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陈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题】关于音响和音乐热门话题的一些看法(11.23更新)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四】信息量和“我喜欢”

这个话题可能会引起争论,不过我还是要讲,因为很重要,也是很多讨论的基础。首先亮明我的基本观点:发烧无对错,HiFi有标准。

看完这句,也许你已经有意见了,不着急,慢慢看。可能有人注意到了,在这里,我把“发烧”和“HiFi”分开了两个概念。是的,这里的发烧就是对用音响器材重播音乐有相当程度的热情,而HiFi则是我在第一节所说的高保真的概念。
发烧,其实纯属个人行为,其中包含了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判断,自己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所以不会有标准,也就无所谓对错的问题。这部分,我称之为“我喜欢”,基本上,“我喜欢”是不需要讨论,也无法讨论的,公理婆理都是理嘛,没毛病。
HiFi就不一样了。在最早一节我已经说过:HiFi就是对于录音制品中的声音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那么,信息量就成了HiFi的判断标准,重播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只要是能够还原更多的信息量,也就更HiFi。现在评价声音的形容词很多,却并没有一个可以真正反映声音特点的标准,就算是专业界也没有一套可遵循的标准,包括各种参数,各种图表。在网络上的论坛、群里的讨论,经常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根本不在一条道上,甚至方向都不同,这样的讨论最后大多不欢而散。很多时候,这样的讨论终结者就是“我喜欢这种声音”。没错,这样就直接把天聊死了。
基于上面的理由,在选取器材和线材、垫材、机架等等与声音相关的环节的时候,我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信息量”,首先这个环节的改变不能让信息量受到损害,然后才看声音是不是更讨好耳朵。
不见面,不在现场的讨论,很多时候需要对事情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才可以有效进行,声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9-9-17 16: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台州市
多看,多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9-9-19 18: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nickdo 发表于 2019-9-3 10:39
老CD 80年代香港 beyond, 张学友等录音空间感都是非常强的... 现在的流行曲没有了.

这可能是因为不是现场录音的原因吧。
现在都是各轨各录,完全不是那个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9-9-19 23: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好文必须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9-9-20 1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火钳刘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9-9-27 12: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新人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9-9-27 16: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写得不错!
不厘清基本概念,讨论就无法进行。这样的理性本属常识,在网上却真是久违了。
网络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意见的便利途径,可惜有太多人急于表达,而疏于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9-10-10 17: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拜读了!确实写的对新人很有帮助,像版主这样勤劳客观的人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9-11-2 23: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
追求满足需要物质做基础,也需要知识做标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9-11-20 16: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好文啊,好文,发烧有乐趣,讨论有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9-11-21 23: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此帖应该热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本帖最后由 陈湃 于 2019-12-19 15:06 编辑

【五】音源的故事
100多年以前,没有录音,没有回放,要听音乐只能去现场。后来,有了录音,欣赏音乐的方式就有了改变。虽然那时候录音的情况很糟糕,频宽非常窄,单声道也无所谓声场,回放的声音又小又难听,可是不必在现场和可以反复聆听的特性太吸引人了,于是,从音乐家到工程师到发烧友无不举手欢迎。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今天的录音效果已经远非当年可比,音乐的取得途径,也就是“音源”,也经过了很多的变化,简要说来,从蜡盘、钢丝、胶木盘,然后磁带、黑胶、小型数码唱片、数码文件,前面大半在今天基本消失了,只有小部分发烧友使用或者作为最原始录音素材的保存介质。后面的磁带也大部分消失了,开盘磁带作为原始录音保存被严密保护,难见世面,小型磁带淡出市场多时,也已是情怀。倒是黑胶唱片出局之后又在市场的推动下重回发烧圈(原因在后面说明)。曾经几乎独占市场的小型数码唱片,包括CD、SACD、DVD-Audio等等,销量日渐萎缩,已是夕阳之势。数码文件由于格式繁杂、播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版权保护困难等原因,还未能在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从介质来说,模拟录音最好的保存和回放是开盘录音带,绝大多数模拟立体声时代的原始录音都保存在开盘带上。开盘带频宽大,不需要经过多次电子变换,转存直接,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录音的信息量,这是优点。缺点是体积大,保存条件比较苛刻,复制不简便,还会影响信息量的完整和降低信噪比。模拟介质现在还在流行的是Vinyl,我们从俗,还是称为黑胶唱片吧。CD唱片出现之前,黑胶唱片是最流行的音乐回放介质,后来受到便于携带和操作的CD冲击,一度几乎完全退出市场,直到数码音频文件的出现才有死而复生。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我会说是数码音频文件的出现让黑胶唱片死而复生呢?
黑胶唱片的制作由于工艺的原因,需要把原音频中的高频部分进行放大,让它的刻纹更明显,提高高频信噪比,可以容易被唱针读取。而低频部分因为振幅大,必须被压缩之后刻制才能减少音轨沟槽对相邻沟槽和背面沟槽的影响,并且限制唱头振动的幅度以保护唱头,防止跳针。这个过程现在叫做RIAA变换,有一个出自RIAA(美国唱片业协会)的标准曲线可以参照。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个标准出台之前,每个公司(包括唱片出版和回放器材制造)都有自己的标准,大家各不相同,所以单声道时期的录音回放有很多的困难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RIAA变换,频率曲线已经完全不同于原始录音,回放时就需要用一个和制作曲线形成镜面对称的平衡曲线把它校正回来。理论上这是一个完全可行的过程,但因为电子元件的误差和非理想特性,两次RIAA变换的差别还是明显的。另外,黑胶唱片的读取是通过唱针进行机械读取,在高频段因为机械精度的原因,无法正确读取,只能舍弃,所以,黑胶在高频段的表现并不好。而低频也是因为RIAA变换损失的信息量无法恢复,所以低频分析力的表现也有欠缺。另外,听音空间的振动无处不在,这对于完全就是机械读取方式的黑胶唱片回放系统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我总是说,黑胶唱片的回放只是有它独特的音色表现,并不是高保真的回放,也就是说,并不HiFi。更别说,自从数码音频技术发展起来之后,绝大多数的新录音都是数码录音,绝大多数的模拟母带也都已经数字化,原始母带早就封存了,新混音的老录音不再是模拟音源。这种情况下,除非你继续找到和播放当年模拟时代的黑胶唱片,否则讨论“数码声”和“模拟声”即使在黑胶系统也没有意义了,大家都是数码母亲的孩子,不可能有纯血的模拟声。
CD唱片和黑胶唱片一样,曾经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多年,其便携性和操作的方便性比起黑胶唱片来说优势太明显了,这迫使黑胶唱片几乎推出市场。但是,数码音频复制的便利性带来的是盗版市场的泛滥,这比黑胶时代严重得多。盗版在数码文件出现在市场之后更严重,现在连抓轨都不需要了,文件复制的精确度很高,正版和盗版的音质损失已经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这让唱片公司极为头疼,却又无计可施,唱片销量明显受到影响,直接导致了唱片公司,包括行业巨头相继出现合并潮。这时候,黑胶唱片的好处就出现了,它的盗版门槛比CD和数码文件高太多了,个人不可能完成,这对唱片公司是一块保住市场的肉,虽然回到当初的市场规模可能性为零,但是对于面临生死关头的唱片公司来说,能多一口饭吃也是好的。于是,在唱片公司和硬件制造商(他们又可以以一个极高的价格售卖早就退出市场的老掉牙的技术了)的双重推动下黑胶唱片回潮了。当然,谁都不会说这是因为要救命。
好在,相比于老一辈的情怀,年轻一点的发烧友并没有经过黑胶时代,不必为了情怀买单!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享用录音技术极大发展之后非常优秀的新录音,用老发烧友唾弃的高码音频文件!
对于音源,我想说的是:“只有数码才是未来。模拟?除非开盘带和模拟录音重启,否则,随它去吧,不用去当冤大头!数码妈妈生不出模拟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9-11-24 08: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LZ讲的很清晰易懂,谢谢科普,
问个实战的问题,现在索尼精选、MORA之流,那些DSD64,96k/24以上的文件,用黑砖金砖这种播放器播放作为音源,
与传统的CD机播放黑胶或SACD作为音源进行比较的话,后者还有明显的优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20: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本帖最后由 陈湃 于 2019-11-24 20:26 编辑

黑砖、金砖这种便携播放器我没有听过,无法评价。我自己是PCHiFi,经过全面优化的系统,加上好的解码器,播放抓轨文件好过CD转盘加同一台解码器,播放高码文件更远比CD机效果要好。
另外,SACD或者DSD文件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瞬态动态表现不好,声音偏软,DSD256以上的格式会好不少。不过,DSD最明显的就是温柔细腻,这方面听感比PCM文件好。
非常高价的数码播放器(价格超过50000人民币)听得不多,其他的台式播放器目前都还不甚满意。主要是信息量不够。
便携式播放器用耳机听听还行吧,真要和台式机来对比应该还有距离。当然,这只是一点习惯性推理,毕竟没有实际验证过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9-11-25 13: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陈湃 发表于 2019-11-24 20:25
黑砖、金砖这种便携播放器我没有听过,无法评价。我自己是PCHiFi,经过全面优化的系统,加上好的解码器,播 ...

可能表述的不太明确,我想问CD机是否具备解码上的优势,因为按照想当然的思维,CD是按编码设计出来的东西,存不存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说法
我比较懒都是黑砖接底座当转盘,接解码器,图个音乐好管理点,也省个数播机的钱,手头的UD505解码有个升频DSD256的功能,个人买了很多DSD文件的音源,听惯了后已经离不开那种丝滑的感觉了,个人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到差异的,
(瞬态的损失我感觉不太出来,也可能是耳机的局限性吧,同时感觉自己耳朵对瞬态的记忆确实很模糊,难以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9-12-8 18: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
陈湃 发表于 2019-11-24 20:25
黑砖、金砖这种便携播放器我没有听过,无法评价。我自己是PCHiFi,经过全面优化的系统,加上好的解码器,播 ...

楼主版主大大,我也喜欢pchifi,苦于不知道如何买pc,您能分享下您的pc吗,我照着买就行了,少走很多弯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9-12-8 19: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
陈湃 发表于 2019-11-24 20:25
黑砖、金砖这种便携播放器我没有听过,无法评价。我自己是PCHiFi,经过全面优化的系统,加上好的解码器,播 ...

全面优化系统真的好难,您在哪里攒的电脑,我可以找卖家攒出一模一样的pc。有点不劳而获了,见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dawang4444 发表于 2019-12-8 19:01
全面优化系统真的好难,您在哪里攒的电脑,我可以找卖家攒出一模一样的pc。有点不劳而获了,见笑。

我是网上偶然认识的网友,人称“老T”,网名是“thinkspace”,可以到QQ上找99988(JoJo)。系统是老T自己整体优化的windows8.1,几乎面目全非,不是简单的调整。播放器是他自己写的。效果对比普通机器好很多,只是要自己装系统,要对电脑稍微懂一点的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9-12-9 14: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
陈湃 发表于 2019-12-9 11:54
我是网上偶然认识的网友,人称“老T”,网名是“thinkspace”,可以到QQ上找99988(JoJo)。系统是老T自 ...

十分感谢您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9-12-9 14: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陈湃 发表于 2019-12-9 11:54
我是网上偶然认识的网友,人称“老T”,网名是“thinkspace”,可以到QQ上找99988(JoJo)。系统是老T自 ...

才注意到这个qq号好靓,有好多人想买这个号。我申请加这位高手的好友了,不知后面能不能通过。
对了,再请教您一个问题,pc硬件如电源,声卡等是您自己定的清单买的,还是按“老T”列的清单攒的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5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