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aika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疑问03 - 老烧说的“甜味”是什么?怎么在系统里添加甜味?是DAC环节,还是功放线材?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3-6-14 16: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张家界市
酷儿哥 发表于 2023-6-14 07:27
老实说,高素质线材很难给你甜美的感觉,反而一些低端的,比如ps1200、大主流这样,素质不高有一些乐感的线 ...

说到底还是失真才会有甜美的感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6-14 16: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张家界市
所以听音响到底是听器材,听素质,还是听自己喜欢的声音,正所谓素质易得,乐感难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6-14 16: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张家界市
蓝色号角 发表于 2023-6-14 11:11
除了让人愉悦的声音频率,还有一种让人不安的低音频率。

所以一般偏中高频的声音会比较讨耳朵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6-14 16: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张家界市
shoutup 发表于 2023-6-14 11:22
听童丽的就知道什么叫甜到腻了

我刘紫玲不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6-14 16: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张家界市
东蛋 发表于 2023-6-14 12:08
听声音听出味觉是我没有想到的

听感很难用文字表现出来,调味类似于胆机的声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6-14 16: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张家界市
罗兴文 发表于 2023-6-14 13:01
多听听蔡幸娟,刘紫玲,龚玥,她们的声音就是甜美的代表,还有就是搭配早期的音箱,加胆机搭配

蔡幸娟是没有加调料的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6-14 1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张家界市
作为发烧路上的垫脚石还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6-14 17: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西电的千年古线+甲类耳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6-14 2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吧哦哦of 发表于 2023-6-14 16:42
说到底还是失真才会有甜美的感觉吧

所谓的音染就是谐波失真,高端的线材通过失真调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6-14 20: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
shoutup 发表于 2023-6-14 11:22
听童丽的就知道什么叫甜到腻了

最近偶然听到童丽 感觉像是个童颜的小媳妇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3-6-14 20: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
听得少 不过第一次听单拿的小提琴就觉得真好听 甜味感觉就是高频泛音太丰富吧 当然现实应该拉不出这个效果 还是失真 看个人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3-6-14 21: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油管有对比雨后初晴和其他音箱播女声的,一听就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3-6-15 09: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甜的前提 是柔   

音乐里面该柔的地方 得柔得发酥   柔得松弛    小提揉弦  钢琴弱音  人嗓皆是如此      

但是  如果相应的没有合适的力度 那就是糖水片了   听久就腻了  老头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3-6-15 1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6-16 14:47 编辑

甜味,宗旨就是留下好的去掉坏的。美感是善生的安全舒适效果。
可以比喻为专业灯光一定讲究效果。几万一个的灯泡都有,照射下来还原物品本身的色彩效果令人惊奇。同时清晰度反而是最大化的,但不强调不刺激。但一般专业灯光还是有杂光频率的散射干扰。好的信息传达基本的总体效果,就是该有的要有更高的也要有,不该有的一律去掉和不存在。电视台摄影棚里的灯光也是如此,尽管亮但光色全清晰度好,即便在十多年以前用4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距离很远也能拍清楚台上的细节。可见有些问题并不是器材问题大,而是介质信息量释放和传达环节的问题很大。
可以听一下爵士乐天碟,公爵杜克那张LP,即便是流行音乐也是圆润的声底。高端音乐就像美食奢侈品具有同样潜质。

音乐的核心价值是要给人愉悦。而其它不良走向是强迫化的给人刺激震撼猎奇,本质上都是一种夹杂了从底层向上爬的功利心的意愿,但效果另议。幻想总是幻象。从零开始奋斗是一种赤裸裸的拼搏,物质极大丰富反而是未来目标,那就只有先追求血拼。因此血拼是距离美感的反方向,必然是刺激风格的外在暴力强加被动冲击路线。而美感是一种收敛的大德自在,不强加任何人,也不希望等待有缘人来主动发现,这是各人自己的事。
为什么面向刚进入中流社会的器材和录音一定要追求刺激,因为成本所限就那点现实可能性,还要拼命和假想的同行竞争,不但要把性能全部揭示出来,还要再强调,就变成追求轮廓清晰度拉皮升频走向。总体就是拼命添加味精酱油醋,让不懂的人觉得花了钱还超值。和这个领域的广告一样都是这类外在暴力强塞的风格。发个数码拷贝唱片还一定要搞的标题党词汇刺激大声吸引一些人过来上个当,以缓解自己渴望发达的孤独。
但是高端就有很大的细节余量来限制脱衣露骨赤膊上阵自做广告的走向。如果本身的细节潜力具有碾压性的高度,反而有余量压制不恰当的细节刺激,使整体有一种美感。像太阳空气和水那样具有绝对碾压都不需要的巨量,那就只剩下一般人站在自己肚肠大小为尺度认为的绝对奉献了。地球相对太阳才多大一点受光面积,针尖大一个面积的太阳光就足够地球繁衍几十亿年用的。稍微热了一点还受不了。而任所制造的产品本质上都是在模仿自然,最大限度接近自然细节是总体趋势。在健康的朝阳产业里,比如数码和电脑领域,总是把细节要素当作核心竞争力,并加以量化指标性的公布。用户也可以据此做出基本判断,这是文明走向。有文自数据而且明示公开。

比如理解音乐录音以及还原录音这个领域需要跳出三界外,站在更高的源头去理解各个环节本身的位置关系和限制条件。理解各种唱片介质在细节上所受到的各种限制问题,理解面向市场的商业压盘的细节限制的定义,以及各种后期处理带来的细节限制问题。如果想了解第一现场录音,还要了解录音素材与合成还原声场定位做成母带的第一操作,需要了解现代古典录音对高端麦克风的捆绑方式和多点录音摆放位置问题。同时了解历史上这些环节的器材水准的研发和提升历程。从而破除很多非专业群体中对流传的一些词汇的误读带来的理解错误。只有了解录音的本质和操作,才可能了解后面播放这些相对的介质固定化的录音,面对信息中量宽度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介质的要素是数码还是光子电子,是根本性的尺度差距。
数码再血拼细节模仿,理论上也很难达到直接的自然现象传递介质的光子电子,哪怕是原子的细节尺度也是第一媒介。习惯于研究器材的人,可以放下一切物质,回到没有这些东西的自然状态,去感受一下各种环境发声的声音特质。实际上现在最高级的器材,也达不到自然声这种绝对细节化的声音细度自然强度,和传达的定位精度。因此为什么早期立体声时代,可以有用摄影胶片,以光学光纹方式来记录高码录音,很直接就是胶片银粒细节。先端研发人员首先对人类使用器材来模仿自然,有高站位的审视角度和绝对条件限制方面的洞察。那么对第一记录介质再读取的环节,可能会有一些器件上的时代技术限制。而更加前端是高端麦克风的细节问题,但麦克风的细节很早就达到了电容胆管的电子细节,只是后面的记录介质和还原器材环节的细节表现上普遍有限。
发展数码录音主要是在操作上能够节省大量人工操作,成本是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同时市场化的介质本身都有细节限制,所以投放到那些具体的介质,都有细节裁剪问题。不同的介质本身就那么大一点容量宽度,但是对比同类介质也会发现唱片公司在操作上因为敷衍带来的巨大差异。比如CD这种16bit的介质,遇到好的新录音或者好的试音碟,听上去的声音效果远远大于一般的cd。听过就是理解,甜润的声底不等于对细节的掩盖,声强还是该大则大,只是各个细节各安其位不互相抢戏。流行录音本质上是各个频段乐器之间的魅力释放方式的激烈对撞,但也有流行演奏方面的调和。比如最高境界的流行演唱会,反而是古典音乐歌剧演奏走向的不插电不扩音的自然声现场效果。因为自然声就是本质的生物推动乐器嗓子产生的空气分子等级的声音细节。一旦经历器材必然有损。

由此可见唱片商家对用户的主观态度存在人品较差的问题,当然不可否认有同业竞争带来的各种拉下线的劣币效应的压力。生存等级导致人品等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领域和行业以及社会需要强制性限制底线现象造成的劣币拉低整体的问题才能健康发展。如果领域的管理和设计思想思想都扑在贪图自己果腹而对劣币现象无人问津,那么一旦用户的审美水准提升也会出现用脚投票现象。比如现在的还音器材领域的水平还是在不断提升的,用户的选择思想总体上也普遍有所提升。但录音介质到了24bit数码阶段,刺激声的录音压盘后期调音风格反而一点也没减少。最近的一些新的古典录音尽管在总体声底上有了高端环境空气充满音乐的感觉,但在声音细节上各个大牌古典录音品牌的压盘风格还是普遍在强化轮廓加强的刺激性,目的就是更多的偏重一些一般器材用户听上去可以有被限制的美感。一旦用了旗舰大耳机这种等级的器材,就会听出来以前认为不好听垃圾调音的一些古典录音反而好听了。比如RR的古典录音就是个典型,基本声底具有高端声的空气声场饱满度。因此可以看出,高端器材和中低端器材之间没有绝对的相容性,面对同一个介质载体上的录音,反而会各自背道而驰。这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不可调和性。高书不入俗人眼,入俗眼这非高书。面对高低端差距拉大的领域,不大存在雅俗共赏现象,一旦有雅俗共赏一定是被拉低了绝对层次。费高端器材存在很多声音要素被吞掉的问题,所以需要各种刺激后期化操作,用这类还音器材监听还音效果做出调整,以适应这类用户群体认可这个品牌的录音投放的后期效果,带来以后的购买粘度。但高端录音的压盘调音肯定不考虑飞高端器材,所以这类唱片必然在非高端器材上播放出来就会失去很多声音细节显得不好听甚至难听。高低端器材的差距全在于细节等级,因此在电子频率波的领域,细节分辨率点距解像度解析都是一个意思,细节更好才更接近真实的自然分子光电信息源。
所以,录音品牌面对市场所做的定位,就决定了对数码唱片从素材母带往下向介质投放的品味风格定位。然后录音师在操作台上根据这个原则定位,进行各种调音以符合产品的市场定位原则。就目前哥哥大牌的高码古典录音压盘风格的攀比刺激现象,很少有古典录音品牌能够不流俗,很少有坚持高端甜润化的。反而是以前的一些cd有很多甜润的录音。对这些品牌可以关注一下新的高端数码录音角度有没有坚持和对市场竞争的刺激声妥协。比如cop,Decca,Philps,EMI。Naxos也很接近但还是有点刺激。DG比Naxos还刺激,但用老旗舰大耳机听不出来这些细节差距,一定要音旗舰大耳听。另外就是信息量的承载,有的高端录音投放后期化的结果,在信息量上就没多少余量,用EQ调整频响分配也调不出好声。
所以为什么同一个时代要有一类具有普遍性的高端入门器材,从人数认可度角度看一个领域的普遍现象必有其道理。用时代普遍性的器材,分辨问题的能力就具有基本的条件。否则就是连痴人说梦都无法做到同类的梦的基本见识基础,那么该如何说,只能人为硬性杜撰各种理论上貌似成立其实差的很远的各种白日梦。因此,有了人本身和器材本身的高度基础,才有辨识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绝对值。必须具备了才能去理解一些问题。用同样道理去理解器材,还音器的音箱耳机,唱片的风格,就能知道所谓的现代声是个什么刺激走向的东西。以前是晶体管石机诞生的晚于电子管胆机,再如何模仿胆机也不行,所以到90年代初干脆来了个所谓的cd声器材,声强加大细节刺激加强。到现在变成了一个假的专业名词,揭示力。

因此审美宽度的可能大小,需要经历和习惯形成的理解力容量来承载。人的品味中的来源是一种基础的基础智慧,是以前生活经历孟母三迁形成的环境因素等客观条件积累之下,在受到当时见识的启发带来的理解。哪怕没接触过一个领域,一旦接触就会迅速找到规律,看到问题的一些上下层面之间相关的关联性而加以深度理解。
但一般直接经历过灾难的社会群体都喜欢薄硬刺冷的日光灯风格,这样的中产阶层只是银子多了点,但品味还是童子功带来的各种老的习惯的综合限制。其实原本是什么样的智慧基础就只能是装得下同样的理解,统计规律上基本总体难有较大改变。可能有人有慧根,可以通过积累发现自我兵器在理解外界方面取得一定提高,也有很多人能有微调性的提高。但百年树人在大数据和绝对高度上实际上是百年换人,自我提升的幅度需要个人有很多基础和很多自觉性的努力提升才行。

所以,品味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泡在具体领域的时间多少、或者浪费了多少自己的血汗钱的横向积累模式,而在于纵向高度深度上综合基础的积累和见多识广之下的启发和思考。量子智慧的高度,具有无视时间空间的涵盖效果。什么叫基础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高的就是大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3-6-15 1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南岸区
用EQ可以加甜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3-6-16 06: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西兰
jimguo 发表于 2023-6-15 12:34
甜味,宗旨就是留下好的去掉坏的。美感是善生的安全舒适效果。
可以比喻为专业灯光一定讲究效果。几万一个 ...

谢谢,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3-6-16 09: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三明市
甜味,听听邓丽君的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3-6-16 2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jimguo 发表于 2023-6-15 12:34
甜味,宗旨就是留下好的去掉坏的。美感是善生的安全舒适效果。
可以比喻为专业灯光一定讲究效果。几万一个 ...

几万一个的灯用得多了,虽然都是租的。但几万一个的灯泡?愿闻其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3-6-17 0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6-17 00:21 编辑
kenspeed18 发表于 2023-6-16 23:37
几万一个的灯用得多了,虽然都是租的。但几万一个的灯泡?愿闻其详。

过于专业网上少见,有光色对比效果照片。但这类问题是主题之余的附带比喻,是说任何专业领域都有器材特性差别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3-6-17 0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jimguo 发表于 2023-6-17 00:15
过于专业网上少见,有光色对比效果照片。但这类问题是主题之余的附带比喻,是说任何专业领域都有器材特性 ...

嗯,我想了想,估计您说的是ARRI的镝灯吧。影视领域无论口碑还是CRI指标最高也是这家了吧,拍TVC用得多了,因为都是租的(整个灯光团队连人带器材一起),倒不知道单个灯泡要多少,有点好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4 05: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