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61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唱片郑重推荐:名盘中的名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12-23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吉林省长春市
有人不喜欢古典音乐怎么办?拿把枪指着他的脑袋威逼吗?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规劝吗?可能都没用。怎么办呢?还是心平气和地播这张唱片请他试一下吧!也许用不了一两分钟,他就会乖乖地成为你的同好的。若还不能金石为开,完了,你那朋友一定在为他的失聪找借口,还是送他进医院吧。


片名:罗西尼6首弦乐奏鸣曲

  演奏:萨尔瓦多-阿卡多等演奏家

  编号:PHILIPS PHCP-20357/8(2CD)

  事实上,《罗西尼弦乐奏鸣曲》一直是我启发患“古典恐惧症”的朋友的首选唱片,不知多少从前不敢接近古典音乐的朋友听了以后,头也不回地走上了“古典发烧友”的不归路。一位从前只听流行和摇滚,拒古典于千里之外的朋友受此美乐的感化后,顿悟:是否以往几年听的所谓唱片都成了“垃圾”?甚至宣称:“谁说这音乐不好听便和谁急!”善哉,善哉。

  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是作曲家青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作品,流畅华丽的旋律间明显可见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子。以世上的几个较著名的唱片版本来听,DECCA的“马里纳/圣马丁乐团版”和PHILIPS的“阿卡多/意大利音乐家乐团版”虽然也堪称非常优秀,但比之这套阿卡多和四位乐手的“重奏版”,均只能被发烧友毫不客气地弃到一旁了。事实上,PHILIPS日本公司几年前就出版过这“重奏版”的24bit精装版(纸盒装CD),由于量少珍贵,现已被炒到港币800大洋!而此款简装版,要价也高过200人民币,但即使如此昂贵,懂行的唱片迷仍然将之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牵挂。

  此碟致命的魔力到底在哪里呢?在于那鲜爽、细润、透明、美玉无瑕,真正美得让人全身心翩然舒展,甚而忘乎所以的弦乐录音。那弦乐听起来简直是带着仙气的,我等凡人拙笔根本无法形容!总之,依我不短的唱片聆听生涯判断,论旋律的可听性和录音的完美性,好象世上从来还没有哪张弦乐录音能超过这张唱片。醍醐灌顶,吾味知足,我愿意把手放到胸前向上天保证:这是一张可以彻底迷死所有高级发烧友和弦乐唱片虫的头号天碟!

  
片名: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演奏:玛莎-阿格里奇/孔德拉

  辛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编号:PHILIPS PHCP-20356

  老柴的“一钢”是世界音乐舞台上演奏最频繁,传播最广,最为中国听众所熟悉的钢琴协奏曲。同时,它不仅被认为是欣赏者步入古典殿堂的进阶,也是所有钢琴家的必弹曲目。当年柴可夫斯基将这首刚完成的作品手稿拿给他的老师——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过目时,没想到,鲁宾斯坦提出了非常尖刻的非议,并要求作曲家进行修改。但老柴拒绝改动任何一个音符,师生两人为此险些反目。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老柴的固执己见是正确的。此曲自首演以来,就成为钢琴大师的试金石,从开头华丽堂皇的乐段,到小行板薄纱轻雾般的效果,以及第三乐章的电光火石,都被钢琴家视为必登的圣母峰。

  老柴《一钢》的唱片版本虽甚为繁多,但真正令人喝彩的录音却很罕见,称得上精彩绝伦的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这部作品着实需要演奏者具备超凡的技巧和慑人的音乐感染力。同时,为了奏出磅礴无比的气势和洪亮如钟的音响效果,演奏者还必须拥有足够的体力,才可以应付这浩大的三个乐章。所以,百多年来,其演绎基本上是由男性钢琴家一统天下。范-克莱本、李赫特、霍洛维茨的录音版本虽然也时常被媒体评为一时之选,然而,真的要排定英雄座次的话,一致公认的最佳演绎者却出人意料地是一位女性,她就是有“钢琴女大祭司”之称的阿根廷钢琴大师玛莎-阿格里奇。

  阿格里奇自20世纪60年代步入职业演奏生涯后,每年音乐会的曲目中几乎都有这首协奏曲,她本人更是三次灌录这部作品的唱片。这款录音就是她在1980年与孔德拉辛指挥的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现场录音版。较之1971年和1996年的两个录音室版本,她初出道时的那个版本,技巧虽然更为犀利,但情感的细腻度略微欠奉,有过度展示快速八度音程的炫耀之嫌;而1996年的录音,个性虽更为成熟,意境也更为深邃,但毕竟年龄不饶人,技巧明显打了一点点折扣。而80年的这个现场录音相对而言更能反应出正值巅峰期的阿格里奇成为此曲伟大诠释者的本色。她的演奏异常浪漫豪放,速度迅疾如风,音色绚丽夺目,每一颗音符都弥漫出浓烈的俄罗斯风情。不费吹灰之力的技巧和毫无矫揉造作的情感流露,均让人难以相信如此粗犷的乐句是出自一位女钢琴家之手。

  录音方面,有高鉴赏力的顶级发烧友也将更为认同这款上一世纪80年代的模拟录音。这里钢琴音响的璀璨音色和铿锵力度不仅一点不输给其1996年的4D录音,现场细腻的活生感和舞台空间感的捕捉更是逼真自然。这种极少的“罐头味”,再加上平衡、煽情、爆到七彩的乐团伴奏,效果之优异简直可令发烧友从座椅上跳起!



片名:罗德里戈:阿兰胡埃兹协奏曲

  演奏:罗梅罗和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编号:PHILIPS PHCP-20364

  被称为现代乐坛抒情诗人的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三岁就因为白喉导致失明,他的音乐风格以纯西班牙民族性立足,又不失古典音乐应该具备的气质,旋律极为优美动听。罗德里戈是出了名的“一曲作曲家”,他虽然写过数量颇多的作品,但是终其一生只有阿兰胡埃兹协奏曲成功流传后世。该曲的地位极为重要,对于吉他音乐的复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罗德里戈也因此被认为是继法雅之后,最能代表西班牙民族乐派的作曲家。

  “阿兰胡埃兹”是什么?这原来是西班牙的一个地名。它是位于首都马德里以南50公里的一个自然景观,这个地方因地中海阳光和海风的滋润而孕育出一片苍翠的绿林,从16世纪以来就一直是皇家的避暑和狩猎的胜地,而18世纪以后,西班牙百姓亦经常在此举行各种民俗庆典,这种皇室与庶民同乐的情景让“阿兰胡埃兹”成为贵族与平民的交集之处。罗德里戈在这首协奏曲中所要表达的,就是贵族化的浪漫情调与平民化的热情活力的融合。它的形式单纯而精练,编制不大,但旋律清新美妙、隽永悠长,揉合了古典音乐的优雅气质和西班牙民间音乐的亲切情感,直入人心,所以一直十二分地流行。别说乐迷,就是普通大众对其美妙的旋律也耳熟能详。轻盈的配器,玲珑的效果,更是讨得发烧友的青睐。尤其是夜曲风格的第二乐章,有点叙事的口吻,又有点回忆的幻想,吉它和乐团的对话恰似月光下的交谈,迷人至极。

  既然阿兰胡埃兹协奏曲如此著名,自然名家争演,唱片版本不计其数。其中DECCA的波内尔/迪图瓦版、DG的贝伦德/柏林爱乐版、耶佩斯/那瓦罗版等都被认为是各具特色的名盘,为乐迷瞩目。然而,真正堪称众望所归的演录则首推20世纪公认的古典吉它巨匠Pape Romero。罗梅罗与马里纳领导的圣马丁乐团分别于1978年和1992年两度录制过这首名曲,但普遍的观点是新不如旧。细听之下你不难分辨出旧版与新版的明显差异:这张1978年版平均每一乐章都要比1992年的版本各慢一分钟左右,但是听感特别优雅。由于速度放慢,演奏者可以精心雕琢细部纹理,因此旧版的戏剧性十足,整体感觉悠游自在,毫无造作感,弹性速度也更为自然,带有浓郁的巴伦西亚风味。特别是第一、三乐章的处理,乐手的触感更为纤细,爽快、精湛、明亮,以情绘乐,深具雅致的贵族气质。而1992年的版本虽然是同一组合,但比起旧版,罗梅罗的演奏比较接近平民,没有1978年版来的精湛,距离稳重的贵族感更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两张唱片马利纳圣马丁乐团都秉持着一贯的伴奏风格,表现出十足的英国田园风味,但与吉它合奏的完成度还是这张1978年版来的高,拥有无可匹敌的平衡度。

  录音同样是这张1978年版更胜一筹,虽然是20多年前的老录音,由于转录成功,CD的音色温暖异常,吉它弦线的细节出奇的丰富,多情的吉它在乐团扶衬下,给人以凉风习习,沁人心脾的美妙听感,百听不腻!



片名: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

  演奏:克劳迪奥-阿劳

  编号:PHILIPS PHCP-20366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当年李斯特将此曲题献给他的恩师车尔尼,而车尔尼则是贝多芬的学生,因而李斯特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豪放不羁和宏大的气势,可以让人看到与乐圣一脉相承的艺术传统。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大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这就是为什么这作品至今留存于世的录音较为鲜少的原因所在。

  智利已故钢琴大师阿劳的演奏,堪称是史上仅有几个录音中的最权威版本。阿劳虽来自南美,但在孩提时代就有幸跟随当代最伟大的钢琴教育家马丁-克劳斯学琴,而克劳斯则是李斯特的嫡传弟子,所以他的音乐风格可说直接继承了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克劳斯的德奥遗风。他弹奏的这《12首超技练习曲》,音乐结构组织得非常严密合理,充满理性的演奏唯美而内敛,让听者好象感受不到乐曲的技巧有多么艰难,而精致华丽的技巧,却将李斯特内心深处超越他人的孤傲情感表达无遗。这高屋建瓴的境界,若不是得了李斯特的嫡系真传,一般演奏家是根本难以攀及的。

  这是来自1974年的模拟录音,但动态之大、泛音细节之丰富,今天的数码录音恐怕也没有几张可以与之匹敌。难怪此碟在LP时代就被发烧友认定是考验器材动态的顶尖宝碟。日本PHILIPS的24bit数码技术真是高明至极,几乎将当年的LP效果还原出95%以上。除了背景的本底噪声略大,其力透琴键的庞大动态和能量似乎只有最近MIT的那张《动态琴王》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相信没有多少音响系统可以将它真正播好。大多数发烧友的器材一遇到阿劳狠命砸向琴键时的高潮处,只要音量稍大,连串的音符便会迸裂,发毛,因此很多发烧友都将“大声而不破声”作为考验音响的过关标准。再者,此碟堂皇透明的音色、宏大逼真的空间感和惊人丰富的细节都是发烧卖点所在。分析力高的系统甚至可以不时让你听到阿劳指甲触及琴键时的“嗒、嗒”声(轻微存在于左声道),虽然不甚悦耳,但反映出这录音当真巨细无遗!



片名: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

  演奏:孔德拉辛指挥阿

  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团

  编号:PHILIPS PHCP-20359

  俄国人心目中的近东,相当于19世纪美国人想象中的荒蛮西部。这些地方充满了奇异的风景和传奇的神话,至少这是当时俄罗斯知识分子可能有的想象。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曾经在沙皇海军中担任军官,因此漂泊四海,在中年之时已有丰富的游历。《天方夜谭》(直译《舍赫拉查德》)这部大型管弦乐组曲的灵感,即是来自于他心中对于东方神话般的印象。

  这部作品从舍赫拉查德王后对苏丹王讲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挑出四个故事来作四个乐章的标题,每个乐章中都有柔美的小提琴独奏来代表舍赫拉查德王后作主题的“叙述”。音响绚丽而精致,每一段曲子都引人入胜。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描绘的意象十分明确,低音弦乐的起伏展现出的是“甲板上勇敢的水手”,迎着定音鼓代表的“汹涌波涛”乘风破浪;第二乐章《卡兰达王子的故事》急驰的节奏、战争似的号鼓与如偃月刀闪现的铜钹,诉说着沙漠上的冒险故事;而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和公主》则略带温柔的阿拉伯曲风;第四乐章《巴格达节庆》则象是一场狂乱的欢宴,夹带着紧迫的暗流,在尾声,辛巴达的船在暴风雨的袭击下撞上巨石而沉没,木管、弦乐、打击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惊涛骇浪翻滚气势……“但这只是个故事”,“舍赫拉查德王后”最终还是以“温柔的小提琴独奏”来安慰饶她一命的国王。

  对于这部作品,各大“唱片天书”几乎都一致认定RCA“LIVING STEREO”版的莱纳/芝加哥为首选版本。事实上,我要说,PHILIPS 1980年的这个孔德拉辛/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团版,论演绎和录音都一点不让前者专美,只是,这个版本在市场上比较稀罕少见而已。孔德拉辛是当年冒险投奔西方的俄罗斯指挥家,但他从未忘却自己的俄国根源,对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的作品更是理解透彻,堪称专家。他在PHILIPS的这个录音,以极高的敏感度在阴柔和阳刚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他驱策和编织的管弦乐声音丰沛,洋溢着东方色彩,风格宏伟堂皇,表情似乎比莱纳更细腻端庄,却一样的令人酣畅淋漓。在录音的凌厉动态和张狂霸气上,这个版本虽然稍逊于“LIVING STEREO”版,但弦乐如薄翼般轻灵透明,可以交织出千变万化的明暗层次,音场空间的纵深辽阔更是无人能及。和“LIVING STEREO”版的浓厚与壮阔相比,它呈现的是欧陆式的精确和细致之美。如果“LIVING STEREO”版“粗线条”的Hi-Fi性任何普通音响都可以交代的话,那么这张日本PHILIPS版恐怕只有Hi-End音响玩家才会视之为至爱了。



片名: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

  演奏:马凯维奇指挥苏黎世乐团

  编号:PHILIPS PHCP-20370

  对于许多普通乐迷来说,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部较为冷僻的作品,听的机会不多。它取材自当年在俄国士兵中流行的一个民间故事,情节十分怪诞,讲述一位归家的士兵在路上遭遇魔鬼,中了魔鬼的妖法,而后进行的一连串冒险故事。该作品的形式在当时相当前卫,结合朗诵与舞蹈,法语的台词为诗人拉缪所作。斯特拉文斯基创新地使用了“特征性音响”手法,用小提琴的吱呀声和军鼓的打击分别代表士兵的灵魂和魔鬼的妖法,创制出极为新颖的效果。

  如果光从音乐内容的意义上欣赏,不懂法语的听众可能一头雾水,因为它太象外国独脚戏,台上演得热热闹闹,你却觉得“鸟语花香”。但如果站在音响发烧友的立场上去评估这张唱片,这张唱片不仅是属于“必买”的,而且是属于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誓死拥有”的!尤其是好斗机的高烧友,有了这张“试金石”后一定会猛然发现:原来世上很多器材去填海都嫌多,只能填三峡了。

  首先,这张唱片所表现的舞台活生感已经到了“可怕”的程度。音场中的人声对白和各种乐器营造的临场效果,一时给人的感觉象是来自电影院的AC-3或DTS多声道,那亦幻亦真的定位、舞台的宽度和深度、音像的移动感和包围感,说什么都不象是来自于1962年的两声道模拟录音,却象是在两只音箱的中间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中置喇叭那样,左右、前后的距离感、舞台的空间回响、人声乐器的分离度,以及整个音场的衔接都有相当超级的立体表现,即使关上灯,闭着眼睛聆听,都象坐在音乐厅的前排,舞台上的一切细节彻底浮现眼前!

  再者,整个录音所表现的人声和乐器的质感也有匪夷所思的优异表现。一左一右两位演员的法语对白语调乃至卷舌和翘舌都栩栩如生,真实得似乎可以感受得到他们溅在你脸上的唾沫星子;小提琴琴弦的摩擦感、铜管乐器的空气感,以及舞台中间居后位置的鼓皮弹跳和振动也都录得相当惊人,一件一件触手可及。总之,听这张唱片的发烧友不是要流一点耳油的问题,耳屎都可能一块块落出来!你不信吗?
2
发表于 2002-12-10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em14]向往ing……能不能传几首上来试听一下,搞个APE来解解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2-12-10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真有那么好?我想听一下,有诱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2-12-10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真实不错,不知道能不能有个唱片封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2-12-10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十堰市
罗西尼6首弦乐奏鸣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罗德里戈:阿兰胡埃兹协奏曲

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

来自
http://ent.sina.com.cn/avworld/4163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2-12-10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楼上的有知道陈力的email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2-12-11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这几张碟子,要进齐也不容易,从第一张开始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2-11 16:26:0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2-12-11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东城区
搞得我也有点痒痒的啦,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2-12-11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不过我觉得,罗德里戈:阿兰胡埃兹协奏曲, 表达忧伤的情绪要比欢快的情绪多,非常吻合吉他的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2-12-11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12ax7朋友

非常感谢!^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2-12-11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嗯,没注意,为什么都是飞利浦的碟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2-12-12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怎么都是日版的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2-12-23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同一个系列的东西。。。我怎么有点怀疑广告。。。。
我的观点:
1。罗西尼的6首我推荐马里纳,圣马丁室内乐团的,味道正宗
2。老柴的一钢,我也有克来本跟莱纳,芝加哥合作的,也有里赫特跟卡拉杨,柏林爱乐合作的,但是最让我震撼的,是波哥莱里奇的,全身心的震撼!
3。天方夜谈的版本,真巧,我也有康德拉申的这个,真的比living stereo的莱纳更加打动我,尤其是第一小提琴,克雷伯斯,他的舍赫拉查德太迷人了,她的旋律一出现,魂是要飞出去的,我的这个版本是原来philips的solo系列的,自己感觉效果非常出色

[em06][em06][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2-23 22:11:2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4-7-2 1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文章写的有点枪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6 07: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