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03|回复: 1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拜雅99周年之际,再来说说现任旗舰T1三代的搭配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9-15 13: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本帖最后由 萧乡小卒 于 2023-9-15 13:42 编辑

拜雅的旗舰耳机T1经历三代的变迁,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型号,但T1三代从上市之初就是一款颇有争议的耳机。因为这这代T1官方改变了耳机的驱动策略,放弃了前两代600欧姆高阻耳机的特性,转而变成低阻,似乎是向如今越来越多的追求便携化的发烧友妥协。




但不可否认的是,T1三代的单元素质其实是历代最高的,解析信息量和细节揭示力都是旗舰级别。问题在于32欧的低阻设计,和调音风格的改变,使得上市之初和前端设备的搭配非常混乱,出来的声音也就千奇百怪了。
我也是经过了“三进三出”多次折腾把玩了T1三代,终于对于这个耳机的特性和玩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借着本文来和大家分享和探讨下,也欢迎折腾过T1三代的烧友来分享自己的经验。





2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本帖最后由 萧乡小卒 于 2023-9-15 19:15 编辑

包装底部有耳机的主要参数,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几项,频响范围:5-50000hz,阻抗32欧,灵敏度100db,从参数看来频响范围有着旗舰耳机的水准,并且低阻高敏也可以直推的。。。
然鹅如果你真的用随身设备来驱动会怎样呢?




可以看到耳机外观依旧还是延续了T1类似的外观设计,全深色的配色也更为现代,官配耳机线看介绍是7n occ线材,实测这根线素质确实不错。



耳机底部是可换线的插孔设计,和t1二代完全一样,双3.5插针,因此t1二代的线也可以通用。
作为一个低阻耳机个人觉得t1三代并不适合用平衡驱动,官方也并没有搭配平衡接口的线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本帖最后由 萧乡小卒 于 2023-9-15 13:41 编辑

与T1一代的对比

我一直留着一只T1一代,因为其准确平衡的声音,是我非常喜欢用来作为参考标准的耳机。
三代和一代相比,一些肉眼可见的差异其实是跟听感差异有着必然的联系,很有必要先说一说。




两代T1外形上其实挺相似,主要区别一代是编织的金属网来作为半开放的面板,三代的面板是在一块金属上做了大小变化的开孔,开放性三代感觉更大一些。



三代的耳罩看起来采用了和一代类似的天鹅绒材质,但把一代和三代耳罩放在一起对比,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



两个耳罩对比看,可以看到一代耳罩的绒质颜色更黑,内凹深度没有三代那么深,实际摸起来,一代海绵更柔软,三代则更硬,因此三代耳罩撑起来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翻过来看耳罩背面,差异就更明显了,一代得耳罩背面密密麻麻开了很多小孔,三代耳罩则是开了一圈大孔,但开孔数量少了很多。
拜雅的老玩家应该都知道,耳罩背面开孔数量对声音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拆卸耳罩后,可以看到腔体内也改变明显,虽然两者都是倾斜单元的设计,但三代在隔音滤网外还加了一层更厚的隔音材料,相比一代一层薄薄的滤网。
即使没听也可以感觉到这层材料会压制高频亮度,增加低频量,具体的影响我们后面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4: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器材搭配
1)便携前端
由于我主要玩台式系统,手里没有专用的便携前端,只有一台体积小巧的乐图PAW1录音笔。t1三代直推相对高阻的t1一代和二代确实更容易发声了,即使是这个小录音笔驱动也能有着基本的声压和动态。
但问题是声场没有打开声音比较拥挤,显得密度很大。同时高频暗低频多,尤其听低频比较多的音乐时,时间长了甚至会觉得轰头,这也是大多数烧友对T1三代诟病的地方。
究其原因,个人觉得如果用随身前端来驱动,及要求有一定的驱动力能打开声场,化开过大的密度,还要有较好的控制力能控制其低频。
目前的一些万元以上的旗舰便携前端或许可以满足这些要求,试过的烧友可以回帖说说。



2)台式系统
台式系统上,由于T1一代和三代的阻抗特性差异很大,对耳放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用前端是:
音源数播:Lumin mini u1
解码:chord dave
耳放:wells audio headtrip (驱动T1一代),尼夫rnhp(驱动T1三代)



T1三代低阻高敏的特性,如果用headtrip这样的高阻放驱动,听感甚至不如直推,会明显感觉过推,导致低频量大大增加,同时伴有底噪。尼夫rnhp则非常适合低阻高敏的耳机,而且声音温润耐听,在5千元内价位的耳放里控制力也非常优秀。
PS:唯一要说明的是建议给尼夫rnhp供电用上一个不错的线电,相比原配的小电源会有明显提升。



不改变原装耳罩配件的情况下,t1一代对比三代,风格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t1一代,声场趋向宽松细腻,流畅自然,三频分布均衡,不强调任何一个频段,也没有刻意强调声音的形体感和框架感。
t1三代,声场有着明显的框架感,声场高度立体。三频分布偏中下盘,高频比一代略暗,中频结像稍远口型更小,低频明显增强,但不会像随身前端上比较散,会更节制和凝聚,声音也整体密度更大了,更富有能量感。


从两者的差异看来,T1三代的耳罩和增加的隔音材料应该是改变声音的主要原因,压制了高频并增加了低频量感和下潜深度。
如果换一代耳罩给三代来用,会让声音的宽松感透明度加强,减少低频的量感,可以让三代的声音更趋向一代,同时又保持了三代结像更精细,形体感更好的特点。



对于T1三代,后来又陆续尝试了一些其他耳放和一体机,我整理了以下不同价位下的推荐,仅供参考:

5千价位内,除了尼夫rnhp,还可以考虑铁三角的bha1100
优点:胆石结合,声音温润,略带铁三角的染色,接口丰富。


万元价位内,RSA the raptor猛禽
优点:一代低阻耳放名机,小胆机+独立外置供电,非常适合驱动各类低阻高敏耳机。




万元级一体机,钰龙DA1
优点:解码素质和耳放水平非常均衡的一体机,且耳机口素质优秀,适配性广泛,大部分低阻和高阻耳机都能较好的适配。



万元以上独立耳放,Burson soloist 3X GT
优点:三档增益,可以适配不同阻抗的耳机,声音细腻干净,空气感强,有着高端耳放应有的松弛感和透明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9-15 14: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还是等100周年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4: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最后给想尝试T1三代的烧友一些建议:
1.有条件的话就不要用随身播放器驱动,除非你有素质优秀,控制力强的高端便携前端或者便携台式前端(索6万,菊花台之类)。
2.上台要用低阻放驱动不要用高阻放,更有利于驱动好声音的细腻度和低频控制力。个人猜测t1三代类似大乌的特性,但由于阻抗更低,比大乌更容易驱动过载而造成低频失控。
3.比较讨巧的方法,直接更换一代耳罩,最好是柔软的早期t1一代耳罩。低频能量感会大幅削弱,声音更宽松,副作用是结像形体感减弱,密度减弱(不建议拿掉那层厚厚的调音棉,否则声音会变得干瘪,高频毛刺感增多)
想要彻底征服t1三代看来还需要些时间来继续折腾,让子弹再飞一会
谨以此文献给广大的拜雅T1的粉丝烧友们,在玩耳机的路上不断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4: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希望有100年新旗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9-15 15: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我的预测是100周年将会以t1二代为模板,发布t1 二代 jubile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9-15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包头市
好帖当顶,期待后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5: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金色黎明 发表于 2023-9-15 15:01
我的预测是100周年将会以t1二代为模板,发布t1 二代 jubilee

我更希望是t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9-15 16: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关键是低频的控制力和下潜要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9-15 16: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t1三 搭配好,推好,是很不错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6: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猫盹儿 发表于 2023-9-15 15:37
好帖当顶,期待后续

谢谢捧场 大家可以来分享下自己的搭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6: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3-9-15 16:12
关键是低频的控制力和下潜要好

对耳放控制力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9-15 17: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门
不错的分享,虽然从来没有听过T13,在展会上好像也不怎么推。当年入烧就是从拜亚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9-15 17: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9-15 17: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萧乡小卒 发表于 2023-9-15 16:44
对耳放控制力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不只是耳放,还有前端和周边,是对整个系统的要求
T13最基本的要求是低频这块要搞好,搞不好会影响中高频,显得非常臃肿,搞好了会显得比较均衡,而且动力澎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9-15 18: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卢湾区
萧乡小卒 发表于 2023-9-15 13:22
包装底部有耳机的主要参数,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几项,频响范围:5-500000hz,阻抗32欧,灵敏度100db,从参数 ...

萧乡好分享!这支T1三技术指标上和K812灰常地接近。有一个勘误,频响范围是5-50000Hz,不是五十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XHXHXH 发表于 2023-9-15 16:38
t1三 搭配好,推好,是很不错的声音。

是的,本身硬素质还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abc284444 发表于 2023-9-15 17:02
不错的分享,虽然从来没有听过T13,在展会上好像也不怎么推。当年入烧就是从拜亚开始

可以找机会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4 05: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