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7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慧元音乐随笔 - 随想巴赫《法国组曲》(BWV812—81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3 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
那个有雪的天,我不停地听《法国组曲》,用大的小的音量,漫漫听了一日。从朝阳听到夕阳,窗上椅子上书桌上,音乐跟我湿成一片。这音乐很久前就懵懂地听过,从没想到会沉迷。因为巴赫有著名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帕蒂塔”等等无数键盘大作在前,《法国组曲》竟如汇入大海的小溪,了无身形。  

它也当真象小溪一般清澈见底,犹如凝视中不经意间流下的眼泪。只有我学会慢慢安静下来听它的时候,才有这样一种感动象树林里的干果一样熟透,在悠闲风吹中轻轻滚落。数学上总有“必然存在”一说,我一直知道有很多很多音乐,是我“必然喜欢”的,如果“尚未喜欢”,就是还没有到达那个点。所以,人生自是多艰,但上帝已经给我们安排了各自命定的音乐,要我们耐心地去经历—想来我们抖抖索索地在衣食间奔忙,同时跟音乐在相忍相亲和相忘于江湖之间过日子,原来是一直跟音乐合作行为艺术。  

巴赫既然有了《英国组曲》,人们难免拿《法国组曲》与之作比,其实两者大不同。《英国组曲》洋洋大观,深不可测,而且内涵富厚,是纵才弄智的大块文章,跟《帕蒂塔》相类。而《法国组曲》温存可亲,可以用来冬日取暖,比《英国》更感动我。照惯例,每首都是两小段,各自反复,规矩极了。可是两段交替时的转调,每次都切换得光艳照人(我有时听着浅睡,转调时一定蓦然醒来),加之内声部常常突显峥嵘,浮雕般的主题楞楞铺开,酷得让人攥拳头。只可惜我暗自痴狂却不能言说,因为不知道那个数学上斩钉截铁的“必然”还在谁身上存在。而且,我发现自己虽然早已厌倦浪漫主义音乐,其实一直偷偷在古典和早期音乐中寻找“浪漫”。总的说来, 巴赫,还有比他更早的一大帮巴洛克作曲家, 手法是恒常敦厚细密,今人听来,只嫌自己耳朵太“糙”,消受不了这番雕镂着无穷装饰音的闲情—巴赫的键盘乐大多在羽管键琴上弹,那东西我弄过两下,当真是淑雅气逼人,不似经得风吹。不过这样的音乐在巴赫那里堆积得太高,比如《英国》,《法国》,直到最后与尘世决绝的《赋格的艺术》,就会让人对他骨子里的力量惊惧不已。巴赫作品的抽象人所共知,然而管风琴家史怀哲将其归结为“描绘性音乐”(相对于另一种“诗意的音乐”),虽然大有争议,但我索性把那些外貌整饬的音乐想成一大幅“水墨乱世”,倒也有趣。不过你先要有颗浪漫之心才能在这些严整的句子间读出他的疯狂。  

《法国组曲》的录音其实我只有这么一套,俄罗斯“新新人类”加伏里沃夫,一个在音乐上生猛怪异的大孩子。他的分句让我半信半疑,主要是左手八分音符实在“断”得过分,生气不足。不过,有了他就是他了,不会错到哪里。可惜没听过古尔德弹。我傻想着如果是他,在哪段里会施展他近于“暴风骤雨”的敲击,在哪里会剔透得寒凉。有人认为这组作品在羽管键琴上演奏比现代钢琴上好得多,多半也是对的。不过现代钢琴上光影迷离的强弱和湿润感虽非巴赫所能料,却也可以被他胸怀包容。  

说来是每一首都喜欢的,连这个让人嘀嘀咕咕的加伏里沃夫都可爱。其中各种格式的舞曲中都有一点点个人情怀摇曳,不多不少,恰够消息。这组曲子是巴赫在科恩所写。名为“法国”,本来有八卦的味道,很多学者都不相信真的跟法国有关。有人说抒情的音乐精神跟法国风味相类,也不是没有道理。前三首组曲是小调,星星点点的黯然之意飞溅其中,后三首大调则显出健朗之风。各首组曲皆以德国舞曲“阿列曼德”起始,十六分音符中骤然进入三十二分的稠密装饰,把句子封得严丝合缝,底色则仍是天清地宁,岁月静好。接下来,各组仍是清一色法国舞曲,“库兰特”,强壮粗朴而仍然装饰重重,是这里最“大”最“亮”的舞曲。加伏里沃夫小心地在其间编织进重音引导音流前行。尤其是,天,他把第五组曲中的库兰特弹得那么飞快猛烈,左手的八分音符如同鞭打,我喜欢。“萨拉班德”如同巴赫所有的萨拉班德一样慢和沉,带有忏悔的表情。那密密丛丛的心思在三个声部里铺开,在厚厚的和弦里砸实,骨相皆停匀庄严。若要追寻巴赫谨重哀伤的一面,萨拉班德大概是好去处。第六组曲中的萨拉班德倒有点特别,和弦少有地“轻”,音响温柔清秀,在梦境边缘闪烁。每一组曲里也都有“吉格”,倒不是常见的三连音,而是用紧紧的三十二分音符形成滚滚珠玉,在切分的节奏里倾斜倒落。各首还有各自的加伏特(一种十六世纪流行的民间舞蹈),咏叹调,两段式的小步舞曲,布列,等等,甜甜苦苦,坎坎坷坷地活在那里。可以想象,巴赫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巨大的空间,所以必然有人弹得热烈,有人弹得轻灵,有人弹得雪亮或者冰凉。我心爱的席夫、赫威特等人都录过它。而我必然有缘分听到种种美好的录音。  

《法国》写于巴赫37岁那年,算是他键盘组曲中的轻量级,可还是不脱巴赫的“习惯性”复杂。既然复杂,便容人放纵感官,在其中颤抖,沉溺,发现伤口。我在典雅收敛的老巴赫中当真听出了 强大的浪漫。如果我说《法国组曲》让我心碎,你会不会说我矫情。巴赫老爸一把一把地写这些东西,大概只为娱乐和游戏,换得柴米,而非让人动情动泪。同样,天下雪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寒冷。这个世界有它的秩序,就象音乐里宿命的“必然”。在音乐绽放的伤口里放进心悸,放进骄傲,于是音乐吸取血气变得动荡,动荡得能撕毁。我在误读巴赫。所以信不信由你。
2
 楼主| 发表于 2006-3-13 17: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贴几偏马慧原的文章 大家要使觉得好,就继续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3-13 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没看懂马慧元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3-13 2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一定要是谁么?文章写的好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3-13 22: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是不是北方人的巴赫那个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3-13 22: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巴赫的东西
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3-13 22: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下面是引用xmfhell于2006-03-13 22:05发表的:
是不是北方人的巴赫那个作者
对 正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6-23 15: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巴赫的法国组曲是古典音乐里最为优雅沉静的,远超巴赫其他作品,比哥德堡、勃兰登堡好听多了。个人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30 17: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