到尽善尽美真是不容易啊。相对来说,幅值补偿的效果确实要明显一些。

两位师父最好天天交谈,大家就有学的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专业!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匿名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来自
频率补偿和相位补偿计算的时候好象比较难搞,多数是靠经验,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18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不是的,用仪器很容易测出来。只有DIY才是只能靠经验的。其实电路一旦确定,只要元器件不是太离谱,其基本指标就能够确定了。频率补偿常常有针对性,例如针对书架箱设计的功放,往往会注重低频的量感,也就是低频部分往往是正的。而针对大型箱子的功放频响却是基本平直的,甚至低频还要稍微负一点,以防止发生音质浑浊的现象。
频响补偿只是一个手段而已,还有其它的手段也很重要。对于箱子来说,阻尼系数的匹配调整也是十分重要的。
音响绝对是个系统工程,十分复杂。牵涉到电子学、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生物学、人文、历史………… 真的很难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以后技术发展了,直接输出到听觉神经算了,不用放大器,用衰减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2-10-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将来一定会出现那种东西的,还会有视觉、触觉、味觉等待呢感等等,MATRIX看过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0 01: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