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168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缓慢连载)站在历史的垃圾堆前,聊聊那些我怜爱的老家伙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6 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
从来没有写过连载帖子,这是第一个。

本贴的目的是介绍一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在历史中的优秀“过时器材”。它们和我都会随着时间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正如一个时代取代另一个时代,后浪取代前浪,不合潮流不识时务逆流而行的鱼儿被拍死在沙滩。。这个帖子只是想为它们曾经在这世界存在过留下只言片语而已。

这个帖子会缓慢更新,这些年玩过的器材都会一一介绍,图片都是来自自己的实物拍摄,都是自己拥有或者曾经拥有的器材,或者很多人不认识不了解它们,你们就当科普贴趣味贴看好了,增加点对随身听的认识也没什么坏处。

本人不推荐读者在不具备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涉及老机领域。
2
发表于 2022-3-14 14: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emmm,这帖子怎么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2-3-14 2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这个帖子主要以过去数码随身听未兴起前,随身听的黄金时代的机器介绍为主。

写在题外的话

大家谈很多烧友因为“录音笔”认识我,但录音笔只是我玩过的器材中最近的一部分。

“录音笔”这个译法其实是中国特色,和香港翻译的“录音棒”一样,都是英文Recorder“录音机”的不同译法,现在大家看到录音笔3个字,第一反应就是现在主流的闪存数码录音机,第二反应就是“专业器材”。这其实是个因为时代变迁产生的认知局限和认知误区。

如果你经历过磁带时代,经历过MD时代,甚至DAT时代,你会了解录音机和录音功能在音乐发烧友中是多么普遍的存在,也几乎是当时器材最主要的基本功能之一。

从什么时候,录音这个最常见的功能逐渐离我们远去?逐渐从民用市场萎缩、消亡,局限到专业市场?应该是存储介质的大跃进和网络的兴起,当以前需要金钱购买,甚至有钱也买不到的音乐资源变得免费和唾手可得,当几百上千张专辑无需录音就可以直接以数字的方式拷贝存储到小小的硬盘或闪存卡上。。。当大家都习惯用笔记本和手机听歌。。。迈入新时代,习惯了新的音乐体验方式的音乐发烧友们已经不需要繁琐费时的录音了,他们只要一个大容量的单放器材即可。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会有产品,录音机逐渐在消费市场上衰败了。。。新生的烧友已经遗忘了录音机曾经在身边出现过,曾经被几代烧友们频繁使用过。

“录音机=专业”?“专业”=“不好听”?这种观点是否是现在普遍的观点?选择了“录音机”听歌就是选择了旁门左道?是太年轻?还是太无知?笔记本听歌,手机听歌都能被宽容的看待,一个专职录音和回放的纯粹的音频器材却被歧视,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自从sony 最后一台pcm录音的md录音机mz-rh1和最后一台dat录音机pcm-m1的停产,散发着美与辉煌的经典随身听时代宣告落幕。一个从磁带始,以md和dat终,陪伴了几代人,涌现出无数经典型号,创意非凡,多姿多彩的随身听时代画下了句号。

2005年,sony以闪存为存储介质的新时代的数码录音机pcm-d1,针对专业市场发布了。作为前代dat录音机的继任者,D1汲取了历代dat的经验与技术,不妥协的设计与不惜成本的制作,开创了崭新的录音机时代。但遗憾的是,D1之后,sony没有再生产出超越它的产品,sony曾经的热血与偏执造就了D1,但无意中也让它成为了绝唱。

sony在Rh1后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消费级闪存随身听,但遗憾的是建树都不大,远远不能和以前的辉煌时代相提并论。s705/s706鱼雷或许给大家留下过一些美好的印象,但之后sony的纯音闪存随身听一代不如一代。发展到今天,与手机无异的大屏安卓“随身听”,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句“音质欠佳”能形容的了。在这个ipod占据主流河山的消费随身听时代,满世界的同质化和单一化,曾经活跃在随身听市场的许多厂商都已经退出,曾经在随身听海洋里遨游的各式各样的鱼儿都已经消亡,留下的,只有盘踞在食物链顶端的“那条鱼”。作为一个对回放有要求的随身发烧友,现在的选择除了各种国砖、各种捆绑、以及被人讥笑的“录音笔”外,还有什么可选择?


题外话毕,数码录音笔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也欢迎大家都来畅谈自己以前把玩过的经典随身听。

新兴的国产hifi随身厂商,应该承担起不降低消费者审美能力的责任,事实上现在太多新入行的随身发烧友,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随身听应有的“科技感”、“精致”和“美”。
作为一个在手掌间把玩的产品,外观设计、做工与音质一样重要。

随便贴一张,正好是30年前的产品。


这些年的折腾和器材的进进出出,花掉的是学费,得到的是体验和经验。回顾过去玩过的形形色色不同种类的器材,Tape、MD、CD、DCC、DAT、HDD、Flash随身听,若论方便,当然是闪存随身听。无机械活动部件,无抗震方面的担忧,操作便利存储大,已经是现在随身听的绝对主流(HDD随身听音色比闪存随身听的好一些,但稳定性不如闪存,毕竟HDD有读取机构,耗电高,有坏道的可能),这也是我至今保留D1的理由。但论机械感和听感,还是DAT为佳。结合了磁带模拟味和cd高解析的音色特点,饱满细腻的音质,精密的机械结构、无论是从dat磁带到机体,独特的气质让人着迷。

先谈谈我最喜欢的经典随身听,DA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2-3-14 2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本帖最后由 soralight 于 2022-3-14 20:56 编辑

百度快照和网站博物馆上只能看到这些了希望版主可以恢复一些老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3-15 1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渝中区
真是怀念以前磁带,MD甚至是CD的时光,真的重心在听音乐上面。
现在动不动就出新,层出不穷琳琅满目反而容易迷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5-10 1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论坛终于开老帖子入口了,网页版右上角点进去就是,可惜图片都没法加载出来
感叹新老交替万物更迭啊
以下是我用只看楼主功能复制来的


从来没有写过连载帖子,这是第一个。

本贴的目的是介绍一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在历史中的优秀“过时器材”。它们和我都会随着时间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正如一个时代取代另一个时代,后浪取代前浪,不合潮流不识时务逆流而行的鱼儿被拍死在沙滩。。这个帖子只是想为它们曾经在这世界存在过留下只言片语而已。

这个帖子会缓慢更新,这些年玩过的器材都会一一介绍,图片都是来自自己的实物拍摄,都是自己拥有或者曾经拥有的器材,或者很多人不认识不了解它们,你们就当科普贴趣味贴看好了,增加点对随身听的认识也没什么坏处。

本人不推荐读者在不具备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涉及老机领域。
这个帖子主要以过去数码随身听未兴起前,随身听的黄金时代的机器介绍为主。

写在题外的话

大家谈很多烧友因为“录音笔”认识我,但录音笔只是我玩过的器材中最近的一部分。

“录音笔”这个译法其实是中国特色,和香港翻译的“录音棒”一样,都是英文Recorder“录音机”的不同译法,现在大家看到录音笔3个字,第一反应就是现在主流的闪存数码录音机,第二反应就是“专业器材”。这其实是个因为时代变迁产生的认知局限和认知误区。

如果你经历过磁带时代,经历过MD时代,甚至DAT时代,你会了解录音机和录音功能在音乐发烧友中是多么普遍的存在,也几乎是当时器材最主要的基本功能之一。

从什么时候,录音这个最常见的功能逐渐离我们远去?逐渐从民用市场萎缩、消亡,局限到专业市场?应该是存储介质的大跃进和网络的兴起,当以前需要金钱购买,甚至有钱也买不到的音乐资源变得免费和唾手可得,当几百上千张专辑无需录音就可以直接以数字的方式拷贝存储到小小的硬盘或闪存卡上。。。当大家都习惯用笔记本和手机听歌。。。迈入新时代,习惯了新的音乐体验方式的音乐发烧友们已经不需要繁琐费时的录音了,他们只要一个大容量的单放器材即可。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会有产品,录音机逐渐在消费市场上衰败了。。。新生的烧友已经遗忘了录音机曾经在身边出现过,曾经被几代烧友们频繁使用过。

“录音机=专业”?“专业”=“不好听”?这种观点是否是现在普遍的观点?选择了“录音机”听歌就是选择了旁门左道?是太年轻?还是太无知?笔记本听歌,手机听歌都能被宽容的看待,一个专职录音和回放的纯粹的音频器材却被歧视,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自从sony 最后一台pcm录音的md录音机mz-rh1和最后一台dat录音机pcm-m1的停产,散发着美与辉煌的经典随身听时代宣告落幕。一个从磁带始,以md和dat终,陪伴了几代人,涌现出无数经典型号,创意非凡,多姿多彩的随身听时代画下了句号。

2005年,sony以闪存为存储介质的新时代的数码录音机pcm-d1,针对专业市场发布了。作为前代dat录音机的继任者,D1汲取了历代dat的经验与技术,不妥协的设计与不惜成本的制作,开创了崭新的录音机时代。但遗憾的是,D1之后,sony没有再生产出超越它的产品,sony曾经的热血与偏执造就了D1,但无意中也让它成为了绝唱。

sony在Rh1后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消费级闪存随身听,但遗憾的是建树都不大,远远不能和以前的辉煌时代相提并论。s705/s706鱼雷或许给大家留下过一些美好的印象,但之后sony的纯音闪存随身听一代不如一代。发展到今天,与手机无异的大屏安卓“随身听”,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句“音质欠佳”能形容的了。在这个ipod占据主流河山的消费随身听时代,满世界的同质化和单一化,曾经活跃在随身听市场的许多厂商都已经退出,曾经在随身听海洋里遨游的各式各样的鱼儿都已经消亡,留下的,只有盘踞在食物链顶端的“那条鱼”。作为一个对回放有要求的随身发烧友,现在的选择除了各种国砖、各种捆绑、以及被人讥笑的“录音笔”外,还有什么可选择?


题外话毕,数码录音笔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也欢迎大家都来畅谈自己以前把玩过的经典随身听。
新兴的国产hifi随身厂商,应该承担起不降低消费者审美能力的责任,事实上现在太多新入行的随身发烧友,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随身听应有的“科技感”、“精致”和“美”。
作为一个在手掌间把玩的产品,外观设计、做工与音质一样重要。

随便贴一张,正好是30年前的产品。
这些年的折腾和器材的进进出出,花掉的是学费,得到的是体验和经验。回顾过去玩过的形形色色不同种类的器材,Tape、MD、CD、DCC、DAT、HDD、Flash随身听,若论方便,当然是闪存随身听。无机械活动部件,无抗震方面的担忧,操作便利存储大,已经是现在随身听的绝对主流(HDD随身听音色比闪存随身听的好一些,但稳定性不如闪存,毕竟HDD有读取机构,耗电高,有坏道的可能),这也是我至今保留D1的理由。但论机械感和听感,还是DAT为佳。结合了磁带模拟味和cd高解析的音色特点,饱满细腻的音质,精密的机械结构、无论是从dat磁带到机体,独特的气质让人着迷。

先谈谈我最喜欢的经典随身听,DAT。
家电是我呆的最长的论坛,99年还是家电大视野下属论坛的时候就注册了,不过后来网管带着服务器数据另立门户,创立了家电论坛,那是后话了。
DAT,全称Digital Audio Tape,关于它的来源和发展我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网上能找到很多资料。如果深入的了解和接触,会发现它是一件很好玩的东西。DAT和LP一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种种“不方便”,而让把玩的过程变得繁琐而曲折,在它出声之前,你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有时让人烦不胜烦。但开声的那一刻,往往又会让你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物有所值。
如果是喜欢折腾,追求机械感和个人创作的玩家,DAT适合你。

要玩好DAT其实门槛不高,只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声音体验。
1 好的前端
好的前端是dat录出好声音的前提,前端可以是合并cd机,也可以是数字转盘+解码器,甚至是LP唱机+唱放的组合,无论是那一种,都要求解码电路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才可以(Lp是模拟音源无需解码器),我个人觉得dat录音的精髓就是模拟录音,通过接入不同声音特性的前端,dat可以录制出完全的前端音色,这一点非常可贵,也就是前端越高级,dat录音质量越好。
如果没有好的前端是不是就不能玩dat了呢?那也不是。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数字录音的方式来做到信号的不失真和无损耗。D50这种廉价的带光纤输出的录音笔,就可以作为录音前端输出数字信号使用,当然其他带数字输出的播放器也可以。

数字录音和模拟录音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复制”,一个是“临摹”。
复制是完全拷贝母文件的所有数据,完全没有差异,电平也100%和原文件一样。而模拟录音则不同,电平是可以调节的,使用上可以针对不同音乐文件原电平,进行衰减或增益的调节,更加灵活。模拟录音中必然是存在损耗的,在付出了损耗、失真的代价后,也获得了前端解码的音色,这样才使得之前的损失有了意义。
把前端比做人,不同的“人”临摹同一副画,永远不会和原画一模一样,总会有细微的区别,有些人临摹得好些,另一些人临摹得差些,而高手甚至大师级别的,则在临摹原画的基础上具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使临摹出来的画比之原画看起来“更美,更自然”,这就是模拟录音的意义。不同的前端,不同的录音器材,带来了不同的音色,模拟录音也就具有了创作的意义。
数字录音能得到音乐文件的完全复制,听感上就趋于原汁原味,也就不存在再创造的可能。
具体选择哪种录音方式,得根据自身的器材条件来决定,一句话,前端够档次,模拟录音好,前端比较垃圾,就数字录音以图保证基本的信息量不损失。

2 好的dat录音机
DAT录音的好坏,当然取决于录音机自身的档次,台式录音机和便携小机器录音效果当然不可相提并论,家用机和专业机也差异明显。2磁头的和4磁头的性能上当然也有区别。一台台式dat录音机应该是玩好dat必不可少的周边,是dat录音质量的保证,而便携式小dat则成为专职回放的移动高素质随身前端。

3 好的记录媒介
记录媒介包括原始录音的来源和dat带,原始录音来源可以是好的cd碟,好的数字音乐文件,好的LP碟或者母带资源,dat带则尽量建议使用新的,2手带来源复杂,质量无法保证,如果是受潮的带子,彼此粘连,还容易绞带和污染磁鼓。

图中是我前段时间的录音组合,笔记本只是选歌查看曲目总时间用,录音是通过D1光纤输出到krell studio dac,再模拟平衡输入到7010录音。
录音是种乐趣,一种创作的乐趣,但这种乐趣显然不适合每一个人。

你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觉:
网络太大了,免费的资源太多了。。。流连在各种下载网站,每天都有不停下载的欲望。。。硬盘里的音乐越积越多,甚至已经到了一两年都听不完的地步。。。歌曲是这么的多,要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好累。。。哪有那么多时间整曲听完了再来判断好坏,快进快退拖几秒听个大概已经足以。。。不断的下,不断的删,周而复始。。。

快节奏的时代,大家的时间是如此的宝贵,大家的脚步是如此的急促,大家的心态是如此的急不可待。随身听里存了几十G上百G的歌曲但根本听不过来,一张专辑听个前奏不喜就马上切换,超过500字的帖子直接回复“帖子太长了没看”,论坛论点不合直接一句话开喷。。。

DAT录音因为是1:1录音,1小时的歌曲就得录1小时,是非常劳神费力的事情。而且由于机器录音时自动分曲的不准确,我一直都是使用手动分曲的方式,得更加的聚精会神。折腾一晚上,有时也就是录2盘带。

千百年来,人类不变的人性之一就是:对免费的,无需付出即可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也不会有尊重、敬畏之心。人只会珍惜那些自己付出了时间、金钱、精力后得到的东西。人对自己已拥有的东西往往轻视,但会渴望、追求并神话那些得不到的事物。

这些人性缺点我当然不能免俗,所以dat很好的强制性的让我脱离这种迷失的状态。因为带子很贵(新的dat带25-45元一盘不等),时间不长(50-125分不等),我只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曲目进行录制。借此淘汰掉大量可有可无的曲目,只把最精粹最喜爱的曲目转录到带子上,因为录音繁琐麻烦,让我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致于每录成一盘带子都会让我产生相当的成就感和得来不易的珍惜感。因为选曲、倒带麻烦,让我不得不老老实实静下心来一盘带听到底而不用老想着选东选西,在听每首歌时也因为珍惜而分外专心。。。

想要摒弃浮躁,让心安定下来听歌,就玩dat吧。
dat创作的乐趣不仅在于录音,也在于制作封套,利用ps自己设计封套,自己裁剪,这份属于自己的小作品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虽然常人看来普普通通,但对我而言,却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感觉。

先测量dat带原本封纸的尺寸,导入ps中,自己设计封套。然后拿去外面数码打印店用专业相片纸打印出来,再用美工刀裁剪好装入带盒,磁带的侧边条是用双面胶粘合的,方便识别磁带内容。至此,一盘完整的自制dat带宣告完成。

为什么要做这样繁琐不讨好的事?这是我自己的一种让内心宁静的方式,和茶道一样的,喝茶不是最终目的,通过一套繁琐复杂的“仪式”来达到某个结果,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省,沉静,以便更好的欣赏音乐,才是我追求的目的。

这里也附上,在玩dat的朋友有兴趣可以下载自己制作。
------------
dat封套模板下载: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3&uk=3155697768
一张A4可以打印4套,尺寸已经是试验正确了的,打印出来直接裁剪后装盒即可。
------------

贴一些自己制作的dat封套,配合透明的盒子,非常漂亮。
dat的乐趣要靠自己去挖掘,去发现


这一楼专门留给我最喜欢的女歌手鬼束千寻。

md早些年我也玩过,包括广播级的md机和碟,很美好的回忆。后面应该会介绍到。
或许有朋友要嘲笑我追求音乐形式上无谓的美,记录在cd碟或dat带上的数据和电脑、闪存里的并无任何不同。
我承认,但对比闪存和硬盘里看不见摸不到的0和1,我还是喜欢实实在在的有存在感的东西,比如制作精美的cd碟,自己自制的dat带,这种实物拿在手里欣赏把玩的感觉,是虚幻的数字音乐无法给予的。
关了电脑,一切成空,不适合我这种老派的玩家,虽然我已经是老派玩家里非常新潮的了 [s:5]
我自己收藏的一些dat带,dat带种类非常多,民用的,专业用的,造型也是千变万化。
小小的带匣做工精致,各有各的美。
高解析、大动态,却又圆润而绵密的音乐就隐藏在里面。
男人都是喜欢机械制品的,汽车,枪支,航模。。。我爱dat的那份精密而又精美的机械感:
电动仓门弹起,保护挡板在磁带插入的时候已经打开,微型电机驱动齿轮组传动加载磁带,滑动轨道上的一对导带柱拉起磁带准确无误的贴紧磁鼓,磁鼓开始以每秒2000转的速度旋转,与磁带摩擦出动人的音乐。。每按下一个按键,都有对应的机械动作随之响应,和沉迷于发动机咆哮声的车友一样的,我也爱着dat那操作时干脆的每一个咔咔声。
我目前玩过的dat机器有tascam da60mk2,sony pcm7010,casio da7,hitachi dat88,sony tcd-d3,d8,d100,jvc xd-p1pro,denondtr-80p,hhb pdr-1000tcplus,aiwa s100,s200。

这些机器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档次:
专业广播级:7010,da60;
小型背包机:pdr1000tc,dat88,da7;
便携随身听:p1pro,d3,d8,80p,d100。
音质和功能也是按这个层次逐级排列。

da60和7010的录音素质是毋庸置疑的,我一般都是台机录好后携带便携式dat外出使用,就目前使用过的小dat而言,p1pro算是第一水平,d8,80p,s200算中端,d3,d100这些更差一些。

我是一个随身听发烧友,所有的周边都是围绕着随身听这一核心角色服务的,大机器只是获得优质录音品质的手段,论把玩,观赏,还是小机器更讨人喜欢。

宁静的夜里,在昏黄的灯光下,把玩着精致又蕴含着时代感的老机器,思绪随着音乐不禁肆意飞扬,感慨万千。。多么辉煌而灿烂的随身听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论坛里常常有人发帖,格式一般是“xx入手,宣布退烧”,“今天听了xx,发现我中毒了”,诸如此类,等等。我想说的是,发烧与退烧,并不是以拥有或者放弃某件器材为标准的。

烧,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爱好。

正如有人喜欢钓鱼,有人喜欢集邮一样,所谓的“烧”,是一种在喜爱音乐的前提下延伸出来的对表现音乐的器材的长久兴趣。如果仅仅是以拥有某件器材为满足,这不是烧。

只有作为一种爱好,你才能长期的对它保持关注和兴趣,论坛成立10年有余,人来人往,多少名噪一时的ID逐渐消失在时间里,多少凭着一时兴趣冲进来瞎玩乱烧一气的人,在折腾了一段时间不得其果,丧失了兴趣悄然离开。

烧,需要钱,但更需要爱、时间和经验,以及成熟理智的消费观。
sony的机器在我玩过的随身听里面只占4成不到,在dat里能值得一提的便携机也只有d8。
如果你改成“假如没有进口机器,楼主将如何?”那就真正难倒我了,因为我不玩国产机器的。
dat随身听里我最喜欢的有2个,一个是sony d8,一个是denon 80p。
d8大家都知道,论坛接触最多最熟悉最大众的dat,便宜皮实好用,整体完成度很高,4节AA供电非常方便。

黑色钢琴漆涂装的d8无论从造型,做工还是音质来说都是dat随身听中综合性能最好的型号,类似d50在录音笔里的地位,各方面单拿出来说不是最强,但能胜在综合素质平衡。
d8的声音温暖柔和,非常适合听流行、爵士、人声,声场较小,不擅长古典类题材。推力较小,只有5mw,只能驱动高敏低阻的耳塞或者耳机。
这是一款集sony dat随身听大成的成熟之作,在d8前有试水之作d3,不支持48khz的d7,在d8之后有缩小了供电和体积的d100,m1,和声音和mp3一个层次的dt1。d8正好是sony dat随身听登山之旅的山顶,之前的作品不够成熟,之后的作品已经妥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8的造型设计非常耐看,做工非常精美,机械结构皮实耐用,故障率远远低于aiwa的dat随身听。如果不是sony搞的所谓7针接口,d8会更有广泛的使用余地。
今晚更新到此,明天继续更新80p,dat88,p1pro,dat完了还有cd,md,hdd,dcc,这个帖子估计得写一个月才能结束。
hhb pdr1000,后面我会介绍到。
整理一下资料,一会介绍我最喜欢的便携dat随身听denon dtr-80p。
谈谈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dat:denon dtr-80p,一台对比sony系机器更为少见的产品,是casio da-r100的oem型号,但外观设计比r100更为硬朗大气。这个机器的优点是输入输出端子非常齐全,不但有光纤、同轴、线性输入,也有同轴和线性输出,集成度很高,非常精致。
这个机器还可以不放带子做解码。。我尝试过用笔记本做前端,光纤输出到80p,一键解码连耳机听歌。
80p有漂亮的大窗口,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可以一边听歌惬意的看着磁带缓缓转动,原配有可装6节AA电池的电池盒,可以外出使用。
80p的声音和d8在一个层次,个人感觉稍好于d8,解析和动态都比d8强些,声音偏中性,可以听交响和音乐剧。
80p也有一个特别的型号叫80PL,属于限量产品,内部用料有所改进,可惜无缘得见。
很喜欢的一种放置方式,让我想起幼年时的磁带组合音响,打开带匣,放入磁带,按下Play,音乐如泉水般汩汩而出。。。配上一对小walkman音箱就更加完美了。
一会吃完饭继续更新后面几个dat随身听。
80p可以使用AA电池盒,6节9v供电。随身比d100大些,但声音当然也好些,d100只用2节AA,3V供电,虽然体积小巧,但声音差强人意。
接下来要谈的是jvc著名的变形金刚xd-p1pro,这台机器现在也比较少见了,虽然定位在便携dat,但实际加上录音模块和电池,体积也有大半个背包机差不多了,此机的特点是把录音模块独立出来,做成插接件,用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插接不同的模块,故有变形金刚之名。
标准配置的p1pro是包括主机,光纤/模拟录音模块,线控,和电池的,带mic的话筒录音模块是另售件单独发行。
此机的音质在便携dat里数一数二,最大的声音特点是声场开阔,声音绵密,电动出仓非常高级,俨然一副台机风范。
关于p1pro,多年以前我已经写过一篇帖子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查看。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14562

另一台非常罕见的dat小型机,它的重量和体积介于背包机和便携机之间,定位是桌面或者车载使用,它是日立hitachi dat-88ex。
dat88ex是dat历史上有优秀口碑的型号,发行价110000日元,日本国内以LO-D的牌子进行销售。
这个机器做工优良,用料出众,推力充沛,音质出色。要说缺点就是因为定位原因无法便携使用,必须外接电源。当然也可以使用电池盒,不过那个电池盒很大,基本不实用。
dat88ex有3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采用了正负供电,二是采用了标准的大磁鼓,三是采用了标准的rca端子,不但提供独立的左右声道RCA模拟输入输出,还提供了数字同轴的输入输出,全部端子都是镀金接口,REC Lever也是独立的左右声道调节。dat88ex还提供遥控套件,可以实现无线遥控。
和denon 80p对比一下体积,就可以看出差距有多大,此机的音质完胜所有便携机dat机,声音均衡,中性,透明,信息量丰富,声场开阔。供电和体积与音质成正比是音响界难以颠覆的真理。无论是从声场,解析,密度,动态,dat88ex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从d8,80p,s200这些小机器一下换到此机,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个机器现在是我最喜欢的床头音源,不考虑其他单从音质而言,D1也要甘拜下风。
顺便一提,dat88ex的line out素质水平是非常高的。
磁带机和dat虽然都是用磁带,但性质却天壤之别,比磁带和cd的区别还要大,磁带机在dat目前没有可比性。
今晚要打游戏,明天更新casio dat和hhb pdr1000tcplus
之后谈谈比dat还小众的dcc。
不要急嘛,dat讲完了我会讲dcc,然后是cd walkman,mdwalkman,tape要排到最后。
按发布时间倒叙。
接下来出场的是一台casio的背包dat机da7,casio在大家印象中似乎与电子手表和计算器有关,但实际上casio一直都涉足非常多的领域,就dat而言,da7就有2个oem型号:teac的da-P20和denon的dtr-100p。da7是casio的第三个dat型号,初代机是da1,定位车载用小型机,然后是da2和da7,da7外观和da2基本一致,多了的功能是有了数字同轴的输入输出。

这台机器的发行价并不贵,11w多日元,只有sony的d10系列和松下sv系列的三分之一。外壳也是塑料件而非金属,但不要被它廉价的外表蒙蔽,这台机器虽然壳子卖相一般,但内部机芯是全金属的,机芯非常坚固可靠。da7和日立dat88一样,也是采用了正负电源供电,因此可以采用较好的运放而不必因为电源限制不得不采用低电压单电源运放,不但降低了失真,也大大的提高了动态范围。da7的po口声音非常之好,声音中性偏暖,低频弹性十足,高频延伸优秀,整体音色流畅,自然,均衡,从容,细节和动态也明显在便携式dat之上。

da7官方说明书记载的是耳机口有30mw的输出功率,推耳塞和低阻耳机都是无压力的。我每次用da7接z1000听悲惨世界或者歌剧魅影的原声,听到高潮时都会不由自主的从心底泛起一股战栗的寒流,真的很爽!
HHB是美国的专业录音室设备厂商,PDR1000一共发展出3个型号,单层普通版的pdr1000,增加了时间码的pdr1000tc,以及在tc版基础上再添加了耳机矩阵模块和moster sync模块的pdr1000tcplus。这台背包dat机是oem自aiwa的x7000,4磁头4马达设计,走带非常稳定,录音效果完全不亚于台式dat,有同轴和abs/edu输入输出,可以做解码器。当年这种最高配置的pdr1000tcplus售价高达85w日元,仅次于瑞士stellavox的2台极品背包dat(售价150w日元)。

该机采用双层带仓结构,比较好的保护了磁带运行安全。如果能连接有时钟输出的cd机录音,则更如虎添翼。机体上有丰富的功能调节按钮,可以一键做解码器。论录音的强大和功能的全面,pdr1000tcplus应该是背包dat中的佼佼者。

pdr1000源自aiwa的设计,音色上与aiwa的传统声音有相似之处,同样追求醇厚,圆润的音色,实际上这台机器我主要是用做录音,平时回放不常使用(为了降低磁鼓磨损)。pdr1000的耳机口推力是非常大的,有50mw的输出功率,驱动大部分耳机都从容不迫,尝试过接600欧的hd600,也能发出平衡健康的声音。
dat章暂时告一段落,最后上一些为dat打工的周边器材。。
这些器材不属于介绍内容,露个脸可以了。
整理一下资料,后面介绍生命短暂的dcc。
只要会用就没问题,不会用,瞎搞再结实的机器一样坏。
DCC(Digital Compact Cassette)全称:数字盒式磁带录音机。

DCC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失败格式,是由philips在1992年自主研制开发的,最大的优点是保持了和磁带相同的尺寸,向下实现兼容。Philips的原意是在以稳妥的步伐逐渐实现从磁带到dcc的过渡,但dcc在同年与sony发布的md竞争中惨败,md因为是采用了和cd-rw类似的可擦写光盘存储,在寻轨速度,操作便利性,可靠性上更胜一筹。MD强大的可编辑性,任意曲目的选择,删除,调换,覆盖等等功能是dcc难于望其颈背的。而且MiniDisc的碟片体积更小,读取时没有物理接触,不存在磁带和磁头相互磨损等问题,可靠性更高。

philips 1996年宣布放弃了DCC,这个耗尽心血的“未来格式”宣告夭折。DCC从原理上来说,属于dat的分支,DAT原来有R-DAT(可旋转磁头)和S-DAT之分(固定磁头),DCC就属于S-DAT。

从原理上来说,DCC和MD一样,都是有损压缩,区别是dcc压缩了四分之三的数据量,而md压缩了五分之四的数据量。(后期sony推出了himd格式,才真正实现了无损记录。)
DCC和MD一样,也可以记录曲目名,不过因为dcc是带式结构,如果不是从头播放,没有经过每一曲开头部位,就读取不到曲目信息,和md使用的TOC记录方式比起来差距很大。
DCC之所以失败,是与其同期的环境有决定性关系的,比音质,DCC不如DAT,因此在专业市场没有位置,在和同是有损压缩的md竞争民用市场,又在操作和便利性、体积上不如,可以说DCC的消亡是理所当然的,philips保守的技术创新和迟钝的市场眼光都是DCC走向末路的重要原因。

DCC只存在了4年时间就宣布放弃,市场上也只出现了3个dcc随身听型号,都是philips做出的第一批DCC随身听,型号分别是单放机DCC130,录放机DCC170,以及增加了电脑连接接口的DCC175。

松下当年是philips的合作硬件厂商,也根据dcc130和dcc170做了OEM机,同样有OEM机的还有建武、jvc等一些二线厂商。marantz也有一款根据dcc170改制的专业用dcc录音机,在dcc170屁股后面加装了一个电池盒,并增加了XLR mic接口。

就事论事的说,dcc的磁带是最精致的,金属+塑料的完美结合,比dat磁带好看很多,科技感非常强,我当初玩dcc就是因为喜爱这种非常漂亮的磁带。
DCC130是世界上第一台dcc随身听,它是一台单放机,大小和一台cd随身听差不多大,这台机器有好几个oem,注意dcc和dat一样都是记录数字信号,所以可以看到屁股后面有光纤输出口。
dcc随身听因为兼容普通磁带,因此一般都搭载了杜比降噪系统,dcc130和dcc170还搭载了philips独门dbb低音系统,也有 小巧的线控方便外出使用。因为是初代机,dcc130的设计不是很合理,体积也没降下来。但dcc一大特点是稳定的走带系统,抖晃率比普通磁带机好很多,磁头也是采用的特殊的“玻璃”磁头,非常精致。
dcc170作为第二台dcc随身听也是第一台dcc录放机随后发布,虽然是录放机种,但体积比130大大减小了,做工也更为精致,完成度也更高,电池仓做到了机体内部,支持数字/mic/line输入,也有数字/line输出。走带机构基本和130一样,从特写图片中可以看到特别的紫色玻璃磁头,非常“科技”。
DCC175是philips最后发布的一款dcc随身听,基本造型和功能与dcc170一样,但增加了一个可以连接电脑的接口,可以在电脑上编辑数据,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创举,因为那时还没有netmd出现,但可惜dcc已经是末路,没有得到任何挽救的机会。
dcc130和170我曾经使用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当时搭配的是grado gr10,录音前端则是linn魔力cd机和LP转盘,台式dcc音源是松下的RS-DC10(philips dcc900的oem)。
其实这不是最好的dcc聆听方式,因为dcc有相当多的商业成品磁带发布,至今在ebay上都能找到,自己录那是当年的权宜之计。
dcc给我留下的音质印象就是相当的柔和耐听、舒暖,虽然在信息量上不如dat,但并不像mp3那样生硬死板,可以说是具有了磁带和dat一部分特质的音色。
dcc的可玩性在哪里呢?如果你是一个磁带玩家,那么买个dcc来听普通磁带也是合算的,因为前者不但的机械结构比磁带机更为优越,功能更强大,用料也好不少,磁头几乎不存在磨损性,还可以尝鲜玩玩小众到不行的dcc,一举多得,性价比很高。
现在也就千把块吧,淘宝或者家电去找找。
周末啦,有空我更新点cd随身听,这2天折腾新到的机器,都没空更新。
说到cd随身听,一个不能不提的厂商就是SONY,SONY不仅开发出了世界第一台cd随身听,也把DISCMAN这7个光芒四射的字母深深的铭刻在好几代随身听爱好者的记忆里。DISCMAN继承了磁带随身听“WALKMAN”的传统和光荣,成功的映射成为cd随身听的符号。sony在中后期用cd walkman取代discman,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败笔。事实上,这也是sony系cd随身听下坡路的开始。

说到cd随身听,这曾经是随身高品质音乐的不二选择,在90年代,能够拥有一台cd随身听是非常值得夸耀的事情,我记得我99年读高中时一周生活费才50元,但商场柜台里的cd随身听全部是1000-2500不等,新华书店一张正版碟价格是65元,我要不吃不喝一周多才买得起。如果换算到现在的物价水平,那时的一台cd随身听远远比现在的所谓hifi神器贵得多,我永远记得我99年节省了一年的零花钱,伙食费,压岁钱,最终以1900元的价格抱回一台d777的心情。。哪怕我现在用着贵10倍的器材,但却再也找不回当年那种快乐和幸福的感觉。。。

说到cd随身听,也是能引起一代人最多共鸣的回忆,在85-05年这20年间,无数的随身爱好者从cd随身听开始接触hifi,喜爱音乐,喜爱音响,并最终踏入发烧的门槛。cd随身听前承了磁带随身听,后启了md随身听,无愧于“随身听”这个大集合的中流砥柱。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cd随身听。
cd随身听,sony应该是大家的浮上脑海的第一印象。这无可非议,sony discman的在cd随身听界的地位无可动摇。但作为一个随身发烧友,应该知道sony的cd随身听并不是最好声音的cd随身听。
如果选世界上声音最好的三台cd随身听,sony排不上号。如果选前10个声音最好的随身听,sony可以占3-4席。
我想先谈谈philips的cd随身听。
philips是个很神奇的厂商,它是cd格式的研发者之一,后来还开发了dcc(前文已介绍),marantz90年代是它旗下的子品牌。marantz靠着philips的一些闲置技术,推出了不少经典的hifi产品。philips作为一个巨头公司,涉及的领域千千万万,hifi产业一直是这个庞大集团的一个小子集,俗称“乐哈哈”的LHH系列cd机一直为发烧友津津乐道,至今是2手音响市场的抢手货。
philips推出过不少的cd随身听,它家机器最大的声音特点就是流畅耐听,即使是低端机,声音也是平衡健康的,因为光头组都是自家的技术无需引进,philips做起随身听来那是非一般的轻松easy。
philips家的cd随身听型号非常多,但声音动听,最为经典的也就5,6台。从最早的推土机6800,6801到经典的6819,6808,到前三甲的cd15和cd10,cd10mk2。
cd15是一代神物,数量极其稀少,采用了6节AA供电,cdm2m摇臂光头组,这个机器我至今还未玩过,上个月德国ebay有一台拍出,最后成交价居然600多欧,可见受追捧程度。
cd10/10mk2在国内见得比较多,体积和sony d50差不多大小,但声音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cd10mk2的投影面积和一张cd碟差不多大,是世界上唯一2台采取了cdm2m摇臂光头组的cd随身听之一。同样可以使用电池盒,装上电池盒后整体和一个大号饭盒差不多大。
cd10mk2采用了滑动定位器和非常人性化的大按键,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最简单最纯粹的cd播放。金属的上盖和背板,漂亮的大窗口,强悍的line out输出和耳机输出,是它成为世界最好声cd随身听的强大保证。
听一听cd10,你会发现原来80年代的技术和芯片居然可以发出如此美妙和谐的声音,也再一次证明好声与否与时代无关,只有设计者的高雅的审美品位和严谨的制作态度才能创造出这样动人的产品。
cd10的声音是流畅自然的,清澈如同泉水,却又带有一丝美妙的甘甜回味,充沛的驱动力可以从容的驱动绝大多数耳塞和低阻耳机,无论是温柔可人的抒情歌曲,还是气势磅礴的古典大编制,cd10都可以发挥出让你耳目一新为之惊叹的声音。这10多年来,无论现实还是网上,我没有见过一个听过cd10的人说它声音不好听的,或许,这就是对它最高的褒奖。
这次介绍的是一台很有特点的cd随身听。东芝的XR-P9,这是一台1986年出品的cd机,也是一台名机。这台机器的定位是小型桌面组合与便携两用机,平时在家可以放在底座上,通过无线遥控进行操作,连接小型有源音箱作为音箱组合使用;外出的场合,则通过加装电池盒和专用皮套作为随身听使用。
这台机器有一个oem兄弟,是美国Realistic CD-3000,如图所示,除了外表颜色有区别外,其余是一模一样的。
东芝的P9和它的大哥J9一样,都是老机圈津津乐道的经典机器,虽然是80年代的产品,但外观设计简洁大气,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不落后。黑色的上盖采取了镜面制作工艺光彩照人,和银色的按键相得益彰,侧面的红条装饰非常经典。这台机器不仅做工优良,用料也非常不俗,早期的cd随身听因为技术原因不可能做的太小太薄,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设计初衷比较纯粹单一,也不追求花哨的功能,最大的卖点就是音质,这是那个时代cd随身听的安身立命之本,也因此,它们在数十年后,依然被追求音质的随身爱好者追捧。
P9的体积不算小巧,配合电池盒后更显巨大,大概和大号饭盒差不多,但它的音质是非常好的。东芝的几款cd机都被誉为老机玩家们誉为女声毒物,主要是体现在声音圆润细腻,音色清新雅致,中高频表现优秀。P9拥有通透的解析力和平衡的三频衔接,声音流畅自然,耳机口推力也大,曾经有朋友直推过森海650听张学友,依然得到满意的声音。
P9接上无线接收器和底座,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台cd桌面机,堪称优秀的床头cd音源和桌面音箱前端。
如果你是一个流行女声爱好者,那么p9一定是能让你追求已久,能会心一笑的“那只”。
14000的点击,回帖才220多,其中一半还是我自己的。。没动力更新啊。 [s:5]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philips三杰之一的cdf100。说来惭愧,cdf100严格的说不算是cd随身听,如果排除cdf100,那么飞机三杰应该是cd15,cd10/cd10mk2,6819。但6819严格的说来,也属于桌面小型音响cd组合(有底座,有无线发射器,配无线耳机)范畴,真正可以便携随身的应该算是cd15,cd10,6808。
cdf100是philis为kodak的photo cd开发的系列cd机之一,cdf100是小型机,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是cdf200,属于台机范畴。cdf100是philips非常经典的小cd机之一,有2个oem产品,一个是kodak pcd880,一个是apple power cd,其中主要是外观有些区别,个人感觉最漂亮的是pcd880,其次cdf100,power cd是最丑的(背后铭文为cdf80)。pcd880和power cd的底座都可以装电池,脱离电源使用。(图片来自网络)
cdf100和cdf200一样,都是采用了cdm9摇臂转盘,philips的摇臂转盘是世界6大转盘之一,型号从cdm0到cdm14,材质从铸铝到塑料,衍射型号种类繁多,经典的cdm4pro在hifi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摇臂转盘的最大优点是声音非常生动柔顺自然,没有一点生涩感,音乐味足,除了philips自家的cd机外,也被非常多的发烧厂商采用,好评度很高。
我用过的是pcd880,遥控和cdf100是完全一样的,只是换成了kodak的标。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photo cd,这是92年kodak和philips合作搞的一个格式,是专门存储图片的CD-R光盘和驱动器标准。说白了就是kodak用户把照好的胶卷送到kodak网店,kodak会把胶片数字化后保存在photo cd格式的cdr光盘中,价格非常贵,一般都是专业的摄影界用户才会这样做。
它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印刷和出版,显示和培训,影像保存和销售等方面。
cdf100是可以播放这种photo cd的cd播放器,因为是图像格式,所以配有视频输出口,可以外接到显示器或者电视观看。
当然,作为音乐烧友,我们主要还是看好它自身的对audio cd的回放能力。
cdm9转盘读碟非常快,遥控按下换曲的瞬间就可以读取出声,可靠性也比较高。
cdf100因为是定位桌面播放器,所以没有防震(实际上那个时代防震技术也还没出现,哈哈),小小的屏幕只能显示基本的曲目信息。
cdf100的耳机口和Lo口都表现出色,对比现在的机器,在解析和动态上可能有所欠缺,但在音乐的表现力,整体的协调性,声音的完成度上有很高的造诣,简单说:耐听。
cdf100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有品位的声音,欧洲机和日本机的一大区别就是日系机种在追求解析、声场、细节方面不厌其烦,而欧洲机则更强调声音的整体性,分解到每一细项来看,总感觉都一般般,但站在整体的高度,却能发现展现出了一种浑然一体生动流畅的美。。。让人在随随便便的试听中慢慢感觉到着迷,逐渐集中精神,静下心来聆听的魅力,忘记去分析,只沉浸在音乐里并随着旋律为之感动、赞叹。。。也许,这就是表现音乐的最高境界。

下回预告:denon 旗舰cd随身听dcp-150。

什么时间更新看心情。。
540g用随身听直推搞不定的,必须要耳放,勉强直推,即使不出恶声,也发挥不出实力。
今天更新的是denon DCP系列cd随身听,denon是一个日本老牌的音响厂商,历史上也涌现出非常多的经典型号,也是至今还在继续cd播放器生产的少数hifi厂商之一。
denon在随身产品涉猎不多,一部分都是直接oem的其他厂商的产品,例如之前介绍的dtr-100p和dtr-80p dat,但DPC系列是denon自家研发,不假于人的血统纯正的嫡系产品,DCP-150也是世界上最好声的cd随身听之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DCP系列一共有5个型号,按档次从上到下分别是150,100,70,50,30。目前值得购买的是dcp150和dcp100,这是denon的旗舰和次旗舰cd随身听。定位从外壳材质就可以分辨得出来,150和100都是采用的铝合金外壳,表面包裹了聚亚氨脂橡胶涂层,这个涂层和IBM笔记本外壳那种橡胶涂层类似,可以提供宛如人体皮肤版细腻柔滑的手感,但这种涂层也是150和100的最大败笔。原因是非常难以保养,很容易留下划痕和磕碰伤,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老化发粘,融化,非常影响品相,这也是至今市面上非常难以见到外观新净的150和100的原因。另外的70,50和30因为定位中低端,外壳都是塑料制品,反而没有这种困扰。
若论随身听的制作经验和人性化设计,denon是远远不如sony的,dcp系列cd随身听造型都比较粗苯,外观乏善可陈,缺乏亮点,功能也比较简单。dcp150和100普遍比sony d100,d150之类大三分之一。但dcp系类有个优点就是从150和50,都提供了无线遥控使用,这也可以看出denon对该系列的设计定位还是兼顾了家用场合。
dcp150和100都是采用了2块充电电池(和sony 老机电池通用),这也是它们好声的手段之一。(随身听因为要在体积,续航和推力上妥协,一般都是采用1块电池,sony z555号称sony最好声的cd随身听,也因为只有1块电池,造成推力相当的小而饱受随身发烧友们诟病)dcp150有BASS功能,可以调节2段低音,但如果你不是一个EQ爱好者,不建议开启,会影响声音平衡性。
从国内2手市场和ebay上的价格来看,denon 150和100都保持一个比较坚挺的市场价位,上月ebay有一套全套箱说9新150,成交价突破600刀,可见受追捧和认可程度。
DCP150采用了sony ksa-220机芯,使用AD1868解码芯片,这是denon当时比较推崇的18bit DA转换芯片。这个机器表现出了一种透明细腻的音色,声场开阔,解析优秀,动态好,瞬态出色,因为有充沛的供电,推力强劲,很多在其他机器上发挥不好的耳塞,接上150,都会有茅塞顿开,耳目一新的感觉,150的声音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散发着和欧系机种完全不同的美。DCP100采用了9v供电(DCP150是6V),在声音上和150是有区别的,解析略有下降,声音更加柔和,低频和定位表现佳,无论是150和100,虽然外观难看,但只要接上耳塞一听,都能让人一耳朵感觉到“精致”和“高级”,是具有相当品味的声音。

引用第285楼zhaoke80于2013-07-21 20:30发表的 :
想问问树大,CD10和D8,谁的素质高,听感呢,谢谢
cd10毫无悬念的胜出。

什么是好的随身听?众所周知随身听受限于体积和供电,在方方面面都有着种种妥协。一台好的随身听,应该是在音质,体积,外观,质量,续航等等方面做到较好的平衡,这是制造者应该殆精竭虑的工作,而作为使用者,应该对这种妥协的产物抱有良好的心态而不具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随身听是一种精致小巧的电子产品,虽然音乐回放是它的主要功能,但机器的外观,做工和音质是同等重要的,科技感、精致、美是它应该具有的重要特质,随身听也是一件可以随时拿在手里把玩聆听的工艺品。。。外观好看但声音差劣的机器固然要不得,声音好但外观丑陋的机器同样也让人遗憾。

什么是好的随身听?
它应该是精致和美的,握在手中,感受那份质感和重量,能从视觉给人带来喜悦和满足感。
它应该是简洁的,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纯粹就是最高层次的美。
它应该带给聆听者感动,让听众能够感受到旋律通过它传达出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我一直在试图介绍一些随身听黄金时期的优秀制品给大家了解,它们虽然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但那份内外兼修的美不应该被遗忘,它们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值得后来者学习。

随身听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然衰落,但还是有那么一小撮随身hifi爱好者依旧存在,新晋的国产厂商们不断的看准这片市场推出产品,这值得鼓励和赞许,但请在改进音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机器的工业设计和质量,虽然我们知道刚起步要做到和国外成熟大厂的水平不太现实,但请让我们看到你们一直在努力。。。
回到第一页的话,国产随身听厂商应该承担起不降低消费者审美水平的责任。
cd随身听还未更新完,victor,kenwood,sony,technics,sanyo都还未上场,待我酝酿一下。

引用第303楼蔚蓝930于2013-07-22 18:26发表的 :
树大,求你了一定个讲讲随声听,尤其是卡带的,不是dat,同时对比下爱华、sony、松下等的音质对比,我酷爱爱华,请讲下爱华最好的机子是啥,还有烦请讲下cd、dat、卡带、mp3的优劣来,自己感觉现在的国专和录音笔和爱华卡带相比,差老远,呵呵,谢谢,树大辛苦!

我对磁带机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它们是我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但磁带机先天性的格式缺陷也使得我对它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接下来出场的是2台jvc/victor随身cd机,XL-P90和P70,虽然从型号上看是上下级关系,但2机的外形差距非常之大。P90是一台外观非常简洁的超薄机,也是外观最为漂亮的随身cd机之一,老机里唯一可以和它的超薄体型比美的是sony的d-j50和d777。P90的投影面积和cd碟盒差不多大,厚度大概是2张cd盒的厚度,这在90年代已经可以算是cd随身听小型化的极致。而在如此纤巧的机身里P90还提供了数字输出和模拟输出,以及2段重低音,同时还提供了无线遥控功能。P90可以通过内部的充电电池供电,也可以外接电池盒。
这台机器和cd10一样,也有一个扩展底座,可以装进底座里扩展功能使用,完全体的P90可以作为桌面小型cd音响组合使用,cd10那个扩展底座,我之前忘了介绍了,那个底座可以让cd10变身车载cd机插入汽车前面板,一机多用,那个底座比cd10还罕见,提供了耳放功能和line out,比较实用。
P90的实物非常漂亮,极简的外观,超薄的厚度,拿来手里宛如一件艺术品,一看就是高级制品的气质,victor旗舰cd随身听的定位昭然若揭。P90的声音是很不错的,很多玩过的朋友评价女声很毒,低频强劲有力,有质有量。

P70虽然是P90的下级机,但外观却完全不同,P70是和dz555一样粗苯的砖头cd机。值得一提的是P70和dz555一样,同样有2块屏幕,顶盖的屏幕显示频谱和EQ调节(或许是世界上仅有的2台具备频谱显示的随身cd机之一),使用者可以调节5个频段以及低音,正面的屏幕显示曲目信息和时间。
P70可以使用4节AA电池供电,也可以外接电池盒,同样有无线遥控功能,但p70做工是不如p90的,价格也比P90便宜。该机的声音网上介绍不多,玩点在于几十种自定义eq调节,声音据说在d777之上。
有些图片来自网络,我也不是收藏控,大多数机器都是玩过就出,赚个经验。
这2天有点忙,后面慢慢更新三洋,建武和松下,最后更新sony,以及一些比较小众牌子比如根德,飞燕,日立之类的老机器。
接下来介绍的是日立罕见的cd两用机DA-P100。这是一台定位多场合使用的小型cd机,有p100有3种供电方式:230v/120v/100v电源供电、12v汽车点烟器转接头供电,6节5号电池供电,可以在室内,车上,以及随身外出时使用。
机器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体积偏大,净重2磅10盎司。这主要是因为内部集成了ac-dc模块,在当时的时代,在具有同等功能的cd机中,P100是体积最小的型号。DA-P100的外形比较耐看,处处体现出古典器材的美,拨钮式的电源开关,推杆式的音量控制,可以调节高音的音调拨钮,硕大的银色的常用按键,方正的外形,整机做工精良,实物非常精致,原配还有一个很高端的量身定做的外壳,可以保护机器不受伤害。
da-p100的液晶窗很小,但基本信息都可以显示得到,机器带检索功能,可以按曲目顺序播放每首歌的前10秒供使用者预览(这个功能印象里sony d777也有)。da-p100具有90db的信噪比和85db的声道分离度,同时还具有1.8v的line out输出电平(sony d1也是1.8v输出电平,marantz pmd661是2v),大大高于一般的随身cd机的line out输出电平,也能够提供更大的推力。注意这个机器没有防震功能,实际上如果你了解防震功能的原理,就知道它对音质有害无益,没有更好,但外出使用时有必要注意这一情况。与其说这是一台出街的cd随身听,我觉得把它定位为车载cd机和办公室-卧室-书房之间移动的小型cd机更为合适。从定位上看,p100和philips cd207,toshiba J9都是同族群的cd机,但后面2个因为不能装电池,不能算“可随身”的cd机,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da-p100当年在美国上市时的价格是399.95刀,考虑到当时的物价,算很贵那一档,这个机器的定位介于cd随身听和台式cd之间,虽然指标以现在的技术标准看很一般,但在那个时代,这已经是厂家心血之作。
P100的参数资料非常少,解码芯片,光头组(据说是玻璃光头)型号等信息网上都找不到相关资料,仅就实际使用来说,DA-P100的耳机口推力非常大,一般的耳塞耳机推动都不是问题,这台机器的音质不亚于sony dz555,声音气势恢宏,声场开阔大气,line out素质也鹤立鸡群,是老机中比较罕见而珍贵的机种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更新的另一台cd随身听是美国fisher(飞燕)公司的cd随身听PCD-100,Fisher是美国一家著名的老派音响厂商,生产过收音机,放大器,cd机,组合音响等非常多的电子产品,PCD100有2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版,一个是周年纪念版,周年纪念版是fisher为了纪念公司成立50周年,特意推出的"Golden Jubilee Series"产品之一。机壳左上方以金色花体字标注有"Golden Jubilee Series"(普通版只标注了Studio-Standard by Fisher),和机体正面液晶窗口上方的“Studio-Standard”都说明了此机的非同一般之处。
从这张pcd100在德国的广告图片可以看出,当年的发售价格是750马克,pcd100的实物大小和sony d100是差不多的,投影面积仅仅与一张cd碟盒差不多大,这是一台1986年面世的cd随身听,产地日本,应该是某日本厂家为fisher OEM的,pcd-100上下盖均是金属机壳,磨砂的上盖与银色镜面结合,做工非常精美,完全不亚于sony等日系机器,该机的最为特别之处是上盖内壁有一面镜子,惊艳无比。
该机采用了和日系早期cd随身听一样的供电结构,主机+充电电池座,但与一般日系机器的9v供电不同,这个机器是12v供电,供电更为充沛,驱动力更强。从电池座的挂钩位置和金属触点样式来看,与sony不无关系。。。光头组也应该是采用的日系厂商产品,具体型号没有查到。
Fisher pcd100没有防震功能,也没有音效调节,但有编程播放功能,可以自定义播放曲目,同时还具有2个耳机口,可以和恋人或者朋友一听聆听,(印象里有2个耳机口的cd随身听还有philips az6801),该机推力强大,低阻耳塞不用说,高阻耳塞也一样驱动得从容不迫,pcd100的声音华丽动人,高频飘逸,低频量足又有弹性,声音延展性优异,虽然是日本代工但却并非日系机器常见声音走向,听感通透,结象层次分明,格调非凡,PCD100是一台结合了日系制作加美国调音的cd随身听,声音素质在老机里算一线产品,大家遇到成色状态好的不要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5-10 1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http://www.erji.hk/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3866&extra=&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5-10 1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soralight 发表于 2022-5-10 11:47
http://www.erji.hk/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3866&extra=&page=1

历史帖子区的地址,大伙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5-14 13: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市
等待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7 10: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