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duron667 于 2020-6-6 13:45 编辑
天实在热了,找出收藏的SA3000感受一下舒适顺便检查下保存状况,毕竟家里唯一布罩耳机。此SA3000仅使用过几小时,浑身锃光瓦亮,拿在手里特别轻盈,令人爱不释手,酷黑的外表我是喜欢的,佩戴方面也是手头最舒适的耳机,忍不住用一下。
这次听的是11年高雄国际HIEND音响展CD,第四首 妓院1900 , 第五首 阿里郎。
![]()
妓院1900
SA3000一开声可用八个字形容“莺莺燕燕红红翠翠” 。 各种乐器就像早晨树林里的鸟唱歌一样,它们抖足了精神炫技,SA3000能让你不费力的找到任何一个位置最小的声音,连每个位置每个乐器的每个音符音色的音长音高如何变化都可以比较容易听得到。而著名监听耳机K702表现如何呢?虽然整体上也有“莺莺燕燕红红翠翠” 的画面,一对比立马逊色一筹。各种乐器在眼前此起彼伏争鸣的时候,把音量调到高音不累耳不刺激,尝试一直盯住下面那台伴奏的钢琴,当成个钢琴独奏来听,看你是否能准确听到每一次敲击的音长音高和半音全音的渐变,即便702这种AKG 7系列里最注重声场分析和低染色的型号,在SA3000面前却变成了宫廷油画,想在全程不断片的欣赏这台钢琴的伴奏还是很困难。很多音符匆匆忙忙含含糊糊就那么溜过去了,常常只听到它响了,却没欣赏出个所以然。有些音乐在录音和制作手法上是强调定位剥离和分析的,器材遇到这类音乐内容也应该能展现出分析能力,而不是什么音乐都“平静自然流淌”“含含糊糊美如画”。
阿里郎
这个曲子是电平比较低的钢琴伴奏女声合唱录音,耳机得能把钢琴在大扩散场里的音色音长回放好。然后合唱部分,不好的耳机听来合唱部分就像128K的MP3掺进了录音,要么白花花几片单薄声音味如嚼蜡,或是死气沉沉,或是音色昏黄想睡觉。越好的耳机听起来合唱团人数越多清晰透明的感觉。SA3000下钢琴一开声就让人感觉非常到位,“对!高级钢琴就这声”,合唱一出确实不同凡响,声音透彻鲜活生动自然的感觉。听完一遍还想听一遍,两遍过后赶快插上32欧DT770,因为32欧DT770高频也是比较提亮的,加上拜亚的底子和扩散场均衡,钢琴和合唱按说也不会差太多。 结果钢琴一出大失所望,差距太大,这种音色就像一台教学琴放在了更小的空间里,琴声松垮拖沓,人声一来更差,拜亚那种白花花发糊的高频又来了,这问题770 880 990都有,多数录音体现不明显,尤其在不和更高档耳机AB对比时候就更不明显(当然这个高档是声音高档,不是价格贵就行的意思)。勉强听完后再接702,钢琴一来声音太小,把放大器音量提了2成重来,钢琴一来感觉还不够,再提2成重来。钢琴开声情况比770略好,这个差距就没那么大了,大概是琴没变但演奏者指尖变拙的差距(其实也蛮大的差距),比起SA3000的钢琴还是明显欠了精气神,合唱部分702表现差于SA3000优于770,主要是弱音起伏表现的不够分明,声音也刻板了点,整体音色偏暗,平平淡淡,一点也不感动。
满足了,听完小心放回盒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