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0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瞎谈几句音乐会现场以及一些杂七杂八随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3 0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市
今年4月21日在天津大礼堂听了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到现在已经半个多月了,虽然现在已经越来越懒,但觉得如果不写点什么类似文章的东西纪念一下,实在有些对不起自己,下面就补上一点听感。
首先,我要感谢朗朗阁下没有莅临天津,从而使我能听到一次几乎完美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现场演出。
从我小学时开始接触到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至今,也记不清听过多少遍或多少个版本了。可以说在所有协奏曲类作品中,这肯定是我最熟悉的之一。但是我不认为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对小提琴演奏家很友好的作品,因为贝多芬在创作的时候,更多的强调了作品的“交响性”。也就是说,尽管独奏小提琴尽管占主导地位,但乐队的作用显然要比维瓦尔第式的协奏曲重要得多。而且独奏小提琴在技巧方面的发展也相对有限,没有多少可以炫技的地方,即使是在华彩乐段,历史上的一些小提琴大家所写的华彩,比如:约阿西姆、克莱斯勒、奥伊斯特拉赫甚至海菲兹,为了照顾作品的整体性,都没有采用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性乐句。帕格尼尼据说十分喜爱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但为了照顾听众的口味,只好把它从自己经常演奏的节目单中去掉了。
在我听过的版本中,目前比较喜欢的还都是老一代的大师为主。比如:奥伊斯特拉赫、海菲兹、西盖蒂、科岗、米尔斯坦、梅纽因、谢霖、格吕米奥、施奈德汉、内芙等等。我觉得这些过去的大师们演奏时,都能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风采,用个性的张扬来揭示作品的伟大。奥伊斯特拉赫、科岗和西盖蒂等苏俄大师,运弓强悍,气势一泻千里,比较突出了作品的英雄性。米尔斯坦、梅纽因、内芙等人才华横溢,谢霖、施奈德汉儒雅而潇洒,格吕米奥的音色如同水晶般透明,海菲兹在速度、力度上的控制堪称奇迹。
比较近的小提琴家,我也听过一些,但也许是自己过于迷信老一代,所以没有留下特殊的印象。这次来演奏的小提琴家齐默尔曼我几乎没有听说过,听前本没有抱非常高的期望。但听后感觉水平相当不错。音乐所要表现出的,几乎都有了。小提琴的音色极美,走的是稍微纤细一些的路子,这种风格在第一乐章演奏时也许听来不太过瘾,但第二乐章的表现着实可爱,其款款深情确实有让顽石点头的意味。到第三乐章是这位年轻的小提琴家大概是活动开了,一板一眼干净利落,轻快活泼,富于动力。如果非要把齐默尔曼的演奏与历史上的那些传奇大师性比的话,我觉得他与谢霖又几分相似。
音乐会的重头戏是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我对这部作品并不十分偏爱,比较多的时候把它当做爆棚、发烧类音乐来听。目前手中只有四个版本,两张正版CD分别是孟什指挥巴黎管弦乐团和科林 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乐团的著名版本,另外有两个DVD引进版分别是加迪纳指挥革命和浪漫管弦乐团、卡拉扬指挥巴黎管弦乐团。我比较喜欢前面两个正版的,孟什与戴维斯都是指挥柏辽兹的专家。但两个人的处理手法有所不同,孟什指挥的《幻想交响曲》大概是最富于“幻想”色彩的,手法浪漫到极点,那种自由自在的速度变化简直无法捉摸。曾经有位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乐手回忆,一次演出季,孟什给乐团安排了数次排练,经过悉心调教,最后大家已经觉得十分完美了,可正式演出时,在孟什魔鬼般的微笑下,乐队确发出了他们自己都没有听过的新的声音。而戴维斯录制的这张《幻想交响曲》没有孟什版那么多的“邪恶”,戴维斯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音乐会堂管弦乐团绵密而厚实的声音使音乐更具震撼力而不是那种爆棚的效果。
这次率伦敦交响乐团来华访问演出的指挥哈丁也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在听音乐会前对他也没有什么耳闻,惭愧一下。但能站在伦敦交响面前挥动指挥棒的决不应该是平庸之辈,在上半场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是哈丁率领乐队进行了完美的伴奏。而下半场在演奏《幻想交响曲》时哈丁让伦敦交响发挥了其不愧为世界顶级乐团的威力。哈丁对《幻想交响曲》的处理手法非常现代,比较强调音乐中的戏剧冲突,也许情感方面的宣泄不如孟什那样酣畅淋漓,但在哈丁棒下,伦敦交响几乎成了调色板。各种音色代表着温柔、甜蜜、炙热、痛苦、不安、沉醉、恬静、平和、苦恼、惶恐、激动、恐怖、粗野、邪恶、狂热、阴森、怪诞、辉煌、庄严、壮丽等等,种种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最后在《震怒的日子》曲调中汇集在一起,如同狂风骤雨般摧毁一切。应该说,哈丁对音乐的处理与戴维斯更接近一些,尽管他可以把音效做得极其惊人,但真正感人的应该是音乐,而不是音效。 这也让我想起沃尔夫冈 萨瓦利施讲过的一句话:“指挥家很小,也很不重要。”
下面简单说两句关于现场与器材的问题。经常在各种论坛中看到有人说,无论多么顶级的器材,也比不了现场好听。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无论多高级的器材,也无法表现现场的气氛,那种表现者与观众之间的情绪交流。但好的现场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小城市生活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用器材来听音乐,还应该是我们更通常的欣赏方式。
另外,经常关于音响发烧友经常提及的音场问题,我来瞎说两句。用音箱系统来还原音乐厅的音场应该是可以的,但需要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音箱系统在摆放正确后,它的音场是在音箱的后面呈扇形自然展开的,这与我们在音乐厅听音乐会时的感觉非常相似。但也就是可以模仿音乐厅舞台的宽度和深度,乐队的高度不是很容易模仿,而像柏林爱乐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那类每一排乐手都比前一排提高一层的布置更难还原。用耳机来还原音乐厅音场更加困难,一般的耳机声音就在听者的颅腔之内,做得好一些的在宽度上还可以,但在深度上比较困难,高度上更难。用斜置的单元可以让声音向前一些,但多数也就是紧贴着脸的感觉。听过的耳机中,这次北京聚会时听到的德国极致ED9是最特殊的,听着有一些音箱的感觉,声音离脸有一段距离了,但总体上还是不真实,有些怪异。
再说两句关于耳机的解析和所谓的乐器分离度问题,曾经看到有人在评论某耳机时说此耳机的解析高,乐器分离度好,能够数出乐队的人头来。也许我是木耳,在现场我如果闭上眼睛,大约只能分出某一乐器组的区域,而这一组乐器靠听力就分清个数,也许打击乐器可以。弦乐组绝对不行。当然我也承认,用器材来听音乐应该比在音乐厅现场多听到一些细节,但要数人头还是夸张了一些。
最后在说点比较遗憾的,就是听众听音乐会的一些常识和礼貌的问题。一个是每个乐章结束都鼓掌,甚至乐章中的短暂休止也有鼓掌的,比较令人沮丧。另一个是在演奏家、乐队正在演奏时随意出入,对演奏者和听众都非常没有礼貌。还有就是带小孩进场的问题,如果孩子确实喜欢听,带来开开眼界无妨,但在《幻想交响曲》演奏到“断头台进行曲”时,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小朋友很清晰的说了一句:“妈妈,我怕!”好在还没有哭出来。
尽管现场秩序出了一些小问题,但伦敦交响乐团,指挥家哈丁和小提琴家齐默尔曼还是用他们高超的技艺给我带来终身难忘就愉悦经历。
2
发表于 2007-5-13 06: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深夜来顶LZ,顺便灌点水。。。。。。。。

哈丁对音乐的处理与戴维斯更接近一些,尽管他可以把音效做得极其惊人,但真正感人的应该是音乐,而不是音效。


----我觉得他的狂想交响曲音效方面非常出色,和阿巴多,戴维斯(只有这个是我再现场前听过的),加蒂纳,卡拉扬这几个我听过的录音版本相比,整体音色是非常突出的,但似乎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厚重。还有就是管乐器的效果被加强不少(这个似乎早就有人说过了),鼓声比较清脆一点,在齐奏的时候也清晰可闻。节奏也比较快,但慢乐章可能放得慢很多,当时有人说超过一个小时了,,,,我说是吗?这么快的??

戴维斯和哈丁同是英国指挥,不过我觉得哈丁少了些婉转曲折,多了些活力。我不觉得他们之间有多少相似之处,戴维斯相比之下全曲各个方面的处理更平衡一下,应该说比较搭配吧。后者的能让我最怀念的更多的是现场的火爆。。。。。。。。
各个乐器的音色更多的是鲜明大气,其实最明显的就是最后两个乐章,第三乐章结尾模拟雷声的鼓声和戴维斯的相比要简直可以说是震撼了。整体来看而不是戴维斯的那种精心处理(说得我自己都昏头了,大概就是说不同乐器产生的特殊音响效果一起营造出如伯辽兹所写下的场面,这点来看我最喜欢的是戴维斯)。MUNCH的我没有听过,但是就这个英国德比之间,哈丁就像是LZ对戴维斯的描述那样: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

现场的效果嘛没有听过好的器材,但细节的话还是觉得现场好过器材。。在弦乐器组里,某个小提琴手的琴特别清亮,大声齐奏时也听得出来,当然不会特别明显了。。多的数人头估计指挥自己都觉得难


各种音色代表着温柔、甜蜜、炙热、痛苦、不安、沉醉、恬静、平和、苦恼、惶恐、激动、恐怖、粗野、邪恶、狂热、阴森、怪诞、辉煌、庄严、壮丽等等,种种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最后在《震怒的日子》曲调中汇集在一起,如同狂风骤雨般摧毁一切。

-----------------------我又一次拜倒在使用词汇的高手面前了。。。
小问一下震怒的日子使哪一段旋律。LZ听的时候,末乐章的钟摆在哪里了??我听得那场被弄到后台去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5-13 06: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MS国内的现场比较混乱的感觉,很早很早的时候,大概初中的时候吧,被学楼下小提琴的MM的家长一起带出去听某人的独奏会。都还比较安静的。中场休息的时我,我和两个MM跑出去玩,结果玩得太兴奋错过开场时间了,MM家长怒气冲冲的找出来,,MM就被教训了,我当然没有什么事情了,在旁边暗想还好我妈没来。哈哈。

听古典不过2年的事情,都是在离开贵阳以后才开始的了,之前基本不听任何音乐。
后来有机会一次和这个MM见面,她问我喜欢王菲吗? [s:26] [s:12] [s:12] 一直到前段时间,忽然召集了一堆朋友去听的现场,大概12个人,MM也在之一,只有3个人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了。不过其他的朋友都觉得来体验一下也不错。


睡不着觉,看不进书,下周就要考试鸟,,,,还是大家坛吧 [s:11] [s:11] [s: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5-13 10: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房山区
对于搞音频来说,还原现场时目的,但是跟数学极限一样,永远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5-13 1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艾伯塔省
嗯,看来以后有钱了还是去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5-13 14: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强文!看过齐默尔曼柴小协的DVD,相当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5-13 1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只有这个,感觉还可以。

docu0008.jpg (72 KB, 下载次数: 39)

docu000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5-13 1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应该就是楼上的那个,指挥马泽尔,BPO,我有D版DV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5-13 19: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贝多芬是这个~

引用第6楼煮羊羔肠于2007-05-13 19:04发表的 :
只有这个,感觉还可以。

1435300636.JPG (34 KB, 下载次数: 69)

143530063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感谢楼上两位发的图,顺便回复游吟诗人几个问题。
哈丁与戴维斯对音乐的处理手法确实有比较大的区别,哈丁在速度变化上有独到之处。慢速的段落比其他人更慢,快速段落飞快,所以其戏剧张力更突出一些。而在音效上哈丁棒下的伦敦交响比1974年戴维斯棒下的音乐会堂更加咄咄逼人。打击乐器和铜管乐器不止是有压迫力,简直有侵略性,听起来几乎有美国乐队的风格。
在舞台上没有摆放钟,有可能也放在后台了。
我不是很喜欢加迪纳的本真版《幻想交响曲》,想法太多,激情太少,音乐会演奏毕竟与考古论文还是有区别的。
卡拉扬70年巴黎管弦的引进版DVD音质不太好,整体上有些浑浊。而且卡拉扬那种刀砍斧剁般的整齐,军队出操版的器宇轩昂是不是适合表现这部作品也值得商榷。
在第五乐章中,柏辽兹多次引用了震怒之日的曲调,但故意的扭曲变形并与妖魔轮舞混合在一起,所以要摘清楚那段是震怒之日还真不太容易。不过如果听一下李斯特的单乐章钢琴与乐队作品《死之舞》中用比较完整的震怒之日旋律引用和变奏。此外在圣桑斯的骷髅之舞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也都引用、变奏过震怒之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5-13 21: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豆腐大叔,你现在有没有入QP450?或者还是在听箱子保护耳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引用第10楼习惯暧昧于2007-05-13 21:26发表的 :
豆腐大叔,你现在有没有入QP450?或者还是在听箱子保护耳朵。。。。
这次在北京聚会没有听到QP450,非常遗憾。不过听了一些拜亚的耳机,这种风格不是很适合我。倒是被铁三角的AD2000小毒了一下。
现在越来越对上一个封闭耳机听古典的可行性发生动摇。也许德国极致的Proline750是一个选择,但为它选二房似乎比QP450更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5-13 2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引用第11楼大块豆腐于2007-05-13 21:38发表的 :

这次在北京聚会没有听到QP450,非常遗憾。不过听了一些拜亚的耳机,这种风格不是很适合我。倒是被铁三角的AD2000小毒了一下。
现在越来越对上一个封闭耳机听古典的可行性发生动摇。也许德国极致的Proline750是一个选择,但为它选二房似乎比QP450更难。
极致的E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5-13 2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
701的声场宽阔,音色华丽,豆腐兄为什么不考虑AK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5-13 2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丹麦
我对现场音乐会最大的感觉就是指挥(或者演奏者)以及乐团的水平实在是太重要了。水平不够(又或者说对作品的表现和理解与自己很不同)的话是很难受的...还不如在好的器材上听自己喜欢的乐队及指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5-13 22: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引用第14楼青草于2007-05-13 21:54发表的 :
我对现场音乐会最大的感觉就是指挥(或者演奏者)以及乐团的水平实在是太重要了。水平不够(又或者说对作品的表现和理解与自己很不同)的话是很难受的...还不如在好的器材上听自己喜欢的乐队及指挥.....
哈哈,小青貌似这个月第一次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5-14 22: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LSO去天津演出了?媒体报导说只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把这篇顶起来,支持一下贝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5-27 17: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唐山市
接着顶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5-27 18: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浦东新区
过二不过三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5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