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0-8-26 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20-8-26 23:40 编辑
突然想到,就算是完全的原音回放,100%回放,
但是,原音中,也录下了器材的杂音,50Hz工频声,线材声,功放声,话筒特色声,
如果大音量去播放,那么这些声音会不会和播放设备的50Hz工频及其它特色声,产生相干叠加,产生光栅干涩般的多余的假的听感呢。
而,小音量播放,至少可以减小原音中的杂音干涩成分的量。
当我,调小音量听,我感觉,更能注意到音乐的内含。人的状态。
以前我一直纠结在电阻大小,后来觉得,功放其实是多余的,它只调节了亮度,但没有改变信息本身,甚至带来了自身多余的信息。
如果音乐是一串文字,无论什么草书楷书,最后,字面意思是不会变的,唯一的区别只是看起来舒服不舒服,但文字内含是不变的。
经过多个器材后,如果文字变成了彩色的了,但字迹已经模糊了,那么,有时认不清写得是什么,随便猜一个字,继续朗诵下去。
那,到底是在看字,还是在看文章。
即使是lofi,心灵还是能敏感的发现,其表达的内含。
脑放,可能要升级到心放。
让心吃个饱,而不是累垮脑耳。这才是听音乐的初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