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记——某个大雨倾盆的午后聆听《长恨歌》

[复制链接]
畤謬N笑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13 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在拿到黄自先生的《长恨歌》之前,曾经过一些小波折,心里有那么一点不愉快,所以闲置了这张碟一些时日。今日,本想出去溜溜,但窗外大雨依然倾盆,只好郁闷地窝在家,整理一下东西,这张碟就这么被无预料的翻出来了。
   碟在CD机中嚓呲嚓呲的旋转,忽然间,合唱声夹着钢琴伴奏,以一连串激烈的级进上行音阶把毫无防备的我撞翻了。“骊宫高处入青云,歌一曲乐府法音,霓裳仙韵,舞一番,羽衣回雪,红袖翻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这一段随着钢琴声,慢慢变得抒情,乘这个空,我稍稍调整了一会思绪,回想了一下这部《长恨歌》的曲作者——黄自先生。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县人。1916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并开始学习音乐。1924年赴美留学,在欧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学,兼学音乐。1926年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后,继续留校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1929年毕业回国,在沪江大学任教并在上海国立音专兼课。1930年后,他辞去沪江大学的教职,专心在国立音专任教,教授作曲理论。他的学生很多,(黄自有五位很有名的入室弟子,分别是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和林声翕。其中,林声翕是后来为黄自的《长恨歌》所缺的乐章补遗的人。)就不一一列举了。1938年5月9日病逝于上海。
    黄自的作品数量虽不多,但涉及的题材却很宽泛。
    歌曲类的有:比如有爱国题材的《旗正飘飘》、《抗敌歌》等;社会题材的《农家乐》、《天伦歌》等;古诗词为题材的《点绛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花非花》(我们最熟的)、《卜算子》等;
    现代诗词为题材的,因为经常演唱,我们非常熟悉,有《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等;还有儿歌《西风的话》、《雨后西湖》、《踏雪寻梅》、《本事》等。器乐类的很少,但他1929年的毕业作品音乐会序曲《怀旧》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在国外得到好评的交响性管弦乐曲。此外,还有一些理论教材。
    当然还有一部重要作品,这篇文章的主角——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写于1932——1933年,是黄自唯一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也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体裁的作品。但喜欢这部作品却不是为着这些可有可无的名号。
喜欢它不像某些作品,需要语言来修饰,以显示其尊贵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喜欢它是那样的意味隽永。从词、曲、钢琴配乐与多声部合唱的写作,到西洋作曲法与民族风格的复调与和声的融合处理,各种细微之处,处处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CD机里,钢琴弹出舒缓,浪漫的音乐,唐玄宗(男高音饰)和杨贵妃(女高音饰)深情地对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无疑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流传最广、最为通俗的句子。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他的这部《长恨歌》写于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06年)冬天。那年诗人正任屋(地名,今陕西周至)县尉(官名),在一次与陈鸿、王质游览一个名叫“仙游”的寺庙时,经王质提议,白居易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民间流传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鸿写成《长恨歌传》,白居易写了这首千古流传的《长恨歌》。
   当时,白居易写这首诗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尤物即杨贵妃),但不知何故,最后却写成了一首千古流传的、歌颂爱情的名篇。我一直很感谢白居易那时的“一念之差”,我曾想过是不是某人影响了他?还是他那时爱情到来?不管真相如何,今人将永远感谢白居易,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如此浪漫的诗篇。
诗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琅琅上口。我曾经下决心把《长恨歌》背诵出来,但终未能如愿。我仅仅背到第二部分开始处(我把《长恨歌》按故事情节分为三部分进行背诵)“………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鱼闻铃肠断声。”现在想来,颇有遗憾。
   虽是这样,其中的名句仍留给我深刻的记忆,比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还有“……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再相会……”,和大家都熟悉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等。
  “香雾迷蒙,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由钢琴伴奏的女声三重唱的声音悠悠地从CD机中传出。不知不觉,都已经唱到了唐玄宗在梦里与杨贵妃在蓬莱仙岛上相会的一段《山在虚无飘缈间》。
这段向来为我国音乐学者所推崇,因为在这段中,黄自在西洋体裁的作品中,尝试了民族风格的复调与和声的处理手法,使得这首曲子在严谨、精致、典雅中贫添了一份来自中国悠远历史的清新与“禅”味儿,很是中听。
   曲子在钢琴伴奏声中开始,采用五声调式,比较起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与这首曲子风格很相似。女声三声部扮演蓬莱仙岛的仙女们,她们讥笑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痴情,“……离合悲欢,旺作相思梦,参不透镜花水月……”重唱与轮唱交替,高声部与底声部互相融合,犹如仙女们一阵阵的讥笑声此起彼伏。
   终章《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音乐缓缓的起伏,男女声缠绵地交织在一块,代表唐玄宗的男高音打破局面,他唱着“……思重重,念重重……料人间天上,再也难逢。”悲叹着结束了全剧。我也不禁为他悲叹,杨玉环哪,你可曾记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记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吗;还记得………
   意犹未尽的我接连听了好几遍,终于心满意足,抬头,窗外雨早已停歇,夕阳温柔地照在我的阳台上,天气真好……
2
发表于 2004-7-13 16: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我还是情愿听梁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7-13 2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还是日本娘们拉的那个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23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