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5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及贴】在耳塞区常见的几个技术性误区【长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7 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近耳塞区YY贴和口水贴比较多,写点技术性的东西以供大家换个口味。平时逛逛论坛,发现很多长文写的虽然辛苦,可惜笑话闹了不少,找了五个典型的,加以分析论证,希望对于大家写东西、看东西有参考意义。

一、LINEOUT接耳机和PHONEOUT接耳放

先说说两个输出的区别:
LINEOUT  输出电压信号,具有较高的输出阻抗,输出电平高,主要为了接驳功放,功放输入阻抗很高,LINEOUT内阻可以忽略不计。
PHONEOUT 也就是耳机插孔,经过一个功率放大电路,输出阻抗很小,一般小于耳塞的阻抗,主要输出电流信号,输出电平小。耳机输出是要保证在产生足够驱动耳机的电流的情况下不产生大的失真,一般的耳机(静电除外)都是吃电流的。

LINEOUT接耳机: LINEOUT输出的电压幅值远远大于耳机输出,但是输出功率的大小还取决于LINEOUT端口的内阻,松下的随身听LINTOUT插耳机声音就很小,电压基本上全落到内阻上了,SONY的貌似内阻要小一些,这样耳机上声音会很大。结果是LINEOUT要么无法产生足够驱动耳机的电流 要么就是电流足够大了却出现失真。因为LINEOUT信号不失真的前提条件是电流几乎为零。

PHONEOUT接二房存在两个一般性的问题:首先普通借口的输出电平太小,二房的输入端是吃电压信号的,这样会使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大大减小;其次普通接口已经经过了一个放大电路,这个电路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调整,或者说加了一点染色,再经过一个二房很可能会产生劣化音质的作用。

结论:LINEOUT接耳机能出声,也可能出好声,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出烂声;
    PHONEOUT接二房能出声,也可能出好声,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出烂声。
PS:那个U3接功放PK台机的可能是灵异事件吧……
三篇参考帖: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64843&keyword=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62124&keyword=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 ... ;toread=&page=1
请自行过滤其中的水贴


二、AB对比两只耳机时的误区

有人在做耳塞的AB对比的时候用一个3.5-3.5X2的转接头将两个塞子同时接在设备上听,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先从原理上解释一下,请看这张图和上面的文字(摘录自高中物理课本):


从图中可以看出,线圈作为一个储能元件,对于一个电路中的部分回路的电流有影响,而两个塞子插一起那就是两个线圈并联(将灯泡用线圈替代),彼此的感应电动势会互相影响,即会在对方的线圈中产生不该出现的,甚至会影响听感的电流。从而让试听的结果变的难以预料,也很有可能起到劣化音质的作用。
我以前和人争论过这个问题: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57117&keyword= 16楼、22楼。
后来为了避免自己先出现理论上的错误,在DIY区发帖子请教了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个帖子里面讨论一下,DIY区懂理论的人不少。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65914&keyword=


三、听音取向和耳机推荐

在坛子里呆久了,凡是有新人要求推荐耳机,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听古典就上PX200,听流行就上K26P。”不多说,做个类比,向所有的四川人湖南人推荐辣味十足的菜肴,你觉得合理么?你甚至都没问人家能不能吃辣(我至少认识三个不吃辣的湖南人)!音乐也是一样,除了爱好的音乐类型,还有偏好的听音口味,正确的推荐方法,除了要了解对方的欣赏范围之外,必须还要知道三件事情。1、对方以前的听音设备;2、他本人对于自己以前设备的描述和感觉;3、他自己希望得到的声音,或者说他喜欢的音色是怎样的。

四、高频和中频

论坛里有一票人搞不清楚高频和中频的区别,写点评测老闹笑话,现在转载一个音响界知名人物的文章《音响二十要》,全文地址:http://www.erji.net/read.php?tid=95418&keyword=

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中高频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高频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如我前面所言,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您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极高频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我称之为极高频。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什么是「两全」?您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您还记不记得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它是三音路设计,那三音路呢?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那个超高音单体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么的柔呢?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现在我想您该了解了吧!SP-1设计着眼点在于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五、密度和厚的关系

和上面那条一样,很多人往往将密度和厚度混为一谈,还是引用《音响二十要》以及一篇无心睡眠版主的论述——原帖http://www.erji.net/read.php?tid=97260&keyword= ——来简述一下两者的区别。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二十要)

厚和薄:由于音乐信号中主要的能量分布在中频和低频,因此厚和薄主要是指这两个频段的频响分布。所谓厚实的声音,是指中低频频响略微高于其它部分,使得声音的能量感略有提升,薄则相反。过厚和过薄都会降低系统的保真度,损害听感。
密度:指解析力的分布,和厚薄相辅相成。厚而解析力高,则为密度高(结实),薄而解析力高,则为“透亮”,厚而解析力低,则为“糊”,薄而解析力低,则为“苍白无力”。中频的解析力对于声音的影响非常大,通常说的密度都是指这个频段的情况。
冷色、暖色:这是一个整体风格的概念。冷色是指解析力高、反应快速的声音表现,并且在频响特性上比较偏向高低两端,通常冷色的系统的残响比较少。暖色则指声音饱满,残响丰富,并且在中频、中低频有特殊的染色(例如“胆味”),声音表现较为松软、有弹性。通常暖色的声音表现容易使人耳感到舒适,冷色比较易于听清细节。如果进行适当的校声,冷色和暖色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过冷或过暖都是校声不好的结果,前者使人感到过于刺激,后者会降低整个系统的“保真度”。(无版)

简单总结一下:密度和厚度之间的区别,就好象一根细小的铁棍和一根巨大的泡沫塑料棒子的区别。在我听过的器材里。小4属于薄而密度高,HD595声音厚,但是中频密度感欠佳,UM2则是厚声同时密度很高。

说点题外话:

个人用音响器材无非就是玩具,自己玩的话怎么高兴怎么玩,用不着对谁负责或者遵守某种清规戒律。但是写文章的就要注意了,多学点基础,写的东西要严谨,一方面不要误导他人,以讹传讹,到最后贻害一群;另一方面也免得写的文章笑话满篇,白白花掉上万的银子,结果到最后落个“老菜鸟”的美名。看文章的人也要注意了,有米的不是高手,有一堆好设备的也不是高手,能把“垃圾”玩出水平的才是高手。这个世界上开着私家公务机满地球跑的人很多,里面有几个人能清清楚楚告诉你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音响包含了很多物理知识,学通不容易,但是基本原理用高中物理就可以解释,自己平时多看点原理性的东西,就好象长了双火眼金睛。否则起初被一篇洋洋洒洒千余字的“毒文”搞的晕头转向,结果到最后才发现就连卖毒药的都有卖假药的,你跟谁讨债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15 08: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