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517
发表于 2024-5-28 16: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8 15:36
又下到一张 scherbakov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XChQwlbyR8MNIehu3qe-w?pwd=yy7y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6
发表于 2024-5-28 15: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8 10:46
两个下不动,其它4张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G3Sfa6ZeoE1TkUS44ZDJw?pwd=5i85

又下到一张 scherbakov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XChQwlbyR8MNIehu3qe-w?pwd=yy7y

https://115.com/s/swzvq4l3n8w?password=p324#
Shostakovich - 24 Preludes and Fugues - Scherbako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5
发表于 2024-5-28 15: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8 08:46
古典名作的效应之一是版本超多,特别是名家名版本,再加上耳熟能详,有时真如雨后春笋,一茬茬的竞相 ...

杨松斯的EMI那个全套15首肖交和单张发行的首版对比,少了1~2首交响曲之外的曲目(钢协?),单张收起比较好,图片也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4
发表于 2024-5-28 15: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6 15:29
也许与个性有关,我对老肖的喜爱,不亚于布鲁克纳和马勒,马勒对他有所影响,但他走出的是一条极具独 ...

拉特也指挥过老肖,之前还真没注意到。看到EMI这封面,想起了老杨松斯那一套。
我想,也许只有在那样特有的环境下,才有老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异旋律。换个悠闲的条件,或许就不新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发表于 2024-5-28 1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8 10:46
两个下不动,其它4张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G3Sfa6ZeoE1TkUS44ZDJw?pwd=5i85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2
发表于 2024-5-28 1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怀念逝去的风 于 2024-5-28 10:50 编辑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8 10:22
另外,鹅网还有

On DSCH: Shostakovich , Ronald Stevenson (Igor Levit) - 2021

两个下不动,其它4张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G3Sfa6ZeoE1TkUS44ZDJw?pwd=5i85


https://115.com/s/swzvlqt3n8w?password=lfc7&#
Tatiana Nikolayeva -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_Doremi 2CD等4个文件(夹)
访问码:lfc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发表于 2024-5-28 1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怀念逝去的风 于 2024-5-28 10:29 编辑

另外,鹅网还有

On DSCH: Shostakovich , Ronald Stevenson (Igor Levit) - 2021

CD1 - Preludes and Fugues 1-12

CD2 - Preludes and Fugues 13-24

CD3 - Passacaglia on DSCH





magnet:?xt=urn:btih:EF9C840BC70208E5185AA2235A30D04BC9DB0B65


Shostakovich –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 – David Jalbert (2008)

magnet:?xt=urn:btih:1FE2BB013015BF59B809A6809CDC15A9BD5509EC

Dmitri Shostakovich - 24 Preludes and Fugues for Piano, Op. 87 - Tatiana Nikolaeva 1987

magnet:?xt=urn:btih:C4C63CDD0D66B4CDD7A1BF30E99C48397174DC40


Shostakovich (Shostakovich) - 24 Preludes & Fugues, Op.87 (Tatyana Nikolaeva) 1962

magnet:?xt=urn:btih:3C911792FEA1BFC8E0A3CA59DB3889A1093BC434


Dmitri Shostakovich -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87 Keith Jarrett
magnet:?xt=urn:btih:AC1A38F6194A3878957EF9D39E31F56313E87A56


Shostakovich - Twenty-four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 /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 - K. Scherbakov
magnet:?xt=urn:btih:0FEC1570D9A499DD104468525A687705B8D6C53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发表于 2024-5-28 1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
发表于 2024-5-28 09: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怀念逝去的风 于 2024-5-28 11:19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8 08:46
古典名作的效应之一是版本超多,特别是名家名版本,再加上耳熟能详,有时真如雨后春笋,一茬茬的竞相 ...

24前奏曲和赋格,Ashkenazy和Gugnin,Gugnin的貌似是另一部作品。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gVBAkBrG4BRCHqcBWqIDQ?pwd=hdfw 提取码: hdf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发表于 2024-5-28 0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8 08:46
古典名作的效应之一是版本超多,特别是名家名版本,再加上耳熟能详,有时真如雨后春笋,一茬茬的竞相 ...

老罗的肖交全集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EkTqlz2_V2D02hOyMIGBQ?pwd=mht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08: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古典名作的效应之一是版本超多,特别是名家名版本,再加上耳熟能详,有时真如雨后春笋,一茬茬的竞相开放,而这恰恰为老肖作品的“痛点”,他的作品,普遍版本奇少,如《24首前奏赋格》,既使钢琴家们多到论“堆”称,也没几人愿意录,包括本土的苏俄,再比如肖四,我不知道穆拉文斯基录没录,反正我没见过,这样前苏指挥界的旗帜都不搭理,影响力就少一半,康德拉辛怎么着也有德的血统,算不得纯俄,进入21世纪这样的迥境有所改观,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再看《四季》这类作品,版本多到滥,还有继续滥的趋势,这里的谑头多去了,商家推销的什么百万名琴、什么四大高手、等等,其实都乃扯蛋!名琴再值钱,也不如演奏的“主义“真,究其原因,铜臭、庸俗、短视、迎合是其中最主要原因。

我历来不把古典音乐行业制作与营销的从业者看的很高尚,包括部分演绎队伍的“领军人物”,90年代前还好,还有良知和纯粹的艺术考虑,新千年后慢慢缺失,特别是现今,cm行业的商业化倾向与铜臭气息,甚至超出想像,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而真正“纯净”的、发自内心热爱古典的、甚至于真正在其中有真知灼见的,反倒是业余爱好者们,为啥?——就四个字:与钱无关!啥事一旦与钱、与物质利益扯上关系,就不会“纯粹”,就极易变味,只有不存在利益驱动、而纯粹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深研,才得久远,才能真谛。

现在再用异样眼光、包括对其三乐章结构看待肖四的不多了,但真正触摸到老肖创作真性、真正能从演绎上领悟其复杂精神状态近而以主线明确并辅以千姿百态的好版本很少,主线明确的有康德拉辛、贾维、巴尔沙伊,千姿百态的有佩特连科、罗杰斯特文斯基、海丁克也算一个,另外就属西蒙·拉特,罗斯特罗波维奇版听说不错,我手里没有。此外还有两版值得听听,一个郑明勋率费城管弦乐团1999DG版,我喜欢他的犀利与直接,力度惊人又毫无赘言,一个是扬松斯2004年与巴伐利亚广交的EMI版,以细部鲜明和出奇的深入感取胜,颇为举重若轻,传上来,看看能否有识家欣赏。

郑明勋是善于制造“动态”和趋势的指挥,他的指挥有很强的个性印迹,交响语言的明确和动静起伏令我信服,幅度广阔又有轰动效应,他同时又能在细部上做足文章,这两点很像法大指挥明希,他的不足只是层次上不如明希舒展,而精确的“点位”感不如小泽征尔,但这两点在新千年后都有所提升,他的第一乐章简明扼要,滤去所有水分子,迅猛直接,直奔主题,演绎上稍显简单了点,但主线与运行的趋势清清楚楚、明白无误,包括三乐章,都显得脑袋极警觉,也感染的演奏员们惊悚悸动。

扬松斯这版肖四的第一乐章属名附其实的“多轨运行”,而各自路径的方向感清晰明确,每一朵“喇叭花”都开的妖娆多姿,尤对细部细节做的甚为优异,而他在末乐章对两条不同精神状态路由的勾勒棒极了,能把沉思抒情与凶猛阴狠的交叉合盘托出,同时又有着风掠叶乱、奇思妙音的精湛设计,他演绎的深入与多彩很得我意。

郑明勋版:https://pan.baidu.com/s/1295g16L21JrOI0i7fpFvHA?pwd=w8ff
扬松斯版:https://pan.baidu.com/s/1xIdMDn5NOPPWEMOhVoh9dw?pwd=5mq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7 0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论音乐创作,老肖《24首前奏曲与赋格》如何称誉都不过份,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它让巴赫的《平均律》在相隔200多年后得到了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姊妹花,在前奏曲与赋格这个独特的体裁上,能够创作出不输于前人经典地位的作品极不容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立上头”,所以巴赫以后,作曲大师层出不穷,却再无一部能与其比及的《平均律》,直到老肖此作的出现,我以为如果真要论说20世纪音乐创作的经典,老肖此作堪为魁首,它让巴罗克古老音乐形式再获新生,用现代的音乐语汇重续经典,又能使之不辱前贤,仅此就非同凡响。

此作老肖同样以C大调始,但在排列上与《平均律》顺序不同,《平均律》以C大调始、按半度提升依次排序,巴赫《平均律》的目的,在于以作品的形式固化一种新的律制,所以又称十二音平均律,简单的说是把八度音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以利于转调,由于音程相等,它构成了以半音相接的循环,转调变得毫无阻碍,现在我们早以熟知了这种十二音律,但在当时,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而老肖则以五度循环和大调的关系小调来决定顺序,体现出他在调性考虑上独具匠心,既:重在调性中主音与属音的内在依附关系,我们知道,大调中的五度循环与大调的关系小调、所体现的都是一种主音与属音的内在关联性,老肖以此来决定顺序,更合乎调性自身运转逻辑。

听此类作品的关键在于能听出赋格,赋格是复调音乐的基础,弄不懂赋格或者听不出赋格,就难以体验巴罗克复调音乐的精髓,也难以体验赋格本身的精妙,弄懂赋格首先要对它有所了解,这个并不难,网上应该有不少介绍文字,但我以为关键还是在听,古典音乐上一个始终存在的难题就在于:你在文字上了解甚至理解了,但未必在实际应用上能听出来,赋格也罢、主题也罢、调性也罢,都是如此,而欣赏音乐乃至于能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却又恰恰在于能听出来,真正了解体味音乐的精妙也恰恰在于能听出来,否则,你在文字上了解再多,在音乐面前仍是一头雾水,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在结构上费笔墨,提供链接直面音乐,具体标出时间来,其用意就在于此,了解音乐,最好能明了音乐自身的肌理构造(当然不是必需,这个无须说),而不能仅仅停留于感官与表情体验,而这一切的基础就在于——听、精听、再精听,别无它途,只有把“听”作为整个音乐活动的中心,CD才有价值,否则,它不过是一堆用来堆砌或炫耀的“玩意儿” 。   

以我看,弄懂赋格最好先从巴赫的《平均律》开始,相对更规则,也更精确,彪罗说它是键盘音乐的旧约全书绝非妄语,它的确是复调音乐与赋格体裁的指导性教材,如果有了《平均律》的基础,再来听老肖的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受用起来就容易些,如第一首C大调,如果对赋格了解不够,你就较难分辨出来,而听懂赋格的关键,在于能辨清主题与答题,分辨清呈示部几个声部的进入,它属四声部赋格,四个声部分别在2.49分、3.03分、3.16分、3.28分以主题、答题的形式依次进入,调性和声的运用非常规则,开始主题的起始音在主音C上,而第一答题的起始音则必规矩的落于五度属音上,第二、三答题在3.16分和3.28分分别以高八度的面目重现,精确的就像一标准的数学公式,那么啥叫对题呢?简单说,对题是主题或答题的旋律性伴奏,它与之形成二重对位,认清对题同样关键,有的爱好者把它作为答题是误读,显然,答题与对题很易混淆,回到第一号C大调,在3.03分答题两个音符演奏后,上方出现的旋律就是对题,它与答题和随后的主题形成“二重对位”,明白熟知这三个概念,剩下的就是仔细的听,慢慢就会清楚主题与答题、对题与主题答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密接与对位关系,也会大致能看清呈示部与“展开部”在哪里,也才不会被展开部的变化所迷惑,要知道,赋格的魅力更多是表现在展开部里的:精确中有丰富的错综复杂的变化、而所有的变化又都透着精确与规则,照章办事是赋格奉行的宗旨,它与自由曲风的前奏曲相互映照、相辅相成,或者说的文一点,前奏曲与赋格这种形式:就是具有自由即兴色彩的前奏曲与高度严密组织赋格曲的组合体裁。

再来看a小调(C大调的关系小调),前奏曲是具有托卡塔曲风的快速经过句,它与C大调前奏曲形成鲜明对比,赋格三声部,轻灵妙动,主题很短小,分别在1.01、1.06、1.11分进入,对题也同样在1.06分答题出现后介入,但展开部分神采奕奕,曲风上与前一首的古扑静颐大相径庭,多变的调性与姿容表现出明显的现代风格,由此可以看出,老肖是把关系大小调中的两首作品作为具有“对比性格”的一组来处理,而在整部作品的性格把握上,又兼顾着巴罗克古韵与现代俄罗斯的民族风情,这在第一首C大调看的很明白,前奏曲是古老的萨拉班德与厚实的俄罗斯情趣的结合,它以分体与交叉的方式将其联系在一起,开始的萨拉班德稳守在C大调上,0.33分,随着调性偏离C大调,具有俄罗斯色彩的乐句出现,之后,两者渐由分体走向交叉,直至纠缠在一起,需注意的是:音乐性格的转变是由调性的变化开始的,不同的调性往往代表着不同的音乐性格与音乐色彩。

第三号G大调写法堪称奇异,老肖确有举重若轻的大本领,前奏曲由两个明显对立的主题构成,一个在低声部沉重而笨拙的脚步,另一以高两个八度敲击音型出现,情绪骤然紧张,之后两个主题在高低音域相互交叉置换,使得精神更加紧张,并在紧张中嘎然而止,就在你不知所措时,轻灵的三声部赋格应运而来,瞬间将前奏曲的紧张关系化解,轻松跳跃的乐思如泉奔涌。

而第四号e小调(G大调的关系小调)在音乐与情趣上又与第三号完全“反行”,疏缓的前奏曲带有夜思气色,左手的分解和弦让人联想到暗夜的钟声,3.08分开始的赋格持续着前奏曲的静思,表现出宗教的神圣气息,四声部赋格在样式上有了变化,对题将前后两组主题呈示的间距拉长,使第三声部听上去仿佛慢了几拍,三声部低八度、四声部却高八度,使调性的空间与色彩更为丰满,而音乐的情感性由此演化的极为丰腴,正当我们以为音乐就以这样的频率行走下去时,5.56分再一次发生变化,骤然提速的节奏使气氛为之一变,表情上从深沉的神思回到明快的现实中,似乎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卷。,

这样说下去很堆积文字,听乃王道,还是去听,这是一套充满对比、遍布着丰富的音乐之内与音乐之外各种元素交融的杰作,作品既不失巴罗克古老体裁圭皋,又从中注入了大量现代元素,使之散发着时代的鲜活新颖气息,作品的另一价值则是创作专注于音乐本身,基本看不到来自于外力与内力非音乐层面的挤压(不像他的交响曲与四重奏),音乐思维有相当的自由度,从而彻底打开了“音乐之门”,我个人始终以为,了解老肖的才华和它的音乐,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不能不听,将它“啃熟”,许多音乐上的不解与难点都会化解开。

尼古拉耶娃是作品的被题献者和首演者,其中一些章节都是与老肖在一起探讨精研的结果,她的演奏最为接近作品与老肖的创作精神,她的两个版本都堪称权威,演奏浑然天成,与作品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琴风一如继往保持着雄大刚强与浓重饱满的个性,走键的筋骨感甚好,而峥峥可比硬骨、细微恰似蛩鸣、开阔或如腾空走马,确是精彩,她的巴赫《平均律》和老肖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都是可登堂传世的经典之作。  

https://pan.baidu.com/s/1sSYY54h8dhMK8hWsVZLaIg?pwd=4wf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
发表于 2024-5-26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5: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也许与个性有关,我对老肖的喜爱,不亚于布鲁克纳和马勒,马勒对他有所影响,但他走出的是一条极具独创性的音乐之路,这条路上的老肖,绝对属“单列品种”,而这个肖姓的独一无二的伟大篇章,竟然生发成长于那么个严苛恶劣环境下,不由得令人唏嘘!我时常在想,若环境稍宽松,以老肖的才华,20世纪音乐史怕得重写。

西蒙·拉特尔和伯明翰城乐团1994为肖四录制了一版佳作,演奏不仅洒脱而严谨有序,我尤其赞赏他的“说明性”,第一乐章爆炸般的开端既有攻击性也有嘲弄口吻,这样大张旗鼓具有轰动效应的音响、很难得的与“有的放矢”连在一起,1994尚年轻的西蒙·拉特以犀利的洞察无情揭开多年来覆盖于老肖第一乐章的“帷帘”,合盘托出所有隐藏在“高声大嗓”下的幽默和荒唐,前苏的“检验官”们并非都是吃货,它们显然看出了老肖肚子里的“春秋”,不整你又待何时?我是甚敬服老肖在环境局限下的春秋笔法,特定时期的艺术,直白意味着隐匿不够,意味着功力不够,更意味着“月球引力”,而“春秋笔法”从来都是智慧,尽管不得不“犬儒”。

他的第一乐章,若听赏足够认真,你会觉出在音响峰值的高潮中有空洞、轰然的喧闹中有嘲弄,僵化的固态中有彷徨,而所有这些,却又同时横溢着难以扼止的、迷人的、涌泉般喷涌的音乐潮和灿亮的乐感,它在旋律和声上的新颖奇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我突然想起来斯特拉文斯基与老肖见面时对老肖的叽讽其实是不合适宜的,斯特拉文斯基至少不具备那样的资质。

拉特尔的第一乐章不仅题旨清楚,结构也同时清晰,他对合奏力度与和声简约的设计、使声音很恰当,他不追求“大声”、更不人为去扩张幅度、是聪明的着笔法,为此,甚至适度压制打击乐器的响度,以免造成过量“音染”,谁若有兴趣,对照前几版比较下,就会明白年轻的西蒙·拉特此招法的智慧,他极清晰的笔墨、多姿的色彩、平衡的两翼、包括起与伏,都具有千姿百态的魅人模样,而他的第二乐章洒脱却不失优雅,线性与插部形成的和声效果如挥墨大写意般醒目。

以这样清晰的和声线条组成的第三乐章很令我迷了一阵,听听在他棒下伯明翰的弦乐群(第5.46分-9.20分),快速度之下一丝不乱,几个声部极速下的的衔接天造地设般自然,没有一点含混不清,我是把这版肖四看做他日后辉煌指挥生涯的奠基之作——极其理性而宽阔的视野、带有逻辑性能的和声配制、简繁得当的织体、独立而又协调的声部,都预示了日后的风格。

https://pan.baidu.com/s/14SpP1vlfzq0pmj6Inwaf6Q?pwd=hib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
发表于 2024-5-24 14: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5-21 23:36
上海交响乐团.-.[朱践耳管弦乐曲集I.2CD].专辑.(FLAC).rar
https://pan.baidu.com/s/1qYTwC4s

牛爷分享的这套朱践耳管弦乐曲集制作精良:2010年抓轨,使用了当时的抓轨机皇PLEXTOR,图片齐全,曲目介绍标签信息完整.........谢谢阿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
发表于 2024-5-23 1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5-21 23:36
上海交响乐团.-.[朱践耳管弦乐曲集I.2CD].专辑.(FLAC).rar
https://pan.baidu.com/s/1qYTwC4s

大神客气哈,跟着你的步伐也收获了很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发表于 2024-5-23 17: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3 16:47
李白斗酒诗百篇,敢 天子呼来不上船

现在一个小片警请喝茶,也不敢不去,斯文早已扫地。

一声叹息,这世道如他们所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0
发表于 2024-5-23 16: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3 16:31
是,中午多了两杯,一时走眼,老兄谅解我就心安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敢 天子呼来不上船

现在一个小片警请喝茶,也不敢不去,斯文早已扫地。

好了,不劳回复。有些话,我可以随便说,但你最好不说,无它,言以载道。

愿此贴继续精彩纷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6: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ejack 发表于 2024-5-23 16:15
还好还好,一场误会。看得我胆战心惊

也让仁兄受惊了,不好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6: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23 16:02
没事,我也这样醉言频出过,当然远不如你才华横溢。你的几首词作,比我强多了~~

是,中午多了两杯,一时走眼,老兄谅解我就心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7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