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古典音乐带来的感悟

查看数: 12051 | 评论数: 50 | 收藏 2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1-4-15 11:03

正文摘要:

搬着砖,随机到古典音乐的一瞬间,心中不禁有股能量犹然而生,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牛逼轰轰但又沉着冷静,特别地膨胀,所向披靡,世界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尤其是那些弦乐为主,钢琴为辅的古典,这种飘乎的感觉尤 ...

回复

jrx169888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发表于 2022-10-29 20:11
古典音樂中唯獨不愛聽鋼琴,所有的鋼琴曲一律不收.努力很多次,想要找到鋼琴吸引我的地方,可惜沒有
jiangyb 来自 北京市 发表于 2022-10-29 18:53
我感觉听古典音乐的大多数人还是小时候受到了一定熏陶和影响,没有这个影响,到了成年再听,很难引起共鸣。再者,还有就是看西方电影多了,也会受到影响。
我有部分是中学时代受到了一定影响,希望进一步了解,再者就是没事放着巴赫海顿的音乐有种我是王公贵族的感觉。雇来了一个乐队,巴赫指挥,海顿作曲。听烦了,一挥手,走人(关机)。
dennisgerrard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2022-10-29 16:32
前排学习~~
jimguo 来自 北京市 发表于 2021-5-14 16:53
古典音乐的特点就是就是丰富性,越听越有感悟,而且感悟也会不断深入和被刷新。探索无限,乐趣无限。
isdjkf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于 2021-5-14 14:04
任任任 发表于 2021-4-15 11:19
钢琴协奏曲大体是钢琴为主乐团为辅的,而交响乐没有钢琴。
于是弦乐为主钢琴为辅的基本都是室内乐,小提琴 ...

交响乐也不一定没钢琴,只是非常非常不常见。
峡湾的懒猫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发表于 2021-4-23 17:09
flowly 发表于 2021-4-15 15:07
听了惯了古典,流行只能热机的时候听几首

的确如此,流行的就是快餐速食
andre叁仟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21-4-18 11:09
山水意 发表于 2021-4-18 10:08
楼主好像是平头大佬啊我记得您的ID。还有大湿哇还有学术家GUOJIM。。。这十多年感觉旋律之美到了解作者生 ...

哈哈哈!平头大佬我可不敢当呀
结合艺术家的生平经历,社会环境等周边信息,我也觉得确实可以更深层去了解他们表达的内容,我就是这样去听黑人的歌 虽然太多的喧闹迂腐不入流,但还是有不少歌手在唱发人深省的东西,去提倡一些积极正面的三观,有些人这么做是为了标新立异,有些则是真的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劝导下一代,告诫更多的同伴用合法的方式脱贫致富,告诫小青年不要迷失在纸醉金迷的世俗中,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释放的能量也不同,争夺市场的时候,稳坐江山的时候,和上家唱片公司闹僵的时候,结婚生子之后,亲朋好友挂掉的时候,这些不同的时期,他们的作品都会呈现别样的风格,带着这样的理解,我发现要真正听懂古典,还有太多功课要补了,这也是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慢慢来吧,能有坛里大佬指引,这个过程会有趣很多
山水意 来自 浙江省绍兴市 发表于 2021-4-18 10:08
andre叁仟 发表于 2021-4-16 18:15
我感觉听各位大佬讲解古典和音乐家,比逛论坛看器材讨论有意思多了

楼主好像是平头大佬啊我记得您的ID。还有大湿哇还有学术家GUOJIM。。。这十多年感觉旋律之美到了解作者生平感受思想之美,再有升华的精神之美。。是一个路径。。。不仅仅一首歌只来得及稍稍有点情绪感触,而且歌词匮乏。。。时代已经快得一首歌的时间都欠奉,听来听去从前那个少年那一句,少年都抑郁了,别说一部交响甚至一个乐章。。。
jimguo 来自 北京市 发表于 2021-4-16 20:34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4-16 21:33 编辑

时间是一个因素,但不一定都是很直接的因素。也现在长期探索不得要领的不断积累基础的阶段。有了很多对音乐的时间与遍历基础的积累,才可能在某一个机缘之下能有所开窍。有了互联网和不断的探索交流这就是最好的进步基础。

举例来说。能听进去马勒交响曲,还需要有基本的音乐背景走向才行。说明绝对无标题是不行的。能听进去马勒第二交响曲,还是直到今年元旦才钻进去的。以前总是简单从旋律角度认为马勒一三五还能听,其它基本无法听进去。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09440&pid=33631236

马二按照歌词来看描述的是一个人死去灵魂在天堂,不想被人间的呼唤回到人间。有一些指挥家的理解是一个人死了然后有了一个很好的投胎对象。所以马二的基本框架都是和人的死去重生有关系的,这就算比较具体了。再具体的话就可以方便的代入自己感觉最合适的再细的具象。交响乐的宽度和细度也有自己的规律。
但从对交响乐的发展历史来看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框架是耶稣受难死去和重生,相当于一些马太(福音耶稣)受难曲之类的伟大崇高走向的音乐作品。这样去理解马二,从交响乐的演奏过程上也非常能合拍,而且也是交响乐的最高表达形式。耶稣的故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致高的感概。能死后重生也是所有人对自己古曲的一些亲人的美好梦想。这样也能和每个人自身的感受和经历都结合起来,对马勒第二交响曲都能听得很有感触。
所以,至少目前对马勒第二交响曲,从这个意义上,抛开作曲家和指挥家的意图,但取其大致走向,得到了自己的理解框架。那就是能听进去某个交响曲的较好的方式和效果。
就个人目前的理解,认为马二相当于马勒的最高境界。

(至于用宗教来谋生的那些活人那就另当别论不去具体说了。和先人早已基本没什么直接关系了。人只有两种问题:一种是理想的框架,或者说叫理性逻辑。一种是现实生活,或者叫历史。现实生活随意随利益和损害而改变,距离理想的逻辑道理都有差距。所以,人通过历史想了解的除了猎奇之外,都是总结一些规律。因此规律就是逻辑和道理。那么具体表现有各种差别也就不是最重要的了。随所以对历史能验证就验证,不行的话也不必认真。)

实践证明,把理解不理解这个词放在欣赏交响乐上,并不是有用的概念。去盲目的理解还距离较远,很多评论都是模凌两可八卦通篇的误导,里面夹在了很多奇怪的东西。
听进去某个交响曲,起码要有一些走向角度的框架,然后才方面做自己角度哈姆雷特的框架设想。音乐描述的是什么,可以参考一些指挥家的理解,一些音乐史作曲家当时想法等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是找到框架的一种比较好的参考角度。
但也不能绝对迷信作曲家和一些评论家。毕竟音乐不是科学定律,科学需要从根本上去合拍。而音乐只需要一个够用的框架和走向,即可很好的装进自己的欣赏侧重。

湿泥麻隔壁的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21-4-16 20:05
ufovv2008 来自 湖南省娄底市 发表于 2021-4-16 19:58
好文
jimguo 来自 北京市 发表于 2021-4-16 19:21

流行音乐搞好了从单品角度肯定比古典音乐收入高,这也是自然的一种平衡。但最高级的东西往往还都是基本免费的,比如太阳空气水大地,人类的顶级思想都没版权全都是免费的。所以从反面也能看出利益这个东西是成本和收益的体现,倒没什么褒贬因素的观察角度。

大众人数永远居多是肯定的。阳春白雪总是少数和小众。但随着社会发展,古典音乐自身的受众也都是在逐渐增加的。流行音乐受众同样在增加。数量差距的多少是古典和流行的直接对比。这是随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般懂古典音乐的,反而更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器材也往往最适合比较极端的流行音乐。文化绝对是好东西。未来世界,人类的总体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是必然趋势。对比以前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来看,社会越发展,肯定总体文化水平越高。自我提高肯定是一种竞争优势的把握。

最近看了一个中国纸人纸马纸扎在去年巴黎文化周被法国巴黎的艺术馆欣赏专门被列入在经典类型。在中国习以为常不被人看中的东西,在巴黎被艺术家发现中国的人文关怀源远流长。祖传技艺的传人后人因追求现代新潮去学习动漫,反而因从小耳濡目染的家传技艺基础,在同行里技艺超群脱颖而出。这也是文化基础绝对有用的一个范例。 https://www.sohu.com/a/459050661_120774915

所以中国自己也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文化传统,从中提高认识水平那就是一种文化境界的加强。


jimguo 来自 北京市 发表于 2021-4-16 18:51
dxs390413 发表于 2021-4-16 17:16
就是要投入时间成本,我从08年开始听梁祝、帕格尼尼小提琴,到去年开始听交响贝九,现在算是愿意、能做下 ...

是的。一直都在听,但进展十分缓慢。还是有了因特网认识才会有本质飞跃。

现在的海量信息量大量对比间隔重复体会,以及和他人交流的启发,全都是提高的条件。现在和以前古代那种孤立信息高成本悲惨数据量的时代有根本性的不同,一个天地下一个天上。


andre叁仟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21-4-16 18:15
山水意 发表于 2021-4-16 17:49
莫扎特有大中小提琴加钢琴四重奏,也很不错去年穆特、马友友和巴伦博伊姆有三重奏演出。

我感觉听各位大佬讲解古典和音乐家,比逛论坛看器材讨论有意思多了
山水意 来自 浙江省绍兴市 发表于 2021-4-16 17:53
看B站视频,默克尔还在下面坐着。。。最近一直花心思找各种德九版本。。。浩如烟海。。。哇⊙ω⊙。。。
山水意 来自 浙江省绍兴市 发表于 2021-4-16 17:49
莫扎特有大中小提琴加钢琴四重奏,也很不错去年穆特、马友友和巴伦博伊姆有三重奏演出。
dxs390413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发表于 2021-4-16 17:16
jimguo 发表于 2021-4-16 16:24
对什么有共鸣,其实是生下来以后这么些年逐渐积累感受形成的。现在和以后的积累也是有前提的,凭空跳跃是不 ...

就是要投入时间成本,我从08年开始听梁祝、帕格尼尼小提琴,到去年开始听交响贝九,现在算是愿意、能做下来听完并喜欢了。
感觉像对任何事物一样,从陌生到熟悉,感觉完全不同。
就是要花时间,这其实是挺大的成本。


andre叁仟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21-4-16 17:13
jimguo 发表于 2021-4-16 16:39
古典音乐的从历史来源看,都是社会顶级文化的产物。(古代音乐不等于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编曲结构技法角度 ...

多谢大佬指教 这些信息够我拜读消化好一阵子了!
jimguo 来自 北京市 发表于 2021-4-16 16:39
古典音乐的从历史来源看,都是社会顶级文化的产物。(古代音乐不等于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编曲结构技法角度的发展延续。)

“教堂”。古典音乐最早是从中世纪教堂唱经发展起来的。从单人唱经,发展到双人,多人。发展出重唱和声对位。再以后发展出乐器伴奏。发明五线谱。教堂敬神的音乐,当然是努力去包含最崇高圣洁的敬意因素。

“宫廷”和教堂并存的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结束,意大利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商业社会开始。文化走下神坛开始反映民间生活,仅次于教堂的事王侯的宫廷,这里和教堂一样有资金供乐队和作曲家生存。

“巴洛克时期”。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市民富裕阶层开始大量走近城市音乐厅,欣赏以前只有教堂和王侯欣赏的音乐歌剧。这个时候,作曲家可以直接在音乐厅里获得经济收入。比如亨德尔。音乐仍然是延续了高大上的题材,反映圣经内容的神剧居多。

“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时期。交响乐仍然是王侯为主,富有市民为辅的情况。再往后的很多时代的流派,都是这个顶级文化角度的发展和延续,并逐渐和大众审美结合起来。大众审美也都是富有阶层高大上的走向,毕竟做一个音乐加上演出,耗资不菲不搞得有号召力是不行的。交响乐的基本风气就是顶级文化风气。都是有神圣源流延续下来的基本特征,体现的是人类神圣精神。

而流行音乐,是从民间小调发展起来的,任务就是个人休闲。所以各自有起源和源流不同。不管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没有土豪存在的空间,因为古典流行的作曲者全都属于文化群体。


jimguo 来自 北京市 发表于 2021-4-16 16:24
对什么有共鸣,其实是生下来以后这么些年逐渐积累感受形成的。现在和以后的积累也是有前提的,凭空跳跃是不可能的,基础不牢跳得再高也呆不住。一切都是感受显示,但能否和进一步打好基础结合起来才是问题。没基础的话,很多事理解不了。

世界上不存在秘籍。有秘籍看不懂太多一样不行。上学的教科书全都是秘籍,学好了都是什么效果谁都知道。每个人手里拿着一大堆秘籍,拼了努力都难全部掌握到位。注意力和干扰因素都是影响因素,心不在焉一心思鸿鹄将至。

对外界和他人只能是借鉴,不作为人比人比大小的前提。自己不要太难了就一切都一样躺倒不干,也没必要强努硬干。中庸之道,去掉两头极端,自己正常发展,总会有所进展。不能挖单打一坑太深,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追求细节就是知,大量涉猎看到规律和方向就能有涯而悟。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2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