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68|回复: 0

△○□Ⅹ我接触过的那些随身器材——录音笔篇~▲●■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0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我接触过的那些随身器材
  这首先是对我半年以来“昏烧”旅程的一次总结。
  同时这篇帖子用来感谢一些通过烧随身器材而结识的朋友们,一个人烧的日子总是寂寞,有了他们在身边互相的照应和交流让我觉得非常的开心和幸运。
  最后,这是为了那些当初和我一样的小白们写的一篇引路贴,希望他们不会再像我当初那般受到诸多毒文、枪文的有意误导而乱烧一气,至少我希望这篇帖子能给他们一些帮助。这就是我写这篇帖子的初衷。

① 帖子会分为【随身录音笔(砖)】、【国产播放器】、【耳塞】、【耳机】、【其它各类随身播放器】5篇,我会从录音笔开始。
② 先阐述下我的听音取向:稍偏暖、偏醇厚感(高密度),能展现出感情的人声和明亮、有力度、整体衔接顺滑的器乐声,如果你的听音取向和我正好相反,或许你可以试着从此文的逆向寻觅一下。
③ 我测试时所使用过的耳塞及耳机:ER4B/GR10/SE535/EXK/FX700/E5C/IE7; RS1/RS1I/Z1000/HD540G/AKG-K340(有些其它的我用过,但只是临时借用所以不注明了)。这些器材的具体听感不会出现在耳塞耳机篇以外的地方,以免造成10种搭配出100种声音的几何级局面和争执。我标出来只是因为也许你也有过类似的器材,可以更好感受文章的内容。
④ 这篇帖子不会采用具体歌曲AB感受及器材声音细节描述等“华丽”的方式进行。侵染着浓烈温毒、绚美、蜜惑辞藻的文章已然很多,没必要再添一篇。我只是尽可能的用自己理性的认知去尝试反映出一个我所感受到、并能提供的真实。
⑤ 我并不自大,我明白每个人的听音习惯和对事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也许我写下的文字会遭到种种驳斥和极度的不认同,这是正常的。如果你的感受和我不同,我再次申明的是这仅是我个人的感受,而“真实”首先都应该也必须以你自身的感受为基准,同时此帖也会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和情报,比如【一些基本功能对比】,无论我个人观点是否正确至少它们还是有价值的,其他部分你权可当做消遣看看。
⑥ 我曾经大段大段的删除过写下的部分段落,因为担心有些阐述是否过激或不妥当可能引起骂战。但我最终“胆大妄为”的保留的它们,哪怕它们会给我造成麻烦。我最终决定不选择中庸和稳妥的描述方式,或许有很多认知未必就是正确的但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而“字”需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如果有那些部分困扰到了你,不用原谅我,直接开骂即可。
  
上面这些文字将不会重复出现在以后的帖子里。

随身录音笔(砖)篇:
一些基本功能对比:

               M10  D50  D1  660  661  PAW-V  SD        功能注意点   
支持格式(MP3):  √    √    ×    √    √    √     √      660只支持到128k码率,其它为320k码率。  支持格式(WAV): √    √    √    √    √    √     √      660只支持到16bit 44.8kHz,
                                                    其它为24bit 96kHz。
LINE IN:        √    √    √    √    √    √     √   
LINE OUT:      √    √    √    √    √    ×     √      M10、SD耳机和LINE OUT同口。
                                                    有LINE OUT可接耳放。  
SPDIF IN:      ×    √    ×    ×    √    ×     ×       D50为光纤输入、661为RAC口。  
SPDIF OUT:    ×    √    √    ×    ×    ×     ×       D50、D1光纤输出与LINE OUT 同口,
                                                    可做转盘。
外放喇叭:      √    ×    ×    √    √    √     √       660体积最大,外放喇叭的效果也最好。
外接电源:      √    √    √    √    √    ×     ×
自带MIC:       √    √    √    √    √    √     ×
48V幻象供电:   ×    ×    ×    √    √    ×     ×   
中文支持:      √    √    ×    ×    ×    √     ×       D1、SD不支持中文但能正常播放,
                                                    661/660不能正常播放。  
是否内置音效: √    ×    ×    ×    ×    √     ×       M10的音效比较简单就是低音增强。  
可接遥控器:   √    √    √    √    √    ×     ×       都需要另买。
内置内存:      √    √    √    ×    ×    ×     ×  
外置存储载体:   MIC SD,Memory Stick, Memory Stick, CF,SD,SD,SD(从左至右)   
最大支持存储卡: 32GB,32GB,32GB,4GB,2TB,32GB,32GB,CF卡笔者测试条件有限,超出4G是否支持无法判定。
电池(5号):   2    4    4     4   4    2     2
大致续航时间:25  20   4     4   4    10   10     大致范围,是电池情况会有一定范围误差。
防身 ^^ :       ×    √    ×    √    √    √    √

SONY PCM-M10
  体积和重量都控制的都不错,作为D50的简化版,材质上改为了工程塑料。虽然周身都是塑料但得益于SONY的工业实力,拿在手中仍然显得非常精巧,如果M10的回放能达到D50的水准不缩水的话,也许我会破例称其一次“神器”。可惜......
  所以我不得不说M10比起D50、D1就是一个定位上的败笔。SONY在M10上做了一次非常纠结又莫林两可的抉择:如果说创造D1是为了逐鹿民用录音笔市场,用无可匹敌的品质展现SONY强大工业实力打响牌子(目标明确);创造D50是为了降低成本,以普通用户能接受的价格来推广SONY录音笔的话(目标同样明确,至于烧友们发掘了D50和D1是烧友的意识),M10的诞生就有点两头不靠的感觉了,从SONY给M10的命名以及增加的功能就可以一窥端倪。SONY不傻,D50在随身播放器领域里的意外建树一定触动了他们的一些想法,M10从命名上并没有遵从固有的原则(SONY这种大厂对于自己产品线的命名从来不是随随便便的,都有其用意),可以看出这其实并不一款D系列录音笔的正统接班产品虽然它和D50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SONY当初打算把它作为一款D系列的低端录音笔来推广,它应该是顺着D系类的命名,简化回放,并尽可能保留录音品质。可SONY做了什么呢?给M10加入了EQ(加了,但为了不冲击自家MP3/4,加了半吊子的2重低音音效,类似于WALKMAN时期的EX-DBB);为M10的回放进行了一定的调音,让音色稍稍偏暖偏柔,以取悦听者;改善了操作习惯尽力向播放器的操作习惯靠拢;当然为了降低成本回放和录音上都有缩水,但录音上的缩水竟然要大于回放......“遗憾”的是生产它的部门毕竟是研发录音笔的,估计是没权打上WALKMAN的标志。
  让我说的话,这其实就是一款试着向播放器靠拢的录音笔,靠了,但什么都靠了个半吊子,可见其定位时的纠结。不能和自家的MP3太冲突,又希望能模仿D50在随身HIFI领域扩大市场。但SONY的工程师没有明白,当初烧友们发觉了D50,是因为D50在那个MP3劣化音质横行的年代,其中性、无染,直白且高解析的回放能力让大家“耳”前都为之一亮!有些人甚至还就喜欢D50的冷艳和寡淡。但M10呢?降低了回放品质(录音就不谈了...)就去讨巧的调个暖音色?你究竟是想把它做成录音笔还是播放器?又不想丢录音的西瓜又想捡播放器的芝麻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是两头都丢了成色。至少在我来看M10是一款有些两头都不怎讨好的作品。
  就音质本身来说,完全不是SONY D系类回放的风格,从冷艳的清晰解析180°转身为偏暖的稍有点糊的声音,而低音音效显得有点多余,开启两重低音的话中频反而显得有点凹陷,声音也更加糊了一些。LINE OUT 的输出水准(和PO同口)和D50的独立LINE OUT口不能相提并论。推力计数为30格,推大部分低阻高敏耳塞足够了,控制力还不错,但大耳机和100欧以上的高阻耳塞明显显得力不从心。值得表扬的是VOLUME键的改进,+ -的数字按键有效的控制了音量调节操控上的失误(对音乐播放器来说这是很重要的操控特别是对随身设备),这点值得国内的一些厂商借鉴。
  如果你注重的是播放音乐,想找M10这种回放风格或者等级的专职播放器的话,市场上有一大把达到这个级别。即使不谈SONY自家的XK,棒子的J3等也完全在能音质的水准上不遑多让(体积和重量控制上一般也比M10更有优势),你完全不用折腾M10。如果你是录音爱好者,那就...更没M10什么事情了。
  当然你可以说我听歌的同时有事没事也要玩玩录音,M10全能啊~ 如果你录音没什么太高要求,只是玩玩的话,那么请允许我提醒你,大多数M10这个价格档次的MP4也有录音功能,还能收电台、还能看视频、还能玩MIN游戏、还能...

SONY PCM-D50
  该怎么说D50呢,论坛里对D50的描述始终是伴随着无休无止的争吵。说它是“神器”的,很快会被口水淹没,但立马又会得到更多口水的支持...一款录音笔上背负着烧友们太多的期望和压力,阿谀与不满随之而来,有点像棒子的明星,喜欢的对它大加赞赏、万分痴迷,不喜欢的说喜欢的是“脑残”...幸好机器是没有感知能力的,不然估计就地疯了。我之前也写过篇关于D50电池对比的帖子(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073229&keyword=),当时一时气盛也在自己的帖子里争吵了起来(惭愧,不过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基本是正确的),在帖子中我谈到了自己对于D50的第一印象:花了3000大洋买了个公认的“神器”,又花了2000多大洋买了付上好的IE7就为了配它,但一出声,当时的感觉就两字—失望。其实这种失望不是源于D50自身的素质问题,更多的是源于价格与心中期待不符所造成的落差,花了5000多原本心中以为能听到天籁般的声音,可实际上没有达到心中的期望。想来当时还未入坛,不烧亦不懂,连IE7都是在易迅上买的,5000多元可能在我心中就音乐播放器来说算是巨额投入了吧,同时也要“谢谢”某些枪的文,让我懂得了把东西写神乎其神其实不难,真正难的是客观公正的描述它的本质,可惜这类文章如今在大家坛越来越少了。
  我重提了上面这段往事其实是突然意识到,当时那个并未入门的我对于声音是不是好听的判断也许才是最正确的。没听过什么了不起的器材,毒文其实也没看几篇(看了几篇就花钱了,娘的),老烧说的头头是道;说三频、说素质、说HIFI、说附加值也一概不懂,凭仗的就是自己这一对耳朵,东西放上耳朵觉得好听就是好听,觉得不行就是不行。然后你告诉我这货值5000,我心里就:妈呀,就这货?比我那1000多MP3放出来的也就好那么一点而已。如今我自己在身陷“毒坛囹圄”,我把这活交给了我老婆了,你们稍后会在接下去的部分看到^^。
  关于D50的评测已经太多了,不需要再说具体细节,我只谈谈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忠实无染的还原录音效果是SONY制造D50(D1)的初衷,SONY没有在D50(D1)上打上过WALKMAN的标志(注意,同样是当初作为高端便携录音器材发售的DAT—SONY TCD-D8上面是有WALKMAN标志的),已经说明了些问题。SONY并未追求对录音笔声音的修饰和润色,这也是录音笔的客观需求—如果你录得是天鹅叫回放出来的不能是鸭子叫。清晰和直白就是D50的风格,但有时候这种风格会显得稍过凌厉。如果听过D8这类DAT器材,你会感受到在同样保有较高声音还原素质的前提下,经过修饰的D8的听感是好于D50的。当然有人管无染叫HIFI,这里不再具体展开,争辩的话就没底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一直只是听些比较低档的MP3或者手机音乐,初次听D50时你也许会讶异不已,原来声音可以如此清晰可见,但并非是那种让人第一印象感到非常惊艳和迷醉的声音,忠实还原的本质造就了这种结果。这种本质还造就了D50的另一个特点,几乎搭配什么耳塞都不会到难听的地步。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的话:D50的声音是一种听了立刻能感受到其高素质但并不能让人着迷或者为之沉醉的声音。
  我为何持有了D50很长时间: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录音笔中,它确实是综合素质(音质、做工、价格、功能、体积、续航)最好的一款。
  我为何最终出掉了D50:因为无论搭配什么耳机耳塞,D50的声音确实很少能感动我。

SONY PCM-D1
  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问题是—它值13000吗?有两种答案:① 如果你是收藏爱好者、SONY死忠、有高品质声音采集需求的业余录音发烧友、指望将来炒作D1一把赚钱的JS、不在乎钱但喜欢装B得米人,是的,它是值13000的。② 如果你是专业录音师、新闻从业者、音乐发烧友的话...不,它不值。
  D1不是专业录音器材(还不配),新闻记者不需要那么贵的工具(工具重在实惠耐用、坏了能坦然接受,即使是采访国家元首也鲜有用D1的吧),回放和D50间的差距比起它们的价差远不成正比。
  第二个问题是它和自家的D50在声音回放上到底有多大差距?荒野之树兄以前有一篇介绍D1的文章,里面提到“少量的音质进步”这句话,我觉得还是比较准确和中肯的,即使荒野兄当初写此文时出于谨慎的原因用了“少量”这个量词,化作数字来说这个差距往上浮动也不会超过30%。30%的差距(让我们姑且宽松些)和3倍多得价差,真相总是挺刺眼。很多人具体了解D1(包括我)最早都是通过荒野兄的这篇文章,可多少人真的相信了他那句诚然之言?不断有人为D1喝彩,奉若“无上神器”,唱着“D1在手天下我有的”高调口号,敢问到手后耳朵听到的可是天籁之音?还是被那13000的价格牵出了虚荣心?其实封神那里是D1的声音,封神的是SONY那13000的定价而已。D1让我想起了同为SONY贵族奢侈品系列的MD—Q 017(当初的发售价格为189000日元),是不是很像?如今的Q 017也是天价,但一部掌中便携MD声音再好能比上万元台机吗?有智慧的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让我们来看看D1的优点:
  ① SONY精湛的做工和钛金属的外壳,如果你要保存一件电子产品达20-50年之久,D1是个好选择(磁带、CD、MD、DAT的历史已经证明了SONY过硬的工艺)。而SONY知名度高,20年后一台崭亮的D1在论坛里玉照一上,定能引起众人围观,口水和羡慕声能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你的虚荣心。
  ② 那对高品质的电容MIC和录音电路是SONY在民用录音笔上的技术结晶。13000的定价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这上面的。
  再让我们来看看D1缺点:
  ① 不支持MP3(米人会说谁需要啊~~但若我花了13000,我会希望它什么都支持)。
  ② 操作不算太符合播放器需求(无法自定义文件夹,文件只能放在固定的10个目录下,每个目录下能放置99个文件,更换文件夹比较麻烦,但倒是能显示日文汉字,中文歌的名字虽然有些显示不出来,但也不会拒播,这点比马兰士好)。
  ③ 贵!
  顺便说下可能是个体差异,我觉得D1的电池盒盖子做的比较松(先后2个都有这感觉),另外两个指针式电平表头我觉得完全是浪费和没有必要的,应该能省去不少体积和成本。至于续航确实4小时不长,但D1用的是5号电池并且能外接电源(需变压)算是比较合理和厚道的,所有就我个人而言不算是缺点,"懒人"也许会比较不满。
  最后还是回到声音本身。YY D1声音的人相信不在少数,但真正听过可谓少之又少。就如同我开篇所言,我不太愿意用那种荡漾着美妙文字和形容词的描述方式来写这篇介绍,而简洁朴素的词汇用于描述D1的声音确实有难度,所以请允许在这里用一个比较抽象比喻:如果说D50的声音是一顶比较精致的、但四周仍然留有些编织后纤絮的帽子的话,D1就是那顶修剪和润整了所有纤絮的稍大一号的帽子。如果你对比过D50和D1,你会发觉D1的声音是比D50柔顺(但不是柔软)与自然的。但两者的风格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中性且尽量无染的声底都是为了力图还原出声音的本来面貌和每一个细节,不同的是D50在还原时会显得有些凌厉和生硬一些,D1则全频段比较顺滑,这种顺滑反应到听感上就是比D50要耐听点。有机会你可以把两者放在一起AB,在同样的曲目和耳塞下,确实有些区别,一耳朵可以听出,但这种区别的细节是需要仔细反复聆听才能分辨出来的而不像你把D1和661放在一起AB时两者的风格差别就立马显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低频段,运放的不同在这个频段显然起到作用(风格和音色没有变化),D1的低频相较D50明显更好(量和下潜都优于D50,D50的低频有质但量比起其它几只录音笔是较少的)。声场上,有人说D1声场大一圈,这个确实不好形容,一圈的范围我这木耳确实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实话是,随身器材里我只在C4和661里能明显感受到声场变化所带来的不同。
  总之,如果有人告诉你D1和D50声音是多么的不同或者差距多大,那一定是忽悠你。你可以把D1看做一个完整版的D50,或者是威力加强版(请注意,这种威力加强版也就是光荣的三国志和三国志威力加强版的那种加强程度^^)。
  推力方面有人说D1比D50更大,但实际上两者的推力基本没多大区别(声压上反而D50还略大些),直推低阻高敏耳塞大体上都足够,但同样D1推ER4B也并不好听。正好也借D1和D50说说它们呢的推力,一般理解的推力是理论上的“最大不失真瞬态输出功率”其表现不是前端器材可以输出的声压(最大音量)而应该表现在同等音量下对耳塞及耳机的控制力上(我们往往忽视控制力,但控制力确实很重要)。很多朋友说D50/D1的推力有多NB,但看看SONY官方的标称,我觉得这个数字是说明问题的。D1/D50确实能把耳机推得比较响,但如果你好好听过比较过,即便是低阻高敏的耳机譬如D5000,Z1000等,D1/D50也明显缺乏对这些耳机的控制力,音量计数6格开始其实就是失真的,我甚至觉得7-10是没有存在意义的音量位(我就从来没有用到过),在这个区间段出了空响毫无益处(更不用说HD650这些高阻耳机了)。耳塞的话2-4格一般能推好就推好,推不好你放到5-6格还是一个腔调,这在E5C和ER4B上能比较明显的反应出来。所以说D50/D1推力有多NB算是个谬误。反过来想想SONY这种日系厂商在数值标称上原来就比较水,不如欧系厂商严谨,哪可能在D50/D1上出个意外惠利于用户呢?大家不要“太傻太天真了”。
  D1/D50代表着SONY系录音笔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录音笔较为正统的风格—清晰、直白、纯净的还原。这种风格和接下来要说的马兰士系、南瓜系会形成明显的不同(和南瓜系的区别稍小),并成为三家风格鼎力的局面。 
  我无缘听过D50 MOD,不清楚D50换了D1运放后到底可以达到什么水准,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听听。

Marantz PMD-660
  是这次三家7只录音笔中体积最大的,名副其实的“砖”,但又不到随身扛的地步,非常的不便携,也是最不怕折腾的一个,算是皮糙肉厚型。严谨一点的话660是不能归为随身范畴的,但鉴于我等为了音质敢于背上个笔记本悬在裤衩后面听音乐的“终极”随身发烧友们来说—尺寸算个屁~。我不推荐初烧选择660(2手也不建议,老烧们2手可以买来玩玩),我买660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对比而已。如果你是真心喜欢马兰士的声音那记得出门得准备一个小的腰包,因为660是肯定无法放进普通兜里的(顺便一说,D1自带的那个随身包装660和661正好,质量也不错,有的朋友可以考虑入一个)。
  以下是关于660你需要知道的,其余的可以参考661。
  ① 660和其它几只录音笔不同的是只支持外置CF卡。由于出的较早,在官方的说明里我只查到支持4GB CF卡,但实际上CF卡目前有64GB的。由于手上没有大容量的CF卡,所以究竟660最大容量支持到多少也未能最终测试,这个遗憾还有待其它朋友们补完。
  ② 660和661规格上的区别在于660不支持数字输入,LINE OUT是单3.5MM口输出(661是随身中非常罕见的左右RAC口分离)。有趣的现象是控制PO口的音量键竟然能同时控制LO的音量(你没看错,是LO口的“音量”...同时控制外放喇叭音量,等于一个音量键控制3个输出音量,比较滑稽),这确实非常的...不知道马兰士是怎么设计的(应该是不太成熟的设计,在661上就不再有同样的问题了),而且PO口的音量键开的太响时LO口会产生噪音。
  ③ 660的推力小于661,控制力同样弱于661,标称为:8mW/16ohms,比较一般,但应付大多数耳塞足够了。
  ④ 外放喇叭的音质是所有这次介绍的录音笔中最好的,可能得益于中央喇叭单元体积大的原因。
  ⑤ 操作比较蛋疼...但其实录音笔的操作都不怎么人性化,在我看来如果你习惯了也就习惯了。660的问题是屏幕较小,屏幕能显示的信息量很少,所以菜单做的比较复杂,甚至常常要用到组合键(尤其录音编辑时),在录音笔中我好像就看到过660是专门设置了一个SHIFT键的^^(其实我一直觉得这货使用上虽然不便利,倒是蛮好玩的),大家可以想象。举个简单的例子,660连接PC需要在插上电源的前提的下(你又没看错,必须插上电源,哪怕里面电池全满也没用就是这么设定的),开机的同时按下面板上的USB键才会被系统认出(是的,你3次都没看错,光开电源是没有用的)。其余大家有机会可以自己去体会。简而言之,如果D50拿在手里你1个小时基本操作了然于胸的话,660你不看说明书靠自己摸索的话可能你需要非常高地悟性和智商了(这就叫专业!)。
  ⑥ 声音回放上和661基本上风格一致。刀兄来我这里曾听过一次,觉得660比661高频稍暗一些,但我的感觉反而是660比起661在音色上整体更明亮些,也可能使用耳机或者塞子不同造成的风格差异。但基本上660仍然是马兰士那独特的声底。我甚至可以说也许660才是马兰士最初的也是原本的声音,而661是它的延续和完善。

Marantz PMD-661
  还是“砖”,比660小点的砖。材质基本上和660一样为工程塑料,面板是金属的(660周身塑料材质),功能上可以看做是660的终极进化版。掌上录音笔当中唯一(应该是,如果不对抱歉)把LINE OUT做成左右声道RAC分离的,提供48V幻象供电,主要针对专业的便携录音笔市场,相较660的诸多调整显示出了马兰士的野心不小。
  就是这样一款野心之作,我觉得作为录音笔来说反而是不合格的...... 为什么?染色。倒不是说录音质量不行(是相当不错的),马兰士和SONY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回放做了渲染。我极度的怀疑负责做661回放部分的工程师是不是以前做马兰士CD机或者功放的(反正都是做放大吗),这哥们的回放调音完全是马兰士音乐播放器的路数,当然考虑到回放的保真还是有区别,但一耳朵下去,你就能明白这就是马兰士!形象的说,你把SONY和奥林巴斯放在一起,擦掉铭牌让盲听一次,也许有些没接触过,还不太懂的朋友会分辨不出来他们的区别,但你把D1和661放在一起,只要不是聋子,都能听出两个绝不是一家的,风格指向明显不同。
  就像我之前说的,作为录音笔,SONY的风格比较中正和正统些,回放就是为了忠实的还原,天鹅绝不会变成鸭子。而马兰士稍稍有点偏,当然这种偏也不会偏到天鹅变成了鸭子(这种夸张变色在它们这个层次的录音笔中是不存在的),对声音准确还原的基本素质大家都不差。不过661明显对声音进行了一定风格上的修饰。这种修饰让661的声音在总体中性的基础上稍稍有一丝偏暖,高频的手法有点像801,做的稍稍暗些(没有801那么暗淡)显得非常柔顺耐听,低频没有到D1那么突的地步,但比D50明显质量高且紧凑有力,而中频很有特色,密度很大,难能可贵的在人声的表现上透出了一点磁性感。
  看,如果是作为讲究忠实回放的录音器材来评定,我觉得D1有90分的话,661最多也就80了。但也正因此缘故,661(660)在这三家的录音笔(或许是所有录音笔)中显得风格迥异,与众不同。一句话简单的讲,回放更好听(经过修饰的回放对大多人来说总是更好听的,除非你只喜欢中正、直白的极其清淡的声音)。而对我们烧友来说,这种回放反而是歪打正着了。
  我可以坦诚的说,如果让我在这7个录音笔中不考量体积大小、价格、功能续航等诸多因素,仅仅挑选一个作为听音乐的器材的话,我会最终挑选661。在我使用661的过程中有几个片段使我更为喜欢或者偏向一点661的声音:
  第一次是有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黑暗中,用661插着GR10随便放了一首GLEE的女声的【GET IT RIGHT】,突然之间觉得这首歌在661和GR10下变得如此的富有感情,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在D50、D1身上感受到过的。是的,歌者的感情!还是像我开篇所言我自己认为最好的器材就是那种能体现出歌者歌唱时感情的器材。当然聆听总是受个人心态和情绪的影响,我的感受也只能代表个人的感受而已。
  第二次是某个午后在自家小区的中心花园闲散的渡步(实情是忘了带钥匙进不去家门..),裤兜里放着也是661,放的是【空之音】的原声,一首较大编制的乐曲(本来对661的人声比较惊喜,但对大编制的曲目并不抱太大期望),也许是期望不高反而容易带给人惊喜的缘故,突然发觉661放非人声的器乐也很好听,3频的衔接很自然,器乐合奏的瞬态很明显,然后反复听了下发现661的动态感确实不错,是有一定能力播放较大编制曲目的。
  然后,我拿661和D50,D1分别两次给我老婆听了下(我老婆不知道这些器材价格,也不懂器材,完全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当然品味上她就喜欢听听流行~),问她喜欢哪个?第一次她回答是黑的那个,第二次听了会儿回答还是喜欢黑的那个。之后因为出掉了661,入了801,我又拿801给我老婆听,问她喜欢吗?她回答:我还是喜欢以前那个黑的~(好吧,她比较怀旧)
  关于661我还能告诉你的几件事情是:
  ① 我出掉了所有录音笔后有点怀念的就是661的声音(感情作祟吧,也许之后会买套作为收藏)。
  ② D-C88 LINE OUT做输出到661 LINE IN的一次录音(吉他弹唱),是我听过的最好的一次录音(声底厚实、氛围相当感好,DAT原带的声音就是比较厚实的,661录出来变得声场和密度更大),可能也是得益于DAT的前端输出质量,但同样的曲目用D50/D8/D1录就明显差一些感觉(或者说是密度)。另外,提醒一下661的LINE IN质量要好于数字输入。
  ③ 推力标称为:16mW/32ohms,并且为6.3mmPO口(也应该是录音笔中唯一采用大耳机PO口的),不算太大,推高阻大耳机是不可能的,推耳塞无压力且个人感觉控制力比D50/D1要更好,同样在ER4B和E5C上比较明显,推RS1I也有很不错的效果,推HD650属于越级打怪。
  ④ 对MP3音质上的支持似乎是7个中最好的。
  需要声明的是上面是我对661声音的个人感受,存在这个人喜好及取向,只能作为参考。同样说下661的缺点供参考:
  ① 最致命的(660同)是不支持中文和日文,我说的不支持是彻底不支持,不认也拒绝播放,SD和D1虽然也不支持中文但无非是看不清文件名,播放是可以的。
  ② 不要指望能轻松的放进裤兜里,我放过,天热时比较宽松的裤兜,虽然能放但很重,不好受。牛仔裤是绝对不行的,但我曾在牛仔裤里放过SONY-D8并骑着自行车一路听回来^^。
  ③ 放电池的舱盖做的很紧(和SONY极端相反...连舱盖都显出相反的个性...),而放电池的舱盒做的也不好,电池放入取出也紧的要命,要花力气扣。
  ④ 有明显的底噪,用高敏低阻的耳塞很容易察觉(660底噪要比661小)。
  ⑤ 做工不能和SONY比质感,塑料感太强(样子我个人到不觉得难看,不过肯定不如SONY好看)。
  马兰士的声音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呢,还真不好形容,可能是淡淡的底噪产生的心理暗示,总觉得马兰士的声音透着丝淡淡的模拟味,一种让人怀念的味道。总之,在所有录音机的声音里算是一个异类吧,姑且就称之为马兰士声,那些喜欢录音机清晰还原声底同时又受够了SONY家寡淡味道的录音机玩家们也许可以尝试下,或许会找到不同答案。

NAGRA-SD
  是先写SD还是PAW我犹豫了很久,SD是这7只录音笔中唯一一只不是自己拥有过的。借了群里朋友的光蹭听了1个小时左右,但好歹对声音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之前入过PAW,聆听时更多的是偏向于确认和PAW的区别),最近这货很火,大家也更感兴趣,就先写SD好了。
  小巧,这一定将是你拿到SD或者PAW时的第一感觉。这就是南瓜,没有其它哪家公司能有这个实力在保证如此音质的前提下做到如此小巧的体积,这才是随身HIFI播放器该有的体积!
  重,这将是你的第二感觉。有多重?装上2节5号电池差不多有D50那么重(感觉,未必准确,没机会称重),拿在手里就是拿着块小纯铁块的感觉。SD和PAW除了电池盒盖是塑料制外,全身应该都是铝合金外壳。SD确实重,但这种外壳和重量意味着两件事:坚固+用料足。玩过PC DIY的朋友都会懂,我们分辨机箱好坏的基本方式除了看材质就是先拎拎看有多重,一般重的的那个一定是用料更好更扎实的。
  然后插上耳塞,什么印象?低频!低频!低频!这应该是所有录音笔中(这个范围还可以涵盖C4、801)低频最好的播放器了,相当有力且凝聚的低频,至少在我听过的随身播放器中是如此。有多好?摇滚的话你一定会乐开花,塞子到位这个低频你就无需上放了。反正SD开声的前5分钟低频一定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之前提过,SONY、马兰士、南瓜的风格三家不同,正好是三家鼎力的局面,但SONY和南瓜的风格比起SONY和马兰士更为相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体上南瓜也和SONY一样,走着非常中性,不怎么染色的纯还原路线。这种线路上的相仿让南瓜的声音也是透着浓浓的“录音笔声”,干净,清晰,很HIFI,但缺少些味道。而两者也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说SONY和马兰士是声音的走向风格就些差别,南瓜和SONY的差别我个人觉得可能在硬素质—“密度”上。南瓜的3频的平均密度应该是3家最高的(马兰士的中频密度大,但两端不如南瓜)。没有特意突出某频段的密度,而是整体中高低三频都是非常大,如果SD和D50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低频会明显比D50劲,高频会比D50更明亮。其实SD声音的总体感觉也会显得比较明亮,这在听吉他等弦乐弹奏时会很突出,拨弦的那一声声清脆和凝聚感明显好于其它两家。
  有人说SD的声音是小资的声音,我实在是不懂该怎么理解...不知这个词套过来形容声音是谁想出来的,很有才,但实话是小资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我始终也没能搞明白......白领喜欢的?纤细雅致的?有格调的?软绵无力的?还希望谁能给我讲讲课,反正我是没体会出来。我耳朵里的SD声音总体上延续着直白、纯净、少染的录音机特有的白开水味道,但比起SONY的白开水味,是一种更为有能量感的声音。3频更为凝聚甚至有时让你觉得声音有点强横,充沛着其它两家没有的力量感。相较之下,D50的声音估计才能叫做小资声...。也许你未必喜欢这种声音(和不喜欢D50差不多一样的原因),但无疑这是一种素质更高的录音笔声,且和D1比我也更喜欢南瓜SD的声音(密度大听着更厚实?)。声场上并不突出,和D50估计也就伯仲之间。
  同样是一些南瓜SD你需要知道的:
  ① SD有LO输出,意味着可以外接耳放,但LO口和PO口是同口,在机器的右侧为3.5mm接口。
  ② SD是7只录音笔中唯一本体不整合MIC,需要外接MIC的。MIC购买时会随机赠送一个,也可以单买,有3种不同规格,这也意味着SD是7只中唯一可以更换MIC的。
  ③ 除了南瓜配套SD的MIC,SD顶部也留有了一个外接MIC的插口(3.5mm MIC输入口和D50的一样),也就是说你不用买较贵的南瓜配套的MIC,自己接麦克也可以。顺便一说,LINE IN也在顶部。
  ④ 推力计算方式比较奇特,不是我们常见的计数形式,而是一种以DB(分贝)为单位的计数方式。从右至左-64DB开始到0DB为正常范围的64格(可以把0DB处理解为最大音量),超出0DB其实还有几格可以增加,但声音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失真。推力应该是三家中最小的,应付一般耳塞和低阻高敏耳机基本足够了。
  ⑤ 操作上一贯的录音笔操作(不人性化,习惯成自然),比较妖异的是文件夹播放设定问题会困住新手我简单说明下:手动进入文件夹目录后选择文件播放的话只能每次播放一个文件,播完停止,不会自动往下播放。需要先在系统设定中设定曲目播放为顺序或者循环后,再到文件夹目录中指定【工作文件夹】(进入文件目录下,上下移到自己要播放的文件夹上,按左键会跳出选项),然后回到最初的录音界面按下播放键(不是中间那个录音/确认键)SD才会按照设定顺序播放刚刚指定为工作文件夹中的文件。注意PAW也是同样的操作方式。
  最后说下个人对南瓜SD的看法:如果SD的售价不是8000+,而是和D50一样的价格上再能加个数字输入输出,那便携录音笔的第一神器之名将当之无愧毫无争议。但问题在于这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东西不是吗?两个致命的问题造成了SD不会被我推荐给大家;一个是和D1相同的问题—价格,毫无性价比可言(相对D1还稍好,至少小巧方便为它赢得了不少分),但第二个更为致命—PAW-V!

乐图 PAW-V
  在听SD之前我买了PAW-V把玩过一段时间,毕竟相对于SD乐图的价格比较便宜(和D50基本相当)。若不是南瓜SD在论坛里突然火爆起来,估计大家永远也不会注意到PAW-V的存在,在论坛里将它和SD联系起来之前,只有少部分人知道,使用它的更多是在广电等这些专业领域。
  先说说和SD的区别:
  ① 最显著的区别是PAW-V自身整合了一对MIC,无需像SD那样另外购买,当然也意味着不能随意更换MIC了。
  ② 取消了LINE OUT功能,这也意味PAW-V是7只录音笔中功能最为单一的录音笔,录音、监听回放,然后...没了。   
  ③ 由于基本可以看做是SD的孪生兄弟,所以音量计数也是采用了DB为单位,但稍有不同,SD有半格(0.5)更为细致的设定,PAW-V基本只有30格(好像是30多格,有点记不清了)没有半格的过度,这让PAW显得推力要比SD小一点,但实际上我个人的感觉都是两者的推力是差不太多的,只是计数方式不同而已。
  ④ 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乐图竟然在PAW里加入了EQ....不是M10那种简单的非常2的音效,而是像MP3一样从古典到POP等6种EQ可供选择。要知道PAW之前并不为烧友们熟知,是一款相当小众的产品,7只录音笔中也只有PAW提供了完整的EQ,这也让它的定位显得很特别。
  除了以上的4点,PAW-V和SD在按键、工艺、形状、大小、甚至是重量上基本都没有太大差别。而我现在则基本肯定PAW和SD就是一条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设计应该来自于南瓜(那复杂的6层电路板设计不是国内厂商随便能搞出来的),制造是在中国。由于销售策略和针对市场的不同,造成了一些功能上的差别和巨大的价差。反过来说的话,PAW应该是南瓜出于技术合作(提供技术同时生产线可以移到中国,消减成本对南瓜也有益)为中国广电行业定制的一款录音笔。为了避免完全一致导致销售上的矛盾,做了一些功能上的改变,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几点,这也可以从询问乐图官方PAW和SD的关联时官方那隐晦且莫林两可的暧昧回答里旁敲侧击出一些。不过上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推测和判断,未必完全准确,但得益于南瓜的这种“技术合作”和面向国内市场的定价不可能太高(其实定价是不便宜的,想想一款并不出名品牌的国货可以卖到和D50一致的价格)倒是让我们这些录音笔发烧友渔翁得利了。
  而大家最最关心的回放声音......恩、悬念总要揭晓—基本没有太大差别。由于我是听PAW在前,SD在后,没有机会好好把两者放在一起AB,可能无法做到100%的准确,但有两点我可以确定:声音的走向风格是基本一致的;就算两者的声音有差别,其差别将比D1和D50之间的差别更小。而这就是关于PAW的声音我可以告诉你的。
  PWA很特别,它的存在完全可以让我放弃购买SD(前提是你喜欢它的声音),性价比相对高太多了(而SD除了多了个同口的LO口没有其它更多的功能了)。它是市面上在它这个价位声音最好、体积最小(!拿在手里你就明白这有多重要)、各种有优势的录音笔,单论声音的话,在D50和PAW之间选择我会选择PAW。但它的劣势同样明显—它是所有录音笔中功能最单一的录音笔,D50可以数字录音,可以数字输出做转盘,可以线性录音,可以线性输出接耳放或作有源设备音源,而这些PAW统统不能。所以,PAW的选择和D50的选择性会非常明确,如果你想买只附加功能多且有一定音质保证的录音笔而不是很在乎体积的话D50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只是单纯的追求一个回放音质好无需多余功能且携带方便的“便携MP3式录音笔”的话,PAW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我还是要提醒下,PAW和SD在录音能力上出于市场的考虑可能是不一样的(MIC就不一样了),对录音有要求的烧友要注意这点。

综合评分,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10分制):
            M10  D50   D1  660  661  PAW-V  SD     
做工         7    8.5   10   6.5  7    8.5    8.5    标准为材质和精细程度      
外观         9    10   9.5  8.5  7     8      8    个人喜好
体积        9.5    8    7.5   6   6.5   10     10   
重量         9    7.5  7.5   7    7    7.5    7.5   
功能         5     6    5    6    7     4      5      
续航         10    8.5  6.5   6   6.5    8      8      
推力         6.5    8   8.5   7  8.5    8      8    侧重对耳塞、低阻耳机的控制力   
系统友好     7.5     7   6    5   6     7      7    综合语言支持,操作便利考量
录音效果     6      8   10   9   9.5    8     9.5   综合考量
播放音质     6     7.5  8.5   8   9     8     8.5   侧重听感,PAW-V由于没有AB过谨慎的-0.5
** SD的录音因为我没有机会做一次详细的测试,这个分数只能作为参考,权作为向南瓜在录音领域实力的一次致敬!

  至始至终困扰我们烧友的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怎么才能在琳琅满目的器材中,在众多“花言巧语”的毒文中搞清楚自己到底该买哪个,如何才能知道真正适合自己耳朵的器材究竟是哪个?
  就我自己的经验总结来说,去听一下所有的你心仪的器材是最可靠的方法,如果有条件的话把它们放在一起AB一下就更好了。100元的MP3和3000元的器材无需AB,一耳朵你就会记住它们的区别。但有时候当我们接触的器材到了一定的水准,比如D1、SD、661之间,在他们这个水平线上其基本素质(精准的声音还原能力)都是具备的,如果你每周听一个确实是难以记住它们之间的优劣或者差距(其实我更愿意称其为“风格”),单独听一个的时候他们都是这么的强悍,只有把它们同时放在一起AB时,你的耳朵才会替你挑选出那个“真命天子”。
  上面是唯一一个挑选器材的实在方法,可惜矛盾随之产生,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没有这个财力去买齐所有器材一个一个AB的。这就是困扰我们的第二问题—无奈地YY。很多老烧告诫我们千万不要YY,可实际上有资格(或者说是资金)不去YY实打实地听和比较的毕竟是少数人的特权。于是乎我们不得不在众多评测和毒文中寻找答案...有时候有所收获有时失望而归。加之世道不好,商家无良,五毛枪手众多,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如何才能分得清是非真假?这还真是道难解的命题。。。
  总算写完了~实在是有点累了...但愿这篇文章不会白费吧。
  再借此帖感谢一下群内的朋友恒衡,正是他大方借出的SD供我试听才让这篇文章的最后一角得以补全。
  还得谢谢我老婆大人,我玩物丧志她始终也没骂过我(但估计快了...),还几次充当了我的“实验工具”,除了说我爱她还能说什么呢~
  最后,我会放上一些照片,让大家对这些录音笔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有个直观的概念和比较。
  总之,诸君,GOOD LUC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8 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