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77|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位怎么欣赏巴赫的?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6-8-3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巴赫的音乐和宗教不可分割,但他的音乐又不仅仅是宗教的附属物,因为他喜欢将各种音乐元素都融入他的音乐。儿时的巴赫常偷抄哥哥珍藏的乐谱,据说因为这个晚年才失明(月光下抄谱过多)。所以他的音乐是多元化的。很多情况下都是看似很死板的题材,到他那里就活了,有点类似亨德尔,但又不同于后者的浮华,巴赫是那种平静中隐含巨大能量的类型,是比较内敛的。但听他的音乐往往越听到后面越发觉情感获得升华和超脱。我在《带着音乐去踏青》一文中说到的大提琴音乐的感觉包括了对无伴奏大提琴的理解。那种感觉有点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女主角坐在水边感受自然,内心获得安宁的那种。巴赫常和他的雇主、同行有矛盾,所以离群索居,但却很爱家人,也很浪漫(生了十几胎,哈哈)。造就了他音乐里的那种深刻情感的流露,一种追求内心平静,情感超脱的境界。例如他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里就常出现表现田园风光的乐段。G弦上的咏叹调也从悲伤中透出坚强的意志。关于巴赫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也许有人会说是门德尔松的发现才使他幸运的流芳后世,但我还是认为他是西方音乐之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8-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下面是引用wolfel于2006-08-03 12:14发表的:


确实,这是一种搜寻感情式的欣赏方法,但是我觉得巴赫的感情往往隐藏很深,或者不易理解。你说得这几部作品是很有特点的几部,或者说比较通俗一些,但是他的管风琴作品中的感情呢?还有他的大无,小无,平均律,创意曲这些作品中的情感呢?更不要说晦涩得一塌糊涂的《赋格的艺术》和《音乐的奉献》了。

  你说的这些作品我全部仔细听过,我认为并不晦涩,我觉得那音乐简直就是道出了我的心声。赋格的艺术研究的是复调音乐中的对位、和声等元素,你看过我的那个文章《我对音乐的一些看法》就明白了,即使是这样被人认为晦涩的作品,我还是能听得很有味道,我听过的两个版本:1、西班牙晚星十二乐团的古乐木管乐器版本。2、西班牙凯撒协奏团的弦乐重奏版本。前者听起来空灵、缥缈,开场的第一首是各声部的完美对位,互相模仿、上升,直到最后情感的升华,仿佛给人架起了一道通往天堂的天梯,使人顿生敬仰、崇拜之情。后者给人的是一种弦乐特有的细腻感,显得更有人间烟火味了点,但总的感觉还是差不多。后面的一首仿佛无穷无尽的循环和拓展,给人一种生死轮回的感觉(迷信点的说法,听完了有人可能睡得一塌糊涂,也有人可能会觉得神游九天)也可以说是暗示着音乐灵感的的无止尽。(巴赫作这个的目的也是研究赋格,竭尽所能挖掘灵感。)

  小无中的恰空舞曲在开场的那几个不太和谐的音给人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感觉,联想到一个人在迷茫无助时用手抓乱自己的头发,不断问自己:“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表现的是人在迷茫中挣扎时那种无助和空虚的感觉。你估计不是比较孤僻的人,所以无法理解孤独和迷惑给人造成的这种强烈感情,巴赫就是孤独的,他也会迷茫,也会空虚,他毕竟是个人而不是神。

  平均律是为了让欧洲的音乐从旧的音律体系中蜕变为新音乐形式,运用了平均律的音乐显得丰富多彩,情感强烈,美不胜收。如果你看过中央8台的佳艺五线间的欧洲音乐史节目,就知道西方人的看法:中国传统五音体系实际上也是旧时代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体系,它和后来采用12平均律的西方新音乐的区别是:前者听起来自然、朴实,但音色显得不够丰富,缺乏煽动力。(据传古代欧洲的纯律存在不和谐音的问题,不好转调,限制了表现力)。而后者能够很方便的进行转调,并不存在什么不和谐音的限制,所以听起来异常丰富,蠢蠢欲动,和古老自然音阶的那种平和、古朴形成鲜明对比,据说爱尔兰的民族音乐还保持着和中国一样的体系。

  大无给我的感觉,我已经在古典音乐区的帖子里说过了。巴赫的音乐就象是宏伟精密的巴洛克建筑,又像是使人和上帝对话的翻译。他竭尽所能,以音乐来挖掘人类最深刻的情感,带领能读懂它的人们走向平和、崇高、忘我的境界,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超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3 16: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