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899|回复: 5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森海塞尔耳机的历史,型号介绍,个人点评和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15 13: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20-3-21 08:44 编辑

历时一个半月,森海塞尔部分正文基本更新完毕.he1和hd800s后续听到会补充,其他修修补补也会持续进行,欢迎有心阅读的朋友就具体观点与我讨论.

目录:
1.he90
2.hd110
3.hd800
4.px100和mx500
5.hd650
6.hd414
==
7.hd424
8.hd1000
9.hd25
10.hd540
11.hd430
12.hd530
==
13.hd540g
14.hd560
15.hd580和s850
==
16.hd580jubilee
17.hd525/535/545/565
18.hd600
==
续14.hd560ii/540ii
19.hd590
20.hd700
21.hd558
==
22.he60
23.hd630vb
24.he1060(待补充)24.5.一些推荐的耳机放大器

==
其他厂牌部分:
25.akg k240s/k240r
-------------------------------------------------------

1.HE90
HE90是森海塞尔公司于1991年年中推出的奥菲斯套装里的耳机部分,未见官方零售(理论上应该计划过单独销售,因为放大器HEV90有两个耳机口),只是在2003年之后听闻在国内代理商的支持下森海塞尔公司将曾经用来维修的备件制作过编号最后(3xx)的几支。当时传闻售价是3万多元,而北京的叶立先生为此专门定制了配套的8PS作为放大器,目前我认识的坛友里就有正在使用这一套的。

我对he90的感受从“好贵”到“不过如此”再到“有点厉害”再到顶礼膜拜并最终回归“名不虚传”应该说感受还是比较特别的,因为很少能见到一只耳机能融合你对他的多种情感而显得尤其多变,可见老森海塞尔(弗里茨森海塞尔,1912年出生,2010年去世,1982年以后就退休了,但种种迹象表明1992年之前他对森海塞尔公司和产品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在制作这支耳机的时候怕是也穷尽了一生的经验。

he90确实是一支非常出色的作品,因为他与大多数森海塞尔的耳机并不一样,他很有可能是纽曼和森海塞尔合作的结晶。he90并不是森海塞尔第一支静电耳机(第一支是1977年的unipolar2000),而仅仅这第二支作品就能超越在静电耳机领域默默耕耘了32年的stax的高级耳机sigma pro和pro signature实在是很惊人的。而且从声音的呈现形式上,he90与其它森海塞尔耳机并不一样,这就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支耳机的核心单元与1928年成立,1980年与森海塞尔合作并于1990年与之合并的纽曼公司有关了,毕竟当时纽曼的静电话筒早已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且时至今日著名的纽曼u87话筒还在使用与HD540gold(森海塞尔一支诞生于1987年的高级型号)相似的包装盒。

历经25年,he90依然是耳机界的执牛耳者。在一次与另外一支传奇性静电耳机stax omega(1993年发布)的对比中,我个人感觉he90耳机方面还是更胜一筹,但与之相应地,hev90放大器却较stax t2(1994年发布,与omega耳机配套)逊色——这与我最初的预期是相反的,我本以为从1950就开始制作电影功放的森海塞尔在放大器上的造诣要高于只研究了十余年的静电耳机,不成想有了纽曼的参与,森海塞尔静电单元突飞猛进已非“只有”35年经验的静电专业户stax可比,而与此同时,hev90相对stax呕心沥血之作srm-t2却显得储备功率没有那么丰沛。

he90的声音平坦,从容,除了相较一般动圈耳机诚实以外,还显得更有美感,更有肉感,而并不会显得机械和有金属味。当然,对于一套被称为“orpheus”的系统,那些100khz之类的指标反而也只能算分内之事。
补充:
奥菲斯系统声音上的缺点是有的,框架太大,排场太大,相比更朴实的omega系统显得有些虚张声势,而且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声音略为还是偏干了一些(应该是对全频段内部分会影响听感的频段没办法充分得顾及到,大概是技术所限)。当然,说到he90,各大论坛上声音的评价已经足够多了,但其他方面的讨论其实比较有限。比如,很多耳机爱好者似乎没有注意到,he90和之后的椭圆形森海塞尔耳机并不一样,他的耳机腔体是比较直得向下的,而不是580一样的有一个倾斜的角度,同时耳机外壳最顶端有一个凸起结构连接金属头梁,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在我看来却极为重要,因为他很聪明得解决了耳机头梁两端翘得太高而不优雅的佩戴造型问题,同时厚度相对合理的耳罩和比较扁的腔体使得整个耳机在佩戴时候充分贴在佩戴者的头部,这种对细节专业的处理让无论是前辈还是后生都会感到汗颜。



2.HD110
森海塞尔耳机以HD系列命名其实并不是蹭high definition的光,因为1966年森海塞尔第一支耳机hd110发布的时候,还没有“高清晰”这个概念,实际上,即使是hifi,也就是高保真这概念,也是1956年才提出来的,当然从一诞生就被认为是商业噱头,就跟我们今天调侃highend的方式相近。HD是两个德语单词的缩写,H是horer(不是o而是o上带两点,发音同拼音ue,论坛里打不出来这个字母,扬声器的意思,耳机就是kopfhorer——头戴式扬声器);D自然就是dynamisch(动圈)了。相应的,HE当然就是静电式扬声器的意思。

我很难相信在hd110上市之前森海塞尔没有一支叫做,或者说代号hd100的耳机,可惜并没有从相关资料里找到有关hd110的开发信息,虽然我个人总觉得这支耳机有参考拜亚动力dt100的意思,但hd100是否真的戏剧般得就是dt100不得而知。

虽然这支森海塞尔耳机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没几个人了解,但其实严格来说hd110的“复刻版"其实很多人都是见过且在售的,那就是目前lifestyle系列里的urben系列。当然我觉得mumentum也一定参考过hd110的设计,只是论声音而言,这两个“续作”实在是玩笑了些。

hd110的设计相当淳朴,就是两个号角状的扬声器被一根跨度很大的头梁固定在头上,从用料和做工能看得出这耳机制作得很有诚意,而声音方面则是确立了森海塞尔这么多年的审美标准,朴实,温暖,接地气,能把那些晦涩难懂的,蕴含复杂情感的音乐表达成普通爱好者能够消化的样子。我不知道这和老森海塞尔出身园丁世家有没有关系,但我个人是越来越觉得这种用白话讲大道理的本事并不简单。

hd110有一个续作和一个简化品。其中简化品是大名鼎鼎的hd414,而续作则是受到一部分老耳机爱好者追捧的hd224。虽然我们没能见证100分型号的hd100,但在hd110上市35年后的2002年,森海塞尔唯一以100命名的px100看上去变化很大却也遵循了hd414的设计逻辑,或许,冥冥中px100就是那个我们没见过的hd100抽象化的真身——一个dt48的开放版(其实akg最初的耳机k120也是模仿dt48的,当然严格来说,dt48也是模仿西电耳机的,只是把舌簧发声——类似动铁变成动圈而已,不过,西电这耳机也是买一个美国海军士兵的设计……所以,诸位,创新的源泉终归是个人,机构永远是逐利的)。


3.HD800
HD800这个耳机做得应该算森海塞尔产品线上继hd540gold之后最没有争议的了。我记得我2010年年初听到这支耳机的时候有一个我到现在还觉得挺准确的评价——就像市中心140平米的小高层,在现代生活中显得一切都那么得刚刚好,简直让人没法更满意了。当然,前提是你得先买得起。

hd800的结构是非常讨巧的,首先是吸收he90经验,把头梁和耳机连接的部分设计了一个内陷式的结构,这样可以让耳机从头梁到框架整体最大限度得贴在头部,佩戴时可以让这么大一只耳机从正面看上去一点儿都不累赘。其次耳机外壳很大程度镂空,然后用在hd600和650身上试验过三年的不锈钢丝编织网覆盖这些空位,形成一个充分谐振的巨大腔体。再加上几乎架空的外壳框架部分和森海塞尔自称“声学特性很好”的航天材料(其实就是塑料,但我相信这玩意儿比铝锭贵,顺便一提,铝和铝镁合金是两回事,前者在我看来作音响材料是不合适的),应该说,hd800虽然看上去这么大的尺寸,但却是以一个发声整体来设计的,这在我看来还是比较胆大和有想象力的。最后是单元,空心环形单元并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儿,早在540和560时代(80年代中后期)森海塞尔的耳机单元已经是这样设计的了,只是那时候中间不是完全空的,而是一种网状物,空气可以在其间自由流动。当然,虽然音响厂商总是宣称他们的多层震膜啊,异厚震膜啊,从动震膜啊,但实际上对于动圈单元来说,中间着一块儿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防尘盖”来使用的,而真正有效的发声部位其实就是单元外圈带一道道折痕的那片。其实,hd800做环形单元主要的目的是让音圈把震膜分成内圈和外圈两部分(从hd800的震膜上你也可以看到以线圈为界,两侧的震膜上面的刻痕是不同密度的),同时配合1.2T磁通量的大块磁铁,用以大幅度提高单元工作的效率——如果没有这些结构上的考虑,这个直径达56mm的单元可能就非常难以驱动了。当然,很多朋友还是认为hd800不好推,那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想把这个用以谐振的镂空金属网外壳像琴弦带动琴箱震动一样发出更优美的声音,并且可能希望音量大到能形成双耳之间的互馈,因为这样就能代替传奇的akg k1000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实在是太任性,已经不是“超频”而是挑战物理定律了(结局当然是送二手区)。

有关hd800的声音坛友们已经描述得很到位了,我只简单提一句就是除了把单元架高同时用那个谐振扩散结构伪装出一个假声场以外,其实hd800单元的保真度也是非常出色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斜置单元啊,金属编制网啊一类的商业噱头,仅仅光靠这个单元的信息量,我觉得也是很值得称赞的。只可惜森海塞尔在hd800之后把这些无聊的用以伪造声场的斜置单元、金属网发扬光大,却把最精华的,用以征服耳机圈hardcore爱好者的高保真单元一再缩水。对待这种行为我觉的我已经不是失望而是愤怒了。
谈到hd800就不能不再谈一下官方配套的hdvd800放大器。其实有一些耳机使用经验的朋友应该都能注意到hdvd800和莱曼应该是有一些渊源的,我记得之前在论坛里看到过坛友对这个放大器的一个调侃:估计是森海塞尔一直用莱曼展示hd800,而hd800爱好者实在意见太大,只好换个壳子自己弄出来一个(大意非原话)。调侃归调侃,我个人觉得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即便如此我也觉得hdvd800表现还可以,用来搭配10000号以后的hd800其实相对还是比较可靠的,声音轻盈有活力,听起来没什么压力,也不会揠苗助长,但同时声音有板有眼棱角分明,清晰度流畅度都能保证,同时既没有大部分商业耳房喜欢越俎代庖给声音添油加醋的行业顽疾,也没有迎合部分发烧友揠苗助长,非要把耳机推成音箱的坏习惯,做得相当理性、中立、可靠和专业。当然缺点自然也就是相应的古板和严肃——在我看来,这套800套装几乎只能用来啃最艰深的巴洛克及之前时代的宗教音乐,用来播放哪怕稍微轻松点的海顿莫扎特似乎都显得有点儿不务正业——这当然是另外一种对使用者的束缚,也算一个看不见的精神枷锁,虽然本意可能是好的,但与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还是显得格格不入。

在驱动hd800方面,如我前述,hd800本身是个比较高效的结构,从原理上来说是不太需要太大功率的放大器的,无论是官方最早展示使用的莱曼,还是最终的hdvd800,都不以功率输出见长(我认为这两个放大器主要还是追随老森海最初的理念——使晦涩的音乐容易接受一些)。与此同时,北京制作高级耳机放大器的叶立先生也认为他早期(2002年)设计出来的8pr驱动hd800效果已经很好,功率更大的全平衡型号8pb(2011年)实际上主要用来驱动低阻大震膜的平板式耳机。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为hd800选择放大器的时候,还是以信息量、保真度和音色为考量,功率可以屈居后位。

最后,hd800虽然是一个广受欢迎的耳机,但从诞生(其实有关hd800的消息在2007年年底已经出现了,当时我们都觉得发布消息的人在开玩笑,不成想竟是真事。这个发布消息的人其实很多耳机爱好者都熟悉,就是目前声韵音响产品的主设计师“热点”,此为轶事)至今已近八载,总得回想一下,无论是800还是800套,多少还是略微呈现出一点单调,也就是播放任何音乐总感觉跳不出一个框架,而且,似乎正是这种单调让很多挑战hd800驱动极限的朋友产生了“欲壑难填”的错觉。这或许也是hd800s出现的原因。

以及,一个技巧,看耳机的设计要从正前方来,不要看侧面,那是“广告”,希望你能听懂我所说的。


4.px100和mx500
我当然明白从he90/hd800突然转到mx500会让你觉得落差太大,但这两个耳机在我看来非常重要,不仅是因为mx500是森海塞尔第一支耳塞,同时px100有着和hd414一样的设计逻辑,更是因为我觉得px100和mx500才算森海塞尔的分水岭,也是我界定新老森海声的一个界线(其实也适用于其他品牌,几乎所有的耳机品牌都是在1999到2002这个时间段开始转变审美的)。
mx500什么时候上市的我至今也没查到,已知最早的信息是2000年,所以我觉得1999发布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px100则是2002年上市,与akg的“分界线”240s是同一时段(当然我觉得px100代表的是新森海审美而240s是老派审美的一个延伸)。虽然这两支耳机一前一后,而且都定位于随身,但声音上的追求是完全不同的。

mx500是非常典型的hd580/600审美,声音像他的外观一样相当“大理石”,硬朗,有棱角,能完整得表达出乐器的边缘形状,很追求清晰度,是比较典型高保真型耳机。相比同时代更主流的sony和aiwa两品牌的耳塞,森海塞尔耳塞的清晰度和层次感在那个时间短独树一帜,给普通音乐爱好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然也造就了非常好的口碑,到2001年mx500的名声竟然已经可以与大名鼎鼎的sony e888相提并论——在2003年新蛋网促销至150元,之前为270元,e888为399元。当然,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其实mx500相对e888只是把声音拉得更开,显得似乎更容易分辨之前被混在一起的乐器,但中频略硬,全频段显得也没有e888蓬松和从容,声音的表面显得有些光滑缺少888细腻的纹理。从听感上来说,mx500勉强小输e888,但从更深层次的声音素质来说,mx500比e888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后期那些用台式耳机放大器“把mx500推成580”的笑谈倒也真给mx500今天的二手价添加了点儿筹码。
===============

px100算是森海塞尔第一次对过去的回望吧。100这个数字其实很少有hifi制品会用,因为比较敏感,一般都是作为整个产品系列的原点的,这个我在hd110的短评中已经提过了。px100不再像mx500那样以保真为准则,而是第一次开始了对声音的明显渲染。px100的声音规模不小,与他的体积形成了反差,这种现象大概是2001年以后在音响圈流行起来的——越来越多的书架箱呈现出一种堪比落地箱的气势,尤其是在音像展中,很多书架箱和落地箱放在一起,在主办方揭晓答案之前很多烧友甚至没法判断这种声音就竟出自书架还是落地!

当然,我相信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新鲜事,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什么“黑科技”,书架箱也好,耳塞也好,px100也好,那种堪比全尺寸耳机或音箱的规模只是一个假相,大多数情况下是靠拉升低频频响实现的,配合被渲染过的唱片(当然还有畸形搭配的高功率放大器),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吸引你埋单,但这种声音其实经不起长时间聆听,只要是在严谨制作的唱片和一个合理的使用环境下,这种人为的拉升会很快露馅(一般撑不过一个乐章或一首歌曲,所以我建议诸位在购买器材的时候,警惕那些不让你听完一段完整音乐的家伙)。

以上说得有些离题,回到px100,应该说px100对声音的修饰还是处理得很体面的,虽然也在中低频上有所拉伸,但低频呈现出的蓬松状态和极佳的空气感还是让人在听流行乐或摇滚乐的时候感到情绪饱满。另外就是在最核心的人声辨识度上,基本还是能掌握平直、清晰的底线。值得一提的是px100的高频其实是对未来森海塞尔审美转变的一个预告,之后所有的耳机耳塞都体现出这个“偏暗”的特质。

在px100的预演之后,第一次尝试对声音全面修饰,且追求修饰得有水准的hd650接踵而至。


5.HD650
接着前文的px100我们来聊一下hd650,以往我一直认为px100是为了模仿hd650的调音,或许是在包装啊,外观设计“家族化”之前,先声音家族化了吧。但后来了解到原来是px100发布在先,而且从hd600自1998年6月之后声音逐步的小改来看,这场审美上的转变已经至少持续4年了,而650其实已经是最终尘埃落定的结果。

650这支耳机评价起来其实和hd800一样,千言万语也说不清,因为他实在太有话题性了。当然,这十几年过去了,森海塞尔每次发新品就争议已是常态,从这个角度回望650,那时候的争论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毕竟兄长hd600作为四届金耳朵大奖获得者已经积累了太高的声望,显然任何对hd600的修改都免不了被戴上“亵渎经典”的帽子。可是如果视角再抬高一档,眼界再放宽一些,hd600又何尝不是对前人(hd580,he60,he90)的篡改呢?从这个事情,我隐隐得已经感觉到媒体和商业宣传对受众的影响似乎已经过大了些。

其实650的曲线是非常漂亮的,即使从今天遍地万元耳机的眼光来看,650的频响依然很拿得出手,低频的衰减和及高频的延伸教hd600有了很大的提升,全频段的平衡度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基本框架没有修改的情况下,能在这些核心品质上有这么大幅度的提高,在我看来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虽然对经验不足的爱好者来说,hd600的声音显得更明亮,更清晰,更悦耳和更有感染力,但听得久了你其实还是可以发现这个单元的素质已经有些老迈,相对较低的效率需要很大功率和很强控制力的放大器才能提供适应新时代音乐的速度和张力。同时因为整个单元对不同频段的响应能力不同,hd600听起来声音似乎是有主张的,也就是有“染色”的,虽然这种染色和再后期的耳机普遍带有的人工上色(刻意修饰)不同而更多得是一种无奈的取舍,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做法还是让不同的音乐显得有些同质化。

650单元上有了一些进步,两端更加舒展,全频段也更加平均,使得耳机制作者在使用这个单元的时候能有更多选择。从声音上直观得来说,听起来更平坦,更从容,更快(这个快和一般爱好者理解得可能不一样,一般说快是因为力不从心,有点赶,这里的快说的是650更贴信号,所以听什么都感觉这个世界似乎慢了下来,这是一种挺高级的素质)。自打hd650以来,耳机界不再拉伸中高频段(5~8k)那个以往常有的峰了,与之相应得是极高频段,16k以上因此减少了几个dB的衰减,这导致了hd650那个相当有代表性的暗却悠扬,泛音无穷无尽的听感。从审美的角度,我觉得这种做法更诗意,用短时间的刺激去换长时间的舒适,当然结果就是得到了大量高年龄爱好者的拥护同时被年轻爱好者称为老头儿机。不过hd650审美老化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不是单凭频响曲线就能下结论的。我觉得制作群体的高龄化,耳机外观上过多的投入(更厚,更漂亮的漆面,更多表面装饰过的零件,更厚,更硬的耳罩,密度更高的海绵等),都对最终这个声音表现有所影响。另外同时代各种重口味的音乐和市场上提供的功率畸大的耳机放大器对此想必也有贡献。总之,是那个时代的所有人共同制造了这样一种声音,而这种审美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2003年一直延续至今。

我对hd650的感觉比较复杂,既觉得他表现全面(各种音乐都能适应)审美优雅(不生冷硬刺),又觉得鼻音太重,听什么都苦大仇深(森海塞尔好像一直都这样,从历史上来说,德国人也确实一直都挺苦的,又扯远了)。如果需要下个结论,我认为650是一只适合绝大多数中坚耳机爱好者(也包含同比例的音乐爱好者),素质很好,修饰体面的高级耳机。但对于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hd650魔性的修饰会让你觉得对声音动手动脚是天经地义的;同时对最最核心的hardcore爱好者来说,650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太过温和,缺乏用来挑战极限的潜力,且似乎和音乐最中心,最隐匿的部分总是隔层纱,因此是一支典型的中产阶级耳机。这大概是森海塞尔保留了hd600又制作出hd800的一个原因。

补充:hd650的耳机线其实素质一般,这个耳机换线和改平衡驱动还是很有玩头的,hd650单元的基本素质很好,可塑性也很高,所以整套系统的可玩性是很高的。但同时挥之不去的那个优雅的染色也可能会让你购买的高级配件声音降级,所以玩hd650要掌握个度,购买适合他的,价格适中的配件。

早期hd650漆面非常高级,是一种很高贵的灰白色,但这版hd650只以样机存在,声音圆润(2003年10月应该也有非常少量的销售,价格4000多元)。正式销售的hd650漆面会显得暗和乌一点,但更容易找到合适的放大器(对功率要求低一点,2003年12月以后销售,2800元)。图中这只是最早期的,漆面很亮和耳罩略薄外壳金属网开孔略小(有关耳罩和扩散网对声音的影响我会在以后谈hd580的时候详细解释)。



6.HD414
1.414(根号2)是个神奇的数字,很多工程上需要使用比例的时候,使用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黄金分割0.618(1.61:1)而是(1.41:1),比如我们熟悉的a4纸。这个研究过地中海地带建筑历史的朋友应该印象深刻。(这儿让我想起intel遵循的摩尔定律,你看每一次半导体工艺步进是不是都是之前的1.41分之一?其实并不是戈登摩尔有多伟大预言了未来几十年的半导体发展趋势,而是他们早就明白如果intel以这种进度去规划工程,其研发过程不吃力,不冒进,比较稳妥。其实这是典型的操纵行业,按道理应该接受惩处)。叶立先生在命名他的耳放作品的时候使用了vaw的名字,也就是伏安瓦特,意寓搞工科的都看得懂。其实hd414也是这样,用这么个数字当型号等于向其他同行表示“我这耳机可不简单哦”。也难怪老冤家akg立刻挂出k141应战,这点儿逸事还真是小有意思。

1968年发布的hd414看设计逻辑也明白是hd110的简化版,据说在研发话筒还是其他什么技术的时候,偶然因为操作失误误开孔导致声音泄露,却同时发现这样的声音好像也不错而产生灵感,制作出了这么一个“开放式”耳机,并获批专利圈了15年横财并留下了akg早在1959年就给耳机背后开孔的郁闷身影。

其实hd414在设计上还是有很多欠妥的地方,比如对于一只正面用厚海绵垫起来的耳机来说,实际上无论背后开放还是封闭在佩戴舒适度上其实都没有区别,并不会出现森海塞尔广告里那样像一个茶碗儿扣在耳朵上那么闷的感觉。相反得,封闭式耳机需要吸收很多多余的声音,对腔体内部的设计有很高要求,如果掌握不好很容易出现巨大的回声,就像很多爱好者常说的“山洞音”,显然从110到414这短短三年时间,森海塞尔还没能完全掌握如何处理好一支封闭式耳机的内部。因此414与其说是为了使用者舒适度,到不如说是给hd110打的一块补丁,用小花招弥补了设计上的不足。另外,接触过封闭式音箱和开放式音箱的朋友应该都有经验,那就是开放式音箱的低频“听上去”要好一些。因此,414又迎合了当时刚流行起来的爱好者对低频的喜好,真是一举多得啊。

最初的hd414是白色款,耳罩是蓝色的,这种海绵寿命只有几年,所以原配海绵的密度我们不得而知,目前还在销售的黄色414耳罩海绵是很普通的材质。414阻抗高达2000欧姆,这么高的阻抗可能有多方面的考虑,比如为了提高响应速度不得不使用很细的线圈,或者为了和功放匹配——414上市的时候是以套装上市的,配套的是一个功放转接器。最初的414的插头是din式的,两个很大的插头,如果想在6.35trs接口上使用需要转接或换线。另外初版414的线是白色的,和耳机连接处的插针与后期黑黄线不一样。配件齐全的60年代414很少见。(因一万字限制,故下转2楼)


530
发表于 2024-4-15 06: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4-13 18:15
我对用HD25听西方古典乐的人很好奇,那么小的声场听什么都很窄不是。
前阶段我听HD490Pro时手边是HD414. ...

感谢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发表于 2024-4-13 18: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省延边州
karajan111 发表于 2024-1-27 08:11
大师:周末好!一直用HD25听古典(室内乐居多)近期 官网发布了HD490pro(当然目前价格是虚高的)想再添置一副 ...

我对用HD25听西方古典乐的人很好奇,那么小的声场听什么都很窄不是。
前阶段我听HD490Pro时手边是HD414.我下一个不权威的结论,
HD414在罩耳的延续到HD530II/HD520II为止。
HD25怎么改依旧是HD414的完成版。

HD400Pro/HD490Pro是HD800时代的玩意了,HD25声音风格是压缩的,是小腔体不可避免的设计。
HD400Pro/HD490Pro听起来规模感小我以为是顺应时代变化,往电声走,强调瞬态等现代声走。
现在找一个不电声的新品,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发表于 2024-4-12 23: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TK421 发表于 2024-1-28 13:44
今天给475打了一副600/650调音棉,整个调音棉为82mm*72mm,中间开口的圆是38mm*20mm。
我现在只想把650 ...

试了不同的调音棉组合,480的调音棉最好是2cm开孔叠3.8cm开孔,都是540棉。
明天原装450/480调音棉到了,我试试。

如果有人有6系,不妨试试2cm*3.8cm开孔的调音棉,应该有惊喜。
这是个额外的假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发表于 2024-4-4 2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咸宁市
这个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虽然我只是个爱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6
发表于 2024-1-30 06: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mvw 发表于 2024-1-29 12:19
我还是建议hd400pro,当然只是直觉,我都没听过,随便一说,你可以自己试一试.

谢了 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1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karajan111 发表于 2024-1-27 08:11
大师:周末好!一直用HD25听古典(室内乐居多)近期 官网发布了HD490pro(当然目前价格是虚高的)想再添置一副 ...

我还是建议hd400pro,当然只是直觉,我都没听过,随便一说,你可以自己试一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4
发表于 2024-1-28 13: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TK421 发表于 2024-1-25 23:02
折腾了一段时间,发现的一些有意思的点:
1.森海以前的圆孔不是乱开的,一般是在调音棉中间按单元直径开 ...

今天给475打了一副600/650调音棉,整个调音棉为82mm*72mm,中间开口的圆是38mm*20mm。
我现在只想把650的musical颁给340/475,太音乐性了,这张调音棉设计太聪明了,这个大小正好对着耳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发表于 2024-1-27 08: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大师:周末好!一直用HD25听古典(室内乐居多)近期 官网发布了HD490pro(当然目前价格是虚高的)想再添置一副 还用老系统:NAD306+飞利浦950 推动 妥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2
发表于 2024-1-25 23: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TK421 于 2024-1-25 23:07 编辑
TK421 发表于 2023-12-1 12:18
老烧你分析的也有道理,等月底我闲下来了去研究研究。
4系把玩起来乐趣多多,后面再试试把调音棉剪成中 ...

折腾了一段时间,发现的一些有意思的点:
1.森海以前的圆孔不是乱开的,一般是在调音棉中间按单元直径开口,大小为38mm,但是,如果观察单元外面的辐条,会发现有两个圆,一个是38mm大圆,一个是20mm小圆。
所以会有很多组合:38mm大圆开口,20mm小圆开口,38+20椭圆开口。(如果观察540/560白色压缩羊毛面圈,那个直径我估计就是前两者,但我没量,有待考证。)
第三个方案被用到了hd340/475上;我给hd480i用了38mm大圆空心540面,已经找到了一种很理想的声音:人声再贴脸一点,仿佛在伴奏中起舞。
非常退烧的声音,再整个台式音源就正式结束了。
(你问我怎么精确开孔?淘宝有定制圆/椭圆切割刀,几十块的事情。)
2.hd250linear的棉是一个碗状一体棉,中间薄,两边厚,薄的直径大约也是单元直径。这为两片调音棉,一片实心和一片空心组合起来模拟一种声音提供了理论依据(简称组合异厚棉)。
在480i上的实验:组合异厚棉-中正、参考级的声音(架子很高,非常优雅),单层38mm大圆空心540棉-活泼、活力四射(像老顽童带你去迪厅蹦迪...),单层实心540调音棉-在严肃和活泼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偏向严肃(像健谈的礼貌宾客)。后续一定会试试在产6系棉开不同的口有什么改变,这个月估计能拜托同学买canford调音棉了,到时候再参考一下。
3.1980s拜亚的声音理念其实在根上跟森海可能是相似的:都是想还原音乐。这么说虽然很废话,但是就我听dt550和424/480的感觉,他们对“音乐是一个整体”的理解相当到位,我认为甚至不需要再改动什么,做到近似完美后真不需要进步了。止步即可。(也许这是414/424海绵至今还在产的原因,以及老880现在原厂和revox代工厂耳罩也在生产的原因,经典到那种地步,就是需要传承的传奇了。)
4.对hd25的惊讶和信仰:这耳机从头版开始,到现在为止,声音的一致性真是出奇的高。森海他虽然出烂纸壳黄耳罩子纪念版圈钱,各种啥乱七八糟的铝、蓝色壳子糊弄烧友,但他还是森海塞尔。也许能留下这种倔强本身就值得尊重吧。我不希望hd25这只耳机也被炒高了,这太庸俗了。好状态的头版确实很优秀,但你不能说现在的就拉胯。他们的相差程度我个人谨慎认为在15%以内。

5.感慨:我现在仍然固执的认为耳机没有显著进步,也许有很强的个人主观因素,我不觉得把传统老手艺丢了,过度以来计算机调音做出来的简化结构是一件光荣的事。当然这里是引用版主的话,我非常认可这句。
或许等我以后听到静电+hiend音源可以改变这种看法吧,至少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了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2: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24-1-22 12:54 编辑
fenlgl 发表于 2024-1-18 14:27
请教一下m版,预算1w-1.5w如何考虑hd600和hd650的周边?我知道这两个耳机很难兼容,预算不够的话先考虑其一 ...

这两个耳机很难兼容,而且目前市面上的放大器大多是适配650的,所以如果有心搞hd600的话,可能首先要做的是对这两个耳机二选一.
如果是hd650,那么首先要明白这个耳机是个hiend耳机,也就是说他的投入其实是无底洞,如果预算很高的话,那么很昂贵的sacd机+传统音响品牌的hiend前级的耳机口是相对比较好的归宿,而且这个思路也适合hd540g一类比较难找放大器的耳机.
一般用用的话,当然是莱曼就可以了,如果要求高一点,可以尝试一下ear的909,而且我认为这个放大器对hd600有一定兼容性.
hd600的话,适用的放大器大多已经停产了,比如hdva600一类的,但如果不排斥老的放大器,那么叶老师的8pr依然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rkv mk2,当然这个现在也不好找了.
其他earmax pro当然也行,兼容hd650的话就earmax silver.我自己用的是一台身边朋友换下来的naim unitilite网播,目前这个机器被我单独用做耳机放大器,它只有3.5口,方便接hd600,我觉得声音很好,我很满意.但他的网播功能,我最终通过试验还是觉得本身网络设备这些东西,无论是接口rj45,还是双绞线的电气标准,还是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层面,我觉得都是为了普及型设备设计的,所以一开始上限就比较低,因此声音比lynx的声卡或aes的解码声音都差太多,因此弃用了.想必那些CD带的数播功能也都差不多这个命运,所以还是建议你考虑纯CD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
发表于 2024-1-18 14: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无锡市
请教一下m版,预算1w-1.5w如何考虑hd600和hd650的周边?我知道这两个耳机很难兼容,预算不够的话先考虑其一吧。希望说得详细一些,这方面不太懂,音源早晚要上cd机的话还是早点上比较好。现在很多品牌的高端机器都做cd数播一体机,这种机器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
发表于 2024-1-6 16: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德阳市
楼主威武,我对650一直无爱,一年听不了几次,总觉得有层纱,清晰度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2: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浮川 发表于 2023-11-30 23:39
楼主,2023了也没看到ga02的消息,它是不是就是高登的小夜曲啊?

这个就不清楚了,如果ga01还有的买,那就ga01吧,或者如果你用hd800及以后的耳机,也可以尝试gax之类的.不要寄希望于一体机,用森还塞尔耳机不能简化放大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2: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TK421 发表于 2023-11-17 00:54
水一下,个人认为hd700(我听过的是后期版)也是严肃声底的耳机,程度介于650和600之间。
其实严格来说不 ...

这个看法很新鲜,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6
发表于 2023-12-1 16: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拜读了,仅看楼主8页全读完,小弟继续坚持HD25 和HD65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5
发表于 2023-12-1 1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ERICBJ 发表于 2023-12-1 12:10
还有背板的吸音绵,480是类似于540G的金属网,450,450II,480C,480CII都是一层黑色绒布,里面有一层极 ...

老烧你分析的也有道理,等月底我闲下来了去研究研究。
4系把玩起来乐趣多多,后面再试试把调音棉剪成中空的听听。
昨天我去找hd475的原装耳棉,发现原设计就是中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4
发表于 2023-12-1 12: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TK421 发表于 2023-12-1 11:52
嗯嗯,感谢海绵数据!唯一值得庆幸的是480现在canford还在提供原装耳棉。
美中不足的就是背板的吸音棉不 ...

还有背板的吸音绵,480是类似于540G的金属网,450,450II,480C,480CII都是一层黑色绒布,里面有一层极薄的低密度海绵,个人认为这层海绵吸音的功能应该不强,主要是起到支撑外面绒布的功能,包括在480和480II上,也是这样的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发表于 2023-12-1 12: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TK421 发表于 2023-12-1 11:54
意思是480i是裸海绵???
那我收到的480i黑羊毛还是后面配的无纺布罩子加里面的海绵咯,这里面坑挺多的 ...

是的,包括450一代,480C都是裸海绵,那个压圈也不一样。至少前期的都是裸海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2
发表于 2023-12-1 1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ERICBJ 发表于 2023-12-1 09:26
老450,480系列我买过带原生海绵,厚度在6MM左右,密度比现在6系的调音绵略高。这层海绵的厚度密度对声音 ...

意思是480i是裸海绵???
那我收到的480i黑羊毛还是后面配的无纺布罩子加里面的海绵咯,这里面坑挺多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发表于 2023-12-1 1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ERICBJ 发表于 2023-12-1 09:26
老450,480系列我买过带原生海绵,厚度在6MM左右,密度比现在6系的调音绵略高。这层海绵的厚度密度对声音 ...

嗯嗯,感谢海绵数据!唯一值得庆幸的是480现在canford还在提供原装耳棉。
美中不足的就是背板的吸音棉不知道当年是什么状态了,这个是真难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5 11: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