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桥卧坡的古典CD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罗纳德·布劳迪甘2008年在BIS也录了贝钢奏全集,从本真角度看,他弹的更自如灵动,弹性也好,比如他相对较快的速度就同时考虑到了ortepiano琴音与现代钢琴程度不同的衰减。

荷兰与比利时都是古乐发源地,他们倒腾这个有传统,也有灵性,布劳迪甘在展示ortepiano琴美感上有独到之处,节奏与结构的布局严谨与宽舒兼备,这套全集使用了3架复制琴,原琴分别产自1788(CD9)、1802(CD1-5)和1819年(CD6-8)。

op.2三首都予以轻盈律动,第1号音色的着色上比斯科达要丰富,荡漾着富于韵律的青春气息,速度偏快,慢乐章纯粹而雅致,布劳迪甘注意以较慢的节律处理乐章的细节,而这些细部更能诱使听者近距离接触青年贝多芬周正而敏感的心,第三乐章继续着在细节上对韵律与情感的捕捉,他的小步舞曲尤其在段落间鲜明的对比上弹出音律感。

我同时注意到布劳迪甘演奏ortepiano琴的现代思维,这就能理解他为何要把力度与速度充分拉开,也就能理解这版ortepiano琴键下的贝钢奏何以如此新颖,他“清洗”掉ortepiano琴贝钢奏的古旧色彩而为之注入新气息,立等让音乐语汇鲜活起来,听听A大调第2号,演奏华丽而生动,除了琴音的线条比现代钢琴纤细,技术手段几无差异,效果亦相类同。

但这样的挑战放到C大调第3号第一乐章这样复杂的结构上难度就增大了,ortepiano的气息还是窄狭,难以完美再现这样宏伟的篇幅,但后两乐章却精湛无比,慢乐章也同样,布劳迪甘的技术无暇疵,照旧能弹出令人思绪沉绵的情趣,包括洪钟怦然的戏剧效果,尽管震音和弦与现代钢琴终差一层。

与此相仿的还有降E大调第4号,开声气势不够热烈,和弦也不十分有力,末乐章第一插部低音部分听起来也有些怪,但整曲的音色与音律感绝对一流,弹的光彩照人,慢乐章在表情深刻与层次清晰两个方向表演都不错,特别是前半段落呼息感恰到好处,左手的和弦如计算机般精准,能很好表现音断意连的不俗境界,唯后边速度似过于宽缓了。

c小调第5号能清晰感觉出布劳迪甘对速度与节奏流利且宽舒的布局,他的触键永远是那么优雅有序,偏纤细但律感十足,这得益于他对作品结构敏感的驾驭与天性的音乐家特质,听听第一乐章对速度与起伏的把控有多棒,难度很大的这三个乐章被演奏的平熨且充满音乐味道。

第5.6.7这三首虽都规纳入op.10,但却各有方圆,绝无相仿,我难能不为布劳迪甘在第6号第一乐章展开部精湛的表演叫好,他的律动总能涌现出音律本身的自然美,这包括了清新的小快板和第三乐章的急板,他的演奏咋听不似谭梅文有个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他客观理性的姿态,他不会在作品之上再高调地强调个性,如果以此为切入点,他指下第7号的慢板和小步舞曲那徐疾有序的节奏和清晰的发音令人久听不厌。

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我对他在第8号“悲怆”首乐章力撼千均的重音和弦很不以为然,这远远脱逸出他的基本风格,它被很醒目的凸突出来,又与主部有些过快的速度生硬嵌接,让人听起来不舒服,碰上这样经典作品,布劳迪甘太想有所表现,结果却适得其反,诠释音乐作品,必须首先是“音乐”的,既使歌剧这类有特定诉求场景的作品也一样,否则难免本末倒置,从而缺失音乐本来蕴意。

第9.10号两首都属相对短小轻松作品,但演奏也有一定难度,如E大调第9号第一乐章,形式简洁但结构复杂,掌握乐章内的几个独立段落并非易事,布劳迪甘对这首的演奏中规中矩,而对G大调第10号在语调的亲切与音律的轻松上都做的不错,后半段醒目的十六分音符连奏也算透澈精巧,只是中间的变奏曲乐章对键感掌握略微松弛,虽并未影响到乐感,但几段变奏的差异性并不鲜明,当然如不苛求,演奏仍属精湛。

中期的几首都弹奏出生动的情趣与鲜活的律动感,像第12和13号,都具意趣盎然的效果,同时不失于端庄姿容(第13号),“月光”的流动感不错,很清雅,但氛围营造不占优势,这与琴相关,末乐章气势很足,也略显仓促,仓促是因为速度过快,同类问题在几首作品都出现过,如第16号第一乐章,公平的说,弹fortepiano琴容易增速,因为线性是fortepiano琴本身的弱点,有时的确靠增速来弥补,但拿捏的度很关键,谭梅文就解决的很好。第17号“暴风雨”第一乐章显得单薄,第一主题的触键稍欠清晰,也不够坚实,中间的慢乐章更显出fortepiano琴在空气感、共鸣与延音上的不足。

第21《瓦德斯坦》和23号《热情》似乎过于想“申明大义”,反而在流畅性上有所缺失,题旨的揭示并不鲜明,一方面是强调重音节拍而缺失稳健的流畅感,一方面则是走键过快让“思想”走了过场,在揭示作品的关键节点上都显得失于“充分”,《热情》后两乐章相对好些。

我有点担心的第29号《锤子键琴》反而让我击掌叫好,第一乐章出奇的钢筋铁骨,清脆灿亮,又没有免强挣扎之态,这样的键盘大家,其实心智、乐感和技术都没得说,只要读谱够深入,演奏正常“推”就好,而最怕的就是“刻意”,一刻意心绪就易乱,容易影响固有设计,你听听难度很大的慢板,弹的抑扬顿挫又能贴住情感主线,精神也够集中,偶有的演奏“断点”在我意料之内,这样艰深的伟大乐章用fortepiano琴来弹,一点“断点”没有几乎不可能,第四乐章的大赋格(三声部)略显紊乱,主题的间隔与分辩音色差对初听者都有难度。

后期三首,第32号称得上杰作,第一乐章充沛的气势不掩有力走键的清晰,两个主题都弹的鲜明、坚硬、有气魄,我寄予希望的慢板由主题转入第一变奏(1.59分)很自然,后面的四段变奏弹的清晰而缥渺、华丽又旷远,和弦的力度给的恰当。

https://pan.baidu.com/s/1e_HkcZ3JQ_unbYZnVBMdnw?pwd=glu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平和从容 发表于 2024-5-29 12:46
谢谢楼主的奉献!另外,感觉“古钢琴”的概念较广,“fortepiano琴”百度解释有“钢琴的前身”,看来可称 ...

唱片上凡是标注用fortepiano琴弹的,都是产自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这一段的琴,归类于古钢琴不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3 10: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