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538
发表于 2024-6-1 09: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改下CUE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7
发表于 2024-6-1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又被查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发表于 2024-6-1 08: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wpx426 于 2024-6-1 09:32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6-1 08:22
自《麦克白》风波后,让老肖暂时摆脱困境的是他的d小调第五,此作紧挨着他的第四完稿于1937年,一问 ...

巧了,昨晚刚听过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bkSylB5Glf4EFEypWWiCQ?pwd=k5as
又:听老肖俺是从第五的一盘磁带开始的,Previn的昨晚其实是重温了。企鹅最推崇的第五好像是Stokowski的那个老录音,也一并upload了吧: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zrhE9qSz62l8ExbVGYCIw?pwd=b50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自《麦克白》风波后,让老肖暂时摆脱困境的是他的d小调第五,此作紧挨着他的第四完稿于1937年,一问世就受到管家、专家与大众的好评,像这样“三方”一致叫好的局面在俄不多见,大众与专家叫好不奇怪,它确是一部杰作,管家一反常态称誉让我有些困惑,后来想明白了,俄究竟有着灿烂的音乐史,特别自19世纪中叶格林卡之后,大音乐家层出不穷,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柯萨科夫等直到老柴,没有深厚的人文传统达不到,老肖自1919年一举成名,作品迅疾在世界各地传播,对这样国宝级艺术家,有时也会打两棍子,但一般不会敲死,打两巴掌揉一揉是最好的控制策略。

只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作品本身看,除了第四乐章有着貌似贝多芬式空洞的、歇斯底里般的胜利喧嚣外,我看不到在思想与音乐创作上对**的妥协,更没有迎合,老肖自己说他的第五交响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的批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话说的太艺术!表面不动生色,骨子里透着棱角,作品的基调基本是悲剧性的冷峻的,这在第一乐章就大胆表达出来,既不遮掩、也不妥协,开声就是大提琴与小提琴在八度上的卡农,颇具思索性,又带有坚毅、阴沉、不妥协的个性,在引子双音节奏型伴奏下,0.31分引出主部主题,它沉静、圣洁而下行,然后与引子部分并置发展,请注意:整个呈示部取得结构的方式与第四交响曲相同——即:

a、引子的双音音程与节奏型构成乐章的基本动机,

b、引子 - 主部主题呈示 - 发展动机与主部(形成小高潮)- 副部主题呈示并展开 - 展开部,

这个与第四交响基本一致的结构方式就颇具深意,所不同的是,这两个主题注重了旋律与抒情性,和声关系偏于协和,而不似第四交响充斥着较多的不协和和弦,副部主题出现在4,36分,在大提琴两短一长平行音衬托下奏出,留心一下会听出,它显然脱胎于引子中的八度卡农,却将音乐的抒情与思索引向深层次,旋律富于起伏,音乐宁静而哀婉,然后将其展开,音乐在8.03分才进入到展开部,展开部笔头一转,煞时风云突变,低音大管与长号低沉而启示性的吹奏让人联想到战场,音响强捍、节奏锋利,迷人的小军鼓与战斗性的乐句颇有力量,在定音鼓的支持下,音乐一次次企图站稳于d小调上,表现出如岩石般英雄的特质,音乐在达到高潮后,突然消退,回到副部的抒情中,尾声的再现潜藏着深意,将田园般的风情与隐隐暗流交融于一体,听到这里,你或许才会明白一个真正的老肖,明白啥才是“一个苏*艺术家对于公正的批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那些当时的恶意评家们想咬两口怕都找不到下嘴之处,真是高明,整个乐章,起决定作用的是引子中双音大跳音阶与主部主题的三音音型,它形成音乐的“核心”与发展动因,所有的变化也基本围绕这它进行。

第二乐章三段体,有着典型的肖氏嘲讽气息与俄罗斯式的粗犷,哈哈大笑中不失冷幽默,你能听到潜隐于音乐之下的冷眼与轻佻,颇具讥讽中又表现了肖式的冷嘲与诙谐,表情乐观却没有热度,音乐上仍保持着与第一乐章相同的、大幅跳越的特性,八度、跳越音型与节奏上的短长结合或形成主题、或构成背景。

第三乐章富于表情,音乐较多在柔和的抒情性上游弋,却掩不住悲哀甚至是嘶鸣的底色,曲式上较难定向,我个人把它作为具有回旋特点的奏鸣曲来听,结构上属主题呈示、展开,两个主题依次进行,没有引子,开声就是在a小调上的主部主题,然后是漫长的对主部主题的演展,表情色彩越来越浓,在这个长大主题演展中,尽管也有新旋律出现(如1.50分),但它属主题的延深与发展,它们是一种互补而非对置关系,我以为总的情绪与音乐关系仍在主题群中,而1.50分出现的新旋律也需要关注,它不仅将情感带入哀鸣的悲泣,且在后面起着重要作用,副部主题6.40分,在小提琴的阵颤音映衬下,由长笛双簧管一段抒情旋律,它将主部的忧郁哀伤稍稍弱化,犹如暗色中的一抹光痕,却也如险境中的歌声,而紧张与阴郁不仅挥之不去,继而是更加摇人心旌的拽动,悲鸣般的旋律令人五内俱焚,这一乐章能看出老肖在旋律上的功力,富于美感又发自内心,并无一些同时代作曲家因时造事的矫柔做作。

第四乐章向被人有所诟病,一些人士认为有刻意之嫌,但在当时它却受到欢呼,阿列克塞·托尔斯泰(不是那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就在首演结束后以激动的口吻说“末乐章威力无比、激动人心的音响阵奋了听众,全场起立,沉浸在自乐队春风般徐徐涌出的快乐和幸福中~~”,现在分析老肖的第四乐章是否“迎合”并无意义,退一步讲,那时代之下的艺术创作,不大可能完全脱离开粉饰需要,从音乐本身看,也确是需要一个乐观的具有英雄气质的末乐章来平衡,只是这个变化显得唐突,转变的“速率”令人促不及防,好在中部这一段缓解了主部的喧嚣,曲式上类似一大的独立成章的三段体,它的不同在于每个独立的段落又具有回旋性质,A段主题喧闹而热烈,f小调,它逐渐发展成快速的进行曲风格,B段转向降B大调,由圆号在3.40分吹奏一条悠远起伏的旋律,让人联想到俄罗斯广袤绵延的山脉,音乐下隐隐仍有暗流,尾声再回到开始主题,以胜利的姿态结束。

普列文的肖五我首听是他60年代的LSO版,普列文60年代由爵士转向古典,标帜性的唱片怕就是这版“肖五”,开疆拓土,一炮而红,也自此与伦敦交响结缘,69年入主LSO后,始终作为一线指挥活跃于音乐舞台,LSO因它的调度,演奏曲目向俄伸展,变的更有朝气,也更有弹性,可惜,此版没在手边,只能提供他1977与芝加哥交响的版本(此版下载于绿坛,在此再一次感谢原发者!),这版与LSO版比较显得音型粗犷了些,措辞也略嫌夸张,合奏似不如LSO版干净帅气。


https://pan.baidu.com/s/1Cove6wrUMFKKxZN6td0G2A?pwd=hbg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发表于 2024-5-30 2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
非常有才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3
发表于 2024-5-30 14: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8 15:36
又下到一张 scherbakov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XChQwlbyR8MNIehu3qe-w?pwd=yy7y

感谢!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发表于 2024-5-30 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07: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柴科玛尼诺夫 发表于 2024-5-29 13:07
pan.baidu.com/s/1B8sHVmP1Zzi9gIvwa_ADzw
提取码:bi56

多谢!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07: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萨洛南与洛杉矶爱乐团2011版的肖四值得期待,对我来说,主要缘于指挥一贯对乐谱准确的理解和乐团长期在他领导下所形成清澈透明的风格,他适度的动态响应也为我赞赏,这套双张还包括了老肖的歌剧《奥兰治》,留待以后。

合奏的声音是我期望得到的(0.28分有一处破声),均衡、清澈,绝无偏于一隅的倾向,因为透明、所以织体结构纤毫毕现,因为均衡、所以声音是“全频段”的,再加上背景干净,穿透力够强,对节奏的设计与掌控也是我希望看到的,不疾不缓,萨洛南的速度一贯如此,他不是那种在擅长在两极大幅拉开中做文章的指挥,他的本领就在“匀速”中,在他眼里,改变乐谱节拍的忽快忽慢,是对乐谱不够尊重,他不会,我们听到的萨洛南总是有着“正确”的速度和吻合作曲家意图的配器规模,因而,他录制的版本一般不会顶尖,但绝对不离谱,也多有能名列前茅的,就像这版。

这样始终具备理性精神的指挥,他们的长处是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怎么要,但弱点则是“不够狠”!因而录制的作品就很难达到百分百,就这版肖四说,我看少了些历史感与历史的厚度,我个人对这版的敬服集中于盘桓在乐队之上萨洛南始终理性的光泽,他的个性光泽笼罩了乐队,也指引了乐队走向,因而管弦乐的技术发挥出类拔粹,声部合奏无可挑剔,没有一丝失误或不当,特别是整个乐队发声时极有魅人之处,显得特别的隽秀悦耳,端丽高雅的不得了,但也得说,合奏少有能触及老肖作品精神、进而能触及灵魂的感动,原因在哪?“不够狠”、不够激情、不够深刻、所谓“文人不乱步”,萨洛南很难义无反顾的“豁出去”。

这是一版以合奏技术取胜的肖四,演奏的协调性、推进的速度、声部的衔接、合奏的清澈感与韵味棒极了,能听的你啧啧咂舌、脑神经与之一起颤动,整体的看,演绎在内涵的揭示上留下了一丝遗憾,但超新颖的措辞与魅人的管弦乐合奏仍带给我很大满足。

https://pan.baidu.com/s/1TdkIp1PtHUzHJNecaCMUkw?pwd=cfd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发表于 2024-5-29 13: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柴科玛尼诺夫 发表于 2024-5-29 13:07
pan.baidu.com/s/1B8sHVmP1Zzi9gIvwa_ADzw
提取码:bi56

感谢!收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发表于 2024-5-29 13: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9 12:50
感谢,楼主应该有兴趣。我其实不懂欣赏,所以,听也是暴殄天物~~

pan.baidu.com/s/1B8sHVmP1Zzi9gIvwa_ADzw
提取码:bi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发表于 2024-5-29 1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感谢,楼主应该有兴趣。我其实不懂欣赏,所以,听也是暴殄天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6
发表于 2024-5-29 12: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9 11:51
sony精选里,还有一位演奏过肖24的,不过我没搜到资源,仅提供信息。

我有24-44.1的,需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5
发表于 2024-5-29 12: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4
发表于 2024-5-29 1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9 11:37
回复不显示,肯斯·加列特的你传了,已经下好了,迅雷

sony精选里,还有一位演奏过肖24的,不过我没搜到资源,仅提供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9 11:28
不客气,还有个Keith Jarrett - Dmitri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us 87 (1992) [FLAC],终 ...

回复不显示,肯斯·加列特的你传了,已经下好了,迅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2
发表于 2024-5-29 1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9 11:20
这套解渴,谢谢老兄

不客气,还有个Keith Jarrett - Dmitri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us 87 (1992) [FLAC],终于下完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研听。

如果有我就上传度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5-28 15:02
拉特也指挥过老肖,之前还真没注意到。看到EMI这封面,想起了老杨松斯那一套。
我想,也许只有在那样特 ...

说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8 09:25
老罗的肖交全集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EkTqlz2_V2D02hOyMIGBQ?pwd=mhta

这套解渴,谢谢老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安德列·普列文(1929-2019)的肖四1977率芝加哥交响录于芝加哥,这应算较早录音,我不知道1962康德拉辛版后还有哪些录音,我听过的多是80年代后的,只所以提录音年份,是因为在七八十年代对肖四的认知远不如现在客观充分,人们那时还把它作为老肖“过渡”型交响作品看待,演绎上更多是作为对管弦乐音响具有挑战性作品来应对,既使对内涵有所认识,也不如现在深刻全面。

因而我听普列文此版首先从音响角度切入,再看看是否有惊喜,我自己设定的起点不高,第一乐章完全能接受,开声稍微有点四平八稳,但又带着普列文特有的硬派与帅气,接下去,你听不出有多少嘲讽气息,更多是应对于声部内部的挑战,若想听管弦乐的交响性,普列文此版尽管听,相当不错的管弦乐入门级指南,活力与份量非常充沛,第二乐章表现出一定内心的涌动,他通过节奏和锐音形状来增强心脉的博动,这招见效果。

第三乐章宽缓的节律很快被昂扬起来的意志压制,但演奏却没有我希望看到的“突破”——内涵深刻的意志与多样化上的“突破”,演奏的一切好像都在,但又都未打破预期,管弦乐无疑在最优秀之列——丝滑的弦乐、昂扬的铜管、包括普列文对节奏力度丝丝入扣的掌控,但我又分明觉察出“四平八稳”的步态,总之,它让我满足,但我又感觉有所遗缺。

https://pan.baidu.com/s/1IKWPhh4KetHVh4n7SlEi3Q?pwd=mm9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7 07: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