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19|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浅析格伦.古尔德的钢琴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15 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古尔德是一个矛盾的人。他热爱巴洛克音乐,同时又是现代音乐的坚定支持者;他痛恨晚期浪漫主义的矫揉做作,却是理查.斯特劳斯和瓦格纳的疯狂崇拜者;他的贝多芬和莫扎特,是对传统的颠覆和重建,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色彩,他设想的在北极钻井平台举办的复出音乐会甚至是超现实主义的;而他在对巴赫的诠释上,尽管他扮演的是个前卫的先锋派角色,但本质上却是个谨慎而传统的人——他主张遵循古法,而摒弃了浪漫时期那种轻浮的钢琴演奏技术,用一手的断奏将音符打得支离破碎,在钢琴上实现了大键琴的奏鸣效果。

第一次听格伦的唱片,不是久负盛名的哥德堡变奏曲,也不是随“发现者号”一同进入深空的平均律钢琴集,而是一套被斥为叛道离经的作品——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格伦独有的短促有力的触键,使得乐曲具有清晰明快的生命力,跳跃的音符演绎着莫扎特的喜悦。然而这种欢声笑语仅属于莫扎特早年的作品。对于著名的K.331的尾章土耳其回旋曲,格伦却使用了难以置信的慢速和断奏的指法,将这部流畅美观的作品敲打得支离破碎——这或许是格伦对莫扎特的解构,也许仅仅只是恶搞。之后有几个乐章,速度的控制也是让人无法忍受,莫扎特音乐特有的歌唱性的美感丧失殆尽。古尔德曾表示过,早年的莫扎特确实有吸引他的天才能力,而晚年的莫扎特对于音乐结构的深究,使得格伦觉得他突然的严肃是才尽的表现。然而,莫扎特从来都不是格伦喜爱的音乐家。他认为这位萨尔茨堡神童的音乐有过多的即兴色彩,而忽视了结构上的严谨(这似乎和前面提到的自相矛盾),卖弄的成分过多。这也许是身为天才的古尔德对莫扎特的嫉妒使然。真正使古尔德感兴趣的是一些具有严整结构的对位作品,比如巴赫的赋格,贝多芬晚年的奏鸣曲,理查.斯特劳斯的和瓦格纳的歌剧,以及吉本斯,欣德米特,甚至是勋伯格等人的键盘作品。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种巴洛克气质,而这正是古尔德所珍视的。对于浪漫时期的一些大家,如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人,则被他嗤之以鼻。尤其是肖邦这个“只用右手的天才”,对于纵向织体的缺失,是格伦最无法忍受的。

尽管格伦并不承认巴赫是他的最爱,然而无论是从演奏曲目的数目还是时间跨度上来看,巴赫都是古尔德一生的重点。格伦对于复杂和声的掌控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对作品的宏观把握非常到位,能站在交响的角度对待一部复杂的键盘作品,而钢琴作为一种交响性乐器,对多声部的表达能力真是格伦看中的:“钢琴是一件对位乐器,只有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处理好,才会变得有意思。”古尔德弹奏巴赫,最大的特点是线条如刀凿斧刻般的明晰,即使是一个具有稠密声部的复杂赋格,也能将每个声部的每个音符清晰的呈现出来。古尔德的巴赫具有最好的结构感和线条感,将巴赫音乐的框架勾画得异常峥嵘。学习管风琴的经验,引起了他对通奏低音的重视(格伦常把低音声部弹得很响),这样就使作品的内在逻辑感显得更强,也使得格伦的巴赫和其他人的听起来大不一样。同时,他通过短促有力的触键控制住每个音符的泛音,使得音符饱满而有弹性,而且显得十分清晰。古尔德弹奏巴赫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少使用渐强音和渐弱音,虽然缺少色彩变化,但使得整部作品听起来对比异常强烈,结构也更加突出。古尔德的巴赫决没有学究气,而是生机勃勃平易近人的。巴赫留下了一座结构严整的巍峨大厦,而古尔德使它在音响性和音乐性上达到了和谐的一致。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席夫曾公开表示过对古尔德的崇敬:“我们考试一定要弹巴赫,而且是以无聊得不得了的方式来弹,很模糊,用很多踏板,是那种很模糊的赋格。然后,这些古尔德的录音出现了,是这么的活灵活现,充满节奏的趣味。乐曲跳跃矫健,有点爵士的味道在里面。它解放了我们。后来我对巴赫很有兴趣,看到自己能以别的方式来弹奏他的音乐,真是妙事一件。当然不是模仿古尔德。我十几岁时就已经晓得,他是一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模仿他是一件危险的事。不过他让我们见识到,在钢琴上弹巴赫,是可以不用十九世纪的风格来弹的,不用像弹肖邦或者李斯特那样,用上所有的踏板。他的演奏、各个声部,还有复音的结构,历历可见,这些都棒极了。”席夫确实没有模仿古尔德,甚至在和古尔德相反的方向摸索着巴赫的弹奏方法。席夫的琴音温暖醇厚,不似古尔德那般清冽通透,而速度略显凝滞,曲意悠闲,不像格伦那么棱角分明。当然,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巴赫大师。

古尔德生性怪癖,离群索居,虽定居多伦多,但很少与外人接触,颇有大隐隐于市之感。“寒冷”对于格伦有着图腾般的象征意义。毫无疑问,他是极端惧怕寒冷的——即使在盛夏,他也是戴着鸭舌帽,系着围巾,戴着厚厚的手套。然而他却表现出对严寒的崇拜——他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对极北之地的向往和憧憬,甚至连他构想的复出音乐会都选在了北极。在他制作的一部讲述生活在极地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广播节目中,他说道:“寒冷将每个人都变成了哲学家。”这也许正是他内心的写照。极度的寒冷将人们在物理空间上分割开来,从而给了每个人独立的空间和用来思考的空间——这与他本身的思考状态多少是相似的。格伦是个罕见的纯粹的人。如果要对他的性格作一个高度的概括的话,没有什么会比“孤独”这个词更加合适的。格伦的孤独,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他从来不把真正的自己展示出来,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封闭在一个自由自己才能接触到的空间中,这保证了他思想的纯粹性——古尔德的想法很少受外界影响,或者说是污染。他也许是唯一一个只为自己弹琴的演奏家。不像鲁宾斯坦等音乐会钢琴家,古尔德对于嘈杂的音乐会现场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意评论深恶痛绝,骨子里的孤独感使得他无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然。这种自我封闭的特性,也给了他深入思考的空间,能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在音乐会的狂热气氛下即兴的发泄一通。也许正是这种孤独的个性,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站在哲学的高度上来独立思考一些本质的问题——严肃艺术是需要自省的。如此的思考方式,也使得古尔德的哲学具有了一定的唯心性。可以肯定的是,他绝不是个唯物主义者。

研究艺术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自身神性不断发掘的过程——纯粹的艺术几乎是非人性的。弹琴时忘乎所以的古尔德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超越常人感情的的精神状态,这种感情也许是只有殉道的圣徒才能体会到的宗教般的狂喜,而古尔德的神,不是巴赫,也不是音乐,而是专属于他的艺术。站在这个境界上的人通常是绝世孤独的。
2
发表于 2006-11-15 17: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hao wen , sha fa~~~~~~~~~

古尔德的巴赫,是离巴赫最远的,也是离巴赫最近的。希夫的话说得非常到位:模仿古尔德是非常危险的。古尔德的巴赫,只能聆听,不可复制

楼主写得真是相当不错。我还从没尝试写过关于某位指挥家或演奏家的文章,下次也可以试试看 [s: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1-15 2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建议受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11-15 2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翻译后的名字看不懂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1-16 07: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写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1-16 13: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下面是引用william0608于2006-11-15 20:21发表的:
建议受精!
甘都得,真抵死!
[s:9]  [s:9]  [s: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16 22: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顶GG 对他痴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1-16 2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虽然偶听钢琴
但是谈到艺术偶基本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果然感兴趣者寥寥阿~si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1-23 11: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省新乡市
GG的巴赫确实有独到之处,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色彩。

他的断句非常简练,从某方面来说是符合巴赫音乐的精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11-23 12: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古尔德的巴赫概括来说就是“卓而不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11-23 12:52 | 只看该作者
听完古尔德的巴赫,我便不愿去触碰里赫特了
楼主分析的很是到位
古尔德的吟唱恰是颇为自我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11-24 18: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GG的,确实很独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11-24 19: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此文很强,对Gould分析得很是到位,俺是Gould的fans,别人演奏的巴赫都无法替代他手下的巴赫。Gould的演奏要比多数演奏家更有形而上学的意味。最近比较以S·Richter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演奏巴赫的手法与Gould的手法,只能用“笨拙”来形容Richter手下的巴赫了。其实,GG这种条分析里的演奏风格,会欣赏之的人并不多吧。这就如同欣赏ER4的人远远没有欣赏HD650人多的道理一样。毕竟对于接受来自西方的“现代性”,目前的国人还是不太适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20: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楼上的评点非常到位,看来也只有GG的粉丝才会如此敏感。不过我不觉得老李有那么搓,至少他的平均律(不是RCA那套,另一套录音很差的),给人感觉十分灵动,虽然弹出的巴赫有19世纪的感觉,但那份清秀和隽永还是值得一试的。PS,我用er4,冷冽清澈的音色和GG的琴声绝对是绝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11-24 20: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古尔德是一个剑走偏锋的异端,异端得够彻底,于是就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2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所以古尔德的成功不具复制性,古尔德不可替代,所以永垂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11-25 1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下面是引用Anima于2006-11-24 20:35发表的:
楼上的评点非常到位,看来也只有GG的粉丝才会如此敏感。不过我不觉得老李有那么搓,至少他的平均律(不是RCA那套,另一套录音很差的),给人感觉十分灵动,虽然弹出的巴赫有19世纪的感觉,但那份清秀和隽永还是值得一试的。PS,我用er4,冷冽清澈的音色和GG的琴声绝对是绝配!
楼主也是小四的用户啊,握手先:)Richter不是做不到灵动,但是他的气质毕竟是偏于“浪漫”一路的,我对比的是Richter和Gould分别演奏的Tocatta,Richter都快把Bach演绎成Chopin了(玩笑啊)。我相信HD650的用户肯定不会将Gould的录音作为巴赫钢琴作品的首选版本。其实我以为波戈莱里奇对巴赫的演绎也是值得重视的,我仅仅听过他演奏的《英国组曲》,其技术的准确性不亚于Gould,但是又多了一份规整,非常非常严谨的感觉。其实要说最另类极端的巴赫演绎,应该说是维森博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11-26 12: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下面是引用Anima于2006-11-23 09:59发表的:
果然感兴趣者寥寥阿~sigh~


所谓雅,就是寻觅知音。
所谓俗,就是寻求观众。
楼主不必叹息。 [s: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11-27 12: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感谢楼主的文章

刚刚开始听古典,当听到古尔的莫扎特时,以为是一个音乐游戏.但开始意识到他对巴赫的演绎是如次的卓越,我为之疯狂.81年的哥德堡,丰富.55年的犀利.但都是精彩结论的!
我也是小4的用户.习惯它的洞察力.和分析感.能说是解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4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