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46|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27 23: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感觉自己自从创办自然声后,上网发这些跟音乐相关的贴子少了不少,甚至,听音乐的时间也少了不少。毕竟自己说到底,还是个音乐爱好者,做耳机,主要还是为了养家糊口。当然,另一方面,穷人买不起好器材,只好自己做,哈哈
赶紧努力发贴,把自己整理的关于上世纪指挥家的资料弄出来。大致以国家和地区进行整理,不过,由于欧洲那边大家经常换国籍,所以只能算个大概。
资料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网络,所以,内容不实、有误应该算是正常的,望大家不客气指出,加客气讨论。水平有限得很,没法一一甄别。
如果有遗漏,也请不吝指出,谢谢!
镇楼是俺家最新出的8单元旗舰动铁NSX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2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们--德国篇
一、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
如果上世纪的指挥大师论起排名来,富特文格勒是公认的第一。虽然在他之前还有一些大师,比如世纪初的马勒,在他生前作为指挥家的名号一直比作曲家要大得多。尼基什、老克莱伯、老门(门格尔伯格)……,但都由于录音唱片较少而被不少爱乐者忽略。对历史录音,小编始终是敬而远之!相当多音效真不咋的。如果说音效上能差不多接受的,富氏算最早的了。很喜欢他对贝多芬的交响的处理,贝乌三,贝五、贝九,都是最好的演诠释水准。


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25—1954.11.30),德国指挥家,作曲家,出生于柏林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是柏林大学的考古学教授,母亲则是一位画家。19岁即登台指挥慕尼黑爱乐演出了布鲁克纳第九。在指挥上, 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
在三十年代年代,富特文格勒便被认为是当世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在希特勒上台后,富特文格勒对其文化政策十分反感,曾公开与纳粹的‘文化卫士’对抗,如拒绝在音乐会上行纳粹举手礼等。1934年,纳粹禁止著名作曲家兴德米特的歌剧《画家马蒂斯》上演,并借此掀起一场政治狂澜;富特文格勒在此时毫不犹疑地站在兴德米特一边,并向纳粹当局表示强烈的抗议;结果遭到纳粹解职,这便是著名的兴德米特事件。至1935年才慑于其巨大威望而恢复其职务,并受聘于帝国文化部。1942年为庆祝希特勒生日演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联军后来以此反复诟病富特文格勒。但他在帝国任职期间,掩护帮助了大批犹太指挥家出国,包括瓦尔特,克莱姆佩雷尔等大师级艺术家。因此其屈身于帝国旗下目的并非为虎作伥,而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行为。而事实上,柏林爱乐乐团在战时没有一个团员被把去服兵役;而他与柏林爱乐在战时的音乐会,也成了饱受战祸之苦的柏林居民的最大安慰。


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作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的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著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但他本身有著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
勃拉姆斯、贝多芬、布鲁克纳和瓦格纳的作品是富特文格勒的优势所在。他运用灵活的速度、节奏和力度的起伏和即兴发挥形成了他的艺术个性。


1954年的卢塞恩音乐节上的“贝9”是富特文格勒最后一次演出这部作品。1942年版的焦虑、恐慌和世界末日的景象没有了,他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第3乐章非常慢,但丝毫没有停滞的感觉。音乐在不但的发展变化中。第1、2乐章也是如此。在最后的合唱乐章,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乐土般的安详弥漫于每一个乐句,甚至每一个音符。此时的富特文格勒他比任何时候都要兴奋,他已经摆脱了二战留给他的噩梦般记忆。
1954年9月28日-10月6日,他在维也纳为EMI灌录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这是他最后一次的指挥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23: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们--德国篇
一、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
如果上世纪的指挥大师论起排名来,富特文格勒是公认的第一。虽然在他之前还有一些大师,比如世纪初的马勒,在他生前作为指挥家的名号一直比作曲家要大得多。尼基什、老克莱伯、老门(门格尔伯格)……,但都由于录音唱片较少而被不少爱乐者忽略。对历史录音,小编始终是敬而远之!相当多音效真不咋的。如果说音效上能差不多接受的,富氏算最早的了。很喜欢他对贝多芬的交响的处理,贝乌三,贝五、贝九,都是最好的演诠释水准。


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25—1954.11.30),德国指挥家,作曲家,出生于柏林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是柏林大学的考古学教授,母亲则是一位画家。19岁即登台指挥慕尼黑爱乐演出了布鲁克纳第九。在指挥上, 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
在三十年代年代,富特文格勒便被认为是当世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在希特勒上台后,富特文格勒对其文化政策十分反感,曾公开与纳粹的‘文化卫士’对抗,如拒绝在音乐会上行纳粹举手礼等。1934年,纳粹禁止著名作曲家兴德米特的歌剧《画家马蒂斯》上演,并借此掀起一场政治狂澜;富特文格勒在此时毫不犹疑地站在兴德米特一边,并向纳粹当局表示强烈的抗议;结果遭到纳粹解职,这便是著名的兴德米特事件。至1935年才慑于其巨大威望而恢复其职务,并受聘于帝国文化部。1942年为庆祝希特勒生日演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联军后来以此反复诟病富特文格勒。但他在帝国任职期间,掩护帮助了大批犹太指挥家出国,包括瓦尔特,克莱姆佩雷尔等大师级艺术家。因此其屈身于帝国旗下目的并非为虎作伥,而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行为。而事实上,柏林爱乐乐团在战时没有一个团员被把去服兵役;而他与柏林爱乐在战时的音乐会,也成了饱受战祸之苦的柏林居民的最大安慰。


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作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的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著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但他本身有著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
勃拉姆斯、贝多芬、布鲁克纳和瓦格纳的作品是富特文格勒的优势所在。他运用灵活的速度、节奏和力度的起伏和即兴发挥形成了他的艺术个性。


1954年的卢塞恩音乐节上的“贝9”是富特文格勒最后一次演出这部作品。1942年版的焦虑、恐慌和世界末日的景象没有了,他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第3乐章非常慢,但丝毫没有停滞的感觉。音乐在不但的发展变化中。第1、2乐章也是如此。在最后的合唱乐章,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乐土般的安详弥漫于每一个乐句,甚至每一个音符。此时的富特文格勒他比任何时候都要兴奋,他已经摆脱了二战留给他的噩梦般记忆。
1954年9月28日-10月6日,他在维也纳为EMI灌录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这是他最后一次的指挥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22: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jimguo 发表于 2018-11-28 02:44
自然声 是很好的概念。

是的!这是我做耳机的出发点,希望自己的产品声音自然、耐听,以重现录音和体现音乐本身的美,而尽量不加入太多的非hifi的东西。所以调音时我会找作曲家来,尊重他们的观点,毕竟对现场,对自己音乐的熟悉程度,很少人能比得上作曲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jimguo 发表于 2018-11-28 22:27
和长老神交已久,但是你开发的耳机信息直到今天才我看到。我自信每天都看绿坛耳机区,怎么搞的没看见你的 ...

天啦,我这宣传,也太失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3: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三、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
奥托·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1885.5.14—1973.7.6)出生在德国的布雷斯劳犹太家庭,公认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作品最顶尖的诠释者之一。


1906年,克列姆佩勒在布拉格首次登台指挥,后被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看中,第二年,经过马勒的鼎力推荐,他正式担任了布拉格德意志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他毕生命途多舛,祸不单行,受尽苦难。1930年代期间曾遭纳粹迫害被迫逐出德国,尔后颠沛于奥地利、瑞士、美国等地,再加上罹患脑瘤、循环性精神病,其前半生可谓备尝艰辛。1933年在他被纳粹驱逐前不久,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排练时,不慎跌倒,头部严重撞伤,留下后遗症,曾一度离开乐坛;1939年他进行脑瘤切除手术,导致半身瘫痪,暂停指挥活动;1951年蒙特利尔机场飞机失事,他右腿严重骨折,4年康复后,坐轮椅指挥;1958年一场火灾,他全身严重灼伤,几乎没命.真是灾难连连,恶运当头。令人敬佩的是,他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的不幸,重新站立在指挥台上。二战期期间,他一直居住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1952年克伦佩勒来到伦敦,让这位音乐老人大显身手的是由EMI莱格(W.Legge)创建的爱乐乐团,在此展开了他指挥生涯的新的一页,莱格促使他与EMI签约并录制了大量的优质唱片,唱片给他带来了名声,晚年终于跻身本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大师的行列,历尽波折,不屈不挠,令人敬仰。

1973年7月6日,克伦佩勒病逝于瑞士苏黎世,终年88岁。


对原谱的完全忠实与钻研是克伦佩勒处理任何作品的基础,而谨慎的速度处理,着重乐团各声部间的清晰与平衡,乐曲速度明确的掌握,而使音乐显现出一种坚毅、感人至深的魄力。其中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交响曲皆代表他至高的成就之一,第五诠释上的精辟,令人震撼的见解,显示克伦佩勒处于颠峰时期;第七速度偏快,所呈现的张力更振奋、激昂,句法亦锻炼得更为精粹。   
克伦佩勒强调作品的结构完整,演出骨架宏大,坚如磐石,将坚定的意志力彻底地贯注在音乐中。因此结构严谨、重视精神内涵的德奥曲目,一直都是克伦佩勒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晚年诠释的贝多芬交响曲,多为后人称道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3: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jimguo 发表于 2018-11-30 07:42
没关系,好在现在知道了。有机会买一个耳机听听。

好像知道原因了。都是在耳塞区发的。但在耳塞区也没 ...

哦,那我的NSX的介绍贴就放耳机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2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四、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
卡洛斯·克莱伯(1930.7.3—2004.7.13),生于德国柏林,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之子。小克莱伯的指挥才能在1956年老克莱伯去世后很快被人们认识。他先后在杜塞尔多夫的莱茵德意志剧院、斯图加特的沃特堡国家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以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工作。但是从1973年开始他就没有担任过常任的指挥职务,只担任客座指挥。


作为一个有世界声望的指挥家,小克莱伯实际的演出曲目十分有限。他指挥的歌剧只有十多部作品,没有莫扎特的作品,瓦格纳的只有过《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威尔第的仅有《茶花女》和《奥赛罗》。197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给小克莱伯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声望。
小克莱伯永远不宣布他将要指挥什么,直到他到达排练现场前。乐团的日程表,只是简单地写明:节目正在安排中。在此之上,他要求音乐方面的绝对权力。他不仅会命令与他合作的所有人,而且如果事情不按照他的路数走,可能会马上离开。
小克莱伯只在他喜欢的时候指挥。他从来不接受采访,并禁止与其合作的公司出版他的传记信息。小克莱伯对新闻媒体的沉默和蔑视的原因在于,他对把自己与父亲对比表示反感。与卡拉扬这样的指挥不同,小克莱伯对于自己在公众面前演出魅力的多寡并不太关心。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比托斯卡尼尼要富有灵气,比富特文格勒要严整,比卡拉扬要丰厚。克莱伯的指挥有力、新鲜、深刻、流畅、富于激情、具有生动的现代感。卡·克莱伯的指挥风格和特点确实是值得大书一番的,总的来说,他是一位非常富有修养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思路清晰敏捷,动作潇洒自如, 不但有着极高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而且还带有着一些轻松幽默的气质和自然的意境,而且还带有着一些轻松幽默的气质和自然的意境,他在指挥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得到十分恰到好处的结合。他指挥的音乐,人们能够从中感觉到如同大海一般的宽大和宏大的气势以及强烈而辉煌的色彩。他特别注意音乐的线条进行和色彩变化,对于莫扎特以来的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他非常强调抒情性的体现与处理,使之被表现的极为清晰、温和、自然和流畅。而对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他则不放过每一细小的环节,使之得到极其精确和细腻的处理。有人曾经说过:“卡·克莱伯指挥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活力,使听众能够从音乐中感到一种坚实的力量。”

他的贝四、贝五、贝七、勃四等录音确实堪称唱片中经典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六、约胡姆(Eugen Jochum)

欧根·约胡姆(Eugen Jochum,1902.11.1-1987.3.26),生于巴伐利亚,逝于慕尼黑。他的父亲是一个优秀的管风琴家,还是当地的一个合唱团的团长。约胡姆兄弟几个都从小学习音乐,后来,除了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以外,他的哥哥奥托.约胡姆也成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而他的弟弟乔治.路德维希.约胡姆则当上了杜伊斯堡音乐学院的院长,并且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指挥家。


一步一个脚印的德国指挥家约胡姆从小镇的歌剧院开始起步,很快就与各大名团建立了持久的联系。约胡姆经常被看做一个神圣的人(他也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他不是被扔进“大师序列”中的一位。然而他对乐队的控制和他的人缘从没有被质疑过。在众多作曲家中,在他喜爱的布鲁克纳之外,他也十分出色,有着用交响乐团来作画的天赋。一个主要的人物,毫无疑问。


胡姆曾在自己指挥艺术最为成熟的时期里,广泛地参加了世界性的众多音乐活动,大约从50年代以后,他便经常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他曾在许多著名的音乐节中担任指挥,也曾访问过美国和加拿大等美洲国家以及日本这样的亚洲国家,并和这些国家中的著名乐团一起举行了很多出色的音乐会。此外,他与伦敦爱乐乐团之间保持了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客席指挥,他与这个乐团合作录制了很多极有价值的唱片。约胡姆是一位风格纯正,修养深邃的老指挥大师,这已是如今人们所一致公认的评价,他的朴实、端正和深奥的艺术风格,的确是一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风格,当今天人们已经厌恶了那种靠一时激情和哗众取宠来取悦听众的浮浅风格后,反过来再回顾和领略一下约胡姆那货真价实的艺术风格,便更加觉得它是那样的精致、珍贵和具有永久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6: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五、君特·旺德(Gunter Wand)

君特·旺德(Gunter Wand 1912.1.7-2002年2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帕塔尔市。旺德早年曾在德国科隆等地的音乐学院求学,1939年到1944年,他担任了迪特莫尔德和科隆的一些乐团的指挥。
1944年和1945年连续两年,他指挥了萨尔斯堡的莫扎特乐团。1945年,旺德就任科隆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并担任这一职务长达30年之久。在他的精心调教下,科隆歌剧院及其乐团成为了德国首屈一指的歌剧院和乐团之一。 1974年,歌剧院将终身指挥这一头衔颁给旺德,但指挥家却在担任了波恩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之后将这一职务辞去。  


1982年,旺德执棒北德意志广播交响乐团(NDR Sinfonieorchester)。年届70的指挥大师,在这一位置上,兢兢业业,老而弥坚,创造出其指挥生涯的又一座高峰。在八十年代,他指挥乐团录制了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全集,被奉为典范。1991年,当旺德离开NDR的时候,乐团将乐团荣誉主席授予了他。1996年起,已经年逾八十的旺德开始定期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举行音乐会。
2002 年2月15日,旺德老人在位于瑞士伯尔尼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的家中去世,终年90岁。


  

旺德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绝少在音乐会以外的社交场合露面。凭藉他的实力,他应该可以获得比现在得到的更高的声誉,但他的甘于淡泊,谨言慎行和对音乐的奉献精神,却使他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人格上都无愧“伟大” 二字。   


君特·旺德是少数能跨到21世纪的德奥系老牌指挥家,在他近70年的指挥生涯里,以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而享有盛誉。旺德对德奥音乐的重量感是架构在流动性的音乐行进上,在稳健中散发处处精妙,音乐不会流于死板或沉闷,这种特点能够使得他在众指挥家之间走出一股独特的风格。旺德是二十世纪第一位指挥时动用作曲者原手稿、以追求音乐原貌的指挥家,如果从他最近发行的几张布鲁克纳里可以发现,他尽量会保持乐曲原本应有的韵味,不会添加太多喧渲染;再者,旺德对德奥音乐的厚重感是构筑在律动性的音乐行进上,而非拼贴式的音符上,猛然听之,他的音乐也充满着坚实的德奥风格,然而异于其他德奥音乐大师之处,是他不会在音乐里硬是塞满过度的张力。换言之,他在稳健中散发处处精妙,音乐不会流于呆板或沉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8: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七、克纳佩兹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
汉斯·克纳佩兹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生于德国的艾尔伯非尔德。1911年于曼海姆首次上台指挥,翌年参加荷兰瓦格纳音乐节指挥演出。1922年他接替瓦尔特擢升为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终身指挥,在这里他开始以指挥瓦格纳、斯特劳斯和莫札特而崭露才华。


他对纳粹恨之入骨,坚决不加入纳粹党,导致他因希特勒的口授旨意而告退休。侨居维也纳后,他常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及维也纳爱乐的音乐会上指挥。但是纳粹吞并奥地利后,他再次被迫放弃演出,在欧洲的几个非法西斯国家作客席指挥。
战后他重返德国,不久便建立了自己在贝多芬、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和斯特劳斯作品表现上的稳固地位。1951年他于拜鲁依特演出的《帕西法尔》有口皆碑,成为传奇轶闻。虽然他对战后的许多演出很不满意,但仍继续在拜鲁依特指挥。1954年他重新被任命为慕尼黑歌剧院指挥,但是整整一年他都缺席以抗议市政当局拖延重修国家剧院。米兰及巴黎上演瓦格纳时,都曾请他客席指挥。


克纳佩兹布什不喜欢排练,也水远不会因录音而特别讲求准确性。Decca公司的录音师库尔绍在《铃声回响》一书中讲了个故事 ,说克纳佩兹布许有次正在录制斯特劳斯的一首圆舞曲时,跟平常一样没经过排练。一个乐句多次反复之后,有一半人照谱子继续接了下去,另外一半人居然忘了谱子继续反复,结果有四个小节乱了。录好后,他大声问库尔绍:“这个带子行了吧?我们不必重来一遍了,是不是?”库尔绍告诉他实况,他说:“嘘…,小声点!你以为别人知道?”。
说来也怪,他在录音室里做的唱片几乎都是成功之作,但最佳唱片还是1951年在拜鲁依特演出的《帕西法尔》,由Decca录音师录下排练及现场演出实况。按罗森塔尔的权威说法,大众普遍认为这次演出是本世纪最优美的,唱片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它捕捉住这次饱富魔力的演出,且一直成为瓦格纳歌剧的最佳唱片之一。克纳佩兹布什于1962年和1963年仍在拜鲁依特演出《帕西法尔》,由Philips分别录制。虽然音效较佳,但仍无法与第一张媲美。


克纳佩兹布什是一名指挥大师,其真正才华在歌剧院上能充分发挥。只要他在乐池里一出现,剧院的气氛马上象触了电一般激动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6: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八、克格尔(Herbert Kegel)

赫伯特·克格尔(Herbert Kegel,1920.7.29—1990.11.20)前东德著名指挥家,出生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曾师从著名指挥大师卡尔·伯姆学习,长期担任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和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Kegel 1980到1989年期间经常到日本访问。其间指挥过日本NHK交响乐团、大阪爱乐乐团、东京爱乐乐团、名古屋爱乐乐团、日本爱乐乐团、东京城市交响乐团等等——这也是现在日本成为在德国之外东德指挥知音最多国家的原因。同时,经过他们这些顶级的大师训练,日本交响乐团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克格尔是莱比锡指挥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指挥的作品范围广阔,除了擅长古典音乐外,还积极推广现代音乐。他在Deutsche scsallplatten公司留下大量录音(其中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等录音是其代表作)。


Kegel 的要求很高,对自己与他人都是如此,固执的怪脾气使得他很难与人相处,这也包括了三次失败的婚姻。排练时他常常失去耐性,对团员大吼大叫,并冒出些侮辱的字眼。他无法忍受心目中的完美诠释与乐团的现实表现相差太远。
1990年,两德统一后,他深感“绝望”,于次年冬天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九、肯普(Rudolf Kemp)
鲁道夫.肯普(1910.6.14-1976.5.12)德国指挥家。生于德累斯顿,他幼年时就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双簧管,年龄稍大以后,他就进入到了著名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从1929 年开始,他进入到了著名的莱比锡格万特豪森管弦乐团,直到1936 年间,他一直在这个德国闻名于世的老牌乐团中担任首席双簧管演奏员。 1935 年,肯普作为指挥家,首次在莱比锡指挥了洛尔青的歌剧《偷猎者》,并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1952 年,他担任了慕尼黑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即而又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中担任了一年指挥。 1953 年,肯普首次出现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的指挥台上,1954 年到1956 年,他又受聘在美国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中担任了两年的指挥。到了1961 年,他又接替了英国著名指挥大师比彻姆的职位,担任了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65 年,瑞士的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又将他聘为音乐指导。 1976 年,慕尼黑爱乐乐团也将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的职务授予了他。到了1975年的9 月,他又担任了著名的英国BBC 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遗憾的是,上任不久的肯普却在第二年突然逝世。


肯普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歌剧指挥家,他对于德国歌剧,特别是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有着极其出色的演释能力。他曾是世界著名的拜罗伊特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和爱丁堡音乐节上的主要特邀指挥。 1960 年,他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极其成功地指挥了新版《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在此之前,他也曾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多次指挥了这部庞大的四联剧。肯普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可以说是最拿手的了,这位作曲家的全部歌剧作品都是他所擅长的曲目,至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和交响曲,就更不在他的话下了,例如他所指挥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和《家庭交响曲》等作品,就是非常富有个性的演释。
作为20 世纪中的卓越指挥大师的鲁道夫·肯普,作为一个德国指挥家,他并没有古板地沿袭着古朴的德奥指挥风格和传统,而是积极和大胆地将充满生命力的浪漫主义气息注入到这种传统中,使这种高尚而又雅致的古典风格,唤发出了全新的、充满活力的青春气息。有人称赞他:“来自原东德的指挥大师鲁道夫·肯普的风格是用娓娓动听的方式把德国宽广深厚的精神传达给听众。”


另外,肯普对于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也是一个演释得极为成功的专家,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作品当属斯美塔那的著名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和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新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7: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十、克劳斯·滕斯泰特(Klaus Tennstedt)
克劳斯·滕斯泰特(1926.6-1998)出生于前东德梅泽堡,1958年年仅廿二的他便登上德累斯顿歌剧院的音乐总监的宝座,成为当时全东德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指挥。1971年,滕斯泰特携妻离开东德,之后在西德的基尔定居。1976年,滕斯泰特被邀请到英国担任指挥。1983年起担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直至1990年。滕斯泰特也被视为20世纪后25年间的新的大师级人物,尤其是他对马勒、瓦格纳、布鲁克纳作品的诠释,更是赢得举世乐评一致的推崇。


滕斯泰特堪称是战后对德国古典及浪漫乐派作品最专擅的顶尖人物,他的诠释总有着非凡的深度,经常有撼动人心的演出。EMI这款由滕斯泰特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绎的瓦格纳歌剧管弦乐集锦便是最好的见证。此时的滕斯泰特正处于病痛开始缠身的时刻。他对歌剧的要求非常严格,当时很多人都无法说服他灌录瓦格纳歌剧的唱片。而东京演出的影碟格外珍贵的原因,是它让人们听到并看到滕斯泰特在瓦格纳音乐上最贴近理想状态的呈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2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英国篇:
一、比彻姆爵士(Sir Thomas Beecham)
比彻姆(Sir Thomas Beecham,1879.4.29-1961.3.8),生于英国圣海伦斯市一富商家庭,自学成才。1910年,比彻姆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歌剧节首次亮相,指挥首次在英国上演R.施特劳斯《埃列克特拉》,戴留斯《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歌剧。


1929年他在伦敦举办了戴留斯音乐节,全部背谱指挥《舞蹈狂想曲》、《北国素描》、《夏日庭院》、《离别之歌》、《高山之歌》、《阿帕拉契亚》等6场音乐会演出,传为佳话。
比彻姆组成了著名的伦敦爱乐乐团(LPO)。1932年10月7日,在比彻姆指挥下,LPO在伦敦女皇音乐厅举行了首次音乐会,曲目有柏辽兹《罗马狂欢节》、戴留斯《希里格集会》、莫扎特《第三十八交响曲》等。LPO很快就成为英国乐坛的中心,可与伦敦交响乐团BSO交响乐团三足鼎立。1947年他又出资创建了著名的皇家爱乐乐团(RPO)。比彻姆毕生为了繁荣英国音乐文化事业兢兢业业,创建了5个乐团。因此,比彻姆获得“英国交响乐团之父”的名称。他曾在1915 年被封为骑士,后来又在1916 年被晋封为爵士,成为英国音乐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获得此种荣誉的艺术家之一,而这种荣誉也正是他毕生为英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为世界音乐艺术的传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极好证明。


比彻姆是灌有唱片最多的英国指挥家,其代表性唱片已由EMI制作CD,有:贝多芬《C大调弥撒曲》、比才《阿莱城姑娘组曲》、《卡门》戴留斯《翻过重山的远方》、《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海顿《第九十三-九十八交响曲》、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西盖蒂)、莫扎特《后宫诱逃》、《魔笛》、里姆斯基-科萨可夫《舍赫拉查德》、西贝柳斯《第四、第六交响曲》、《比彻姆专辑》(德彪西、圣-桑、戴留斯)。


比彻姆是一位主观因素较强的指挥家,这一点他与富尔特文格勒很相似,其实,他在对作品的即兴处理上甚至比富尔特文格勒和尼基什还要多,这与他的艺术思想及观点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人都知道,比彻姆在排练时所做的不一定都与演出时的实际效果一样,但有趣的是,他的这种即兴发挥式的指挥,却丝毫不会给人们带来混乱的感觉,他总是能够以自己绝妙的技巧和卓越的艺术趣味来取得成功,而且这种独具魅力的做法,倒常常给人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他的这种风格与亨利·伍德的那种精细的,一切都准备得极为充分的风格相比较,有着非常鲜明的差别。


比彻姆作为一位非凡的指挥大师,其在专业上的惊人技能和艺术上的高深修养是极为突出的。他是一位十分全面的指挥家,从作品的体裁上来看,无论是歌剧、清唱剧还是交响乐和室内乐,他都有着令人信服的驾驭能力和精湛的演释技巧,而从作品的风格和数量上来看,他对音乐史上各种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曲家的大量作品,也都有着非常独特和准确的解释,当然,对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他的诠释可以说是更加具有说服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3: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二、马里纳(Sir Neville Marrine)
内维尔·马里纳(1924.4.15—2016.10.2)生于英国林肯郡,幼年学小提琴,13岁就读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1954年,马里纳进入了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成为这个响当当的乐团中的小提琴演奏员。


马里纳的指挥生涯开始得较晚,1956年,32岁的马里纳创建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全称“田园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并一直担任团长至1978年。1968年以后,已经44岁的马里纳离开了英国而赴美国学习指挥,并期望在那里得到这方面的发展,到了1974年,50岁的马里纳受聘担任了洛杉矾室内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一直持续到了1979年,当年马里纳作为幸运者,接过了斯克罗瓦切夫斯基的班,担任了这个美国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多年来,他一直领导着这个颇有名气的交响乐团,并始终将这个乐团的水平保持在全美一流的行列中。


马里纳一生中的主要贡献除了非常出色地领导了美国明尼苏达交响乐团以外,另外一个便是他亲手组建和培养了后来享誉世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室内乐团,它的合奏效果极其纯静和细腻,乐队的音色甜美而富有润泽感,其织体和层次亦显得非常清晰和有条理。人们在听了这个乐队的演奏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乐队具有着丰富的魁力和极有修养的艺术情趣,以上这一切特点的形成,其主要的功绩都应该归功于马里纳对这个乐团的长期培养和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4: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三、巴比罗利(Sir John Barbirolli)
约翰·巴比罗利(Sir John Giovanni Battista Barbirolli,1899.12.2—1970.7.29)生于伦敦一个音乐世家;由于父亲是伦敦帝国管弦乐团的指挥。
1924年他组织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巴此罗里弦乐合奏团并亲任指挥,1929年转任伦敦皇家歌剧院巡回演出剧团首席指挥,1943年英国哈勒乐团召回他重整乐团,开始了他指挥生涯中最辉煌的阶段。随着他的声名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大交响乐团都争相礼聘其出任指挥(包括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


约翰·巴比罗利一生事业最突出的贡献就是造就了哈勒乐团。在哈勒乐团直到逝世,1958年由常任指挥改任首席指挥,1968年又改为“终身桂冠指挥”。鉴于约翰·巴比罗利对英国音乐文化的卓越贡献,1949年受封为骑士,1969年受封为荣誉侍从,1958年获曼彻斯特荣誉市民称号——1950年英国皇家爱乐协会授予他金质纪念奖章,这是最令人渴望的音乐奖之一。

约翰·巴比罗利与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雷于1965年8月19日在伦敦著名金斯威音乐厅((Kingsway Hall)合作录制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被誉为EMI唱片公司有史以来最成功古典音乐唱片制作。
1970年7月29日,约翰·巴比罗利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1岁。
巴比罗利的指挥风格总是洋溢着丰富的浪漫诗情,尤其是北欧的音乐,最能发挥他所特有的魅力——不管是英国作曲家埃尔加、戴留斯的作品还是西贝柳斯、马勒或格里格的音乐,他的指挥都流露出迷人的抒情美。


巴比罗利是一位民族气质很强的指挥家,他的指挥生涯中的突出功绩和贡献,基本上都是表现在对于英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上,这方面,除了在扶植哈勒乐团上所做出的伟大业绩以外,还表现在对英国作曲家的作品的宣传介绍等许多方面:在这方面,他与比彻姆、布尔特和萨金特等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然而巴比罗利本人亦是一位能够自如地掌握多风格作品的指挥大师,在指挥歌剧方面,他除了指挥英国歌剧以外,也非常善于指挥德国歌剧,50年代时就曾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演出过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但与伊索尔德》,并且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对于意大利歌剧,他的演释则似乎更胜一筹,包括普契尼和威尔弟等人的歌剧。

巴比罗利的指挥风格是稳健、清新、细腻和流畅,在演释作品时,他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抒情的浪漫情调,但却始终能够很好地保持相对的理智性,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极佳地掌握作品处理上的分寸感,从这方面来看,他是一位艺术修养十分深厚的指挥大师。


他与英国著名女大提琴家杜普雷合作演奏的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就是极其精彩的,带有经典性的演释,他们合作录制的唱片,一直是这部作品的唱片中最权威的版本,多年来还始终未有人超越过他们。而这样精湛的诠释,在巴比罗利大量的擅长曲目中,也仅仅是一个突出而微小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6: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四、西蒙·拉特尔爵士(Sir Simon Rattle)

西蒙·拉特尔爵士(Sir Simon Rattle)1955年1月19日生于利物浦。7岁就看懂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总谱。1970年,年方15岁的拉特尔首次登台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蓬头指挥神童”绰号闻名于英国乐坛。1979年,24岁的拉特尔告别故乡,来到伯明翰,出任伯明翰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0年更被委任为音乐总监。


2002年阿巴多卸任柏林爱乐艺术总监,西蒙·拉特尔成为120年历史的柏林爱乐第六任常任指挥和艺术总监。


卡拉扬产生去意的时候,曾相中一个叫西蒙·拉特尔的英国指挥。眼看距乐坛的“世界屋脊”一步之遥,拉特尔竟婉拒“天下第一团”,给出的理由是要对音乐的研究再作提高,令世界乐坛为之哗然。英国《太阳报》以“拉特尔没有能力,给英国人民丢脸”为题,重炮轰击这个“捧不起”的家伙。但拉特尔不管什么“丢脸”,笃信“面包”会有的,继续他“十年磨一剑”。交响乐“皇冠的皇冠”再度眷顾他的头上,2002年阿巴多卸任艺术总监,“准备好了”的西蒙·拉特尔,接下“世界第一棒”,成为120年历史的柏林爱乐第六任常任指挥和艺术总监。在同年6月的一次演出结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对拉特尔点头说:“你的两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你是英国人民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五、加迪纳(John Eliot Gardiner)
约翰·艾略特·加迪纳1943年生于英国牛津,大学时代即组织蒙特威尔第合唱团,自年轻时代起加迪纳便悉心研究蒙特威尔第音乐,并和霍格伍德、普雷斯顿、平诺克、诺灵顿等几位英国音乐家一样,致力于以仿古乐器演奏巴罗克音乐的尝试,作出卓越的贡献。


在1977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音乐节上,采用古乐表演方式演出亨德尔的神剧《阿西斯与加拉蒂亚》(AcisandGlalatea),并首次为Archiv录成唱片,获得《留声机》1978年度早期音乐最佳唱片奖.1990年,加德纳又成立了崭新的古乐团---------革命与浪漫乐团(OrchestreRevolutionaireetRomantique).
自80年代以来,加迪纳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和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演出并灌录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唱片,成为仿古演奏的代表性人物。


长期以来,他对贝多芬的交响曲作品进行了反复的考查,对当时的乐器构造、乐队编制、演奏方法、调音标准、演出形式以及声音效果等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从1991年-1994年,以古乐演奏的方式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在同类录音版本中,此新版本的贝多芬并不摩登,音响的能量感虽不及现代的大型乐队,似乎不适应现代听众的欣赏要求,不过,听下去并不觉平淡.贝多芬交响曲中的一些细节和自然古朴的风格是现代大型管弦乐队难以表达的,此新版本力图追寻贝多芬的乐队声响概念和音乐风貌,尽可能恢复贝多芬音乐纯正的美.在演奏风格上比较自然、客观、朴素,不夸张,不机械,有节制,有分寸,努力再现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意图,听来颇有古乐纯正的风格和高尚的趣味,有别于同类录音的不同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4: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六、科林·戴维斯(Sir Colin Davis)
科林·戴维斯爵士(1927.9.25——2013.4.14)出生于英国。1983年到1992年他指导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自1995年他是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另外他也是德累斯顿国立乐团的荣誉指挥。


科林·戴维斯到目前为止的表现,最突出的当属他在柏辽兹音乐上所作的努力,提到这点法国人真的要汗颜了。戴维斯努力挖掘柏辽兹各种几乎要被遗忘的作品,并加以推介给大众。最有名的应该是『特洛伊人』,这部歌剧录音在唱片史上有着相当的意义,成就斐然--或许如此,使得近三十年来没有人敢再灌录同曲录音。


另外一个让人难忘的演出是西贝柳斯,他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可称是“西迷”的至宝,不过这个领域倒不是一面倒的受赞扬,他经常运用异常速度,而受到不少抨击,但可以确定的是西贝柳斯也是他手头一绝。另外无论指挥歌剧或是灌唱片,他的莫札特音乐也渐受注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19 22: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