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45|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耳机的“糊”与“不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0 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前面发的一个帖子令大家讨论到了耳机的“糊”,我觉得这个可以拿出来单独讨论一下。不喜欢这种“糊”的玩家,秉持的理念应该就是“HIFI”的本意。这里先拿人声来说,我听过的一些高解析的系统,人声在那里面感觉就是一条声带在振动,有一种沙沙的、毛毛的感觉,非常骨感。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人声不是这样的,谁能听到对方声带那种振动的感觉?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声音由声带振动发出后,又经过了喉腔和口腔的共鸣,所以真实的人声听起来就是有些“糊”的,这是各种共振和混响造成的。所以,太高的解析人声是不耐听的,需要一些糊来模拟喉腔和口腔的共振。如果糊的恰到好处,反而可以让人声听起来很真实,就是日常听到的那种感觉,而不是一条声带的振动。所以我觉得一些所谓的“糊”耳机,反而人声听起来很真实、耐听。下面说器乐需不需要“糊”。其实很明显,演奏家为什么喜欢在大空间的大厅里演奏,因为有共振、共鸣,而在空旷的露天操场上,演奏的声音是要打折扣的。所以,器乐也是需要一点“糊”的,只有把“糊”做的恰到好处的系统,声音才是真实、耐听的。那些把声音还原为骨头架子的系统,只能拿来干活用。
67
发表于 2017-10-23 18: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GTO 发表于 2017-10-23 14:46
想知道最后为什么要对声音做那么多处理,流行音乐针对手机放音做一些处理和提升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发烧 ...

因为棚子里录出来的干音不处理根本没法听
粗制烂造的流行碟可能处理还少点,标准流程走一套就好了
发烧碟的处理很多都是很狠的
甚至对大编制进行分轨录音后期重新混缩的做法也是存在
这时候hifi所谓的定位分离度,其实就是录音师想让你听到的东西而已
我去维也纳金色大厅现场听过,哪有hifi系统上回放的分离度那么高哦!
至于演唱会什么的,现场分轨录音,后期重混已经是业界常识了(
最简单的,大家喜欢的泛音/空气感
说白了就TM是混响好么......
你去听听小提琴的干音,再贵的系统都听不出一丝泛音出来
而现在最贵的硬件混响系统,TC的,20万吧也就
还不如hifi一根线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7-10-23 16: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门
把中高音干尖, 数码味当成高分折力了...???? 国产解码的通病

高分折力应该是有空气感, 乐器分离度高, 人声密度度高, 顺滑... 别扯什么录音差的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14: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一之濑夏 发表于 2017-10-23 06:03
我觉得包括你在内的很多hifi党都对录音领域的误解很深。。。
hifi党所说的录音,其实是将录音和混音给混 ...

想知道最后为什么要对声音做那么多处理,流行音乐针对手机放音做一些处理和提升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发烧碟片也去大力作假,结果就是在发烧器材里听感不自然,必须用胆来掩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7-10-23 08: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cain8889 于 2017-10-23 11:24 编辑
一之濑夏 发表于 2017-10-23 06:03
我觉得包括你在内的很多hifi党都对录音领域的误解很深。。。
hifi党所说的录音,其实是将录音和混音给混 ...

和我观点一致,HiFi如果只有一条标准是高保真,那HiFi就是伪命题。。。如果HiFi的标准是好听,那么HiFi就是没有标准,因为好听是个主观描述,大体上动态够不刺激就可以了,风格和细节方面看录音,风格就不说了,如果回放器材连细节都能丢失,那就说明这个HiFi行业不是一般的坑爹。。。所以啊,面对娘胎里就有的各种音染失真,以为吃高价补药可以根治就是缴纳智商税。。还是那句话,买一个器材自己觉得好听就行了,到处别吹。。我承认人的耳朵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并不是听到听不到的差异,而是对声音的偏好,正如人对味道有偏好,所以,好不好听因人而异这个说法大体没错,而这个好听与价钱关系不是太大,和偏好的关系更大,也有些人连偏好都不固定,看价格高就先入为主认为声音好,发烧最可悲的事就是以价论声,最司空见惯的也是以价论声。。买各种补药在我看来基本是满足要把钱花掉的发烧心理需求,和音质没多大关系,所谓一耳朵巨大提升不过是一掷千金后必须的安慰剂,瞧,声音有改变,这钱花的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7-10-23 08: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一之濑夏 发表于 2017-10-23 06:03
我觉得包括你在内的很多hifi党都对录音领域的误解很深。。。
hifi党所说的录音,其实是将录音和混音给混 ...

长知识了。。居然还有话放?还是电子管的。。。
这块水很深啊,写的很有意思。
cubase见别人用过各种品牌的钢琴声提琴声的音色都有。。
支持重新开个帖子把录音混音制作都详细科普科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7-10-23 06: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gtx770 发表于 2017-10-10 17:06
耳机系统只是回放部分,而有些人声特别是口水歌呀acg什么的听起来不舒服可能不是因为回放的问题,是录音的 ...

我觉得包括你在内的很多hifi党都对录音领域的误解很深。。。
hifi党所说的录音,其实是将录音和混音给混为一谈了
在专业领域看来,所谓的HIFI(高保真)本来就是个伪命题,为什么?
因为,声音早在录进去的阶段,就已经失真了。
下面拿制作一首相对简单的现代流行歌来做详细说明:
最初的最初,在拿到简单的钢琴demo后,编曲师(一般来说作曲家自己就会配好)会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配器,让这段demo变成伴奏(inst),配器的时候是不会用到任何真实乐器的,硬盘里有大把音源采样呢
编曲完了后就进入到录制阶段了,我们假定这个公司十分有钱,每个乐器都要真实录制--当然现在这么有钱的公司基本上不存在的,也没有必要,一般录几个重要的吉他鼓就行了,极端点的甚至一件真实乐器都不会给你用的,全是采样。不过采样也有贵价廉价,有些作品听起来完美的不真实,就是用了超贵的采样音源(这里也就是成本了)
现在要开始录音了,首先我们来看看一套土豪录音室常见的录音系统是怎么连接的:
土豪录音室的电一般都处理的很干净,所以一般是不会用‘hifi电处'的。
录音室设备都锁在机架上,所以一般是不会用’hifi器材架’的
就算是土豪录音室,也没钱给每个设备都配双皇冠,所以一般都是用鸡线的
但是注意,土豪录音室不注重这些,并不是因为这些是玄学,而是因为他的用电环境在本质上,就比大部分发烧友的用电环境好很多了
然后把麦给乐器架上,没钱的舒尔SM5758这种(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发冲,高频能量感很足但失真严重,基本上就是57出来的声音了),有钱的会逐一测试各种话筒在当前环境下的匹配度,最后挑出最合适的一个或一组,架成最合适的摆位
这里第一层失真来了:话筒并不是如同行外人想象的那样不同价位只是录到的细节不同,事实上每个麦都有不同的声音特性,光从咪头来说就有动圈电容铝带,这三个大类的声音就已经差别很大了(动圈和电容就是两种不同的声音,跟灵敏度细节没半毛钱关系),加上话筒还有晶体管电子管,每只话筒的调音又各有特色,加上最近好像还出了不明绝历的数字话筒。。。
有兴趣可以去音频应用找些未经过任何后期处理的干音听听,你会发现光是干音就跟现实中听到的声音完全不同了。。
再说点题外话,其实很多人声都是电子管话筒录的,所以要用胆机回放起来才会比较好听么2333
好了,经过话筒的第一层失真后,来到了话筒线环节,就算是土豪录音室也用不起几十米长的银彩,所以只能用用鸡线了,事实上我试过用330i做话筒线,录出来的声音怎么说呢。。。改变是有,但貌似不是朝好的方向(在后期混音层面来说)。。。。。
过了鸡线后来到了第二层失真:话放
尽管一般土豪棚子都会配一台贵的要死售价7位数的88路的超大型调音台(neve啊ssl啊之类的),但毕竟有88路,平摊到每一路上面也就只有几万块了,算上均衡压缩什么的,自带的话放还真不怎么样---专业音频产品就这样,贵价大多数是加通道加出来的....
扯远了,说回话放,就跟音响要功放,耳机要耳放一样,话筒也需要话放,同样的,每一台话放的声音是都不一样的。。。
而且专业领域也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冷冰冰的,贵价话放出来的声音都很甜,连NEVE老爷子也说过‘只要你掌握了要点,就能让设备发出美妙的失真’这种话,可见录音领域其实也跟高保真搭不上什么边的。
同样的,话放也有电子管。。。
可能还真是用什么录的就要用什么来回放吧2333
这样就有两层失真了
然后就到了ADDA,跟DAC一样,不同的ADDA处理出来的声音也是不同的(AD-DA)。。。。
然后就到了—声卡—对!声卡!大家最看不起的!声卡!
不过到了声卡这块其实失真倒还真的不多了,专业声卡都在指标和稳定性上做文章,并不会有什么失真了,而且在一整套分体系统下,声卡(音频接口)的存在其实也就只是个连接电脑的接口罢了。
在专业音频领域中,声卡差不多就算是个数字转盘啊USB界面啊之类的东西吧,只不过接口全一点了(不然怎么叫音频接口呢)。
就这样,一个声音经过3次(话筒,话放,ADDA)失真处理后,终于进入了DAW(录音软件)里
关于录音软件是这样的,有人觉得protools比cubase/neundo之类的好听,我..我觉得这点差异其实还是看人啦..很多大师不还是用的cubase么...
当然比CE之类的还是好很多的,AU进化到现在其实也不错了
现在声音是录进电脑里了,怎么让录音师听到呢?
用电脑放呗!
声卡--ADDA--调音台(有钱的话)--监听音响
看,再好的录音师,再顶级的棚子,做歌的时候用的都是‘pchifi’
监听音响其实也有调音的,也要甜的,不然也不会有大白盆这种所谓的‘标准参考’了。
好了,现在录完了,开始混音了。
如果说前面的还是自然失真的话,到了混音阶段。。。
好像太长了,我明天开个新帖继续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17-10-17 1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
耳机的糊与不糊,在于声音的结点.声音的结点可细如发丝,如此,乐器声人声等各种声音,在他们各自的地方.若各种声音的结点大于脸盆脚盆,连成一片,就糊了.这与整个音乐糸统还有音量有关,不单纯只与耳机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7-10-17 00: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我觉得这问题没必要计论,每个人对声音的好坏标准都不一样吧,怎么计论呢。另外,我想说的是忘了那些玄了又玄的专业性的东西,一套过得去的系统,能让你安静下来听一会音乐的就OK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搞明白好了,我们只管安静的听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2: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shengshting 发表于 2017-10-13 17:55
20L是不是专家我不清楚。我只能说耳机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乐器,什么是人声。有很多乐器和人声是有重叠区间 ...

谢谢你的推荐,有机会我去试听一下。碰巧看到20楼的哥们发帖介绍自己的播放器,他就是用糊来模拟声音的真实感,可以去看看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3D3&mobile=no
他上传了两个音频,可以听到音乐糊了一点以后,确实耐听了,把味精去了不少。个人觉得解析高了各方面都会好,只有一点不好,就是遇见味精碟或者那些追求颗粒感,口水音的碟,耐听度会下降,尤其是听人声,所以听这些音乐,就得拿胆机和线材来糊化。不明白这些发烧碟既然是做给高档器材听的,加那么多味精干什么。个人觉得雨果的人声很耐听,就是因为他录的人声就不追求那些什么颗粒感,口水音,演唱者应该是离咪比较远,所以反映出来的是经过喉腔共鸣后的自然的声音,不用在器材上做任何补救就可以长时间聆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7-10-14 2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
shengshting 发表于 2017-10-14 20:16
请你看懂了我的回复再来评价好吗?

借坛内兄弟的一个数据

哦,如此听,想是极客行为了,受教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7-10-14 2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心韵63 发表于 2017-10-14 19:49
音乐播放器和耳机,只要稍微过得去,就能分辨乐器声人声.若有重叠,只能说太差了.不糊,几十元的 ...

请你看懂了我的回复再来评价好吗?

借坛内兄弟的一个数据

小提琴 200Hz~4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2KHz是拨弦声频带;6~10KHz是音色明亮度。
大提琴 100Hz~2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3KHz是影响音色音色明亮度。
贝斯提琴 50Hz~1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2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长笛 250Hz~1K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影响的音色明亮度。
黑管 150Hz~6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3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双簧管 300Hz~1K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1~5KHz提升使音色明亮华丽。 大管 100Hz~200Hz音色丰满、深沉感强;2~5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小号 150Hz~2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7.5KHz是明亮清脆感频带。
圆号 60Hz~600Hz提升会使音色和谐自然;强吹音色光辉,1~2KHz明显增强。
长号 100Hz~240Hz提升音色的丰满度;500Hz~2KHz提升使音色变辉煌。
大号 30Hz~2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00Hz~500Hz提升使音色深沉、厚实。
钢琴 27.5~4.86KHz是音域频段。音色随频率增加而变的单薄;20Hz~50Hz是共振峰频率。
竖琴 32.7Hz~3.136KHz是音域频率。小力度拨弹音色柔和;大力度拨弹音色丰满。
萨克斯管 600Hz~2KHz影响明亮度;提升此频率可使音色华彩清透。
萨克斯管bB 100Hz~300Hz是影响音色的淳厚感,提升此频段可使音色的始振特性更加细腻,增强音色的表现力。
吉它 100Hz~300Hz提升增加音色的丰满度;2~5KHz提升增强音色的表现力。
低音吉它 60Hz~100Hz低音丰满;60Hz~1KHz影响音色的力度;2.5KHz是拨弦声频。
电吉它 240Hz是丰满度频率;2.5KHz是明亮度频率3~4KHz拨弹乐器的性格表现的更充分。
电贝司 80Hz~240Hz是丰满度频率;600Hz~1KHz影响音色的力度;2.5KHz是拨弦声频。
手鼓 200Hz~240Hz共鸣声频;5KHz影响临场感。
小军鼓(响弦鼓) 240Hz影响饱满度;2KHz影响力度(响度);5KHz是响弦音频(泛音区)
通通鼓 360Hz影响丰满度;8KHz为硬度频率;泛音可达10~15KHz
低音鼓 60Hz~100Hz为低音力度频率;2.5KHz是敲击声频率;8KHz是鼓皮泛音声频。
地鼓(大鼓) 60Hz~150Hz是力度音频,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是泛音声频。
镲 250Hz强劲、坚韧、锐利;7.5~10KHz音色尖利;1.2~15KHz镲边泛音“金光四溅”。
歌声(男) 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歌声(女) 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音 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
沙哑声 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 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鼻音重 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 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 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




请问,看明白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7-10-14 1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
shengshting 发表于 2017-10-13 17:55
20L是不是专家我不清楚。我只能说耳机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乐器,什么是人声。有很多乐器和人声是有重叠区间 ...

音乐播放器和耳机,只要稍微过得去,就能分辨乐器声人声.若有重叠,只能说太差了.不糊,几十元的耳机完全可以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7-10-13 18: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
GTO 发表于 2017-10-13 16:30
20楼的回复是位专家,他的解释我很认同,真实的糊主要是声音的衰减造成的。我不专业我承认,因为我确实说 ...

好音响是乐器就完蛋了,要不你用个小提琴来放所有声音?就算你的小提琴是大师制造,千年文艺,万年积累,用来放别的乐器的声音也是垃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7-10-13 17: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蚌埠市
20L是不是专家我不清楚。我只能说耳机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乐器,什么是人声。有很多乐器和人声是有重叠区间的。
很多人说这条耳机是女毒,我不信,耳机真的能分辨男女么?他只是大多数女声那个频段调音讨喜。

耳机做出来就会有属于自己的频响曲线,那么每条耳机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耳机毕竟是受体积所限,没有办法做到各个频段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你说的糊应该是和解析力无关的,你只需要找一条中频调音过猛适合听人声的耳机就可以,或者建议上胆。就可以立刻解决你的问题。这个糊叫音染。

最后说一点,你听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用你说的仪器做出来的。而且现在很多的歌曲后期制造已经加了很多的味精,所以用仪器听起来感觉还是不错的。

欢迎你继续回复讨论。一些日系木碗可以去试一下,或许可以满足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6: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shengshting 发表于 2017-10-12 23:30
现在的烧友动不动就喜欢抛个理念出来,真是语出惊人。 明明不是音乐科班出身,偏偏要去谈及专业性的声学处 ...

20楼的回复是位专家,他的解释我很认同,真实的糊主要是声音的衰减造成的。我不专业我承认,因为我确实说的都是主观感受,我说有两种声音风格,一种是伴奏乐器清晰、硬朗,但是人声颗粒感太强,另一种是伴奏乐器略显朦胧,但是人声真是耐听。这两种做得好都好听,但是第一种听不长,会累、会腻,第二种可以长时间聆听而不累。我不反对解析高,但是高过了就成科学仪器了。英文中的仪器和乐器是一个词,instrument。好音响其实是应该是一件乐器,但是乐器如果做过头了就变成仪器了,那就失去艺术性了。所以对于高级音响,解析不是目的,如果解析过头了就得刻意的去做一些糊化措施增加音乐性。什么是音乐性,我目前认为就是用糊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高音衰减。最后强调一下我不是在抛理念啊,这个论坛名字叫耳机大家坛,又不是叫耳机专业坛,我一个非专业者为什么不能和众位票友们探讨一下听音感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7-10-13 12: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空间混响在声音上的表现是干或湿,而不是糊不糊。
器乐在大厅了演奏,声音丰满润泽,但是不糊。细节依然是那样多,不会模糊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7-10-13 10: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个人认为,能准确还原录音时的声音就可以了,如果录音时没有这些东西,那就说明你回放时有失真(染色性质的)
如果录音时有这些东西,那说明你回放不足(也是失真,比如细节丢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7-10-13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szcqcc 发表于 2017-10-12 10:24
录音室费好大劲处理出来的讨好耳朵的声音又被你耳机糊回自然音了,这么玩有意思吗

这句话说得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7-10-12 2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蚌埠市
现在的烧友动不动就喜欢抛个理念出来,真是语出惊人。 明明不是音乐科班出身,偏偏要去谈及专业性的声学处理。

首先得问问楼主,糊到底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想出音乐厅的效果,我建议你可以买一个混响器,你想怎么混响都可以。

第二耳机的解析力决定了耳机最起码的素质,如果解析力差,他就不配称为一条好耳机。其他的再看耳机的调音风格,

包括单元,吸音棉,音腔方方面面。

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我不相信这句话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10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