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剧、弥撒及人声版本鉴赏——长桥卧坡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费加罗》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它通篇渗透着意大利的诙谐机智与奥地利的高贵典雅,它将歌剧的音乐性、音乐对剧情发展的推动、特别在用音乐反映人物性格与心理刻画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听听第二幕的重唱,从夫人、伯爵与苏珊娜富于戏剧性的三重唱开始,回到凯鲁比诺与苏珊娜诙谐“贯口”般的二重唱,到伯爵与夫人见苏珊娜走出化妆间的惊讶,再到费加罗、老园丁、玛切琳娜等纷纷登场,一直到玛切琳娜站出来宣布要与费加罗成婚,每一次人物登场都引发新的戏剧线索,而其中从二重唱一直到七重唱,音乐的戏剧性陡增,音乐的表现完全服从于戏剧发展的需要,而唱段层次分明、表达细腻、人物各怀心机、设计精彩纷呈,人物性格的不同在重唱中鲜明的表现出来,而又置于一个统一的大重唱格局之中,这样精彩的一重重展开的重唱,没有任何人能做的像莫扎特这样绝妙,所以我说,就歌剧艺术的音乐性而言,莫扎特之后的百多年间,也没有谁能超越,他的喜歌剧,既使是幽默,也体现着音乐的美感,你也很难分出这是意大利的还是奥地利的,演出的优劣也就必然要看演绎者的度量与拿捏分寸,伯姆的版本就好在这里,老克莱伯版在这一点上也让我满意。

这版《费加罗的婚礼》录于1955年,维也纳爱乐团助演,在单声道版本中,我对此版的赞赏超过了卡拉扬,卡拉扬搞莫扎特,歌剧优于管弦乐,就是歌剧也是严整有余,优雅不足,老克莱伯(1890-1956)在整体的色调上比卡拉扬贴近莫扎特,这款录音是他辞世前一年录制,演出以强烈而又恰当的舞台戏剧性取胜,在对人物、剧情的表演塑造上称得上维俏维妙,音乐上,维也纳爱乐团细腻而丰盈,进退也得当,几段器乐曲很见精致与灵秀的美感。

这版集中了一批老一代的歌剧巨星,看了看主演名单,多是1900年后生人、二三十年代声誉鹊起的大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苏珊娜的扮演者希尔德· 戈登(1917-1988 奥地利女高),这是让人一听就难忘的苏珊娜,戈登的嗓音作派似乎专为苏珊娜而来,她演活了这个青春靓丽、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戈登并没有专注于表现苏珊娜的精明,但她的苏珊娜却显的那么“精明”,听听他与费加罗对话的宣叙调,浑身冒“精气儿”,却又一点也没有女性性格中让男人畏惧的“算计”,无论唱与念(宣叙调)都很得体,很耐听,她的表演可谓准确,不温不燥,在对人物的塑造上显得游刃有余。

另一女角则是夫人的扮演者里莎· 德拉-卡萨(1919-2010 瑞士女高),常听歌剧者对她不陌生,这位以美貌和多面手著称的杰出瑞士女高,以为数不算少的精彩演出称誉于欧洲歌坛,她的嗓音可塑性强,几乎演啥是啥,你如果认真听过伯姆版雅诺维茨的伯爵夫人,会体察出这两版夫人之间的微妙不同,雅诺维茨的夫人略显柔弱,气质高贵端庄,长于抒情,而德拉-卡萨的表演富于戏剧性,甚至带有几分刚强,她并不那么沉,更不那么弱,演唱在冷隽处平添了几分内心的燥动,单就唱来讲,她在歌喉的纯净感与抒情性上不如雅诺维茨,听听第二幕开场的抒情调“请神垂怜”,显然不如雅诺维茨感人,这并非水准问题,而是类型不同,雅诺维茨属于纯粹的抒情女高音。

而希尔德·罗塞-梅丹(1921-2010 奥地利女中音)演的玛切琳娜让我眼前一亮,她以不俗的实力与对角色强悍的把握生生把听者的注意力分出几分聚焦在她身上,我甚至觉得她有点“抢戏”,却是“抢”的精彩,听听CD1第6轨的二重唱,表演出强烈的情绪,总是急切抢半拍的演唱与动心动肺的念白,使得玛切琳娜咄咄逼人的气势与苏珊娜的精明灵巧形成极强烈的反差,她的表演更具有“情敌”的范儿,一点也不像是老女人,倒真是显出几分有资格与苏珊娜“争”的实力,有点意思。

男角中,意大利男低音特雷萨·谢皮(1923-2010 意男低音)照旧的精明强干,他永远都那么精力充沛,演啥都虎虎生风,听惯了赫尔曼·普莱的费加罗,你可能会感觉谢皮的费加罗低沉了许多,也“堂正”了许多,不像那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理发师,他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显然不如普莱“机敏”,而更像是“大人物”,你也很难把他的表情作派与“插科打诨”连在一起,这一方面与他是男低音有点关系,但主要还是与个人气质风格相关,听听他唱的“花蝶不能再飞”,威严堂正,气势很足,毫无调侃之意,完全就是“壮行”。

阿尔弗雷德·珀耶尔(1900-1968)饰演的阿尔维瓦伯爵,与谢皮恰相反,他第一幕有场景缺少伯爵身上应有的贵族气派,表演气场不足,不管与谁的对手戏,伯爵身上与生俱来的贵族气息都应该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气场这个东西无形,但又无处不在,你听听菲舍尔·迪斯考的伯爵一上台就牢牢把“气场”定在那里,珀耶尔显然做不到,特别是第一幕,如CD1第8音轨伯爵的三重唱,珀耶尔的气势不够,这不像是具有赏罚明断的大人物,在人物的定型上未能与巴西里奥拉开距离,很明显,大人物与小人物拉开了距离,戏剧性的效果才能出来,倒是苏格兰男高音默里·迪基把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小人般的阴暗特性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但珀耶尔究竟是奥地利老资格男中音歌唱家,在第二幕后人物的形象“立”起来,唱念有明显起色,其它几位角色也都有不俗的表演,这套班子在当时的维也纳颇具名声。

https://pan.baidu.com/s/1hiTT0XSU7cy87qpQJSdWnA?pwd=ujx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4 21:15
费加罗的婚礼版本,我最喜欢老克莱伯的那一版,我是从那个版本入坑费加罗的。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打算唠一 ...

所见略同,的确是上好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4-4-15 1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dyy223 发表于 2024-4-15 10:52
《费加罗》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它通篇渗透着意大利的诙谐机智与奥地利的高贵典雅,它将歌剧的音乐性、 ...

这版是早期的立体声录音
不知为何一直被误以为是单声道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4-4-15 12: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4-4-15 1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 凯鲁比诺你很勇敢 你的前途很远大..........
费加罗和凯鲁比诺(大都女扮)在剧中的两首著名的咏叹调(95层中:第一幕结束到第二幕开始不久,不能再飞、爱之烦恼)。曾看过介绍说,当初演出时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演员不得不反复演唱多遍观众才肯罢休。
现在音乐会上乐章之间通常是不需鼓掌的,但歌剧演出每当一首著名的咏叹调后都会有掌声,怀疑就是从那时起留下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4-4-15 15: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lz写的真好,充满了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这点尤为难得,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4-4-15 16: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bomberb2 于 2024-4-15 17:19 编辑
vicissitude 发表于 2024-4-15 11:33
这版是早期的立体声录音
不知为何一直被误以为是单声道录音

1955年时,已经有 立体声录音了,但在1959-1960年以前, 民用的黑胶LP重播设备及播放的LP唱片 ,基本上单声道为主。

因此,1960以前的录音,唱片公司先发行了的 单声道唱片 Vinyl-LP, Mono,到1959-1960年后,民用立体声播放设备成熟了,唱片公司DECCA, EMI, DG 等又再将受欢迎的唱片,推出立体声版本唱片,Vinyl-LP, STEREO。
60年以前,是只发行单声道LP唱片,60-70年代 单声道和立体声的 LP 唱片是 并存的,新技术兴起。类似蓝光机逐步替代DVD时代,唱片公司同时发行 DVD与BD光盘,更主要推BD光盘


以老克莱伯 的这套 费加罗为例,DECCA 在本土  1955年 发行了 MONO UK 版, 在 1959年再 发行了 STEREO UK 版。


因此,大多数人会先认识1955年 LP MONO 单声道版本,封面是绿色的有老克莱伯的头像。

到1959年 LP STEREO 立体声版本,封面有2个版,一是与单声道一样有老克莱伯头像的,另外一个则是 皮影的三人,苏珊娜,伯爵夫人,费加罗。

到70年代,发行卡带和立体声LP再版,封面则是 花园中夫人带面具的画面。

70年代后,立体声LP 唱机已经普及,单声道唱片就退出市场了。
楼主这个封面是 CD年代1999年 Legends 系列的封面,与1989年初版的CD封面也不一样的(红色底,苏珊娜被调戏)


黑胶年代的唱片版本是一个大学问,纷繁复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4-4-15 18: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5 16:57
1955年时,已经有 立体声录音了,但在1959-1960年以前, 民用的黑胶LP重播设备及播放的LP唱片 ,基本上单 ...

感谢解惑,难怪一直以讹传讹的被误认为是单声道录音
不过到了CD年代,应该都标注了是Stereo了吧
传奇系列再版的时候,把绿色老克莱伯头像的首版封面印在了小册子的封底
70年代再版的便是下面这张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4-4-15 22: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vicissitude 发表于 2024-4-15 18:23
感谢解惑,难怪一直以讹传讹的被误认为是单声道录音
不过到了CD年代,应该都标注了是Stereo了吧
传奇系 ...

对,就是这个封面。

我黑胶唱片 就是买的这个版本,也叫迪卡 方片标♦️

CD记得是2000年左右买的 楼主展示的 legends 24-96再版,记得当时正价140多元 3CD,肉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4-4-16 0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vicissitude 于 2024-4-16 09:26 编辑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5 22:44
对,就是这个封面。

我黑胶唱片 就是买的这个版本,也叫迪卡 方片标♦️


进口CD店正价都是一百多一张呢,是啊!100多才1张!!
后来网上购物兴起
有了那些悄悄从国外进货到国内卖的卖家
价格才降下来
再后来这些资源遍布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4-4-16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5 22:44
对,就是这个封面。

我黑胶唱片 就是买的这个版本,也叫迪卡 方片标♦️

是呀,正价唱片当时都要100多一张!
遇见这种几CD的就很肉疼
所幸现在已经免费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此版录于1950年,仍是莱格和卡拉扬在EMI录制的第一批唱片,集中了谢芙莉德、昆茨、乔治·伦敦、施瓦茨科普夫、塞娜·尤莉纳克等歌唱家,乐团:维也纳爱乐,对我个人有一定收藏价值,曲目相对简洁,删掉了所有清宣叙调部分,只保留几段管弦乐伴奏的宣叙调,此外,还删掉了第25曲玛切琳娜的咏叹调“公山羊和母山羊相好”,和第26曲巴西里奥“年轻人不明事理”。

卡拉扬的速度过快是个疑问,听序曲就有点担心,过快的速度有可能“模糊”音乐细节与外延,同时带来了另一问题——演出的优雅与趣味不足,艺术上的优雅与情趣即需要一定空间,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回味,因而速度把握就尤为关键,除了序曲外,几段重唱都偏快,如CD1第6音轨,第14-17音轨,好在几位歌唱家功力不凡,所以并不令人失望,彼此仍能交相辉映,不要一说不足就是“令人失望”,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应该摈弃这样简单的、东方式的推论类比,才有助于着眼音乐演奏的真实。

昆茨是演唱莫扎特歌剧的好人选,他的帕帕基诺曾经很有光彩,但这版的费加罗我感觉有些“闷”了,歌剧演唱别管角色如何,重在你必须要把人物“唱活”,这一点我不大满意,他似乎缺少激情,这版费加罗,既不机敏,也不幽默,谢芙莉德的苏珊娜不错,一方面精灵的还不太够,(如开始几段重唱),一方面在演唱上又足能撑得住角色,越是多重重唱,谢芙莉德的位置感越突出,人物的形象就越突出,只是感觉上,她和施瓦茨科普夫嗓音接近,听起来不易区分,昆茨与乔治·伦敦在角色分辨上还好,主要在于乔治·伦敦个性上更鲜明,他的伯爵没啥可挑剔的,足够威严,足够定力,也胸有成竹,嗓音响亮浑厚,发声吐字与喷口都很见功力,他的伯爵提升了这版《费加罗》的艺术水准。

施瓦茨科普夫几乎是不二的伯爵夫人,只要有她参演《费加罗》一般就是这个位子,她的魅力在于,除了优异的嗓音条件,演唱总是兼有戏剧性与抒情性,多艰难的唱段也让人感觉游刃有余,嗓音运用自如,几版伯爵夫人,以她和雅诺维茨给我印象深,但她这版演唱、如“请神垂怜”这一段,吐字行腔有些偏紧,共鸣也就不充分,听来并不舒展,此外,塞娜·尤莉纳克的凯鲁比诺让我满意,她的演唱灵巧与抒情性兼优,嗓音的适应性相当好,小生、花旦、正剧、喜剧与悲剧都能来,这样的歌唱家总能讨喜。

剧中主要人物表:
费加罗——埃里希.昆茨(1909-1995)奥地利男中音
苏珊娜——伊姆加尔德.谢芙莉德(1919-1988)奥地利女高音
伯爵——乔治.伦敦(1920-1985)美国男中音
夫人——伊莉莎白.施瓦茨科普夫(1915-2006)德裔英籍女高音
凯鲁比诺——塞纳.尤莉娜奇(1921-2011)南斯拉夫女高音
维也纳爱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

https://pan.baidu.com/s/1y54g__0ij3k09wS_VKKjMw?pwd=2if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5 16:57
1955年时,已经有 立体声录音了,但在1959-1960年以前, 民用的黑胶LP重播设备及播放的LP唱片 ,基本上单 ...

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4-4-16 1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鄂州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5 16:57
1955年时,已经有 立体声录音了,但在1959-1960年以前, 民用的黑胶LP重播设备及播放的LP唱片 ,基本上单 ...

大佬~~捋得青筋毕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24-4-16 1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24-4-16 14: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

给楼主助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4-4-16 14: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

不敢,给楼主倒酒助兴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4-4-16 2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4-16 10:38
此版录于1950年,仍是莱格和卡拉扬在EMI录制的第一批唱片,集中了谢芙莉德、昆茨、乔治·伦敦、施瓦 ...

单套发行的封面

Mozart-Figaro-Karajan EMI.jpg (96.5 KB, 下载次数: 17)

Mozart-Figaro-Karajan EMI.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4-4-16 2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4-12 19:49
不知道这个对楼主是否有用,估计不需要~~

很多的关于歌剧的书、谱以及古典CD,还有大量古早时期压缩的 ...

74楼说起过的Prey普莱出演的费加罗两部姊妹篇DVD版。D9文件,PCM2.0&DTS5.x。和CD录音版相比,其它演唱者有的变了有的没变,乐队变了指挥没变。

费加罗的婚礼 2xD9:magnet:?xt=urn:btih:625FDDAEBB80B40A50177E7EF86B90679A375232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D9:magnet:?xt=urn:btih:2E40A8E5EF61564E33E79393C8C433A7DE984C0A

下载不下来? 找牛爷 牛爷何在?有请牛爷~~~



Figaro.jpg (44.51 KB, 下载次数: 19)

Figaro.jpg

Siviglia.jpg (49.35 KB, 下载次数: 25)

Sivigli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4-17 09:42 编辑





朱里尼上世纪50年代末客座爱乐乐团期间留下了不少精彩录音,其中就包括这版录于1961年《费加罗》,如果说朱里尼的管弦乐、交响乐由于他的结构特点需要具体甄别,他的歌剧则几乎张张精彩,这既有意大利传承上先天擅长的优势,也得益于歌剧老大师萨巴塔的口传身教,业界普遍认为朱里尼的歌剧优于他的管弦乐并非没有理由,他在歌剧演出中的流畅性(这在歌剧特别重要)极有特点,有乐友过于专注歌唱家的唱而忽视歌剧演出是否流畅,听过这版,或能有所体会,且由于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就更不能将演奏的结构单拿出来说,就歌剧来说,流畅就一定是“恰当”的,恰到好处才能流畅,不要把“流畅”与“流利”相提并论,在音乐上,那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正如随性与随意不能通假使用一样。

这版的舞台味道极浓,角色都在按照歌剧的舞台规范演唱,能听出角色唱念时在舞台移动时声音的远近,这是不同于其它录音棚版本之处,而杰出的演出班子是成功的保证,韦希特、塔代伊在这版里仍然是“一主一仆”,有光彩的仍是这两位,塔代伊不愧是歌剧界的喜剧大师,他赋于这版费加罗以生动的表情,对人物个性丰富的刻画数一数二,一流的嗓音条件与响亮低沉的唱念,更加出色地表现出费加罗的豪爽与泼辣,他大概是演惯了歌剧中的小人物,你甚至能感觉出他的费加罗含有几分“狡谲”在里面,你甚至能说他的费加罗完全“舞台化”了,有过于追求戏剧表演的倾向,但我感觉并不离谱,可以这样说,他最大限度的丰富了费加罗,变化多端,有血有肉,特别是宣叙调的台词功夫,真是绝了,听听他唱的“花蝶不能再飞”(CD1第18音轨),与谢皮完全两味,幽默生动,这里面有兴灾乐祸、有戏弄,有调侃,也有宽慰的劝解,而绝非是正面的一味的“壮行”,一段唱汇集了多种情感与心理。

同样精彩的是韦希特的伯爵,他的“气场”虽不如菲舍尔·迪斯考扎实,但却出色表现出大人物的威风作派与男人的阳刚,演伯爵一定要表现出他应该具有的身份,在这样的表象中再去揭晓内心对女人的贪欲和阴郁心理追求,对女人的追逐出于男人的天性,优越的地位身份为他的追逐提供了便利,韦希特好在以出色的演出,不俗的实力,富于层次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别是第三幕,如宣叙调与咏叹调这一段,就以有力的唱念,表现出伯爵的愤怒与报复心理。

塔代伊也好,韦希特也好,他们的演出都具有充沛的戏剧性,既有戏剧的诙谐幽默,也表现了戏剧的张力,就像我说的,他们把人物“演活了”,听他们的演出,你能感受到高水准艺术家对作品二次创作所带给人的满足,听罢全剧,也不会留下多少遗憾和未尽的希求。

一班女角中,施瓦茨科普夫照旧的令我满意,虽未见惊喜,但强大的实力在那,驾轻就熟,收放自如,第二幕“请神垂怜”(CD1第19音轨)这一段比在老克莱伯版里唱的要稳定一些,这是我愿意看到的,尽管歌喉仍有偏紧和抖颤的弊端,第三幕“幸福时光哪里去了”这一段非常好,响遏行云的戏剧性与微妙暗淡的抒情性俱佳,在重唱和对手戏中的“位置感”十分老到准确,并不总是鹤立鸡群。费奥伦扎·科索托的凯鲁比诺同样见功力,她饰演的凯鲁比诺质朴俊秀,一上场就给人好感,我听科索托的歌剧总是感觉她越是不加修饰就越精彩,她的“本钱”很足,将本色自然自如的表现出来已经足够好。安娜·莫芙的苏珊娜也不错,整剧下来没有啥不妥,这个美貌的莫芙总是倍受追捧,但我个人感觉她在这里有不完满,她的唱念与苏珊娜的精明、机敏、智巧有距离,而这距离其实更多是莫芙的个性擅长与作品人物间的差异,她的苏珊娜富于女性的美,但在用唱念表达人物性格与心理上层次不够丰满,少了闺房丫鬟的精明与应变,说到这里,我到很想听听波普版的苏珊娜,可惜哪也找不到。

剧中主要人物表:
费加罗——朱塞佩· 塔代伊,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1916-)
苏珊娜——安娜· 莫芙,美国女高音歌唱家(1932-)
伯爵——埃伯哈德· 韦希特,奥地利男中音歌唱家(1929-1992)
伯爵夫人——伊丽莎白· 施瓦茨科普夫,德裔英籍女高音歌唱家(1915-2006)
凯鲁比诺——菲奥伦扎· 科索托,意大利次女高音(1936-)     

https://pan.baidu.com/s/1EM3AE_u1l-Og89hQ9NjI1w?pwd=ugs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10 02: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