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5】飞朵天狼星MK2 ~ 又一款定位中高端的流行乐利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9 18: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0-12-10 01:23 编辑

写在前面……
在写这篇SIRIUS MK2(以下称:天狼星MK2)的分享之前,先带大家回忆一下天狼星这款耳塞的由来……

时间倒回到2016年,那一年,天狼星以飞朵旗舰的身份登陆了。国产耳塞里面,在四年前,售价5678元的天狼星曾经是国产非定制版耳塞里面最贵的。能消费起这个价格的,对耳塞确实真爱。五单元圈铁在那个年代,算是国产圈铁耳塞里面比较豪华的配置了。记得那一年刚有3.5mm平衡耳机输出的定义,而天狼星也是首款支持3.5mm平衡耳机标准的耳塞。

第一代天狼星有什么卖点?单元个数?在四年前,国产耳塞能突破5单元的并不多,我想论单元数,这个是一个卖点。另外就是配线真的丰富,还有3.5mm平衡转接线,这也是前所未有。调音也有卖点吧?还行吧,四年前,国内耳机市场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天狼星调音还是比较抓耳,至少高音不刺激,中频比较讨好。但也有一些短板,比如声场空间的纵深感稍逊,垂直高度略欠等。

四年之后,我终于听到了第二代产品,实话说初听的感觉还是有点惊喜,高音依旧保持原有的内敛,不刺激。低音的质量,声场纵深等,比起一代有所进步,配件方面,升级了线材,改善了佩戴和隔音,整体素质可以算是小跳跃了一回,售价也随着物价上涨的趋势,上调了1111RMB。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值得吗?这个值不值只能自己听了之后才有答案,声音是无法去量化的,尤其是用货币去对它进行量化。


正文
一个耳机产品的更迭周期,有些不到一年,有些则长达数年。在我看来,周期太短,说明这个产品还不成熟,很多被用户批评的地方需要改善,如果周期太长,可能就是研发上需要攻克及改进的地方比较费时,虽然有意思,但也许会挑战着个别用户的耐性。当然,这世上有一种粉叫死忠粉,对于死忠粉而言,往往时间不是问题。而最理想的更迭,是时间周期跨度不大,但又不会更新换代太快的。这几年,自从传统耳机被个别平台归入了数码产品之后,这个圈子搞到有点乌烟瘴气,有些耳机,是纯粹为了圈一波利润而出的,这就不一一点名了,真正用心做产品的,还是值得期待。

国产品牌里面,我接触的喊得上号的并不多。你可以说我孤陋寡闻,但对于一些新品牌,我是甚为谨慎。飞朵算是我自己接触的国产耳机厂牌里面,对产品接触相对较多的一个牌子。从A81开始,他们家的型号算是听齐了。型号不算多,但调音也算有自己的特点。近几年,他们从产品定价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喜欢使用数字连号的形式去定价,如果没记错,首款用这种方式定价的,应该就是2016年夏天上市的天狼星一代。不经不觉四年过去了,今年我也用上了二代。从一代到二代,他们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这个更迭,如果放在数码产品里面去说,是周期比较长的了,毕竟耳机其实也属于消费品电子类。今天借这篇文字,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条入手四个月的塞子的一些使用感受。

产品概述
依旧采用航空铝合金+CNC+阳极氧化工艺腔体外壳,但外形方面稍为做了一些调整,增大了接触耳廓的后外壳倒角的弧度,这样做减低了长时间佩戴时,外壳对内耳廓的撑压不适,提升了佩戴舒适性。外观上,前外壳的花纹,整个外壳外形也变得更圆润。耳机线方面,二代升级为单晶铜与单晶铜镀银混编的线基,也从过去的四芯升级为八芯。这一代的耳机线线皮是透明的,直接看到里面导体的颜色与混编状态。转接线依旧三根,2.5mm-3.5mm,2.5mm-3.5mm(平衡),2.5mm-4.4mm(平衡)。


佩戴隔音
实际使用下来,佩戴舒适性是这款二代产品提升比较明显的一方面。比一代,佩戴感觉好多了,重新调整的腔体外壳,大大改善了后耳壳对内耳廓的撑压感,大大减低了长时间佩戴的不适。绕耳设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走过程中,耳机线与身体/衣服的摩擦产生的听诊器效应。由于是圈铁耳塞,腔体上有气孔,对隔音多少有点影响。在入耳式耳塞里面,SIRIUS MK2的隔音并不算好,只能算一般般吧。但隔音不强,声音听起来反而局促感不明显。


便携性
毕竟是便携式耳塞,便携性差不到哪里去,但八芯耳机线比较粗,绕起来之后还是占点体积的。随机配送的金属收纳盒和一代的类似,但金属嘛,有点重量,你懂的。不使用金属收纳盒,可以考虑选择用软包去收纳。但温馨提醒,外壳正面的一圈光刀围边由于没有经过喷砂,氧化处理,所以比较容易刮花和受外力产生压痕,所以,如不想这个装饰围边受损,在耳塞收纳时,就得尽量减少左右耳壳之间的摩擦和挤压。


主观听音
这一部分是对SIRIUS MK2的主观评价,选择一台我觉得可以用作参考的音源,搭配试听并分享实际感受。
音源:PAW-Gold Touch<墨菊>(乐图)
耳塞:SIRIUS MK2(飞朵)
音乐:<離人> 张学友《不后悔》
          <Konzert fur Fagott und Orchester B-durK.191 I. Allegro>莫扎特《管乐协奏曲》全集

选了两首音乐试听分享,一首是张学友的<离人>,出自1998年发行的国语专辑《不后悔》里面的一首作品,不是主打歌,但歌词和旋律都不错。这首歌后来在国内某音乐节目里被台湾歌手林志炫重新演绎,但我个人更喜欢学友哥的版本。另一首是属于莫扎特管乐作品集里面的作品降B大调巴松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莫扎特好多部管乐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都很好听,以快板的形式,呈现轻松明快的氛围,这部巴松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也不例外。

<离人> 张学友《不后悔》
首先要赞一下宝丽金的录音,虽然这张专辑推出之后不久,宝丽金就被环球收编了,但1998年的宝丽金录音,依旧是水准之作。在墨菊的驱动下,SIRIUS MK2基本完全展现出自己的实力,看到这里,也许会有朋友说,上台更牛逼,这一点我有所保留,一款便携耳塞,而且不适高阻低敏的类型,没有必要用台式设备去驱动,而且搞不好容易过推。墨菊花,N8,R8,M8这类便携旗舰足够应对。这套组合演绎这首音乐,至少音源是保持直白风格的,所以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听到的声音渲染来自耳塞,实际试听,给我感觉这个声音渲染还是可以接受,流行走向的调音,但至少也不会给你粉墨太多的感觉。SIRIUS MK2的中频我比较喜欢,听流行音乐挺有感觉,人声的质感,厚度,密度均  表现良好。流行乐的低音,量足,温暖,饱满,但不轰头。这次的动圈似乎也重新调整了,声音的凝聚感也有提升。高音部分依旧不刺激,但对比上一代,高音的亮度,锐度等变化不大,但低音的弹性和凝聚感有所增强。这首作品所呈现的声场不算宽,人声和低音相对前突,唯好的是,乐器分离度尚算清晰,声音不含糊。整体听感属于氛围感浓厚,人声有感染力的风格。

<Konzert fur Fagott und Orchester B-durK.191 I. Allegro>《管乐协奏曲》
DG的这张唱片真实管乐迷的福音,3CD的小全集把莫扎特最出名的那几部管乐作品都集合齐了。按音源的特点,播放这类乐曲应该是拿手好戏。但毕竟SIRIUS MK2是一款略偏流行调音的耳塞,古典音乐嘛,乐器的声音多少带点染色在里面,圈铁的结构,频宽没问题,高音部分,不是以明亮锐利为特点。这首管乐作品,算是小编制乐曲里面,乐器组合比较简单的一首了,主奏的巴松管声音悠扬饱满,协奏的弦乐组整齐有序。低音部分,凝聚稳扎,量感适中,下潜良好。中频段乐器丰富,细节还原基本到位,弦乐组配合巴松的齐奏场面依然能保持层次清晰,井然有序,阵脚不乱,作为一款接近7K身价的耳塞,可以了。高音部分,依旧略显平实,朴素,亮度适中,对比时下很多以突出声音锐度、解析力、线条感、细节感的多单元圈铁,SIRIUS MK2高音有点略微收敛了。声场明显比第一首音乐宽,毕竟是古典录音,唯一让我觉得有点暂不适应的是,中频段及低频段的乐器结像会稍微靠前,导致声场规模感有些许受限。

个人评价
两首音乐试听完毕,给我的感觉,这款SIRIUS MK2在声音的完成度方面,还是有一定进步,至少声场不像之前一代那般,纵深稍浅,空间高度感略欠,而低音的弹性,凝聚感,量感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升。高音部分,较一代改变不大,个别录音仍稍显内敛,刚入手的时候,高频甚至有点拘谨,舒展不开,声音略偏硬。毕竟是动铁负责高频输出,待使用时间增加,高音的柔顺度会有所提升。当然,你也可以换个角度去看,或者是为了营造更柔和,舒适的听音感觉,减低因高频刺激而带来的听觉疲劳,所以把高音做得稍微平实,内敛这样或许你能更好地接受现在的声音。实话说,SIRIUS MK2的高音还谈不上暗淡,最多只能说稍朴素一点,不太抓耳罢了。


耳塞对比
这一部分,通过固定音源,选了几款手上价钱相对接近的耳机进行对比。天狼星2售价是6789,属于6500~7000RMB的售价,可惜我手上没有和它一个价位区间的耳塞,只能根据手上的耳塞,选择近两年推出,且售价相对靠近7000RMB价位的耳塞。这里选了一款全动铁耳塞,一款圈铁耳塞,一款动圈耳塞。都是2019年之后上市的产品。

音源:R6(海贝)
耳机:SIRIUS(飞朵)
          MIRAGE(UM)
          Turii(Softears)
          白黄鹂(Oriolus)  
音乐:<You are the love of my life> 乔治.本森/罗贝塔.弗莱克《乔治.本森精选集》
          <Western Medley> Richard Hayman《ROUND UP》

这个回合是拿天狼星MK2去对比几款售价在6999~8999之间的耳塞,在这个价格幅度里,选了一款动圈,一款动铁,一款圈铁进行比较。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Turii(Softears)
很有特点的一款旗舰动圈,有人说它低音多,但我觉得并不多,反而声音的均衡度不错,最喜欢是它的声场,宽广,舒展,边界感不明显。而细腻,宽松,有质感的声音,可以算是目前动圈耳塞里面,值得大家关注的一款。

白黄鹂(Oriolus)
老人家音频工作室在今年推出的一款新圈铁,从黑黄鹂到白黄鹂,他们经历了数款圈铁耳塞,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调音经验。白黄鹂和其它黄鹂不同,它的声音比较素淡,修饰不多,音色的还原度算是黄鹂家族里面比较高的一款。虽然只有四颗单元,但素质良好。

MIRAGE(UM)
非常特别的三动铁耳塞,在同架构里面,它的身价不低,但与其说它售价昂贵,倒不如说它的身上有着和市面上一般三单元动铁所不具备的优势。镁金属外壳,轻质而兼顾,具备良好的抗震性,搭载了一颗当时被首次应用到音乐耳塞里的开放式全频动铁单元。

选的这两首音乐都是属于80年代中期的作品。
第一首分享的音乐,之前在我的文章里面已经出现过,歌名叫<You are the love of my life>,是非常好听的一首合唱歌。这里分享的版本是1998年华纳为乔治.本森推出的精选集里面收录的版本。节奏舒缓,温情洋溢的一首作品。虽然后期有好多合唱版本,但都无法超越原唱版本。

第二首分享的音乐,是出自TELARC在1986年发行的发烧唱片《ROUND UP》里面的一首作品,叫<Western Medley>叫西部组曲。里面集合了好几首美国西部音乐选段,<红河谷><山南度><牧场之家>等,非常好听。除了这首西部组曲,唱片里面还收录了<威廉.退尔序曲>的选段,以及曾为万宝路广告歌的<七侠荡寇志>。《ROUNDUP》是TELARC所有唱片里面,比较受烧友青睐的一张录音出色的发烧唱片。

这场比对的音源选择了海贝的新机R6作为这个环节唯一的试听对比音源。新版的R6是一台采用了双片ES9038Q2M的中高端便携播放器,新R6被官方定义为均衡之声的播放器,在声音,价格,操控,续航,体积等各方面,找到了相对的一个平衡点。一句话概括:通过完善的电路布局架构,在保证音质的前提下,拥有着不错的续航能力,通过稳定的系统实现良好的操控,以及在中高端数播里面,达到可以接受的体积和重量,并有着相对亲民的售价。这就是新R6的特点。

Turii(Softears)
两首音乐听下来,这款动圈给我的印象是宽松,透明,声场开阔舒展,不局促。Turii是一款基本不隔音的入耳式耳塞,和绝大部分的入耳耳塞比较,它们有着比较自然,宽松,边界感不明显的声场空间。

两首音乐听完,这是均衡精致的一套组合,音源和耳塞都属于声底干净透明的风格,低音很有质感,弹性良好,量感适中。人声部分,由于是动圈耳塞,密度感方面会比一些高端动铁稍微逊色,但在动圈里面,属于中上水准。两首音乐的声场表现都不错。第二首音乐,明显声场空间比第一首音乐表现更优秀,大编制音乐的录音所呈现出来的宏大宽广的空间感,以及动态澎湃的场景,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到满意之处是,在配乐发杂的人声合唱场面,还能保持鲜明的层次及清晰的分离度,作为一款旗舰动圈,素质是过硬的。

对比天狼星MK2,Turii的高音会更加明亮一点,高频延伸稍优于天狼星MK2,但人声密度,低音量感等,会略逊于天狼星MK2,天狼星MK2更适合一些流行类作品,氛围感突出,风格鲜明,而Turii的声音则相对均衡,对音乐适应性良好,给方面比较平均。就这两首音乐而言,第一首音乐,我会选择天狼星MK2的组合,而第二首音乐,我个人更倾向于Turii的组合,只可惜的是,Truii不隔音,如果要在户外或者通勤的环境下使用,我个人觉得没有天狼星MK2适合。

白黄鹂(Oriolus)
被Oriolus官方定义为声音还原度高的圈铁,风格上可以算是所有黄鹂里面声音最中正直白的一款,播放流行音乐感染力会稍微少一点,但声音清新,透明,干净,比较适合器乐类作品。

两首音乐听毕,第一首作品的人声感染力会稍微差一点,如果喜欢听味道,听人声润色较明显的朋友,显然这套搭配不太适合你。不过如果喜欢声音干净直白,修饰少的朋友,这套组合可以考虑。声场比较平直宽广,纵深感不如横向突出。在素质方面,作为中高端耳塞的白黄鹂并不弱,细节还原出色,声底干净,不过播放这类老歌会少了一点韵味。第二首音乐比较考验器材的声场表现和声音分离度。这套组合在这两方面都不错,但低音不多,气氛烘托方面会稍微薄弱。大编制音乐,场面方面不算澎湃。整体听感会略显单薄。唯好之处是声音的层次感和透明度都表现出色。喜欢通透,鲜明,干净声音风格的朋友,这套组合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对比天狼星MK2,这是风格截然不同的两套组合。天狼星MK2在氛围感,低频量感,力度等都比白黄鹂好,偏暖音色饱满度更高。在播放流行音乐时,听感更温暖厚实,第二首大编制音乐,氛围感更强烈,但细节感方面会稍逊于白黄鹂的组合。

MIRAGE(UM)
最后一款对比的耳塞:UM MIRAGE,这是一款应用了开放式全频动铁单元的耳塞,中频的细腻度和宽松度比同级别的传统动铁耳塞会好一点,声音的铁味已经很不明显了。MIRAGE是我平时用来听流行音乐的主力动铁耳塞之一。调音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款产品。

两首音乐听完,MIRAGE演绎第一首音乐给我的感觉挺不错,虽然细节感,层次感比不过多单元耳塞,但乐感和氛围都不错,钛金属耳壳赋予它出色的声音质感。虽然时动铁耳塞,但人声细腻度和宽松感都不差。第二首音乐对系统的声场、动态及层次感是一个考验。这套组合声场规模感稍微逊色一点,横向宽度不算出彩。毕竟单元只有三个,微动态响应也只能算不过不失。不过中频依旧是它的亮点,宽松,舒展,细腻。高频延伸和低频下潜算是不过不失吧,低音量感足,力度适中,下潜一般,唯好的是在耳塞完全煲开之后,低音的凝聚力尚可,高音比较平顺,不刺激。

对比天狼星MK2,从单元数量及组成看,MIRAGE没有优势,但有时候声音真的不能光靠数单元去判断谁更好。AB之后,两款产品各有自身特点。天狼星MK2的低音效果会比MIRAGE强,力度,凝聚等会更好一些,MIRAGE则在中频方面更宽松,自然。大编制乐曲,低音所展现出来的动态和震撼力,MIRAGE会稍逊一筹,但人声流行等,我个人会更喜欢MIRAGE的宽松,细腻的声音特点。

个人评价
选择了三款售价都比天狼星MK2贵的耳塞进行对比,可以说各有千秋,没有谁完胜谁,价格相近的产品,总有自己的特点,选购之前,有条件的话,戴上自己的音源,去试听比较,选择适合自己听音习惯的就OK了,切勿以价论声。

对比Turii,天狼星MK2的隔音,低音厚度和量感更明显,中高频段的密度感更高,声音氛围感更浓厚。但声音的自然度,宽松度,以及声场的舒展性则不及Turii。单动圈的优势在于频段衔接平顺,声音更自然,更宽松,但Turii不怎么隔音,所以户外使用,没有天狼星MK2适合,低音的力度,厚度,量感不及天狼星MK2。个人感觉:如果以流行乐为主,且在户外使用较多,我觉得选择天狼星MK2较为适合,如果听音内容较杂,而且室内使用较多,则可以考虑Turii。

对比白黄鹂,天狼星MK2依旧在低音量感,厚度,氛围等方面会有优势,但声音的透明度,线条感层次感,高频的亮度和延伸等方面,则有所不及。白黄鹂更适合器乐类或者一些小清新的女声录音。天狼星MK2的风格则更适合流行类音乐。隔音方面,白黄鹂会比天狼星好些。个人感觉:如果以器乐类小品,小编制类的协奏曲,或者一些单一乐器奏鸣曲等音乐类型为主,可以考虑白黄鹂,如果以流行人声,以及一些需要充足的低音效果去营造气氛的通俗类乐曲为主,则天狼星MK2会更为适合。

对比MIRAGE,声音的细节感,密度感等方面天狼星MK2会更为突出,但乐感,中频的细腻度,宽松度,我觉得MIRAGE并不逊色。流行音乐方面,两款耳塞各有特点。MIRAGE的开放式动铁单元挺特别的,声音上,既能保持动铁耳塞密度良好,声音凝聚等优势,又有类似动圈的宽松,自然的特点。就中频方面,我个人更喜欢MIRAGE的声音。当然,天狼星MK2素质会稍微占先,但中频听感上比MIRAGE稍微硬朗一点,宽松度不如MIRAGE。个人感觉:两款耳塞都是主打流行音乐,如果比较注重人声的质感,中频的宽松感,细腻度等,可以考虑MIRAGE,但如果综合考虑,需要输出量感与力度充足的低音,以及凝聚且高密度的人声,那么天狼星MK2可能更加适合你。


写在最后……
拖了好久才写完的一篇文章,花了一些时间去试听,对比,搭配不同音源。二代的天狼星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低音方面,力度,质感,下潜都不错。但也有一些方面我觉得是有所保留,比如高音方面,其实和第一代比较变化不大。而声场方面,比第一代表现更平均,主要体现在纵深感和空间高度感方面,还是有些许提升,声场空间更规整。另外,做工方面比前代更用心,金属表面处理更精细,耐磨性有提升,配色更讲究,耳机线的搭配也花了不少心思。坦白说,这一代的混编线,在素质的升级之余,颜值也提升不少。6789RMB的售价在目前国内中高端耳塞里面还是有一定竞争力。天狼星一代的朋友,如果打算小跳跃升级的,天狼星MK2值得考虑。


刘嘉明

2
发表于 2020-12-9 2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楼主文笔不错啊,应该不是恰饭文,否则来的也太晚了,饭都凉了。但是天狼星是我买的第一副塞子,中频讨喜你一定是逗我的。当年一直被诟病中频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31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