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q6_6p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典故】某些艺术家,不承认事实。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8-7-24 22: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我到是觉得你把这故事放在这里像个笑话一样。说得你好像站在声学科学最高点,要高屋建瓴给广大烧友、厂家指点迷津一样。
声音还原再现是现阶段难以做到的,耳-脑系统对声音的解析也是非常复杂的,你懂一点么?
再者,写实派的画家求真,但是听音乐未必一定是求真,有人喜听偏暗的高频有人喜听偏亮的高频,这难不说还会有对错之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8-7-25 09: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艺术家的真实,不是100%的还原,100%的高保真,而是加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0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无锡市
mczhanglang 发表于 2018-7-24 22:43
我到是觉得你把这故事放在这里像个笑话一样。说得你好像站在声学科学最高点,要高屋建瓴给广大烧友、厂家指 ...

我觉得,事实比艺术能存在更久远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8-7-25 09: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phoexi 发表于 2018-7-23 07:49
觉得线材只是单纯的越粗越好 和觉得马跑步离地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你认为所谓的bullshit线材有用,那么假如:银声音偏高音,铁偏低音,铝偏中音,那么:把这三种金属做成合金或者把这三种材料做成的线并联或者串联,是不是声音极为全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8-7-25 10: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8-7-25 10: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吃瓜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1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无锡市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8-7-25 10:34 编辑
confucius 发表于 2018-7-25 09:47
如果你认为所谓的bullshit线材有用,那么假如:银声音偏高音,铁偏低音,铝偏中音,那么:把这三种金属做 ...

思路很开阔啊,不试试怎么知道。
除了用事实打脸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去说服人家。洗脑吗。

喜不喜欢,是个人的事。
有没有,才是大家的事。

声音只是个载体,跟艺术没任何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8-7-25 1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q6_6per 发表于 2018-7-25 10:18
思路很开阔啊,不试试怎么知道。
除了用事实打脸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去说服人家。洗脑吗。

其实,如果在大公司,尤其是制造业工作过就会明白:就音响那点所谓的发烧线材,量小的可怜,根本就不会有大公司或者正规公司去做。大公司或者正规公司都是按照订单来做的,有些甚至在年初就已经把全年的生产计划安排好了,临时插单会很贵。比如,台一铜业,广州这边做漆包线的,全部是按照订单来,给各个公司加工。
对于音响专用的所谓器材,根本就不会有大公司或者正规公司接这么小的订单,怎么办,只好找那些小作坊了。小作坊的产品,即使是最简单的线基,也就是铜的来路都无法保证。基本上,音响专用的线材都是回收铜,连一般家庭使用的铜线都不如。好歹普通的电线电缆,还多都是电解铜,满足纯度要求,而音响专用的高价线材,使用的回收铜,纯度至多可以达到97%,都说不上纯铜。
所以,所谓的高价线材,也就是骗骗傻子。
还有,高级的音响接插件,殊不知,镀金的接插件,全部都是镀的镍金或者钴金。PCB电镀时,金手指之类需要经常插拔的地方,镀硬金也就是金钴合金,镀金钴合金之前先镀镍。普通的焊盘,才会镀纯金,纯金太软,但是,镀之前也要先镀镍。除非你能出得起价钱,否则,一律是镀镍再镀金。或者先镀镍再镀金钴合金。能够出得起价钱的只有:军工产品,军品不允许镀镍再镀金。可是,军工产品的价格是普通民品价格的一百倍以上。
所以,不管是很多人再意淫的高级音响产品,镀的黄澄澄的接插件,其实还是:先镀一层镍,再镀金钴合金。镍的电学性能,估计比铁都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8-7-25 1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音频器材的调音本来就是个再创作的过程,和对错无关,和欣赏者的品味与喜好有关。
音频器材市场向来就不是越保真越值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8-7-25 1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连云港市
烧友不是为了看马脚,而是为了看马跑
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8-7-25 17: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这不是那位铜管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8-7-26 05: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潍坊市
过分注重形式就忽略了音乐本真的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8-7-26 0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台州市
不知所云,真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1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funsom 发表于 2018-7-26 09:15
不知所云,真恶心

别啊,一般人只是笑笑。

我发这贴,是因为有烧友发视频,让我判断哪个音响好听。

结果,有的视频中,明显音响声音是畸形的,他还让我来听听,不能入耳啊。

所以,有所感悟。可能他的听音观点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8-7-26 18: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文山州
会魔法的cast 发表于 2018-7-25 11:10
音频器材的调音本来就是个再创作的过程,和对错无关,和欣赏者的品味与喜好有关。
音频器材市场向来就不是 ...

“再创作”+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8-10-20 07: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普陀区
本帖最后由 xiaohongen 于 2018-10-20 07:25 编辑

画和照片要求不一样吧。审美也不一样。
画家承不承认有什么重要?不承认事实还在那里,画家就算承认下次可能还象以前那么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8-10-20 10:56 编辑

我悟到了一些,
追求监听保真,其实就像西方的油画,尽量还原真实,看上去像照片一样真实。
而追求HIFI,就像东方水墨画,或者日本漫画,尽量表达内容,通过简洁的画面,来表达一些需要脑补的内容。

比如,有的耳机,低频听上去完全是调过的,但是各个低音,都很容易识别,就像漫画中的线条,简洁明了,就看调音师画线条的功力了。
而有的耳机,低频听上去很真实,层次丰富,就像灰阶很多的黑白照片一样,是没有线条感,灰度丰富,就看镜头的功力了,且只有一个最高标准。
看照片,你还要用注意力,去分析识别,脑换算成认知,再换算成情绪。
看漫画,一看就懂,可以脑补各种情景,情绪表达得更直接些。


所以,各有所好,可以理解。

毕竟音乐烧友们都是脑放工作者,费脑力,
如果把听音乐作为享受的话,确实没必要去监听,而应该选择更放松的耳机。
如果把听音,作为工作的话,监听是必须的,要对消费者负责,对品牌负责。


比如,制作音乐是,为了表达某种味道,需要有种低频来烘托,如果用监听,则可能需要很大的音量,才够味,
但用流行耳机听,量就过了,变成了重口味,耳朵听力受不了。

所以,还要看音频制作人的功底,看摄影师的功底,看画师的功底。

用相机去拍漫画,用二次元去处理照片,味道肯定就变了。

当然,还要看二传手的功底,就是耳机厂商们的听音观和制作能力了。
因为所有画面,都得通过耳机来传达。
耳机的制作功底,要考虑到音源到底是谁制作出来的。并且尽量通吃各种消费喜好,实在不行,就只针对一类喜好,猛干。


最终,还是消费喜好,决定了制作人,摄影师,画师,厂家,谁能被认可,谁能活得久。


消费喜好,就很难说对错了,有的土豪就喜欢贵的,带动消费,存在就是合理(没得说)。
普通受经济限制的人,就是无法接触到高端设备,所以被限制了认知域,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寻找同类。


认知变了,旧的那个你就不再存在了,你的命也就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mczhanglang 发表于 2018-7-24 22:43
我到是觉得你把这故事放在这里像个笑话一样。说得你好像站在声学科学最高点,要高屋建瓴给广大烧友、厂家指 ...

最近我的观念有些改变了。

是的,没有对错,自由自在。

希望引发更多人的讨论,最后找到自己喜欢并满足的听音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0: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Holypal 发表于 2018-7-23 06:53
是这样的。就比如摄影吧,有人只看照片里的人是否漂亮,而不管是不是和眼前的人一模一样。所以才有这么多的 ...

这想法很亮点啊。

我再延伸一下,等以后有了AR眼镜,可以对面前的人脸进行任意美颜,
是不是以后就可以把老婆的脸,变成任何明星脸,
今天范冰冰,明天林志玲,
天天活在幻觉中,那一定很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8-10-20 1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本来是要搞摄影的人  最后却玩起了镜头

罪魁祸首就是现在人接受的外界信息量太大  已经远远超过自身分辨对错的能力

小时候 。很多事情做起来很专注  获得乐趣也很容易

长大了  过程越来越复杂  器材越来越多样

却再难坐下来 安静听一首歌。  想想表达的内涵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  内涵谁有时间去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0 03: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