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53|回复: 55

[今日特别主题]赫尔伯特.冯.卡拉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1989年的今天,这位指挥界传奇人物离我们而去。不管人们对他的众说纷纭,细细回味,他确实具有帝王风范。在八七年新年音乐会上流出的两行老泪;在最后的爱之死,可以从他心里实实在在看出他是真的爱音乐。

   其它的不想多说,我会把以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将收集的资料分享。

   今晚备了老卡88年的布鲁克纳,去感受大师晚年将灵魂的锚抛入至圣所的幔内。。。也许,他并不在乎别人听起来是什么感受。
karajan1.GIF
 楼主| 发表于 2004-7-1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转载]



Herbert von Karajan 卡拉扬 (1908-1989)
相关资料:
汤沐海奇遇卡拉扬
最受欢迎的大指挥家
当代指挥艺术中的帝皇
卡拉扬不是纳粹分子
切利比达克vs.卡拉扬

Everett

   卡拉扬1908年4月5日出 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 (Salzburg)一个具有音乐氛围的家庭. 他在萨尔斯堡的莫扎特学院学习音乐,11岁那年就举行首次公开钢琴独奏音乐会. 后来他还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过. 到 了1929年, 他在萨尔斯堡进行了首次职业指挥表演, 同年被任命为乌林 (Ulm) 歌剧院的音乐总监。

   自从1929年的首次担任职业指挥后, 卡拉扬1929-1934担任乌林歌剧院的音乐总监, 1934-1941在亚肯 (Aachen) 担任指挥,在这段时间, 他也同时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的指挥,直到1944年他被迫逃氓到意大利。 1948 年他在英国伦敦成立伦敦爱乐乐团。1955年成为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开始领导这个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团。他在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职位是终生制的, 他的指挥活动也多是围绕柏林爱乐乐团, 但是在1982年之后, 传出他与乐团成员之间不和, 逝世前的几个月即1989年4月他辞去在柏林爱乐乐团的职位。
当代指挥艺术中的帝皇

   自从指挥艺术与上个世纪初诞生以来,发展到今天大约已有了二百年的历史了,尽管他仍然属于音乐艺术中的一个较为年轻的门类,但也已经产生出整整几代的指挥家了。然而,当今天人们有意识地对这项艺术的历史加以回顾时,却发现在整整几代的指挥家当中,真正能够以自己的指挥艺术来开辟一个时代的显赫人物,则显得是那样的寥寥无几,当然,尼基什和托斯卡尼尼应该被看作是这种人物,尼基什作为十九世纪中最伟大的指挥家,可以说是这项艺术再迈入新时代时的真正奠基人,而托斯卡尼尼则以自己那天才的技艺和严谨的风格,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指挥艺术的新天地,至于彪罗、富尔特文格勒和瓦尔特等一批杰出的人物,虽然都是指挥艺术上最为伟大的名字,但他们却仍然是分属于各个时代之中的。走在托斯卡尼尼之后有谁是属于那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呢,如果用今天经过实践后的现实眼光来看,这个人物是非卡拉扬而莫属的。卡拉扬,这个被人们誉为“当代指挥艺术中的帝王”的指挥大师,无论是从丰富现代指挥艺术的角度上,还是从推动世界音乐艺术乃至整个人类文化方面的发展上,它所开创的时代,是代表者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指挥艺术的整体潮流的时代,而这种潮流又具非仅仅局限在二十世纪之内,他那巨大而意义深远的影响力是注定要延伸到下一个世纪的,并且必将在下一个世纪中继得到发扬和光大。

   赫伯特.冯.卡拉扬是于1908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兹堡,这里曾经诞生过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卡拉扬的家庭原籍是希腊。自他的祖辈移居到奥地利之后,这个家族就不断地出现著名的人物,由于祖上的功名着著,先后有两名成员被当时的奥皇封为男爵。所以他们家庭一直是属于贵族家庭的,卡拉扬全名中的冯字,既是种贵族的标志。卡拉扬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但他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音乐家,经常在莫扎特艺术学的管旋乐队中演奏单簧管。受到父亲的影响和家庭音乐环境熏陶,卡拉扬很小便显露出极为出众的音乐才华。他从4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时就已经举行了公开演奏会,由于才华和技艺的出众,他曾被当时舆论界公认为未来最有前途的钢琴演奏家。卡拉扬早年曾在家的莫扎特音乐学院中学习,在这里,他曾受到该校校特殊关怀,这位校长是第一个发现卡拉扬的天才人物,他处处象慈父般地关心卡拉扬,并且还介绍他去著名的意大利美术馆中去学习绘画和雕塑,自然,这种对姊妹艺术的了解和学习,对于他以后的艺术成长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卡拉扬日后在指挥时所说表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和雕塑般的音乐造型艺术,大概是收益于此的。到了
十几岁以后,卡拉扬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儿来到了维也纳,他同时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大学中学习钢琴、指挥和音乐学,起初,卡拉扬一直是将成为钢琴大师了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后来,由于它的手指出了毛病,才不得已而转到了指挥系学习,在这段时间里,他曾跟随该校指挥教授冯德勒学习指挥,冯得勒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优秀音乐家,但作为教师,则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华的因循守旧的人,用卡拉扬自己的话来说,冯得勒不过是一个“除了被人们称作技巧的东西以外,任何其它东西都无以传授的人”。为此,还只有通过自学方法来充实自己,他当时曾经利用自己的刻苦钻研精神,维也纳歌剧院所上演的每部歌剧的总谱全部熟读一遍,然后再跑到剧院旁听席上去听实况的声音,并将这种声音与自己在读总谱时所产生的内心听觉进行比较, 以提高自己的阅谱能力和对音乐织体变化的掌握。他在这个时间,用心倾听了维也纳歌剧院所上演的查理.施特劳斯和和普西尼的全部歌剧作品以及亨德米勒、 克劳斯、托斯卡尼尼和瓦尔特等指挥大师的排练和演出,从中学到了很多他所渴望的东西。

   卡拉扬首次登台指挥是在1928年, 当时他是在他的教师冯得勒所主办的一次学生音乐会上首次表演的, 这一次,他指挥了学校的学生管弦乐队演奏了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这次演奏的成功,受到了很多在座的人们的好评,而20岁的卡拉扬, 也终于首次尝到了作为一名指挥所具有的独特味道。 从大学毕业后,卡拉扬,马上遇到了选择和寻找职业问题,由于他感到在人才济济的维也纳没有什么指望, 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萨尔兹堡,在这里,他有着父母、朋友和熟悉他的人的支持, 也有当年自己作为神童钢琴家时所留下的影响和印迹,他意识到, 自己的艺术生涯还是应当从这里起步,于是,当他回到萨尔兹堡之后, 便开始精心策划了一场较有影响的音乐会,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音乐会被确定举行了, 卡拉扬在这里指挥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学生乐队演出,在他的演出节目单上, 赫然地印着这样一些曲目: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交响曲》, 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和理查.施特劳斯者交响诗《唐璜》。音乐会演出很成功, 人们不住地向这位青年指挥家抱以掌声。 然而这场议会的最主要的意义却并不在此,谁也没有想到在音乐会的观众席上,坐着乌姆市歌剧院的院长,这位院长在听完了卡拉扬指挥的音乐会后, 立即跑到后台找到了这个小伙子,同时向他宣布将聘请他担任乌姆市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就这样, 卡拉扬平生第一次有了一个作为指挥的正式职业。

   卡拉扬与乌姆市歌剧院的合作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创业的艰难, 乌姆市不同于维也纳和萨尔茨堡,这是一个文化和其他方面都不很发达的小城市而乌姆市歌剧院则更是一个仅有着几十人的乐队和二十七个歌唱演员的戏班子,但这一切却并没有阻止住卡拉扬的天才的发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和勤奋的工作,居然在1929年的3月上演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的确不能不说是卡拉扬所创造的一项奇迹。从这以后,卡拉扬便以自己的坚韧毅力和刻苦精神,苦苦地经营着这个剧院,使其在自己的任期内从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他领导的的5年时间里, 每年都要上演大约6部歌剧,而在这些歌剧中,竟包括像瓦格那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和理查.施特劳斯的《爱莎美》这样的艰深而大型的作品。除此之外,还只为该院乐队举行了为数众多的各类音乐会, 从而使乌姆市的音乐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起来。然而好景不上,五年后他突然被乌姆市歌剧院解除了职务, 据说这次解职是由于歌剧院经理看中了他身上天才而不愿意将他埋没在小小的乌姆市的缘故,故而善意地将他推向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绝境, 逼迫他到更广泛的天地中去参加竞争,这个传闻是否可信姑且不谈, 而事实上卡拉扬却的确是失了业, 一夜之间卡拉扬竟变成了一一无所有的流浪汉。然而,真金毕竟是不怕火炼的,也许是正中了那个传闻中所讲的原因, 卡拉扬在经过多次异常艰苦的奔波和竞争之后, 终于受聘担任了亚琛歌剧院音乐指导的职务。亚琛歌剧院比起乌姆市歌剧院来说, 各方面的条件优越的多,这里有大型的乐队和和唱队,有良好的剧场和有修养的听众, 卡拉扬在这里得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亚琛歌剧院任职期间, 他有机会指挥了瓦格那庞大的四联剧《尼伯龙的指环》, 同时,他一开始作为一名小有名气和影响的青年指挥而被邀请到柏林, 维也纳和一些其它的欧洲名城中去担任客席指挥了。

   1937年, 卡拉扬因大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的邀请赴维也纳指挥维也纳歌剧院演出了瓦格那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 虽然这是一次成功演出,但卡拉扬本人却对此行很不愉快, 因为实际上在他到达维也纳时,才知道他与乐队的排练计划已被取消 ,这是他不得不在基本上没有排练的情况下进行演出,而是更使他不满的是, 那些担任主角的歌唱演员排练时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 给排练和演出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演出结束后,维也纳歌剧院曾邀请卡拉扬担任永久性指挥,然而卡拉扬却拒绝了,他经过比较之后,还是更喜欢在亚琛歌剧院工作。 这次维也纳之行使他得出了一个经验,他曾在自传中说道:“通过这次演出, 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今后只有对我来说时机成熟了,我才再来维也纳指挥。” 但是,这次演出的确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卡拉扬本人也通过这次演出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了解。就在他赴维也纳演出后的第二年, 柏林国家歌剧由于福尔特文格勒受 “亨德米特事件”的影响被解职而空出了常任指挥的位置,剧院经理决铁特金一下子想到了卡拉扬, 于是邀请他来柏林国家歌剧院,在经过一番艺术和权力上的讨价和还价以后, 卡拉扬终于来到了柏林国家歌剧院。他在这里首先上演了的贝多芬的《菲德里奥》, 瓦格那《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等歌剧, 一下子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是这时的卡拉扬却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在亚琛的职务, 直到1941年,他才正式辞去亚琛歌剧院职务而专心在柏林工作。

   卡拉扬在指挥艺术史上被看作是以有个重要的阶段性人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很好地继续和发展的自托斯卡尼尼开始的优秀传统, 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个人的艺术气质、 风格和魅力影响到了整个一代的青年指挥家。卡拉扬在青年时是以托斯卡尼尼为其最崇拜对象的, 他一直对托斯卡尼尼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巧妙的指挥技法抱有着非常佩服的心情, 此外对他那忠实原作的客观主义精神和风格也及为赞赏, 这一切都促使青年时的卡拉扬成为托斯卡尼尼的热心追随者。当年他曾骑着自行车跑上250里路去观看托斯卡尼尼排练和指挥演奏出瓦格那的歌剧, 也曾躲在幕布的后偷看过托斯卡尼尼排练乐队,那是因为托斯卡尼尼的脾气暴躁, 不允许未经许可而观看他排练的人进入排练厅。后来, 卡拉扬曾在自己的指挥中努力效仿过托斯卡尼尼的那种以理性的客观主义风格, 而且还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当高的成就,因此,他也有着“德国的托斯卡尼尼”。 但是,卡拉扬是一位热衷于追求全面和完美的人,在他指挥生涯的中后期, 又将富瓦特文格勒主观即兴风格融汇到自己的风格中, 他自己曾经说过:“我要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将托斯卡尼尼的精神与瓦尔特文格勒的幻想性结合起来。”这种始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想法, 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精神的体现,因此可以说, 卡拉扬将现代指挥艺术的两种不同的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了一种艺术上的升华。

   卡拉扬得指挥风格非常突出和富有的特色,他的指挥十分富有激情,那种磅礴的气势,往往能使听众的内心产生出强烈的共鸣。 指挥抒情乐曲时,他在对影响力度的变化及音乐线条的勾划与控制上非讲究 ,在对管旋乐队的音色处理上,他往往偏爱于流畅、圆润和透明的效果, 他的指挥给人们带来的感觉是既有细腻精致的效果,又有着完美动人的魅力, 此外还有的宏伟壮观的气魄和精密严整的结构。

   卡拉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他在指挥歌剧时,不但对音乐部分已有着精辟的解释和惊人的驾驭能力,而且对于灯光,布景等方面的问题, 他同样能一个内行者的身份将以过问,甚至对于整个戏剧部分的导演工作,他都能极其熟练和有见地的承担起来。 而在录音时,他甚至可以亲自操作复杂的录音设备而按照他自己的艺术形象来工作,其水平完全不低于一个高级录音师。此外他还精通机械等方面知识,能够自己拆卸和组装他的个人的小私人飞机。他的记忆力之好也是非常罕见的,除了一些新作品以外,无论歌剧还是交响乐, 他从来都是背谱指挥的,这种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少数的天才人物才能够具备的。

   卡拉扬是世界指挥史上指挥曲目最广泛的指挥大师, 翻开卡拉扬指挥曲目的目录就可以看到,他指挥的曲目范围从古至今,包括了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种风格和各个流派的作曲家的作品,在这里,包罗万象这个词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当然,其中最为拿手的还应该是所谓德奥系作曲家的作品,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瓦格那、布鲁克那、查理?施特劳斯和马勒等人的作品。不但如此,人们注意到,他还非常喜爱指挥俄国作曲家和北欧作曲家的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柯夫以及西贝柳斯和格里格等的作品。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卡拉扬是一个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的艺术家, 他始终将全面和完美作为自己的艺术目标,正像世界著名钢琴家布尔曼所说的那样, “卡拉扬最卓越的优点就是力求做到完美无缺。” 然而卡拉扬也并不是什么都真正的完美无缺,世界上许多评论家也曾针对他提出过许多看法, 有人认为他指挥的乐曲人为的效果过于明显, 缺少象伯姆那样的自然、朴质和清丽,对于他指挥的外国作品,特别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有人认为距离作曲家的真正风格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尽管他一生很喜爱指挥这位俄国作曲家的作品,但如果将他指挥的演奏和穆拉文斯基指挥的演奏相比较的话, 就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然,作为德奥体系的指挥大师中的一员, 他恐怕是最善于指挥这类作品的人了。

   总之, 卡拉扬在世界指挥史上是一位一个世纪才出几位的超级指挥大师,他那精湛的指挥艺术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精美和辉煌的艺术,他以他的天才给和巨大的功绩,赢得了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他,是世界指挥使上一座真正的伟大的丰碑。1989年7月16日,卡拉扬终于与世长辞了,享年81岁。

摘录自饮水思源站 发信人: mad (想要翅膀的熊猫)


 
卡拉扬不是纳粹分子

Mark Stenroos
Everett译

   刚收到1999年春季的Schwann-Opus(译者注——估计是杂志一类的出版物),其中有一篇《重新认识卡拉扬》。文中为卡拉扬长期被认为曾是纳粹党正式党员,在纳粹德国时期靠这个身份青云直上的谣言平反。

   这篇为卡拉扬平反的文章作者摩尔(Paul Moore),正是当年证明卡拉扬曾有纳粹背景的其中一人。1957年10月,摩尔写了一篇非常可信的文章。“总之,有必要证明...”文章随即详细说明他所相信的有文件证明的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些使卡拉扬否认此事而提供的证据看来完全是混淆是非的。

   而现在摩尔来了过180度转变。他引述奥斯般(Richard Osborne)新的卡拉扬传记作为他的部分证据。但是在纳粹背景这个问题上,摩尔有部分是同意奥斯般的,但有部分是有异议的。

   奥斯般的这本卡拉扬传记非常吸引人,其中有谈到卡拉扬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是如何大力支持近代作品的。读完这本书后,虽然我以前也不痛恨认为卡拉扬是纳粹分子这种立场,但我现在也很同意摩尔的观点。

   显然,对卡拉扬的指控这么迟(他逝世后10年)只是部分而不是完全平反。正如摩尔所说,我认为就是那些最憎恨卡拉扬的人都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因为这些立场都是建立于只看过部分历史记录和文件之上的。


 
切利比达克vs.卡拉扬

Paul Moor
Everett译

   伦敦唯一一份日报金融时报——第一份用整版刊登关于艺术新闻的报纸,要我写关于EMI切利比达克专集的文章。EMI9月会出版他指挥穆梭斯基的作品,10月或11月出版一盒11CD套装,包括贝多芬、德彪斯、海顿、莫扎特、拉威尔、舒曼、柴可夫斯基和华格纳的作品。EMI还计划出多30只CD,其中可能包括布克纳交响乐全集,这是切利比达克的强项。

   我将贴出我金融时报的文章。当写这篇文章时,我为了再次证实有些事实,我致电一位荣誉退休爱乐团员,他曾长期在富云格勒手下演奏,理所当然当切利比达克站上柏林爱乐指挥台后也在切利比达克下面工作过。从他那里我得到不是切利比达克而是卡拉扬成为富云格勒继任者的原因。我知道别人会相信这个确实来自可靠参与者的版本。

   富云格勒在柏林爱乐出访美国这重要旅程前两周突然逝世。这时乐团要不惜一切找一位一流的指挥有空完成这样一项工作量大的演出。当时切利比达克在柏林外的地方有大量工作,而且他有不能或不想推辞的工作。所有一级大师都被乐团考虑邀请,惟独不考虑卡拉扬。我有资料表明,卡拉扬当时一定要对自己的日程安排作变更才能接受这项工作。不过他突然有可能在整个美国旅程中代替富云格勒。

   他有可能来带领柏林爱乐出访使柏林负责文化事务的议员吃惊,这位议员说仅仅两周时间不足以起草并决定一份合同。卡拉扬说不紧要,只要在新闻发报会上向公众宣布他将准备接替富云格勒就可以了。

   乐团成员以为富云格勒的正式继任者这样一个重要问题会在出访后所有人都回来才会决定,但是卡拉扬提出非常厉害的协议:为挽救那次非常重要的访美旅程,他需要一份终生合约成为富云格勒的继任者,这后来想我们所知的确实成为了事实。

   与我以前一直设想的不同,如果现在那为荣誉退休团员和其他人有权用民主选举决定,有迹象表明他们不会选卡拉扬而舍弃切利比达克。那时他们没有选举,事实上也无机会选。在那迫切的两周时间,负责文化事务的议员及他的同僚决定选择卡拉扬,当然其中也有卡拉扬本人机智的游说。简单地说,卡拉扬可以挽救这次重要的美国之旅(战后柏林爱乐首次访美),心理和宣传价值使他能击败切利比达克而自己终生成为富云格勒继任者。
   在逃离德国之前的1933-1942年间, 卡拉扬是纳粹党员,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特赦,但要禁演两年。 为此他1955年在美国的第一次演出受到公众反对。在担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的同时, 卡拉扬还参与其他音乐活动,担任其他多个著名音乐团体的指挥。1956-1964年间出任维也纳歌剧院首席指挥。1957-1959 担任萨尔斯堡音乐节艺术总监。 1967年他创立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另外他曾在意大利米兰的史基拉歌剧院 (La Scala) 担任首席指挥.在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担任客座指挥。 另外1967-1970指挥法国交响乐团,1977年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到了八十年代,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其他成员的不和传言不绝于耳, 虽然他与柏林爱乐乐团有终生合约, 但是他还是在1989年辞去他的职位. 在晚年除了指挥柏林爱乐外, 他还把大量精力贡献给每年八月举行的萨尔斯堡音乐节.

   卡拉扬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他的指挥以精确客观表现作品著称。 他是最先指挥广泛曲目的奥德流派指挥家之一。不能不提的是他的大量录音, 卡拉扬的名声不少来自他所指挥广泛曲目的录音。 据不完全统计,他指挥的录音有800多件, 包括最著名的贝多芬9首交响乐, 巴若斯和舒伯特的全部交响乐.


 
汤沐海奇遇卡拉扬

   汤沐海到了慕尼黑音乐学院后将全部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专心攻读上,深受同学和老师赏识。正巧柏林要举办卡拉扬国际青年指挥比赛,他正好符合条件,他的导师赫尔曼教授也极力推荐。沐海办妥报名手续领到了参赛邀请通知和比赛曲目。

   沐海临近比赛时接到通知,比赛延期一年,邀请通知有效。能在正式比赛前赢得一年时间,对汤沐海来说十分有利,所以他更分分秒秒抓紧时间熟悉参赛曲目总谱,透析作品内涵。

   汤沐海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准备,胸有成竹地走进比赛大厅,他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他举起指挥棒的时候戏剧性的风波就悄悄掀起了。中国有句老话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在汤沐海的际遇中得到证实。

   第一轮比赛结果,汤沐海考分第一,理所当然进入第二轮。就在第二轮比赛开始前,苏联评委突然提出:“汤沐海已超过比赛年龄,不能继续参加比赛。”

   当时评委除卡拉扬外还有6名,3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音乐家,另3名则为苏联和东欧代表,苏联评委意见受到东欧代表支持。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评委则认为,比赛延期造成的超龄责任不应由汤沐海本人负,认定他应该继续进入第二轮,汤沐海本人也不愿退出。

   双方各执己见,只好请卡拉扬出面裁决。卡拉扬住在萨尔茨堡,按惯例只在颁奖时才到场。听到比赛场上出现分歧,他立即乘自己的直升机赶到柏林,准备看汤沐海的第二轮比赛。进入第二轮比赛的共10人,其中有位水平不错的苏联参赛者。

   第二轮比赛抽签,汤沐海第一号。一曲终结,汤沐海的考分仍然遥遥领先。卡拉扬根本没有到场。

   原来卡拉扬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要先游泳,到现场时就晚了。苏联评委看到汤沐海又是考分第一,气势汹汹地宣称要带着东欧代表退场。他们的想法,只要赶走汤沐海,那位苏联参赛者就稳拿冠军。事情越闹越僵。

   卡拉扬这位最高权威冷静地作出决定:第二天决赛时间推迟,他要单独先看汤沐海指挥。曲目由汤沐海自己定。汤沐海接到新安排通知,心里有点紧张。一个音乐学院的留学生为了参加国际性的比赛,要惊动世界指挥大师卡拉扬,这不仅是人生少有的奇遇,也是世界乐坛上的一件罕事。那一夜,他太激动了。如果卡拉扬同意他继续参赛,摘取桂冠十拿九稳;如果相反呢?汤沐海不敢往下想。

   第二天,汤沐海按时到了比赛场,除乐队外,评委席上没有人。稍后卡拉扬到了。这位大师主动走近汤沐海与他亲切握手,同时问:“指挥什么曲目?”汤沐海认真回答:“按比赛规定的《柴柯夫斯基第六交响乐》。”

   “OK!”卡拉扬在离汤沐海不远的地方坐下来。那时汤沐海根本不晓得它是卡拉扬的拿手曲目,没有思想负担,正像中国古语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汤沐海指挥结束后,还沉浸在乐曲的悲怆中,卡拉扬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轻轻走到汤沐海身边,热情主动地伸出手,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指挥滚烫的手说:“很好,确实不错。”

   汤沐海激动地望着站在他面前的和蔼可亲的大师。卡拉扬恢复了平静说:“比赛中出现的争执没有必要发展下去,那只会伤感情。看了你的指挥,我有个想法,你不要参加比赛了,我有两个安排,第一你在慕尼黑音乐学院毕业后到柏林来跟我学两年,驻团学习和工作。我会写信给中国政府要求延长你的学习期。我不收弟子了,你是例外。”

   汤沐海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唯恐漏掉半个字或者领会错了意思。卡拉扬继续深情地说:“我的第二个打算,邀请你在明年演出季节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正式套票音乐会。”

   汤沐海如梦初醒,这时才明白了卡拉扬对他的器重。这给他带来的荣誉和幸福,那是得了第一名大奖也无法比拟的。

   那次指挥比赛,第一名空缺。这是卡拉扬这位大师的巧妙安排。于是,欧洲的新闻媒介以“卡拉扬的关门弟子”这一醒目标题宣传了中国留学生汤沐海。记者们提问不断,汤沐海作了如实回答。报纸上登了汤沐海的大幅照片和答记者的话《祖国更需要我》。

   汤沐海以自己的智慧、勤奋和魄力,树立起中国留学生的特殊形象。这正是我这个做母亲的一贯希望。

(摘录自神州学人。本文是由汤晓丹、蓝为洁夫妇合著的《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一书中节选)


 
最受欢迎的大指挥家

   有「欧洲音乐总监」外号的卡拉扬,祖先由马其顿迁到奥地利, 父亲是医生。他执掌柏林爱乐三十四载,气势之盛,无人可比。 卡拉扬虽然名满天下,但谤亦随之,找他麻烦、开他玩笑的新闻 ,从不间断。

--------------- 卡拉扬需要一只导盲犬---------------

   性格独特的卡拉扬,行事自我,所以不时有他的轶事趣闻。

   ◎有一次卡拉扬跳上计程车,司机问∶「到那里?」卡拉扬回答「到那里都可以,『那里』都要我去」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卡拉扬先後担任英国的爱乐管弦乐团、 维也纳交响乐团、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萨尔滋堡音 乐节的音乐总监,以及米兰史卡拉歌剧院的客席指挥,掌控着重要地位 ,因此卡拉扬不免顾盼自雄,摆出君临欧洲的态势。有人看不顺眼,所以开他这个小玩笑。 其实,那时後的卡拉扬出入有名车接送,还有保镖车队随行,再不 然就自己驾着他那部红色保时捷狂驰一番,计程车可能已经很少坐了。

   ◎卡拉扬指挥的时候多半闭着眼睛,当他双眼一闭,即表示已进入 情况,准备开始指挥了。然後他就这样一路眼帘低垂,直到乐曲结束, 才张眼转身谢幕。 他说「眼睛闭着,我的耳朵会『看』得更清楚」因此有人戏称 ,卡拉扬最需要的是一只导盲犬。 面对闭眼指挥的老板,柏林爱乐的团员却更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盯 」着他。有人认为,也许卡拉扬就是利用这种目光不对焦所造成的不安全 感,逼使团员更加注意他细微的动作变化,彻底达成他的音乐指令。

   ◎萨尔滋堡音乐节的导游指着到处悬挂张贴的卡拉扬玉照对游客说 「卡拉扬是萨尔滋堡人,是萨尔滋堡的荣耀……对了莫札特刚好也生在这里。」 一九五四年以前,卡拉扬原本没什麽机会出席萨尔滋堡音乐节,在福特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 ) 刻意的打压下,他只有旁观的份。等福 特万格勒一过世,卡拉扬立刻冒出头,音乐节总监的头衔终於落到他手中。 他一改前任的传统作风,施行新派经营法;卡拉扬结合音乐与观光,扩大音 乐节旧有的规范,以多采多姿的节目吸引全球的乐迷。他以自己为中心,音 乐节的主题就是「卡拉扬」,所有的话题绕着他转,原本「莫札特音乐节」 的诉求反而变得模糊,隐约变成「卡拉扬的莫札特」。

----------------『大纳粹』备受争议-----------------

   卡拉扬是纳粹党员,这个阴影跟他一辈子,终其一生,以色列 和犹太音乐家始终无法接受他。 卡拉扬曾辩称,他在一九三五年加入奥地利纳粹党,是为了取 得阿亨(Aachen)歌剧院的总监的职位,这种作法在当时本来不足为 奇,问题是有好事者查出卡拉扬的党龄比他所说的要早个好几年, 那些人以为只要证实卡拉扬说谎,就可以拉他下台。 二次大战结束,卡拉扬被禁足两年。恢复演出权後,他到过美 国几次,每次带领柏林爱乐巡回时都会碰上示威群众『欢迎』他, 这批号称反纳粹得人群高举牌子在音乐厅门囗叫骂,触他霉头。一九八九年二月,八十一高龄的卡拉扬最後一次赴美演出,在纽约的 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指挥维也纳爱乐,这时的卡拉扬已经不良於行, 需旁人搀扶才能走上指挥台,观众目睹步履蹒跚的老大师过人的意志力,都发自内心地起立鼓掌,状极感人! 虽然如此,场外还是有一小撮人找麻烦,毫不留情地告到美国司法部,检举他纳粹身份。 乐评家对卡拉扬有两极化的评价。有人只要看到卡拉扬的大名就不加分辨的说好,譬如日本、英国的某些专家;另外一派属於先入为主的『反卡派』,非常情绪化,只要一提到卡拉扬,就嗤之以鼻,甚至拒称其名,而以『大纳粹』(Great Nazis)代之。 卡拉扬指挥的唱片销售量与产量都是世界第一,有一定的水准,听过他的作品的人,一般反应都很好。卡拉扬深谙大众传播的威力。他常说,透过电视,两、三千万人 可同时欣赏他指挥的『蝴蝶夫人』,要是他只在歌剧院演出,要等到何年何日才可达到这些人次? 他又说,有上亿的人听过他的贝多芬交响曲唱片,如果他天天在 音乐厅指挥同样曲目,一辈子也没法追上这个数字。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卡拉扬没说:光是他第二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六十年代DG发行)的版税收入,就够他添购一架私人飞机。

--------------说『不』是最难启齿的字--------

   有人问过卡拉扬,听不听别人的唱片,卡拉扬回答说,当然听:『不过我不能透露听谁的唱片,说了甲不提乙,乙会生气。』他只说他比较常听声乐的唱片,因为他喜欢人声,想找寻最美的『新声』,供歌剧演出之用。 卡拉扬虽然极力提拔新人,但也『用』坏许多歌手,毁了一些好声,譬如女高音黛妮希、克蕾丝邦等。大家都知道,只要被卡拉扬看上,就等於是鱼跃龙门,谁也没有勇气拒绝卡拉扬的邀请。跟卡拉扬说『不』是世上最难启齿的字,特别是初入乐坛的年轻生手,大家想 ,管他的,唱了再说,往往忽略其中隐藏的危机----卡拉扬喜欢用鲜嫩的轻声唱大部头的作品。以如此超透支的歌唱,不要说长期发展, 两、三年就得用掉一批『声音』,不过卡拉扬不怕,新人们前仆後继 ,排队等着被『发掘』,卡拉扬永远有年轻之声可用。 七十年代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纽约之行,卡拉扬除了指挥三场轰动的音乐会外,还特别抽空到茱丽亚音乐院所开办的大师班,指导年轻的指挥。旁听席中不乏杰出的音乐家,包括小泽征尔及钢琴家兼指挥爱森巴哈。小泽是卡拉扬最有名的学生,深得真传,卡拉扬也已有这麽一位学生为荣。其他受卡拉扬提拔的晚辈有阿巴多、梅塔、慕提 、夏伊、毕契柯夫等人。 卡拉扬说他希望能帮助年轻人少走冤枉路,尽可能提供他们宝贵 的经验,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时适时伸出援手。 卡拉扬积极地培植後进,乐坛盟主的宝座越坐越稳。

--------------从马术中领悟指挥精神---------------

   卡拉扬是运动高手,兴趣多广,样样在行。音乐会前,他喜欢利用时间驾飞机兜风遨翔,享受腾云驾雾的乐趣。他说开飞机跟指挥乐团道 理相通,两者都需要精神集中,百分之百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不能有一 丝一毫的失误,否则会全盘皆输。 卡拉扬百说不厌的故事之一是他学骑马的经验。他说当他学到骑马跨栏的进度之前,连续失眠了好几天,他想「马儿的身躯如此庞大,如 何带它过栏呢?」後来他才知道,原来不是你带马过栏,而是它带你过 栏去,只要你把姿势摆正,双腿一夹,马儿应声而起,一越过栏,完全不需你耗费力气。他把这个道理应用到指挥上头,当音乐要达到高潮前 ,指挥只需点出必要的拍点,乐团自己会造成声势,千万不要有多馀动作,那只会干扰乐团,造成反效果。每次他在教学时看到年轻指挥摇头摆身故作激动状,他就会举这个例子提醒对方。 卡拉扬是名气最响的指挥家,全球各大出版商当然抢着出版他的自 传。但是卡拉扬经常推托:「要我谈谈自己可以,写自传绝不可能;就 算要写,也只能写与音乐相关的事。」当时卡拉扬已经分身乏术,音乐 或自传都是由别人捉刀。 一九八八年,奥地利出版卡拉扬的『生平自述』,由法兰滋安德勒 执笔,卡拉扬在序里再度强调他的「只能说不能写」论调,他说他读完与作者对话录音的文字稿後,赫然发现囗述与文字是性质相异的两回事 ,文字写的跟嘴巴说的居然不一样! 他说:「由旁人来描述你不就等於指挥在诠释作曲家的作品,各家 说法各有不同,没有哪一个解释可以说是『定论』,这本自传是执笔者 在『诠释我』,我只是旁观的第三者,提供资料而已。」

   卡拉扬一九0八年四月五日出生於萨尔滋堡,父母都热爱音乐,卡拉扬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成长,三岁学钢琴,四岁开独奏会,接着活 跃於萨尔滋堡各教堂的儿童合唱团,是个音乐天才,乡亲们称他「小莫札特」。

---------------这个人有钢铁般的意志------------

   一九二九年,卡拉扬从维也纳学成还乡,父亲出资请来萨尔滋堡 音乐院的管弦乐团让卡拉扬指挥生平第一场正式音乐会。成功的音乐会立刻替他带来好运,受聘在德国乌姆(Ulm) 小城工作七年,卡拉扬的指挥生涯於是踏出第一步。他下一个任所是阿亨歌剧院,这时卡拉扬开始受到注目,一九三八年,柏林国立歌剧院请他指挥贝多芬的「费黛里奥」,震撼柏林乐坛,媒体称他「奇才卡拉扬」,那年卡拉扬 指挥他的录音处女作--莫札特的歌剧「魔笛」序曲,从此揭开长达半 个世纪的唱片事业序幕。 同年卡拉扬首次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引来乐团首席指挥福特 万格勒的嫉妒猜疑,视他为劲敌。一九四二年,卡拉扬不顾纳粹警告 ,娶了有四分之一犹太血统的安妮塔古特曼,因此被打入冷宫。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军节节败退,卡拉扬和妻子逃往义大利乡间藏 匿,生活条件极差,但是卡拉扬仍不改其志,照常研究音乐,勤习义大利文,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EMI 王牌的唱片制作人华特李格(Walter Lagge)说:「在恶劣的 环境也击不倒卡拉扬,这个人有钢铁般的意志与纪律!」 李格回忆战後卡拉扬被禁止演出,困居在维也纳的一间破旧小公 寓,物质极端缺乏,李格携美酒去看他,卡拉扬如获至宝,但却没有一下子牛饮而尽,而是冷静地将美酒平均分成数十份,每天一小囗, 表现出高度的理智与节制。 李格见到卡拉扬龙困浅滩,手脚难伸,於是提出优渥的录音合约 ,请卡拉扬担任他所创办的爱乐管弦乐团指挥。但是卡拉扬并没有马上答应,他很有耐心地和李格讨论合同的每一细节,直到完全清楚满 意後才签约。他的谈判技巧与冷静又让李格开了一次眼界。 李格说卡拉扬是他生平所见最有自信的人,完全知道自己要做什 麽,该得到什麽。这种稳扎稳打的性格,使卡拉扬一步一步走上指挥 帝王的宝座。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福特万格勒过世,次年卡拉扬以歌剧的特长及八面玲珑的人际手腕,击败劲敌克力比达克,接任柏林爱乐管弦乐团 。卡拉扬以谢绝其他乐团聘约为交换条件,要求「终身指挥」的头衔,他再也不甘被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他要一头栽进指挥柏林爱乐的工作,不愿有後顾之忧。合约中记载,卡拉扬六十五岁以後自己可以决定去留,除非他想离开,否则没有任何人可以逼他走路。有了这层保障,卡拉扬终於能全心致力提升柏林爱乐的演奏水准,将柏林爱乐塑造成举世合奏技术第一的交响乐团。他也承认,整整花了十年工夫,他才改掉福特万格勒留下的音乐旧习,使柏林爱乐真正盖上「 卡字标计」。

---------------与福特万格勒的瑜亮情节-----------

   柏林爱乐创立於一八八二年,历经毕罗、尼基许、福特万格勒 等大师掌舵,地位崇高,与维也纳爱乐、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 乐团并称欧洲三大乐团。卡拉扬与爱乐前任指挥福特万格勒是完全 不同的典型,尽管卡拉扬非常景仰福特万格勒的指挥艺术。 卡拉扬曾说,他希望能融合托斯卡尼尼与福特万格勒两家的特 长,客观派与主观派并重。年轻时的卡拉扬比较接近托斯卡尼尼的 风格,随着年龄增长,福特万格勒的影响才越来越明显。卡拉扬说 ,假如有一天他写有关音乐的书,一定会把博大精深的福特万格勒 写进去。 虽然卡拉扬表现出对福特万格勒的仰慕,但福氏仍然视他为眼 中钉。这是人性之常,大师们也不能免。 卡拉扬接任柏林爱月指挥後,努力将乐团的合奏技术推像完美 的境界,然而世人肯定之馀,还是不免将他与福特万格勒相比,经常有人批评:「福特万格勒的精神境界比较高。」这类看法深深击 中要害,是卡拉扬心中永远的结! 一八八六年在柏林出生的福特万格勒,父亲阿道尔夫是德国着 名的考古学家,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文化界俊彦,他延聘各个学门 的顶尖人物来家当教席,厚实福特万格勒的人文素养。反观卡拉扬 赴维也纳求学前,他的父亲叮嘱他,最好同时选择实际一点的科目 ,两者之间成长的背景确实有所不同。不过这也有好处,有工科背 景的卡拉扬因此常保追求最新影音科技的兴趣,造就他辉煌无比的 音乐传播事业。 卡拉扬与福特万格勒之间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异,福氏来往的尽 是文史、哲学、艺术大师,卡拉扬却经常被经纪人、唱片公司制作人、名流显贵所包围,大家前呼後拥,绕着他团团转,卡拉扬身不由己,要脱身也难。笔者认为,两人除了个性差异外,时代背景的 不同也是重要因素,当中无所谓谁比谁高明的问题。 卡拉扬最大的贡献在於他让更多的人接触音乐,古典音乐音他 而更普及,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名留青史了。

---------------------生前死後都不甘寂寞------------------

   卡拉扬最怕死後世人忘了他。据说他曾将贝多芬交响乐曲埋在地 底深处,以铜墙铁壁保护着。 六十年代起,卡拉扬开始拍影片,希望後人能观其影,思其人。 他费了很多工夫,自己选景,镜头大多集中在他身上,看起来虽然有 些做作,不过,这是六十年代流行的拍摄手法,难以苛求。 晚年的卡拉扬自组影音公司和Sony合作拍摄音乐影片,声光效果 非常好。这些影片都是他的传世之作,全部由他亲自剪辑。很难想像 八十高龄的卡拉扬每天花费五个小时埋首影片堆中,难怪他不写传记 ,这就是他的音乐传记。 卡拉扬曾经想拍普契尼以紫禁城为背景的「杜兰朵公主」,他透过了香港的德国领事馆找上导演胡金铨(卡拉扬可能看过「侠女」) ,将胡导演大老远地请到他的豪华游艇谈拍摄计画,可惜後来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卡拉扬和Sony总裁盛田昭夫是多年老友,交情至深。一九八九年 的萨尔滋堡复活音乐节,卡拉扬和Sony老板、非利普及宝丽金集团共 同宣布CD雷射唱片的诞生。一九八七年,Sony在卡拉扬居住的萨尔滋堡近郊小镇安妮夫(Anif)设厂,就近拍摄制作卡拉扬的音乐影片。 卡拉扬对家乡子弟因为他的缘故而能增加许多就业机会,颇为得意。 这是他继振兴萨尔滋堡观光事业後,又一次对乡里的回报。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六日卡拉扬病逝安妮夫家中,就是倒在Sony老板的怀里。 卡拉扬过世後,Sony宣布以发行卡拉扬的艺术为已任,不计盈亏 陆续发行这些音乐影片。一九八二年十月,笔者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听了四场卡拉扬和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音乐会。曲目包括布拉姆斯全部四首交响曲以及马勒第九交响曲。卡拉扬指挥下的柏林爱乐奏出前所未闻的精致、集中、匀称与华丽,纯就乐团合奏的完美性来说,卡拉扬的确是当代第 一,找不到对手。观众给予最热烈的喝采,激情的程度,只有少数两 、三位首席女高音(Prima donna )可与之相比。 最後一晚的马勒交响曲一向是卡拉扬的拿手曲目,据说白天排练时太过完美,卡拉扬心想:「糟糕!晚上一定没法再现。」果然,当晚的演出,美则美矣,但仍未达到卡拉扬演奏此曲目的最高标准。

------------------ 帝王统治引爆冷战 ----------------------

   柏林爱乐是着名的纯男性乐团,这一趟美国行,引起争议的单簧管演奏家麦雅女士(Sabine Meyer) 赫然在座!她的表现非常精彩,听众 很容易被她美丽的音色吸引住,坐在清一色男士的团员中,麦雅特别抢眼。 回德後,卡拉扬为了麦雅,不惜与柏林爱乐展开长达数年的明争暗斗;卡拉扬坚持聘用她,团员委员会执意不肯,他们藉囗麦雅虽然不错 ,但她的音色与木管组的各部领奏者无法相容,有违柏林爱乐悠久美好 的传统。双方毫无转寰馀地,冷战於是开始。 麦雅事件其实只是近因,远因是长期以来卡拉扬的威权统治心态终 於引起团员反弹,他们全体动员,发动一波波的攻势,第一个动作是先拿卡拉扬的左右手开刀--罢黜乐团经理。卡拉扬也不该示弱,宣布取消和柏林爱乐的录音活动并停止每年暑假柏林爱乐在萨尔滋堡音乐节的演出。 卡拉扬心想,「我是你们的衣食父母,断了大家的外快财源,还怕你们不乖乖就范」 不过事情没这麽简单,团员们看准卡拉扬年事渐长,老态已露,才伺机反攻;他们有备而来,不会轻罢干休,於是到处挖卡拉扬的疮疤, 存心斗臭,连卡拉扬向台北国家音乐厅狮子大开囗的秘密都被挖出来批斗。卡拉扬接下来的动作更有如火上加油,他与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重修旧好,邀请他们取代柏林爱乐,在萨尔滋堡合作演出。这下子犯了乐团大忌,形同公开羞辱,事情更是闹得不可收拾。 麦雅不忍心老长辈四面受敌,自动辞去工作,给双方台阶下。纷争逐暂告落幕,但彼此心结已深,一直到卡拉扬过世都没有化解。 一位资深的唱片制作说:「没有乐团会喜欢他们的音乐总监,如果有的话,那一定不是好乐团!」从卡拉扬和柏林爱乐的例子看来,这话 说的不无道理。白天双方斗的你死我活,晚上在柏林爱乐厅却行如胶漆 ,依然保现出音乐和谐美。卡拉扬 &柏林爱乐仍旧是票房保证;他们知道:合则两利,分则互损,因此只好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地维持表面关系 。不过他们都具备将音乐摆第一的气度,就算彼此看不顺眼,也不影响 艺术水平,这是他们可爱的地方。

------------------ 大师和蔼可亲的一面 -----------------

   卡拉扬在学生时代,看到富家子弟出入皆是每人香车,羡慕之馀, 暗中发誓:「有为者亦若是!我暂且努力用功,等有朝一日功成名就, 还怕要什麽没什麽!」 卡拉扬後来以多年不孕为理由,休掉在战争期间与他互相扶持的安妮塔,另取美丽的法国时装模特儿艾莉特。晚年的卡拉扬非常倚赖艾莉特,他鼓励爱妻发展绘画兴趣,七十年代还特别选用艾莉特画的水彩当他二十五张LD的封面,可惜後来CD版并没有继续采用。艾莉特对卡拉扬 的呵护照顾,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她是卡拉扬晚年的心灵支柱。 一九八七年元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请到卡拉扬指挥。史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是卡拉扬最熟悉的曲目,他指挥起来十分得心应手,音乐如行云流水,生动自然。七十九岁高龄的卡拉扬像个和蔼可亲的爷爷, 一反过去的形象;传统安可曲「蓝色多瑙河」前的新年祝词,卡拉扬还不忘为世界和平祈福,说出世人的心声。 同年的萨尔滋堡音乐节,卡拉扬与女高音诺曼(Jessye Norman)合作华格纳的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中的「爱之死」。第一次排练,卡拉扬请诺曼女士坐在乐队前面,看他如何与维也纳爱乐工作,一个音都不必唱,静静地聆听,让她先融入华格纳的音乐。

----------------- 即将消失的人间美声 -------------------

   演出时,卡拉扬有预感,这可能是他在萨尔滋堡音乐节最後一次 指挥「爱之死」,他将华格纳的情欲世界染上落霞馀晖,云彩随着音 乐的进行一直转换颜色;从来没有人将「爱之死」奏得这麽纤细颓美 ,这麽令人屏息!诺曼不愧是伟大歌手,她帮卡拉扬完成他的「天鹅之歌」,美好的音乐化成过眼云烟,卡拉扬下得台来,囗中不停念着 :「完了!结束了......」落寞孤寂的身影,令人疼惜,更让人激动的无言;艾莉特急忙哄着他:「不会的!不会的!」激情的「爱之死」之後是一片空幻,在爱妻的搀扶下,大师垂老的背影逐渐远去了。 一九八九年二月,卡拉扬最後一次赴美,随行的是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着名的乐评家提姆派吉带领茱莉亚音乐院的学生到卡内基音乐厅聆听,行前特别叮咛:「你们将听到最完美的演奏,但是它即将从这世上消失!」 回到柏林,卡拉扬钢铁一般的毅力不堪岁月催磨,同年四月,他提出辞呈。往後的日子,卡拉扬的心情更是郁闷化不开,「终身任期 」合约未满,但他的斗志已逐渐消沈,身体也就衰退得更厉害,三个月後,这位伟大的指挥帝王,与世长辞了! 有人在卡拉扬的晚年问他:「您老大限之後,指挥的水准会不会往下掉?」卡拉扬笑答:「这是你们必须担心的问题,与我何干?我 除了从云端上方俯身下望,看看大家搞些什麽鬼,又能怎麽样?对不起,爱莫能助!」这个问题问的好,答得更妙。不过卡拉扬相信轮回,他认同歌德的看法:像他们这种超凡的天才,上帝会在给他们一次机会,继续未完的志业,说还没说完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好东西 我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转载]

            卡拉扬和他的柏林交响乐团

 

    1954年11月3O日,威廉·富尔特文格勒逝世。当时,卡拉扬
正在罗马担任意大利广播公司举办的音乐会指挥。根据他当时
的情况,称他为“流动的指挥名星”恐怕最为恰当了。晚上,
他在旅馆里接到一封电报。电报上没有签名,也没有标明发报人。
不过,它是从维也纳发来的,而且上面只有一句话:“国王逝世,
国王万岁” 卡拉扬的秘书马托尼脑子里一闪就联想到:“这只有
一种可能,富尔特文格勒死了” 他走过一个街角处,在那里,
有几个卖报人在大声叫卖晚报。 真的,头版上登载着一条消息:
富尔特文格勒逝世。 当时在场的人都可以作证:由于过分激动,
卡拉扬的脸色变得象雪一样苍白。因为在德语地区这两位最伟大
的指挥之间存在着一种又恨又爱、恨多于爱的关系。 战争期间,
比富尔特文格勒年轻得多的卡拉扬曾经取代了富尔特文格勒的柏
林歌剧院首席指挥的职务。战争结束以后,起初他们两人都被禁
止登台演出。
      富尔特文格勒在政治上恢复名誉要比卡拉扬早些,成了柏林
交响乐团团长、 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和萨尔斯堡音乐节的艺
术良心——虽然他在那里并没 有什么头衔。 而富尔特文格勒是
有嫉妒心的:他嫉妒卡拉扬的年轻和所取得的成就。争风 吃醋,
这在艺术家之间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
      卡拉扬倒几乎没有什么嫉妒心,但他当时是被拒之门外的:
萨尔斯堡音乐 节的领导者不敢聘请他担任指挥,因为担心这样做
也许会失去富尔特文格勒。 出于同样的原因,维也纳交响乐团也
有好几年没有请卡拉扬担任音乐会指挥。 为了自己指挥演出巴赫
的《马太受难曲》,卡拉扬通过八十次排练将合唱团完全按自己
的意愿进行了训练。在训练完毕的时候,富尔特文格勒同卡拉扬
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富尔特文格勒提出他要指挥那个合唱团,
演出的节目也是《马太受难曲》,地点也在维也纳。卡拉扬进行力
争,终于使富尔特文格勒未能指挥该合唱团。 因为他化费这几个
月的心血并非为了哪个同行,而是为了他本人。 富尔特文格勒认
为这是卡拉扬对他不怀好意。从此以后,卡拉扬有数年 时间不再
担任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指挥,只好满足于指挥维也纳交响乐队。
不过, 他把交响乐队变成了一个具有第一流水平的团体,有人说
同交响乐团的水平几 乎没有什么区别。
      1954年l1月30日那天,当卡拉扬在罗马看到富尔特文格勒逝世
的消息而 脸色苍白的时候,这一切很可能又在他的脑海里闪过。
他知道:对他说来, 作出重大抉择的时刻来到了。 第三天就有人
到罗马来拜访他。
      维也纳交响乐团从维也纳——那封不祥的电报也是从那里发来
的——派 他们的团长来向卡拉扬探询是否愿意重新在他们那里担
任音乐会指挥。 一夜之间,他们又对他感到兴趣了。但是,维也
纳交响乐团来迟了一步。 柏林的乐团还在富尔特文格勒在世的时
候就同卡拉扬谈过以后在他们那 里当团长的事。 不错,当时并没
有达成任何协议。但是卡拉扬知道,在柏林的一次真正的谈话比在
维也纳的一纸书面协议还要顶用。 而当柏林文化参事蒂布尔齐乌斯
还在许多求聘的人当中进行挑选、终于确定了最后四位候选人名单
的时候(除卡拉扬之外还有伯姆、凯尔贝特和富尔特文格勒的前任策
利比达沥),乐队就已经同卡抢扬把事情安排妥当了。 双方商定进
行一次“试婚”,并于1955年春天一起去英国演出,由卡拉扬担任
特邀指挥。 演出回来,卡拉扬的梦想实现了:他成了柏林交响乐
团的首席指挥。
   乐团找到了德语地区最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的人。而卡拉扬也实
现了他多年来感到无法实现的目标。 他以自己的方式对这种信任进
行了报答:在他的领导下,柏林交响乐 团进入了世界最优秀的名乐
团的行列,每到一处演出都是赞声不绝,乐团 所灌制的唱片销售量
创造了最高纪录,欧洲各地音乐节的组织者也都对乐 团竞相发出邀
请,因为他们都知道,同时邀请柏林交响乐团比单独邀请卡拉扬更容
易奏效。 柏林交响乐团每两年在萨尔斯堡演出一次,成了音乐节的
第二个乐团。 这个方案在1956年提出来的:当时,卡拉扬刚刚担任
萨尔斯堡音乐节和维 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艺术领导。 维也纳交响乐
团对于自己在萨尔斯堡的夏季演出场所突然出现竞争, 对此很不高兴,
起初的反应是酸溜溜的。 当时,在1956年夏天,他们这样说道:
“如果我们维也纳交响乐团到 他们的柏林去,不是去进行一次客串,
而是长期参加他们的音乐节演出, 那么柏林交响乐团会怎么说呢?何
况萨尔斯堡音乐节同在柏林演出无论在哪一点上都是无法相比的。
  萨尔斯堡音乐节是有机地发展起来的,而这种 发展也有我们的一份。
虽然奥地利历来都十分好客,但也不能迁就得太过 分,以致放弃了
我们自己的特点。主人在自己家里接待客人,并不是想连 自己的家也
马上送给客人”尽管有这种种顾虑,卡拉扬还是实现了他的愿望:
维也纳交响乐团只好认可来自柏林的竞争对手在萨尔斯堡演出。
不仅仅在萨尔斯堡。不管去哪里进行访问演出,无论在卢塞思、威尼斯、
雅典、美国、伦敦、巴黎还是别的什么地方,卡拉扬总是同时兼顾这两
个乐团——不过,使柏林交响乐团始终感到他实际上是他们的团长。
  到了1964年以后就不再这样兼顾了。在离开维也纳歌剧院之后,他
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合作仅仅限于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上和在灌制唱片
时担任 他们的指挥,而灌制唱片的次数也渐渐地减少了。
  六十年代末, 卡拉扬自己组织复活节音乐会时, 虽然选择了萨尔
斯堡那座拥有特宽舞台的宏伟的大音乐厅作为演出场所, 但却同时
决定由他的柏林交响乐团担负演出任务。柏林交响乐团成了萨尔斯堡
复活节音乐会的主演团体,而且还担任了歌剧的演奏任务。这个从建
团以来一直为音乐会进行演奏的乐团为了他们的首席指挥从在舞台上
演奏改为在台前的乐池里演奏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曲和
贝多芬的 《菲德利奥》、演奏 《特里斯坦》和《名歌手》,不过也
演奏普契尼的 《波希米亚人》和威尔第的《行吟诗人》。 卡拉扬使
乐师们一开始就从这种不习惯的角色中尝到了甜头:柏林交响乐团灌
制的唱片的内容现在增加了他们团长的那些歌剧节目,因为卡拉扬把
复活节音乐会的音乐排练移到柏林进行,并且每年还在舞台表演开始
以前就让人在那里录音。
   维也纳交响乐团虽然受到了轻慢的待遇,但也可以得到一点安慰:
夏天, 他们在萨尔斯堡很快又开始占了明显的上风,因为他们的竞争
对手柏林交响 乐团为了排练复活节音乐会不得不减少夏天在这个音乐
城的演出活动。 到复活节的时候,萨尔斯堡增加了瓦格纳作品的演出
比重,这是有其充 分理由的;卡拉扬找不到别的舞台可以为他提供同
样的——同样优越的—— 工作条件来实现他在舞台表演方面的设想。
这种对瓦格纳的偏爱当然并不意味着这位指挥想要使自己专一化。因为
卡拉扬不是那种专一化的人。在这一点上,他与他的几位前任不同。
   当人们说到富尔特文格勒时,大概主要是指贝多芬的作品。
布鲁诺·瓦尔特主要是莫扎特的作品。克莱门斯·克劳斯主要是理查德·施
特劳斯助作品。克纳佩茨·布什主要是瓦格纳和勃鲁克纳的作品。
而卡拉扬则不同,不管是贝多芬还是勃拉姆斯,理查德·施特劳斯还是
柴料夫斯基,瓦格纳还是威尔第,斯特拉文斯基还是普契尼,莫扎特
还是德 彪西,他都精通。他指挥所有这些人的作品,并非都是同样完
美无缺,但都达到了绝对第一流的水平。
   他在指挥时大都不看乐谱,可以说乐谱就在他的脑子里,而不是脑
子在 乐谱上。在演出歌剧时,他的嘴唇同舞台上的演员一起跟着歌词动
作,这对 提台词的人常常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他同歌唱家和乐师们相
处时毫不拘束、和蔼可亲,几乎象伙伴一样。 尽管如此,卡拉扬和他的
同事们始终明显地保持着一段距离。他对质量 的要求一丝不苟,虽然有
时在提出要求时脸上带着客气的微笑。 从未有人见到卡拉扬在排练时或
与人争论时吵吵嚷嚷。他从不暴跳如雷, 不大喊大叫,也从不捶胸顿足。
   有的人由于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而激动起来的时候,往往大喊大叫,
卡拉扬憎恨这样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他的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细缝,脸上
露出 冷冰冰、阴沉沉的表情。 如果有人当着他的面发生激烈争吵,他就
会马上离开房间。 他的镇静表达了一种信心。所有同他合作过的音乐家都
能证实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刚才QQ上ISSAC还在说怎么没有这个内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大家个抒己见啊,不是贴两个文章就叫纪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转载]

 卡拉斯与图兰朵公主的爱恨情仇

   图兰朵公主这个名字曾经是王子们死神的象微,但现在对一般歌剧迷而言则是女高音的杀手。图兰朵公主所造成的悲剧有二:第一是王子们的项上人头,对女高音而言则是她们的嗓音,两者不同的差别在于王子当他失败时,就立刻被砍头,但对于女高音而言她先享受、沉迷于短暂成功,然后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卡拉斯深深地了解图兰朵公主带给她的危险,所以,当她在歌剧界成名之后,她告诉她的朋友,希望把当时的合约履行之后,就不打算再唱这个角色,以保留一些声音于未来可用。

   卡拉斯在成名前在舞台上短短二年之内就唱了二十五次以上的"图兰朵公主",1947年她原本预定要到美洲演出,但因当时的公会纠纷,而取消了芝加哥音乐季;随后,她在南美洲的布宜诺艾利斯首次演出,就是唱图兰朵这个角色,但是她的舞台魅力的表达远比她的声音要好。

   在1948年于义大利威尼斯首次和义大利歌剧迷见面,随后在罗马、拿波里做巡回演出。这时在芝加哥,一位友人的妻子在听了她威尼斯的演出之后,发现她的声音和在芝加哥排演时相比,有很大的退化与衰退,尤其是在高音有明显不稳的现象,而卡拉斯似乎不太喜欢人家告诉她这些,但她自己则十分了解这个现象。因此次年便宣布不再接演这个角色,而只在1954年录了图兰朵公主 "往昔的故事" 与一些柳儿的咏叹调。约在三年之后才录了唯一一套全曲的 "图兰朵公主"。 卡拉斯在六十年代声音快速的衰退,事实上和早年拚命唱图兰朵公主这个角色,有著密切的关系。

   而一般的女高音敢录 "图兰朵公主", 却大多不敢唱现场,大概也是怕和卡拉斯一样,会发生相同的不幸,因此历史上有名的公主只有两位,首先是英国的女神伊娃.塔娜(Eva Turner 1892-1990),她自1926年于义大利布列西亚歌剧院演出公主成功之后,一直就没有人能挑战她的地位,她唱到1948年退休,13年后的1961年才再由布丽吉特.妮尔颂 (B. Nilson 1918~ ) 传承这个角色,她宏亮高亢的嗓音是最佳图兰朵公主的示范,在她演出的二十馀年仍旧无人能敌,即使卡芭丽叶与苏莎兰"美妙的" 图兰朵公主亦无法抵挡,到了八十年代,妮尔颂终于不得不把公主的位置交给伊娃.玛桐 (Eva Marton 1943~ )与迪米卓娃 (Gihena Dimitrova 1940~ )和吉妮斯.琼斯(Geyneth Jones 1936~ )三人,迪米卓娃的声音高且宏亮,是唱图兰朵公主的最佳人选之一,但是,因为她的嗓音缺乏一些变化,所以,一直不能深刻地刻画出图兰朵内心的转变!至于玛桐她在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真的相当不错,加上柴菲雷立的布景、服饰,真的把看歌剧当成一种享受了,而玛桐的演技虽然不甚了了,但是唱得倒是相当精彩,我蛮喜欢她的诠释。至于琼斯,我没听过她唱,所以不知她唱得如何?

   新一代的图兰朵公主会是谁?也许要问问大家的消息了,因为,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加入「图兰朵公主」的后援会呢?

摘自台大资讯工程系电子布告栏 发信人不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编码:419 616-2G     日本制作 24K金 珍藏版
k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下面是引用北冥天于2004-07-16 8:58 PM发表的 :
编码:419 616-2G     日本制作 24K金 珍藏版


八七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卡拉扬
   博斯科夫基指挥的新年音乐会是典雅清新的,而小
克莱伯劲疾灵动,马泽尔则是潇洒秀美.那么,有谁听到
过雍容华贵的音响?这张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唱片就是.

   因此,凯思琳-巴特尔歌声中的《春之声》,在这
里就不是野外春意迷离的征候,而有了一种来自皇家
园林的气象,《蓝色多瑙河》也不仅仅是沿途旖旎风
光的写照,更像是阳光倾泻下焕发出青春的城堡、灿烂
怒放的鲜花以及吟哦流连其间的旋律。从掌声的热烈
程度来看,这种演绎是得到了喜欢追忆美好时光的维也
纳人倾心认同的,年近八旬的卡拉扬,此刻有否想起
53年前他第一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时的情景?大师
晚年,已是一身荣誉,不再是当年初出茅庐时可比了,
他棒下流出的音响也就真如绸缎般发出高贵的光泽来。
这种音色,用“优美”一词表述似乎已是不够,而维
也纳爱乐似乎把自身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如同通了
电一般。然而却使人不觉紧促,一切都像是自发而自为
的,这也许是因为大师的魅力。

   在这气度高华的音色之中,卡拉扬这位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欧洲指挥界的传奇人物,是否意识到自己已载
着浑身光环迈向他最终的归宿?两年后,当卡拉扬在萨
尔茨堡郊区的家中去世,这张唱片,也就成为他留给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一个“绝唱”。

   1987年新年音乐会曲目:
   蝙蝠序曲、游览车、安楠波尔卡、皇帝圆舞曲、
电闪雷鸣波尔卡、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天体之
声、无忧无虑圆舞曲、狂放的圆舞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拨弦布尔卡。


----<转自 cd 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编码:474 205-2G
k0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编码:447 408-2G
k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这个是我很喜欢的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乐.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编码是多少~~~下次好去收购~~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崇左市凭祥市
大家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不要光说碟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他的执着,枭雄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崇左市凭祥市
音乐的特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严谨。他是没有创造过什么奇迹,只因为他严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来晚了~~看你的福音呢~~嘿嘿~~还好我记得老卡上去的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省南昌市
好呀。。。。

我有他的三张专辑。

一张新年音乐会 、 贝七、贝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省南昌市
我看过他的录像。好象是闭目指挥的,有 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9 01: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