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04|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位怎么发现自己是木耳的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24-3-31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3-31 12:57 编辑

健全的人,都没有生理上的耳鼻喉科的先天缺陷问题吧。那么,剩下的就是对细节的注意力的问题了。细节无限多,源自等级知晓程度和分辨力无限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4-3-31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3-31 12:57 编辑

对器材也一样道理,细节决定成败。有跨层次等级的对比细节,辨析水平才能来的更直接快速。
比如,用旗舰大耳机去听古典录音就会发现即便是对cd无损,也能听到更多以前从没听到过的细节和效果。一些人整天迷恋的那些90年代出来的老旗舰大耳们的下场就是直接出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3-31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3-31 12:57 编辑

主要是注意力的问题。比如音乐家能从一个录音里听到更多专业的细节。但是一般人你听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注意到专业高度的细节。音乐学院专门有个专业叫做视唱练耳,说明也不是每个音乐家的高度都一样,没经过特殊特定的专业训练也都一样不行。只不过一般的分类专业领域的音乐家,肯定比业余起哄的玩家们能注意到的细节更多。可以去搜搜高等级音乐教学,比如各种琴的演奏教学的老师视频,看看演奏方法指法上的细节的讲解。听了以后再去听古典演奏,就会听出来演奏角度水平在细节上的不同。
听流行音乐一样道理,有的吉它手的演奏就很一般,但高等级的演奏节奏清晰力度到位。关键是力度和音节的清晰度是区别高等级音乐人的要点。比如一些业余流行歌手的歌唱都虚的很,没力度。主要就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会使用力度掌控,所以难以达到有力度之下的表演效果。不敢玩的话那就轻轻凑合出来就算交差了。这点在乐器演奏上就没人方便蒙混,力量不够根本没法演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3-31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3-31 13:03 编辑

如果注意到前面说的力度问题,在演唱上还存在用嗓方式的表现力问题。很多起哄的所谓跨界歌手,挤眉弄眼的用嗓子挤出来假的专业效果,刚接触的人看到和听到以后会觉得比较惊艳。那是因为这种情况下都是被引导到和自己的个人同等水平去比了,那么跨界的再如何,也比自己没练过的人强。
但如果去和专业美声演唱的歌唱家去比演唱舒适度,那跨界歌手就不行了。不是音色和风格问题,而是使用嗓子的放松度和力度同时满足的效果。流行音乐的歌手大明星就没有一个是跨界歌手那种憋谷一憋着嗓子的唱法,明星的档次必然能达到专业高度也都有老师进行教学和调整。比如孙楠的父母都是搞古典美声的歌唱家,自幼就熟悉用嗓方法和原理用到流行歌的演唱上一样可以有演唱高度的效果。
然知道这些并且注意了以后再去听跨界歌手那就全毁了,一听就觉得憋的慌没法再听了。除非是莎拉布莱曼那种有过专业训练演唱法的歌手,能把跨界和美声结合到相当程度、基本没有嗓子发硬的问题。

以上这些要点,就是注意力的细节问题。如果认真说的话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细节,而是很粗的常识水平。但不知道的话那就一点也不知道。那么,很粗的常识就会变成一些人认知之外的细节了,所以一切问题都是因人而异。在专业人员眼里还会有更多更深更详细的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4-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netsurfe 发表于 2024-3-31 20:07
其实反过来问,你为啥一定要听出区别呢?没区别也是一种幸福,你就可以安心地放松地听音乐了,无需再折腾器 ...

没区别的人也不会来这里浪费时间吧,免费的随机耳机都有akg耳塞的水平。人和动物的区别还是在于细节智慧吧,不然还在非洲当黑猩猩呢。被人抓住扔到动物园关在笼子里还会认为这辈子免费吃喝不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4-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性价比也是个问题,耳塞党花高价但基本算是在一口井里,对比大耳机来说就是时间消磨多少的问题。玩老旗舰大耳机水井的也一样,钱没少花听力就没机会长。比如恐龙浪费了几亿年时间还是那个样子,最后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成鸟和蜥蜴鳄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4-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4-1 16:45 编辑

细节决定惊奇,这一点肯定是真理。第一次听到够等级的耳机甚至耳塞都会感觉不枉此生,这辈子总算没白活了。以后每次升级对细节的体验都会有同样感受。只是敏感度越来越迟钝。去买手机,多数人都是升级,前提是为了使用体验更好。少数人就不想玩手机,所以反向操作买个老人机凑合算了。二者没必要凑一起啰嗦,用老人机的人也不出来上网扯呼。
比如个人自己的专业和业务,外人小白进来想蒙事那就等着挨宰吧。自己的专业高度决定在行业里的收入高度。没人想放弃专业,申请在公司里扫个地就觉得满足了的。
每个专业和领域,在专业人员眼里都是一口井,在非专业者眼里都是一座山。当然存在有些在井里时间久了的人觉得全世界都是他那口井,拿着这个架势到别的领域里直接当专家,其实没有细节经历和积累只能是个小白,靠幻想指东打西自己必然要吃大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4-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关键是平时养成的思维基础,是自己长期踏踏实实积累出来的。没有积累到位的话就踏实吃自己的奶,不要硬往高年级话题上去串。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免费发炎太没成本,一些人就把握不住自己,而且越是差的远的越是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31 08: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