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ala2ky 发表于 2008-3-9 20:07

转贴:未來CD唱盤的趨勢會是如何及产品介绍!

CD唱盤

在台灣,會花高價去買CD唱盤的人少之又少。大家的觀念是:既然要花那麼多錢,當然是要買CD轉盤與數類轉換器。這個觀念一點也沒錯,同時也是我們一直在鼓吹的。

轉到另一個角度來看,低價的唱盤在三合一碟影機盛行的今天,有多少生存的空間呢?我只要花一萬多元,就可以看影碟、聽CD,為什麼要去選擇只能聽CD的廉價CD唱盤呢?更何況,以碟影機的機械結構來承載比LD小、輕得多的CD,不是更可靠嗎?

就是在這二個有點相互矛盾的情形下,大部分廉價CD唱盤的市場都被日本三合一碟影機以及迷你組合所佔,要不就是飛利浦。其餘的呢?少數美國與英國、法國的廠商。這少數的CD唱盤就是Hi-End市場中的主角。

未來CD唱盤的趨勢會是如何呢?在影音結合日益密切、DVD(Digital Video Disc)世界即將來臨的大勢下,日本CD/DVD二用唱盤可能會大行其道。這種機器上可能也會有數位音樂訊號輸出端子。屆時,絕大部分的市場將會被日本產品所佔,原本少數的美國、英國、法國廠商市場也將更趨狹窄。

◎五萬元以下◎
★★★★★Micromega Stage 3 40,000元(麥登)

Micromega Stage 3的電源有三個變壓器,線路板有Stage 1的數倍大,同樣使用飛利浦CDM-12.4傳動機構。第一批產品因為轉盤品質不穩定有故障情況發生,最近Micromega加強品管後已經大幅改善。聽感上,Stage 3有接近Theta的味道,音場寬闊、力道雄渾、中頻飽滿,而高頻還是那麼漂亮。如果你不想在數位系統上投資太多,那麼Micromega Stage 3足夠你用上好一陣子了。(79/224)

★★★★AMC CD-6 18,500元(濟正)

使用飛利浦CDM-4傳動系統,位元流數位轉換的CD唱盤,而且是純粹的台灣製品。CD-6比CDM-7多了兩組數位輸出,而且也沒有CDM-7的升級服務,不過它的聲音確實比CDM-7有更高的密度與更好的衝擊力,樂器實體感也相當不錯,加上售價實在便宜,所以我們還是給它四顆星的排名。(87/282)

★★★★Audio Alchemy DDS III 29,800元(怡眾)

如果你有機會看到Audio Alchemy一系列產品在美國的定價,一定會懷疑他們是靠什麼賺錢的?以DDS III為例,整個機械與數類轉換線路都是向Sony購買的,Audio Alchemy只在電源與結構上做了一些加強,省除設計費用,所以他們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劉名振說DDS III比起一般的日本CD唱盤有著更溫暖飽滿的聲音,而且當轉盤使用時效果不俗。(88/268)

★★★★Cairn Ecrin 43,000元(愛爾法)

來自法國的新產品,使用飛利浦CDM-12.4傳動機構,Burr-Brown的十八位元晶片,製造品質紮實。朱耀明認為他的聲音屬於健康明朗的走向,豪放不太有婉約的氣息,音色帶著淡黃,味道濃冽但缺乏清晰。它的好處則適中低頻厚重、音像飽滿、節奏鮮明,聽音樂特別有一種活躍的生命力。(89/298)

★★★★Dynaco CDV-1 26,500元(勝旗)

Dynaco採用拿手的真空管放大技術來製造CD唱盤,表現果然如預期中的充滿金黃光澤與誘人的甜蜜感。 CDV-1使用飛利浦CDM-12.1傳動機構,D/A晶片是飛利浦的TDA7073,類比放大線路用了兩支大陸製的6DJ8雙三級管。陳弘志說CDV-1的音質純度或許不是最高一級的,但是它很技巧的鋪陳了一層甜潤中帶有蠻勁的美感,在三萬元以內產品大概難有敵手。(77/297)

★★★★Musical Fidelity E600 39,500元(垣豐)

使用日本Sony的傳動機構,飛利浦的位元流晶片,劉名振說它的動態與細節表現都有一級水準,高低頻延伸恰如其份,中頻的豐厚飽滿仍是M.F一貫傳統,再怎麼樣都不會有刺耳的場面出現。有人以為M.F.的器材都不夠通透,對那些初入門的朋友而言尤其容易被誤導,其實玩音響越久的人就知道,M.F.代表的往往就是百聽不厭的音樂性。(81/225)

★★★★Pioneer PD-77 33,000元(先鋒)

PD-77是目前引進國內的Pioneer最高等級CD唱盤,相當於日本編號的PD-T06,最新一期的Hi-Vi評選中PD-T07S與PD-T04S都上榜,反而不見PD-T06的蹤影。即使如此,PD-77以獨步全球的倒置式轉盤與「圓滑線路轉換系統」,都使得PD-77具有物超所值的魅力。PD-77的聲音活潑鮮嫩,高頻清脆嘹亮、音場非常廣闊,定位與層次感也很好,只有低頻的衝擊力仍未脫日本平價器材的格局。(73/179)

★★★★Tandberg 3035A 42,000元(台企行)

Tandberg的第二代產品,它使用的飛利浦CDM-12傳動系統與眾不同,上面還加了一片唱片鎮,可以說結合了上掀式與抽屜式的好處。鄭澤孝差不多聽遍了Tandberg的擴大機,他說3035A的十六位元/四倍超取樣設計一點都不覺落伍,音域各段有著很合理均衡的分布,唱任何音樂稟持中庸之道,在這個價位帶透露出另一種不尋常的氣息。(66/189)

★★★Micromega Stage 2 31,500元(麥登)

基本上Stage 2與Stage 1的機械架構是一樣的,數類轉換晶片也如數照用,升級的地方只在類比放大線路。Stage 1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它的中高音域表現,鮮活靈動,色澤豔麗,一些中價位器材都不一定有這樣的表現。Stage 2在低頻段增加了一些勁道,音場也比較從容寬廣,購買時一定要指定公司代理貨,以免飛利浦傳動機構有問題時求救無門。(79/224)

★★★AMC CDM-7 13,000元(濟正)

造型樸素而且使用模組升級方式的CD唱盤,傳動部份採用飛利浦CDM-4,數位轉換也是標準的位元流設計,聲音鮮活靈巧,快速輕盈是其最大特色。AMC設計了多個模組,提供用家不同的聲音選擇,包括有一個數位輸出模組,一個真空管平衡式模組(有非平衡的轉換頭),聲音具有多種面貌,基本型實售價只要一萬出頭,非常超值。(73/155)

★★★Micromega Stage 1
實售價 26,500元(麥登)

使用飛利浦CDM-12.4傳動機構,位元流設計,原廠提供升級服務,我們建議有需要升級的話,最好一鼓作氣升級到Stage 3。它有Micromega一貫的高頻輕盈曼妙質感,陳弘志說好像吃類固醇一樣,在平價系統中有妙手回春之效,同時會欲罷不能。Micromega以同樣的機箱另外推出分體式的Stage Driver與Stage DAC,提供給預算比較豐富的人參考。(71/283)

★★Philips LHH-100M 27,500元(飛利浦)

如果說LHH-200RM表現有80分,LHH-100M則有75分,它精簡的地方包括面板的顏色從噴砂處理變成銀色塗漆,材質由金屬變成塑膠,裡面的電容數值縮小。如果你不在意這些變化,那麼LHH-100M與LHH-200RM的聲音走向大致是相同的。飛利浦產品也許不亮麗誇張,實用價值卻也很少人能相比,特別是日本廠的製品。(82/259)

★★Teac CD-3N 15,400元(台笙)

這部Teac的小鋼炮並沒有使用獨家開發的VRDS系統,反而從轉盤、數類濾波等都是用Sony的產品,D/A則是飛利浦的位元流晶片。劉名振說CD-3N還是有Teac特有的高頻纖細而量輕,低頻欠缺衝擊力等風格。當轉盤使用時個性並不強烈,會隨著所使用的數類轉換器而有不同風貌,最近Teac又推出許多新產品,值得矚目。(78/170)

下榜:Philips LHH-200RM停產、Quad 67改款為Quad 77

◎5-10萬元◎
★★★★Kenwood L-D1 75,000元(垣慶)

已經好幾年了,L-D1仍在最新一期的Hi-Vi中名列前十名的排行榜中,賴英智說他沒有看錯,可惜台灣進口的數量太少了。L-D1是在影碟機王LVD-Z1的基礎上發展來的,它的全金屬懸浮式轉盤部份具有第一流水準,但只裝設了一組同軸輸出,機器本身附帶的DAC-7轉換線路已經有日本高級機的水準,但是當轉盤更能發揮其優點。(62/165)

★★★★Sphinx Project 9 65,000元(皇佳)

機械拾取部份為飛利浦CDM9,數位位部份採用Philips的TDA 1547,簡單的說,這就是一部1 Bit位元流256倍超取樣,標準的荷蘭CD唱盤。劉總編認為Sphinx家族的聲音都很像,清亮活潑帶甜味,快速寬廣細節多,最好配豐滿型的擴大機,以及高音柔順低音豐潤的喇叭。(88/227)

★★★★Teac VRDS-20 93,660元(台笙)

比VRDS-10多加了AT&T的數位輸出與平衡式類比輸出,機箱也做了相當程度的補強,在四個腳都以獨特的合金材質增加阻尼與避震,乍看之下,VRDS-20的外箱與Wadia有神似之處,果然最近他們就與Wadia合作生產了一部CD唱盤。賴英智說它有豐富的音響與強勁的衝擊力,如果把那條細得可憐的電源線換掉,聲音應該還會更進步。(73/183)

★★★Denon DCD-S10 50,000元(歌林)

大量使用DCD-S1技術的平價產品,讀取系統仍舊延用舊型的結構,有數位接收功能,Burr-Brown 1702二十位元晶片與Alpha濾波線路,使得它的解析力與細節超乎尋常。劉名振說它那帶著芬芳氣味的美聲,已經可以稱得上是「高貴」了,此外它的深度感很好,惟獨播放激烈的音樂時較缺乏衝擊性。(90/278)

★★★Marantz CD-16 60,000元(百韻)

和飛利浦 LHH-500R非常相似的產品,定價稍低,不過在機箱與外觀處理上也節省了一些成本。由於兩者都是同一生產線的製品,選擇其中任何一個都不會吃虧,你只要記得日本音響是一分錢一分貨就對了。(73/163)

★★★Rotel RDD-980/RDP-980 52,500元(雅士)

國外對這套分體式的組合給予極高評價,應該是看中它的物美價廉吧。RDD-980使用飛利浦CDM-9傳動機構,RDP-980則為Delta-Sigma位元流設計,用料實在。劉名振說Rotel有一種較輕鬆的個性,但犧牲了點細節與層次,低頻相當豐富而鬆軟,音像也不是非常凝聚,適合推薦給專心聽音樂的人。(92/282)

★★★Teac VRDS-10 56,670元(台笙)

最便宜的VRDS傳動系統系列產品,不過高級的VRDS使用的合金壓片與支撐肋越強,VRDS-10所用的是聚酯中混入玻璃纖維與陶瓷的特殊高分子材料,操控性非常好。VRDS-10解析力高強、動態龐大、音場寬闊,勇猛的氣勢不太像是日本CD。最近Teac推出許多新產品,VRDS-10可能很快會改款。(55/152)

下榜:Philips LHH-600BM與Philips LHH-500R停產或停止進口

◎10-15萬元◎
★★★★★Restek Radiant 125,000元(吾爾益)

這台唱盤曾經因為代理權轉移,我們暫時讓它下榜,現在雖然Restek有新產品上市,舊的Radiant仍繼續出售。考慮到它使用飛利浦CDM-9 Pro的傳動機構,電源分離設計,超大的遙控裝置,而且還是德國產品,它仍然有理由獲得五顆星推薦。不過要是再漲價分數就得下降了。(50/83)

★★★★★Vimak DT-800 特價128,000元(藝聲)

等於是一部Vimak DS-1800數類轉換器再加上一個飛利浦CDM-9 Pro轉盤所組成,具有AT&T光纖與同軸的數位輸出與輸入,由於功能甚多,操控不像日本機器那麼流暢快速。DT-800的聲音具有第一流的Hi-End音質,偏向女性化的柔細特質搭配非常容易,有關細節、音場、動態、定位等表現,也都不是泛泛之輩能夠比擬,尤其是DT-800特價的時候,百分之百的物超所值產品。(67/221)

★★★★Primare 302 145,000元(文鴻)

造型非常漂亮,陳弘志認為302的金屬加工仍比301綜合擴大機略差一點,他期望這個價位會有更高完成度的產品。302使用飛利浦CDM-12.4傳動機構,Primare另外設計了一個CD鎮,數位部份是Burr-Brown的二十位元晶片。陳弘志說302的聲音硬中帶軟,軟中帶韌,聽人聲有股丹田之氣,建議以平衡接法才能獲得好聲。(84/250)

下榜:Philips LHH-800R暫停進口

◎15-20萬元◎
★★★★★Accuphase DP-65 180,640元(台笙)

自從DP-75推出後,DP-65有點失色,不過價差因素絕對須加以考慮。轉盤是日本SONY供應的,數位轉換每聲道用了四顆二十位元晶片組成MMB線路,分析力相當可觀。DP-65當轉盤時不特別驚人,當CD唱盤卻是很有音樂性,絲毫沒有生硬冷澀感的產品。(73/151)

★★★★★Krell KPS 30i 200,000元(垣豐)

比KPS 20i的機箱簡化一些,傳動機構從CDM-9 Pro換成CDM-12,同樣經過Krell的大幅改裝。數位部份與類比部份則幾乎與KPS 20i一模一樣,電源反而加強了,而且還有完整的數位輸入功能,你說它值不值得呢?當純轉盤使用時,KPS 30i 已經可以與大多數十幾萬的產品相提並論,加上Krell的DSP線路與純A類平衡式類比線路,它毫不客氣可以在二十萬這一級稱王。(93/249)

★★★★Studer D730 188,000元(福茂)

標準的專業用機器,講求的是快捷的操控性能與穩定可靠的品質,外觀的漂亮與線路的先進反倒不是那麼重要。D730採用飛利浦CDM-4轉盤,上面的功能有一大半普通人都用不著,這是購買前必須考慮清楚的。D-730聽起來會有頻率兩端不夠延伸的感覺,不過它的中頻卻非常迷人,日本人很喜歡用Studer的器材聽小編制音樂或演歌,我們相信是很有道理的。(75/220)

下榜:Meridian 206DS停產。

◎20萬元以上◎
★★★★★Accuphase DP-75 313,150元(台笙)

因為匯率的關係,Accuphase DP-75在台售價不低。DP-75轉盤部份仍是Sony的系統,但它有很多獨特的設計,例如將外來的數位訊號變成48KHz取樣頻率,利用多個二十位元晶片並聯構成二十四位元的解析度,還有多到離譜的數位輸入端子等。DP-75的音色具有傳統日本式華麗細緻的特質,音場深度極佳,細節與動態表現都叫人刮目相看,而它挖掘音樂魅力的功夫更是了得。(82/229)

★★★★★Denon DCD-S1 220,000元(歌林)

賴英智的參考器材,不過他只拿來當轉盤用,事實上DCD-S1也就是DP-S1與DA-S1兩部機器共同裝在一個機箱,共同使用一個電源的綜合體,但是售價只有兩者加起來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新一期的日本Hi-Vi評選中,DCD-S1與售價兩百萬日幣的Sony R-10數位系統同為第三名,而第二名是Denon的DP-S1與DA-S1,它的實力可想而知!(71/233)

★★★★★Jadis JD-1 460,000元(木紋),420,000元(黑色)(承奇)

雖然百分之百會買它的人都是拿來當轉盤,不過JD-1確是貨真價實的CD唱盤,它有完整的類比輸出,當然當轉盤時效果也很驚人。JD-1外型已經進入藝術領域,聲音也兼具數位與類比的優點,張典齊醫師說它的表現非凡,同樣的價格也是非凡。(76/190)

★★★★★Krell KPS 20i與KPS 20i/l KPS 20i:345,000元, KPS 20i/l:380,000元(垣豐)

Krell拿飛利浦的CDM-9 Pro轉盤進行大手術,替它加上一個鐵甲外罩與八爪章魚狀的CD鎮,最外面的機箱又是無人可撼動的精美藝術品,所以整部KPS 20i比某些擴大機還重。使用DSP-56002的高速中央處理器做DSP數位濾波,純A類平衡式類比放大,數位輸入應有盡有。賴英智認為KPS 20i的低頻難有對手,透明感與解析力堪稱典範,三度空間感只怕也會叫很多分體式器材汗顏。KPS 20i/l加上與KRC同級的光電式音量控制,可以直入後級,聲音純淨度又更上層樓,它無疑是現階段最高成就的CD唱盤。(81/204、90/240)

★★★★Micromega Trio AL2 實售價280,000元(麥登)

這是CD轉盤加數類轉換器加電源供應的三件式組合,由於Trio AL2使用機械接地設計,分開後很難用,所以把它列入一體式數位系統中。Trio AL2使用的零件都不是最先進的,但調整出來的聲音非常有韻味,它的低頻衝擊力與量感並非完美,雄壯威武的氣勢也不夠,但主要魅力集中在中頻以上,聽弦樂與人聲令人聞之欲醉。(60/185)

CD轉盤

CD轉盤的設計是專為那些了解機械結構重要性,以及品味要求較高的人而生產,因此,售價便宜從來就不是這類產品的訴求。反而,超重裝甲的設計、可靠的循軌系統以及出眾的造型才是訴求重點。還有,包括XLR平衡端子,BNC同軸端子與AT&T光纖輸出,現在也越來越普遍了。

從市面上的產品,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日本人在CD轉盤的造型、結構、循軌拾取系統的可靠性上都佔了上風。飛利浦訊號循軌拾取系統的多變與不穩定也讓生產廠家摸不清狀況。不過,由於傳統上音響迷對於日本高價音響器材的「歧視」,使得CD轉盤的市場仍然掌握在歐、美廠家手中。

未來,目前的局面仍將維持。雖然日本產製的高級循軌拾取系統可靠度高,但是日幣的升值會讓想買日本系統的廠商裹足不前,而仍然採用飛利浦系統。

◎5萬元以下◎

★★★★★Parasound C/BD 2000 39,000元 (商豪)

使用日本CEC的皮帶傳動系統,配合相當重的唱片鎮,雖然操縱動作慢了一些,穩定性卻是這個價位之冠。C/BD 2000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從容穩定的聲音,高頻平滑中頻溫暖,極低頻的權威感比較不足,動態對比也柔和一些。除此之外,C/BD 2000並沒有明顯缺點,賴英智認為搭配Audio Alchemy等個性活潑的數類轉換器會有互補作用。(94/255)

★★★★Arcam Delta 170.3 45,000元(無AT&T)(文鴻)

已經上榜許久的產品,由於輸出端子齊全,外觀樸素不易退流行,所以到現在還在賣。Delta 170.3 使用CDM-4傳動機構,不過在機箱裡做了非常多的補強,所以整體剛性與重量增加許多,聲音也有可觀。Delta 170.3聲音非常鮮活明朗而富有音樂性,和日本器材追求的穩重感是相反的路線。(57/139)

★★★★Teac Esoteric P-700 43,970<

查看(233) 评论(1) 收藏 分享 管理
以 耳 機 為 師
2007-06-30 00:31:14

劉漢盛

我經常以耳機為師,並以此而對HI-End音響產生懷疑。我懷疑什麼?我懷疑從訊源傳出來的聲音,在經過前級、後級、喇叭、線材以及空間的「污染」之後,到底產生了多可怕的失真?而大部份音響迷,卻仍茫然對著這種已經嚴重失真的聲音膜拜、謳歌,我還懷疑什麼?我懷疑到底有多少音響迷能夠真正欣賞到樂器或人所發出來的美好聲音。

 

並非語出驚人 ,耳機的音質更美更正確

身為「音響論壇」的總編,我說以上那些話恐怕會引起許多音響迷的震驚。但是,為了讓音響迷能夠有另外的思考方向;為了讓音響迷能夠真正懂得調聲的正確方向,我還是要告訴您:我經常以耳機為師。為什麼?因為長期以來,我一直覺得我從耳機里聽到的聲音,除了音場表現澎湃磅礡、活生生的現場感與用喇叭聆聽不同之外.其他「音響二十要」的表現都勝過喇叭所發出的聲音,尤其是玹樂與人聲的音質更是正確.

無線耳機聲音不是很差嗎?

以耳機為師?耳機的聲音有那麼好嗎?這是一般音響迷馬上浮現腦海的疑問.或者,是不是你家的音響效果特別差,所以才覺得耳機聲音好?我想,您可以先排除我家的聲音特別差這個假設.此外,我對聲音的標準並不是單純自己的音響表現而已.更重要的是我聽現場音樂多年所培養出來對音樂的欣賞與認知.當然,耳機有好有壞.有貴的也有便宣的.它們本身也有高低之分,並不是任何耳機隨便抓來就可以為師(耳塞式就不宜)。我的耳機老師有二個 ,一個是Sennheiser HE60靜電耳機;另一個是Sennheiser RS6無線耳機。前者比較貴,後者則是一般人都買得起的平價耳機。在此我要聲明,我並沒有替Sennheiser 打廣告的意思,只是我自己長期使用的二個耳機都是這個牌子。您當然也可以去買更貴的Stax靜電耳機或其他無線耳機。

如果說靜電耳機可以當老師,一般人應該可以接受,因為靜電耳機的音質的確很好。不過,一般音響迷更本不屑一顧的無線耳機竟然也可以當老師?這幾乎是聞所未聞。在此,我不敢保證所有廠牌、所有價錢的無線耳機都能夠當老師,因為我並沒有聽過那麼多的無線耳機。但至少,我所用的Sennhheiser RS6無線耳機的確已經夠資格當老師。

訊號多過一關 ,聲音就更差一些

您無法相信嗎?一副幾千元的FM無線耳機,它所發出來的音質正確性竟然可以勝過昂貴的前級、後級加上喇叭的組合。其實,您大可相信它。為什麼?您可能忘了,訊號經過越多關卡,聲音便越差。它只可能一關比一關差,不可能一關比一關好。我可以這麼說:從CD唱盤所傳出來的聲音本來是最純最正確的,但是經過前級、後級以及喇叭的污染 (暫且排除空間因素不談).使得樂器與人聲原本的聲音都被扭曲了,尤其是玹樂與人聲,這二件更是我感受最深的.或許看到這裡您仍然不大相信,我想.最好的證明就是您可以去借一副無線耳機回家試試看,為什麼我說用無線耳機呢?一來靜電耳機比較不容易借到.如果要買來試也比較貴,而無線耳機即使要買來試也便宜多了.再者,目前很多綜合擴大機或前級都沒有耳機輸出.買一般耳機恐怕無法使用,因此,如果能夠用無線耳機.讓CD唱盤的訊號直接傳入無線耳機接收器.這樣就方便多了,還有,如果您買了無線耳機,即使不想用它來聽音樂.也可以用它在深夜看AV(以免吵到鄰居,當然此時就沒有5.1聲道的效果了)。其實我的無線耳機就是這麼用的。

當您有了無線耳機之後,請找幾張「音質」錄得比較好的古典音樂CD來試試.別忘了一定要包括弦樂與人聲的音樂.尤其是小提琴,此時,您很容易就能夠從耳機中聽到質感很好、音質很美的小提琴聲,而這種聲音可能是您從來沒有在喇叭上聽到的.

「遊子」可以當作測試材料除了從cD唱盤接出來聽耳機之外,我也經常利用影碟機與耳機來聽影碟的音樂,老實說,很多人恐怕又要不屑:影碟機所傳出來的音樂能聽嗎?不僅能聽,而且一樣會令您感動。如果您不信,在此我特別推薦一張LD,您可以去借回來試試看。這張LD片就是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遊子」(Kolya)。請注意影片一開始所演奏的德弗札克所寫弦樂四重奏「美國」第二樂章,以及火葬場裡女歌手所唱的「主是我的牧人」。光是一開始十分鐘內的這一小段音樂,就已經足夠讓您比較耳機與喇叭的聲音孰優孰劣。接著下去整部影片的錄音效果都非常好,您隨時都可以取片段來做比較。如果您聽(看)了「遊子」,並未覺得聲音表現有什麼令人感動之處,那就不對了.以我自己在家裡看這部影片的經驗。我必須坦承,我用耳機所得到的效果(尤其是弦樂與人聲)就比聲音經過前級、後級、 喇叭還要好.   

當然,除了音樂之外,這部影片也絕對值得您認真看,片中處處流露出捷克人被蘇聯統治數十年的壓抑心聲。看過之後我想您一定會嚮往布拉格.這個連莫札特也流連忘返的美麗藝術之都。

以耳機為師 ,來調整自己的音響系統

當您一切都照著以上我所說的方式去試過耳機之後,我想您一定會與我有同樣的感覺:用耳機聽音樂,聲音真的比喇叭發出來的還要美。接下來,您所要做的並不是從此就捨棄喇叭,終身戴著耳機聽音樂。而是開始要以耳機為師,去調整您的音響.怎麼調?很簡單,無論您是要用調聲祕技、或者想換器材,請不要忘了以耳機所聽到的聲音為準去對照.我不敢說您換了擴大機或喇叭之後.聲音就能夠與耳機裡所聽到的一樣;我也不敢說您用盡調聲祕技,聲音就會與耳機里所聽到者一樣 .我的重點是:調整結果越接近耳機裡所聽到的音質就越正確(不要忘了.最重要的是弦樂與人聲).

即使錄音室也需要耳機來輔助鑑聽

最後,您一定還有一個疑問:難道我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所買的喇叭,其所發出來的聲音仍然不及耳機嗎?如果真是這樣.豈不是太荒謬了嗎?我的回答是:某些喇叭可以「塑造」出非常特殊的聲音,它可能會比耳機所發出來的聲音更迷人.但是,若要論及「比較正確」,這個重點只要您所用的耳機不是太差,沒有經過污染的耳機當然比經過多層污染的喇叭居於勝面.不要恥於以耳機為師,您或許不知道,即使錄音室內有很好的鑑聽喇叭,錄音師門還是需要一副好耳機來做輔助鑑聽.

2007-06-30 00:26:49

評Theta Data Ⅲ轉盤與Theta Data Basic II轉盤
並介紹Pro Basic Ⅲ 與G Ⅴ的HDCD版 賴英智

Data Ⅲ規格:使用Pioneer影碟機修改,數位輸出包括RCA同軸、BNC同軸、AES/EBU各一組、AT&T一組,有Bolby AC-3 RF輸出,影像輸出包括RCA與BNC同軸各一,S端子兩組。Jitter小於20ps,影像S/N比54dB,水平掃瞄線超過450條。尺寸19x18x6.5吋,重量40磅。售價:22,000元(全配備)。代理商:鈦孚。
Data Basic II規格:使用飛利浦CDM-9 Pro傳動系統,數位輸出包括RCA同軸與ES/EBU各一組(AT&T選配)Jitter小於20ps,尺寸19x3.5x15.5吋,重量21磅。售價:88,000元。代理商:鈦孚。

聲音特色:低頻能量依然出色無敵,空氣感與解析力令人大開耳界,音場龐大也是一絕!

試聽搭配器材:Denon DCD-S1轉盤、Audio Research DAC-5與Vimak DS-2000數類轉換器,Audio Research LS-5 MKII前級與Krell KRC-3前級,Krell KSA-300S後級,Genesis Ⅵ喇叭。數位線有AT&T光纖,A.R.T.與v.d.H的AES/EBU線。訊號線包括MIT Fully Balanced、Straight Wire與Audio Research李玆平衡線。喇叭線Discovery。電源線美國OBL與德國Audio Agile。

音響二十要表現:★★★★★。價值價格比:★★★★★(Data Basic II),★★★★(Data Ⅲ)。製造品質:★★★★☆。


在進入正題前,必須再一次對Theta的升級作法表示敬意!很多廠商的數位產品都說可以隨技術更新而升級,只需要少數費用換掉某個晶片就可以了。事實證明,當新一代的濾波或DAC晶片出現時,沒有人能直接以舊的替換,這些廠商在行銷時的宣傳自然就不了了之。Theta的作法比較乾脆,從GⅠ、G II到GⅢ,它的升級是整塊線路板抽換掉,連面板一併改裝,因此消費者拿回家的除了舊機殼外,整於是一部全新的數類轉換器。G Ⅴ因為純A類的放大需要不同的機箱,所以無法由G Ⅲ直接升級,算是一個例外。其他如Prime到Prime II,Pro Basic到Pro Basic Ⅲ ,都提供非常徹底的升級。我一直奇怪,一部數類轉換器最大的成本當然是那塊包含電源與DAC的線路板,Theta每次酌收費用而整個汰舊換新,划算嗎?這麼有良心的廠商,不多鼓勵一下太對不起自己了!
慢郎中變成黃飛鴻

幾年前購買的Data II,一度曾是我認為低頻最優秀的CD轉盤之一,不過後來Mark Levinson、Krell與Denon相繼出現,它們傑出的表現不禁讓人替Data II捏一把冷汗。不過使用者對Data II最為詬病的地方並非聲音,而是它超慢的進出片與讀取速度,而Data II的影像部分也是聊備一格,無論解像力與色彩訊噪比都不能因應大畫面時代的需求。經過這幾年來的發展,影碟機市場大勢底定,Pioneer依舊稱王,Kenwood、Denon與SONY再努力無法撼動其寶座。Theta要推出新一代的兼容式CD轉盤,最好的選擇當然只有Pioneer。以下就針對Data Ⅲ進步的地方作一個比較:

操縱性:Data Ⅲ有獨立的CD承片盤,從開啟狀態Play到第一首曲子出現,大概只要七秒鐘,比一般的CD轉盤稍慢了一到兩秒鐘。過去的Data II播放CD約需十七秒以上,曾被戲稱去廁所回來都還沒開始唱,中間的相差實在太大了。Data Ⅲ的飛梭遙控、動態數位畫面噪訊抑制線路(V-DNR)等功能,也比Data II聰明許多。

基本構造:Data Ⅲ採用Pioneer的影碟機為基礎改造,哪一型並不確定,但從配備上來看應該是很新的機種。它的自動反轉系統是新式的Gamma系統,比早期的Alpha系統更安靜與快速,在欣賞影碟片時配合Film Mode模式翻面時間大概要十三秒。Data II是最早的Marantz CDV-400修改的,沒有獨立CD盤,不能自動反轉。兩者的超厚鋼板機箱、有創意的第五腳機械接地,倒是沒什麼變化。

輸出端子:正常的Data Ⅲ轉盤數位輸出端子包括有AES/EBU平衡式、BNC與RCA同軸各一組,AT&T光纖也列為配備。Data II只有RCA同軸輸出,當初我加裝AES/EBU介面還是台灣的前三名用家呢。Data Ⅲ的影像輸出就更豐富了,兩組Y/C(亮度與彩度)分離的S端子,一組專供三槍投影電視用的專業BNC頭,還有一組普通RCA頭。Data II只有一組S端子與一組RCA頭。Data Ⅲ另一大特色是裝設了杜比AC-3的RF同軸輸出,它不僅宣示了Theta製造出一部可以過渡到二十一世紀而不會落伍的影音器材,同時也告訴我們家庭劇院的熱潮多麼銳不可擋。

內部結構:Data Ⅲ也有類比輸出,而且是每聲道使用了一顆飛利浦的SAA-7350 DAC晶片,不過Theta把它跳過不用,如果播放卡拉OK或其他只有類比聲的老影片,必須從遙控器切換才有聲音。Data II的修改主要是機箱強化與加裝一片Theta獨家祕方的Jitter抑制線路,Data Ⅲ的改裝幅度非常大,它們另外加設一塊有三個變壓器、十八組穩壓的強大電源,分別供電給數位、類比與機械部分。新的時基誤差抑制線路也複雜許多,精密的VCXO石英振盪晶體與三組脈衝變壓器,把Jitter平均值控制在20ps以下。

影像性能:Data Ⅲ裝有經過Theta重新改良的動態型三維梳型濾波器,視頻的訊號雜音比提高到54dB,比Pioneer當紅的CLD-D99 52dB更高,比Data進步幅度就更驚人了!由於Theta的梳型濾波器相當進步,觀賞時最好能以S端子連接才能獲得更理想的效果,Theta誇口的說Data Ⅲ畫面效果絕對贏過一堆日本影碟機。

由於Data Ⅲ的影像部分非常優異,我先簡單的做一些說明。以「海中顏面博覽會」與「Watch People」兩張測試片,在三菱CZ-3電視上檢測Data Ⅲ的畫面表現,我認為已經有90分以上的成績。它的色彩飽和度很高,影像邊緣開花的情況幾乎不存在,明暗層次豐富,紅與藍的訊噪比很理想,在白色峰值部分也極少干擾。Data Ⅲ的畫面設定與日本人喜歡的純淨、鮮豔、高解析力略有不同,Theta講的沒錯,光是Data Ⅲ的畫面已經可以值五萬台幣了。

多年以來,Theta的轉盤聲音都有一個傳統特質,也就是聲音穩重安定、音像龐大、低頻豐滿有震撼力、空間感突出、音色有陽光般的溫暖。不過Data II的聲音雄壯威武得有點肥腫,所以過去我用比較精瘦的Kimber Kable數位線搭配,可以得到理想的透明效果。Data Ⅲ聲音走向大致相同,不過音響特性的表現已經遠遠超過Data II了。

試聽Data Ⅲ轉盤時,主要都是搭配Theta的G Ⅴ數類轉換器,它們在外型與聲音方面都稱得是天仙配。我自己偏好用AES/EBU的數位線,它雖然不及AT&T光纖那麼細節豐富,但是也少了一些冷冽的味道,更具有音樂的活生感。Data Ⅲ幾個主要優點包括:

A、很深很深的音場。音場大而虛固然一時間聽起來很過癮,總是不真實,Data Ⅲ的音場不只是深邃廣闊而已,裡面的樂器一直塞得滿滿的。Chesky測試片第二集的47軌,透過Data Ⅲ以後教堂的距離更遠了,也彷彿可以看到更多東西。

B、量多而清晰的低頻。Data II的低頻出名的多與沈,但播放大鼓與電吉他時欠缺一股快速的狠勁,常常會急出一身冷汗。Data Ⅲ可能還是目前低頻量感最豐富的轉盤,以前不夠灑脫的毛病一掃而空,現在一些貝斯的播奏都能令人露出笑容了。

C、豐富自然的堂音與三度空間感。劉仁陽顧問介紹那張K.K.的「寶寶乖乖睡」,堂音多得可以用尺來量,Data Ⅲ的特異功能就是堂音比別人更多、更長。堂音一多,錄音空間的形狀與大小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Data Ⅲ簡直像照妖鏡一樣!

D、中頻飽滿多汁有肉。沒有聽過Theta的數位系統,很難體會人聲飽滿的樣子是多麼可貴,Data Ⅲ的中頻尤其柔和溫暖,它的線條不是最清晰凝聚的,卻是聽起來最輕鬆而動人的。

E、高頻結實具有逼真的質感。Data Ⅲ高頻部分一點不亮,小提琴與三角鐵的延伸還是那麼漂亮,只是銅管的犀利潑辣少了一些,實體感反而更好了。整套Theta搭配起來,弦樂表現沒有刻意的修飾與精緻處理,但我認為那才是最接近現場音樂的表現!

F、立地紮根的穩定感與平衡感。與Denon的轉盤類似,Data Ⅲ播放CD時等於有一個超大的CD鎮壓在上面,而下面的馬達扭力又特大,所以聲音有種特殊的金字塔狀安定感。Denon的馬勒交響曲處理不好可能會喧鬧吵雜,交給Data Ⅲ一切OK,有了它才會知道馬勒真是位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也許Data Ⅲ不是最活潑靈巧的轉盤,它的平衡感則是別人很難達到的!

在音響二十要表現方面,我會給Data Ⅲ五顆星,它確實是當今少數最佳的CD轉盤之一。如果你打定主意不玩AV了,請再往下看純音響迷一定會喜歡的Theta小轉盤。

小獅子再發威

對純音響迷來說,Theta的Data Basic大概是你用最經濟的價格所能買到最好的CD轉盤了。它的用料紮實,製作嚴謹,聲音一流,想不出還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在美國被炒得火熱而台灣同樣受到好評的PS Audio Lambda轉盤,說穿了那就是Data Basic的OEM版。過去我多次用過Theta的這部小轉盤,朱耀明兄到現在也還拿它當參考器材,對它聲音表現給予高度肯定。

后面的找不到了。很是遗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未來CD唱盤的趨勢會是如何及产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