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otif_亮子

去伪存真——DSD 那些年,那些事-原创文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1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褐色幽默 发表于 2018-10-8 15:17
不错 收藏了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天门市
很赞同dsd的密度感比普通pcm大的观点,除了密度大,还有声音的连续感dsd也很好,模拟味很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1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wood333 发表于 2018-10-13 20:17
很赞同dsd的密度感比普通pcm大的观点,除了密度大,还有声音的连续感dsd也很好,模拟味很强

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探讨几点,大家欢喜:

索尼和飞利浦眼看对CD的专利快到期了,一番研究后,在1996年发布了SACD(Super Audio CD)的标准,即1bit 2.8224MHz为基础的DSD编码。所以DSD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这个技术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
————DSD作为专利编码,技术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DSD这种1bit编码,其实早在60-70年代的日本纵横式交换机的第一代数字固定电话已经开始使用了,但其目的并未和高保真发生联系,主要是丢帧后不影响信号,局间发射、接收设备成本低廉。事实上DSD当初问世的原因就是信号还原设备成本低廉。即便今天,只要你不介意糟糕的音质,DSD信号直接用一个场效应管加几个电阻电容搭的简单滤波器,也能放出音乐来的。

为什么以前DSD少人问津呢,因为DSD是SACD的隐藏属性。实体唱片包括SACD走向衰落,高格式音频文件及无损流媒体播放渐成主流,正因如此,近些年DSD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DSD的设备与载体一直被专利保护,虽然战胜了DVD-Audio,但由于昂贵的授权费和基本无法面世的录、混设备,一直被专业市场排斥。可以说是Sony的旧脑筋和点错的科技树毁了这个东西。

那么单纯从声音的角度看呢,声音到底是好了还是糟了?
CD的音轨比特率1411.2kbps,VCD 的声音压缩技术可以说是Mp3的前身,MPEG-1 layer2,比特率224kbps,DVD立体声的比特率约400kbps,AC3环绕声更低,都远不及CD。
这还不是关键,VCD、DVD在我国爆发式发展,其中不乏粗制滥造,很多碟机的时序误差(Jitter)大大超过CD机,误差值过高导致声音的精度仅相当于12bit左右。DVD对音频电路和声音质量的考量与CD机不在一个层面上。
来看看现在的DVD机价格也可见一斑。
————消费型VCD和DVD的音质糟糕,并非完全是因为Jitter,甚至Jitter都无法排上前5名。当年的廉价VCD和DVD机,普遍采用了MTK公司的一片式解决方案MT1389系列,这个芯片至今在二手市场仍可看到。这个芯片是为了省钱,直接出模拟信号的,加上廉价机糟糕的开关电源供电,事实上当年(2002年)市面上的千元级万利达、新科、夏新DVD机,普遍的输出噪音都在10-20mV级,相对12Bit的绝对分辨率LSB为1mV,恐怕市售DVD机指标更差才是,但得益于开关电源的使用,这些噪音多不可闻。
搞笑的是,MT1389这个芯片,当年为了应付DVD-Audio可能带来的新机遇,其实是一个可设置成输出IIS(某些型号甚至有AC97!)码的设计,但国产垃圾DVD的固件几乎全部把这个复用脚给关闭了,无法引出信号,这也造成了后来使用这种统板的国产DVD机主板几乎无法修改用途进行延寿,而是一夜之间全部退出市场变成垃圾。

古典音乐爱好者大多会去音乐厅听音乐,同时还是音响发烧友。古典音乐的录音对麦克风品质和麦克风摆位的要求极其苛刻,只有极少的后期加工,需要足量采录乐器及厅堂的真实信息。
目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最佳方式也就是DSD了。
————古典音乐的原盘转录SACD比较多,主要原因是版权费比流行乐便宜,溢价相对较高。


DSD的编码方式造成超高频量化噪音,DSD64在22kHz以上开始出现,因此称之为带外噪声。DSD128带外噪声则推移至44kHz以上,与PCM的高频量化噪声接近。
————DSD64的量化噪音,从18khz即开始出现,这也是DSD64的信噪比在未做升频的情况下很难超过110dB的原因。DSD128噪音在60Khz左右开始上升,DSD256则在100K以上,但DSD信号并不能单纯的做升频或PCM的超采样方式去爬升码率。

我个人感觉DSD和PCM最大的差别不在频率、不在动态,而在密度感、临场感,还有最重要的,感动人的能力。
————没有权威证实的看法,是PCM的连续性不好,主要来自眼下常用的超采样算法的问题,并非因为原始编码,因此许多人用R-2R的转换器,采用了无升频的NOS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19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