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7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大提琴名曲名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3 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1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不朽的大提琴家(The Great Cellists,世界文物剛出中譯本)一書作者Margaret Campbell在書中的引言提到:「在從事研究的過程中……我所得到最重要的結論就是,巴哈的六首無伴奏組曲是每一位大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標。它們是演奏曲目的基石,許多人都承認他們可以花上一生的時間來學習並演奏這些組曲……。」的確,自從卡薩爾斯的演奏與錄音將這六首組曲復興,它們如今已經成為每位大提琴家皆試圖攀登的頂峰。 巴哈這六首組曲應該是他在哥登(Cothen)擔任宮廷樂師時期(1717-23)的作品,這六首曲子巴哈皆採六樂章型式寫成--包括Ⅰ前奏曲、Ⅱ阿勒曼舞曲、Ⅲ庫朗舞曲、Ⅳ薩拉邦德舞曲、Ⅴ小步舞曲(或布雷舞曲、嘉禾舞曲)以及Ⅵ吉格舞曲。由於原稿已經軼失,目前流傳下來的無伴奏組曲抄本有二:一是由他的第二任妻子Anna Magdalena Bach於一七三○年寫成,另一較少為人知的抄本則是巴哈弟子Johann Peter Kellner於一七二六年所完成的。 由於抄本上有一些明顯的錯誤與漏失,而且許多有關演奏弓法、裝飾奏、速度等標示都付之闕如,所以現代大提琴家在演奏這六首組曲時,往往會以自己研究所得的「私房版本」演出。比方說,羅斯托波維奇對於這六首組曲是這麼描述的(從一到六號):G大調「明亮」、d小調「悲傷而強烈」、C大調「燦爛」、降E大調「莊嚴而不透明」、c小調「黑暗」、D大調「耀眼如陽光」。 雖然在眾多名家的詮釋下,這六首組曲呈現出不同的魅力,但是相信它帶給聆聽者的感動,卻是一致。(薛介維)

推薦版本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傅尼葉/大提琴■DG 449 711-2 ■ADD 138'42" 1996■寶麗金

一九七四年秋,卡薩爾斯過世後一年,六十八歲的傅尼葉應邀前往普拉德音樂節(Prades Festival,由卡薩爾斯創立)演奏巴哈的無伴奏組曲。San Michel de Cuxa教堂內擠滿了聆聽的人潮,獨奏會後,沒有掌聲,聽眾在全場靜默中緩緩起身……。 這套著名的巴哈無伴奏錄於一九六○年十二月,地點是漢諾瓦的貝多芬廳。傅尼葉是位自我要求甚嚴的藝術家,為了維持音樂的整體性,在灌錄此套組曲時他偏好錄一大段,而且常常是錄完整樂章才停。整體而言,他的演奏從容、優雅、流暢,散發出典雅抒情的氣質。

2 鮑凱里尼: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九號

1743年出生於義大利的鮑凱里尼,不僅是大提琴的祖師級作曲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演奏家。他的這首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幾乎是每個學大提琴的學生必學的曲目,即使是在今天都還是最常演奏的一首大提琴協奏曲。就連布朗咖啡的廣告也拿來作為配樂,如今想起孫叔叔那句著名的:「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都會令人想起降B大調協奏曲,第一樂章一開始的附點音符,及大提琴流暢的快板。 他對大提琴的技巧發展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尤其是在左手方面。他提高了大提琴的把位、拓寬音域到降B;對拇指的要求很高、發展雙音的技巧與快速音程。而這首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就是最好例子。但很諷刺的是,這首最受歡迎的協奏曲竟是十九世紀下半葉的德國大提琴家Grzmacher (1832-1903)所校訂改編;話說回來,要不是Grzmacher,鮑凱里尼的作品可能就被埋沒在音樂史的洪流下。 事實上,他的作品無論在當時或是現在,都是可以和海頓相媲敵的。他不僅有莫札特的天賦;更有海頓的多產。正如當時法國知名的作曲家卡蒂爾(Jean Baptiste Cartier1765-1841)所說:「如果上帝要透過音樂與人類溝通,他會用海頓的大提琴協奏曲;但是,如果他想自己欣賞,他無疑會選擇鮑凱里尼的音樂。」且不論他和海頓,誰的作品偉大;我想孫叔叔講的也很有道理,「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推薦你聽聽這首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張維志)

推薦版本 鮑凱里尼: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馬友友/大提琴,祖克曼指揮聖保羅室內管弦樂團■SK 39964■DDD/49'07"/1992■新力哥倫比亞

馬友友、杜普蕾、哈諾伊所採用的鮑凱里尼降B大調協奏曲版本,都是Grzmacher修定版。實際上,這個修訂並不損及鮑凱里尼的原創風貌,而且還保留了古典時期的精神。這首降B大調協奏曲充分顯示馬友友精緻、細心的品味,他並沒有像杜普蕾毫不保留地表達感情;而是用一種略帶浪漫的語彙、優美溫暖的音色,如歌般的演唱。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在第一樂章裡,活潑、生動的韻律;第二樂章開始的弱音揉弦、力度均勻的漸強;第三樂章裡,和樂團答唱自如的美妙景象。小提琴家祖克曼指揮的聖保羅室內管弦樂團,像朝露般的清新自然,他和馬友友合作演出的巴哈交響協奏也是相當傑出的搭配,錄音、演奏都是上乘之選。

3 海頓: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文獻記載海頓應該寫有五首大提琴協奏曲,但是第三號找不到樂譜,第四、五號証據不足無法證明,因此一般認定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就是第一號C大調、第二號D大調兩首。由年代久遠,海頓大提琴協奏曲的樂譜幾乎是在「考古」的情形下被挖出來的,其中第二號更是與舒曼、德弗札克的同類曲目並稱為「三大大提琴協奏曲」。 此曲是海頓五十一歲時作品,傳說是為當時知名宮廷大提琴家安東.克拉夫特(Anton Kraft)所作。有趣的是這首曲子有將近一百年的創作者身分之爭,因為克拉夫特之子質疑說:「此曲並非海頓所寫,我的父親才是真正的作曲者!」不少學者也同意,因為樂曲中用到的高把位、雙弦奏法,都超出海頓當時的習慣用法。不過,到了五○年代海頓親筆手稿在維也納被找到後,再加上另一派擁海頓的學者找到一八○六年根據手稿出版印刷譜之後,這首作品的真正主人終於真相大白。 該曲第一樂章是標準的協奏曲奏鳴曲式,精巧典雅是基本品味,聲部的交替緩而不遲,有股濃厚的貴族氣。第二樂章慢板是三段式的小輪旋曲,舒緩的主旋律讓我們了解到海頓也是一位「旋律高手」。第三樂章是輕快的輪旋曲,氣氛明亮、輕鬆愉悅,暨有巴洛克的明快又有古典的雅緻。要將這首作品的興味奏出,節奏感以及分句的簡潔相當重要,主奏與協奏聲部要有富流動性的韻律感。(賴偉峰)

推薦版本 海頓: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哈諾伊/大提琴,保羅.羅賓森指揮多倫多室內管弦樂團■RCA 09026-60722-2■1983■博德曼

這首作品的經典名演個人推薦杜普蕾與巴畢羅里EMI版(企鵝三星),簡潔的分句、深情的琴音,完全表現出海頓時期流暢明快,令人一聽上癮。 最新發行的版本是哈諾伊,不過這並不是新錄音,而是1983年的重發片,是哈諾伊選集中的第六集,收錄海頓的兩首大提琴奏鳴曲。從音色的豐潤度來說,這張唱片表現傑出,大提琴琴身、琴版的共鳴細節清晰,多倫多室內管弦樂團與主奏的聲音也相當融洽。哈諾伊的詮釋一如他的裝扮,亮麗的語法令人不忍把目光移開,充分展現女人嫵媚的氣質,是與眾不同的「浪漫」海頓。哈諾伊為了爭取更多表情細節,因此分句有拖曳的現象,因此在主協奏整齊度以及節奏感上就出現了搭配的難度,外樂章(一、三)快板時此情形更明顯。不過您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荒腔走板」的演出,哈諾伊能有今天的名氣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的音色「媚」力、雍容華貴的態勢讓我聽到完全不同於杜普蕾的海頓。

4 貝多芬:第三、五號大提琴奏鳴曲  

貝多芬一共寫了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在數量上或許比不上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但是在藝術成就上絕對不遑多讓。這五首作品分別是作品5兩首,作品69一首 ,作品102兩首。分別具備貝多芬早期,中期,晚期的特色。在這五首作品中,以第三、五號最為出色聞名。 第三號在創作時間與樂曲性格都介於作品5與102之間。寫於1807-1808年,提獻給大提琴家同時是貝多芬的好友Baron Iganz von Gleichenstein,他同時有點像他的經紀人。當時這兩個人都愛上Malfatti姊妹,但是Gleichenstein抱得美人歸,而貝多芬卻失意情場,因此這首曲子充滿淚水與悲傷。由一段完美的旋律大提琴獨奏地拉出,展開了充滿羅曼蒂克的第一樂章,該樂章中有兩個重要的抒情的主題。詼諧曲的部份主題出現三次,分別再兩次中段(trio)的前、中、後。第三樂章由慢而快,在如歌的慢板後緊接著明亮緊致的奏鳴曲式,而主要的主題與他的Rasoumovsky弦樂四重奏相同。 第五號可說是五首中的巔峰之作,無論在技巧、和聲、樂曲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他打破古典形式奏鳴曲第一樂章的緩慢序奏、終樂章以賦格開頭的慣例。第一樂章就大膽奔放的由鋼琴導入,開始精神抖擻的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情緒雖然感傷,音樂語句卻恬靜帶有昇華感,大提琴與鋼琴的對話交織緊密,對位法充分被運用。緊接著第二樂章不中斷演奏的第三樂章的,複雜的雙重賦格深深的影響到布拉姆斯的同類作品。跟貝多芬自己的交響曲比起來,他的大提琴奏鳴曲在氣質上相當內省,寓意深遠。(賴偉峰)

推薦版本 貝多芬:第三、五號大提琴奏鳴曲 ■羅斯托波維奇/大提琴,李希特/鋼琴■Philips 442 565-2■ADD/2CDs/1961-62■寶麗金

要選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的經典版本,本片當然實至名歸。其中第三、五號是最新日本三百名曲第一名,羅斯托波維契與李希特兩大天王,光是名號就嚇死人!而且兩張平價CD將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全部收錄,在荷包考量下更是划算。羅斯托波維奇得詮釋相當理性,沒有加油添醋的肆虐,整體呈現自然無欲。最精彩的當然是兩位大師在競奏交疊、聲部對位,所表現出來的張力,兩個人的合作讓充滿抽象、絕對的奏鳴曲,浮現前所未有的思想紋路、心情脈絡。羅斯托波維奇在運弓起落,起承轉合之間的確不辱他當代大提琴巨擘的名號。

5 舒伯特:琶音琴奏鳴曲

阿貝鳩奈奏鳴曲也叫做琶音琴奏鳴曲,原本是為琶音琴(Arpeggione)這種樂器而寫。琶音琴或稱吉他大提琴,這是一種六弦的古樂器,此樂器現在可說漸被遺忘,但是舒伯特此曲為琶音琴留下最好的歷史文獻,也可以說是唯一的。由於琶音琴幾乎可說是失傳,近代這首作品經常被改編成弦樂器主奏,例如小提琴、中提琴或是大提琴,受到樂迷極大的歡迎。 舒伯特一八二四年寫該曲時,正與艾斯特哈奇一家人在采里次避暑,心情相當愉悅快活。而且當時他與伯爵公主卡羅麗娜也有緋聞傳出,在愛情的滋潤下樂曲當然優美動聽。另外,采里次當地充滿濃厚的匈牙利風情,舒伯特也深深受到影響,喜歡上匈牙利風的音樂。在琶音琴奏鳴曲中,他在琶音琴這種又有吉他又有大提琴的樂器上,表現了奔放熱烈的匈牙利音樂個性。 整首曲子僅二十分鐘,第一樂章由鋼琴與大提琴輪翻奏出我們所熟悉的旋律,是帶有羞澀與憧憬夢想的主題,充滿著歌唱性。第二樂章是三段式的自由變奏曲風格,主題充分發揮歌唱性(舒伯特的專長),音樂聽起來沒有結構嚴謹的包袱,而另有一種疏通的自由。第三樂章大提琴做出琶音琴效果,應該是現代的改編曲模仿當時琶音琴,歌謠味濃厚的匈牙利音樂特質,可以清楚地聽出來。時而豪放的匈牙利樂句會突然地插入優雅的主題中,雖然有些突兀,卻表現了舒伯特難得一見輕快俏皮,可見他當時得心情一定是好到了極點。陽光、自由的呼吸、悠閒的生活步調,的確是作曲家創作靈感的充分條件。(賴偉峰)

推薦版本 舒伯特:琶音琴奏鳴曲 ■羅斯托波維奇/大提琴,布瑞頓/鋼琴■Decca 443 575-2■ADD/1968■福茂

本曲的經典版本,我個人追隨劉仁陽顧問的選擇,推薦羅斯托波維奇Decca版。曾獲得日本唱片藝術第一名的殊榮的唱片,前不久才發行CD。這張唱片中有著羅斯托波維契與布瑞頓的友誼吧!還有發燒級自然真實的錄音!以及親暱緊密的對話詮釋! 大提琴與鋼琴表現出合作無間的親暱感,堂音豐富、細節清晰。大提琴的聲音不僅通透有甜味,弓毛與弦的摩擦質感高貴如天鵝絨一般滑順,琴音變化相當豐富。連劉顧問都誇讚:「好久沒有聽道錄得這麼有靈氣的大提琴聲音。」第二樂章的主題拉奏,讓人不禁懷疑,到底舒伯特當初是為琶音琴還是大提琴寫這首曲子?怎麼羅斯托波維奇的琴音表現與樂曲那麼契合。這絕對是一張音響迷必備的唱片!

6 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這首a小調的大提琴協奏曲是舒曼一生當中唯一的一首同類作品。一八五○年十月,舒曼接受了杜塞多夫市音樂總監一職,高興地與家人前往履新,也就在這個時候,他以大約兩個禮拜的時間迅速地寫下了這首協奏曲。舒曼對大提琴的喜愛起碼可以追溯到一八三二年,我們從他一八四二年的鋼琴四重奏與五重奏,一八四九年的五首民歌風大提琴小品中可以窺見。 這首協奏曲當時並未即刻出版,一八五四年,深受精神衰弱之苦的舒曼在病中藉由修改這首樂曲得到了慰藉。此曲於一八五四年出版,但直到一八六○年舒曼死後四年才舉行世界首演。 舒曼在這首曲子的原稿上註明了「Konzertstk」(有管弦樂伴奏)的字樣,正如他所標示的,此曲的管弦樂部份居於伴奏的角色,主要皆由主奏大提琴來發揮。 第一樂章由木管與弦樂器撥奏奏出a小調和弦後,大提琴的第一主題隨即進入,自此大提琴無論在發展部或再現部,始終居於主奏的要角,而樂團則居陪襯角色,幾乎可說是襯底的背景。 樂曲不間斷地進入第二樂章,這是只有三十四小節長度的短小樂章。在弦樂的撥奏中,大提琴呢喃地奏出如歌的主題,樂團中的首席大提琴接著與之應合。不久,樂曲便進入「稍為活潑的」部分,接著在木管樂器的提示下,再現了首樂章第一主題的前半句,而後半句則轉變成本樂章的主旋律(由大提琴奏出)。最後在獨奏大提琴的一段短小樂句中,進入終樂章。 第三樂章一開始,便由管弦樂以強有力的和弦與獨奏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題,接下去可說都是屬於這個主題的發展。接近尾聲時,大提琴有一段精彩的裝飾奏,然後樂團部份漸次加入,一起明快地結束全曲。(薛介維)

推薦版本 舒曼、亨德密特大提琴協奏曲 ■史塔克/大提琴,Dennis Russell Davies指揮邦貝格交響樂團■RCA 09026-68027-2■DDD 51'36" 1995■博德曼

史塔克一九六二年七月曾在Mercury灌錄舒曼大提琴協奏曲,那個版本展現出大師壯年時期凌厲的技巧,演奏銳氣十足,展現出大開大闔、一夫當關的氣勢。這個RCA版錄於九四年,史塔克已經七十高齡,年邁的他當然在體能狀態上不復當年,但是呈現出來的卻是較為圓熟的風格,在速度上也較慢,與年輕時期相比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風味。指揮Dennis Russell Davies的伴奏相當好,樂團的各聲部在他的棒下極為平衡,與獨奏十分契合。片中另外收錄亨德密特寫於一九四○年的大提琴協奏曲(為了紀念一九九五年他百年誕辰),千萬不要認為這是二十世紀的作品就退避三舍,請聽聽那具俏皮、詼諧進行曲風的第三樂章,相信你一定會喜歡的。錄音上乘,各聲部清晰分明。

7 布拉姆斯:第一、二號大提琴奏鳴曲  

我們麼都知道布拉姆斯與巴哈、貝多芬合稱三B,他一生只寫過兩首大提琴奏鳴曲,第一號e小調作品38、第二號F大調作品99。這兩首作品無疑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經典作品。 第一號完成於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即將完成時,當時布拉姆斯從克拉拉舒曼的別墅返回維也納,耗費三年的時間才完成。經過二十一年後,布氏又寫第二號。當時他已53歲雖青春不再但是音樂更加洗鍊,此曲與他的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差不多時間完成,當時他人旅居瑞士的托恩。 第一號的三樂章中,第一樂章的重頭戲就是仿效巴哈賦格與藝術、貝多芬第五號大提琴奏鳴曲終樂章的賦格,布拉姆斯將大提琴與鋼琴的份量寫得一樣重,並沒有刻意凸顯大提琴而壓抑鋼琴的企圖,因此與其叫大提琴奏鳴曲,不如叫鋼琴、大提琴二重奏曲。第二樂章與第一樂章是本曲先完成的部分,在速度上第二樂章要求要近似小步舞曲,律動感要夠但是又不能失去第二樂章該有的抒情婉約特質。第三樂章完成於1862年,不過當時缺乏結尾部分,一直到1865年才加上結尾部分。在第一號中,布拉姆斯為鋼琴寫了厚重複雜的和聲,因此大提琴的拉奏必須相當具有力道,才能讓聲音不被鋼琴淹沒。原本寫有慢板樂章,後捨棄不用。 第二號熱情的第一樂章開頭令人印象深刻,相當具有震撼力。慢板時大提琴以布拉姆斯相當偏愛的撥奏出現,刻意地撥動聽者的心弦。第三樂章六八拍的八分音符連奏,是十足別緻的主題。第四樂章則是輪旋曲式,大提琴雙弦的拉奏運用得相當多。(賴偉峰)

推薦版本 布拉姆斯:第一、二號大提琴奏鳴曲 ■Maria Kliegel/大提琴 ,Kristin Merscher/鋼琴■Naxos 8.550656■DDD■滾石

此曲的經典版本無疑是:杜普蕾/大提琴,巴倫波因/鋼琴(EMI CDM 7 63298 2,科藝百代)兩夫妻的合作,琴音深刻滲入脊髓、感人肺腑。目前最新發行的版本,則是Naxos的Maria Kliegel版。這位出生於德國曾獲羅斯托波維契大獎的女大提琴家,運弓平穩、技巧紮實,稱不上是舌燦蓮花的光芒耀眼,道有田野隱士的平淡致遠。在解讀詮釋這兩首作品上,Kliegel不吝釋放能量,充分展現布拉姆斯樂曲的內蘊力道,情緒也沒有流於過激的沈溺。說實話,Kliegel分句上大刀闊斧的砍劈,不拘泥小節上的修飾,頗有大師朱銘的大型木雕氣勢,言簡意駭、氣勢渾然,您甚至會誤認為她是男性演奏家。雖然這兩首作品的錄音相當多,但是在杜普蕾與巴倫波因的經典版本之外,Naxos此版也屬上乘絲毫沒有廉價灌水之感。

8 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  

如果要從協奏曲的角度推薦一首入門曲,那我會非德弗札克不選。因為德弗札克的音樂有非常強的旋律性,建構在堅實的曲式架構上。近代樂派之的歐陸作曲家中,我最欣賞的兩位:史梅塔納與德弗札克,都對斯拉夫民族懷著深厚的情感,並勇於表現在他們的音樂中。 於1895年完成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德弗札克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應聘前往美國紐約國民音樂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for Music)任院長職期間的創作之一,後回國轉任布拉格音樂院院長,才將這闋協奏曲題獻予本國的大提琴演奏家哈努雪.威漢(H. Wihan)。 這首作品哪裡好聽?當然是旋律好聽,第二樂章的主奏大提琴以豐潤渾厚的音色,在中低音區裡遊走出故鄉之愛。而協奏樂團在德弗札克的筆下,則已脫離傳統協奏曲的陪襯角色,與主奏大提琴形成對等的地位。特別是樂團編制部份,更因為低音號與長號的加入,打破傳統只有法國號、小號的二管編制,讓整體的音響性有更壯觀的表現。另外,德弗札克汲取在美任教三年的經驗,將當地黑人靈歌的曲調結合波希米亞舞曲的節奏,成就出終樂章的迴旋曲式。至於主奏大提琴呢?在德弗札克的安排下,除了靈活運用中低音域的音色外,還勇於向高音域的極限挑戰(高音La, Si),克服雙音把位在快速移動上的高難度挑戰,展現出大提琴寬廣音域上的豐富多變。整體來說,這首樂曲所擁有的活潑的節奏與濃烈的情感,在華麗的管弦技法安排下,仍然展現出浪漫樂派的特性。(廖玫玲)

推薦版本 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羅斯卓波維奇/大提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DG 447 413-2■寶麗金

DG旗下有兩位天王級的大提琴名家,一位是傅尼葉,另外一位是羅斯卓波維奇。這兩位大師的德弗札克,光從演奏成就來說,均為世有定評的名盤。前者是日本三百名曲之一,後者更榮獲企鵝的三星戴花。前者剛悍的曲風表現恢宏的張力,後者豐潤纖細的音色,與樂團合作出圓融協調的默契。至於哪一版好呢?得視個人喜好而定。值得一提的是,錄於六○年代的羅斯卓波維奇版,最近在DG精心策畫下,以大花版傳奇錄音系列重發問世。不論就曲目的代表性(另有柴可夫斯基的羅可可主題變奏曲),演奏陣容與錄音技術,都是值得珍藏的名盤。

9 聖桑:a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作品33 拉羅:d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被奉為法國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聖桑,其作品總帶有一貫端正典雅的形式與樂思,彌漫著濃厚的古典主義風。這首寫於1870年的a小調的大提琴協奏曲,在整體的架構上較其他的協奏曲來得小巧玲瓏,三個樂章不間斷的連續演奏,只須花得二十分鐘左右便可奏完。其中第三樂章的主題還與第一樂章重複發展,事實上,也可以視為一首超大型的單章樂曲。此曲在恪遵古典作法下,在方正小格局之下,謹守主從地位,給予主奏樂器寬廣的空間作技巧性的發揮。不過,從受限的架構,音響力度上的薄弱,與主題張力的不足各方面來看,常讓這首樂曲陷入新鮮不足的詬病中。 至於,擁有豐富獨奏、室內樂合奏經驗的拉羅,在作曲才能尚未能被肯定之前,就是一位弦樂器的演奏者。日後將演奏經驗運用到作曲上的成功例子有小提琴的「西班牙交響曲」,以及d小調的大提琴協奏曲。拉羅在這首曲子中,從開始的宣敘調,到恬美的間奏曲主題,再到哈巴奈拉舞曲快板節奏,充分擷取異國(西班牙)情調的素材。再者,拉羅對大提琴富抒情人聲的音色也掌握得相當好,並借助管弦樂華彩豐富的配器,展現各個聲部均衡下的力度與美感。(廖玫玲)

推薦版本 拉羅、聖桑大提琴協奏曲 ■蘇菲.羅蘭/大提琴,吉伯特.瓦加指揮BBC愛樂管弦樂團■ASV CD DCA 867■DDD/64'47"/1993■韻順

這是一張以法國作品為主的專輯,除拉羅、聖桑的協奏曲外,另有馬斯奈的「幻想曲」。對同是女性演奏家來說,蘇菲.羅蘭在掌握樂曲的行進上較哈諾伊來得好,而且她不僅能抓住大提琴抒情音色的特質,於造句間展現旖旎婉約的歌唱性,更在旋律線條的起伏上展現應有的力度,做好樂句間的聯繫工作。整體說來,就聖桑一曲,蘇菲.羅蘭以自然不造作的音調,讓靈動浪漫的氣質縈繞而生。如果你聽過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就當知道該曲在異國情調與取材上的偏重,而這首d小調的大提琴協奏曲也是如此。蘇菲.羅蘭以紮實平穩的技巧與酣甜的句法,像是默契良好的多年老友般的與協奏樂團合作無間。

10 艾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85  

作品編號85的大提琴協奏曲是艾爾加晚年之作(1918-1919年),這個時期的艾爾加,前有管弦樂曲「謎語變奏曲」名聞於世,在英國境內已是一位倍受尊崇的作曲家。 原本就帶有陰沈性格的小調,在e小調以悲哀激烈的引導下,先是唱起莊重嚴肅的宣敘調作為開場。繼之發展的主題旋律又在大提琴抒情呢喃的中低音域裡游走,如此強烈撼人的開場白,是這首作品最先吸引人的地方。再者,請聆者多多熟悉這首曲子,將會發現第一樂章的宣敘調是貫穿於整首作品的中心樂念,最後將會在第四樂章裡有完整的收束。至於詼諧曲與終樂章裡的花奏,則高度發揮技巧的精鍊度。而以和聲對位取勝的慢板,在抒情的曲調中不時存有一縷灰色的浪漫。單就旋律上,雖不如德弗札克來得煽情華麗,卻成功的在與協奏樂團的搭配合作上,贏得更深更濃更美的情感。 這首作品在完成的同年就舉行首演。另有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同為艾爾加具代表性的兩首大型器樂曲的作品。(廖玫玲)

推薦版本 艾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85 ■Yoohong Lee/大提琴,曼紐因指揮皇家愛樂管弦樂團■Tring TRP 061■DDD/55'28"/1996■喜瑪拉雅

老錄音固然值得收藏,如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豈能對杜普蕾一版(EMI)失之交臂?但是站在世代交替的立場,不妨也試著關心一下市場上的新作。皇家愛樂系列之艾爾加大提琴作品,請到的是一位韓國男孩-Yoohong Lee,話說從小資賦優異的Yoohong,十歲與漢城愛樂管弦樂團合作登台首演,年紀輕輕便有不少與樂團合作演出的經驗。Yoohong在這張錄音中一一做到的成熟造句與洗練的技巧,是非常不容易的,遑論深刻優美的宣敘調,在他手中演來確能動人心弦。協奏的皇家愛樂,由小提琴手出身的曼紐因領軍,酣暢淋漓的管弦樂線條,以收放自如的張力,亦步亦趨的追隨主奏大提琴鋪陳出深情的旋律。

 
2
发表于 2004-12-3 1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占沙发,我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2-3 16: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学到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2-3 16: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巴赫的六组还是史塔克的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2-3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我最喜欢富尼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2-3 2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富尼埃的录音太差了,还是史塔克的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2-3 22: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富尼埃的录音算不错的了。。。DG Originals系列都很不错的。。。

水星的史塔克现在我只能看到SACD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2-4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株洲市
下面是引用kwibi于2004-12-3 4:54 PM发表的 :
巴赫的六组还是史塔克的舒服
偶最近找楼主买了.
的确是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12-6 11: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下面是引用bianxd0415于2004-12-3 7:05 PM发表的 :
我最喜欢富尼埃的!
同感,并没有感觉录音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12-9 13: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唉,不知道我到什么时候才能有那么一点点的 接近理解pablo casals的境界。

现在比较他和老罗的,老是觉得罗的听起来比较入迷,色彩浓重。

呵呵,虽然我打心眼里对casals充满了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4-12-15 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麦斯基的大提琴,听了感动,没伴奏是独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12-18 17: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俺听Bach的Cello Suite感觉根本无法理解。

Si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4-12-18 19: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株洲市
不用理解。要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0 20: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