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11|回复: 81

【8】《“刘”浪者日记系列》之三 Miniaudio DX50手记---加入耳机大家坛8周年纪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4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序:
“刘”浪者日记已经写到第三集了,抱歉一直没有向读者介绍我这部以记叙性为主的随笔。这里补充说明,《“刘”浪者日记》是一部连载性的随笔,主要是记录我在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不一定是关于随身听器材,也有分享音乐及参加活动的体会,以及一些旅程经历,总之,内容会比较多样性。如果大家看完后觉得有什么建议,欢迎跟帖交流。

  这篇“刘”浪者日记的第三集,我特别将它用来纪念,这台挺适合初烧朋友入手的播放器---DX50。而我的DX50,入手已经有三个月了,从最初的1.0.0版本到现在的1.2.7版本,经历过死机,手动选歌无法按照列表顺序播放等BUG。但我是幸运的,手上这台机器在升级到1.1.5的时候,基本把BUG都改善了。总体上,我对这台播放器仍旧满意。在它的市场定位上,结合声音和操控性等综合评价,它是一台值得考虑的机器。

  也在这三个月的使用当中,总结了一些个人使用心得和感受,这里简单地和各位DX50的用户或者有意向购买这台播放器的朋友分享一下。

来到论坛已经有9个年头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其实也蛮多喜悦的。近两年,随着很多一起成长的伙伴相继离开,有的烧别的,有的直接退了,有的成家之后当奶爸了……偶尔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孤独。现在写东西发表之后,再也找不回之前一帮人和你讨论交流的氛围了。但为何还是坚持继续写,这个问题也是有些朋友问过的。自己曾经也问过自己。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我还是无法完全割舍这个留下很多回忆的地方,无法割舍那份情感,虽然现在更多时间是停留在听音乐,而不是玩器材,但是,也会抽空来这里分享一下体会和乐趣。在这里,再一次感谢陪伴我成长的伙伴们一路以来的支持和接纳。谢谢你们!

*******************************************************

接下来的文字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份去阐述在这段时间里,个人的一些使用心得和体会。当然,听感部份,往往会存在某些主观听音喜好因素,所以希望各位在浏览这篇文字时能够谅解。还是那句老话,听感测评等文章,仅作参考,一切以自己体验为准。

回头看看,已经有7年多的时间没写手记了,上一次为器材写手机的,应该是super.fi 5pro的年代。那些老朋友们应该依稀会记得。我曾经写过的四大动铁民用系列分享,UE super.fi 5pro/EB手记,其实对于我的最爱ER4B,我也曾经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可惜现在这些器材已经渐渐淡出了随身听的舞台,停产的,被遗忘的都有。

前段时间想改变一下文章的风格,希望用一部连载式的记叙性文集《“刘”浪者日记》去记录生活中,一些经历,一些值得记录的人和事,继而承载着一些个人切身感受,并以随笔的方式发表。而这篇关于DX50的手机,则有别于上面提到那种记叙风格,但又不算是测评之类,这篇为DX50特别编写的随笔,不会有太多的华美修饰,也不会有过多的器材对比,希望大家能把它当作是我的一篇日记,随笔去看,去了解DX50在我手中的一些个人感受,体会就可以了,这篇文章没有所谓的器材PK的对手,没有所谓器材比划一决高下的场面。希望大家能理解我这篇文字的初衷。在这篇文字里,更多地,强调的只是分享,最大化地阐述个人的一些使用感受及听音感受。仅希望籍着这篇文字,和DX50的其它用户交流一些自己的心得体验。谢谢大家!





PART【1】 新成员的到来……
记得2013年的夏天,在参加杨老师和雷音音频主办的活动上,和老人家交谈的时候聊到即将诞生的新便携播放器DX50,当时看到所谓样机,我是挺赞赏的,包括我的一位和我的一位好友,他对DX50的外观也很有爱。当天唯一的遗憾是,老人家居然拿了一台模板过来,其实就像手机店的手机样板那样,工程塑料一个。拿在手上也很结实,最重要的是,这次的这台播放器,比起之前的DX100外形更纤巧了,而且据老人家介绍,是可更换电池,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虽然不知道声音如何,但看外形加上电池可拆卸这个方面,已经很有爱了。7月份的活动之后,一直留意着DX50的发布,幸运地,在9月初的上市时,成为了第一批的用户。

DX50到来的时候,其实也有点小郁闷,操作虽说比DX100快,但最早一批的DX50还是使用1.0.0版本的软件。所以,使用中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无缘无故就死机,连续按快进,跳跃地选三首歌,就死机,然后还发现是每次跳着选歌,播放完毕后,就还是跳回列表的第一首,不可以按照选歌后的顺序继续播放。这些BUG刚出现的时候,其实心情有点郁闷的,不过后来也理解了,毕竟一款机器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说,固件的更新修正,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所以,就只能强迫自己不选歌,直接顺序播放吧。一首一首听下来,发现大概播放到第七首,又死机了。后来发现原来我的活页夹里,有FLAC,APE还有WAV,这样互换了几次格式之后,会出现死机。好吧,回家,把文件归类,再重新把一些流行音乐删除。留下只有WAV的古典音乐。结果好多了,一张专辑下来,居然没有死机。当慢慢地摸透了DX50这个BUG的问题及出现的缘由,也就开始习惯了。所以从那次之后,我很少出现死机,直到升级固件的新版本出现。

DX50到手的头半个月,基本都是晚上插着充电同时播放。希望能让它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或许有些朋友会觉得这样无聊,但其实这个煲机过程,对于机器来说也是一个进入状态的过程,还是需要经历的。和我相似做法的朋友,估计也有一小部份。当然,白天的时候,是自然聆听的。没有刻意去煲机器。DX50给我的印象,算是我自己玩过的便携播放器里面比较好的一款,首先说外观,我是很有爱了。尤其那三颗醒目大方的按键,很吸引眼球,加上机身的线条感,简洁而朴实的线条,不过多修饰和造作,看着这个外观,让我不禁联想到Miniaudio的风格,的确和它的外观有一点关联。后盖在新机的时候有点紧,不易打开。反复开闭数次之后会有改善。电池是可以拆卸下来的,这样大大减轻了用户在机器电池寿命到达极限后,寄回返修的压力负担。再说,有些爱折腾的朋友,直接多买一块备用电池也是好事,随时可以更换。其它按键,如侧面的按键,设计还是比较隐蔽的,操作起来也挺方便,唯一让我想挑刺的是那个触屏,有点小了,像我这种手指较粗的人,有时候很容易误操作。这种触摸屏与按键式结合的机器其实挺实用的,既能简化个别常用功能键的排布,让机身按键更简洁,又能让个别有按键情结的朋友,比如我这类,能够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最后附上DX50的一些官方参数仅供参考:

常规参数:
*支持 24Bit 192KHz
*WM8740 解码芯片
*内置9V供电耳机放大器,
*2.31寸TFT (320X240)电容触摸屏
*支持24Bit 192KHz 同轴输出
*3.5mm 的耳机输出和线性输出(LO)
*面板三个按键 (倒回键,播放/暂停键,前进键)
*256级数字音量控制
*8GB内存
*最大支持2TB ,SDXC ,SDHC micro SD 卡
*播放格式:APE ,FLAC ,WAV, WMA , AAC, ALAC,OGG , MP3

*线性输出(LO)参数:
频率响应: 20Hz~20KHz +/- 0.2dB   
信噪比 : -109dB +/-3dB   
THD+ N(总谐波失真): 0.003%
输出电平: 1.5V rms (1kHz 0dB )

*耳机输出 (PO)参数:
频率响应(32欧姆负载):20Hz~20KHz +/-1dB   
THD + N(32欧姆负载):0.004%
输出电平:
1.2V (Low gain),
1.7V (Mid gain),
3.1V (High Gain)
信噪比(32欧姆负载):
103dB +/-3dB (Low gain),
106dB +/-3dB (Mid gain),
108dB +/-3dB (High Gain)
输出电阻: <0.5ohm

续航: 大约 14小时
充电时间::外接充电器 3小时,电脑USB 5.5小时
尺寸:64mm (W) x 100mm (L) x 17mm (H)
重量: 146g

从参数可以看出,随身听数字播放器,真正走向“随身”这个概念。当然了,除了MINIAUDIO,其实还有另外几家都分别在2013年的下半年推出了相应这个级别的产品。包括FiiO的X3,学林的iHiFi760,HiFiMan的HM601LE,HM700。这些产品的推出,都可以看到发烧国砖从高端发烧级,开始逐步关注入门发烧级的市场。这些随身国砖的的定位相当清晰,高性价比,便携,有相当素质,容易配搭耳塞等特点,都不难在它们身上发现。相对于发烧级别的国砖,它们的价位是相当有竞争力的。基本都是在1200-1500这个区间。对于一些刚进入随身器材发烧世界的朋友来说,是不错的入门级选择。

PART【2】主观音质的分享……
简单地引述了DX50的由来之后,接下来的第二部份,我想分享一下,DX50的音质给我的个人印象与感觉。

DX50的售价是1399,在这个价格区间,其实提供烧友选择的国产播放器其实也有好几台。但遗憾我仅听过DX50和飞傲的X3。说实在,两台播放器给我的感觉都不错。DX50声音属于比较中性而耐听的一类,三频保持了Miniaudio一贯的风格不夸张,少渲染的特点。很多朋友在吐槽DX50高频延伸不好,低频量感偏多……也许每个人的感觉差异还是明显存在的,但至少我手上的这台DX50不会有以上网友说到的这些情况。我们先从三频去说起。

【一】低频:
(a)  DX50的低频,在不同的增益下,呈现相对明显差异的声音,递增一下,低频的力度感,下潜以及量感都不怎么理想,即使是K3003这种超低阻耳塞,或者是一些16奥姆的便携耳塞,都会出现上述问题。低频偏软,刚性不足,量感少且低频下潜略欠,基本就是低增益下的不足。
(b)  中档增益,低频有所改善,量感,力度感和质感都有提升,下潜变化不算大,但整体上低频的听感,乐感都有相对提升。一些超低阻耳塞可以考虑使用,但32奥姆以上的,其实可以考虑用高增益。
(c)  最后,说说功耗相对较大的高增益,高增益能够更好地驾驭一些要求相对较高的音乐,低频方面,力度感,量感,质感都有增强,声音更神充气足,活生感更强,不再想低增益那般有气无力。但低频的下潜仍是DX50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不能说差,但算不上好,只能说再高增益下,低频下潜中规中矩,不至于像低增益时那般不济。

【二】中频:
(a)  在我的感受里面,三个频段算是最佳的一个频段了。DX50即使在低增益下,中频仍有一定实力。有较佳的乐感,虽然密度感和穿透力都明显不济中增益,高增益档位上的效果,但相比起低频表现,DX50的中频还是不错了。同样的问题,声音偏软,略微显得单薄。结像清晰度一般。
(b)  当你把档位调整到中增益时,会感觉到人声的凝聚会更好一点,结像力有所提升,中频的密度感也相对低增益时更强,质感上,声音更结实,形体感更逼真。这个提升,可以在调整合适自己的相同音量大小(非音量文件位)上感受得到。
(c)  高增益获得的听感是,声音活生感更强烈,氛围感更佳,但更耗电。不过这个档位,一般可以推荐32奥姆以上的耳塞去使用,可以用“更淋漓尽致”去形容它与低增益之间人声或中频之间的差异性。密度感,穿透力,结像及质感等几方面,当然也比低频有明显提升了。

【三】高频
(a)  很有朋友说DX50的高频不怎么好,但我不觉得这样,至少在中档增益和高档增益下,DX50的高频的实力还是有所交代的。而低增益下,的确是不太出彩。高频延伸一般,音色略微偏暗,基本不会感觉到刺激感和毛躁,细节尚可,但结像清晰度一般,声音偏软,略虚。尽管这样,但仍是比较耐听。
(b)  中档增益下的高频,线条感相对于低增益时有所提升,当然这个是指推一般低阻便携耳塞(16-32奥姆),高频的延伸和结像都比低增益时增强了。风格依旧是直白,质朴而干净,刺激感极低,高频顺滑而耐听。
(c)  高增益下的高频,驱动低阻便携耳塞时,声音基本不会有虚,软,飘等问题。延伸更到位,有一定穿透力。刺激感有所增加,锐度也有一定提升,结像清晰度,声音的线条感都比低增益,中增益时要好。可以说,对耳塞的发挥更好一些。

三频的分析基本到这里,从上面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建议尽可能使用中档增益或高档增益。这样更有利于耳塞的充分发挥。

接下来,讨论声场,空间感,声音分离度等硬素质,这里特别地选了中档增益去和大家讨论,而在试听分析的过程中,我用SONY的顶级动圈之作MDR-EX1000作为试听耳塞与大家分享DX50的硬素质。

DX50的声场秉承了Miniaudio的风格,虽然不是那种宽广深缀的声场,但横向和纵向声场都比较规整,不夸张,有一定的空间立体感。和一些注重横向的平面化的声场还是有区别的。听一些流行音乐,这个素质足够应付。就举MDR-EX1000为例,配搭DX50听流行音乐,声场不局促,空间感虽不太宽,但也不会有压抑感或头中效应等不适。乐曲里所有的乐器,基本能清楚地分辨出来,结像清晰,定位基本准确,人声的口型不算大,声音形体感适中。乐器的线条感不含糊。接下来,顺便简单地分享几首试听音乐。

因应器材的风格,这里先选择了几首流行音乐分享给大家,选来了两位自己很喜欢的歌手:华叔,学友的一些作品分享。纯为自己喜欢,但并不是什么录音高尚之类。

1. 刘德华 <美丽的回忆> (刘德华2009广东话专辑《希望.爱》)
整首乐曲下来,人声质感和密度都不错,声音的顺滑度在这个文件位的产品里面算是较好的一台了。记得之前写DX50的听感时候,和几台器材对比,DX50的中频都有不错的表现。这套组合下声音的厚度和感染力都不算太出彩。中频中性而带点质朴,不刺激,不突兀。很耐听。有人说EXK的声音薄而且齿音重,我个人认为,和器材搭配也有关系。比如和DX50配搭听这类流行音乐,中频的人声部份听感上不会薄。DX50的中频沉稳而有一定厚度,很适合听男声。中频的细节感在配搭EXK后,能很好的表现出来。高频锐度尚可,至少在这套组合听这首歌就是这种感觉。不过,话说回来,这首流行音乐又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高频?大家最关心的声场素质,这首流行录音声场只能算不过不失,不算狭窄,但也不见得宽广。没有头中效应,加上EXK本身声场就不错,所以这里表现出来的声场,算是规整而自然的。配乐和人声的分离度尚好。整体来说,没有过多精彩斑斓的情节,或者说达到所谓“毒”的地步,一首歌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可以继续安心静心地听下去。

2. 刘德华 <永远记得你> (刘德华精选1989 《永远…记得你》)
这首歌可能有点冷门,但如果喜欢华叔,是他的影迷歌迷的,应该会听过这首歌。歌词写得很好,但略带伤感。这首歌属于较老的录音,是80年代末的作品,估计那时候还是AAD格式的唱片呢。声音的刺激感很低,不过这首歌有个问题,低频稍稍偏硬了,鼓的下潜和量感都有限。后来试了一下别的播放器,也是如此。所以这些不足,和播放器关系不大了。还是人声部份最好听,有密度,有质感,咬字清晰,细节还原到位,最难得是中频齿音控制相当好的同时,又能保持较佳的清晰度和通透度。声场比刚才那首歌要宽松一点,虽然纵深感仍旧是流行录音的级别,但横向做得不错。人声的距离感适中,不太贴耳,但又不会后缩。口型适中。空间感会比前一首歌好些,另外一提的是,我这里选的这首歌录音电平很低,是EMI出品的老唱片了,日本版。背景漆黑度较上一首音乐好。配乐,乐器的分离度也不错,录音素质在上一首音乐之上。

3. 张学友<爱如潮水> (《2004活出生命演唱会》)
听完两首一直的偶像-华叔的作品,接下来分享的是歌神学友的一首翻唱经典,这首歌收录在2004年的学友活出生命演唱会,是一首现场的录音。现场录音对器材的要求比一般商业唱片高。大家都理解,录音室录制所出来的声场,和演唱会录制所出来的声场,差别会比较明显。于此同时,这类音乐对器材的声场素质要求也相对高些。好的器材,能相对真实地还原演唱会或音乐会的录音声场之素质,有较佳的临场感。但如果一般的随身系统,听现场录音,往往就会觉得声场有点伸展不开,明明是演唱会的舞台,为何会空间缩小了。DX50这首歌的表现,在直推EXK的情况下,不算太理想,声场略微偏窄,虽未至于说声场打不开,但两端的宽度不算太好,以致听感上略为局促。人声的距离感略偏近,这个应该和录音也有点关系了。乐器的定位,结像所体现出来的空间感有点窄。整体的表现不如上一首音乐。

三首音乐过后,给我的感觉是DX50播放很多流行录音其实都不错的。听女声,只要不是那种莎拉及王菲之类的女音,应该是不会有啥问题了。如果听莎拉,王菲这种清,净,柔为特点的女声,可以配一款人声通透度和中高频相对明亮的耳机,会较为适合。整体上,DX50的声场,空间感,结像力等硬素质,在这个级别上,是不错的。不要和顶级的发烧国砖去比较,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必太过苛求,因为它的市场定位就在那里。选择它更多的看中是实用。以及面面俱到,而且便携性,电池续航,音质,器材搭配等能达到较佳的平衡。这才是它们出现的目的和意义。


PART【3】器材搭配分享……
DX50,作为一款定位在1500级别的便携播放器, 优势在于其体积相对小巧,这是DX100,C4等体积庞大的国砖所不具有的,而且音质也能适应普通烧友户外使用的需要。直推也能出一定素质的声音。离随身发烧级有距离,但又比随身入门级(500-800)这个价位的播放器好。针对不同需求的发烧友及爱好者,这里分享我的一些配搭见解:

1. 捆绑党:
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只用LINE OUT,所以这些朋友需要为自己的DX50配备一只便携耳放。DX50的译码部份是用威胜公司WM8740做译码芯片。有不错的素质。找一只合适自己口味的耳放是必要之选。我手上耳放不多,现在的主力耳放有两只,一台是森韵的PX-M1,另外一台是性价比很高的FiiO E12。PX-M1属于比较平衡耐听的风格,口味中性偏,三频均衡,设计小巧。最大的优点是节能,充足电的PX-M1你平均每天听5个小时的状态也足够熬两周基本没压力。而FiiO的这台E12,同样不是浓汤型的产品,虽然声音的细腻度不算达到极致的概念,但胜在耐听,声场不算宽,有不错的包围感。最难得的是与好几款动铁耳塞配合都有不错的效果。实际使用上,也是一款平衡而质朴的耳扩。最大优势在于它有很高的性价比,而且外观简洁朴素,不花哨。当然了,这两款耳放,算是比较百搭的产品,没有说特定针对那款耳机,对器材也不怎么挑,所以这里推荐并分享给大家。

2. 超级捆绑党:
何谓“超级”当然是折腾到尽头的那种了。大家应该会留意到DX50机子头顶上的那个输出孔吧?同轴输出。虽然有些朋友会微词这不是标准的同轴输出。但依旧难以阻挡某些喜欢弄个便携式解碼朋友的步调。一根3.5mm对RCA的同轴线,加上一台便携解碼,再外加一个便携耳扩,三件套是这样实现的。虽然这些玩法是小众行为。但依旧会有那么一小众群体为自己而活着。其实发烧这东西,有时候只要自己喜欢就无所谓了,别太过介意别人如何看待。做自己想做的,玩自己想玩的。烧唱片也好,器材也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目前,市场上提供选择的便携解碼其实不算太多,比起便携耳放明显少。近一两年声名大噪的SONY PHA系列已经推出了第二代。功能和音质均比第一代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价格相对会比国内产品高。在外观设计出色,品牌知名度较高等因素影响下,SONY的这个系列产品,还是赢得不少高烧朋友的青睐,至少有不少有条件的烧友愿意为它买单,担任这个吃螃蟹的角色。另外,在国产品牌里面,乂度科技的XP-1与SONY PHA系列的功能类似,均可以译码耳放两用。而市场售价,乂度科技的这款XP-1会相对实惠。另外,作为纯便携译码,无耳放功能的产品里面,Miniaudio自家的便携解碼DB2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采用了双WM8740译码芯片结构,拥有高解析力和强悍的硬素质,令到DB2成为了一台实力派悍将。

3. 直推党:
相信大部份购买DX50的朋友,应该很多人都会作出这个选择---直推上路,而作为DX50这个级别的数字播放器,其市场定位,本来也是针对这类人群。有一定的素质,较佳的乐感,适合通俗类乐曲的播放,能较佳地配合低阻便携耳塞发挥,并输出良好的声音效果,这就是1500这个档位的小国砖的使命。当然,DX50也不例外。能完成这个使命,就必然会赢得直推党的青睐。大家都能理解,直推声音很难达到极致的层面,但在户外使用相对方便,权衡之后,烧迷们都愿意接受一个在声音素质与便携性之间取得理想平衡的播放器。接下来就是配一款适合自己的耳塞。如何取舍往往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听音口味。值得欣慰的是,作为以直推为主去定位的播放器群当中,DX50算是属于比较百搭的音源。对声音的渲染度不重,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习惯以及偏好的音乐类型,放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耳塞产品。但这里建议大家尽量使用阻抗不超出32奥姆的低阻耳塞。高阻耳塞不利于直推。市面上耳塞品种众多,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耳塞呢?当你把音源定下来了,可以根据你的音源声音风格的特点去斟酌,而品牌里面,每一家品牌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同一个品牌,不同的产品型号,定位不一样,同样有着产品自己所独有擅长之处。选择时,还要结合自己听音习惯和所喜好的音乐类型去选择。舒尔,西石等美国动铁耳塞品牌,旗舰产品都有相当素质,但这两家的顶级型号,中频段都不错,细节出色,人声表现可圈可点,声音有相当的韵味。音特美的ER4P则属于质感良好,密度感出色,但声音略偏薄的风格,配DX50听女声作品不错。但如果听蔡姐姐之类的,或者就稍微嫌薄了一点。如果喜欢听小编之类的,这里推荐一款平衡且杂食的耳塞,XBA-30,这款耳塞,有素质,听感也过得去。最难能可贵的是,价格相对亲民。但由于定位在次顶级的位置,所以被注意到的机率不高。但如果喜欢杂食类的朋友,大可找地方去试听一下。最后说明一下,其实DX50开到高增益,去驱动一些32奥姆以内的低阻便携耳机,同样可以玩一番。至于能否尽兴,就要看自己了。SONY MDR-1R是听流行八音盒人声作品不错的选择。喜欢流行类通俗音乐的你,在拥有DX50之后。MDR-1R也可以纳入考虑范凑。

PART【4】音乐聆赏分享……
既然说到搭配问题,那就让这个第四部份,接得上上一部份的话题,我们继续耳塞搭配的讨论,这里分享一下我手上几款耳塞搭配DX50的表现,而下面的两个部份,其中古典音乐分享部份,个别音乐会分为直接驱动或耳放搭配的听感。

按照自己的听音习惯,选了以下一些音乐分享给大家。
第一组:
1. 比才《阿莱城姑娘》-小步舞曲 (DECCA版)
2. 苏佩《轻骑兵序曲》     (飞利浦-水星版)
3. 弗朗茨-莱哈尔《风流的寡妇》 (BMG LIVE版)
4. 约翰-施特劳斯《Banditen Galop,Op.378》 (TELARC 红衫仔)

第二组:
1. <同学会>   (张震岳《这个下午很无聊》魔岩唱片TW)
2.<矜持>     (王菲《天空》新艺宝SACD首版)
3. <相识非偶然> (谭咏麟《谭咏麟精选1985》宝丽金唱片HK)

配搭耳塞:

XBA-30 (SONY)


A81 (飞朵)


R40 (丽声)


ER4B (Etymotic)


MDR-EX1000 (SONY)

耳放:

PX-M1 (森韵)

第一组:

1)比才《阿莱城姑娘》-小步舞曲 (DECCA版)
音源:DX50
耳塞:ER4B (Etymotic)
耳放:PX-M1 (森韵)

这是一张出自DECCA的唱片,由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室内乐团演奏。唱片收录了两部脍炙人口的两部音乐作品,分别是<阿莱城姑娘>和<卡门组曲>,而这里选听的是选自<阿莱城不娘>的第二组曲中的第三节-小步舞曲。而使用的耳塞是音特美旗下的经典之作ER4B,也因为ER4B是一副高阻的耳塞,所以这里特别地用了森韵的PX-M1作为驱动放大器,以保证足够的驱动力去推ER4B。

这套组合曾经一度是我户外的搭档,森韵的PX-M1,体积小巧,驱动力良好,而且续航时间惊人,声音修饰不多,搭配ER4B的听感还是挺适合的。DX50我就不多说了,小砖块,口袋音乐用户的首选。户外我一般带两条耳塞,其中一条就是ER4B,听小协很对味。ER4B使用已经有7年了,使用时间超过一万小时。也是我手上的一众耳塞里,最熟悉的耳塞。这首曲在这套组合的演绎下,让我满意的有以下几方面,背景的漆黑度,声场,细节,通透感。乐曲的开端是长笛和竖琴的组合,为乐曲拉开了序幕。乐曲的第一段都是这两位主角在一唱一和。ER4B下的长笛,具有相当不错的穿透力,虽然空气感和厚润度还是逃不脱动铁耳塞的特色,声音整体偏薄,但那份干净和利索,是ER4B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密度感很高,而略微带点刻板,有些朋友归结为没感情,但前端的DX50+PX-M1其实已经投入了足够的感情啦。那种曲高和寡的感觉已经淡化了很多,听感,乐感相对平易近人了。但特色还是要保持的。所以这种薄,这种密度,这种略带攻击性的穿透,这种漆黑的背景……仍然是我熟悉的ER4B,竖琴的每一下拨弦都很清晰,不会被长笛的攻击性节奏所打断,第二部份我归结为高潮吧,因为乐感很澎湃,在管弦乐齐奏时,的动态是第一段无法比拟的。DX50的控制力还算是不过不失了,弦乐群没有和管乐组“打架”,乐器的分离度有一定水平……动态的起伏能基本在控制之中……其它什么声场,空间感,分离度,等等,当让不能与我一直用来听古典的DX100比拼,虽说古典音乐不是它的拿手戏,但能有这样的演出也是值回票价了。与高阶的DX100比较,基本是没有任何优势,但在这个级别的机器里,DX50加一台素质相当的耳放,还是可以给一些随身听古典乐迷惊喜一把。当然,切勿与顶级的播放器加耳放接大耳机比较,这样意义不大。乐曲最后一段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没有之一)。因为巴松管的加入,使得整个乐曲的氛围感起了变化,虽然节奏,乐器基本上和第一段相仿,但巴松管所演奏的低频,让原本清淡的乐感一下子变得有色彩。ER4B演绎巴松管依旧欠缺厚度和木管乐那种独有的空气感,但我这条经过10000多小时洗礼的ER4B,那种硬绷和刚强的感觉已经相当相当不明显了。除了声音稍稍偏薄,其它基本可以被忽略。整首乐曲下来,这个配搭在兼顾了前端组合的人情味之余,也保证了乐曲底蕴干净和清爽。这就是这套组合所带来的特别感觉。虽然感情分不高,但听古典,这种感觉还是有的。


2)第二首带给大家的音乐是我自己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首序曲,虽然作曲的音乐家算不上是一流顶尖级的大师,但他的这张专辑里面的音乐,我是百听不厌,而这首算得上是主打的音乐,相信喜欢苏佩的乐迷绝对不会错过。分享给大家,苏佩《轻骑兵序曲》。我这个版本是录制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作品,由飞利浦水星公司发行。

音源:DX50
耳放:PX-M1 (森韵)
耳塞:MDR-EX1000(SONY)

一开声就是一段管乐,小号和圆号,一个嘹亮,一个宏厚,轻骑兵序曲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开始的这段管乐,似乎是为战事冲锋吹起的号角。嘹亮中带着沉缓而又庄严的气息,彷佛让人看到了轻骑兵英姿飒爽的精神面貌。接着的一小段管弦乐齐奏,急速而带着跳跃感,把第一波高潮带出来。高潮过后,是一小段急促的弦乐群演奏,曲风转为低沉忧郁,且略略带点伤悲的感觉,这一小段的音乐乐感和第一段形成了鲜明对比,音乐的动态也迅速地缓降下来,有一种矛盾,沉思,且思绪交合的感觉。这一段过后,乐曲再次回到第一段相仿的急促跳动的氛围感。这也是整首乐曲的第二波高潮。犹豫走出困惑之后,觉醒的骑兵再次抖擞精神,焕发出敏锐,轻捷,不可抵挡的战斗力。整首乐曲,有庄严到沉缓,直到第一段高潮的明快跳跃,然后高潮过后,第二段如陷入沉思和思绪交合的矛盾中所体现出来的伤感和忧郁,最后走出忧郁再次焕发出骑兵英姿和斗志的明快与雄壮。这样跌宕起伏明显的乐曲,动态的升降拿捏,都十分考验器材的素质。老实说,DX50播放这样动态起降明显的乐曲,给我的感觉是:不是最擅长,但也能小玩一把。如果要求不高,但又想户外听听序曲,交响这类大编制乐曲,找个耳放,配条细节出色,动态响应良好的耳塞,应该还是可以凑合上街。但还是那句,不要和高端播放器或者台式系统去比较。没有可比性。而对于乐曲,我很有喜感的是,在经过动态和氛围一番由快转慢,再由慢转快,就如人的情感,喜极而泣,后又由泣转笑,喜怒哀乐经过一番折腾之后,最终还是喜剧收场,这是让人有所感动的。SONY的顶级动圈之作MDR-EX1000,在这里,用三个字概括它留给我的印象:真经典。有人说,MDR-EX1000声音偏薄,但这首曲子下来,这套组合,我觉得声音的厚度还是可以接受了。更多时候,评价器材,一是通过对自用器材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另外,就是根据自己的听音习惯和个人听感,口味去评价。当然,这两个途径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厚,薄,其实都是相对的。打个比方,MDR-EX1000如果和刚才第一首音乐所使用的ER4B比较并以ER4B作为参照基准,当然它的声音相对而言就不算薄了。如果你拿MDR-EX1000和IE80,WESTONE W3等风格类型的耳塞比较,那它肯定不能算厚声的耳塞。三瓶的平衡感,我个人觉得这套组合基本能上是平衡的。低频速度感良好,下潜有一定水平,量感不多,这和MDR-EX1000也有关系。分离度和定位都不错,声场不算宽,但不局促。不过回头看看这张水星唱片的作品,大家会给予理解,50年代录音,飞利浦一贯的作风,声场及空间感等不是强项,但注重细节表达。所以这首歌也恰如其分地把这些特点一一反映出来了。这个组合听这类老的录音,声场和空间感虽然不算出彩,但也不至于说糟糕透顶,不堪入耳的程度大家就更不用去担心了,绝对不会有。为何这首歌用MDR-EX1000,因为综合声场素质和三频的平衡感等多方面的因素质,MDR-EX1000都是手上耳塞的不二之选了。


3)一口气读到这里,大家是否有点累了,好……接下来分享的第三首音乐,算是氛围感相对轻松一些。可以缓解以下大家的紧张度。第三首古典音乐,是一首由Andre Rieu和Das Maastrichter Salon-Orchester演奏的音乐,歌曲选录自BMG唱片出版的《Das Walzer-Paradies》CDII里面的一首现场录音作品。歌名叫:<Lippen schweigen>(相对无语)

音源:DX50
耳塞:R40(丽声)

这首现场音乐,气氛很好,在外国的很多现场音乐会,都会出现观众和乐队互动的情景,这首歌就是如此。R40也是一款很适合古典音乐播放的耳塞,横向声场良好,空间感也有一定优势。一方面可以弥补了DX50在听古典录音时候,声场不算出彩的不足。当然了,DX50听流行录音就完全没有问题。这首现场演绎的乐曲,主角当然是那把小提琴啦,而驾驭这把小提琴的,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兼指挥Andre Rieu(安德烈-里奥),而配合这位主角的有这一队由安德烈本人带领的Maastrichter Salon-Orchester(玛斯特里赫特沙龙乐团)。这首歌的录音很有活力,音乐所带来的那份生命力和鲜活感很强烈。虽然R40的声音风格就是直白而淡然,但在DX50的驱动下,播放这首音乐,乐感一点也不刻板,不冰冷。反而,听感不算紧绷,虽然耳塞所体现的声场和真实现场有差距,但R40在这首音乐里所体现出来的场感,仍然让我感到欣喜。将增益调整到高档,密度感进一步提升,低频的力度感也适当得到加强。现场和唱的观众的声音更加逼真。值得一提的是这首音乐里面的主音小提琴,由主音安德烈-里奥本人操刀,一直是乐队的灵魂,起伏变幻的多样性演奏,以及此曲段落节拍变换,此起彼落的乐曲氛围,都是乐曲亮点所在。而更难得的是,在演奏的同时,能够很协调地调动场内观众随着节拍去拍掌附和。在欣赏性和互动性等方面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音源:DX50
耳放:PX-M1 (森韵)
耳塞:R40(丽声)

接下来分享一下加入耳放之后,这首乐曲的听感。R40其实本来就很好推,阻抗不高,且有相当的灵敏度,很适合随身听使用。所以,其实接耳放,也是为了取得更佳的控制力和推力。当然,森韵这台耳放,算是比较百搭。加入了耳放之后,纵向的声场有一定增强。空间感较先前有了提升。声音更鲜明,线条感更清晰。PX-M1的驱使下,R40的中频略干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主音小提琴声音变得纤巧而细腻,韧性更强。为小提琴伴奏的其它乐器,依旧是履行了各自应尽的职责,分工明确,一点也不抢主音小提琴的风头。观众的拍掌声,紧紧跟随着主音小提琴的迂回起伏而变化着。声音鲜活感良好。现场和声的观众同样给力,节奏跟得很好,R40的分离度还是不错,在加入耳放PX-M1后,分离度良好,空间立体感更佳。当然,整首乐曲下来,如果不去和高端动圈比较,R40已经挺出色了。和高端动圈,如MDR-EX1000这个级别的耳塞比较,R40的声音则相对粗狂,豪迈,但细腻度则不及动圈高端产品好。优势在于其密度感和分离度,这些动铁耳塞的优势,R40是发挥得比较理想。不要太过强求,其实能让自己静下来去听音乐的,都是好搭配,都是好产品。


4)听完三首歌,不知道大家喜欢这几首音乐否?古典音乐也是这几年才开始学习去听,这里特别地翻出我第一张购入的古典音乐唱片,但这对乐队,或许未必会被很多古典乐迷所热捧,但这位指挥,我是相当相当喜欢,当然,这么伟大的指挥家,必然背后有这么一队伟大的乐队去支持他。送上这个环节最后一首分享的古典类音乐,约翰-施特劳斯<Banditen Galop,Op.378>,选自一张很出名的CD,TELARC的《Ein Straussfest》,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红衫仔”。由美国辛辛那提流行管弦乐团演奏,艾力克-孔泽尔指挥。

我手上的这个版本虽然是美国版,但已经不是初期的那批,胶圈刻着MADE IN USA的版本了。没有和早期的版本对比,也就觉得手上这张CD的录音也十分不错了。红衫仔享誉唱片界多年,曾有一个夸张说法,古典发烧友几乎人手一张。当然,这个有点托大。但就这张碟的录音,素质,乃至乐感,都是一流的水平了。也难怪大家那么热捧。集合了两大经典,<蓝色的多瑙河op314>,<拉德斯基进行曲op.228>已经值回票价了。而这里分享给大家的<Banditen Galop,Op.378>,其实也是一首我自己很喜欢的作品。和波卡舞曲,华尔兹舞曲一起出现在很多施特劳斯的作品集里面。

音源:DX50
耳塞:A81(飞朵)

把增益调整到中档位置,先用DX50直推。A81阻抗不高,所以直接驱动下,基本也能推得有一定模样。这首音乐算是大编制的乐曲,而红杉仔这个版本大鼓和倍大提琴出来的低频是我听过的几个版本里面最有氛围感的。这里选择了手上低频最为突出的A81去听这首歌,低频相当出彩。我的A81就两百小时左右,没有很刻意去煲机,低频比起刚上手的时候稍稍紧致了些,量感足,但不会让人感觉肥厚而凝聚力差。整体还是比较扎实有力,但无奈低频比另外两个频段出色,所以让你一耳朵的感觉,永远亮点在低频上。钛合金振膜刚性也相当好,弦乐组在这首曲里面其实不算很锐,仿佛我手上几张泰拉克CD的弦乐组都不会太过强调锐度和高频通透度。反而让我觉得高频比较实在而自然,刺激感极低。这首音乐也不例外。A81的高频虽然没有低频那么容易让人在意,但其高频素质也有相当水平。至少不会让你觉得闷或者舒展不开等不适。都说DX50高频暗,我个人听感上并没有感到DX50高频偏暗,反而我很喜欢这样的高频,很实在,不虚,不飘,不夸张失实,当然,配合A81之后,整个声音稍偏向于低频段。但这种偏颇不会让人感到厌恶或者抗拒。反而氛围感仍然不错。声场上,1985年的录音,声场算是规整,不太宽,也不局促,一千出头的随身听配搭国产高端动圈,这种声场表现是意料之中。空间感不算太宏大,算是不过不失。整张CD录音模拟味不错,虽然已经是DDD的录音技术,但我个人看来其实更像高素质的ADD。细节感和分离度,基本属于70分的水平。管弦乐群奏的时候动态控制所体现的张弛度稍为有些勉强,高增益下会相对更好一些,但听感上会稍为刺激,耐听度会稍微下降。给我的感觉,如果是16欧的随身耳塞,听一般的通俗乐录音,中档增益即可,如果需要听一些动态起伏较大的大场面大编制音乐,高增益下动态,控制力都会有一定提升,但也容易出现推力过大而产生当动态飙升时,听感上过于刺激,耐听度会稍稍下降。

最后一首古典音乐分享,当然少不了用耳放试试啦。
接上PX-M1 继续……

音源:DX50
耳放:PX-M1 (森韵)
耳塞:A81(飞朵)

由于是低阻耳塞,所以耳放的档位设置调整为低输出。接上耳放之后,场感会有所提升,空间感相对更立体化。左右声场较直推的时候拉开了。耳放:PX-M1 (森韵)这只耳放味道不浓,所以给前端输出的信号渲染不算多。三频在耳放的驱动下均有提升,使得原本低频就比较突出的A81,加了耳放之后,低频更加出彩,还好的是,其他频段没有因为低频的强悍而被压倒性地掩盖。中频其实一直都是A81的弱项,古典音乐也不例外,上了放,中频稍稍后缩的问题依旧存在。只是相对于流行人声的播放,古典乐听感上相对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弦乐组的锐度依旧不高,和直推比较,速度稍有提升,控制力会稍由于直推。总体上,低阻耳塞上放,能得到的提升相对高阻耳塞要小,上放更多时候,只是为了让耳塞得到更佳的控制力,在多乐器齐奏和动态起伏跌宕的时候会获得更流畅自然的听感。

###########################################
一口气分享了四首音乐,不知道大家喜欢与否。趁着大家在消化回味上面的音乐的时候,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DX50给我的一些实际使用感受。比如就承接这一部分的话题,还是围绕音乐分享去讨论。DX50其实是一台三频比较平衡,又比较平均的播放器,没有过多地去倚重于某个频段。虽然整体感觉上,中频仍是它的最佳频段,但低频,高频依旧有不错的水平,只要是增益档位设置在中档以上。低频的下潜虽然不算十分突出,但基本上应付一般通俗流行音乐是够用了。高频,如果在一些流行乐的录音里面,DX50的高频,细节还原度基本可以应付了。当然,极致录音的古典音乐,大编制交响类,序曲类,圆舞曲,歌剧等,当然不是DX50的强项,如果不太挑剔,只求户外凑合使用,那么听这些高素质的录音,配个硬素质较高的耳塞也可以娱乐一番,但切勿和顶级的随身无损数字播放器去比较,这样没意义。

讲到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我自己很喜欢听80年代初谭咏麟的歌,除了因为它们陪伴着我成长,并引导我进入音乐的世界之外,更多地,我是喜欢那时候的模拟录音,听着很舒服,或者很多朋友觉得解析力不算太出彩,高频延伸一般般,锐度不太高,结像和分离度等音乐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有一样大家应该可以肯定的,我相信只要和我那样,喜欢,甚至喜欢收集,收藏更甚者,喜欢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流向音乐的朋友,都能肯定,这时期的AAD录音,乐感很不错,耐听,舒服,自然,不张狂,不刺激,不会过多或可以去讲求硬素质的深度,但那时候的录音师,是真心,用心去做音乐录制,虽然器材的精度未必能够达到科技进步的今天。但这个年代的音乐,给人的那种感动,很难用言语去直接表达。

根据DX50的声音风格特点,这里推荐一张唱片给大家,这张唱片是我相当相当喜欢的一张广东话唱片,属于谭校长的第一张CD精选《谭咏麟精选》(1985),有人说它是校长第一张CD唱片,但我一直纠结《雾之恋》才是第一张CD。这张唱片,收录了校长1979年开始单飞到1983年这四年间的一些经典。而且最难得是一次性收录了校长的音乐里面,我最喜欢的三首歌:<相识非偶然>,<天边一只雁>,<我爱大自然>。当然,好歌还有好多,基本上每一首都是经典,比如经典的合唱<暂别>,<风中劲草>,以及温情经典作品<小风波>,<忘不了您>……我手上的这张是T113头版,现在二手碟店铺中上能找到的不算多,淘宝上面有卖,价格比实体店低,但品相的新旧程度无法确保。价格也被一些二手贩子炒起来。我当时是300入手的。银圈就更贵了。喜欢谭校长的老歌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入一张。当然,如果不太追求低电平和高素质录音的朋友,可以买回后期重新推出的版本。不需要怀疑这些歌是否好歌,因为能选得上的那17首歌,基本都是经典。

第二部分:
接下来的这个部分,只有出现在这篇耳机大家坛周年纪念帖里。而为大家分享的最后这三首歌,都是一些非古典类的作品,一首带摇滚音乐风格的音乐,一首人声作品,一首80年代的粤语流行曲。


1)第一首分享给大家的是一首摇滚节奏的通俗流行音乐,属于台湾歌手张震岳的作品。歌曲选自《这个下午很无聊》。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张专辑,这张唱片是有台湾滚石唱片旗下的魔岩唱片发行。是张震岳第一张自己词曲一手包办的专辑。于1997年发行,喜欢张震岳的朋友都知道,张震岳的有些音乐填词甚至乎大胆而创新,源于生活,甚至乎仿佛在反映创作人现实生活中的内心世界快乐,忧愁以及对现实的一些个人情绪,个别词语还带点不羁放荡的感觉。但这确实最真实的一面。张震岳的音乐,有一种阳刚般的气息,所以记得大学的那个年代,我们宿舍几个玩吉他的兄弟,还有我,都喜欢听他的歌。哪怕是当中有些词略微粗俗。还记得有两首歌的名字通俗而直接地表达了歌意,让人一看就记得:《狗男女》,《放屁》……当然,回到这张专辑,其实有很多好听的歌要推荐大家,这张碟,除了收录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爱之初体验>以外,还有同名主打歌<这个下午很无聊>,当然还有一首快歌,叫<改变>,这几首是在精选里面也会常常出现。另外,一首很好听的慢歌<怎么办>,这里也推介给大家,张震岳唱慢歌其实是另有一种感觉,少了一份张狂,却多了一份唏嘘的深情,但这份情感同样像他的音乐作品的那种风格那般,充满阳光与刚毅,是真男人的音乐。而这张唱片的第十首<秘密>,第十一首<喝酒>,都是好歌,尤其是<喝酒>,歌词中略带几分滑稽趣味,但有通俗易懂。而今天这里推介给各位的这首音乐,不在主打歌的行列,是一首节奏明快,略带摇滚味道的音乐,歌名叫<同学会>。歌词写出了老同学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算是一首励志的音乐。

音源:DX50
耳塞:A81(飞朵)

选择了中档增益作为试听的参考。对于A81,其实已经足够了。手上的A81基本已经煲开。风格这里就不过多强调了,和DX50配合听男声是效果不错的。这首略带摇滚风格的音乐,很适合这对组合。DX50的优势在于其中频,适当的厚度和密度感,渲染不重,所以中频不算甜腻的一类,也不是味精式的中频,但很耐听。形体感不算大,结像比较清晰。A81三个频段相对较弱的是中频,这一点,和DX50配合,其实刚好起到一定的互补。A81的中频稍稍后缩,DX50的中频虽然说不上贴耳,但也不是中频靠后的那种,所以配合在一起,能够得到一定的互补。这首歌里面,采用了部分主要的电子乐器,比如电吉他和贝斯等,现代的录音,声场上不算是卖点,乐感充满了摇滚风格的流行音乐的气息。节奏明快而强烈。值得一提A81所演绎的鼓声与贝斯,低频很稳扎,而且有足够的量感去承托着真个音乐氛围,听感和素质兼备。人声得到了DX50的支持,让原版略为后缩的中频变得距离感适中,当然,这个补充也是有限的。整体上,A81演绎这类型音乐很对味,DX50为弥补A81中频略显不足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同样,A81的优秀的低频变现力也为DX50播放摇滚音乐增色不少。这对组合,也是播放流行音乐里面不错的搭配。


2)听完一首快歌,接下来分享的一首歌,是很多菲迷都很熟悉的一首音乐,虽然在相应专辑里面不是第一主打歌,但我觉得从旋律到录音到乐感都不亚于第一主打<天空>。送上第二首分享的音乐,属于王菲的一首国语经典<矜持>。这里选听的这首,选自《天空》SACD首版。正价买入的时候比头版的《天空》还贵。一直收藏。但之前也和头版比较了一下,发现手上同时有SACD版本和头版的专辑里面,这张《天空》是最接近头版音质的,当然,这里说的是SACD的CD层。而这张SACD,和很多香港环球唱片专辑一样,都是德国压片的,母带由新艺宝/福茂唱片提供。

音源:DX50
耳塞:XBA-30

选来的这首音乐,算是一首能够较为突出人声素质的音乐,尤其是乐曲的第一段开端的人声清唱。XBA-30算是中频细节比较丰富的一款耳机,厚度适中,有不错的密度感,SONY自己开发的动铁耳塞,和市场上很多其他品牌的动铁不同。而声音风格方面,SONY的这几款动铁,在中频方面会比我之前听过的动铁品牌,如舒尔,西石,UE等,更细腻,而且有一点点偏向于动圈耳塞所呈现的中频那种味道。传统的一些动铁耳塞,中频都会稍稍偏干,即使是以中频见长的经典E3C,UM2,虽然它们都拥有良好的密度感,但声音风格特色依旧逃脱不了动铁单元的声音特质,偏干,偏硬,泛音少。XBA系列所变现出来的声音特质,则有别于很多动铁产品。这个是SONY XBA系列的一个成功之处。回到这首音乐,演绎王菲这首作品,XBA-30除了突现出其细腻,细节丰富的中频,高低频的素质也不俗。第二段在贝斯和鼓的出现之后,乐感会变得明快而强烈。低频的出现为营造乐曲氛围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XBA-30的低频不属于量感多的一类,其低频量感适中,甚至有些朋友会嫌它的量感稍稍少了一点,有一定的下潜深度,弹性也不错。但很注重细节刻画,是清晰,干净的低频。DX50只需调整到中档增益即可,说明书上标注的XBA-30是48欧姆阻抗,在便携耳塞里面属于偏向于中阻级别的产品,中档增益足够应付。高频在这首音乐里基本难见。除了小部分属于弦乐产生的泛音,基本没有太多的高频。DX50配合XBA-30,整体听感上属于中性平衡的风格。中频仍是三个频段中相对出色的一个频段。而这首流行类人声音乐,录音声场不算太宽,空间感适中。这对组合所表现出来的声场和空间感基本可以满足这类音乐的需要。


3)听完这首女声作品之后,是时候献上这篇手记分享的最后一首音乐了。分享给大家<相识非偶然>---谭咏麟。选自《谭咏麟精选》(1985)的一首音乐。当然,这首歌的推出年份,实际是1980年,但CD版本最早是收录在1985年出版的《谭咏麟精选》当中。这里选来的这张唱片,是T113透明胶圈版。音质相对后期的版本更有保证。

音源:DX50
耳塞:MDR-EX1000

这张CD在1985年推出,是AAD格式制作的唱片,模拟味十足,而且因为是比较老的唱片,录音电平整体都较低。乐感柔和,温暖且饱满。正如上面分享这张唱片时介绍到,这张CD里面收录了谭校长音乐里,我自己最喜欢的那三首歌。这里推介给大家的<相识非偶然>就是其中之一。此曲由历风(冯添枝)作曲,郑国江填词。歌曲首次收录在谭校长的第二张个人专辑《爱到你发狂》当中,但第一次被录入CD唱片,则是这张《谭咏麟精选》(1985)当中。可以理解为这首歌首次在CD里出现就是这张唱片。录音当然是最佳的了。记得开始的时候,用CD随身听聆听,人声偏淡,声场不算太宽,但很平坦。配乐柔和自然,模拟录音特点和优点都基本发挥出来了。这里用DX50+MDR-EX1000听,录音声场依旧不属于宽广的一类,但规整且宽松,听感很自然,人声柔和耐听,不偏厚,也不单薄,十分中性。低频方面,鼓和贝斯的量感不多,至少在这套组合的演绎下,低频是没有过量,量感对于我个人来说刚好,如果再稍稍多一点,听感会更明快而强烈。但保持现有的低频量感,也不会让你觉得低频偏薄,声音形体感偏瘦等不良。说道配乐,其实就那几件乐器了:鼓,贝斯,镲,弦乐组,以及乐曲开端,过渡段以及结尾部分的几下钢琴。乐曲中,无论人声或配乐,都给听者一个中性稍微偏暖的乐感。和AAD的录音制式有一定关系。模拟录音,模拟混音下的感就是这样平衡,温和,饱满,敦厚而自然,不刺激,不夸张,不过度追求暴力的解析和细节,不过分强调声场和空间感的宏大,气势和动态如何磅礴,如何跌宕起伏。AAD追求的,似乎是一种模拟音频世界里的平和,平静,平衡,硬素质不一定会比后期的什么HDCD,DSD……等录音高明,但乐感绝对是亲民而平易近人的。所以,只要选择一些细节表现力不俗,声场相对宽松,听感比较自然的箱子/耳机/耳塞等终端,基本都会能够出来让人觉得舒服自然的声音,当然啦,前提是这张AAD的录音水平是有保证的。DX50虽然声场不太宽,但胜在中频素质良好,所以在回放这类音乐的时候,有一定优势,加上比较声音风格中性,且硬素质能达到当今动圈入耳耳塞中较佳水准的MDR-EX1000作为终端输出,AAD的优势和特点得以充分体现。整首音乐下来,只要你静下心去听,你就已经不太愿意去挑刺,找茬了。

结语:
  历时一个多月,这篇“刘”浪者日记的第三集终于写完了,从文章框架设定,选曲,试听,起草初稿,到最后撰写,修改,直到今天完成。经历了整整35天,算是一篇耗费时间挺长的文章。其实这个月,因为工作的原因,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拖延了。希望这篇文字,对关注DX50的你,无论是现在还在用的,还是过去曾经用过的,抑或是将来打算入手的各位亲们,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和你们有一次互动交流,也希望我的感受,能让一部分玩家产生共鸣。有空,你们也可以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心得,哪怕是短短两句话也可以。如果文章里面描述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和你所感知的,有不同之处,欢迎跟帖反馈并分享你的感受。谢谢。

再一次感谢参阅此帖的朋友,感谢论坛的支持和接纳,这篇日记,是纪念自己加入论坛8年的帖子(第二篇),这里特别地分享个给位坛友。与论坛风雨同渡走过了8个年头,再次祝愿论坛能够越办越好,越来越兴旺,烧友们烧得快乐舒,马年大吉。

                    耳机大家坛  刘嘉明
_MG_7216.jpg
_MG_7214.jpg
_MG_7278.jpg
_MG_7269.jpg
_MG_7267.jpg
_MG_7279.jpg
_MG_7268.jpg
_MG_7292.jpg
23_47981_2da962f28584ea5.jpg
_MG_7226.jpg
_MG_7227.jpg
_MG_7228.jpg
_MG_7223.jpg
_MG_7225.jpg
_MG_7221.jpg
发表于 2014-2-24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s:10] [s:10] [s: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睡前帮顶支持。明天再好好细读好文。 [s: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好长啊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引用第3楼愚人听歌于2014-02-24 01:23发表的 :
好长啊 [s:2]
周年帖,是差不多这个长度的了,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引用第2楼redgt于2014-02-24 01:15发表的 :
睡前帮顶支持。明天再好好细读好文。 [s:52]
早点睡。
这篇换了一点风格。更多地是从音乐角度去写,前面的一些器材搭配,之谈心得,没有什么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好长。顶了再慢慢看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哇!又见嘉明兄高质量长文!帮顶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DX50直推exk好听? [s: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没想到dx50能够写这么一篇有营养的长文 拜读了 [s: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刘兄虽然你的文笔越来越好 但是你的观点越来越隐约模糊 读完之后往往搞不清评价对象的确切特点 了  你是不是被招安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文章编辑的不错,可惜对我来说没啥意思。我不是捆绑党,dx50 po直推的声音平平无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8年了,华仔都已变成华叔。
刘兄还是一如既往的能写 。
慢慢看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支持一下,先登记,明天再慢慢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前排 ibasso无脑黑绑定 [s:2]

嘉明兄大作,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DX50确实不错,正好有个盆友准备入手DX50+EXK
痞子绑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好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湖州市
很喜欢DX50的外形和操控,MOD之后,音质也比较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嘉明兄大作,先顶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4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帮顶嘉明兄,高增益下的DX50听古典音乐我听起来蛮有感觉的[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9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