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92|回复: 56

大量数据存储问题,NAS和硬盘箱等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7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3-17 23:38 编辑



这个帖子相对有一些技术成分。发在这里是因为这类问题主要是数码唱片大包子爱好者范围才存在。大号的耳机区那里基本都是玩设备的,习惯上追求音色挂帅的话那一共也听不了几张天碟类的盘,玩实体盘居多。但凡喜欢大量下载的乐友,也知道来这个区看看。

就目前的经验来看,保存各种文件音乐类型的古典流行民族音乐著名包子、头版碟CD和名厂名盘数码片源,除了CD格式,外加一些好的24bit 母带、DSD、音乐会视频。总硬盘容量一共40TB的话会勉强一点,50TB就有点余量了。但不包括大批量下载DSD和音乐会视频的。在存储硬盘上的投入成本问题,如果站在玩大耳机的总成本角度看,根本不算什么投入。5块14TB共70多TB的硬盘塔,6、7000块左右就全部搞定,成本不再增加了。

- 从玩硬件器材的成本角度看。一只旗舰起步的大耳机平均6000块,高端的怎么也要一只上万。不上一万都不叫发烧。搞两只三只再加上各种胆机,成本投入乘以十几倍都不在话下。还有设备投入和试听发烧进出烧毁的投入。当然,纯玩器材的也大都不往听艺术表现力里面深挖,这也是一个领域里的爱好走向的分枝现象。但也不是省成本的概念,弄一堆名盘实体盘同样花费更大。

- 深挖古典艺术性的玩家方向。其实是最省钱的了。最小一只退烧等级的大耳机和一台中古T410,420笔记本设备,全加起来三千搞定。德国拜亚600欧DT990,880,德国大师大耳,听分辨高码母带和DSD的细节角度也比较明显,听清楚很多CD格式的录音版品牌和时代版本的效果风格区别也都比较清楚。用这个基础投入来辨析录音角度的音质风格,指挥演奏的艺术细节差别作为基础起点全都够用。笔记本加大耳机方式在操作上最省心省空间,最有效最大量。就推烧设备大耳机再升级的话,升到极致木碗ED11就升级到位,这就相当于拼一套NAS成本了。所以存储在发烧器材里算最基本的投入,最好不要在这里算计成本,至少在所有器材里横向扩大比较比较效果投入比。

- 如果说音质的话。更高码率数码唱片的解析和临场感明显超越CD无损格式。比如阿卡多迪图瓦帕格尼尼小协全集以前只有CD无损格式的,但DG憋不住因特网发展和竞争前两年放出了24-96格式全套,解析和临场感的效果明显超过CD格式。解析高的效果是直接把演奏家手法演唱细节等信息量和表现力更多的传达出来,艺术感染力必然增大很多倍。自家的阿卡多DG全套实体LP早封存很多年了懒得拿出来听。LP的解析能轻易超越24-96。本身是从实体盘大音箱各种胶木和LP,CD原版盘玩起来的,后来嫌直接动手一个一个玩实在麻烦影响欣赏感受就不玩了。有些人异想的所谓仪式感,过来人一开始就没没感到有,反过来厌倦实体盘影响专注感受才是真的。直到奥运会以后网络大发展,大量杯品方式欣赏版本艺术效果优劣非用笔记本数码唱片。从够用音效到舒适方便、再到艺术性对比方式的优秀性,那就全都是它了。


-------------
最近发现,硬盘存储市场开始发力。3.5台机尺寸名牌大硬盘最大性价比能降到1TB一百块,比如14TB的1399块。这样就厉害了。比近期三五年一直最有性价比的2.5寸移动5TB/700块的TB成本更优,便携移动硬盘的容量上限到5TB就基本到头,这几年都没怎么动。今后一段时间的存储器性价比之王要看3.5寸的。

仔细看了一下现在的NAS机,机箱和数据备份Riad技术问题:

目前看网上文章指向,NAS类存储塔类主要都是玩电竞影视视频处理的人在用。以前群晖电脑市场都是那帮挖矿淘比特币的疯子们拱起来的市场,现在比特币矿脉逐渐歇菜但群晖市场悬在上面还要活下去怎么办,只有逐渐降价向同等需求的社会电竞影视群体发展。玩音乐数码唱片的貌似也能沾点光。

------------
1. 群晖NAS机。等于电脑+硬盘箱组合式,只是多了个简便的无线访问功能,但总成本比硬盘箱式的高一倍。一套5块14TB的投入上万多一点。

------------
2. 硬盘箱式。也能做Raid数据安全。把单独买的裸硬盘插进去即可。机箱式除了不自带电脑不能直接无线存储,其它备份功能全都可以有。
做NAS玩无线存储访问也可以用硬盘箱搭建。把硬盘箱挂接在一台老式或淘的二手笔记本上,用群晖软件做一个NAS。这样笔记本+硬盘箱才几百块不到一千,能省三四千,比单纯买一套群晖硬盘箱加硬盘的NAS存储价格比便宜多了。

Raid理论上的备份冗余度还是要留有理论安全余量。比如最大允许两块硬盘损坏的话,那总数据量就要小于多出来的两块硬盘空白存储量。如果数据存多了超过备份冗余那就不大可能保险了。如果一般允许一块损坏,那理论上留出一块存储空间就可以确保安全了。机箱式大硬盘做一般使用本来就不容易坏,如果不是像挖矿那样疯狂访问都需要疯狂降温的话。做音乐存储访问速度最大速度达到usb2.0也早够母带等级听音了,比游戏影视编辑用途还要静态。
(usb1.0的现实速度为1.5 MB/s这就早都够用了,有些外接解码器上就是这种老式的隧道形方口接头的,都支持最高DSD和PCM母带传输。一般的外接硬盘怎么也是usb2.0最大传输速度30 MB/s。播放视频同时内藏母带声轨的都够用。)
Riad的备份效果,肯定要比一比一的双硬盘拷贝备份来的节省硬盘投资。但不做奢侈的备份冒点险其实也能凑合。
--------------
就目前经验,保存各种格式音乐类型的包子和名盘片源,40TB勉强够用,50TB有点余量。但不包括大批量下载DSD和大量音乐会视频的。
目前假入上5块14TB的3.5寸硬盘,最大容量70TB。多出一块备份用保险余量-14TB,最大存储量4块14TB共56TB基本足够用。
如果只想用3块存储量42TB的话,加备份盘买四块硬盘就行,总投入加几百块的机箱共6000元。平时玩的一些纯粹影视积累不太占存储2TB就可以,家里的历年照片总存储量更小。

折腾完先玩着,等五年看变化再说。但不要后悔以后性价比的提高,不行就等。电子类基本是摩尔定律走向,永远有希望但不能马上用到手里。

---------------
3. 节约型。只冒点险。如果逐渐增加了一堆老的移动小硬盘不能都扔了的话,也可以不折腾。以前玩的早了点,从1TB小硬盘到3,4TB,最后到5TB。老觉得差不多够了吧,结果不断增加愈演愈烈。总量达到接近50TB了。

一般损坏的原因是不当心碰过连接线,又没及时做硬盘检查,硬盘没自动修复。这样硬盘就容易坏,咔咔声以后直接不读盘了。所以如果有老的积累下来的小硬盘也能凑合用,但要注意及时做硬盘检测。电源供电也有问题。如果是外接扩展USB连接器,都要接插外部供电手机充电线和充电头接上即可。但如果两三块硬盘一起工作的话,主要是倒腾存储拷贝,外加下载,有可能总电力就会供电不足,引起硬盘咔咔咔出声损坏。为了安全:大量操作的时候可以采取选择一块硬盘甚至选在本机硬盘做总下载,等下完了再复制到其它存储硬盘的分类文件夹下。
硬盘共享,在本机笔记本上设置挂接的全硬盘共享,其它设备设置进入到总控笔记本局域网,就能在家里的无线局域网上访问到这台电脑挂接的硬盘。手机也可在无线局域网访问笔记本挂接硬盘,下个软件设置设置即可。

---------------------
参考文章(举个例子,不然搜索主题词都不好选择)看着晕点,但想节约闹革命多快好省的话技术上不学习不行。也许还有更好的办法,可网搜研究。

《用闲置笔记本打造私有NAS,小白教你一步一步成功安装黑群晖》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18/07/43188532_892833195.shtml
发表于 2021-3-17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看来我已经处在被时代淘汰的边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50T也蛮厉害的,纯音频的话10T也足够听了,视频就没底了
不过流媒体是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21-3-17 09:28
50T也蛮厉害的,纯音频的话10T也足够听了,视频就没底了
不过流媒体是趋势

不收集大包子当然不用,几张CD就直接美了。没看到底也不知道最大数据量在哪里。最早以为1TB就够了,然后层层加码,然后就到这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干一件事把问题全部搞清楚才是一种乐趣,单纯浮在表面可能只是阶段性发展。
如果跳出三界外不在庐山中的话,6000块也就一只旗舰耳机的钱。听音乐最基本的还是要以音乐为核心价值,最不需要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挤压基建投入。耳机到不认为搞一堆有什么意义,如果花几十万想先把设备搞清楚,感觉是本末倒置。不如先把音乐版本收集好。参考大量用家描述,逻辑分析也知道自己的设备使用定位在哪里。如果不是以指挥演奏艺术为核心价值那就左了,花的钱更多效果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我是上的nas放数据兼职roon co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roon是目前对NAS数码唱片版本大数据管理最省心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目前市面上的NAS有1,2,4,5,6,8或更多盘位选择。暂存的话,1-2盘位就足够使用了,搜集癖需要长期保存还是要上大的。
家用RAID5就足够了,设置NAS在硬盘损毁时长鸣、闪灯报警,别放在弱电箱等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就行了,更不要放在狭小封闭场所,夏天太热会烧坏。另外,买硬盘别一批买一样的硬盘,最好买同款同容量硬盘的不同批次。同批次产品,如果有瑕疵,容易同时损坏,抢救数据都来不及。
追求数据安全的话不太建议用RAID5,我自己在上面吃了好多亏。尤其是用同批次硬盘产品尤其不建议RAID5。RAID6可以确保2块硬盘损坏时数据仍然安全,但写入性能差,好在家庭用户也不在乎。所以最好选择5盘位以上,阵列用6,10,50,60。10,50,60,空间损失大且要求盘位太多,土豪可以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好经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我是12t+12t备份。内容还可以再优化一下,只是目前没动力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这样精华的够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将来我也要整个硬盘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娄底市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联通
黑裙威武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高烧+收藏向玩家…

我的大耳用的650 990 ananda,加起来没有一只800贵。

nas用的西数蓝盘,1t的ssd,直接接路由器,路由器是linksys mx4200,很稳定。
完事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不常听的放在机械硬盘里备份,大概4t多…
楼主这样用机械硬盘做nas,一定要家里房间多,否则听音乐的时候,放硬盘的房间噪声会很大。读取速度也太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b02213131 发表于 2021-3-17 14:11
不常听的放在机械硬盘里备份,大概4t多…
楼主这样用机械硬盘做nas,一定要家里房间多,否则听音乐的时候, ...

nas专用硬盘都是静音+低功耗的,并不会很大声。NAS如果买移动芯片版,热量不大,也不用散热风扇很强劲。如果是英特尔或AMD芯片的高性能版,那风扇就很吵了。就是有人用黑群或者黑威,设备风扇需要自己考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3-17 17:16 编辑

一般听个音乐看个视频数据访问流量算最小的,基本没什么大的发热。热起来的问题是访问量超大的应用,比如玩游戏、编辑视频大量渲染,或者多人同时操作的工作状态。

这个帖子是各种方式的介绍,仔细看就能知道。

其实各种方式都有点风险。第3种便携小硬盘的问题,属于业界管理失察加上商家质量管理无良。有些商家早期原装配套的外购USB线接插不紧一碰就容易坏,厂家也没有说明。用户也不知道,等坏了才醒过梦来。
但也总结了问题知道如何处理了。所以第3种的风险其实也比较小。机械硬盘早就是成熟产品,各方面都很到位。直接损坏的问题比3.5村大硬盘貌似小。没有NAS反而共享后,可简单直接供多设备访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b02213131 发表于 2021-3-17 14:11
不常听的放在机械硬盘里备份,大概4t多…
楼主这样用机械硬盘做nas,一定要家里房间多,否则听音乐的时候, ...

我是放在过道里晚上夜深人静是真的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9 18: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