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401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5: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5-10 22:04
这幢楼,也送楼主一部电影:马勒传。https://pan.baidu.com/s/1mYurkrt69WXivddfv2LqKg?pwd=erji
十多天 ...

多谢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5: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5-10 22:57
哈哈,下回试试,威士忌桶强 cask strength, 酒精度一般超过58度,BTW, 好的威士忌比好的白酒便宜很多,
...

层主对西酒文化懂得够多,威士忌还有67度的?我印像中一般50度左右,家里的低点,45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发表于 2024-5-11 16: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1 15:17
稍懂录音史的烧友明白,录音史笼统的划分为两大时期——即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时期,如今在古典音乐领 ...

律风根单支麦克录音之前听说过,库贝里克这张CD看封面熟悉应该下载过,晚上找出来或直接下载楼主分享的听一下。

最早买CD时特别追求DDD,后来感觉就跟白开水一样无味。DG的录音CD听感总体上不讨人喜欢,DECCA尽管LP时代歌剧录音大出风头但转CD后缺少温暖感。
有两款印象较深的CD:DG发行的施耐德汉和奥伊斯特拉赫的贝多芬小提琴,DECCA发行的索尔蒂和霍恩的卡门。听后感觉与DG&DECCA之前买的CD声音不一样。之后在CD的封套上发现印着是AAD(是AAD,不是ADD)。可以这么猜测:没有经数字混音,用模拟混音后灌LP的音源转化的数字音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6: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5-11 16:09
律风根单支麦克录音之前听说过,库贝里克这张CD看封面熟悉应该下载过,晚上找出来或直接下载楼主分享的听 ...

老兄说的这几版我回来找找是否有,施奈德汉和奥胖的贝小协很熟,索尔蒂和霍恩的卡门印像不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发表于 2024-5-11 17: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bomberb2 于 2024-5-11 17:34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1 15:53
层主对西酒文化懂得够多,威士忌还有67度的?我印像中一般50度左右,家里的低点,45度



左边第一瓶 64.1度,中间 62.6度,右边 46度,

苏格兰法律规定,Scotch Whisky  苏格兰威士忌,必须用麦芽或谷物原料酿制,窖藏橡木桶3年以上,装瓶的酒精度大于等于40度,才能标签写明 SCOTCH WHISKY, 这是法律严格规定的,否则,不满足法规规定的不能写威士忌。只能写烈酒。国外的烈酒很多,麦芽威士忌属于烈酒中高档饮品。苏格兰威士忌是苏格兰非常骄傲的一个产业。美国波本威士忌的原料大多玉米(法律规定玉米超过51%),玉米,甘蔗,马铃薯等原料所酿制的烈酒,就不如苏格兰的麦芽威士忌好喝了(品味),更多用来做调酒(鸡尾酒)。 楼主也可以试试,除了威士忌以外的其他烈酒。我自己偏向 苏格兰威士忌,正如 意大利歌剧,还是意大利指挥与意大利乐队,歌手来演绎更有味道。

麦芽威士忌最多蒸馏4次,装桶前酒精度不超过94.8%。大部分 麦芽威士忌装桶前,酒精度达 70多度,装入橡木桶陈年3年以上,橡木桶每年蒸发3%左右的酒液,酒精浓度也递减。过3年以上就可以装瓶销售,但一般会窖藏陈年10年以上,再装瓶。打开木桶,可以实际测量整桶酒的酒精度多少,如果不稀释,直接原桶出来多少度(带小数点后一位),就多少度装瓶,则标签写明 CASK STRENGTH 原桶强度威士忌。如果 稀释,就一般按40%,43%,46% 这几种方式稀释后装瓶。一般窖藏年份越高,卖得越贵。酒精度越高,也卖得越贵。 如果是 桶强且高年份,则卖得更贵。例如威士忌里面的麦卡伦40年,50年,60年,哪些就是天价的酒。记得拍卖的酒的纪录,就是麦卡伦威士忌所创造的,超过百万美元一瓶。


老外的酒精饮品的 品类非常多,很复杂。值得认真学习和体验,正如他们的音乐,都是值得体验的。




这瓶13年且桶强60.2度



这瓶桶强且9年,67.6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发表于 2024-5-11 17: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9 07:47
沁园春· 酒后自嘲

浪得虚名,能有何用?苦苦追求。

老师满腹经纶、潇洒活脱、光明洞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发表于 2024-5-11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1 16:21
老兄说的这几版我回来找找是否有,施奈德汉和奥胖的贝小协很熟,索尔蒂和霍恩的卡门印像不深。

哈,我写错了。霍恩版是和伯恩斯坦,DG少有的TAS。索尔蒂的卡门是特洛杨诺斯  magnet:?xt=urn:btih:47E6F8B0AC5110BAF422338C991D11B98594B774

Bizet-Carmen-Troyanos,Domingo,Solti LPO.jpg (70.25 KB, 下载次数: 5)

Bizet-Carmen-Troyanos,Domingo,Solti LPO.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发表于 2024-5-11 21: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1 15:17
稍懂录音史的烧友明白,录音史笼统的划分为两大时期——即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时期,如今在古典音乐领 ...

敬佩楼主的才学,也很想知道楼主平时用什么方式听音乐,耳机或者音箱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06: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5-12 06:26 编辑




先介绍几句作曲家及作品:

穆索尔斯基(1839-1881),5岁习钢琴,9岁登台,13岁创作出第一部作品《陆军准尉波尔卡》并公开发表,16岁参加俄新乐派“5人强力集团”,后追随巴拉基列夫学习作曲。
他生活在俄动荡时期,政治倾向深受车尔尼雪夫斯基影响,热衷对社会热点问题参与讨论,因而音乐创作形成具有尖锐**倾向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他的两部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霍凡兴那》是其代表作,器乐作品不多,但却以绘声绘色的风土人情与形像化写作手法著称,相反到比他歌剧影响大得多,对俄管弦乐作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生活上他属典型失败者,生活能力极差,谋生乏术,因而终生穷困潦倒,衣裳滥褛,甚至曾栖身街头,过着流浪汉生活,于1881年因酒精过度与贫困去世。

《展览会图画》创作于1874年,原作是钢琴套曲,迟至他死后的1886年才首演,首演反响平平,此作大红大紫是因1922年拉威尔将其改编成管弦乐,因新颖优异一炮而红,后又有六位配器改编者,但最终流行的还是拉威尔版,同样效果不俗的斯托科夫斯基版与列奥·冯特克版录音现在已经极罕见,其它的改编版基本绝迹。
这部作品以哥特式的管弦乐色彩,多变而富冲击力的诡异节奏,形象化的景物勾勒与丰富的音乐感染力而深受爱乐者喜爱。

此作是穆索尔斯基为其好友——画家与建筑家哈特曼一组遗画展览而作,共15首曲目组成,用音乐描述了10幅哈特曼的画作,并以4首“漫步”的间奏作为桥段连接,每一首都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我尤惊叹作曲家超凡想像力,他怎么能在这么简朴的画作面前谱写出如此音律斐然的激情杰作,答案只有一个——穆索尔斯基是在通过作品,以一个待亡人的身份与亡友哈特曼在对话!倘从这个角度细品体味,此作内蕴意旨便豁然开朗。

《图画展览会》所涉及哈特曼10幅画作大多已遗失,留下的只有《小鸡之舞》《两个犹太人》《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辅的大门》,仅就这几幅画所对应的音乐来看,画作的暖色厚实与音乐的冷傲多姿形成强烈对比,音乐的内蕴涵义较之原画作大为拓展,它赋予原画更深层次也更为抽象的艺术挖掘与思考,其二,许多曲目都具有脱离开原作的额外含义,这一部分体现出穆索尔斯基对社会现实的绝望思考和对密友哈特曼之死的倦恋不舍,音乐中大放异彩的恰恰是这一部分,比如第二曲《侏儒》,哈特曼画笔下的侏儒是一个雕刻在核桃上的侏儒玩偶,用于装饰圣诞树,而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则将其大为丰富了,它赋予这个畸形的小人物以极为深刻复杂的内心世界,艰难笨拙的步态与画作有直接联系,但音乐所表现出的内心的孤独与绝望则是作曲家自己的,穆索尔斯基显然大大提升了原画作的内涵层次与思想含义,这样的丰富与提升在10首作曲中比比皆是,较突出者如《牛车》《两个犹太人》《小鸡之舞》《墓窑》《女巫》等,特别是《墓窑》与《女巫》,堪称用音乐手法描绘景物画作的辉煌典例,同时,它的精神旨义灼灼闪光。

如果不是穆索尔斯基,我相信现在没有人会记起哈特曼和他的画。

《展览会图画》以音效突出而形成特色,同时,由于它对原画作开拓性的写作,因而评判鉴别版本,这两点均不可忽略。而在这两者间平衡性最优异的,我个人最欣赏弗兰兹·莱纳率芝加哥交响乐团1957年12月7日在RCA的录音,先勿论别的,看看这套录音班底,就知道录制水准不会低,制片人:理查德·莫尔,录音:刘易斯·莱顿,后期制作:约翰·普菲菲,艺术监督:纳赛尼尔·S·约翰松,工程师·安东尼奥·萨尔瓦多雷,个个是炙手可热的录制大家。而莱纳最后10年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创造的辉煌令人瞩目,他在这期间录制的每一款唱片都是精品,这版《展览会图画》既有灿烂的管弦乐声响,又有充分的理性把握,实属不可多得。

节奏把握莱纳显然比库贝利克稳健,它赋予作品恰当的动态与色彩,《侏儒》的速度慢下来,但奇绝与凶猛的气氛不减,甚有光彩。《古堡》演奏颇令人浮想联翩,萨克斯和弦乐的平衡甚好,画面昏暗而温馨,若夕阳西下,暇思翩然。《波兰牛车》沉重气息似乎不够,但由远至近又渐远的过程异常清晰,而短小的《鸡雏》演奏甚有风趣,可以这样说,就演奏的动态感而言,在众多版本中,莱纳的演奏不是最雄健有力,却是最简约而恰到好处的,如《墓窑》《女巫》都不以动态取胜,又都魅力四溢,略嫌不足的还是《基辅大门》,偏弱,并未充分发挥芝加哥交响乐团铜管与击打乐器的威力。
好录音的标志并非是一味提升动态与幅度,而更在于背景与细节拾取,背景一尘不染,音乐的细节与空气感才会彰显出来,什么叫“逼真立体声”?立体声绝非只简单理解为“双声道”,好的立体声录制,你能感觉出浓郁的空气感,声音从四处传来,每一声部都有准确的定位,音场自然,在你面前就像是管弦乐队在演奏,而这一切的前题很大一部分就得益于背景清晰,这版《展览会图画》就以优异的声音效果告诉人们什么叫“逼真立体声”。

卡拉扬1966年与柏林爱乐团版都值得首荐,我以为是他三个录音里最好的,当然他1986年的数码版音响之自然与演奏的张力都一流,但这个1966年的模拟录音我更喜欢,演奏既势大力沉、雄浑开阔,又没有趋向极端的痕迹,速度并不快,但开放性的思路表现出难得的激情,特别是铜管,煞气逼人,听听《侏儒》里的小号,再听听朦胧如重纱般的《古堡》,可见同样的曲目,总是卡拉扬“拉”的更开、对比更强烈、更丰富,也更具艺术感染力,《波兰牛车》摄人的紧张度很少有别的版本能达到,而《两个犹太人》里小号又表现出一股歇斯底里的冷透气息,《墓窑》铜管里的威严与阴森无人可出其右,再听听《女巫》对动态与静态的描绘简直奇绝!合奏显示出极高超技术,低音大号绘声绘色的演奏栩栩如生,甚至是可爱!《基辅大门》的华丽与凯旋般的雄阔也十分激动人心,尾声的铜管与平锣震人心脾!我还是那句话:卡拉扬的标题音乐只管拿,绝对差不了。

曲目:
1、漫步Promenade
2、《侏儒Gnomus》一个小侏儒迈着畸形的双腿笨拙地走路。他身材矮小,八字脚外拐,十分丑陋。
3、漫步主题
4、《古堡The Old Castle》。中世纪的古城堡前,一个游吟诗人在夜幕中唱着他那纯朴忧伤而又动人的歌。
5、漫步主题
6、《杜伊勒里宫的花园The Tuileries Gardens》。副标题"孩子们游戏后的争吵",
7、《牛车Bydlo》大号和乐队沉重、缓慢地进行,描绘牛车不堪重负地艰难行进着,悲戚的音调表现了农民的悲惨生活。
8、漫步主题
9、《鸟雏的舞蹈Ballet of the Chickens in their Shells》。木管乐器尖声尖气地瞅瞅叫着,小提琴高音明亮的颤音更使音乐活泼而极富幽默感
10、第六幅画《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Samuel Goldenbery and Schmuyle》。弦乐器齐奏展示威风凛凛、傲慢粗暴的胖犹太人的音乐形象,加弱音器的小号瘦小犹太人的音乐形象,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富一穷的两个犹太人。
11、第七幅画《里莫日的集市The Market-place at Limages》。这是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集市。
12、第八幅画《墓穴The Catacombs》。沉重的、葬礼似的低音和威严的和弦有时阴森,有时又有着教室合唱般的效果。
13、漫步主题再出现
14、第九幅画《鸡脚上的小屋The Hut on Fowl‘s Legs》。小屋的主人是俄罗斯童话中的妖婆。野性发作般的音乐横冲直撞,表现了妖婆在树林中飞翔的幻想景象。
15、第十幅画《基辅大门The Great Gate of Kiev》。音乐是一首庄严的颂歌,像巨人一样气势宏伟。

莱纳版:https://pan.baidu.com/s/1k30ZBNJnojs75KPO_ikXaw?pwd=9snx
卡版:https://pan.baidu.com/s/1zDHyXw7bhCBKEr98c0cwDg?pwd=e0y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发表于 2024-5-12 13: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芝加哥后来由索尔蒂指挥的那版音效也不错,特喜欢听他那段波兰牛车,DECCA早期的数字录音,音色就是少了些温暖。
莱纳和卡拉扬(70s模拟版)的如是说都不错,引子日出最后一击的鼓声卡拉扬那版很有力,第2段乐队齐鸣时卡拉扬那版的震撼力更强些。
卡拉扬录有一部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TAS,足足需要三张碟,最后一幕的大合唱加男低音,不亚于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发表于 2024-5-12 15: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spendor 发表于 2024-5-11 21:44
敬佩楼主的才学,也很想知道楼主平时用什么方式听音乐,耳机或者音箱系统?

现在是耳机,森海塞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decnpo 发表于 2024-5-11 17:34
老师满腹经纶、潇洒活脱、光明洞彻!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5-11 17:12
左边第一瓶 64.1度,中间 62.6度,右边 46度,

苏格兰法律规定,Scotch Whisky  苏格兰威士忌,必 ...

谢谢老兄,我对西酒不懂,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5-12 13:33
芝加哥后来由索尔蒂指挥的那版音效也不错,特喜欢听他那段波兰牛车,DECCA早期的数字录音,音色就是少了些 ...

同感,如是说听来听去,从整体性和动态幅度还是这老二位地道,其它好版也有,慢慢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6: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伯恩斯坦马八有两版,一是1966年CBS伦敦交响乐团版,一是1975年DG维也纳爱乐乐团版,维也纳版是1975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实况录音,这两个版我个人常听966年CBS版。

现如今,马勒专家头衔有点缩水,演奏了几部马勒就成了权威,国人指挥也有人愿意把这顶帽子往自己头上戴戴,殊不知在马勒这建立权威是非常难的事,诠释马勒难度很大,成为专家难度更大,它绝不仅仅是理解、演绎的事,演奏马勒是个系统工程,它几乎囊括了音乐音响与世俗情商的方方面面,用评鉴版本的三大要素——理解、演绎、效果来评鉴马勒都显得不完全,而且马勒版本还要接受时间的验证,有的版本问世即获好评,但随时间推移却名落孙山,这样的版本为数并不少,因而我以为,尽管马交版本多到难以数计,演奏马交的指挥能排一长串,但能称之为专家或权威的寥寥无几,而伯恩斯坦能占一席。

业界对伯恩斯坦马交总体评价不算很高,一主要理由是认为伯恩斯坦在其中注入太多主观因素,导致情感泛滥,他的马勒确实蒸发着情感的热流,每到“临界点”往往摇摇欲坠,乃至于你很难分清这是马勒还是伯恩斯坦,有评论担忧不无道理,任何演奏,若一再冲击“临界点”,又不能有效收回来,你就难于判断这是适当的激情表达还是过分的情感泛滥,收与放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不管是收是放,只有恰当的适度的才合理,但啥事不能绝对化,判断版本的标准一样不能绝对化,僵化的绝对本身就包含着某种不合理,对伯恩斯坦马交的几个版本就并不适合用僵化的标准去套,伯恩斯坦偏于情感化的表达恰恰与马勒精神世界中种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偏于情感自述的音乐特点、形成相互观照与相互融通,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有了演绎的合理性,这是伯恩斯坦解读马交的基础,反到形成伯恩斯坦演奏马勒最明显的特色,正是凭着浪漫与情感这两把剑,马勒权威这顶帽子戴在老大师头上几十年,时至今日,不仅仍无人能替代,反而愈发觉得恰当,愈发觉得非他莫属,而我们在这版CBS的马八中就看到了他棒下马勒的独到与自身特点。

第一部分的旨意很清晰,在坚定而富于情感的音乐语汇中,表现出浓郁浑厚的浪漫色彩,我总感觉伯恩斯坦有意淡化马八的宗教属性,从中注入类似于歌剧的戏剧性成分,又相应增添了感性色彩,人声部分咏叹调的味道很浓,宗教性的那种升滕与直观反而隐去了,他的诠释更加接近于歌剧,有着类似于威尔蒂那样的男性气息与胸腔共鸣的浑厚,从声音上看,无论是人声还是管弦乐,音型与色彩都“磨”的非常圆,显然属浓墨重彩,也显然是大轰大鸣,但又迥异于索尔第那样的大轰大鸣,可以这样讲,伯恩斯坦把浪漫主义后期激进管弦乐派的音乐特点——浑厚繁缛、交融浓郁的氛围作到了极至,没有其他指挥家像他那样把这首马八诠释成具有史诗般雄浑宏伟的历史正剧,若仔细品味了这几版马八,你或许能了解同一部作品由不同艺术家诠释,表现出来的意旨与效果竟如此不同,某些乐段甚至从根基上改变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你也才能真正体察马交的多版本试听对于理解马勒、对了解不同版本的艺术特性、以及他们不同表现力与艺术效果有多么重要。最后几段的激情与炽热令人热血沸腾,几位歌唱家以强大的合唱营造出响遏行云般的巨大声浪,锋利的乐队、强大的管风琴共同将演奏一次次推向高潮,而正是最后这几段,我们才清晰感觉到奔涌于伯恩斯坦心中的神性与几欲脱离开地心引力的升腾,作曲家与指挥家的意念此时此刻紧紧契合于一体,因而所表达出的气度与力量都是惊人的。

第二部分乐队织体粗呖但笔力鲜明,意念的集中度不错,不足在于开声小提琴震颤音稍显淡了,而管乐声部也就相应凸显,和声在层次上显得少一层,以我看,这一大段器乐部分本应突出复调的层次,好在并未明显的弱化,只是略显倾斜,而且合奏的情感性不错。在演奏的设定上,第一第二两个部分用力强弱均等,没有有的版本第二部分偏弱的现象,而诠释的脉落走向很明确,每一乐段都做的聚精会神,沉静部分你甚至能觉查出几分精致,人声尤其令我满意,合唱团与童声合唱都是高水平,几位独唱实力不俗,相对器乐部分除第一乐段的层次外,中间有两三乐段感觉一般,如第四五乐段就显的滞了,但总得看这么庞大的乐章没有明显疏露,乐队的情感性很好地烘托了人声的主旨表达,越到后面越趋向浑然一体,著名的尾声两段不用多讲,伯恩斯坦制造的“飞船”,总能承栽着比别人更多的情感份量,酝酿的过程更为充沛完满,冲力更强,飞的更高,直的冲向无垠的宇宙穹空。

在马八愈来愈被人接受、版本也愈来愈多的当下,这个录自1966的唱片不仅未被埋没,反而越发显出在浪漫情怀与自然诗意抒发上的超能能量,特别是来自伦敦歌剧院名声并不响亮的几位独唱,而伯恩斯坦略慢又恰当的节奏给予人声充分而又自由的放声空间,男高音约翰·米奇森的朝气、格温尼丝·琼斯的圆润且高亢、耶娜·斯普琳贝格如羽般的轻柔,都给我很不错印像。


相对DG公司1975的萨尔斯堡现场版更有市场与拥趸,这个录音的确有过人之处,特别是第二部分最后两章节Blicket auf zum Retterblick 和 Alles Vergangliche 曳风摧情的魅力,几乎没有版本可匹敌,其中女高音普赖斯与布吕根的表演当属典范级别,整个演出更有激情也更富于气势,维也纳爱乐团的确比伦敦交响乐团准备的更充分、声部合奏更老到,几位独唱不仅名气响亮,实力也的确盖过1966版,如赫尔曼·普莱(男中)、范·当姆(男低)、肯尼斯·李格尔(男高)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唱将,就更别说维也纳这几个无可挑剔的合唱团了,但若论听感,整体上我个人(仅仅我个人)还是1966版更易入耳,它在温暖与诗意上,更为熨贴人性,也更有人文气息。

CBS版:
第一女高音:耶娜·斯普琳贝格、
第二女高音:格温尼丝·琼斯、
女中音:格温耶丝·安奈尔、安娜·莱诺德丝、诺尔玛·普罗切特
男高音: 约翰·米奇森
男中音:弗拉迪米尔·鲁兹德亚克
男低音:多纳德·麦克伦耶尔

管风琴:汉斯·沃伦维德

林德节日合唱团
伦敦交响乐团合唱团
海格特中学童声合唱团
芬利奇儿童音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 伦纳德·伯恩斯坦

CBS版:https://pan.baidu.com/s/1d4u4KavQVbrlbpH8Ppwzqw?pwd=uiz5
DG版: https://pan.baidu.com/s/1hnT9zAXiCWViwHHa8crNlA?pwd=thh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24-5-13 18: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鄂州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5-11 17:12
左边第一瓶 64.1度,中间 62.6度,右边 46度,

苏格兰法律规定,Scotch Whisky  苏格兰威士忌,必 ...

您老这楼歪得霸道~~所谓醇酒妙音鲜花美人,盛世众人所绮思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发表于 2024-5-13 18: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鄂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2 06:22
先介绍几句作曲家及作品:

穆索尔斯基(1839-1881),5岁习钢琴,9岁登台,13岁创作出第一部作品 ...

跟着楼主的文字,听得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发表于 2024-5-13 1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鄂州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5-12 13:33
芝加哥后来由索尔蒂指挥的那版音效也不错,特喜欢听他那段波兰牛车,DECCA早期的数字录音,音色就是少了些 ...

俺又来增添您的工作量了~无意搜到的一堆度盘资源,其中有
Herbert von Karajan The Complete 1960s
https://pan.baidu.com/s/1o81zm8i#list/path=%2F
看其中的封面,均是黑胶自行转录的CD格式,可能是乐迷的自制。请您品鉴。
Tips:解压密码是  gudianyinyueba  。标题包子写的它那个解压密码在yinyue那里多打了一个 g

CD38 Mussorgsky- Pictures & Ravel- Bolér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发表于 2024-5-13 20: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5-13 19:26
俺又来增添您的工作量了~无意搜到的一堆度盘资源,其中有
Herbert von Karajan The Complete 1960s
htt ...

里面东西好多多。一会儿清理本本的硬盘后下载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24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