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0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本乐理讲座 (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1 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基本乐理讲座
  。


               第一讲 基本乐理

一、 记谱及唱谱
  音乐主要采用五线谱和简谱记谱,此外尚少量使用三线谱及一线谱。

(-)五线谱  五线谱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记谱法。谱表上的每根线和“间”都
对应于固定的音名和音高(见图一)。五线谱以 1=c 作为“本调”,其对应
的音阶是“1234567”。以G谱表为例,从“一线”到“五线”各线对应的
音名依次是“35724”;而相应各“间”(线与线之间)对应的音名则是“4
613”。当这五根线不够用时,其上方或下方都可再加线,分别称为“上一线”
、“上二线”…,“下一线”、“下二线”…
             A -------上一线
             F--------五线
             D--------四线
             B--------三线
             G--------二线
             E--------一线
             C--------下一线(中央C)

              (图 1 五线谱G谱表示意)

  由于自然音阶中“3”和“4”之间、“7”和“1”之间是半音关系,而其
它相邻音之间则是全音,故对于非本调(即音阶的“1”不在C上),须对某些音
升半音或降半音以调整各音间的音程关系使其形成“新”的音阶。这体现在谱表上
则是表头的某些线或间上标有一些升降符号。常用调高在谱表上相应的升、降音列
于下表。(表中“ #”代表升音符号,“b”代表降音符号。例如:1=C 时谱
表上无升降号,各音名为原对应音高;1=D时,原调(C)的“2”作为“1”
,此时C音和F音各须升半音;当1=降B时,E、B两音各降半音。…)

(表一) 音 高 C D E F G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定唱名 1≡C 1 2 3 4 5 6 7
首调唱名 1=D # #
1=E # # # #
1=F b
1=G #
1=A # # #
1=B # # # # #
1=降E b b b
1=降A b b b b
1=降B b b


  五线谱上各个音高在绝大多数乐器上都有对应的位置,尤其是键盘乐器。例如
钢琴上的“中央C”这个键就对应于谱表上的C1,即“下一线”。显然,这种记
谱法特别适合于器乐的演奏。故绝大多数乐器包括定音鼓都采用五线谱记谱。五线
谱还具有功能多、转调方便及旋律线直观等优点,故被广泛使用。

(二)简 谱  简谱是十八世纪诞生于欧洲的一种记谱法,后传入亚洲,目前仅
在少数几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流传。简谱的最大特点是采用“首调唱名法”即“1
”音位置因调高而定。这样一来,它就囊括了所有调高及调式的自然音阶,使之顺
口易唱,易学易懂,尤为适合于声乐练习。目前通俗歌曲主旋律写作往往采用简谱
。但简谱终因其所固有的一些严重局限性及缺陷而未被广泛采用。古往今来,专业
团体一直沿用五线谱。

(三)其 它  三线谱和一线谱是较五线谱为早的古记谱法,现仍被保留用作某
些打击乐器的记谱法。

(四)唱 谱  唱谱就是照谱唱音名(1,2,3,…),也叫视唱。当然,演
奏乐器的只须“读”谱,不必唱出。唱谱主要需掌握两个要素:一是音准,二是节
奏。其中音准是第一位的。因为音唱不准则不成曲调。想唱准节奏只有多练。学唱
五线谱最理想的是有架键盘乐器如钢琴或电子琴。五线谱通常采用“固定唱名法”
,即C永远唱成“1”。这种唱谱法显然很适合于器乐演奏,因为如上所述,多数
乐器上都有与五线谱相对应的音高,而乐手一般只须照谱弹奏,不必唱出,故不必
在意“1”在哪。但对于声乐则不然,“1”音位置的变化,往往使视唱变得困难
又不易唱准。特别当有多个升降号时更是如此。例如当“来”音不在“C”上而在
“B”上时 (即B调)“1 3 5”这三个音则须唱成“7 #2 #4”(见
上表),多别扭!从上表可看出:G调和F调各只含一个升、降号。故除C本调之
外这两个调是最容易视唱的,常作为初级训练之用。

试对比视唱下例:
《爱的纪念》(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图森·塞内维尔曲)片段,4/4,速度
=96拍/分:

(1) 首调唱名 1=G
__ ___ __ ____ __ __
. . .. .. . . . .. .. .. .. . . . .. .. . .. .
5 1 2 | 23 33 3 -| 3. 2 43 21 | 23 33 3 -| 3. 2 43 21 | 62 22 2 -|
-- -- - -- -- -- -- - -- -- -- --

(2) 固定唱名(1=C)
___ ____ . ___ ____ . __ ___
2 5 6 | 67 77 7 -| 7. 6 17 65 | 67 77 7 -| 7. 6 17 65 | 36 66 6 -|
-- -- - -- -- -- -- - -- -- -- --

  我们会感到这段曲子用固定唱名也很顺口。原因是它是G调,只有一个音F(
即C调的4)须升半音,而这个音(#4)又没出现,故而好唱。

  五线谱也可采用“首调唱名法”,但这样一来,谱表上所有的线、间与音名的
对应关系都因调高而变。适应这种变化不仅困难也无必要,故专业内基本只用固定
唱名。

二、谱 表

  五线谱表分为“G谱表”(高音谱表),“F谱表”(低音谱表)和“C谱表
”(中音谱表)。

  G谱表和F谱表最为常用。例如钢琴的大谱表就是由G谱表(右手)和F谱表(
左手)组成的。“C谱表”为某些中音乐器所专用,如中音、次中音号(长号)、
中音萨克斯号等。与前两种谱表不同之处是,C谱表上的C音位置不是固定的,它
可指定在任何一根线或间上。

三、 拍 子,小 节

  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即一首曲子是几几拍。例如,若以四分音符为拍子单位,
依每小节中所含拍子数而有3/4拍、4/4拍等等。这种表示的含义是:处于不
同位置的拍子其强度不同。例如3/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而4/
4拍则是“强,弱,次强,弱”。含有一个强弱循环的拍子叫“单拍子”,包含两
个以上强弱循环的则称作“复拍子”。如3/4是单拍子,而4/4则是复拍子;
3/8是单拍子,6/8是复拍子。不要小看“拍节”的作用:它不仅是旋律构成
的特征之一,而且构成了音乐的“呼吸”,使其起伏变化富有活力。

四、 调,调式,调性

  通常把“1”音的位置称作调高。如简谱上标明“1=G”则称为G调,余类推
。调高主要是根据乐曲的要求和严格的专业标准定出来的。拿声乐为例,如一首曲
子要求用女高音唱,则根据女高音的音域范围和曲调结构定出“1”音的位置。“
花腔女高音”的音域上限比“女高音”还要高两至三度,是声乐中的最高音。

  因音阶排列不同使主音位置随之而异,这种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调式,如“大调
式”、“小调式”。常见调式有“自然大调式”,“自然小调式”,“和声小调式
”及“旋律小调式”。自然大调式的主音是“1”,音阶是“1234567”。
大调式曲子以其主和弦音“135”中的一个音开始(指第一个强拍音),终止在
主音“1”上。小调式的主音都是“6”,自然小调的音阶是“6712345”
。小调式的曲子常常是“6”起“6”落,曲中6、1、3这三个音用得最多。这
种特点在民歌中尤为突出。试看。《渴望》的调式特征(1=降E,$=84 $在
此表示速度,即每分中节拍数,下同)

. .. . .. .
6. 6 2 12 | 3 - - 35 | 1 76 56 35 | 6 - - -| (首句)
- -- -- -- -- --
. . . .. . .
61 | 2 2 0 35 | 1 1 0 76 | 5. 6 3 5 | 6 - - -|| (末句)
-- -- -- -

第一句就“6”起“6”落,且各小节的强音“6,3,1,6”都是主和弦音,
从而强化了主音,突出了调式。其结尾句终止在“6”上。可见,该曲调式特征十
分显著,是自然小调(自然C小调)。凡具有调式的音乐就体现了一定的“调性”
。调性是音乐的生命所在,除极少数(相对而言)现代派“无调性音乐”外,绝大
多数作品是有调性的。

五.音 程

  音程是指两音间的距离,以“度”表示。音程的概念十分重要,它是学和声的
基础。音程有“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之分。所有纯四、五度音程,大小三
六度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其余(如增减音程)则是不协和音程。根音与另一音置换
所形成的音程称作该音程的“转位音程”。如“1与3”构成三度音程,其中“1
”是根音。若将“3”作为根音,“1”升高八度,则二者构成原位音程的转位音
程(六度)。现介绍一个计算音程转位的公式:

  原位音程数 + 转位音程数 ≡ 9

                        ·
例:“1”与“3”为三度音程,它的转位“3”与“1”则是六度音程;

     ·
“5”与“2”是五度音程,其转位“2”与“5”则是四度音程。

  和声学原理表明,原位音程与其转位音程的和声效果是相同的。亦即,“1=
8”,“2=7”,“3=6”,“4=5”,“5=4”,“6=3”,“7=
2”,“8=1”,式中数字为音程数。可见,五度音程是距离最远的音程。因此
纯五度音程产生空洞效果,常称为“空五度”。又因其“和谐有余而力度不足”故
“五度平行”为和声进行之一忌。

六.音型、节奏型

  “节奏型”就是指节奏的类型,如“XX”,“X-”,“X--”,

“X.XX.X”
   —  —

等。一首曲子中总是反复出现某些节奏型,并以此构成曲调节奏特征。例如,“探
戈”舞曲就是以“切分”节奏型

|XXXXX|和|X.XXX|
 — —       —

为其特征。将具体的音素赋以特定的节奏就是“音型”。音型是构成动机乃至旋律
的基本单位。例如“致爱丽丝”中就反复出现“3#2”这个音型:(6/8,$
=72x2)

· ·  · ·· ··
3#2‖:3#23721|6·136|
— —  — —————   ———
               ·

 ——————I——————
        ·  · ·
|7·3#57|1·33#2:‖
   — ——   ——

“拉德茨基进行曲”中,“332”则是曲调的一个特征音型:
             ——

(4/4,$=108x2)

32|332332|32132|332332|36552|
——  —— ——    ——  —— ——    ——

七.动 机

  动机是构成主题的最小单位。动机已具备主题的某些特征,就象“细胞”一样
,但它需要发展才能成为主题。动机有大有小,小动机可发展成大动机(如“主导
动机”)。一个主题往往具有若干个动机。动机一般由若干音型组成。例如音型:


0333与1-
————

一组合即为动机。对其进行下两度“模进”(参见“旋律的发展手法”)则成为《
命运》交响曲主题(强奏∶1=E,速度=100x2/分)

     ———————       ———————
0333|1-|1-|1-|0222|7-|7-|7-|
————          ———— ·  ·  ·

  该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

如动机0333|1-|的两度模进0444|2-|
   ————         ————

及三度模进0555|3-都曾出现在适当的地方以强化主题。
     ————

  动机的繁简多寡主要取决于主题的内容和大小。如将333
                         —==

这个音型简单重复并形成一小节:

|333|333|333|则可说是个动机了。
 —== —== —==

如果给定较快的速度:$=120,唱唱看像什么?像火车飞驶,像骏马奔驰。现
对其进行如下简单发展:

|333333333333‖:444444444544|
 —==—==—==—==  —==—==—==—==

333333333333:‖
—==—==—==—==

就有了“西班牙斗牛士”的味道了。

  但有时小动机需要发展成较大的动机。如|3-5-|可向不同方向发展,从
而形成不同的主题:

(1) 德沃夏克《来自新大陆》 $=72

3·55-|3·21-|2·35·3|2---|
  —     —     —  —

      · ··  · ··  ·
3·55-|1·23-|2·126|1---|
  —     —     —


(2) 何占豪、陈钢《粱祝》 $=96

               ·
      · · ·  · ····· ·
3-5·6|1·2615|5·16535|2---|
    —   ———    —————

(3) 古筝独奏《渔歌唱晚》 $=70

     ·
3-56·1|2---|353532|1---|
   ——=        ————


【注】⒈ 体现调式特征及旋律走向的主要是小节中的强音,如上例中的第一、三
拍上的音。而小节最后一个弱拍音往往须随后继音高低而调整。按旋律发展一般规
则,曲调音的发展应优先按音阶走;若音程超过三度时也应以“级进”过渡。

【注】⒉ 例(3)中第二小节的2看起来“应该”是高音2,可不是。这种情况
不罕见:

 ··   ··
432-|321-|7·65432|1110‖
            —————

(老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 $=108x2)


  头两小节“应”是下行级进,但各用一个低七度的音开头。这种欲高先低的手
法很有点欲高跳先蹲一下的味道,可增加气氛。

  曲子的主题要鲜明;其构成、发展也应深入浅出,简捷扼要,使人容易记住、
留下印象。例如象“135”、“345”、“123”这样简单的音型都可作为
动机发展成重要主题:

(1) 135|5-5|503|301|135|5-5|504|407|

                                  ·

    (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速度由慢到快)

                     ————
(2) 1-2-|3---|1123|4444|4---|

    (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慢速)


(3) 532|123|532|12323|
                 ————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晨”,$=120)

(4) 3345|5432|1123|3·22-|
                     —

    (贝多芬“欢乐颂”)

  当然,动机具体的发展方式无一定之规,因人而异:同样的主题由不同的人去
写,断然写不出完全相同的曲子来。至于如何使主题进一步发展深化,增强作品表
现力和感染力,除需运用各种作曲技巧外,还应充分借助于“配器”这一强有力的
手段。这方面的范例请听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

八.乐句、段

  故名思义,乐句是构成乐曲主题的基本单位。一般四或八小节为一句,两句或
四句为一段。由偶乐句构成的曲子结构上很像律诗:它也分上下句,上句与下句中
节奏规律相似;相应小节中的音型也相似或相同,这很像律诗中各联的“对仗”。
试看下例:

(1)“欢乐颂”(贝多芬第九《合唱》),1=G(G大调),$=132:

3345|5432|1123|3·22-|(上句,“逗号”)
                 —

3345|5432|1123|2·11-|(下句,“句号”)
                 —

(2) 《人在旅途》,1=降E(c小调),$=108

      ·     ·····  ·
3536-|1756-|333216|2---|(上句)
— —   — —   ————

····  ····     ·   ·
44346|2213-|777176|3---|(下句)
— —   — —   ————

(3) 《皇帝圆舞曲》

·        ·      ·        ·
1--|7--|715|6--|1--|7--|715|6--|

·   ·    ·
2--|1--|716|5--|7--|6--|564|3--|

  大型曲式如“管弦乐套曲”(即交响乐)还分“乐章”。一个乐段已具相对完
整的主题思想。不同乐段的组合规则,规律是“曲式学”的内容。

九. 曲 式

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单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变奏
曲式”、“奏鸣曲式”及“回旋曲式”等。各主题乐段用“A,B,C...”表示。如“
两段体”的曲式图式是“AB”;“三段体”的图式是“ ABA'”,第三段 A'与第一段
基本相同。两段及三段曲式中的主题“B”是主题“A”的对比性主题,全曲的高潮多
出现在这一段。通俗歌曲多是两段式或三段式。而“圆舞曲”则常采用回旋曲式。


例(1). “1990年上海国际电视节主题歌”(两段式) $=120

第一段(主题 A) 66 12 3. 5 | 66 12 3 -| 22 23 5 5 6 | 3 - - -|
-- -- - -- -- -- -- - -
.. .

66 12 3. 5 | 66 12 3 -| 22 23 5 5 5 | 6 - - 35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段(主题 B) 1.1 11 67 1 | 1.1 11 67 1 | 2.2 22 1 2 | 7 - - 35
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1 67 1 | 1.1 11 67 1 | 2.2 21 7 #5 | 6 - - - :||
--= -- -- --= -- -- --= --

例(2). 《渴望》(三段式) $=84
. .. . .. .
第一段(主题 A) 6. 6 2 12 | 3 - - 35 | 1 76 56 35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段(主题 B) 5. 5 5 35 | 6 - - 56 | 7 76 5 56 | 3 - - 21 | ..
.
- -- -- -- -- --
. .. . .. .
第三段(主题 A) 6. 6 2 12 | 3 - - 35 | 1 76 56 35 | 6 - - -| ...
- -- -- -- -- --

就歌词而言,第一段属叙事,故平静深沉;第二段则是抒情,故激昂高亢,并出现
了全曲的最高音;第三段为总结,故情感复又平稳。

十. 旋 律

旋律就是曲调。它是一乐曲区别于其它乐曲的根本特征,好似建筑物的风格和
韵律。“音素”构成“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成主题从而形成旋律。具体说来,一
定的“音型”、“节奏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旋律具有视觉性
∶它体现在旋律线 (符头的连线)上。早期有些音乐家追求“旋律线的优美”,认为
好的旋律视觉上也应是美的。旋律的创作一靠天才二靠灵感三靠实践。旋律写作的
技巧性是很强的,其发展手法多种多样,最为丰富。常用的发展手法有:重复、模进、
模仿、紧缩、扩展、变化、对比、变奏等。多数概念的讲解要通过板示和视听,这里
只好选则性地简介一下。

(一) 重复. 重复是旋律形成的第一要素。再好的美味佳肴若不够塞牙缝也品不
出味儿。旋律就是要给人留下印象,故适当的重复十分必要。这种重复表现为音型的
重复,片段的重复或乐句乐段的重复。前面给出的那些例子中都包含很多的重复。再
看下例:
. . . . . . .
0 5 | 6 5 ||: 4 0 | 3 0 | 2 0 | 1 0 | 7 0 | 6 0 |#5 0 | 6 0 |

__________________ I,I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5 - | 5. 3 | 5 -| 5 -| 5 -| 3. 1 | 5. 5 | 6 5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 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5 -| 3 1 | 5 - | 5 3 | 6 5 | 2 3 | 1. 5 | 6 5 :||
-
____________________ 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5 -| 3 1 | 5 - | 5 3 | 6 5 | 2 3 | 1 1 | 1 0 ||

(施特劳斯《雷电波尔卡》, 快速=132x2 )
. . . .
主题句" 4 0| 3 0| 2 0| 1 0| 7 0| 6 0|#5 0| 6 0|" 被重复四次;后一句的旋
律也在重复,只是为连接进行之需稍有变化而已。可见,通过适当重复主题被极大地
强化。

(二) 模进. 按原音型,节奏规律升高或降低几度进行重复叫作模进。模进是最为
常见的旋律发展方式。请看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132x2):
. .
76 56 | 1 0 21 71 | 3 0 43 23 | 76 56 76 56 | 1 - 6 1 |
-- -- -- -- -- -- -- -- -- --
.. .. .

曲中第二小节的 " 21 71 3 "是动机" 76 56 1"的三度模进;而接下来的 "43
23"又是
-- -- -- -- --
--
. .. ..

"21 71"的上三度模进,紧接着又跟了两个 "43 23"的上四度模进:"76 56"。模
进的运用
-- -- -- -- -- --
.

在该曲中其它地方还有不少。再看《春之声圆舞曲》:

. .. . .. . . . . . . . . . . . .
( 5 0 45 | 6 0 23 | 4 0 71 | 2 0 5 | 1 3 3 | 5 3 3 | 1 3 3 | 5 3) 4
5 |
-- -- -- -
-
.. . .. .. . . . . . .------.
65 45 21 | 71 43 23 | 6 0 0| 5 0 0| 4 0 0| 3 0 0#1 | 2 - -| 2 - 45|

-- -- -- -- -- -- --- --
.. . .. . . .
前奏一开始就是几个下两度模进: 45 6, 23 4, 71 2; 第一句头两小节又是几个模
进:
.. . .. .. -- -- --
65 45, 21 71, 43 23 (上两度)。可见模进应用之多。读者还可从别的曲子中找出
很多模
-- -- -- -- -- --
进的例子。

(三) 紧缩,扩展. 将音型,节奏型的“间距”“压缩”或“扩大”,但主题旋律
特征仍被保留。例(1). 还是《土耳其进行曲》:
. .
76 56 76 56 | 1 - 6 1 | 7 6 5 6 | 7 6 5 6 | 7 6 5 4 | 3 0
-- -- -- --
第三、四两小节就是第一小节的“扩展”。

例(2).下面是《粱祝》中相邻的两段:
. . .. . . . . . . . .. .
.
4. 3 21 23| 5 - - 6| 1. 3 23 76| 5 - - 6| 1. 6 1 2| 3. 2 3 5| 23 27
61 56| - -- -- - -- -- - -
-- -- -- --
.
1 - - 6 | ...
.... .. . .. . . .. ... . .
4643 2123 5. 6 | 1235 2376 5. 6 | 1.6 12 3.2 35 | 2327 6156 1. 6 | .
..
==== ==== - ==== ==== - --= -- --= -- ==== ==== -

显然第二段是第一段的“紧缩”。紧缩与扩展是相对的,具有对比作用,故常成
对出现。

(四) 变化,对比· 凡事无变化则死水一潭,无对比则平淡无味。音乐也是如此: 变
化使乐曲富有活力, 对比使主题鲜明突出。主题旋律的变化对比是根本性的。此外
,变化、对比还广泛地体现在音色、音量、节奏、速度、和声、配器等诸方面。





            第二讲 作曲理论

  音乐理论说到底就是作曲理论。但因过于专业化而不易普及。这里仅就重要内
容加以简介以为自学者提供方便。

一.和声学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骨”则和
声就是“肉”,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地位非常重
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但
和声学内容浩繁、规则很多,不易学好。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刘索拉著,“新
时期争鸣作品”)中的那个教授自称学了八年还没学好,可见难度之大。但掌握和声
学基本常识得益最大,值得一试。这里简单介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㈠ 三和弦
  由根音与上方三度音及上方五度音叠合而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
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用得最多。按结构分,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
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只有一个)。按功能则可分为“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三
和弦)、“属和弦”(属音的三和弦)和“下属和弦”(下属音的三和弦)。此外,每个
三和弦又有两个转位和弦。主、属、下属这三个和弦称作“正三和弦”,其余的四
个叫作“副三和弦”。这四个副三和弦又分属“属功能”组和“下属功能”组。现
将自然音阶的七个音所构成的所有原位三和弦分列如下:

    根音      功能        种类     符号
   --------------------------------------------------------------
     1      主和弦        大三     T (或Ⅰ)
     2     二级和弦(下属类) 小三     SⅡ
     3     三级和弦(属类) 小三     DⅢ
     4     下属和弦        大三     S (或Ⅳ)
     5      属和弦        大三     D (或Ⅴ)
     6     六级和弦(下属类) 小三     SⅥ
     7     七级和弦(属类) 减三     DⅦ
  --------------------------------------------------------------
  除了DⅦ这个减三和弦外,其余六个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

 ㈡ 七和弦,九和弦,变和弦
  三和弦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根音的七音)形成的和弦叫作七和弦。七和弦是不
协和和弦。最常用的七和弦是“属七和弦”(属和弦形成的七和弦)。重属和弦、减
七和弦也时常碰到。若在七和弦上再加上一个三度音(即根音的九音)即为九和弦。
九和弦也都是不协和和弦。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个音不按原规律而变换成另一个
音,这样的和弦叫“变和弦”。九和弦与变和弦的功能色彩比较特殊且不易把握,
故应用较少;简单作品中基本不出现。

 ㈢ 和声声部
  和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
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次中音部在当中。故
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
内声部”。高音部一般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
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
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础作用,而且领导着和声
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
(主旋律确定之后,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不同的乐器分
属不同的声部,故总谱可按和声声部写,也可按乐器分组写:如弦乐声部、铜管乐
声部、木管乐声部…)不同作曲家的和声风格往々各异:或富丽堂皇,或雄浑宽厚,
或清澈透明。如瓦格纳的作品即以华丽著称。

 ㈣ 和声的进行、连接、“解决”
  和声在乐曲进程中要不断地转换、变化、中止;各声部也要为此恰当地过渡,
连接。因此这是写和声的基本功。和声进行的基本特点是由“稳定”到“不稳定”
再到“稳定”;由“协和”到“不协和”再到“协和”的交替循环。其功能进行的
图式为:T-S-T,T-D-T 或T-S-D-T。小说《你别无选择》中多次提到的所谓“功能
圈”就是这个意思。该小说中还提到“解决”这个术语。这是指不协和和弦(如七和
弦)在进行,连接中向协和和弦转换的方式,其基本法则是将各声部的音向各自最靠
近的协和音过渡,如 7→1;4→3,等;而协和音保持不变。

 ㈤ 关于和声的“力度”
 《你别无选择》中的那个叫森森的高材生热衷于模仿贝多芬,但由于贝多芬“力
度盖世”而使得他成天在钢琴上乱砸以寻求“力度”。他的一句口头禅是“妈的,
力度!”通常力度是指音响强度,用意文表示,如“p”代表“弱”,“f”代表“
强”,“sf”为“特强”等等。但这里的力度则是另一个概念,否则用脚踩钢琴那
“力度”一定超过贝多芬。小说中的“力度”主要指音响效果的力度,即和声的力
度。和声的力度大概与和弦中包含的泛音系列的谐振频谱有关。因此也就与声部的
数量及音程距离有关。一般说来,小三和弦的力度不如大三和弦;单音程的力度不
及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的力度;协和和弦的力度不如不协和和弦(减和弦除外)
。所以森森才“在九和弦再叠加一个七和弦”。

 *如何学习和声学
 (1).充分理解基本概念,不必死记规则。和声学规则虽多但限制却少。况且记住
这些“禁条”就不会犯大错,因此应先记“禁忌”。
 (2).坚持做习题。音乐不同于数理化,它无绝对的标准,习题也非一种答案。只
有多做多练才会记牢,提高。
 (3).多听名曲。这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手段。初学者可多听简单,好懂又好听的曲
子。

二.曲式学
  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单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变奏
曲式”“奏鸣曲式”及“回旋曲式”等。各主题乐段用“A,B,…”表示。如“两
段体”的曲式图式是“ AB ”;“三段体”的图式是“ ABA'”,第三段 A'与
第一段基本相同。儿童歌曲多为两段体甚至一段体;通俗歌曲多是三段式。而“圆
舞曲”则常采用回旋曲式。

三.复 调
  “复调”是相对于“主调”而言。如果只有一个声部担任主题旋律,其它声部
仅起衬托作用,这样的音乐叫主调音乐。如果旋律声部不只一个,且各声部横向上
彼此具有独立性,纵向上构成和声关系,形成和协的有机整体,则这样的音乐叫作
“复调音乐”。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旋律依主次关系被称作“主旋律”、“副旋
律”。主旋律只有一个。复调是重要的作曲技法,应用甚广,其理论基础是和声学
。“赋格”是复调曲式之一,巴赫将其技巧发展成熟。

四.对位法
  对位是“复调音乐”写作技法之一。它以和声学为理论基础,使各声部既协和
又相对独立。如重声合唱(三重唱,四重唱)就是用对位法写的。对位法又有“严格
对位”和“模仿对位”之分。俄、德音乐理论家推崇、恪守严格对位。

五.旋 律
  旋律就是曲调。它是一乐曲区别于它乐曲的根本特征,好似建筑物的风格和韵
律。“音素”构成“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成主题从而形成旋律。具体说来,一
定的“音型”、“节奏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旋律具有视觉性
:它体现在旋律线(符头的连线)上。早期有些音乐家追求“旋律线的优美”,认为
好的旋律视觉上也应是美的。旋律的创作一靠天才二靠灵感三靠实践。旋律写作的
技巧性是很强的,其发展手法多种多样,最为丰富。常用的发展手法有:重复,模
进,模仿,紧缩,扩展,变化,对比,变奏等。多数概念的讲解要通过板示和视听
。(见音乐欣赏讲座(3))。

六.配 器
  配器法是管弦乐的写作技法,故又称为“管弦乐法”或“乐器法”。但对于一
切乐队的演奏乃至于通俗歌曲的伴奏都离不开配器的运用,因此学一点配器知识很
有实用价值。学习配器法是要解决如下问题:
  ·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音色,音量及演奏法等
  ·各种乐器间音量上的匹配关系
  ·正确地选用乐器以求正确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及风格

  现假设一个例子:我写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但小提琴手拿到谱子后来找我说
:没法拉。我坚信写作没有问题:旋律优美、和声丰满。问题在哪?可能有三。一
是分谱的音域不对,上限或下限超出小提琴的音域范围。二是我把三和弦写成三个
音,而小提琴最多只能同时拉出两个音,琴手当然没法拉。三是和弦音程过大:如
一个音在G弦(四弦)上,而另一个则跑到了A弦(二弦)上。当中隔着一根弦,你让他
(她)怎么拉?!

  再如,一个乡镇企业发了以后买了一堆洋乐,组成了乐团,排演了节目,遂请
专家光临指导。可指挥看后大摇其头,表示爱莫能助。原因是⑴乐器数量不匹配,
有些超过大型乐团;⑵不讲配器,搞大齐奏,这是专业乐手也难以办到的。

  以上两例失败原因盖出于不懂配器常识。此外,在通俗歌曲伴奏中,若不适当
运用配器法也可出现一些问题,如“杂乱无章”,“喧宾夺主”之类。但电声乐器
的发音、音色、功能特点及演奏技巧等都与传统乐器迥异,自成体系,故传统配器
法基本不适合于纯电声乐队。
2
发表于 2004-7-1 2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老龙搞点五线谱的来贴贴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7-1 2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省洛阳市
真长,应该分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7-1 2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五~~~~~~~~线~~~~~~~~~~谱~~~~~~~~~~~~~~
一窍不通~~~~~~~~~改天要恶补~~~~~才行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7-2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没必要吧~~
我们都上音乐学院进修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7-3 1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陪儿子学小提琴,顺便学了五线谱和乐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8-2 0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重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5 02: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