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4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砖”的智能化普及风暴,iBasso DX150详细评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5 2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

iBasso大家很熟悉的厂商了,旗下的高音质播放器系列是他们主打的产品线,DX系列的播放器包括DX50/80/90/100/200等经典产品,去年主打的旗舰产品DX200有着非常优秀的外观设计,改变了大家对国砖的固有印象;同时DX200的声音调教非常不错,加上对可更换耳放卡的支持,不同烧油可以调教自己喜欢的声音;虽然DX200的完成度非常高,但其旗舰级的定位对于预算较少的人而言,有点过于奢侈(虽然DX200性价比已经很高)。iBasso也需要一款产品来占领3000元档国砖市场,于是乎,DX150就此诞生了,DX150是一款在设计思维上非常“手机化”的产品,在国砖这条产品线上,出现很多与手机相关的特性让这款产品显得非常有趣。

由于本文内容较长,大家可以自行根据小标题查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外观与做工(简单看看)

DX150的总体设计语言与老前辈DX200很相似 ,基本上保持了相近的尺寸,区别主要在机身右侧的音量旋钮初,DX150去除了镂空防误触条;有些人会比较喜欢这个设计,因为更加简洁,也有些人会喜欢这个金属条带来的设计上的灵气。我个人更喜欢方方正正的造型,这个镂空金属条确实有点影响造型。至于对防误触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我在后文会提到。

除此之外,DX150的屏幕和机身A面完全平齐,不再和DX200那样凸出机身表面;这一点我很喜欢,整个正脸显得非常简洁,不会有凸出保护屏幕结构带来的视觉污染,在使用上也更适合触摸屏操作。



从总体外观来看,DX150延续了DX200的设计风格,整体方方正正,类似于手机的设计,非常硬朗;CNC金属机身的调色类似于枪灰色,配合黑色玻璃面板的屏幕,看起来有很高的品质感;金属表面有明显的磨砂处理,触感很细腻。和以往给大家留下傻大黑粗印象的国砖相比,DX150保持了DX200上重视外观设计的优点,值得鼓励。我也希望国产厂商在保持好声音的前提下,继续努力打磨外观、UI交互的设计——这正是很多国外大厂的优点,国产厂商不缺技术实力,很多时候只是对细节还不够在意;而DX150DX200都做到了这一点,这也让我很期待下一代iBasso产品的外观演进趋势。


DX150这次直接采用了一块4.2英寸的IPS全贴合触摸屏,分辨率达到了1280*768,计算PPI后其实已经属于retina屏幕的范畴,好评没的说,并且自带酥油茶。在这块高分的屏幕上,你可以完成全套的音乐播放操作,配合定制的android系统,操作体验很友好

DX150仍然保留了重要的盲操能力,在机身右侧搭载了音量旋钮以及常见操作按键;这些按键被固定在一块银色金属侧壁上,仍然维持了很高的做工;但我个人不太喜欢这里的外观过度设计,枪灰色机身与高亮银边不太搭,也可能是因为按键本身就是银色的。如果能做成一体式的设计,相信DX150的颜值会更高;但考虑到它的定位和实际表现出来的做工,好像也没有什么可以苛求的了。

由于可换模块的设计,DX150的接口主要位于机身上侧的固定部分,上方搭载了与可换AMP无关的SPDIF接口和Type-C供电数据口,前者基本算是国砖标配了;而搭载了后者的国砖厂家们,明显都是在往智能化的方向上做准备,在iBasso这里则已经是相当纯熟了。


DX150的后盖上侧是一块黑色塑料片,这里可谓式拉低整机颜值的一大败笔。为了保证无线信号的稳定,播放器上也不可能和手机那样做纳米注塑天线,所以要预留天线净空区;我觉得这块塑料片调成与机身一样的颜色是最好的,或者做成皮革样式,也能提高机身的一体观感。不过ibasso自己推出了DX150的专属皮革护套,套上去后就完全看不到后盖了,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

机身后盖下侧设计为可换模块,预留了模块通信接口;一般而言这种地方会显得松松垮垮,但是DX150没有这个问题,换上新AMP模块后仍然具有很高的一体性,说明在模具精度上花了心思。可换模块的设计非常考验工厂的品控,参考LG推出的G5,也是可换下巴设计,G5用户的掉下巴、松垮现象就非常常见。在DX200、150两台机器上,iBasso控制的很好。

操控与交互、系统体验(建议阅读)


DX150保留了实体按键,包括按钮式与旋钮式两种;其中音量旋钮阻尼调教的很合适,不松不紧,旋转的时候确认感很顺滑。前面已经提到了,DX150去除了遮挡音量键的金属片,但由于旋转按钮做了针对性调教,所以并没有发现误触方面的问题;当然如果你喜欢把播放器放进口袋里,那么注意一下方向还是挺有用的,背包党可以无视,音量按键不会误触。

由于DX150去除了DX200中的纯音模式(芒果系统),完全只保留了iBasso定制的安卓系统。优点是操作逻辑完全统一,保留了安卓原生的美观界面,不会有强行切换交互造成的操作割裂感,而且习惯了智能手机的人也能快速上手;最重要的是安卓系统赋予了播放器无限的可能性,各种网盘、云音乐app会极大充实用户的移动音乐库,这是传统国砖不可能做到的地方。

一般在手机上我们会衡量设备流畅度要分开两部分,即加载使用应用时候的速度,以及操作时候的跟手度与流畅度,就我个人使用体验而言,DX150系统很流畅,跟手度很好,目前的日常使用中还没有发现明显的BUG。

值得一提的是DX150搭载了2.4G/5G双频Wifi(此处改@华为),5G频段能极大地缓解空间电波复杂化下无线信号弱的问题。以我家里的老旧无线路由为例,在使用2.4G频段的时候,兼容性较差,再加上有其他无线鼠标等设备,导致手机和DX150使用2.4G频段下联网困难,DX150还会引入干扰声,而G频段下使用DX150时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信号干扰问题。

其实在高音质播放器上,引入安卓系统与WLAN是非常难以选择的决定:搭载安卓系统可以提高用户操作体验,相应的轮子多很多,二次开发相对简单,但是需要对底层音频架构大改;不引入WLAN则搭载智能操作系统无意义,引入WLAN在射频管理上对厂商而言,是巨大的技术挑战。这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战无不利;用不好,自断一臂;从现在来看,在DX150上,如果把后期的系统更新都维持到高水平,那就可以算是战无不利了。

非音频部分硬件配置分析(推荐阅读)
一般而言我是从来不分析音频产品的“非音频”硬件配置的,在我印象中,相当一部分的国砖应该还是停留在单片机的时代。但碰到DX150必须提一嘴了。
DX150采用了8核64位A53的SOC,由瑞芯微提供。搭配2GB RAM和32GB ROM,再加上只要应付768p的分辨率,这个配置已经绰绰有余了。这也是保证DX150流畅运行的硬件前提,我认为对付以后的系统更新也没有什么问题。


比较风骚的是DX150不仅采用了Type-C接口,还在HIFI播放器上引入了快充功能,兼容USB-PD和QC2.0快充,而市面上QC快充头非常便宜,乐视倒闭拆机头才不到二十元。这个快充的可用性非常高,考虑到DX150搭载了4400毫安时的大电池,引入快充是非常重要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听个歌还得给国砖充一晚电的事情了。买DX150的用户务必购买一个QC2.0或3.0充电头,物美价廉体验好,这是DX150相对其他国砖所具备的压倒性优势。

音频部分软件、硬件配置分析(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
其实软件部分没啥好说的,iBasso专门重写了底层音频架构,这部分与硬件平台相关,不可能开源给你分析,ibasso指出了专门干掉了安卓中的强制SRC问题,保证各采样率声音都正常播放,而不是被劣质src影响。同时还优化了射频线路的软件调教,减少了音频串扰。这些纸面上的优化还是要和实际的听感联系起来,才有意义。

回到硬件部分,其实播放器的音频硬件部分挺好分析的,基本上除了数字放大方案外,都是标准的DAC+AMP套路,在外面套上支援各种格式与功能的主控、主时钟,OK,搭好了。但实际出来什么样,是很考验厂商能力的。
主控方面,在作为播放器模式使用时,是通过瑞芯微SOC提供的IO通道与DAC直接连接,所以支持各种格式的音频文件并不在话下,这里指的并不是DAC解码文件的能力,而是主控必须具备读取较大的压缩音频文件,然后处理传输到DAC的能力,这个性能对于8个A53而言简直毫无压力。

由于DX150可以作为其他设备的USB-DAC使用,所以它采用了最成熟的的XMOS USB异步方案,具体主控为8核XU208。作为USB-DAC使用时,XMOS主控会接管USB接口的输入,然后异步输出到DAC上,这个方案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DX150直接采用了Thesycon专业驱动,将数字信号的jittler减少到了最低。对于很多声卡渣的电脑而言,DX150也可以充当优秀的外置声卡方案。
DX150是一台全平衡设计的随身播放器,因此使用了两颗由AKM公司打造的AK4490EQ DAC和旗舰DX200的数字部分设计相似。AK4490EQ是AKM产品线中的旗舰型号,其DSD、PCM的支持非常到位,DSD硬解规格能到DSD256,PCM能到384Khz 32bits。典型设计方案下,其THD+N等声学失真指标非常强。只要好好设计外围电路,DAC部分很难成为DX150的瓶颈。

由于DX150采用了可更换模拟部分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听音爱好切换不同的AMP模块,目前搭载的AMP6模块提供2.5mm平衡输出与3.5mm单端输出模式,同时支持3.5mm下的lo线性信号输出。相比之前一直被用户吐槽的AMP1,AMP6的声音尽管依然是走直白、偏还原的路线,但已经显得不那么过于寡淡、紧实了,而最新推出的AMP4S 4.4平衡口耳放(基于AMP4改良)则同样在做好素质的前提下,也在味道方面下足了功夫。
我比较喜欢这种AMP可换的设计。一般而言声音优秀的播放器里,DAC数字部分主导信息量,AMP部分主导听感。无论何时,对于高信息量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而听感则因人而异,给不同烧油不同的选择,才能符合大家各自的口味,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比较倾向于类似AMP5这种单端大动态的耳放卡,当然了,后续的AMP7/8都可以期待一些下。


2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声音表现(一定要看)

因为之前的DX200,我只听过其在AMP1下的表现,老实讲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除了声音拥有不错的透明度、信息量、线条感外,在听感方面似乎并没有做什么打磨,记得当时也有部分用户反映默认耳放卡的DX200有时候甚至听感还不如手机。虽然后续推出AMP3耳放卡好评如潮,但我也一直没用机会体验到,相信不光是我,不少听过DX200配默认卡的用户都会对iBasso接下来的播放器产品心有芥蒂,所以DX150的默认卡表现如何,在某些程度上达到了关乎DX150生死的程度。


这次搭配默认AMP6耳放卡的DX150,在声音的三频分部、动态、解析力上都做的可圈可点,但又有些相对保守,不知道是为了刻意避免过于“数码味”的风格还是真的就如此调教的,DX150的声音居然显得相当绵密、宽松,没有过于强调声音的线条感和透明度,而是在中频方面给人带来了非常细腻、温润的感觉,乍一听感受不到刻意的冷暖基调。

在信息量充沛、且两端延伸做到位的前提下,明显能看出对能量感方面的收敛感,哪怕是听我手中类似拉赫曼尼stella这样高频偏华丽的塞子,都显得比较舒展而自然,没有任何发冲的迹象。而结像感在做“实”的基础之上又不会显得太过锐利,而正因为DX150的声音底子比较好,所以算是听感上风格化的体现,加上本身就饱满的全频动态,且不会显得太“软”。这样的感受在2.5平衡端下能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所以不用过于担心某些主打中频人声的塞子,在上平衡口后味道变得寡淡、无味。


以自家的it04为例,不论是在单端口还是2.5平衡下,it04那饱满、圆润,略带模拟味的人声表现,都能有很好的保留,声场规模不俗且拥有健康的比例和边际感,类似it01那样的入门级动圈耳塞就更不用说了,宽松的声底本身就是非常适合动圈单元的,而it01在换上cb14升级线后那原本稍显躁动的解析和颗粒感,也变得更加富有层次。



而同时推出的AMP4S耳放卡,在动态、高频延伸上有明显的提升,中频更加饱满而富有情感,稍显甜润,可以说是味道比AMP6要“浓”了一截,不过我个人而言不太喜欢这种只有单4.4口的耳放卡,声音虽然没毛病,但适应面还是太窄了,当然了,你如果平时以一机一塞的配置为主的话就当我没说。

总结

总的来说,DX150的风格算是比较百搭的路子,我个人很喜欢AMP6下对于抒情类的人声的演绎,相当醇厚、细腻,而如果是比较喜欢听大编制类古典乐的用户,不建议拿DX150去搭配本身就动态比较软的耳塞,否则在低频气势感和高频的凌厉程度上会显得过于平淡了。
而目前可另购的耳放卡已经有AMP3、AMP4/4S、AMP5,和即将问世的AMP7、8可供选择,算是涵盖了各种声音风格与平衡插口的型号了;同时ibasso也同期推出了CA02(2.5 to 4.4)的平衡转接头,算是在操控、声音、玩法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比DX200,我个人目前更偏爱DX150,尽管在信息量和声音密度上有些差距,但更佳的默认耳放卡、优化过的外观设计,与精简过后极为流畅的操作系统,都让DX150成为了三千价位接近最全能、最富有可玩性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6-26 08: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长宁区
用户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8-6-26 08: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08: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哈哈,现在是我的主力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3 15: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