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73|回复: 16

说古典乐更能反映器材好坏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flight8888 于 2018-12-6 10:48 编辑

首先说明不讨论不同音乐类别之间的艺术差异,单单从如何能客观的反应器材水平的角度来分析。

要如何考量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常识性的要素就是参照物!或者说参照标准。而这个所谓的参照物必然是相对客观存在,能被大众认识、认知并且有广泛意义上的认同的。

那么对于hifi器材的参照物来说,显然古典乐要比流行乐更为适合。

为什么说古典乐更适合,首先从频响范围上来说,即低音段到高音段发声范围上来说显然是古典乐更广泛一些,尤其是大型的交响乐,由于乐器种类及数量的繁多,使得从低到高涵盖中频,甚至所谓的超低与超高的频响在量上面就要超过流行乐很多,各频响段上的量一多则更能反应出器材的表现力,简单的讲就是检验的样本更多。比方说很多人喜欢用渡口,加州招待所这种来试低频,但是有没有想过就开头那么几下鼓声的表现就真的完整反映出低频的表现了吗?我相信很多人用渡口或者招待所测试的时候一定是重复的后退播放后退播放,就为了这么几下鼓反复的切换!因为这事我以前也干过,但是用这种方式来测器材,太片面。

其次从音质音准上来说,这里讨论古典和流行的话,从各种争议来看更简单的来说其实本质是器乐和人声,那个更适合考研器材。我的答案还是器乐。因为如果把人声比喻成一把乐器的话,那它一定是全世界最最最复杂的一种乐器,因为说它千变万化都嫌少,全世界60多亿人,谁能找到2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嗓音?60多亿人就有60多亿把嗓子,就有60多亿种不同的嗓音!开头讲了,测量器材需要一个参照物,而参照物必须是能被广泛意义上认知认同的,而人声的多变性导致人声完全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认知,那么在音质和音质上用人声来测试,问题就很多了。这里有人肯定会说,那我用同一个人的声音来测试呀,我们大家都知道梁静茹、都知道蔡琴、都知道王菲的声音,大家都用她们的歌试不就好了。错了,因为前面说人声是最复杂的乐器不单单是数量多,它的变化也是最广了,由于人声涵盖的频响范围要远大于各种器乐,事实上器材的设计只要在某一频段略有改变,那就能造成人声各种不同音色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音染、韵味、调音等等。因此,我不否认播放人声在考研器材音色染色上的作用,确实一些器材特殊的音染或者称调音可以让人声更加动听,但是在考研音质和音准上人声没法作为参考,谁能拍胸脯的说我知道邓丽君正真的声音!别说有多少人能听过她活生生的站你面前唱过了,就大家听的录音来说,要知道不同的唱片公司在录制唱片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同的调音在里面了,虽然大家一听就知道是邓丽君,但音准确已经不准了,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邓丽君。但是器乐在这方面就完全不同了,各种乐器的声音相对人声来说都是固定的,识别性和认知性以及共识性都是稳定的,小提琴的声音不可能听成大提琴,钢琴也绝对不会让你听成笛子。所以器乐声音的高识别度简化了器材考量试对于音质音准上的辨别难度,相对于人声来说也更容易反应播放器材对于声音还原的表现。

最后也是很多测评人经常测试的动态。动态及动态范围,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各种不同的CD专辑都有一个动态范围指标存在,可以这么说单从数值上来讲,古典乐的动态范围都是比流行乐更大的。但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动态范围的大小等于动态表现好坏了吗?答案当然不是!动态范围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指一个范围,是这首音乐的音量从最低到最高之间的幅度。为什么说古典乐的动态范围会比流行乐更大?很简单,人家从一把琴发声到几十个乐器一同发声,音量的变化自然是非常巨大的,流行乐才几个乐器?3个人5个人就能凑一个乐队了,即使像综艺歌手里那种也找个乐团过来伴奏,那也不过十几个人,这在流行乐中已经是少数了。前面说了,范围大不等于表现好,但是要清楚一点,有范围才有表现,范围越大,那么对于表现的考量也越充分,比方说要测一辆车能跑多快,在普通道路上是测不出来的,必须要上赛道,因为道路限速啊!所以越大的动态范围就越容易测试动态的表现。那么古典乐和流行乐那个更容易测器材动态表现,显然是前者了。

这里我再单独讲一下我是怎么理解动态表现的。对于动态表现的好坏要再细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动态细节,二是瞬态。何为动态细节?简单的讲它是一种解析力的表现。声音动态有高有低,动态细节自然就是器材在高低不同时的细节表现,大家都知道动态最低就是0了,无声段,有信号没声音。那么稍微高点当一把提琴、一只笛子、或者是一段低声细语的轻唱,我们都称之为低动态的情况。低动态就是音量低吗?可以这么说,但是对于器材的好坏来说绝对不是音量越低越好,而是音量低但也能让你听的“清”!听的越清楚越好!有人会说那我把基础电平音量调高点不就能听的清了吗?那我只能说呵呵了,你就等着高动态时候被爆耳吧!动态细节表现好的器材就是让你低动态时候听的清,高动态时候也能听的清,同时总的音量在人耳的正常接受范围内。高动态不炸耳就不说了,这个很好理解。如何能让低动态还能听的清,我要引申的再讲一个词,背景黑!很多人测评的时候会提到声音背景的漆黑度,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脑补的概念,某种意义上讲,它其实和信噪比有关,这又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不细说了。讲信噪比其实就是讲底噪,有一句描述器材的话叫背景很黑,细无声,一根针落地都能清晰可闻。这其实就是指低动态的细节表现。最后讲瞬态,这里不谈很多主观认识上的解释,单从客观上来理解。大家都知道对于播放器材,一首音乐高低动态时所需的输出功率是不同的。电流的输出是变化的,动态越高所需要的输出功率越大。那么瞬态表现从客观上讲就是器材的功率输出从音乐低动态突然到高动态时的变化表现,简单的说也就是播放器的功率输出表现。低功率与高功率切换输出的瞬间,播放设备是否有足够的输出到耳机或者音箱。技术性的东西我不懂不讨论。好的器材瞬态表现,当音乐突然出现所谓的爆棚的时候,乐器不乱,能量澎湃,控制力优秀,这其实就是好的器材的电路设计在功率变化时的优秀设计。而不好的表现就是声音出现疲软,杂乱,那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功率跟不上导致。

所以古典乐与流行乐在测试器材的时候,不是考量他们谁的艺术价值更高,不是考量大众对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的喜好度谁更高,仅仅是从客观的表现和测试的难易度上来说,古典乐更适合更能客观的反应器材水平罢了。


发表于 2018-12-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粗略看了一下,楼主说的许多地方是有问题的,也有一部分内容值得参考。。
随便举个例子,楼主说60亿人难找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嗓音?不说60亿了,我小区就有几对双胞胎,他ta们平时的穿着打扮一毛一样,我经常见ta们,和ta们聊天,但ta们的声音,我真的分不出区别…………楼主你能吗?试试看

别的地方我就不说那么多了,懒得找那么多碴,看一看乐一乐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古典要有,流行也一定要有作为参考,是不是完全还原嗓音不重要,重要的是后者有时候会放大缺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kugongzi 发表于 2018-12-6 11:14
粗略看了一下,楼主说的许多地方是有问题的,也有一部分内容值得参考。。
随便举个例子,楼主说60亿人难找 ...

人的声纹其实和指纹一样是具有唯一性的,这是常识。即便是你说的双胞胎,可能你听不出来,但是他们的父母确能听出来。那么把双胞胎比喻成2个不同的器材,你听不出来区别,但别人能听出区别,这就是差异的表现,那以谁为准呢?人声就是这样,没有一个广泛意义上的标准性在里面,但是乐器就不一样,正常人不可能把琴声听成鼓声,小提琴能出中提琴或者大提琴的声音那就是严重失真了。而同一个嗓音,有的器材表现亮,有的器材表现厚,可有人喜欢亮的人声,有人喜欢厚的人声,谁又能说明谁听到的才是最正确的呢?

本来就谈不上很严谨的话题,等于也是我个人烧了这几年的理解罢了,欢迎找碴,大家相互讨论好了。但是为了找碴而找碴,连人声音是唯一性这种常识都要驳一驳的就没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不谈别的,我的是把hd800前段弄到3w级别才听得下去马勒。最近重头到尾重听了几遍马勒,跟以前听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贝多芬简单多了,hd600插个几千块钱的块钱的一体机就能听。

莫扎特和巴赫就更简单了,苹果小白都能听巴赫小无,当然小提琴的音色瞬态什么都没戏,听听旋律和对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wadx1025 发表于 2018-12-6 11:14
古典要有,流行也一定要有作为参考,是不是完全还原嗓音不重要,重要的是后者有时候会放大缺点

我并不是说流行乐就不具有参考价值,但是我更认为在分析器材音色、韵味、调音风格等上面可以用流行乐来测试,而诸如解析、声场、音准以及动态等等,不是说流行就可以,而是古典更适合,因为古典乐更容易分析。
至于你说的放大缺点问题,我可以这么说,是缺点的,听流行会有,听古典也会有。反之优秀的器材听古典高素质表现的,听流行同样也是高素质。只不过涉及到调音风格等方面就两说了,确实有的器材音色适合流行,有的适合古典,其实这都是很笼统的说法,流行里还分摇滚、人声、电音等等,古典也分大编制小编制,发烧友的极限更有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器材搭配上专注与某一音乐类型而优化的。但如果用这种理解和认识去表述器材除非你找到和你一样志同道合的,否则很难让他人去理解你的认识,那就不客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我再补充一点,古典爱好者的偏好倾向一般比较一致,基本上一个人说好的,另一个人不会说很烂。

人声党的需求就千差万别了……我表示完全不能理解,比方说既有Kugongzi这样的在追求素质的,也有hufi的,还有追求妖娆的,还有追求某些不可言说的韵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sven 发表于 2018-12-6 12:28
我再补充一点,古典爱好者的偏好倾向一般比较一致,基本上一个人说好的,另一个人不会说很烂。

人声党的 ...

不可言说的韵味,哈哈哈,笑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省四平市
没错,我就是追求韵味的,,但不是“不可言说”,而是“无法言表”

我同意古典更能反映器材的水平,,可是水平高的,流行不一定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flight8888 发表于 2018-12-6 12:07
人的声纹其实和指纹一样是具有唯一性的,这是常识。即便是你说的双胞胎,可能你听不出来,但是他们的父母 ...

你说要对比就要有个标准,人声变化太大,男人和女人的声音相差太大,同性之间差别也很大,比如妖声张信哲和老声刘德华,没有标准不好比,乐器有标准是吧?那咱们来举个乐器的例子,小提琴,你觉得几百块低端的小提琴和几万几十万的顶级小提琴,音色一样吗?你拿耳机听小提琴曲子,用低端的来做参照还是用顶级的做参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绍兴市
古典乐对声音比例要求更高,稍微不对就让人挑毛病;流行乐,人声做好了能骗过很多人,还能解释录音时就是口对麦克风。所以那些高价塞子满天飞,高价古典耳机就少很多。木耳多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古典器乐录音所包含的音域更多更广泛、包含更多的声波方向性、泛音、空间残响等位置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另外我不明白人声怎么能跟古典对立起来了,古典里面又不是没有人声,花腔女高音飚的声高让人窒息好吧,只是听古典人声的不讲究花活,不要求染色,能准确、平直地回放就ok,不会有人去追求什么韵味,因为韵味自然就在歌唱家唱出来的声音里面去了。

另外古典人声里的合唱回放才是要命好吗,我系统不行的时候特别不爱听合唱,系统上去之后又特别喜欢听合唱。不行的时候就是一群声音而已,系统上去了,能听到一块一块的宏大的片状的人声群,真的是极为壮观,去听听威尔第的合唱,比如说茶花女里面的一些,弄臣里面的一些,人声合唱的时候让你觉得如同置身天堂好么。

更别说歌剧大场面的时候,人声独唱,合唱,乐队三方同时发力,这才是对系统要求最高的好不好。

别的不说,就是最常见的贝九最后一乐章,去找个卡拉扬的63版,听听你能不能听到在合唱最高级的同时,听到乐队非常卖力地在演奏一个完全不同的旋律,同时四个独唱家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声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flight8888 于 2018-12-6 15:54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8-12-6 14:14
你说要对比就要有个标准,人声变化太大,男人和女人的声音相差太大,同性之间差别也很大,比如妖声张信哲 ...

这就是一个普世认知上的问题了,人们对于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声音都是具备一定共同认知的,乐器是有贵贱之分,但再贵的乐器也不会改变其发声类型和特征,不会有人认为让一段普通的小提琴录音发出了大提琴声音的系统是正常的,那显然是失真了。但人的嗓音的变化性与多样性要比乐器复杂多了,没错张信哲、刘德华的声音具备足够的辨识度和大众认知性在里面,但是如果包括情感、演唱技巧等方面因素进去,嗓音的变化性相对于器乐来说就显得非常复杂了,在不同的系统下,有的人觉得一个浑厚的刘德华才是最好听的,有的人觉得空灵的才是最真实的,只要系统不是让种男生变女生这种问题,那么浓厚的刘德华还是直白的刘德华或者大气磅礴的刘德华,在不同人的喜好中都是正确的。

我其实并没有说人声就不能拿来作为参考,只是这个参考结果相对来说比较狭隘,不太利于交流。事实上有多少人能够从人声中区分混音与泛音?而用小提琴试音的话是不是会容易很多?所以从测试器材表现以及交流结果描述上来说,发声特征单一纯粹的乐器要比复杂多变的人声识别度更高,描述性更强。而涵盖不同声部频响的多种乐器,则更容易揭示器材系统上的问题和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flight8888 发表于 2018-12-6 12:19
我并不是说流行乐就不具有参考价值,但是我更认为在分析器材音色、韵味、调音风格等上面可以用流行乐来测 ...

你的这两段话就比1楼更具体,更准确,比较同意。顺便有一个谬误,就是第二段第一句:我说是“放大”,而你似乎在说两者都能表现。是这样,比如说dt990,用流行歌曲更容易听出他中低频偏薄,其他的可以求同存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赞👍LZ,这么认真,码了如此多的文字,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梧州市
flight8888 发表于 2018-12-6 15:52
这就是一个普世认知上的问题了,人们对于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声音都是具备一定共同认知的,乐器是有贵贱之 ...

我认为人声的辨识度要比乐器高,一个人的声音产生了变化,哪怕一点点,我们也很容易听出,因为我们对人声敏感。乐器的那点细微变化则不一定听得出,需要长年累月的接触乐器才能懂。
所以对广大听者而言,人声是测器材变化的好选择,只是测出来的变化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
确实乐器的测试结果会相对统一,普遍是追求还原,这点我是认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19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