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3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sohu古典)菜鸟级乐评——我敬佩海菲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16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海菲茨的小提琴拉得究竟有多神奇多伟大,也许只有自己先成为一个象斯特恩这样的小提琴大师之后才能知道。斯特恩说:“我已经到了不需要再向世人证明什么的时候了……但是海菲茨与我,与所有的小提琴大师不同,他属于另外一个境界,另外一个范畴。”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听海菲茨的演奏,买RCA出的一系列他的唱片集纯粹是出于对他名望的景仰。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是,能把琴拉得如此之快,快得别人都赶不上,他就这样一骑绝尘而去。

坦白的说,只是在最近我才些许意识到海菲茨的演奏是那么的了不起。我想对于一个象我这样的普通乐迷,要亲身地感受到海菲茨的伟大不凡处,确实是非常有难度的。我一度就苦恼于无法领悟他的琴音真谛,为此我阅读了很多介绍海菲茨演奏特性的文章,其中给我帮助最大的,就目前来看是阎先生(非常汗~我居然一时写不出他的名字来,他是位老先生,是香港某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专业的教授,他最推崇的小提琴家是海菲茨与克莱斯勒)。他的乐评中非常专业的对海菲茨小提琴演奏艺术的解析让我受益良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以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为范例,实证海菲茨演奏的独到处。

那时通过他的理论启发,我在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海菲茨表现力度的手法,与在演奏音准这个概念上是独特的。我记得最深的阎先生的一句话是:“别的小提琴家的演奏音不是不准,每个可以称为大师的人,演奏的音准是最最起码的前提,只是海菲茨比他们音更准!”这话在当时我是无法理解的。什么叫音更准?同样大家演奏一个‘1’的音,难道还有准与更准的区分?还有一个抽象典型的‘1’与一个实际的‘1’的区别吗?

这个问题如果要展开来说是非常复杂,也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他涉及到我们人类实际听觉与小提琴实际发声在传送与接收过程中所产生的细微偏差的问题,还涉及到演奏曲目实际进程中情感与技术表达方式的问题。就是,同样是一个‘1’的音,一个‘A’大调,处于一个整体旋律体系中由于音符的组合,乐思的结构,以及节奏的把握处理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会让人在听觉上产生于不同于单个‘1’的听觉感知效果。很简单的,就是我们唱‘1234567’音阶的时候对这些音符的听觉感受与听一首比如贝多芬的由这些音符组合起来的曲子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1’在音符的‘1’处与在一个完美的曲子中出现的‘1’相同而又不同。同是‘1’,但却有着非常不同的听觉上的感受差异。

海菲茨在演奏中为了达到这样的音准效果,有时故意使用‘音不准’的演奏方式。比如在常规条件下需要演奏一个‘1’的音,在实际曲子的演奏中,海菲茨故意将这个音拉得比标准音阶高半度或低半度。若单个来听这个音,自然会很明显的感觉到音的不准,但是在整体的,瞬间既逝去的演奏过程中,这无疑会给听众的听觉产生非同一般的奇妙感受。

我们假设两句类似的旋律,在很短的时间内需要重复。根据音乐的基本定律:重复而又不是简单的完全雷同于上一次的重复。我们必须要求一些改变,来增强第二次重复时的表现力。这时一般小提琴演奏者使用的手法是利用延时,放慢第二个重复处的演奏速度,或者使用放大演奏的音量来突显第二处重复非简单重复。这在表现一些稍微缓慢的抒情段落时,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当曲子处于疾进状态的时候,整体的速率都处于高速运行状态。要采用速度上的变化来达到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困难的。好比一量缓慢行使的汽车,突然提速度,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当这量汽车处于它行使速度的极限,要让他哪怕再提高一分也是困难的。

很多古典音乐曲目的部分或全部就需要演奏者在一个全速运行的状态下,再做出不同的动作,甚至不可加速时再加速。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当然,应付这样高难度的曲子,在实际演奏中还是有办法的。比如从开始就不要将速度放到极限,这样当那些艰难的重复段落接踵迩来的时候,可以使用提速或者延缓的方法制造出音乐色彩的变幻来。这就使得同样的曲子被不同的人演奏,会出现时间上那么大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要依靠这样的手法来将曲子演奏完整,本身说明那演奏者已经受到了曲目技巧难题的某种制约。虽然他很可能还能在制约的条件下演奏出整体非常平衡与完美的作品来,但是作曲家原本所要求的东西就被牺牲了。当然,演奏不是简单的重复乐谱,但是在最大程度上遵照乐谱办事是一个基本信条。

斯特恩说:“海菲茨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小提琴上随心所欲的人。”这里我理解所谓的随心所欲自然不是想怎么拉而就怎么拉琴的意思。而是海菲茨能够最大限度的不受技巧难题的困扰,最大限度的去遵照乐谱上的指示行事。

这里谈到了技巧,阎先生也谈到过这个问题,技巧可以分为硬性的与软性的。很多人对海菲茨有误解,认为他的伟大只是在于硬技术的超呼寻常而已,所以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在硬技术上下苦功,努力向海菲茨靠拢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我们甚至可以说帕尔曼在硬技术方面,已经并不逊色于海菲茨了。但是帕尔曼却无法达到海菲茨的高度。问题出在软性技巧的掌握上。

前面提到海菲茨小提琴发声上的一个特点。重复‘1’人人都会,但是要在不同的地方重复,并使之达到相当的音乐性,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做好的了。能够飞速演奏固然重要,但是人体的生理构造终究会让速度有一个极限,就如同100米的世界纪录不可能达到在5秒以内,除非人成为猎豹。

在外部生理条件完美的前提下,海菲茨另更多小提琴大师赞叹的却是他的软性技巧。斯特恩谈非常钦佩地说:“只有海菲茨能够将琴拉得那么快又那么准。”这里最主要的是‘准’,而不在‘快’。很多人其实都能达到海菲茨的速度,但是就必然丧失准确性与音乐的表现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技巧需要非常高的音乐演奏,都是偏慢的。为了不损失音乐性,所以一般的演奏家就必然要在速度上做调整。当然很多伟大的演奏家用音乐性很好的掩盖了速度不能跟上标准的缺陷,甚至营造了音乐的全新氛围。这要归功于音乐本身的伟大神奇。而准,又不是简单的音准,如同拉音阶的那样准却,对于每个大师而言都根本不是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利用软硬相继的技巧是一个音乐意识的问题,也是技巧问题。阎先生比较过克莱莫与海菲茨演奏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奏鸣曲的范例。我只听过克莱莫的演奏,海菲茨的同类演奏没有听过,所以没有切身体会。不过我可以举以下范例。

海菲茨与大卫·奥依思特拉赫都演奏过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同样,他们二人的演绎都是极品中的极品。我拿二人演奏的这首小协的第三乐章做比较,竟然发现一贯以旋律性,歌唱性见长的奥依斯特拉赫在急进快速的三乐章里与海菲茨的演绎比起来,不但缺乏动感而且在歌唱性与色彩上也逊色很多。但是他所用的时间比海菲茨却要多1分13秒左右。尤其在最后阶段,乐曲要求的速度快得惊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海菲茨仍旧保持着每个音与音之间的细微差别,而奥伊斯特拉赫让我感觉已经显露出疲于应付之态。在最后的急进中,他的很多乐句变得单一而缺乏起伏与色彩。只是还保持着最低限度的速度与音准。除了这些他已经不能象在二乐章抒情段中游刃有余地表现极其富有人声与诗意性的歌唱了。我必须承认,对于第二乐章的演绎奥伊斯特拉赫比之海菲茨更动人。在急速中海菲茨仍旧能够运用技术,在不损失速度的情况下将音乐完整的表现出来,达到整体的平衡,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似乎接近演奏极限的时候,海菲茨尤其显得胸有成竹,自然潇洒。在很多地方听者都以为那最后一口气会很急促勉强,而在他那里不但没有这些征兆,反而会显出新的生机来。

本人对海菲茨的演奏艺术了解的还非常肤浅,勉强写下这些,作为记录,以求日后听觉进步后可耻笑之!
2
发表于 2006-11-16 13: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金山区
长文...
好文...
LZ好有见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1-16 13: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金山区
哦,是转帖啊...才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11-16 13: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大像无形!
无形为大!
不过要入门者喜欢上海老相当不易!
当一个演奏家不需要再顾虑技巧后,所达境界令人惊呀!
和阿卡多之流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15: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下面是引用satoboy于2006-11-16 13:10发表的:
哦,是转帖啊...才看到~
[s:11]  [s:11]  [s:11] 我哪有这本事。人家写得,不错吧,嘎嘎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1-16 15: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最近弄了好几张海菲兹,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16 15: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Heifetz技术确实很牛,这点连我这个压根没摸过小提琴的人也能听出来。
比如Zigeunerweisen,我听过的其他人的录音,在最难的、左右手拨奏和拉奏交错那两句上,不是节拍不均就是音准有误,唯独海老30年代的录音,速度比别人快很多,但音准和节拍都没有半点含糊,每个音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真是神乎其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2-23 17: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好好好!

很佩服能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2-24 08: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阎先生。。。。。。汗一个。。。。。。借用了郑延益这么多东西~居然不知道老郑的大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2-25 13: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百色市
“海菲茨在演奏中为了达到这样的音准效果,有时故意使用‘音不准’的演奏方式。比如在常规条件下需要演奏一个‘1’的音,在实际曲子的演奏中,海菲茨故意将这个音拉得比标准音阶高半度或低半度。若单个来听这个音,自然会很明显的感觉到音的不准,但是在整体的,瞬间既逝去的演奏过程中,这无疑会给听众的听觉产生非同一般的奇妙感受。”
  呵呵,对这一段不太看得懂   [s: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12-25 13: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百色市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专业了啊!
不过我总在想,作曲家在作曲时已经定了全篇的节拍,
而一般每拍的时间标准应该是固定的,那整篇乐曲的演奏时间应该是相对固定的,
实际演奏起来怎么会有那么大差别呢?应该是演奏家的妥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16: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哇,这么老的帖也被翻出来了。我也不懂,看着好就给大家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12-26 11: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下面是引用依然于2006-12-25 13:18发表的: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专业了啊!
不过我总在想,作曲家在作曲时已经定了全篇的节拍,
而一般每拍的时间标准应该是固定的,那整篇乐曲的演奏时间应该是相对固定的,
实际演奏起来怎么会有那么大差别呢?应该是演奏家的妥协吧

不是演奏家的妥协,而是演奏家的再创作,或者叫“演绎”。好比同一首歌,不同的歌手去唱,最终给听众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另:每一拍子的时间不是标准固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0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