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女人的选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正好有空路过甲苯,简单说说660s和650的随身设备对比吧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8-7-28 2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女人的选择 发表于 2018-7-27 11:52
从HD800到现在都已经失望透顶了。。。。。。甚至还出了HD700这种奇葩货。 谁找存在感谁白痴,就森海现在 ...

老兄不必激动。我目前就双修660S和700  包括手头的HD25老经典,600和650我也是听过一阵子的,660较好解决了650和600的缺点,这一点我的耳朵感受得到。另外700是个好耳机,只是被出场的价位和后来的水军害惨了,真心希望660S这个好耳机不要走700倍舆论杀死的老路,至少在2500-3000价位来说,我目前没看到谁完美的把660和700按在地上摩擦,打平手的都寥寥无几。
另外,岁师兄做过几年业余的录音师,听过的音乐基本很全面,在录音室里600曾经独步天下,但老鸟几乎都说660s是良心制作。所以,森海如果垃圾,可能就不存在不垃圾的牌子了,如果有,也请高人明示。

最后一点,声音弹性很大,有人觉得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难听的要死,有人觉得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几乎无敌,但谁也无法否定,贝多芬是乐圣,历史却没有记下另一个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8-7-28 2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本帖最后由 孤单小海豚 于 2018-7-28 21:13 编辑
江南我最帅 发表于 2018-7-28 18:28
可能你理解错了,不是9500达到3000块钱的水平,而是认为HD700到达300块钱耳机的水平

还是那句话。声音弹性很大,有人觉得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难听的要死,有人觉得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几乎无敌,但谁也无法否定,贝多芬是乐圣,历史却没有记下另一个名字。
650600全已出,留下660和700,700的素质和水准对得起目前的价位。个人喜好,个人感觉。15年烧友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8-7-28 2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true-blue 发表于 2018-7-27 10:56
我觉得将660S与650对比出这些言论太夸张了,呵呵!另外,说森海是垃圾厂商这话,哈哈!我真的觉得你纯碎是 ...

哈哈。如今玩HIFI的已经变了,如此HIFI在学术上似乎该成为文学或舆论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8-7-28 2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有600或650的用户,要升级还是直接到800S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8-7-29 0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
女人的选择 发表于 2018-7-27 01:38
森海调音一步步走向垃圾是必然的,660s的声音和700有脱离不开的渊源,声音只是比700好些,但这个耳机毫无修 ...

你这看上去不像是打了狂犬疫苗 ,而是龇牙咧嘴嘴告诉别人,你咬我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8-7-29 15: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东风拂耳 于 2018-7-29 15:45 编辑
seravice 发表于 2018-7-28 18:16
你国烧友距脱离粗鄙用语客观看待评价事物还有100年距离

啧啧,你国?用的着你国人来管我国烧友粗不粗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8-7-29 15: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
LZ你不喜欢现在的森海的声音就换别家好了,厂商的调音都是再变化的,推陈出新是很自然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8-7-29 16: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入过600,650和700,700素质明显好过600和650,当前价格来看,个人认为700明显比600、650值当。660s和700同单元,却和650、600同外壳,兼具700的单元素质与650、600构造上的声学折射,多出一条4.4平衡线,虽然没听过,2500左右价位,肯定是个好耳机,其实听感这玩意真正人言言殊,耳机硬素质决定班次,700,660s得和dt1990、阿米罗、a2000z这种比,650、600比较对象是dt880,dt990,k701这个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8-7-29 17: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孤单小海豚 发表于 2018-7-28 21:03
老兄不必激动。我目前就双修660S和700  包括手头的HD25老经典,600和650我也是听过一阵子的,660较好解决 ...

支持这位前辈的观点,我认为660s是所谓“新派 ”声音,素质更强、解析更好,与之对应的是“味道“相对少了些。660难能可贵的是在继承了700素质的同时又一定程度上兼顾600/650的听感。
导致题主有如下评论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题主比较喜欢森海老派的声音,对新派声音接受度低。
另外,可能是没推好,这种大耳一定要上台式耳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8-7-29 20: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无锡市
怀疑楼主耳朵有问题,660s明显比650更鲜活通透,声音更细腻柔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8-7-29 21: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xiaokissoo 发表于 2018-7-29 17:44
支持这位前辈的观点,我认为660s是所谓“新派 ”声音,素质更强、解析更好,与之对应的是“味道“相对少 ...

确实的!最近刚刚试了试 660S上一个平衡台放 还会有惊喜。总之 600650660三驾马车应该都算经典了,应该能坚挺中端市场一大段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8-7-30 07: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本帖最后由 dou88067 于 2018-7-30 08:24 编辑

设计人员音乐数质太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8-7-30 0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所谓老烧 ..... 我真的不知道他喜欢甚么类型的音乐( 古典、流行、ROCK、JAZZ、New Age 等等 ),甚么类型的系统( PC、CD唱盘、草梅派、Foobar、HQ Player 等等 ),只有那 傻 仔 兼 废材( PKShan )那 死 蠢 到处去宣扬那 屎 一般的网上录音才露了底 ..... 在我的 践 踏 + 蹂 躏 下跟一只 龟 一样地缩起来。

所以 老烧 的话就是那样 ..... 别去较真、一较真你就输了 ......

ps:
小弟不才,就像那不死的小强般到处 露 底!!!!!
记得我的第一篇贴子的标题是“ 激折赞赏 Foobar 2000 1.3.2 终于可以听了 ”,那时间正是 2014 年 ..... 现在的我还是小白一个,Foobar 给我的评语仍然是那句 终于可以听了!!!!!

同场加映:
在没有 器材及音乐 的展视下去评论音乐的表现都是 耍 流 氓 ......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80852&extr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8-7-30 09: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围观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8-7-30 14: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从新工艺和新技术上来看肯定新产品更有优势,人家推出新产品肯定是按照产品项目管理流程开发出来的,我们只管喜欢买,不喜欢不买呗。最后听古典感觉那啥都一样,啥耳机和设备都没有听音乐的环境和心情重要。大夏天,一身臭汗。戴上HD800S再牛逼也不如身临蓝天白云壁草之间戴个200元的平头塞接着手机听爽。我总认为,让人感动的是音乐,而不是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5: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孤单小海豚 发表于 2018-7-29 21:26
确实的!最近刚刚试了试 660S上一个平衡台放 还会有惊喜。总之 600650660三驾马车应该都算经典了,应该能 ...

诶,按理说用贝多芬做头像的,应该更喜欢580那种更加直接,更加真挚的感情表达方式。

660S 真的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5: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女人的选择 于 2018-7-30 15:35 编辑
孤单小海豚 发表于 2018-7-28 21:10
还是那句话。声音弹性很大,有人觉得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难听的要死,有人觉得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几乎 ...

对了,念你是贝多芬的粉丝的份上,而且颇为喜欢贝神的钢奏作品,我贡献一篇我本人撰写的有关于贝多芬晚期三首钢奏的体会心得。

我对于所有的贝多芬粉丝,都是毫无保留的,我俩把耳机的破事事儿放一放吧。

有兴趣聊音乐也可以直接加QQ 77299246    现在对于耳机除了发发牢骚之外,不想聊太多了已经,新出的东西在我主观看来是没几个听的下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5: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孤单小海豚 发表于 2018-7-29 21:26
确实的!最近刚刚试了试 660S上一个平衡台放 还会有惊喜。总之 600650660三驾马车应该都算经典了,应该能 ...

极尽一生之情感,从此绝笔钢奏曲———贝多芬最后三部钢琴奏鸣曲。





    我是一个非常业余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一直想用一种业余的方式来和同样业余的入门者,爱好者,分享我内心对于音乐的感受。

    当我刚刚走出少年时代的时候,我就开始聆听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了,我很幸运的让贝多芬的钢奏成了我此生中最早接触的古典音乐中的一部分,当年年仅16岁的我沉醉兴奋于贝多芬的第21华德斯坦钢奏中的时候,不曾会想到多年后的自己会在这最后三部作品中,平静的抹去眼角那些因为感动而溢出的眼泪。

    贝多芬的这最后三部钢奏,是我听过的最美的钢琴作品,它们安详,它们深刻,它们坚韧,它们情深不移,它们灿烂炫目,但它们却又是娓娓道来。因为它们之间深邃的内在联系,出版商当初建议贝多芬用一个作品号来出版这三部作品,但被贝多芬断然拒绝,于是便有了今天的op109 op110 op111了,也由此可见这三首作品在贝多芬心中的份量。确实,它们够的上钢琴作品的顶峰,在我深深体会这三部作品之后,我已经不相信在其之后还能有比它们更打动我的钢琴作品了,肖邦不能,舒伯特不能,拉赫马尼诺夫和李斯特更不能~~~甚至我更多时候宁愿回过头去听巴赫莫扎特的那些更为纯粹的键盘作品,都不愿意把聆听时间更多的分给后续作曲家了,而这一切,均是拜贝多芬最后三部钢奏所赐。


    从准晚期作品的OP101以及开始入境的“OP106锥子键”后,贝多芬终于稳定了其钢奏的晚期风格,开始进入晚期钢奏成熟期,最后三部巨作在作曲家最为艰苦的岁月中悄然问世,无论是赞助人保护人的去世或者因战争变故,还是日益恶化的耳疾和体疾病,接近聋子一般的世界,还是侄儿对他的不理解和折磨,都无法阻挠这最伟大的艺术作品的诞生,109 110 111就是这这样的艰难岁月里相继问世的,这些作品出生如此艰难的时世,出生在维也纳人民正热衷于罗西尼那些空虚哗然取宠的轻歌剧中的年代,出生在欧洲统治最黑暗的阶段,而这三部作品却又是这么的明亮,高贵,智慧,纯洁,深邃,贝多芬用艺术实现了一切的美好,和悲惨而又庸俗的世界做的顽抗,在艺术中实现了自己最高的人性力量,也在这暗淡岁月里给出了最好的回应。在这三部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的曲式结构,运用手法,风格特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对曲式自由的转变,使其次于思想情感的表达,并不再强调形式,并拾起巴洛克时期的赋格形式,更加自由丰富的变奏形式,让其彻底为音乐而服务,但我并不觉得这就是后来的浪漫主义,仅仅只是对浪漫主义有所启发,但贝多芬的严谨和特有的音乐性格,并不拘泥于什么主义,是的,它们不是任何主义的代称,如果说它是一种主义,我称之为贝多芬主义。


(一)OP109


    op109作为正式的晚期第一部作品,也是晚期最相对容易被人理解的一部作品,也是晚期三部钢奏中最为轻松的一首,我有几个朋友从来都不听古典音乐,但当我把末乐章发过去的时候,都纷纷被吸引打动,而在他们告诉我的众多感受中,最多的莫过于两个字,安详。因而我从来不觉得一部优秀的古典主义作品会有很夸张的曲高和寡之嫌,相反,它是多么的愿意和人亲近。据说109是贝多芬写给一个出版商的十来岁的小女儿的,老贝多芬对这个小女孩很是溺爱,居然把这部作品送给她,并说到,这是不是一般常见的音乐可以比拟,这是一种精神,是把地球上一切高贵,杰出的人性连接起来,这是一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摧毁的作品!!。。。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19世纪的欧洲文化已经开始展现出颓势,并且时局是比较混乱的,然而我们的英雄-----贝多芬,依旧不妥协于现实的无奈,并打开了一扇“走心”之门,而此刻,音乐不再是单纯的一场风雨,一抹阳光,一回对抗,一次革命,不再是一件武器,一声呐喊。。。但它却是一剂良药,一份沉思,一次倾诉,一声珍重。。。

    这部伟大作品的开篇就带来了一串轻盈灵动的二连音,请静下心听一下这串神来之笔的二连音吧,我有时更觉得它仿佛好像是一个女孩子开心的向我跑来的脚步声,它富有幻想,充满希望,是一切美好的代音。。。。这是个非常紧凑的乐章,贝多芬标注它为不过分活泼的柔板,注定了在幻想,灵动之余的那一份庄重感,这个仙美的乐章,用急速精致的副主题和主题那种柔软的,灵动的,精灵一般的少女情怀相互映衬。贝多芬真的有一颗少女玻璃心? 哈哈,谁知道呢,但我可以肯定一点就是晚年的贝多芬,敏感而深邃,性格是非常多重的。这段音乐向世人交代了作曲家最美好,纯洁的,自由的内心世界,它让所有的造作,卖弄,徒有其表的音乐都化为了泡影,晚期的贝多芬开声已经于精神层面上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OP109的第二乐章“急板”是贝多芬晚期这前两首奏鸣曲典型风格,干炼而精短,情感上也非常符合贝多芬刚性而固执的性格,109和110的第二乐章可以说都是这类风格,晚期的贝多芬不断缩减这个乐章的“尺寸”,潇洒的一笔带过,但确充满了力度和兴奋感,感觉里面应该有很多FF的加重音吧,贝多芬在这个短小的乐章中,加强力度和速度,气势,应该是为了和末乐章的深邃,内省起到强烈的对比和烘托作用。

    第二乐章结尾是悄然而逝的,果然贝多芬“急切”的让音乐进入的整首奏鸣曲的核心----第三乐章,贝多芬晚期这三首奏鸣曲的重头戏全部在末乐章里,我们完全可以在逻辑上把前两个乐章看作是作品的第一部分,把末乐章看作第二部分,事实证明在最后一首奏鸣曲OP111中,已经彻底变成两个部分了,因为它真的只有两个乐章了。。。。“如歌的行板”----正如这个标题一样,OP109的末乐章的主题材料即具备强烈的歌唱性,注意此时的感觉,似乎第一乐章的那种高贵的气质在经过第二乐章的洗礼之后,再次回来了,并且用无比宁馨,安详,温暖旋律展现出贝多芬晚年特有的内心世界。这个主题注定是伟大的,它让我想起了贝多芬在几十年前写的“悲怆”奏鸣曲的慢板,但此时这个慢板却显得更加安详和质朴,如同一颗老年恒星褪去了巨大的光环变成一颗隐隐发光白矮星,它拥有更高的质量密度,却不再光芒四射,但它记录着它曾经的辉煌,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告诉你它的一生。此时我们看见的并非是悲伤,而是一种美好的永恒。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仿佛尘埃落定一般,却又似乎有新的感受想告诉你,听这个乐章的时候,我觉得贝多芬就坐在我的对面,用音乐和我小声的交谈,带有淡淡的倾述感,非常亲密。他老了,年逾五旬了,情感更加敏感细腻,是那样的容易掉眼泪,但和悲伤无关,只是一种风雨后的感慨和感恩,他慢慢告诉你一个人无论在经受了什么样的痛苦现实,内心一定要保留一份最本真的美好,最宁静的角落,最高贵的气质,还有希望,善良,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个末乐章,贝多芬是采用6次变奏手法写成,由平静到内心的慢慢起伏再由短暂的平静再到全曲那最灿烂高贵的高潮,最后回归平静,宣告这个伟大乐章的结束。

    OP109就是在那个前景迷茫,文化暗显凋零,战争四起的岁月中如水晶一般纯洁,透明的作品,这时也正值贝多芬本人最为艰难的岁月之一,正如贝多芬本人说的一样,这是一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摧毁的作品,它把人性最为美好,崇高的一面,毫无保留的注入到每一个音符之中,使其成为了人们在迷茫无助痛苦中最后的一处净土和希望,我觉得在任何年代,这部作品都应该是钢琴作品的保留曲目,直到永远。


(二)OP110


    贝多芬晚期这三部作品,基本在同一个时期完成,OP110完成与1821年底,据考证那时是贝多芬身体状态非常差的时刻,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末乐章里的悲伤和难受的旋律了。这是一部情感非常复杂的作品,在这个层面上,它远高于之前OP109,OP109里感受不到悲伤和难受,非常复杂的内心情绪,在110的末乐章里都有所体现了,贝多芬非常努力的在克服这些痛苦,企图在音乐中达到精神领域的至高点!这也在这部作品的末乐章临近结束的时候终于爆发出来,我对音乐结构懂得并不多,但确实真真切切的听到了贝多芬惊人的意志力,硬是用一种超凡脱俗的极高姿态,从那种种的孤独 痛苦 徘徊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充满了灿烂的光辉。

    说起这首OP110的第一乐章,当我在完整的听完理会这首作品的时候,才惊讶于它有一个这么美好,诗情画意,却富有一丝忧伤感的首乐章,它比OP109的第一乐章更好听!更感性!更抒情!更富有对美好的最求,而且更具有一种沧桑之后的洒脱感,听完整首作品,我才发现这种洒脱感直接预示了这首作品的结尾!!!原来贝多芬早就一切在握啊。。。。这个第一乐章开头让我想到了后来听的OP111的末乐章主题的材料,略带一丝忧伤的情怀,随后仿佛窗外投进了一缕阳光在键盘上,钢琴马上就显得非常的愉快和流畅,充满了自由的发展,仿佛有一种内心难以压抑的美好愿望想要表达和抒发出来,是的,它也终于完全抒发出来,让人感到激动,感叹贝多芬晚期无限的才华带来的风格多样性,自由性,以及对于悲伤,忧郁的淡然和释怀,虽然它们都在,只是化作了美好和智慧。此时此刻,我甚至想起了肖邦这位钢琴诗人,在这段音乐面前,恐怕也应该俯首称臣了。。。。我建议在听这个乐章的时候,不用再去纠结什么结构啊,主题啊等等,这个乐章如流水一般的自然,已经完全超越了莫扎特的境界了,专业上的事儿,什么都不要想!!! 只需要安静的感受这种绝伦绝妙的感觉就可以了。

    第二乐章和OP109的第二乐章隶属一个类型,但110的第二乐章明显更具愤慨的力度和对比性,一弱一强的问答句使得这个乐章充满着强烈戏剧性的色彩,整个乐章风格显得粗犷有力,但却依旧精短,罗曼.罗兰认为这个乐章的情感里有一种“玩笑”的成分,确实贝多芬这晚期两首钢奏的第二乐章都有一部分“玩味”的成分在其中,其实在贝多芬作品里这类情况不算孤陋寡闻了,早在第八交响曲中,作曲家已经在音乐中反应出自嘲的情绪。和109一样,我认为这个乐章的最大作用还是为了在逻辑上过度到末乐章。值得一提的是OP110的第二乐章又比OP109的第二乐章要短了几秒钟(OP109第二乐章是2分2X秒,110的第二乐章只有2分1X秒),似乎这也预示着在后来的OP111中,再也见不到这个第二乐章了。。。。

    第三乐章依旧是以变奏赋格形式写成,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贝多芬赋格曲子之一,做为整曲的核心思想,它的开篇是忧郁孤独痛苦的,而它的结局却是以一种胜利的姿态在灿烂辉煌中结束的,它证实了晚期贝多芬在音乐中克服了人类的痛苦孤独和无助还有迷茫,满怀意志力的在精神上,艺术上,修为上得到了超脱和凯旋。贝多芬在这个乐章的开篇序奏让我有些想起了肖邦第一叙事曲开始的那种感觉,但就那么一丝丝感觉,马上就过去了,因为接下来那种内心泛起的忧伤和孤寂的情怀,远远不是肖邦能够表达的,这是一种境界极高,极为优美的忧伤,我联想到莫扎特晚期的情怀,但风格是迥然不同的。这种孤独和迷茫正是来自于他当下的痛苦岁月,以及整个欧洲的文化开始凋零,人们不再追捧他的音乐,而投向了相对哗然取宠的罗西尼的音乐怀抱,随着这样的音乐前进,贝多芬开始努力摆脱这样的心境,但那个忧郁的主题却又一次的响了起来,这类情感安排结构可以说启发了后来的很多作曲家,忧伤孤独带着伤痛的音乐再一次无力的响起之后,贝多芬又第二次的与之摆脱,用一种超凡的精神把自己带进了新的抗争中去,此时的这段赋格就显得真正的开阔和明亮起来,最后完全从开始的那种消极情绪里一跃而起,让音乐进入了辉煌灿烂充满活力的剧终,最后结束语显得挥洒而自信,充满坚定和胜利。

    OP110是晚期三部作品中,我最后爱上的一部,这部作品有一个情感非常复杂的末乐章,其中有无助,有孤独,有痛苦,有优美,有黯然,但对比这些的又是坚定,热诚,灿烂,希望还有胜利。听这首音乐的时候,会非常累,最后有一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但仿佛有又一种做了一次全身大力的推拿之后的轻松感觉,如果你还不明白什么是贝多芬的意志力,那这部作品相比可以比较明确的告诉你了。。。。



(三)OP111


    终于要说到贝多芬最后一部钢琴奏鸣曲了,尽管此刻是在键盘上码字,但却不由自主的捧起了茶杯,清了清嗓子。。。这首奏鸣曲,我觉得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有着最高的地位,他表达了贝多芬所有的理想和对真诚,对美好,对生命升华的理解,和表现,并且这部作品虽然为贝多芬晚期风格的钢奏,却略微不同于前两首,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会想起贝多芬早年那种英子勃发的气魄和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的,他在曲子中回忆呢,这首完成于1822年的作品,终于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在听了这首作品之后,就再也不相信有任何一部奏鸣曲能与之相提并论了,做为一代神级作曲家的钢琴终曲,OP111当之无愧!

    OP111只有两个乐章,说它们是一问一答也好,阴阳两面也罢,总之,这两个乐章形成的对比,结构上的平衡,情感上的延续并互补,使得这部只有两个乐章的作品显得无比完整和完美,贝多芬终于拿掉了他自认为比较鸡肋的第二乐章,却使得作品呈现出更高的完成度。第一乐章一样由奏鸣曲写成,第二乐章,当然就是变奏了,一个主题+五个神一般的变奏。然后,然后就结束啦,相对OP110,这首奏鸣曲倒是显得不那么纠结了,贝多芬似乎想好了所有的问题,开始迎接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儿,思想情感的升华。要知道在这部作品之后,就是伟大的贝九和庄严弥撒的诞生了。

    OP111的第一乐章,笔者认为是非常悲壮的,甚至我认为它直接预示了贝九的第一乐章。这是一个充满力量,斗争,并且缺乏安全感(第二乐章会弥补的,别急哈哈),痛苦的呐喊的乐章。这个绝对围绕着主题而展开的乐章,贝多芬把它标注为庄严的——热情充满活力的快板,我个人也认为它并没有很明显的副主题,贝多芬也不想它有,因为没有必要,所有在第一乐章里没有得到回答的东西,第二乐章都有,这也是这部作品统一无比的关键因素。

    回到这个主题,我觉得这个主题出来的时候,真的让我有一种紧张的压抑感,它充满力度,带着一种一定要这样的固执感,天哪,这是经受过什么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这种主题出来,随了主题的发展,音乐充满了动力,这个主题就好像一个发动机,然后没有明显的副主题,剩下的都是燃油,音乐就这么推动前进,非常壮观,这种结构让我想起了作曲家中期作品第21首钢奏(华德斯坦OP53)的末乐章,只是表达的思想情感完全不同,场面大小,爆发力也完全不同,无疑是这首32达到了顶级的水准,在感情表现上,第21首钢奏第三乐章是表达了一种美好,明朗,温暖,热诚。而这首OP111的第一乐章,却是截然不同的表达。。。总的来说,我觉得OP111的第一乐章和贝九一样,最后一次回到了英雄性的主调上去了,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它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一些,动态更加凌厉,手法愈加老辣,完全超越了以往的力度,它在不安的引子中爆发出呐喊和斗争,而这一切激烈的情绪都为第二乐章那种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超脱自我,充满安宁却满怀升华后的激动和骄傲做着铺垫。

    在轰轰烈烈的第一乐章过去之后,第二乐章一上来就用两次三连音奏响了那个富有召唤性的神圣主题,这个主题慢慢奏出,娓娓道来,它如同一束明朗的圣光一般,照进了贝多芬的心里,也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贝多芬一生对于真诚,美好的向往,就映射在这个美好主题中,为了演奏者能更好去表达这种美好,贝多芬在这个主题上注明了“小咏叹调”的字样,像贝多芬这种器乐和声乐无界限的天才,即便是在键盘上的几个音符,都可以把情感表现的天衣无缝,早在第五钢协的慢板中,他已仅仅用几个音就创造出透过乌云的圣洁之光,同样在这里,时光再一次被他所凝固!

    这个乐章一共采用了5次主题变奏,每一个主题变奏,都非常深情,而且他们之间关系是递进到升华的,情感上是连续的。在这个内心宁静的乐章里,同样变奏出包含了热烈,激扬的情绪(第三变奏),他表现了贝多芬内心对于自己一生灿烂辉煌部分的回忆和肯定,此处可以明显的感觉倒作曲家内心的激动,甚至含有对年轻时候的向往,我每次听到这里的时候,都非常感动,感动于他一生的颠簸和荣耀,叛逆和痛苦,永远不言退缩。在激动之后,音乐进入了一段“激动之后的喘息”也可以看作是内心的飘忽不定,两次之后,音乐由在主题的召唤下开始转入了潇洒的升华,键盘音阶越爬越高,最后在茫茫的宇宙化作一颗星星一般。

    升华之后我觉得就是整曲高潮了,变奏写的非常灿烂,主题在雄浑有力的低音部分衬托下,显得无比坚韧和骄傲,感人肺腑,所有的不幸,痛苦,徘徊,黑暗,都在这灿烂夺目中化为乌有,贝多芬终于把自己的心声在这最后一首钢奏中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它显得自信骄傲,催人泪下。最后的尾声应该是回到了平静,最后一次带领听者回忆起整个乐章,在平和中燃起自己对生活的希望,这个尾声我觉得非常必要,我总觉得像第31钢奏中那种结束在辉煌晒脱的高潮里的方式,并不足以让其成为贝多芬那几十部钢奏的句号,果然,32有了这个宁静的尾声,让人感到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刻,贝多芬似乎也预料到今后可能再也不会触碰钢奏题材了,于是为它画下一个平静而又美好,富有希望而又圆满的句号,在绝笔32首钢奏的同时,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一部交响曲创作-----第九交响曲。


2017/2/4   xueyiru 家中 (转载须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5: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很多人对于素质的理解都是不一样滴。。。。。嘻嘻,就像我觉得HD700素质其实不高,但有人也觉得很高,发烧阶段性和思想出发点的差异,每个人的认知都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这个和听音乐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8-7-30 15: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我感觉到LZ对现在的森海又爱又恨,这是一种执著的精神,我错怪了LZ。但HD660S跟LZ所说的拉不上关系,应该你试听的耳放未煲开。老实说,对于未煲开的耳机,我是不会拿来欣赏音乐的,声音相对紧、硬、混,不自然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5 01: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