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47|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音乐的一些看法!(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7 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以下是本人以前写的文章:

  我的昵称是“古典迷”,是不是就代表我只听古典呢?当然不是,只不过我更喜欢西洋古典而已。目前大家所能接受的主流音乐:新世纪音乐new age、流行pop、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爵士jazz、电影配乐。这些我都能接受。正由于我更迷恋古典音乐,一个尴尬的问题就出现了,我发现现在爱好这个的人比例很小,原因是多数人认为古典音乐晦涩难懂,内容陈旧、节奏缓慢等等。这些多是偏见,因为古典音乐的定义并不局限于莫扎特、贝多芬、巴赫、小斯特劳斯、等西洋经典音乐。我们目前喜欢的经典流行歌曲等音乐照样能够在未来被称之为“古典音乐”,也就是说凡是前人创造的经典音乐,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洗礼后还能流传至今的,那它就是古典音乐。蔡琴的音乐被用来做发烧试音并没有降低了蔡琴的档次,她的歌声我认为也是古典音乐,倒是那些敲玻璃、砸脚盆的录音真是没什么意义。

  这时,肯定又要有人说了:那些古典音乐要么没词,要么有词是外语听不懂,要么就是节奏太慢,听着想睡觉,振奋不起来。他们这样想可真是大错特错了。好的音乐是否一定需要有词呢?肯定不是。世界上早期的音乐都是以声乐为主的,要知道人类是先有语言才有文字,人们早就能够用自己的歌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文字出现后更是大大推动了声乐的发展,各种诗歌和故事被编成了歌谣传唱,他们往往朗朗上口具有韵律,容易被人理解,使其十分流行。音乐并不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早期的艺术多是雕刻、美术、文学,唯独没有真正独立的音乐艺术。音乐在那时往往是文字和语言等其他艺术的衬托,在唱歌时器乐被用来为唱段承前启后,或是演唱前的前奏等附庸功能来使用。音乐和美术、文字不同,它很抽象,既看不见,也不能用文字来详细解说所有的内容。那它究竟是什么呢?它其实就是一种“诗意”,是从其他艺术中升华出来的“诗意”,往往是一种纯粹的形式。如果欣赏者不能领悟音乐的诗意,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各种音符的组合而已),无法用身心真正去体会音乐,也就会说:“我听不懂这歌词,也听不懂这旋律!”。有句话说得很贴切:“音乐就是来自那和谐世界的余响!”人们从20世纪以来人们创造了很多无调性的不和谐音,我不大喜欢这种体裁,例如梅西安的音乐,我始终认为和谐才是音乐的本质。有人认为音乐从“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开始才从真正意义上使音乐脱离文字和其他艺术的束缚,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我比较认同这种说法,过去我听过的一些西方早期的音乐中(文艺复兴时期),人声还不错,器乐就很单调了,没有什么光芒。到了巴洛克时期,人声和器乐可以平起平坐,最后器乐能够脱离出来独立演奏,巴赫又发明了12平均律,这是音乐发展史的里程碑。

  说了一大堆无非也就是想说明音乐的好坏和有无歌词无关。纯粹的音乐往往才是最深刻,最美的。我比较赞同音乐要靠自己去体会,而不是他人暗示的观点,但标题音乐除外。在这里,我们看到音乐界的分歧:音乐到底应不应该有标题?我认为这个直接关系到你能否领略音乐的真谛。西方音乐原本多是没具体标题的,常以调性、速度、曲式和作品编号等信息来命名。大家要想真正的欣赏音乐,最好还是欣赏那些无标题的,因为欣赏音乐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过程,很多人说他们听不懂没有明确提示的纯音乐,其实这些东西原本就没必要刻意的去弄懂什么,那只会束缚你的想象力。例如门德尔松的《风戈尔山洞》就是为了描写风戈尔山洞内五光十色的绮丽美景,音乐很像电影配乐,能让听者产生视觉联想。但如果当时他不说这是风戈尔山洞,那我们会认为是什么?我也许会认为是某个盗墓者在盗墓时发现了大量五光十色的财宝,也许还能成为《古墓丽影》的电影配乐,迪斯尼的《幻想曲》就是个典型例子。俄罗斯的《彼得与狼》用直接易懂的方式来解释音乐如何来描述事物。演奏中配上了解说员的讲解,我记得好像单簧管是猫,巴松管表现老人,一段小提琴的活泼旋律表现小彼得……,那难道我就不能用大提琴来表现老人吗?显然不是。还有《沙巴女王的莅临》《皇家焰火音乐》《水上音乐》《命运》《田园》《英雄》《勃兰登堡协奏曲》《歌德堡变奏》等等这些都是有标题的音乐,如果不要标题,你还会明确知道表现的是什么吗?你会发现这音乐有了新的意义――你的再创造。所以大家在欣赏音乐时,要在一种自然放松、没有刻意研究的状态下随着音符自然而然的进入音乐世界,欣赏时融入自己的想像和理解,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拥有只属于我自己的音乐。但是,有的音乐的确是需要和标题紧扣的,例如维瓦尔地的《四季》、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国的《梁祝》。我将在以后的帖子里贴出一些标题音乐供大家欣赏,让大家有个感性认识。

  我今天在这里说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知道:音乐不是狭义的,各种音乐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古典音乐是前人留下的宝藏,如果你们仔细聆听,会发现现今的各种音乐灵感几乎都来源于古典!
2
发表于 2006-7-17 18: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LAN
支持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7-17 2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我是古典,流行,摇滚,newage。。。。通吃,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7-17 2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音乐无国界。。。。。无论是什么音乐。。只要让人能够抒发感情。。。就是好音乐。。。。

不要太在意是什么音乐?只在意自己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7-17 2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好音乐我都喜欢
但是目前看来
古典里面的“好音乐”似乎更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7-18 1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
古典音乐的最显著特点似乎就是严肃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7-18 16: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下面是引用william0608于2006-07-17 21:02发表的:
好音乐我都喜欢
但是目前看来
古典里面的“好音乐”似乎更多一些
同意,而且
古典音乐更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7-18 17: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彼得与狼》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带有误导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7-18 1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其实有词的,我反而不喜欢,喜欢纯粹器乐,因为外文听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7-18 18: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沙坪坝区
其实很想说平均律不是巴赫“发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7-18 1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听音乐是再创造这个观点我实在太喜欢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7-18 2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我也赞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7-19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7-19 16: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莆田市
写得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00: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感谢大家回贴,原本我到这里来也就是看看音响、耳机,偶尔看到还有这么个非器材的区,就把以前的老文丢过来了,希望能抛砖引玉。

  据查证,有一种说法:十二平均律是我国明代音乐理论家和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 我也不想钻牛角尖,不管谁先发现,最终巴赫的确是写出了真正有代表意义的平均律钢琴曲谱的。(我虽然买了巴赫的传记,但因为太忙一直没时间细究,有疏漏之处也难免,只能到这种程度了。)这个文章是我在和家人发生口角后独自一人躲到单位,有感而发的东西,全文在1小时内完成,所以比较连贯。对我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娱乐。

  《彼得与狼》的定位是小孩子的启蒙。既然是小孩子,当然也就要融入童话般的意境、把音乐故事化才能更令孩子们容易接受了。我小时候的启蒙是克莱德曼的钢琴改编曲和一些西方电影原声、轻音乐,也不能算是正宗的古典。不过,小学时期我还是喜欢宗教音乐,复调音乐,尽管当时不懂什么巴洛克风格,我喜欢这些音乐的过程纯粹是自发的。要知道一般我们这些80年代生的人的父母一般也是不会懂太多这些艺术的。虽然我也羡慕过那些没落贵族后代所继承的家学,但我也感谢我父母的那些磁带,让我至少成为了一个能真正欣赏音乐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7-22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下面是引用桂猪于2006-07-18 18:58发表的:
其实很想说平均律不是巴赫“发明”的。


  平均律最早发明者是中国人,李约瑟认为是中国人启发了欧洲律学家。本人写了一篇《数学与音乐》,说的就是这个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7-22 12: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沙坪坝区
平均律的事是在这样的。律制理论最早由朱确立。西方的情况是,16世纪已有人在研究,17世纪中叶,理论基本完成,但还没用于实践,实践是从18世纪开始的,巴赫推广了他。巴赫虽然伟大,但也不是什么光环都在头上。我有个网友,说他的宗教情怀如何如何伟大,以至于不敢听他的宗教作品了,这就迂腐了。既然是礼物,哪有不拆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7-22 1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沙坪坝区
下面是引用古典迷于2006-07-22 00:04发表的:
  感谢大家回贴,原本我到这里来也就是看看音响、耳机,偶尔看到还有这么个非器材的区,就把以前的老文丢过来了,希望能抛砖引玉。

  据查证,有一种说法:十二平均律是我国明代音乐理论家和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 我也不想钻牛角尖,不管谁先发现,最终巴赫的确是写出了真正有代表意义的平均律钢琴曲谱的。(我虽然买了巴赫的传记,但因为太忙一直没时间细究,有疏漏之处也难免,只能到这种程度了。)这个文章是我在和家人发生口角后独自一人躲到单位,有感而发的东西,全文在1小时内完成,所以比较连贯。对我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娱乐。

  《彼得与狼》的定位是小孩子的启蒙。既然是小孩子,当然也就要融入童话般的意境、把音乐故事化才能更令孩子们容易接受了。我小时候的启蒙是克莱德曼的钢琴改编曲和一些西方电影原声、轻音乐,也不能算是正宗的古典。不过,小学时期我还是喜欢宗教音乐,复调音乐,尽管当时不懂什么巴洛克风格,我喜欢这些音乐的过程纯粹是自发的。要知道一般我们这些80年代生的人的父母一般也是不会懂太多这些艺术的。虽然我也羡慕过那些没落贵族后代所继承的家学,但我也感谢我父母的那些磁带,让我至少成为了一个能真正欣赏音乐的人。:)
没落贵族的家学。。。。。。这一部分人都啥样的,老兄说来我们长长见识。 [s: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7-23 2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下面是引用桂猪于2006-07-22 12:46发表的:

没落贵族的家学。。。。。。这一部分人都啥样的,老兄说来我们长长见识。 [s:25]

所谓没落贵族是我们为一位乐友开玩笑的起一个称呼,不过也确有其事。她的网上空间:

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miaofeng_16/

博客:http://blog.tom.com/blog/index.php?username=miaofeng-musi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23: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下面是引用赋格于2006-07-18 13:52发表的:
古典音乐的最显著特点似乎就是严肃性了

  不光是严肃性,其实古典音乐一样是有很强娱乐性的艺术。德奥的音乐家就能很好的把握音乐的严肃性和娱乐性的平衡,所以世界上很多名曲出自他们那里的音乐家之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法国巴洛克时期的恰空舞曲、马林.马来斯、吕利、拉莫、库普兰等等一大堆乐师所作的娱乐性音乐还少了么?亨德尔的音乐更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就连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也有《勃兰登堡协奏曲》、双小提琴协奏曲、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就是b小调弥撒曲也是美感十足,却又不乏非宗教性的很具娱乐性的旋律。我认为真正的大师已经不在乎他的音乐一定要以某种模式生搬硬套,而是只要能体现音乐的美感,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创造奇迹!莫扎特的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后宫诱逃》都是从俗套中创出新意,做到雅俗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5 21: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