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2|回复: 0

悖论家庭听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4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悖论家庭听音
HIFI虽然被屁(P)股们(MP3及同类)打的头破血流,但是仍然挺了下来,就如当年电子管被晶体管横扫、留声机被CD机绞杀一样,高保真听音一丝尚存。
近年来随着大款阶层(与中产、高产阶层不同,中国特色)的产生,中高档家庭影院几乎席卷了中国大陆家庭听音的领域(5.1、7.1等,也就是HIVI系统),而高保真2.0的HIFI系统则沦为了家庭听音的少数。
无论是HIVI还是HIFI都需要建立一个由器材、内容和环境构成的系统工程,一般的家庭即便是经济条件不差钱,在构筑家居时首先考虑的是生活起居的方便,很少有以损失起居方便去按照声学标准建造客厅的。当然不排除大款阶层在别墅里有独立的听音室。
那么环境对于听音有多大的影响和比重呢(比对器材与内容),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烧友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笔者早在90年代初就组建了DTS5.1家庭影院系统,那时候国内还没有DTS声轨的软件(碟片),只有杜比5.1的碟片,几年后才有了DTS的软件。建立家庭HIFI系统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指的是正式的高保真音响,不是单一的收音机或者留声机类),那时候自己动手组装起来大功率晶体管扩音机和6.5寸飞乐喇叭的木头音箱,从广东番禺买回来走私的索尼CD机和CD碟,在没有任何听音环境指标的家里也美美地欣赏着音乐呢。
通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断断续续地在HIFI世界里一息尚存,终于熬到了退休,有了大把的时间去折腾儿时的爱好了,于是就重建了家庭听音系统。
对于专业的听音室(或者叫做视听室)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专家设计来完善听音环境,在那里面看大片犹如排山倒海、听音乐犹如玉树临风,的却不枉花个数十万的装修费用。但是对于非大款阶层又执着的爱好者(也就是发烧友),总不能为了一己听音而不顾家里其他人的起居,按照专业视听室的环境装修和摆放器材,少数的烧友尽可能的来兼顾,多数烧友只能在不影响大局的基础上来改善。
其实家庭听音环境并非像有些高烧友们那样危言耸听,不装扩散、不装陷阱、不装吸音就无法听音了。只要你拥有一个正常家庭的客厅(20平左右且尺寸不刁),最为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站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用嘴大喊一声(注意声音要稍微长一些),听听有无明显的回声,若回声明显则听音肯定不行,若基本没有回声则听音没有问题。只要客厅里的家具、沙发、饰品足够多,无论是木地板还是砖地回音就不会大。
听7.1家庭影院系统对环境的要求稍高一些,因为音箱多且声压高,容易产生声音反射和驻波,对于HIFI系统一般声音都不会开得太大,对家庭环境的要求略低,聆听音乐与欣赏大片不同,若也开的轰隆隆就失去了音乐韵味啦。
记得曾有朋友咨询我说:为什么他的HIFI系统听起来低音不绵、中音不甜、高音不亮?是不是没有按照标准来装修听音环境呢?我看了看他的器材后答:你的箱子里的喇叭老化了,朋友不信,折腾了一整环境还是不行,换箱子立马行了。
是不是家庭听音就不需要什么陷阱和扩散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在不改旗易帜的前提下,对家庭听音环境进行改善,还是简单易行效果不错的。
首先你的系统能够达到中级水准,听音环境的改善才有必要,其次你的软件是正版且是知名唱片公司出品,这里不讨论PCHIFI和无损音乐,因为虽然时尚但距离完善还要走很长的路。
改善家庭听音环境的办法很多,但都脱离不开吸音与扩散,烧友说:小以吸为主、大以扩为主,我试了试连吸带扩的效果最好。
既要有效果又要花的值,才是一般非大款烧友的心声,可以看到什么扩散板动辄几千一个,什么低频陷阱动辄几千一个,这些东西好不好?好!但是不值。去淘宝网购全频扩散板、低频吸引板、低频陷阱,选择评价好的、质地好的、环保好的、价格公道的、适合你家里摆放的(原则上不破坏你家里原有装修为基础),花不太多的钱就能明显改善家庭听音环境。
音箱后面这堵墙的改善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地面,再次是对面和侧墙、再次是天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去逐步改善家里的听音环境,也可退而求次之。
改善后的听感:乐感更动人了、人声更甜美了、声压可开得稍大些了,若非要用百分比来讲话,提升大约15%。
胡言乱语的不少,悖论不足之处还请烧友们拍砖!
因为咱也是非大款的发烧友,只能退而求次之来改善家庭的听音环境,与专业的、大款级的视听室不敢项背,还请理解和原谅。
谢谢众烧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8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