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kugongz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一发~~~盘点那些让人看了稀里糊涂的声音或器材评价词语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0-1-18 2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淮南市
erjinetac 发表于 2020-1-18 21:16
不是
科學是外來名詞,從語源來看,是知道的意思

“科学”从近代以来确实是一直作为science译词,但这不是音译,应也有中文的初意,我认为科学的科,明显是从科举的科中延续而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0-1-18 22: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
好有道理,本来有点明白的,现在已经懵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0-1-18 23: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本帖最后由 erjinetac 于 2020-1-18 23:11 编辑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22:19
“科学”从近代以来确实是一直作为science译词,但这不是音译,应也有中文的初意,我认为科学的科,明显 ...

科學這個翻譯是日本人創造的
science的語源是拉丁文,意思很接近現代英語的kno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0-1-18 23: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有的词其实暗示了一些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0-1-18 2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淮南市
erjinetac 发表于 2020-1-18 23:10
科學這個翻譯是日本人創造的
science的語源是拉丁文,意思很接近現代英語的know
【“科学”,英文作Science,它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为“学问”、“知识”的意思。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后国人多以中文传统词汇“格致”与西文Science对译。而中文“科学”一词源自于日文,据学者研究,1874年,留学荷兰莱顿大学的日本留学生西周接受了孔德的学科分类思想,他在《明六杂志》第一次用日文汉字把Science译为“科学”,寓意为“分科之学”。 另一说认为:“科学”一词最先由日人加藤弘之等人于1877年开始使用,是为翻译Science而新造的。】

建议浏览知网《最早引进“科学”一词的中国人辨析》。日文引进与中文意译并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0-1-18 23: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淮南市
本帖最后由 此用户名暂空 于 2020-1-19 00:28 编辑
erjinetac 发表于 2020-1-18 23:10
科學這個翻譯是日本人創造的
science的語源是拉丁文,意思很接近現代英語的know

而将科学一词作为科举之学的缩写,自宋开始就有了:“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

***

这个我又搜了下论文,有可能是科举二字的后人误写,先不作数。

换一个(图片限制,只能截取这么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0-1-19 0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钦州市
段位没到,到了自然懂。没到也不需要懂。通常我判别是不是枪文的首要依据,正常人通常只说结论,那种一上来给你各种贴唱片图片唱片介绍,详细描述每个音乐听起来怎么样的,枪文无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0-1-19 0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有些类似场面话,客套话,有些听多了就知道是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0-1-19 00: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湛江市
13条和15条算是同一条吧,个人有体会,就是有些耳机,听着听着就烦了,不听了,有些耳机,听着几个小时不想摘下来的那种感觉,抓耳,听着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0-1-19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1-18 19:49
对。我前几天发了个帖子讲音质和听感的分野,评论者寥寥。

不知如何评论,因为市面上大部分的百元耳机在音质上基本都达到了一个人耳不好分辨的程度,所以现在基本就把听感和音质混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0-1-19 10: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无论声音还是图像,只要像到一定程度后(参照前面的莱卡,sony的回复),后面的细节差异就比较主观看个人喜好了。有的人喜欢sony这种高对比的,浓烈的有一定失真的(华丽的300b胆机)。有人喜欢高清的,素的,超高还原的(ars里排名前列的)。问题是这些东西几乎无法准确的量化描述,(就像油画和水彩以及国画),除了像不像你能说说,其他的意蕴啊,神采啊,意境啊,都是主管描述。名作,名机的描述就是通过主观描绘来让人,感受到作者或者设计者的那种特殊个性(个人未必都喜欢)。这里面除了素质机容易量化(看指标),其他就看描绘的人是不是真的按照他的感受说(个人未必代表全体,但至少是真诚的),而且这种感受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而不是忽悠,杜撰。问题是谁也无法证实,在自己确实听到之前。所谓营销就是这种空子,就像抽象画我是怎么也不懂会卖那么贵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0-1-19 10: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
玩了几年,什么叫乐感,音乐性仍然不懂,也从来不敢用这种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0-1-19 10: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茂名市
600 650就是乐感好有味道,650还是安定感最好的,800即是素质好的代表,如果不理解,请多听多对比(其他主流型号都不如前两个完成度高),听多了自然就领悟明白了,还有就是多听华语老歌,别只听acg嘻哈之类那些怪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0-1-19 1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
只能意会...不过我也只相信老烧们的分享...随便一个人的评测...鬼知道是不是吃饭文...就像之前某man的真蓝牙一样...听得我想哭...这啥啊...连我手里的MDR-EX71和MX760都干不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0-1-19 1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本帖最后由 ttvinci 于 2020-1-19 14:09 编辑

基本都是坑(信息量除外,这个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解析度和动态的综合指标,非常重要),可以用来排雷,看见这些词基本就可以断定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了。特别是所谓的“乐感”。耳机只是听音乐的工具,不是玩具,乐感只存在于录音里,耳机需要的只是尽可能的还原,信息量越多失真越小乐感就越好。

但很多人需要的不是根本hifi,只是需要一种玩具,而且自己并不自知,于是把hufi当乐感的大有人在。当然也有更多多是为了卖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0-1-19 13: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主要还是缺乏标准化。

大家都会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描述设备,而每个人的阅历本来就不同,用的词也就不一样了。
所以写测评的人一多,各种各样的表述都出来了。

声音这东西在网上还真的没办法分享。(不像摄影,贴照片就行了)
所以也就有很多枪手来浑水摸鱼。

久而久之,音质好坏就取决于文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0-1-19 1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省辽源市
人声甜润醇厚,怎么又甜润又醇厚的?背景为什么一会黑一会白,背景是啥?高频亮,高频顺滑,高频刺有啥区别?低频下潜好,量适中,有弹性,有空气感,蓬松,有几个词仔细想他是矛盾的,声场打,声场开阔,声场规整,声场椭圆形,圆形,还有倒葫芦形。。。耳机这玩意还是耳朵收货,区别啥的根本描述不出来,你看那文章一大片一大片上述词语的,枪文无疑,你要是问我这耳机咋样,我顶多能说出来听周杰伦挺好听的,低频挺多的,甜润啥的,我是想不出来这词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0-1-19 13: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省辽源市
可以去看看张老头的音频馆,里面描述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0-1-19 13: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多听,就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0-1-19 14: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19 14:50 编辑

LZ真是个啥都不懂的初烧友,随便举个例子,什么是乐感、流畅感?比较一下钢琴、小提琴初学者和音乐家们弹钢琴和拉小提琴的声音就很容易明白了。初学者的钢琴声和小提琴声都是一个一个音符蹦出来的,完全缺乏流畅感,更无乐感可言,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大部分系统的声音其实是介于初学者和音乐家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顶级Hi End器材的声音才能真正达到音乐家演奏演唱的那种流畅性和乐感。大部分的器材由于失真、音染造成各种细微信息的丢失,从而把各个音符之间的一些过渡抹掉(或部分抹掉)了,音乐的流畅性和乐感大幅度降低,音乐的感染力也大幅度下降。这有点类似黑白照片的灰度阶梯的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6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